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士品管圈汇报

护士品管圈汇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护士品管圈汇报

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品管圈; 护理质量; 病情知晓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SONG Yan-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31):088-090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rate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 Method: First, 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was established and the theme was set up as “improving the awareness rate of children’s condition mastered by duty nurse”. Then current situation holding, status grasping and goal setting were carried out. Result: The awareness rate raised from 61.47% to 93.33% percent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nclusion: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s more effective to improve the awareness rate of primary nurse to the children’s condition.

【Key words】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uality management; Awareness rate of condi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Children’s Hospital of Zhengzhou, Zhengzhou 45005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1.030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2]。来源于1950年Deming教授的统计方法课程,以及1954年Juran教授的质量管理课程[3]。由日本石川专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4]。2013年4-11月,本科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本科活动前(2012年8月-2013年3月)及活动后(2013年4-11月)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分析品管圈活动的效果。遵循品管圈“自愿参加、上下结合”的原则[5],科室9名护理人员以小组形式自愿组织,投票选出圈长(兼辅导员)。对QCC成员进行培训,要求所有成员掌握QCC活动的原则、方法及所需资料等[6],并建立微信群,进行学习、交流。

1.2 方法

1.2.1 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确定“圈名”:(畅通圈)和“圈徽”。每位圈员根据工作体会提出需要改进的问题,依据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的原则,确定本次活动主题为“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

1.2.2 计划拟定 品管圈活动历时8个月(2013年4-11月),每两周活动1次,会议平均0.5~1 h。4月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5月现状把握,目标设定;6月原因分析,拟定对策;7月对策实施;8、9月确定效果;10月制定标准书;11月研讨与改进,最后进行资料整理。

1.2.3 现状把握、目标设定 为了对本科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的现状进行充分把握,笔者对本科2012年8月-2013年3月责任制护理进行统计,共计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90分为合格,合格数为67人次,合格数/检查总数×100%=合格率。合格率为61.47%。检查责任护士109人次共计扣分922分。利用柏拉图分析数据(图1),根据80/20原理确定本次改善活动改善重点为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依据圈员的工作年资和临床工作能力,设定圈能力为60%。目标值=现况值+现况值×圈能力×累计百分比=61.47%+61.47%×60%×80%=90.98%。

图1 责任护士掌握患儿病情扣分原因柏拉图

1.2.4 要因分析 根据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运用鱼骨图,分析为何会出现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知晓率低,最后经讨论确定责任护士更换频繁,缺乏培训和缺乏汇报病情模板为改善方向(图2)。

1.2.5 对策实施针对改善方向

1.2.5.1 责任护士相对固定,不频繁更换 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儿≤8个,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笔者在科内召开如何更好的做一名责任护士主题会议,加深责任护士对岗位职责的理解,并确保落实,提高责任护士对掌握患儿病情的重视度,让责任护士知晓患儿病情并把观察患儿病情放在首要位置。护士不可以只是被动、呆板地执行医嘱,要对患者真正地进行人性化护理[7]。护士实行“床边工作制”缩短工作半径,让护士有更多时间与患者接触,提供整体护理服务,关心患者身心,加强患者沟通[8]。耐心、仔细地观察病情,细致、全面地展开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9]。

1.2.5.2 制作统一的汇报病情模板 我是责任护士***,我负责的患者是*床-*床,现在我来汇报5床宝宝的病情;5床,**,男,3岁,患儿以**为主诉,于*月*日*时由***入院(家长怀抱入院、急诊护送入院等)。入院后给予***科*级护理,**饮食(详细叙述入院当时医嘱内容)。入院后T:**,P:**,R:**(发热患儿叙述降温措施及效果)。进行了入院评估,为****高危(高危患儿需叙述预防措施)。现患儿症状和阳性体征有:WBC***,血糖***,CRP***等。主要用药为*******,今日液体总量为***,余量****。现存主要护理问题为******,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为******。给予的健康宣教指导是******。患儿食欲**,睡眠**,大小便**。现患儿及家属(社会心理方面:情绪是否稳定,能否配合治疗,家庭支持是否到位等),回答完毕。

1.2.5.3 加强培训,提高责任护士专科知识水平 科内每月组织两次业务学习,内容为专科疾病护理常规,辅助检查等,培训后考核。根据考核成绩,分析培训效果并对培训方式加以改进。创新护理查房形式,采取护理查房和专科护理常规培训相结合,邀请主任或主管医生参加,对疾病相关知识答疑。建立医护一体化优质护理服务的模式,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治疗团队,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弊端,变革诊疗护理模式,以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为出发点,进行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团队形式为患者提供医护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10]。实行医生护士共同查房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共同参与疑难危重患者的病案讨论,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制定诊疗护理方案[11]。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相互配合,相互沟通,提高责任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

2 结果

本科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收获了丰富的成果,包括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有形成果:责任护士对患儿的病情知晓率由 61.47%提高到93.33%,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107.96%,成效显著;无形成果:全体圈员对QCC手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有了明显的提升。见图3。

图3 无形成果雷达图

3 讨论

本科将品管工具应用于护理质量改进活动中,以提高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作为活动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责任护士对所管患儿的病情知晓率,提高了责任护士观察病情和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保障了患儿的安全。医护人员之间相互沟通、密切合作,从而使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责任护士参与医生查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与医生沟通,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同时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提升了医疗护理质量。

品管圈活动的特点是被授予一定权利的一个小组,每个人都有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12]。本次活动按照品管圈步骤逐步进行,圈员体验到不懂到熟练应用品质管理基本工具的过程,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有效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13]。圈员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自、参与权、管理权[14],学会了绘制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一系列品管手法,并在专题讲座中锻炼了表达能力,增强了自信心,为持续推进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品管圈运用群体智慧,采用PDCA循环改进程序。活动中注重质量状况及质量基础,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分析原因,群策群力实施整改[15-16],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3]邵立新,余珍,钱萍.品管圈活动在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100-101.

[4]朱泓.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门诊药房工作质量中的应用[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6):466.

[5]刑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30.

[6]林建华,卢少萍,徐永能.“品管圈”活动在高龄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26-127.

[7]王艺辉.人性化护理的有效性及开展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51-52.

[8]胡艳兴,曾小英.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实践与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56-58.

[9]卢清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9):60-61.

[10]蒋艳,曹华,彭小华,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5):405-407.

[11]王引侠,冯小菊,张亚军,等.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83-684.

[12]姚智萍.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效果的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1,10(4):347-348.

[13]孙多妹,王玉秀.品管圈在舒心示范病房中应用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99-100.

[14]倪栋梅.“品管圈”活动在健康教育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7-98.

[15]肖琼芳,黄英,蒋海英,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西部医学,2009,12(21):2189-2190.

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第2篇

在这秋风杲杲的十一月,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成果展示大赛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此次大赛旨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发展,提升护理管理理念,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规范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本届大赛获奖圈活动主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价值及管理意义、品管圈手法运用规范,反映出医院品管圈工作达到了新高度。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邢英华副院长与质监办主任杨海超作为专家评委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对本院护理品管圈活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院品管圈总体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唐少玲主任对一直以来大力支持品管圈及护理品质改善工作的院领导及相关部门表示了感谢。邢英华副院长在大赛开幕辞中对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活动的进步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全院同仁逐步培养PDCA的管理改善思维、注重品管圈的成效保持与推广。

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成果展示大赛现场集锦

本届大赛依照全国品管圈大赛赛制,以多种形式结合PPT报告形式进行展示,各圈在10分钟时间内按品管圈10大步骤顺序对活动内容及成果进行汇报,由评委按照“全国品管圈大赛标准评分表(问题解决型/课题研究型)”打分,并进行阶段性点评。而来自各护理单元的品管圈圈长和圈员以富有激情的演讲、图文并茂的PPT演示和视频播放、生动活泼的现场表演将“品管圈”活动进行精彩的展示,赢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片喝彩。

xx科室“xx圈”—标准作业书(SOP)之一

xx科室“xx圈”护理培训

xx科室“xx圈”成果展示

xx科室“xx圈”成果现场表演

护理主题品管圈

上排爱婴区的“守护圈”展示了“提高出院宣教知晓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出院宣教知晓率上升一倍、达到54.47%。

综合外科的“通馨圈”展示了“提高护士执行疼痛评估的完整率”的活动成果,手法运用规范、改善措施效果显著。

儿童保健中心的“童心圈”开展的“”活动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阳性率降低至4.20%,并能持续保持成效。

江北儿科的“爱的魔力转圈圈”展示了“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针眼渗血发生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静脉留置针针眼渗血发生率由17%下降至7.1%,实施效果显著。

上排妇科的“康妇圈”展示了“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活动成果,改善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至20%,进步率51.6%。

 xx科室“xx圈”的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xx科室“xx圈”的圈会、 xx科室“xx圈”的xx护理流程、 xx科室“xx圈”—孕妇学校

大赛集中展示了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2019年14个优秀品管圈成果,通过激励角逐产生了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等各大奖项,上排爱婴区的“守护圈”荣获一等奖,儿童保健中心的“童心圈”、江北爱婴区的“守护圈”荣获二等奖,综合外科的“通馨圈”、上排产前产房的“幸孕圈”、供应室的“供同圈”荣获三等奖,上排儿科的“不倒翁圈”等8个品管圈小组获得优秀奖。上述各圈的成果报告均收录入《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第一届护理品管圈成果报告书》。赛后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充分展示了护士的风采。

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品管圈;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

品管圈 ( QCC)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自动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透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持续从事各种问题的改善,使每位成员有参与感、满足感、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目的[1] 。品管圈是由日本石川馨博士于1962年所创,至今已有44年的历史,这是一种企业对基层员工的自主管理、全员品管及持续改进最佳的管理活动,它的有效实施有助于企业品质文化的创建,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营运绩效,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2]。QCC在国外企业已经成功运用数10年,在日本和台湾等地医院已成功推行[3]。我科根据品管圈的特点,自2013年7月起开始组织活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选出圈员及圈长组建品管圈

2013年6月起开始动员组织学习。7月份开始组圈,以自愿参加的原则8人组成一个圈。圈员具体职称: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护士2名;文化程度:本科6人,大专2人。小组设护士长为辅导员,并选举1名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圈长,负责掌握具体计划落实情况。并且投票选定圈名(爱心圈)和圈徽。每月集中开会讨论1~2次,全体组员汇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商讨解决在品管圈活动中发现的问题。

2 实施方法

2.1 主题的选定 通过圈员头脑风暴法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选定"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选定理由如下: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步骤,结合本科室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这一薄弱环节,以强化操作技能训练,提高穿刺技术。②增强护士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③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护患沟通技巧。④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满意度。

2.2 活动计划拟定 按选定主题,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检讨及改进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本次活动的时间及相关负责人,本次活动计划6个月完成。

2.3 现状调查 调查时间:2013年07月4日~8月31日,调查方式:自制调查记录表,观察并记录每次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例数、失败例数及失败原因。调查例数:571例,一次成功例数:361例、失败例数210例,一次穿刺成功率:63.2%。影响因素中穿刺熟练占48.5%,家长配合占30.8%,环境安静光线明亮占10.3%,心理状态占6.8%,血管条件好占3.6%。

2.4 目标设定 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

目标值=63.2%+(63.2%×79.3%×60%)=93.3%

通过柏拉图把改善前与目标值的对比图分析证明本次活动的目标值是可以实现的。

2.5 解析与对策拟定 通过鱼骨图从患儿、护士、环境、其他四个大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患儿哭闹不配合,护士穿刺技术不过硬,光线暗,家长配合程度,护士工作状态等原因,再次通过因果关连分析得出根本原因:专业技能缺乏(理论操作经验不足、实际操作少、担心操作失败、主动性差),沟通不到位(缺乏耐心及沟通技巧)。

2.6 对策实施与检讨 运用PDCA管理工具对主要原因提出对策方案.

2.6.1专业技能缺乏 计划(P)①制定专科培训计划加强操作技能培训;②观看他人操作或录像;实施(D)①新上岗护士每月培训一次,护师每季度培训一次;②对于新上岗护 士及年轻护士多提供相互观看及操作的机会;③护士与护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并对年轻护士进行考核;确认(C) 全科护士能按计划培训,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提高,大家主动操作的积极性提高;处置(A) 实施评估效果好。

2.6.2沟通不到位 计划(P)①学习掌握心理护理、沟通方面的技巧;②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家长的心情;实施(D)①耐心、虚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以慈母般的心情对待患儿,获取家长的理解、信任;②告知患儿家长一些配合穿刺的技巧;③穿刺前给予玩具来分散患儿注意力,减少患儿的恐惧感;④可通过逗哄、抚摸、微笑等肢体语言来取得患儿的配合; 确认(C) 通过心理护理,多数家长理解、信任、合作度提高;处置(A) 实施评价好。

2.7 效果确认

2.7.1 有形成果 活动实施以后,在2013年11月1日~11月30日对穿刺的患儿再次进行统计,成功率为91.5%,目标达成率=(改善后-改善前)/ (目标值-改善前) X 100%= (91.5% - 63.3%) / (93.3%-63.3%) X 100% =94%,目标进步率 = 【 ( 改善后 - 改善前 ) / 改善前 】 X 100% = 【( 91.5% - 63.3% ) / 63.3% 】 X 100% = 44.55 %。

2.7.2 无形成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我科对圈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自信心,和谐度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制作了雷达图,见图1,图2。

结果表明,实施品管圈后,圈员的以上各方面素质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见图2。并制定了作业标准书进行推广学习。同时住院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逐月提高。

3 讨论

3.1 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它是借助于建立静脉通道把药物送入到血液以致全身各个脏器内,具有作用迅速和疗效快等特点,是确保患儿治疗乃至危重患儿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4] ,由于小儿年龄小、血管细、护士穿刺难度大、家长不能有效配合等特点,以致一次穿刺难以成功,家长对此很不理解,极易产生护患矛盾,甚至发生医疗护理纠纷[5] 。我科将QCC的工作方法运用于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护理质量,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3.2 QCC活动是不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活动。通过QCC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全员参与管理,融入了较多的护理文化内涵,如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等,本次活动较规范地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再学习、实施、总结、评价,如此循环从而提高了QCC活动作为管理工具在临床应用的效果。

3.3 本次活动虽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除了需要解决头皮静脉穿刺的问题以外,还发现在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影响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下一步将QCC管理工具用来解决如何降低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外渗率。

参考文献:

[1]李海燕.QCC活动在创伤外科护理单元的推广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 94~95.

[2]Park MH.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2008,71(3): 205-213.

[3]Marcos E,Fadel E,Sanchez O,et a1.Serotonin-induced smooth muscle hyperplasia in various forms of human pulmonary hypertension[J].Circ Res,2004,94(3):1263-1270.

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第4篇

宋世麦: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宋世麦房小利孙永青徐桦李艳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12月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共39起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品管圈活动采取护士分层管理,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络,制定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统一导管的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强化低年资护士的培训,并在2013年1~6月对改进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率由2012年9~12月的19.14%下降为2013年1~6月份的6.56%。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地降低了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患者的安全性增加,同时使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 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拔管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5.024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ICU patients unplanned extubation management

SONG Shi-mai,FANG Xiao-li,SUN Yong-qing,et al

(Ganyu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yungang city,Lianyungang222100)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used in ICU patients of indwelling eatheters unplanned extubation.Methods:The September-December 2012 event of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39 onwards,analyzed the causes,through the QCC,to take nurse hierarchical management,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department three networks,the development of catheter assessment,monitoring mechanisms,unified catheter fixation method,select the appropriate fixing materials,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less experienced nurses.January-June 2013 for improved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tracking.Resul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19.14% from Sep.-Dec.2012 down to Jan.-Jun.2013 6.56%.Conclusion: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unplanned extubation events,increase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while nurses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capacity.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Safety management;Extubation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未经过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管道自行拔出,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是医院内发生率较高的护理不良事件[1,2]。传统的管理方法只解决单一事件,有治标不治本的缺点。品管圈(QCC)是指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及全员参与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3]。为了有效减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2013年1~6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品管圈活动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分析及质量持续改进,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ICU开放床位10张,2012年9~12月共发生非计划性拔管39起,占全院护理不良事件的19.14%。我科现有执业护士16名,年龄20~45岁。其中本科4名,大专10名,中专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9名。另有助理护士2名,护理员4名。

1.2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由一名主管护师发起并组成品QCC小组,确定小组名称。小组成员共18名,组长1名,辅导员1名(由护士长担任)。全部成员均接受ICU患者安全管理知识培训。QCC活动按PDCA的步骤,P阶段:主题确定、活动计划拟定、现场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订;D阶段:对策实施与检讨;C阶段:效果确认;A阶段:标准化、检讨和改进,共10个步骤进行。

1.3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并确定根本原因小组成员针对39起非计划性拔管的事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逐一进行原因分析。2012年9~12月留置导尿拔除5例,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气囊均未破裂,患者急诊导尿气囊内注入气体,讨论后一致认为尿管被拔出与气囊内未注气有关。在气管插管被拔除的4例患者中,其中3例患者极度烦躁,未应用镇静镇痛药物,1例患者烦躁后吐出固定牙垫,将内镶钢丝的气管插管咬扁导致吸痰管插入困难,同时,因患者出汗、烦躁、口腔分泌物浸湿而松动导到脱管。另外,中午班、夜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常见,这与ICU患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睡眠障碍、情绪烦躁以及夜班护士相对减少有关。根本原因是护理人员培训不足,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护士业务知识不够扎实、操作不规范、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缺乏全面的分析、预见性差,不能发现潜在的安全问题,缺乏一套完整的、简便而操作性强的导管评估机制。

2护理对策

全体小组成员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为组长,负责科内导管的监控记录及护士的培训、质量控制,填写导管日志;第二层为责任护士,负责所管理患者的所有护理、导管的护理及评估;第三层为助理护士2名和护理员4名,协助护士进行护理,对发现的导管问题及时汇报责任护士。详细拟定护理对策,进行可行性评价,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对策,报护理部审定实施[4]。

2.1建立导管的评估、监控机制小组成员根据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参照嵇桃英[5]设计的评分表,根据我科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ICU留置导管每日查检单”,用来评估和筛选高危患者。评估的项目为导管的分类、患者的意识情况及其他3大类。(1)对留置Ⅰ类导管的患者评3分,包括胸管、T管、气管套管、动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管;对留置Ⅱ类导管的患者评2分,包括双套管、负压球、深静脉导管、外周静脉留置针和造瘘管;对留置Ⅲ类导管的患者评分,包括导尿管、胃管、胃肠减压管、输液管、吸氧管。(2)对烦躁的患者评4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评3分,对既往使用镇静剂和不配合的患者评2分。将评分≥6分的患者定位高危人群,3~5分为中危人群,≤2分为低危人群。高危人群每日评估,中危人群每周2次评估,低危人群每周评估。对每例患者从入院第1天起开始评估。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评分后,根据评分的情况,进行处置。评分6~9分的患者,在床头悬挂非计划性拔管的警示标示,管床护士班班交接,护士长每2 d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主管护师每日填写导管日志,每日向管床医师汇报,进行导管是否继续留置评估。对评分≥10分的患者,护士长每日检查评分和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填写“ICU预防导管脱落监控单”。

2.2制定导管护理流程经过QCC小组讨论,制定出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及流程,根据科室导管应用情况,制定胃管、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导尿管、气管切开导管、气管插管、胸管、T管等预防导管脱出的关键步骤、固定方法及应用流程[6],例如根据2012年尿管拔管5例均因患者入院时带入,经检查后均未气囊注气造成,制定导尿管入科检查流程,接班护士抽出囊中气体,注入注射用水,注射用水可避免长期留置尿管形成结晶。

2.3加强品管圈知识培训由于ICU大多护士均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因此,强化护士培训至关重要,全科护士参加医院组织的QCC基础知识培训,活动过程中,ICU根据科室情况,制定导管知识的培训。(1)培训计划。培训采用每月集中4次及晨会针对护理案例进行。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时间、考核标准、考核时间。每月初制定本月学习重点,上半月为培训时间,下半月为考核时间,采用床边实际操作和指导的形式。(2)新型导管培训。在每一种新型导管使用前,由护士长带领全体护士,详细介绍导管更新或使用的理由、作用、性能、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护理要点,每月的质量分析会进行共同讨论导管存在问题,并进行护理改进。(3)对所指定的导管评估、监督机制、关键步骤、交接班流程,每周二由护士长对护士进行专项督查1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全科共享,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方法并实施。

2.4加强管道安全质量控制ICU患者均为危重症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与患者存在的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密切关系。因此科内成立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三级质控网,对管道的安全管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护士长实行一日五查房制度,及时发现导管问题,当即现场反馈,及时纠正,必要时正确示范,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发现问题晨会讲解及纠正,每周一按照护理安全质量标准进行督查,由圈长总结上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全体QCC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护士长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提出需要继续改进的措施。

3结果

品管圈活动实施后,2013年1~6月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并上报5起,占全院不良事件6.56%,较2012年9~12月的19.14%有了明显下降。

4讨论

4.1有利于管道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QCC活动是科内护士自发组织应用多种管理工具,遵循PDCA程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品管圈活动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6]。结果表明,将QCC活动应用到导管安全管理中,取得明显的效果。本科护理人员经过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存在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找出每位患者拔管的原因并进行分析,共同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人,进行追踪,在重点时间及环节加强防范措施,保证管道的安全应用。

4.2参与人员综合素质提高开展QCC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QCC小组是非正式组织,因此小组成员享有较高的主动权、参与权,发挥了护士的管理潜能。小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培训,护士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工作,业务能力和技能得到提高,当患者存在相关危险因素或再次出现脱管问题时,护士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在进行各种导管的固定方法学习时,能够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培养了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主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士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4.3存在问题QCC活动尚在探索阶段,活动之初护士对活动缺乏了解,由于护士严重缺编,活动时需应用护士的私人时间,因此,早期的活动均由护士长召集进行,将此项活动与科室的护理安全隐患排查结合在一起,每周每人提一条合理建议,并给予激励措施,使该项活动能够顺利进行,通过活动的持续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减少。因此QCC活动能保证护理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宋雪萍,张淑敏,蔡欢欢.21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6(6):1026-1029.

[2]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3]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4]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2.

[5]嵇桃英.实施导管三级管理网络对预防意外拔管的作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8,7(3):203-205.

[6]刘玉琼.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8,21(2):375-376.

护士品管圈汇报范文第5篇

王丽:女,硕士,护师

通讯作者:申玉洁,女,本科,护师,助理护士长

王丽 张先红 付利珍 吴序华 何莎莎 高雄 刘艳 代蓉华 申玉洁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严格按照PDCA的步骤,通过确立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况,设定目标,分析原因,进行对策的拟定实施及检讨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由改善前的82.50%降至改善后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活动后每个患儿在胃管使用方面成本节约了3.36元。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减轻患儿痛苦,并能有效节约成本,避免浪费。

关键词 品管圈;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3.002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ies in reducing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

WANG Li,ZHANG Xian-hong,FU Li-zhen,et al(The Childnen′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14)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activities in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Methods:A QCC work group was set up. Group member carried out th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procedure of P-D-C-A. The phrases of the activities were composed of determining the subject, drawing up a plan, grasping existing circumstances, setting target, analyzing reasons, planning of game and so on.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 decreased from 82.50% to 21.43% after intervention.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dditional, there was cost savings of 3.36 yuan RMB for the neonate using neonatal gastric tubes.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QCC activities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neonatal gastric tube, alleviate the suffering of patients, save cost.

Key wordsQuality control circle;Neonate;Gastric tube;Unplanned extubation

随着围产医学的迅猛发展,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存活率已大大提高,但由于其吸吮、吞咽及消化功能都比较弱,往往带来喂养困难或是消化道的疾病,因此留置胃管不仅成为新生儿胃肠道喂养获得良好营养支持的主要渠道,也是评估及改善患儿胃内状况的重要工具。据调查显示,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显著高于成人[1,2]。反复的插管不仅会造成患儿的损伤,使其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费用增加,而且也增加了院内感染的机会[3,4],此外还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不利于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及责任心的培养。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基层人员,自发进行的品质管理活动[5]。我院新生儿一病房自2012年成立QCC小组以来,针对患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高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方式,不断发掘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品管手法加以分析、改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组圈“品管圈”活动从2012年11月在我科首次发起,通过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QCC活动的知识培训后,我们遵循指导性原则进行组圈,最终确定“品管圈”成员共9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6人。研究生学历占11%,本科学历占89%。此外,我们选出辅导员1人,圈长1人,圈秘1人,圈员6人,并明确辅导员、圈长、圈秘、圈员的职责。

1.2圈名、圈徽及圈歌、圈舞的选定每1个品管圈都有1个圈名和圈徽[6],我们也不例外,为了集思广益,QCC小组成员发动全科护理人员开动脑筋,各自设计圈名和圈徽,最终通过两轮投票,“摇篮圈”成为QCC小组活动的圈名。圈名的寓意为:小小的摇篮象征着温暖的怀抱,它寄托着父母的期待,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新生儿一病房的每一位“临时妈妈”愿用自己温暖的双手铸就生命的摇篮,为折翅的小天使驱赶病痛,让他们重新自由翱翔。整个圈徽由3部分组成,底部代表着“临时妈妈”托起生命摇篮的双手;中间部分代表着降临人间的小天使甜甜的睡在温暖的摇篮里,顶部的繁星点点象征着祝福与希望。此外,为了丰富“品管圈”活动的文化内涵,我科QCC小组成员还制作了圈歌、圈舞。

1.3方法

1.3.1主题选定召开“摇篮圈”全体圈员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法”,充分挖掘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分别依据上级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按5,3,1分来进行评分,最终选出“摇篮圈”第一圈活动的主题为“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将本课题报我院护理品管办审批,通过后立即开展活动。

1.3.2活动安排一般3~5个月为1个“摇篮圈”活动的周期,一期活动解决1个主题,每1~2周召开1次圈会议,每次会议50~60 min,并有专门人员负责会议记录。“摇篮圈”第一圈活动开始于2013年1月7日,历时15周,按照计划、实施、确认、处置分别占30%,40%,20%,10%的比例开展活动,每项具体的步骤都指定2名负责人,并且绘制了详细的活动计划甘特图。

1.3.3现况把握为了对我科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护理工作内容进行充分的掌握,“摇篮圈”小组成员首先绘制了“新生儿胃管护理流程图”;然后通过脑力激荡法讨论并设计出“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原因调查表”,充分利用“三现原则”进行现况调查,以便制定查检表;最后根据查检表,绘制了改善前的柏拉图(图1)。同时我们得出了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主要为:患儿烦躁,镇静约束不到位;胃管固定方式不当;患儿分泌物多,易打湿胶布;护士操作不当等,共占83%。依据80/20原则,将以上原因列为本圈活动改善的重点。

1.3.4目标设定根据品管方法目标值设定公式[7],对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进行目标设定。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现况值通过现况调查得出为82.5%;改善重点从柏拉图中得出为83%;圈能力通过圈小组成员的综合评定为70%。因此,我们的目标值=82.5%-(82.5%×83%×70%)=34.57%,即拟定我科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率由82.5%降至34.57%,降幅为47.93%。

1.3.5解析明确目标后,组织圈员利用鱼骨图手法(图2),从人、物品、环境、方法4个方面对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所有的小原因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选定要因(椭圆框内表示要因)。

1.3.6对策拟定、实施及检讨针对要因,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寻求改善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依可行性、经济性、圈能力来进行评分,按80/20原则共拟定4个对策,经上级核准后进行改善实施。详细的对策方案具体如下:

1.3.6.1针对患儿烦躁易自行拔脱胃管情况,首先排查患儿烦躁的原因,尽量减少外界环境给患儿带来的不适,保持病区环境安静、温湿度及光线适宜,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对患儿的干扰;其次,严格落实基础护理,增强患儿的舒适度;最后,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及爱心,加大对患儿的安抚力度。

1.3.6.2针对胃管固定方法不统一、不规范情况,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制定了适合新生儿的合理有效的胃管固定方法,科室内小范围试验后,形成统一的标准,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学习。具体方法如下:清洁患儿一侧面颊,然后均匀涂抹3 M液体敷料,涂抹面积稍大于半张3 M透明敷贴的面积,将胃管外露部分沿嘴角至耳垂连线方向固定,从嘴角旁开1横指处起(以患儿示指为准),放置半张3 M透明敷贴,无张力平整覆盖后塑形、粘贴。

1.3.6.3针对患儿口、鼻腔分泌物多,易打湿胶布,导致胃管滑脱,我们固定胃管前,首先清洁患儿口鼻腔周围的皮肤,并选择防水、透气的3 M透明敷贴固定胃管;此外加强对患儿的巡视,发现口鼻腔分泌物及时清理,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如雾化、翻身拍背等,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感染的药物。

1.3.6.4针对医务人员、护理员过度牵拉导致胃管滑脱,我们首先加强管道、线路的规范放置,在胃管末端贴有醒目标识,同时床头放有温馨提示牌;其次,加强对全科医务人员、护理员的培训,尤其是新进科室人员(进修、实习、轮转人员),反复强调胃管的重要性及接触患儿动作轻柔的重要性,避免强行牵拉胃管。

1.4效果观察为了检验对策的效果,我们又制定了改善后的新生儿留置胃管意外脱管原因调查表,通过将近6周的调查,经确认以上四种对策有效。

1.5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有形成果

2.1.1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明显降低通过QCC活动后,我科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由活动前的82.5%降至活动后的21.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我们的目标达成率为:(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21.43%-82.5%)/(34.57%-82.5%)×100%=127.4%。进步率为:(改善前-改善后)/改善前×100%=(82.5%-21.43%)/82.5%×100%=74.02%。

2.1.2节约成本每根胃管的进价是5.5元,方法改进后,每位患儿在胃管使用上的成本节约为:(82.5%-21.43%)×5.5=3.36元。

2.2无形成果QCC活动前后对每一位圈员自信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责任心、积极性、成就感、沟通协调能力、品管手法8项内容进行调查,每项内容1~5分,计算出每项的总分及平均分,绘制出雷达图(图3)。结果显示,每项指标都有提高,尤其是在品管手法和团队凝聚力方面提高最为明显。

3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出并确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8]。我科通过开展QCC活动,全体圈员不仅学会了头脑风暴法、甘特图、查检表、柏拉图、鱼骨图、雷达图等基本的品质管理工具,而且能够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出发,由外及内,由点到面的层层剖析,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制定长久有效的实施对策,达到降低新生儿留置胃管的意外脱管率,节约了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作压力,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临床的护理工作及质量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

“品管圈”强调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新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对传统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合理补充,使医院充满活力和创造力[9]。在QCC活动的过程中,圈员自动自发的参与活动,享有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在这种轻松愉悦的现场管理模式下,圈员既是工作的实施者,又是工作的管理者,获得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提高了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和团队凝聚力等。

最后,通过成果汇报与学术总结提升了PPT制作能力,锻炼了演讲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术论文撰写及科研能力,并通过成果分享,逐步带动全科及其他护理单元,推动全院实施科学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翠花,张艳红,张玉侠,等.新生儿留置胃管非计划性拔除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41-243.

[2]朱洪琪,李欣.小儿外科非计划性拔除胃管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2):75-79.

[3]毛丽洁,郑秀云,赵思思,等.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特征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1,18(1A):49-51.

[4]许翠花.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调查和临床实践[D].上海复旦大学,2012.

[5]张小红,许月萍.运用品管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实践[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7):19-21.

[6]章雪莲,曹敏飞.品管圈在减少电话预约挂号登记错误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2):38-40.

[7]张幸国主编.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8]王秀芳.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病人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全科医学,2011,9(4):1089-1090.

[9]章飞雪,于燕燕,徐枝楼,等.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