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第1篇

林清玄的文风淡雅自然、充满禅意,富含智慧而毫无炫耀矫饰,感悟灵动而又踏实随性,饱蘸深情而又冲淡平和,充满出世的超越意味,又表现得世事通达,却没有出世入世之间的焦虑和紧张,正所谓来去自如而又积极有为,敏感多思而又不昧因果。如万物倒映入水,纤毫毕现而又不起微澜;读他的文章,如饮清茶一杯,回味无穷。

清晨登山的时候,在山道阶梯上,看见一只被人踩扁而黏在地上的小虫尸体,我把它拾起来放进草堆与泥上,说:“怎么这样不小心,下辈子但愿你往生善处。”

从此,我登山的时候特别留意“看脚下”,几乎每天都会看见蜗牛、毛虫、金龟子缓缓的爬过石阶,我总是把它们拾到草丛里去,告诉它们:“小心不要再来石阶了,人的脚是不长眼睛的。”

在把小虫移走的时候,我会想到禅宗关于“看脚下”“活在当下”的教化,不只是教我们安住于此刻,也是在教我们细心的生活。一个人唯有从那种细心中,才可能生起觉察的智慧和微细的慈悲心。我想到佛陀的前生曾是一个慈悲的人,经典上说他“践地唯恐地痛”,走在土地上都担心把地踩痛,如果有这么微细的心行,怎么可能踩到石阶上的小虫呢?

在佛教的戒律里,出家人每到夏天要“结夏安居”,除了安心办道之外,因为夏天的小动物很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踩死一些小虫,所以古代的出家人在夏天的时候,常常三个月不出寺门一步。

曾经有一位出家师父,夏天夜里在寺院附近散步,突然踩到一个软软的东西,啪哒一声裂开了,他心想:“糟糕,一定是踩到夜晚出来觅食的蛤蟆了!”

这个师父不敢细看,惭愧自己犯了杀生的戒律,当场就逃回庙里。夜里愈想愈愧悔,想到那只蛤蟆可能是怀了孕的母亲,忧心了整夜睡不着觉,心想:明天一定要把蛤蟆的尸体厚葬,并为它念一堂经才好。

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这位法师就跑去昨夜踩死蛤蟆的地方,一看不禁笑了起来,原来,他昨夜踩破的是一个茄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怀着细腻、谨慎、惭愧的心来走路和生活,路上的蛤蟆可能是怀了孕的妈妈,路上的小虫何尝没有父母妻子呢?

我们要疼惜生命,一定要融入、体贴别的生命的心。

有一天黄昏,一个走在森林里的人,遇见了一只蜉蝣正在哀伤的痛哭,那人问蜉蝣:

“你为什么在这里哭泣呢?”

蜉蝣说:“我的太太在今天中午死了,所以我才在这里痛哭呀!”

那人说:“现在已经黄昏,你也很快就会死,何必哭泣呢?”

蜉蝣听了,哭得更伤心。

那个人不禁觉得好笑,蜉蝣朝生而夕死,中午死和黄昏死有什么不同,何必哭泣呢?

于是他就离开了。

等他走远了,他才想到,从人的眼光看来,蜉蝣的一生虽是如此短促,中午和黄昏差别不大;可是从蜉蝣的眼睛看来,中午到黄昏就是它的下半生,那下半生也是和人的下半生一样的漫长呀!因此,他慈悲的走回去看那只蜉蝣,蜉蝣已经死在黄昏的树下了,那只蜉蝣竟以自己的后半生来悼念爱妻,使那个人深深的感动,而亲手把蜉蝣埋葬了。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第2篇

【一】 学习、阅读、作息、运动计划

一, 晨诵。虽然放假,儿子每天还是习惯性的按上学时的作息时间,早上6:30准时起床。每天早晨半小时的时间朗诵《日有所诵》、《中外儿童诗精选》、《会写字的梧桐叶》中的各两首小诗。通过诵读其中清新、经典的小诗,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审美力,让文学经典浸润孩子的心灵,拓展思维。

二, 下午、晚上各阅读半小时。诸如绘本类的《蚯蚓的日记》,《圆圆的肚脐》,《神奇校车》,《小绿狼》,《女巫扫帚排排坐》等,自己独立阅读。我在他读后加以引申指导,汲取其中精髓,写出读后感。此项也是暑假老师布置的作业,写5篇读后感,重于修改,发表在博客上。儿童文学类的《笨狼的故事》,《绿野仙踪》,《我和姐姐克拉拉》,《一百条裙子》,《木偶奇遇记》,需要通过对话式、亲子剧场式、倾情演绎式等不同的方式,陪孩子一起共读。共读的过程,作以整理记录。

三, 上午和下午分别半小时上网的时间。孩子可以自由支配。或玩网络游戏;或拜访博友;或浏览自己感兴趣的网页。

四, 中午午休不少于两小时。保证充分睡眠,养精蓄锐,提高做事效率。

五, 每天择时户外活动一小时。接受日晒,呼吸新鲜空气,适量运动,强身健体。

六, 其余时间为自由支配时间。玩魔尺;练字;看动画片;练习口算(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周100道口算题,总共800道);适当预年级课程;做手工等自由选择。

【二】 旅游出行计划

暑假,我们依然选择出行旅游,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彻底放松身心,在游玩中汲取更多知识。

关于选择旅游城市,我们不谋而合,依然选择美丽的三亚,第三次重游。一路行程与度假期间,儿子毛遂自荐与我互换角色,由他担任家长,全力安排具体事宜。我掌控大方向,根据情况适时调整辅佐儿子。这种互换角色,生活中我们经常来做。无形中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自主决策能力,处事领导能力,辨别是非与变通能力。

在三亚度假期间,学习作息时间,稍作调整。添加晨起海边跑步和傍晚海边散步或游泳。尽享海的浩瀚无际,放飞心情,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三】 需要注重的环节

一, 注重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进步。除了亲子共读外,充分利用暑假时间,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小学生家庭教育》,《朗读手册》等教育类书籍,提升教育理念。阅读《夏洛的网》,《长袜子皮皮》,《窗边的小豆豆》等经典儿童文学,弥补幼时的缺憾。阅读《林清玄散文精选》,《席慕容全集》等经典散文,拓宽阅读范围。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进步。

二, 注重引导孩子从“说”到“写”的衔接过渡。借助老师布置的5篇读书笔记,10篇日记。悉心引导孩子从“说”作文慢慢过渡到“写”作文。让孩子渐渐学会拿起笔来书写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 注重引导孩子捕获生活中的精彩和感动。让孩子学会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不至于真正写作时,无从下手,无话可说。

四, 注重以兴趣为主,“诱惑”孩子自愿写作或者阅读,绝不强求。孩子看了《小屁孩日记》,很是感兴趣,也要试着写日记。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要有一个过程,需潜心引导。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第3篇

自然与音乐的艺术启蒙

陈可馨是个热爱旅游的人,每逢假期,她都会尽量选择旅游。漫步于苏杭的大街小巷,青石板上的脚印是她探寻文人笔下纤美江南的足迹;行走在朔风凌厉、狂沙扑面的大路上,则让她感受到了刚健质朴的壮美塞北。每一种美都让她印象深刻,更让她对大自然的千变万化感慨万千。

然而大自然的艺术只是美的世界的一部分,人类创造的艺术则是美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而音乐和文学则是她涉入和感受最深的领域。

获得缪斯女神的眷顾始于她六岁时与音乐的一次美丽邂逅,那时的她就开始有了像钢琴之王李斯特一样在黑白键上自由驰骋的向往,是钢琴开启了她生命中的另一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音乐也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到格林卡的《夜莺》,演奏这些曲目不仅需要技法的成熟,更需要融入自己对生命的感触。与音乐的相融赋予了她一把解读文学作品细腻情感的钥匙。

儿时有一次,陈可馨在阅读米切尔的《飘》,读到郝思嘉一个人站在高楼,泛起了不尽的愁思时,心里起了莫名又难解的感触。当她怀着这种朦胧的感情去弹奏格林卡的《夜莺》时,竟弹奏得非常流畅,而就在那一刻,她竟全然领会了郝思嘉那种独特的愁思,难以言说的共鸣使得她心里一个难以解开的疙瘩在瞬间松开,那感受是十分美妙的。

就这样,她在音乐的世界里一路采撷自己倾心的芳香;同时,音乐让她有了脱俗典雅的气质,在自己的审美倾向上有了独特的选择,而诗歌散文成了她的最爱。读过的诗歌和散文常在钢琴的韵律中浮现,在心灵深处激荡着,深刻地影响着她的审美品味和语言表达。

清泉沃土里的茁壮成长

在幼时的兴趣阅读中,文学艺术的种子深深地埋进陈可馨心中。是一本本缩写版的文学名著让她爱上了文学。这种爱好最初的回报就是作文中的明显进步。同时,语文老师对她的文学才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有效指导,使得她在文字的表现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周末的兴趣特长班也促使她写作上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她对大量诗歌散文经典从喜欢到模仿,然后开始了独立的创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陈可馨有了更多的人生体会和阅读体验。从如彼岸花般纯美的《诗经》到如一坛清酒般醇美醉人的《饮水词》,无数古典诗词成为这粒种子成长的沃土,古典诗词中那或质朴淳真或热烈奔放或婉约清丽的情感滋润营养着她每一个情感的细胞。而《红楼梦》则让她对古典文学的感受达到了一个更新的境界,那生动鲜活的人物,凄美动人的故事,雅致脱俗的诗句,给了她走进古典美学探幽抉微的入口,让她和她的文学之心一起,在古典文学的滋养下优雅地成长着。

张爱玲,这位旷世才女是陈可馨文学上的偶像。她独特的生活和爱情经历,她笔下平凡人惊心动魄的爱情与悲剧,都深深地影响着陈可馨的写作。此外,对萧红、毕淑敏等现当代知名女作家作品的阅读使得陈可馨对女性文学有了更加细致而真切的感悟,同时也丰富着她的语言表现方式;对沈从文、林语堂、余秋雨、林清玄、周国平等现当代男性作家作品的阅读则让她学会深沉地表达真切的情思;对托尔斯泰、契诃夫、司汤达、大小仲马、米切尔、普鲁斯特和川端康成等外国文学大家作品的阅读,则让她的文学视野更为开阔,生活观察力更加敏锐。

陈可馨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尝试后找到了自己最为擅长的写作文体―散文。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散文,除女性文学典雅婉丽的特质外,又多了一份男性散文的隽永深沉,这就使得她的写作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笔、摘抄和博客都是表情达意、表现独特心路历程的有效载体。作为实验班的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陈可馨那颗充溢着文学艺术天赋的心,一直深受着雨露的滋润与阳光的照耀,幼苗终于在园丁的用心呵护与照料下茁壮成长为一棵挺拔秀美、风姿绰约的嘉木。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第4篇

大自然中,生活中,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静物,往往都能引起人的某种联想,寄托某种情思。这种通过描摹物象来比喻说理或抒发感情的文章,我们都可以称其为状物散文。状物散文是以某一具体物象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象的描摹刻画,以达到托物寓意的写作目的一种散文。这种散文所状的物象非常宽泛,可以是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可以是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器具、用物,物象可以是一物,也可以是多物。文章一般通过描绘物象的形象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阅读鉴赏状物散文的关键在于注意作者是怎样通过物与情的相互契合来达到托物言志、借物传情、以物喻理的目的的。

【鉴赏目标】

一、明确所状之物的特点。通过初步阅读,整体感知文章,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即作者所状之物的主要特点。状物散文往往通过状物来抒情、喻人或说理,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就为进一步分析文章奠定了基础。

二、理清状物的思路。明确了所状之物的特点之后,就要看看作者是如何状物的,即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思路,文章结构如何,线索是什么。理清思路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前提,便于深刻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

三、把握状物的手法。状物散文在写作目的上的一个规律,就是状物不是目的,通过状物来喻人、抒情或说理才是目的所在。作者常常是借助联想手法,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描写,把情感完全融于状物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其人的情感,阐释人生哲理。明确了文章的写作手法,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经典阅读】

好燕南来

林清玄

阳台屋檐下住了一群燕子,这燕子肯定是一家人,数十只燕子只有一个巢,累累相连。

五年前的春天,第一对燕子来屋檐下筑巢,养育了两只小宝宝。当时筑的巢只有一个小碗大,看着小燕子露出大半个身子,很担心它们会掉下来。

小燕子终于没有掉下来,在夏季将尽时,与父母一起飞去了北方。那一年的冬天,看见空空的燕巢,常常怀念着唱呢喃之歌的燕子。

第二年的春天,燕子回来了,一共六只。我想:两只小燕子也找到了它们的伴侣,并且选择与父母同住。小碗般的燕巢加高加厚,成了一个中碗,两边又连接了两个小碗,各有独立的门户,就像一座三合院,儿女各住东厢与西厢。

老燕子又生小燕子,小燕子也生小燕子。

燕子进进出出,到了第三年,我已经算不出总共有几个巢,也算不出一共有多少燕子。

我只知道,这是一家人,它们每年从北方来,都会住在老巢,并且不断地整理旧居,加高加大,逐渐在屋檐下结成一片燕巢。

在这广大的世界,燕子是如何寻找到它们的旧家呢?这城市边缘的屋角,在空中是否有一个坐标呢?夏末的时节,燕子回去北方,北方的某一个屋角,是不是也有它们的旧巢?——我每天看着燕子的时候,神思如是飘飞,赞叹那小小的燕子,有着不可思议的智慧;它们在无形的经纬度穿梭来去,方向与位置却如是精细,在燕子的心中,是不是有一个随地球转动的卫星呢?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去年的花必会在无可奈何中谢落,去年的燕子却能轻松地回到旧巢,去年的落花化成燕子口中的香泥,以加大它的住居,一代一代地传述着空中的消息。

我常常在黄昏的时候,坐在那累累的燕巢下,听它们的啁啾呢喃,想听出其中的消息。我想象自己是一只燕子,奔行于北地与南方,飞翔在春日与秋天之间。我有一具神秘的罗盘、一只精密的定位系统,还有全年无休的卫星;我携带这些庞大的工具,还要保持潇洒与轻巧;还要携老扶幼,燕燕双飞;还要母子相哺,煦然相乐……这使我在夕阳的余晖中因崇敬而肃然了。

一只小小的燕子都宝藏了宇宙里巨大的神秘呀!

(选自《在云上》)

灵犀一点

一只小小的燕子,春日北飞,秋天南来。这似乎已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而作者却从中生发出无限的感慨:感慨于小燕子不可思议的智慧,同时又羡慕并想象着自己如小燕子一般“奔行于北地与南方,飞翔在春日与秋天之间”。生活是简单的,自然是神秘的,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感受,就会从中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美妙。

【时文速递】

大 宅

安妮宝贝

那一天在梦里,见到旧日南方家乡的大宅,青砖黑瓦,白墙高高耸起,有古老石雕的壁檐缝隙,生长出茁壮的瓦松和仙人掌。宅子内光线阴暗,木楼梯窄小破败。一排排房间纯为木结构,墙壁、地板、门、窗,是被梅雨和霉湿侵蚀成暗黄色的木板。屋顶开着阁楼式的尖顶天窗,叫老虎窗。屋檐下有燕子筑巢,黑色鸟儿不时迅疾地低俯掠过。窗边的竹竿上晾晒满各式家常衣服。阳光明亮。孩童嬉戏的笑声穿过悠长弄堂。

这样的旧式建筑,以前是大户人家的住宅,后来被占据公用,里面住满各式家庭。大多家庭没有独立厨房和卫生间。马桶放在卧室里,共用厨房,家家户户的煤炉和煤气灶集中在一起。那些房子,在小时候的我看来,如同迷宫一般神奇诡异。走廊曲折漫长,厨房光线幽暗,只有高处一扇小玻璃窗能照进来西落的阳光。房间一间隔一间。打开一扇门,里面是别人家的卧室或客厅。老式家具和橱柜发出暗沉光泽,三五牌台钟有走针声音,布沙发上铺着手工钩针编织的白棉线蕾丝。有些人家有四柱的大铁床,顶上铺盖刺绣布篷,如同一个船舱,十分安全。

林清玄的经典散文范文第5篇

命题特点

一、选材彰显文化传统,设题富于语文味

彰显文化传统、注重语文特点、凸显能力立意、体现学以致用,可以说是2012年各卷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总体风貌。

从命题材料看,所选文本语文性强,题材内容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注目人的精神生活,能引发读者深思回味。比如,四川卷选文《柴禾》,在考查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同时,引领考生反思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山东卷选取了张锐锋的散文《被时间决定的讲述》,文章对中国古老乡村恬淡、宁静生活的唯美描述,以及体现出的对乡村劳动生活的敬重、赞叹等,无不散发出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美,让考生在答题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有助于提升其审美能力,加强考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热爱。

从试题设置看,尤其课标卷的设题,坚持了新课标指引的“自主性阅读”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向,题型设计更加注重灵活性,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湖南卷四道题,考点涵盖《考试说明》中的“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与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欣赏作品的形象”、“探究作品的丰富意蕴与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等考点,覆盖面广,题目设置合理。而四川卷的第17题“这篇文章有人认为重在写柴禾,有人认为重在写人,你赞成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等试题,明显强化了对作品意蕴的个性化解读。

二、“思路”“标题”仍为热点

文章的思路(尤其是开头、结尾的处理),是近几年命题者特别关注的热点。对文本整体思路的考查,如全国大纲卷的第17题“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重庆卷的第15题“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对作品开头的考查,如全国课标卷第11第(2)小题“小说开头第一段就描写马裤先生的衣着言行,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同一份试卷兼考开头、结尾的,如江西卷的“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和“简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和艺术效果”。此外,对文本标题的测查热度也是有增无减。如上海卷的第12题“‘冬阳’在行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标题的一部分。联系全文,对此加以评析”等等。

2013年,这两大“热点”将仍受命题人“厚爱”。为此,我们除把握文学作品开头、结尾的常规考法外,更要培养认真梳理原文思路、仔细领会作品构思技巧、准确概括作品主题的阅读意识,以及结合语境,有的放矢地答题的解题意识,避免乱贴标签和盲目套用术语。

三、问题“探究”日渐成熟

总体上看,2012年探究题的测试可以说是全面开花,并在试题命制上呈现出两大特点:

1.体现出回归语文、立足文本进行探究的导向。如全国课标卷的探究题是“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也有人性弱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这种设题方式,进一步强调了理解主体与文本本体的关系,既具语文性也具思辨味,使学生的理解与文本的结合更为密切——解答该题时,既要准确把握“我”的言行、性格,明确“我”在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又要能有理有据地阐明“具体理由”。江西卷探究题则关注选文的“启示”作用——“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不仅开放性强,而且有一定的层次感;将探究定位在学生对作品的“悟”的高地之上,克服了以往有些探究题游离文本的局限。

2.注重对考生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深层次考查。比如湖北卷的探究题为“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选文人文蕴涵丰富,探究点较为密集——它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和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并统率所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试卷的设题切口虽小却可以洞察全文。题干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探究“原因”,考生在细读全篇,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还须具备有关“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方面的一些基本积淀,以确保解读角度无偏误。例如从“杜鹃鸟已成为中国文学中表达思归之情的符号”的角度解读“原因”,应明确指出“杜鹃鸟的文学形象总是或隐或显地与‘不如归去’的啼鸣声联系在一起。古往今来,大量的文学作品经常用杜鹃鸟啼来表达思归之情”。当然,“文学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契合了中国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理想的探究视角。诸如此类的探究题,重点关注考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更适宜于检测考生的知识积累与有创意阅读的探究能力。

命题展望

一、现当代名家依然是“座上宾”

2012年多份语文卷,继承了往年选考名家作品的传统,几位文坛大家(如刘亮程、梁晓声、张锐锋等)初次亮相,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几位作家,其作品是第二次(或第三次)进入高考卷,如已故著名作家冰心、老舍、孙犁,当代作家刘心武、林海音等。

2013年文学作品备考,在散文方面,应关注巴金、沈从文、郁达夫、茅盾、丰子恺、王蒙、余秋雨、贾平凹、韩少功、张抗抗、迟子建、李汉荣、赵丽宏、肖复兴、林清玄等作家,和朱光潜、季羡林、张中行、朱以撒等学者的作品。小说方面,要多关注林斤澜、路遥、陆文夫、铁凝、冯骥才、莫言、毕飞宇、王安忆、阿城、方方、池莉、陈建功、曹文轩等作家的精短之作。

二、探究题的设置将趋于“细化”、“具体化”

今年高考较多探究题,设题相对笼统(如福建卷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天津卷的“你读完本文后有怎样的感悟?请用两个词语概括,并分别加以简要说明”)。其实,探究题完全可以针对文本的某种写法、文中的某个细节等来拟定(如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后的探究题“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就是一例)。因此,各种类型的探究题都要练一练,包括就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创作动机”等设下的试题。

备考指导

一、多读思维含金量高的名篇时文,从而夯实根基

何谓“多读”?最好是每天都能读上一二篇。阅读时注意两点:一是尽可能带着“问题意识”来细读,边读边用心思考,边读边发现问题。二是讲究“内容为主,形式次之”。无论何种文学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个要素构成的,形式为内容服务;一般情况下,内容题总要多于形式题,其分值也要高于形式题,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文学作品的内容上,包括人事物景、原因结果、情感哲理、内涵外延、含意启迪等;形式上,只要抓住文本最突出的一种写法,进行动态认知、个性解读即可。如果真的切实做好了“多读思维含金量高的名篇时文”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阅读备考,对作文能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二、多练高考“真题”,从中悟得“真经”

相关期刊更多

新疆中医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应用预防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内燃机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