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信息安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自查工作的组织开展情况
根据济南市办关于开展网络信息安全考核的通知精神,我单位积极组织落实,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情况及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对我单位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学校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莱芜区雪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座落在美丽的雪野旅风景区。历经13年合并西峪河南小学、大厂小学、北栾宫小学、南栾宫小学组建新的中心小学。学校现辐射省扶贫村庄5个,涉及扶贫学生人数:125人 ,占比:27%。目前,在校学生 634名;43名教师都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多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扶贫支持下,我校信息化建设有了飞跃提升,学校拥有2个50座网络计算机教室, 45台教师用计算机,50套教师用智能平板,180套学生用智能平板(配备了4个教学班),并且实现了智能平板与智能黑板的无线连接。6台办公用机,生机比为11:1,师机比达到1:1。学校有20套多媒体电子白板设备,15台智慧教室互动黑板,普通教室、学科专用教室、会议室均配备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建高标准录播室1个,录播系统功能完善。互联网100MB光纤接入,教学办公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学校建设了宽带数字化校园网络、学校网站、智能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学校有各种教学光盘超过150GB,有教师自制课件光盘15GB,学校信息网拥有各学科教学资源超过100GB,教师在学校网站上可自己的博客,实现与校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学习。
为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发展,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程,促进教师成长,我校于2014年2月建立了电子录课教室。录课室采用一机双模录播设备,既支持全自动录制方式,也支持半自动和手动人工导方式。录课室在天花板上分别设有6个声音采集器。录课室投入使用后,因为其具有抗干扰,使用方便,跟踪切换灵活的特点,一直受到老师们的青睐。录课室实现了同步录制、实时直播、在线点播、自动跟踪、多方交互、后期编辑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它让在录课室外看课的教师随机点评无拘束,也让室内上课的教师和学生积极投入无负担。在历年度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我校所有教师的课都是在录课室进行录制的。效果非常好,几位教师的课也脱颖而出。录课室的使用也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这些先进设备的使用中,智慧黑板、电子白板设备的使用,得到了最大化的运用,这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得到提高,接受知识的方法正逐步向多元化发展。
学校现配有1名专职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化设备使用率高,设备完好率达到95%以上.
信息化“三通”建设情况
1.微机室更新建设
2013年11月,政府投入扶贫资金 40万元,为我校配备当时新款联想台式机的微机室。全新的微机室配备50台学生机,1 台教师机,架构了100兆网络。2018年合并几处小学,组建了学校的电子阅览室,配备50台学生机,1 台教师机,架构了100兆网络。
2.“班班通”工程建设
2013年11月,为实施“班班通”工程建设,政府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为 20个教学班全部配齐校园网终端计算机,配置了20块交互式电子白板配置EPSON D290教育用液晶投影仪。2016年在新教学楼启用之前投资148万元用于内部配套,购进15套智能黑板。在教学和学习中学空间、用空间,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强大功能,进一步提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助力全校智慧教育快速发展。
3.“校校通”工程建设
我校现已经安装100兆带宽联通公司光纤设备与外网相连,实现了校园网与雪野教育系统局域网、互联网的连接。与上级主管部门、兄弟学校之间构成了“校校通”。时时网上接收通知,网络报送。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办事速度效率和准确率。
4.“人人通”工程建设
学校就强化网络安全和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校本培训,老师们就空间基础架构、各大板块功能、后台数据搭建、资源建设应用等与学生进行了认真学习,并在开通和应用方面的操作技能也得到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开通空间,充分感受利用空间开展教学、学习和互通交流带来的便利。
二、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的网络未开展网络安全等级认定工作。但成立中心小学网络安全领导小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安全委员任副组长,班主任任安全员的领导机构。
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已经制定安全建设整改方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进行了防护,保证每一台电脑自带防护措施。关键网站,密码由专人管理。网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已加软件防护。
四、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开展情况
已就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工作开通了网络安全事件预警机制,做到了人尽其责,形成了机制。
五、网络安全防护类平台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学校就网络安全防护类制度已全部制定。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有任。制定了微机室、电子阅览室制度、网络运行运维制度。形成的制度规范成体系。
六、当前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校各类人员就网络安全意识还有欠缺。
2、设备防护缺乏专业化的指导,各种防护知识有欠缺。
七、下一步网络安全工作计划
1、加强信息化安全意识培训与提醒。
论文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 安全体系 网络安 全数据安全
论文摘要:分析了目前威胁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的各种因素结合网络安全与管理工作的实践,探讨了构建医院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的措施。
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据2007年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对全国3765所医院(其中:三级以上663家:三级以下31o2家)进行信息化现状调查显示,超过80%的医院建立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医疗和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强。信息系统所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安全性越发显得重要。
1医院信息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我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断深入,目前医院信息安全建设存在诸多问题。
1.1信息安全策略不明确
医院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对医院信息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些医院只注重各种网络安全产品的采购没有制定信息安全的中、长期规划,没有根据自己的信息安全目标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安全管理策略,或者没有根据网络信息安全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及时调整医院的信息安全策略。这些现象的出现,使医院信息安全产品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和适当的优化,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2以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为代表的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
病毒泛滥、系统漏洞、黑客攻击等诸多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营。目前,多数网络安全事件都是由脆弱的用户终端和“失控”的网络使用行为引起的。在医院网中,用户终端不及时升级系统补丁和病毒库的现象普遍存在;私设服务器、私自访问外部网络、滥用政府禁用软件等行为也比比皆是。“失控”的用户终端一旦接入网络,就等于给潜在的安全威胁敞开了大门,使安全威胁在更大范围内快速扩散。保证用户终端的安全、阻止威胁入侵网络,对用户的网络访问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是保证医院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也是目前医院网络安全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1.3安全孤岛现象严重
目前,在医院网络安全建设中网络、应用系统防护上虽然采取了防火墙等安全产品和硬件冗余等安全措施,但安全产品之间无法实现联动,安全信息无法挖掘,安全防护效果低,投资重复,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孤岛现象。另外,安全产品部署不均衡,各个系统部署了多个安全产品,但在系统边界存在安全空白,没有形成纵深的安全防护。
1.4信息安全意识不强,安全制度不健全
从许多安全案例来看,很多医院要么未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要么制定后却得不到实施。医院内部员工计算机知识特别是信息安全知识和意识的缺乏是医院信息化的一大隐患。加强对员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刻不容缓。
2医院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医院信息安全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信息安全的现状,医院信息安全应该是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的完美结合。
2.1安全策略
医院信息系统~旦投入运行,其数据安全问题就成为系统能否持续正常运行的关键。作为一个联机事务系统,一些大中型医院要求每天二十四小时不问断运行,如门诊挂号、收费、检验等系统,不能有太长时间的中断,也绝对不允许数据丢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和巨大损失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各部门的应用,使得各类信息越来越集中,构成医院的数据、信息中心,如何合理分配访问权限,控制信息泄露以及恶意的破坏等信息的访问控制尤其重要:pacs系统的应用以及电子病历的应用,使得医学数据量急剧膨胀,数据多样化,以及数据安全性、实时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医院信息系统(his)必须具有高可用性,完备可靠的数据存储、备份。医院要根据自身网络的实际情况确定安全管理等级和安全管理范围,制订有关网络操作使用规程和人员出入机房管理制度,制定网络系统的维护制度和应急措施等,建立适合自身的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整体的问题,需要从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高度,制定与时俱进的整体管理策略,并切实认真地实施这些策略,才能达到提高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在网络安全实施的策略及步骤上应遵循轮回机制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制定统一的安全策略、购买相应的安全产品实施安全保护、监控网络安全状况(遇攻击时可采取安全措施)、主动测试网络安全隐患、生成网络安全总体报告并改善安全策略。
2.2安全管理
从安全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范和机制,切实加强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制定网络安全应急方案等。
2.2.1安全机构建设。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明确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信息科的相应责任职责,严格落实信息管理责任l。领导小组应不定期的组织信息安全检查和应急安全演练。
2.2.2安全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训等渠道,建设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安全管理队伍,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
2.2.3安全制度建设。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包括:物理安全、系统与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各方面的规章制度,确保医疗工作有序进行。
2.2.4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应急演练
依据医院业务特点,以病人的容忍时间为衡量指标,建立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应急演练。定期人为制造“故障点”,进行在线的技术性的分段应急演练和集中应急演练。同时信息科定期召开“系统安全分析会”。从技术层面上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分析信息系统的历史性能数据,预测信息系统的运转趋势,提前优化系统结构,从而降低信息系统出现故障的概率;另一方面,不断总结信息系统既往故障和处理经验,不断调整技术安全策略和团队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应急流程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不断人为制造“故障点”不仅是对技术架构成熟度的考验,而且还促进全员熟悉应急流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实现了技术和非技术的完美结合。
2.3安全技术
从安全技术实施上,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针对检测和分析的结果制定防范措施和完整的解决方案。
2.3.1冗余技术
医院信息网络由于运行整个医院的业务系统,需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不因网络的故障或变化引起医院业务的瞬间质量恶化甚至内部业务系统的中断。网络作为数据处理及转发中心,应充分考虑可靠性。网络的可靠性通过冗余技术实现,包括电源冗余、处理器冗余、模块冗余、设备冗余、链路冗余等技术。
2.3.2建立安全的数据中心
医疗系统的数据类型丰富,在不断的对数据进行读取和存储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丢失,数据被非法调用,数据遭恶意破坏等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系统数据的安全,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能够很有效的杜绝安全隐患,加强医疗系统的数据安全等级,保证各个医疗系统的健康运转,确保病患的及时信息交互。融合的医疗系统数据中心包括了数据交换、安全防护、数据库、存储、服务器集群、灾难备份/恢复,远程优化等各个组件。
2.3.3加强客户机管理
医院信息的特点是分散处理、高度共享,用户涉及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统一且便于管理的客户机管理方案。通过设定不同的访问权限,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的安全措施,控制用户对特定数据的访问,使每个用户在整个系统中具有唯一的帐号,限定各用户一定级别的访问权限,如对系统盘符读写、光驱访问、usb口的访问、更改注册表和控制面板的限制等。同时捆绑客户机的ip与mac地址以防用户随意更改ip地址和随意更换网络插口等恶意行为,检查用户终端是否安装了信息安全部门规定的安全软件、防病毒软件以及漏洞补丁等,从而阻止非法用户和非法软件入网以确保只有符合安全策略规定的终端才能连入医疗网络。
2.3.4安装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监控系统可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网络和安全投资,随时监控和记录各个终端以及网络设备的运行情况,识别、隔离被攻击的组件。与此同时,它可以强化行为管理,对各种网络行为和操作进行实施监控,保持医院内部安全策略的符合性。
2.3.5物理隔离
根据物理位置、功能区域、业务应用或者管理策略等划分安全区域,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物理隔离。封闭医疗网络中所有对外的接口,防止黑客、外部攻击、避免病毒的侵入。
0引言
随着光纤宽带、移动电话、移动互联网的普及,通信服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伴随社会的信息化推进,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迅猛发展,信息化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然而,同时我们也正受到日益严重的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比如黑客攻击、重要信息被盗等,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给人们的财产和精神带来很大损失。但是,在世界范围内,黑客活动越来越猖狂,黑客攻击者无孔不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除此之外,互联网上黑客网站还在不断增加,这就给黑客更多的学习攻击的信息,在黑客网站上,学习黑客技术、获得黑客攻击工具变得轻而易举,更是加大了对互联网的威胁。如何才能保障信息系统的信息安全,怎样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尤其是网络上重要的数据的安全性。
在通信领域,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它是通信安全的重要环节。在通信组织运作时,信息安全是维护通信安全的重要内容。通信涉及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小到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大到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研究信息安全和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信运用中加强信息安全和防护的必要性
1.1搞好信息安全防护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
众所周知,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空间的争夺尤其激烈。信息化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如果信息安全防护工作跟不上,一个国家可能面临信息被窃、网络被毁、指挥系统瘫痪、制信息权丧失的严重后果。因此,信息安全防护不仅是未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而且将作为交战双方信息攻防的重要手段,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一旦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可能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瘫痪,战争和军事领域是这样,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也不例外。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世界的安定和平。比如,美国加利弗尼亚州银行协会的曾经发出一份报告,称如果该银行的数据库系统遭到网络“黑客”的破坏,造成的后果将是致命的,3天就会影响加州的经济,5天就能波及全美经济,7天会使全世界经济遭受损失。鉴于信息安全如此重要,美国国家委员会早在2000年初的《国家安全战备报告》里就强调: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把信息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俄罗斯于2000年通过的《国家信息安全学说》,第一次把信息安全摆在战略地位。并从理论和时间中加强信息安全的防护。近年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问题,相关的研究层出不穷,为我国信息安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军事信息安全上,同时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当今社会,由于国家活动对信息和信息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所以一旦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就可能导致整个国家能源供应的中断、经济活动的瘫痪、国防力量的削弱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其后果不堪设想。由于我国信息化起步较晚,目前信息化系统大多数还处在“不设防’,的状态下,国防信息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具体体现在以卜几个方面:首先,全社会对信息安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很多人对信息安全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因忽视信息安全而可能造成的重大危害还认识不足,信息安全观念还十分淡薄。因此,在研究开发信息系统过程中对信息安全问题不够重视,许多应用系统处在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其次,我国的信息化系统还严重依赖大量的信息技术及设备极有可能对我国信息系统埋下不安全的隐患。无论是在计算机硬件上,还是在计算机软件上,我国信息化系统的国产率还较低,而在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的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信息安全检测和改造。再次,在军事领域,通过网络泄密的事故屡有发生,敌对势力“黑客”攻击对我军事信息安全危害极大。最后,我国国家信息安全防护管理机构缺乏权威,协调不够,对信息系统的监督管理还不够有力。各信息系统条块分割、相互隔离,管理混乱,缺乏与信息化进程相一致的国家信息安全总体规划,妨碍了信息安全管理的方针、原则和国家有关法规的贯彻执行。
二、通信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
2.1信息网络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我国的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特别是军事信息,由于存在扩散和较为敏感的特征,有的人利用了这一特点采取种种手段截获信息,以便了解和掌握对方的新措施。更有甚者,在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和使用中,更多的是考虑效益、速度和便捷。而把安全、保密等置之度外。因此,我们更要深层次地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观念,认识到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不仅仅是操作人员的“专利”,它更需要所有相关人员来共同防护。
2.2信息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贫乏
目前,我国在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采用的基础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系统软件大部分依赖国外产品。有些设备更是拿来就用,忽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技术上的落后,使得设备受制于人。因此,我们要加大对信息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避免出现信息泄露的“后门”。
2.3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不完善
防护体系是系统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各系统之间可集成、可互操作的关键。以前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主要是进行一对一的攻防,技术单一。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独具特色的重要信息子系统,并担负着网络攻防对抗的重任。因此,现代化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的建立应具有多效地安全防护机制、安全防护服务和相应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等内容。
2.4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人才缺乏
高级系统管理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我军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的因素之一。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人才不仅要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还要熟悉安全技术。既要具有丰富的网络工程建设经验,又要具备管理知识。显然,加大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三、通信组织运用中的网络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是通信系统安全的重要环节。保障通信组织的安全主要是保障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备受关注,如何防范病毒入侵、保护信息安全是人们关心的问题,笔者总结了几点常用的防范措施,遵循这些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而降低通信组织中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3.1数据备份
对重要信息资料要及时备份,或预存影像资料,保证资料的安全和完整。设置口令,定期更换,以防止人为因素导致重要资料的泄露和丢失。利用镜像技术,在磁盘子系统中有两个系统进行同样的工作,当其中一个系统故障时,另一个系统仍然能正常工作。加密对网络通信加密,以防止网络被窃听和截取,尤其是绝密文件更要加密处理,并定期更换密码。另外,文件废弃处理时对重要文件粉碎处理,并确保文件不可识别。
3.2防治病毒
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病毒防治。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查病毒。严格检查引入的软盘或下载的软件和文档的安全性,保证在使用前对软盘进行病毒检查,杀毒软件应及时更新版本。一旦发现正在流行的病毒,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信息资料的安全。
3.3提高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安全的基本保障,机房的安全尤为重要,要严格监管机房人员的出入,坚决执行出入管理制度,对机房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做到专人专职、专职专责。另外,可以在机房安装许多装置以确保计算机和计算机设备的安全,例如用高强度电缆在计算机的机箱穿过。但是,所有其他装置的安装,都要确保不损害或者妨碍计算机的操作。
3.4安装补丁软件
为避免人为因素(如黑客攻击)对计算机造成威胁,要及时安装各种安全补丁程序,不要给入侵者以可乘之机。一旦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将会迅速传播,若不及时修正,可能导致无法预料的结果。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可以及时关注一些大公司的网站上的系统安全漏洞说明,根据其附有的解决方法,及时安装补丁软件。用户可以经常访问这些站点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3.5构筑防火墙
构筑系统防火墙是一种很有效的防御措施。防火墙是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设置的,能阻止一般性病毒入侵系统。防火墙的不足之处是很难防止来自内部的攻击,也不能阻止恶意代码的入侵,如病毒和特洛伊木马。
四、加强通信运用中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的几点建议
为了应付信息安全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国防信息安全建设。
4.1要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的国防信息安全意识
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信息安全知识,树立敌情观念、纪律观念和法制观念,强化社会各界的信息安全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安全防护环境。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自己在信息安全防护工作中的重大责仟‘一方而要经常分析新形势卜信息安全工作形势,自觉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各种措施,把这项工作做好;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以安全防护知识、理论、技术以及有关法规为内容的自我学习和教育。
4.2要建立完备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保护。自国家《保密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一系列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层次不高,具备完整性、适用性和针对性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我们应当加快信息安全有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及早建立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4.3要加强信息管理
要成立国家信息安全机构,研究确立国家信息安全的重大决策,制定和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在此基础上,成立地方各部门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其所属地区和部门内的信息安全实行统一管理。
4.4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提高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水平
没有先进、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国家信息安全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国外先进技术,自主进行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大力发展防火墙技术,开发出高度安全性、高度透明性和高度网络化的国产自主知识产权的防火墙。积极发展计算机网络病毒防治技术,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为保护国家信息安全打卜一个良好的基础。
4.5加强计算机系统网络风险的防范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是风险防范的重要环节
首先,可以采取更新技术、更新设备的方式。并且要加强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加大网络安全教育的投入。其次,重要数据和信息要及时备份,也可采用影像技术提高资料的完整性。第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版本,杀毒软件可将部分病毒拒之门外,杀毒软件更新提高了防御病毒攻击的能力。第五,对重要信息采取加密技术,密码设置应包含数字、字母和其他字符。加密处理可以防止内部信息在网络上被非授权用户拦截。第六,严格执行权限控制,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信息安全管理在预防风险时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监管和管理,才能使信息安全更上一个台阶。
4.6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系统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防范风险的制度是预防风险的基础,是进行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的标准。首先,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攻击者的攻击手段也在不断进化,面对高智商的入侵者,我们必须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研究和防范风险。在研究安全技术和防范风险的策略时,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他们信息技术起步早,风险评估研究也很成熟,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管理措施,结合我们的实际,应用到风险防范中,形成风险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其次,应当设立信息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并配备专业技术人才,选拔防范风险的技术骨干,开展对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对系统弱点进行风险评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完善信息安全措施,并落实到信息安全管理中去。
五、结论
通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构建安全的通信系统是进行通信组织运用中信息安全防护的前提。通信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应以一个良好的安全策略为起点,建立在安全的网络中,保障通信系统的安全,维护信息安全。
近年来我国的档案开放与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显著进步,但毋庸置疑,在开放利用的这一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公民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认识的不成熟、认识的浅薄甚至是对档案开放利用的认识的极度偏差,一定程度上使得开放与利用不能顺利进行。二是档案工作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使档案开放和利用环节不完善。三是档案的“低开放率和低利用率”使得公民不能有效获取想要资源,档案合理的开放与利用严重受阻。四是档案过于狭窄的开放率,使人们只能获取有限的诸如经济、医学、科学、技术、文学等类的档案,而对于涉及国防、外交、国家安全等问题的档案等,仅能获得较为宽泛和简单的含义,并不能有效获取,深入探究。五是过于单调的档案开放种类,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各种各样信息的强烈要求,笔者认为在开放各类传统的文书档案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开放那些在某些机构和部门在业务职能活动中形成的科技档案和相应的其他专门档案,如果能再开放其他类型和载体的档案,对公众信息的获取和档案的开放和利用会更有帮助。六是法律所规定档案馆30年的开放期限太过死板和局限,且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不能迎合某些特殊类型档案开放的要求,并且过长的限制年限,使得档案馆与时代更新的知识脱节,资源的陈旧也是档案开放利用的一个大问题。
二、做好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措施
档案工作开展的关键和基本点就是把握好档案保密工作与档案合理开放利用工作之间的“度”,既要妥善做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也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开放利用,因此合理的开放利用是与安全保密工作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两者都要抓,都要硬。对于档案信息工作人员来说,要在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地促进档案的进一步合理开放,是一项行为和工作艺术,不可或同样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在这里将具体的工作措施大致分为几个方面,希望为档案的开放利用工作尽绵薄之力。
1.提高档案开放的工作意识。很多档案管理工作单位,过于看中档案的保密工作的开展,陈旧的档案保密意识使其无法顺利接受所谓的档案开放利用,开放意识被淹没在心灵的最深处,始终浮不上来。因此,加强某些档案工作人员的档案开放意识是顺利开展档案开放利用工作的重要因素。另外,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来增强整个社会的档案开放意识,让全社会都对档案开放持有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渐渐杜绝传统的过于保密的档案意识,档案开放工作要简化程序,鼓励开放。
2.积极做好档案审查鉴定工作。工作人员要根据档案的内容是否合适对大众开放这一每份档案进行仔细的审查鉴定,确保档案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的审查鉴定是一个大工程,需要仔细完成,具体有几个重要步骤。首先,工作人员要对档案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将那些不应开放的档案挑拣出来,置于“不开放”行列,在挑拣的过程中,对档案进行简单分类。然后,由档案的专业人员再对其进行详细的审查,主要针对那些不确定是否开放的档案,最后,再由相关领导进行终极审查,确保审查鉴定工作无误,最终确定将应该开放的档案开放,不应开放的仍进行保密。
3.转变档案开放中的服务方式。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技术高速膨胀,随着大众的信息需求的增强,除了档案查阅、档案外借、档案展览等传统的档案服务方式之外,应该多增加几种档案开放服务方式,各档案管理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大众的需求转变档案开放方式。首先,档案部门应该运用多媒体传播手段,例如网络、报纸、杂志、新闻媒介来通报档案开放信息。其次,要面向大众做好档案研究工作。将本馆中那些具有馆藏价值或者是利用率高的档案材料进行详细的专题研究,以编辑出版或新闻的形式面向公众。再次,档案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诸如Email交互服务、FAQ、电话咨询、网站论坛等人工智能服务平台开展参考咨询服务,对利用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疑难解答。最后,要根据利用者的喜好将某一领域内的档案的最新信息“送货上门”,保证利用者享受到最贴切的开放服务。
4.做好档案开放前和开放中的工作。档案开放前要努力做到:一是由于档案无比珍贵,要将那些容易破损的档案复印或拍照的方式备份,以防万一。二是要将先前通过领导终审的档案进一步整理,做到分类放置、排列得当,组卷合理,编目清晰。每一份档案都要设置检索号,以方便查找、检索。三是在编制目录、制作文摘之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检索工具,以确保更高效的检索效果。档案开放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监督工作:一是要完善各种监督制度,针对不同的利用人群进行不同的开放范围和方式,规章制度要简单且便于执行。二是要对档案库房加强监督。档案库房工作人员一定要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做好份内工作,严禁不相干人员进入库房,入者要严格登记,以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三是一天的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对相关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无丢失、过分损坏的材料。如果出现也应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必要时还应追究使用者的责任。总之,以上便是对档案开放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的简单探讨。档案的合理开放利用固然重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泄密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也必须要做好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以便更好地让档案为公众服务。
三、切实做好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随着档案资料的进一步开放利用,在档案利用者的“知识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档案信息安全却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建立档案网络信息安全体系是档案工作者始终无法逃避的难题,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包括档案工作人员在内的全社会人员的共同坚持和努力。基于对档案开放利用的认识和思考,笔者综合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对如何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出几点自己的意见。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安全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安全观是全社会集体参与档案信息保护的有效措施,思想指引着行动,先进和科学的思想更有利于事情顺利、快速地进行。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的建立当然离不开先进思想观念的指导和保障。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入手。档案信息安全的思想保障是确保该体系建立的关键因素。树立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安全观是思想基础。传统静止、片面、不科学的保密安全观、技术安全观、网络安全观、系统安全观都是对安全保障体系认识不全面造成的。因此,新时期要努力克服这些片面的安全观,树立全面科学、可持续的信息安全观。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档案信息观,是集档案信息记录内容、记录方式、记录载体等为一体的信息安全观。它是现代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立的指明灯,为档案信息安全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精神力量和理论指导。档案管理者要坚持“纵深防御、综合治理、等级档案保护、促进发展”的思想方针,以呼吁和响应国家信息安全总的要求。在新时期信息时代下,要更加注重“防”。“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安全观念俨然已经发展到纵向深层防御的地步;而“治”代表着集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为一身的综合治理。强调重点,主攻重点,对档案信息实行等级保护,有助于我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顺利建设。相关的档案单位要切实做好档案信息“防“”治”和“等级保护”等主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上逐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安全观,促进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健康、蓬勃、快速发展。
2.制订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安全战略规划。在档案合理开放利用情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信息安全战略规划,是做好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可行方式。同样也是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隐私权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不容小觑。档案信息安全措施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居于核心位置。所谓档案信息安全策略,就是相关人员针对档案信息安全的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形势、新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后总结和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式和有效举措。为了增强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个地区不同档案部门都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安全保障策略。首先是要加强档案安全危机意识,时时警惕,事事警惕。尽自己最大努力保障档案的安全,尽可能地减少档案流失率和损坏率。其次,完善部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网络危机机构,制定有效、合理的防灾应急方案,未雨绸缪。安全威胁、安全缺陷的出现是档案信息安全不可回避的两个问题。各部门要针对这两方面,客观地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和评估,以达到安全防御措施的顺利实施。档案安全威胁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最棘手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因此,做好安全防御至关重要。再次,部门内部要时常进行危机模拟演练以及组织相应的危机应对培训,健全安全决策,迅速反应的机制,提高整个部门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执行操作能力。最后,要正确处理档案开放利用和防御保密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并不是时时刻刻都相互对立和排斥,在一定的条件下两者却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推进档案事业的顺利进行。不能单纯因为某些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的实施而彻底忽视了档案开放利用的重要性,也不能因档案开放利用不顾档案信息安全战略规划。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德育
十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研究的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网民中学生群体是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为26.8%,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到10.4%。大学生是我国网民中的重要群体,网络不仅是他们学习的一种便捷工具,更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方式。在网络时代,传统的思维行为方式、心理素质、知识传播方式等都面临着极大的冲击,都经历着巨大的变革。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网络的特性使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异常复杂,使教育的构成要素、组织形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在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现实应用中,开启学生管理工作新的思路、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学者普遍认为,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既给高校品德教育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檀江林等著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重点分析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路径与评价体系;对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内容、机制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张光慧著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势必需要高校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机链接,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罗洪铁教授著的《思想政治教育专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戴黍著的《互联网与高校德育———网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考察》(新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罗家英著的《网络影响下高校德育模式变革与构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和相关论文等分别从网络文化建设的视角、心理学的视角、和谐校园建设的视角等对网络品德教育进行探讨。[1-6]信息技术与组织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对组织及其决策的影响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信息技术可能会通过三种不同的途径对组织及其决策产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理论解释,即技术决定论、社会建构论和互构论。[7]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互构理论,认为信息技术对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及其主体的影响是信息技术与这些部门和主体相互构造的过程,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引入会对学生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或主体的内部结构调整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学生工作部门和其他部门及其主体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形态进行修正、改进和创新,信息技术能否有效地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的绩效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与这些部门和主体如何最优化结合。
二、信息技术推动学生管理创新的实现机制
信息技术的引入为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转变方式、提高效率创造了空间,同时也为品德教育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新机制。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引入、教育手段的虚拟性和现实性相结合,学生管理的范围已从有形向无形转变,管理的基本理念已经从“管理为主,服务为辅”转向“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管理方法已经由单一转向多元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将促成学生管理工作系统的重构,促成管理效率的提升,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平台,促成教师和学生间的平等互动,并为学生管理创新提供相应的实现机制。
1.信息技术可创造富有特色的网络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正深深影响着我国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的发展。网络的虚拟性、快速性、便利性、综合性的特点对于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机遇的开始,也是挑战的来临。高校品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所带来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适时地进行分析总结,并解决产生的新问题。信息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三个层面的社会里,即人类大社会、校园小社会、网络虚拟社会。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人文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进而能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网络时代大学生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必须注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坚定大学生对民族复兴的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自觉与自信。同时,发展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网络文化。要以校园网为载体,发挥网络传播优势,加强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出一个富有时代精神、秉承优良传统、崇尚良好学风、弘扬远大理想的文化氛围和育人环境,网络的蓬勃发展为充分展示人的个性提供了平台,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个性发展原则要求个性发展必须与全面发展相统一,这为网络时代大学生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理论参考。我们要按照二十一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结合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组织品德教育活动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使人类道德普遍价值体系教育内容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2.信息技术可促成新型学生管理系统的构建
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包括一个大学生从招生入校开始到毕业离校整个大学生活中全过程资料的完备管理。[8]具体包含学生信息及班级建设管理、招生管理、迎新管理、学生宿舍管理、评奖评优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品德教育管理、学生社团活动管理、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就业管理、离校管理等多方面的信息化,涉及学生在校期间各个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工作。[9]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数据资源的进程中,管理部门需要依据学生教育的需求积极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并逐步形成覆盖学生管理各层面的各类数据库。依托这些数据建立数据分析、动态监测、决策支持等应用系统,可使学工部门充分掌握学生培养各个层面的信息,以便及时为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例如学籍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等都需要中间性基础数据库的支撑。[10]在做好这些工作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开发其它各类信息数据资源,建设相应的数据库,为其它学生管理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支撑。当前,在高校学生管理与服务中还存在着公共教育资源覆盖率过低,信息公开率低等现象。在新型学生管理系统的构建中,利用信息化的独特作用,可促进学生管理的优化升级。传统的人工管理过程将被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应用系统所代替,教师和学工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学生事务,使教育与管理过程运行更加流畅和便捷。此外,通过有效存储管理过程数据,也使管理更加透明化,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
3.信息技术可促成学生管理效率的提升
通过对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逐步扩展,能够使学生教育与管理的各个层面的信息实现数字化,数据采集实现准确化,数据管理实现统一化,数据利用实现共享化,彻底改变过去数据采集不够精确、数据之间关联性不强、数据运用不方便等弊端,可为学工等相关部门提供精准、及时、便利的数据信息服务,并为学生教育、服务措施的制定、学生成长动态的监测提供有效支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以信息化为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提供支撑,也体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机制的协调、综合效用的发挥;借助综合电子数据交换平台,交换和整合校内各部门信息资源,实现信息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单项管理到综合管理,以便能更好地满足当前对网络时代学生管理与服务的需要。通过网络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联网共享,系统掌握学籍、就业、教育等各项基础信息,克服现实中的各种壁垒,建立省内乃至全国的信息联网,实现跨区域的服务,使异地入学、学分互认在技术上成为可能,确保信息动态准确,提高工作效率。借助信息技术对数据和过程的管理,使传统的人工管理所无法实现的工作和效率成为可能,实现管理的高效率、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
4.信息技术可推动教育者和学生构建互动机制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有助于畅通施教者与学生的沟通渠道。利用信息窗口,建立教师、各级管理部门与学生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实现有效交流、了解学生、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利用网络信息窗口,各类管理服务信息,提供各类管理服务,也是高校实现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彰显,公开、公平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也更加活跃。在这一背景下,依托信息化平台,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学风民意调查,即时了解分析学生群体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意识,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管理效率的分析,并结合对不稳定因素的动态了解,综合利用网络监控,结合传统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建立三维安全防范系统,预防学生中极端事件的发生。信息技术的引入,还能为规范、搭建学生自我管理系统提供可靠平台。比如,建立学生自治自律和信息公开平台,形成学生自主进行学风建设和自我管理的便捷通道。
三、信息技术在高校学生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1.学生管理创新中信息技术引入存在的问题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来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面缺乏创新。一方面,缺乏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深受高校学生欢迎的生动活泼的网上互动和现代教育方式未能很好地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中来,诸如网络互动等现代服务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未能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思想品德工作方面得到发挥;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仍然沿袭传统的面对面或单向性正面灌输的模式,尚未树立现代信息教育理念。一些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与管理者未能真正掌握新时期新条件下,进行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能驾驭这一新型的工具。这都使这种新型的思想教育模式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信息化加快与校园基础设施薄弱存在矛盾
以信息技术带动高等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并加速学生管理创新,需要具备相应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首先,在硬件条件方面,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经具备一定规模,需要加强移动互联网、4G技术的推广应用。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从广度和深度上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活方式。高校中无线宽带网(3G+WLAN)、光纤通信网络虽然早已成熟并普遍应用,但在使用效果和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软件条件方面,但还不能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移动互联网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利用新的传输工具进行传播交流日趋频繁,特别是短信、网络和微博、微信的应用,使信息传播的速度、范围、途径等与以往比都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另外,高校普遍还未真正建立起综合信息网络,信息采集环节措施十分薄弱。因此,以网络(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信息化为基础,深入地提升学生管理与服务水平,已成为高校迫在眉睫的现实需求。
(3)信息技术潜力发挥不充分
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校园信息网络建设管理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为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和信息查询等无纸网络化办公和学生管理,就必须通过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子流程管理和服务进行集成,以便整合校内各部门需要和拥有的信息资源、关键数据;还应在更深层次中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学生能力。当前,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学工处(或学生工作部)建立学生管理系统,教务处负责教学管理,建立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财务处建立学生消费管理系统,图书馆负责学生图书资料借阅管理系统。学校管理中的各业务部门往往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分散化建设管理方式,导致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偏低,各信息平台交互功能不完善,整合资源能力较弱,并使各部门内部及各部门之间信息系统资源的整合不够有效,信息与业务流程衔接上不够紧密,造成网络和信息系统出现自我封闭、条块分割、信息隔绝等现象。甚至有些部门尽管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系统,但对信息资源的搜集还处于无序或无效状态,从而导致信息资源极为分散,加之缺乏相应的整合与管理,使运行效果不理想。
(4)校园信息安全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信息安全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校园信息管理参与者并不重视信息资产所面临的威胁,或者将信息安全认识局限在IT方面,尚未形成明确、合理的信息安全措施去指导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必要的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风险防范的教育培训还很欠缺。同时,重安全技术、轻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有时信息安全还要越来越多地面对隐私保护和道德问题,这些也给学生管理创新带来挑战。
2.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管理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1)树立信息化支撑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理念
信息技术提供的自动化功能和通信功能,有助于构建各类管理应用系统,提高管理的效率;信息技术强大的通信和交互功能,有助于畅通与学生沟通的渠道;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各类应用平台,开展管理机制创新和应用,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让网络成为传承人类道德普遍价值的新手段。高校要重视网络平台的建设,开展以人类道德普遍价值教育为主题的网上论坛、网上交流、网上辩论赛、网上教学等活动,在校园博客、论坛中将人类道德普遍价值贯穿于新闻的报道,通过大家的相互交流、对话和积极渗透,倡导积极、健康、文明、进步的价值观,不断改进和提升网络平台,强化民族精神,增强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2)拓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疏通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品行道德教育的渠道
网络时代,多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更容易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在心理品质和特征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因此,价值观教育应通过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态度及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其对健全人格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感。大学生人类道德普遍价值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高校全员都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学生立德成才的环境,形成健全人格价值观教育的合力。
(3)整合网络资源,拓宽网络教育课堂,占领网上教育阵地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是开展大学生品行道德教育的网上阵地,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品行道德教育就必须首先建设优质网站。在这些网站中,不断宣传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让大学生主动寻找先进文化,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是有效开展网络品行道德教育的途径。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品行道德教育的授课特点,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可以将品行道德教育课搬上网络,首先可以通过网络整合品行道德教育课的内容,思政课教师可以及时将网上热点问题搬到课堂上,运用相关的知识理论来进行实事分析和解读,从而达到品行道德教育的目的;同时由于网络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可以不断拓展品行道德教育的途径,将品行道德课搬到网路上,根据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安全、动态、互动的形式呈现教育内容,克服了课堂教学的单一性,通过内容和途径的拓宽,网络品行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发挥其作用。
四、结束语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借助于信息技术与组织理论,构建出信息技术促进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创新的实现机制。其次,分析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品行道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我国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管理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理念缺乏创新、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信息技术潜力发挥不够充分、信息安全处于起步阶段等诸多薄弱环节,据此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支撑学生管理创新的思路与方法。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技术为学生管理创新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手段,信息技术必将为高等教育创新提供更多的支撑和活力,为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发挥独特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檀江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12:180.
[2]张光慧.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9:210.
[3]ThersaHeintze,StuartBretschneider.InformationTechnologyandRestructuringinPublicOrganizations:DoesAdoptionofInformationTechnologyAffectOrgani-zationalStructures,Commmunications,andDecisionMaking?[J].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ResearchandTheory,2000,10(4):801-830.
[4]LeonJ.Osterweil,LynetteI.Millett,andJoanD.Winston.SocialSecurityAdministrationElectronicSer-vicesProvision:AStrategicAssessment[M].Washington,D.D.:TheNationalAcademiesPress,2007:121.
[5]丁元竹,张强,张欢.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N].人民日报,2011(007).
[6]刘国军.网络舆情发展视阈下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式创新[J].中国国情国力,2012(3).
[7]李国鑫,王雅林.基于技术与组织适应性的信息技术绩效模型探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
[8]吴挺.浅谈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学工系统的设计思路[J].软件,2013(1):14-16.
[9]陈林海,陈永忠,董志昕等.基于校共享库模式的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研究与构建———以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