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产企业节能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实施质量强县,提升质量水平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在质量兴县的基础上,做好质量强县的大文章。扶优扶强,促进骨干企业、重点产品上水平、上档次,进一步提高我县产品质量总体水平。
①以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为手段,进一步提高我县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继续做好消灭无标生产工作。上半年,帮助企业制定企业产品标准3个,进行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登记5家,为企业提供标准信息12条。
②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进一步提高我县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上半年,抽查产品148个批次,已检出117个批次,其中合格批次97个,合格率82.9%。
③结合“双打”和春季农资专项打假等行动,继续加强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力度,查处无证生产企业4家,假冒农资生产企业1家。对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重点帮扶,建立健全企业质量档案5家。
2、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服务企业
以重点企业、骨干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为重点,加大帮扶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对涉及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食品生产许可、强制性安全认证、特种设备制造等行政审批的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上半年,帮助2家企业取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
3、落实主体责任,抓好两大安全
通过认真落实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抓好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
①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②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力度,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进行重点巡查,积极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4、抓好能源计量,促进节能减排
通过加强能源标识和能源计量工作监管,帮助4家企业落实《节约能源法》,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①开展对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的宣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和省质监局、省经委《关于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分阶段开展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的监督检查。
②建立能源计量评价制度。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置率,把对计量器具的管理转移到对计量数据的管理上,帮助企业采集好数据、分析好数据、应用好数据。
③加大节能降耗服务力度。帮助了企业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为企业节能降耗提供计量技术保障。
5、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经济秩序
在开展正常行政执法工作的同时,我们通过排查摸底,受理投诉等方式查找案源,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力争在大案要案的查处上有所突破。截止目前,我局已查处罚没款五万元以上的大案3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存在的问题
1、质量强县意识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对质量强县工作的理解深度不够,对名牌培育等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工作能力不强,影响了整体工作的进展。
3、企业产品质量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对本身所要承担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人们对产品质量和安全责任错误的理解和依赖于职能部门的监管。
三、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加大质量强县工作的宣传力度,对重点企业、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引导和帮扶,推动名牌战略实施。
2012年上半年,市质监局在自治区、市质监局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抓创新,争突破,理常规”为工作主线,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上半年开展各项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
一)贯彻落实质量兴桂战略决定,市实施“质量兴玉”战略工作取得新进展。
2、市“质量兴市”活动于启动, 9月份通过验收。根据《决定》精神,市质监局结合市已经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补充完善原有的工作方案,强化以有的各项政策措施,着眼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开展“质量提升年”“质量提升服务进万企”等活动,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将质量兴市工作引向深入,在巩固质量兴市的成果基础上不断提高市产品质量水平。
4、加大对具有地方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力度。为争取我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零的突破,保护发展特色农产品,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我局积极与政府、广西凉亭禽业集团有限公司沟通,帮扶开展了凉亭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工作,目前进入自治区局审核材料阶段。
5、加快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一是推动市技术标准战略发展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为了切实落实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有关要求,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商议和协调落实市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有关工作,我局协调政府与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市技术标准战略发展战略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目前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已出台相关文件。二是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今年上半年我局又引导和帮助我市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2个产品采用国外先
进标准,提高企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突出地方特色农业优势和特色,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标准化总体水平。继市潮菜、优质稻谷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验收后,荔枝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也进入验收阶段,目前,我局与水果局共同准备好相关的考核验收材料,争取在6月28日顺利通过自治区专家组验收。四是经过区、市、县各级质监领导、专家进行实地指导,广西凉亭禽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活动后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企业已向自治区质监局提出确认申请,准备进行考核。
6、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增效。上半年我局制定了今年的节能降耗工作方案,明确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为今年的服务对象。
(二)全面履行质监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2、落实责任,动态监管,实现了上半年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局的主要职能,今年来,我局把狠抓安全维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确保了生产环节的安全,杜绝了事故的发生。一是上半年我局举办了15期食品、特种设备知识教育培训班,召开了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并与所辖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特种设备、复混肥、水泥生产和使用单位、烟花爆竹生产企业逐一签订了安全监管责任书。二是强化“三抓手”监管模式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巡查和督导,对企业建立企业监管档案,将平时对企业的监管、巡查、查处情况等信息纳入企业档案,以推动企业的质量诚信经营。在重大节假日期间组织开展了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工作,对发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立即责令企业整改,限期完成,对严重不合格项和重大隐患一律依法责令停产整顿。三是对市各乡镇的鲜湿米粉、糕点、纯净水等生产企业、小作坊36余
3、开展执法打假工作。结合国家总局、自治区局、市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在全市组织开展了农资、絮用纤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产
5、量化考核,实现了综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我局强化机关内部管理,以贯彻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为载体,目标管理实行分数制考核,各项考核目标科学、合理、优化、量化。一是建立健全了党组议事,人事管理、党风廉政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宣传、案卷管理、执法队伍管理、车辆、会务会议管理等多项规范性制度。二是推行工作目标推进表“上墙”等制度,每季度根据工作规范,以记录表格为依据严格进行监督考核,实现了工作标准化、作业程序化和行为规范化。三是加强了制度有效实施的监督工作,成立以纪检监察、办公室、计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监督执行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监督实施办法,对各项制度进行有效监督,有效促进各项
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工作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解决办法
1、企业负责人品牌意识不强以及质量意识淡薄的原因,制约了我市企业做强做大以及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做为质量监督部门,我们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强化质量基础,找准市场竞争的着力点。一是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从原辅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过程,到产品出厂检验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完善相关制度,做好控制记录,使质量管理成为铸就品牌的基石。二是引导企业加强质量诚信建设,使企业树立诚信观念、长远发展观念、规范发展观念,努力做到不采购不合格原辅材料,不粗制滥造,不偷工减料,确保产品出厂检验,对消费者反映的质量问题认真对待、及时答复,树立起诚信经营信誉,维护自身品牌,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做强做大夯实基础。
2、《食品安全法》出台后,各食品监管部门衔接还不够紧密,对生产小作坊监管还不够到位。食品安全法从源头、加工、流通、餐饮进行了分段监管,因此,各部门应该在对职责进行有效细化的基础上,做到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实现监管环节的无缝对接,执法到位,这样才能确保群众用上放心食品。
三、需要市政府层面协调处理的工作
1、落实食品质量监督抽查经费。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免检,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食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样检验。进行抽样检验,应当购买抽取的样品,不收取检验费和其他任何费用”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县级以上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年度监督计划进行抽样检验”的规定,为加强我市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确保全市高风险食
品质量安全,我局曾多次向政府提交食品监督抽检经费,但仍未落实,因此,恳请市政府落实食品监督抽查经费,以保证我市食品质量安全。
2、广西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期)建设用地问题。
3、为促进市陶瓷、水泥地方支柱产业产品提升质量,需要以政府名义召集企业召开相关会议。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安排
一是下半年结合质量兴市继续开展质量提升年等活动。
二是争取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零的突破。
三对针对围绕市水泥、陶瓷地方支柱产业产品采取帮扶、指导、管理、监督措施提升质量。
四是配合政府做好广西日用陶瓷检测中心(二期)的建设。充分发挥广西日用陶瓷检测中心的作用,积极为市政府提供地方产品质量分析报告,更好地为市支柱产业(企业)提供科研开发、质量检验、计量检定校准服务。
五是加强日常监管和巡查,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食品、特种设备不发生区域性、行业性的产品质量问题,不出现质量安全责任事故,实现责任事故率为零的目标。
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2015年,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原材料工业系统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各项工作,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一是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建议。组织提出了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安全环保效益显著的重大投资项目,包括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城市钢厂搬迁等。组织研究钢铁、有色金属和建材等困难行业“僵尸企业”和低效产能退出机制。积极扩大高端铝材、绿色建材和钢结构市场需求。
二是加大行业发展指导和监管力度。组织研究编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稀土、建材、新材料等行业“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化肥行业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和《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企业搬迁工作方案》,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生产管理办法》等。联合住建部印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试行)》和《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评价标识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简政放权。严格稀土指令性计划管理,开展稀土投资项目核准工作,会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研究提出稀土资源税改革方案。推进稀有金属立法,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立法计划。
三是深入推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了符合要求的水泥、平板玻璃建成项目,认定符合要求的在建项目;就钢铁、电解铝项目清理情况征求国土资源、环保部门意见,积极推进地方政府加快项目备案工作。印发轮胎生产企业公告管理办法、铅锌行业规范条件,制修订煤制烯烃、对二甲苯(PX)、钢铁、钨、锡等行业规范条件。开展轮胎企业符合规范条件审核,公告第二批铝和铜规范企业名单、第八批水泥和第七批平板玻璃生产线名单等。推进稀土大集团实质性组建,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已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南方稀土已完成集团资产评估。
四是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推动“重点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和立项工作。利用技术改造资金、转型升级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组织实施高端材料和新材料保障工程。加快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研究制定首批次应用重点产品目录,推动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风险补偿机制。研究建立新材料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为政府制定政策、社会资本投资、用户选用新材料提供决策依据。制定扩大碳纤维在重点领域应用的工作计划,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印发《加快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成立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加大电子材料进口替代工作力度。
五是大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制定《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研究建立原材料工业两化融合标准体系和水泥、陶瓷智能工厂技术条件,在轮胎、陶瓷等行业积极实施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在稀土行业建设稀土产品追溯系统,研究化肥、农药开展电子商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启动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工作,为推动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保障。
牵住转型升级这一“牛鼻子”
2016年的工作思路为:
一是研究落实稳增长措施。密切跟踪和掌握原材料行业生产运行态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做法,分析困难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政策需求,研究降低企业税费、减轻企业负担、调整进出口税率等对策措施。制定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困难行业扭亏增盈、转型升级。继续组织实施城镇人口密集区高风险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专项,加快推进城市钢厂环保搬迁改造、城区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等重大工程。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继续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以任何名义备案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强对地方备案项目产能置换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定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僵尸企业”退出和低效产能削减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退出机制。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跨区域兼并与区域内兼并相结合,打破资产所有制界限,优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环境。2016年,要完成大型稀土集团实质性组建,督促6家集团尽快落实组建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力争2016年6月底前整合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切实抓好稀土应用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三是加快智能绿色升级改造。落实智能制造工程,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试点示范,推广普及智能制造先进技术和做法。继续做好原材料行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和评定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资电商发展及智慧化工园区建设,开展建筑陶瓷行业“机器代人”工作试点。针对原材料工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环节,开展主要生产工序对标活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组织实施一批专项工程,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量。
四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编制新材料产业“十三五”规划,建设国家新材料创新中心,重点做好新材料中试及工程化开发,突破产业化共性工艺技术。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新材料初期市场培育。建立新材料统计体系、标准体系和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夯实新材料行业管理基础。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条件成熟的关键材料,加快重点铝合金牌号开发应用;落实石墨烯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现石墨烯低成本化和工业化首批次示范应用;组织钢铁企业研发生产高铁、汽车、核电、船舶和海洋工程、机械、圆珠笔头等所需关键钢材。
五是加强行业引导监管。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稀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和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企业自我声明、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管理办法。建设规范企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实施“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整顿规范稀土行业秩序,严格控制新设稀土采矿权,制定出台稀土产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标准。继续完善稀土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将《稀有金属管理条例》列入2016年国务院Ⅰ类立法计划,修订《稀土指令性生产计划管理办法》、《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
“十三五”期间,原材料工业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创新驱动的国家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工作中心,以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绿色低碳和环保安全为首要责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着力推动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着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着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一是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严禁新增产能,加快存量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业,促进钢铁、电解铝、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市场、物流、产业基础等综合条件,鼓励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间耦合化,推进原材料工业基地化、园区化发展,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布局。
三是加快工艺技术创新升级。以提升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为目标,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加快原材料工业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升级步伐,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清洁安全、高效高质、数字智能生产。
四是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按照国务院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准确把握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专用装备和重点品种,完善新材料创新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新材料创新能力水平,着力实现材料先行。
关键字:清洁生产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R17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实施清洁生产是控制污染的有效手段,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最佳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它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强调废物的“源削减”,即在废物产生之前即予以预防,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改进、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环节着手,调整产品、原材料、能源结构,更新工艺设备,强化企业管理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最大限度的将原材料和能源化为产品,减少资源的浪费,并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的环境影响最小化[1]。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生态省建设。某化肥生产企业积极响应清洁生产的相关政策,在公司内部开展和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审核小组严格按照国家清洁生产审核的7个阶段和35个步骤[2],认真实施,从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和员工八个方面分析了整个生产流程的状况,抓住每一个清洁生产机会,找出了能耗高,污染严重的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清洁生产方案进行改进或治理,为公司创造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而树立了良好的公司形象,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清洁生产审核实践
2.1筹划与组织
筹划与组织是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第一阶段。此阶段的任务是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认识,使之对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有初步的了解,审核小组采取的形式有:组建领导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宣传教育。[3-4]通过宣传形成广大员工从关心清洁生产、参与清洁生产到为清洁生产献计献策的良好氛围,使员工从原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过程控制、设备、产品、管理、废弃物、员工素质八方面提出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
2.2预审核
2.2.1企业产品生产现状
公司主要产品是合成氨、碳酸氢铵、半水物湿法磷酸、磷酸钙,生产量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审核小组将公司的产品情况与《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HJ/T188-2006)中的产品指标进行了对比,从指标的对比来看,清洁生产水平较高。
2.2.2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现状
公司自投产运行开始,水的单耗一直稳定在1.12t/t,电的单耗2012年比2011年减少了13.9%,预计2013年电的单耗会比2012年增加0.05%。这是因为增加了各项除尘设备,使得吨焦耗电量有所增加。根据《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HJ/T188-2006)中的资源能源利用指标,除了氨利用率、水循环的利用率达到一级水平,新鲜水用量只是达到清洁生产三级水平,尿素生产消耗量、综合能耗指标均处于二级水平,清洁生产潜力很明显。
2.2.3企业产污、排污以及治理现状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我厂多年来在抓生产管理的同时,坚持在技术改造中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和节能设备先后花大资金建造了造气余热和全厂施放气回收,造气污水改造,合成氨水循环系统,“三汽净氨”,合成施放气提氢,造气炉渣回收利用。
2.2.4审核重点的确定
通过对现场的考察以及与清洁生产标准中的相关指标的对比,审核小组与咨询机构清洁生产审核师以及行业专家商量,将磷铵分厂、合成氨分厂、硫酸分厂定为备选审核重点,采用权重综合计分法,从污染物产生量、资源消耗量、污染处置费用、清洁生产潜力及公众压力和车间积极性五个方面,对这三个备选审核重点进行了打分,据权重总和得分计算排序,以磷酸车间得分最高。审核小组与审核机构遵循“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基本原则,并结合上表确定磷酸车间作为本次清洁生产审核的重点。
2.2.5部分无/低费方案的产生与实施
随着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些节能与避免浪费的无/低费方案。结合公司情况,对这些方案进行了筛选,并进行了实施。例如,矿粉输送漏风维修,矿仓布袋收尘器的维修,氟硅酸循环泵和喷头的维修等。
2.3评估
确定磷酸车间为审核重点后,审核小组对物料平和进一步分析,并从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和员工八个方面对废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2.4方案的产生
经审核小组初步讨论,此次经过筛选共提出了36条备选方案,其中无/低费方案17条,中/高费方案19条,经过初步筛选,所有17个无/低费方案均可行,中/高费方案19条中,有12个方案是可行的,其余7个方案为不可行方案。从筛选结果来看,清洁生产培训的进行以及公司采取的奖惩制度,确实使清洁生产工作落到了实处,并且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为在预定条件下,达到投资目标,对筛选出来的中/高费方案需要进行技术、环境经济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2.5方案可行性分析
技术角度分析发现共有10个中/高费方案在技术上均可行。环境评估的结果是方案A-1(原料配比优化)、C-2(改变矿粉输送条件,改造除尘设备)、C-6(改造除尘设备)、F-6(废水资源化)为最佳环境方案。从经济角度分析,C-2在经济指标上较好,A-1经济效益一般,C-6经济效益良。从分析结果来看,C-2、C-6、F-6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能力,A-1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经济效益一般,具有较好的环境生态效益。综合技术、环境和经济考虑,首先应实施F-6、C-2和C-6。A-1为远期持续清洁生产实施方案。
2.6方案的实施
在全体职工的通力合作下,17个无/低费方案全部得到了实施,3个中/高费方案已经得到了实施。 无/低费方案共计投入5.6万元,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效益达9.3万元,节约用电11.75万kW•h,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中/高费方案共投入资金1245万元,产生经济效益125.67万元。
3结语
本轮清洁生产的确为公司带来了实际的经济、环境效益,总计节约资金134.97万元。达到“节能、减污、降耗、增效”的目的,通过采用一系列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方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胡海舰,王健.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意义及举措[J].内蒙古环境科学,2009,21(3):60-6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Z]. 2004-08-16.
为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政〔20*〕89号),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工作部署,为保持我市经济较快平稳发展作出新贡献。结合质监部门职能,就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1、要把帮扶企业渡过难关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好落实。按照联系企业制度的分工,市、县(区)局领导班子成员要迅速带队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对困难企业采取特殊扶持措施,竭尽所能,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渡过当前难关。
2、认真落实市局《关于深化三大服务,助推工业发展的意见》明确的各项服务措施,重点帮助中小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保证体系和标准体系,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展服务经济园区工作,对县区较大的经济园区设立质监工作站;对所有需要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的企业,坚持“履行职责,服务先行”的原则,做好对申报许可证企业的服务。
3、推进技术标准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市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积极宣传和推动工业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推动企业参加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标准查询服务,推动我市农业、林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标准化工作方面上一个新台阶。对出口农产品基地、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加大扶持和建设力度,推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和产量稳中有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以落实《*名牌产品管理暂行办法》和《*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为抓手,在推进我市名牌战略方面有新突破。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使我市名牌产品增多、名优企业增强、名牌效应扩大;对列入《*市第一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培育保护工作计划》的*板栗等地方特色产品加大地理标志培育、申报和保护力度。
5、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对我市11家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计量服务,年内帮助所有该类企业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通过科学计量减少能耗,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组织技术专家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节能降耗服务,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开展计量管理评价、综合测试和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咨询服务。
6、加强安全监管,增强消费信心。加强食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危害国计民生的假冒伪劣行为。畅通12365举报投诉渠道,坚决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损害合法生产企业信誉、引发连锁反应和社会动荡,进一步增强消费者信心,为扩大内需创造良好环境。
7、扩大行政执法“首错不罚”范围。全面推行“阳光审案”和“说理式执法”;对中小企业非故意的一般性违法违规行为,坚持教育整改为主,属于首次行为的,实行“首错不罚”;规范自由裁量权,必须的行政处罚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
8、加快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步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加快*省茧丝绸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省麻类羽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及质检基地建设步伐,尽快完成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基础上加挂*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牌子并开展检测工作,各县技术机构应完善食品检验室项目,上一批地方经济相关度高、业务面广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