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纺织品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纺织业,反倾销,国际竞争力
一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及影响
(1)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日渐频繁
表2.1显示,近年来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调查及最终反倾销措施在逐年增加,这种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表2.1入世以来美国对华纺织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数目比较
年份
反倾销调查
最终实施反倾销调查
对华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所占比例
对华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
对华纺织品发起数所占比例
2002年
11
8
2003年
11
11
2004年
6
5
2005年
6
1
16.67%
2
1
50%
2006年
3
1
33.33%
3
1
33.33%
2007年
14
1
7.14%
12
1
8.33%
2008年
15
13
2009年
22
2
9.09%
10
2
20%
2010年
11
3
2011年
20
5
合计
119
5
71
5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救济网整理
2002年到2004年没有反倾销案件,而从2005年开始美国对华纺织品开始反倾销,主要原因是根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在2005年1月1日之后,纺织品配额将被取消,从而导致了中国出口到美国的纺织品贸易额逐年增长。2002年的出口总额是617.69亿美元,2004年是973.85亿美元,而到2005年则突破了1000亿美元,并且其后每年以超过200亿美元的规模递增,因此,美国为了保护国内产业而对中国的纺织品进行反倾销措施。
(2)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立案商品种类繁多
我国纺织业遭遇美国反倾销指控的产品范围相当广泛,几乎涵盖了纺织产品的所有领域,已从传统的各种原坯布、纱线及织物发展到各种面料,麻绳、鞋类,服装配饰等产品领域。
(3)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税率高
由于中国纺织企业对国际反倾销规则不熟悉,反倾销抗辩意识淡漠,经常被施以不公正的裁决,受高额反倾销税的限制,遭受严重损失。美国对我国立案的纺织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较高,从百分之十几到百分之几百,这直接影响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削弱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
表2.3入世后美国对华反倾销立案产品终裁征税案件中反倾销税率统计
终裁时间
产 品
获 得 分 别 裁 决 待 遇 企 业 数
分 别 裁 决 企 业 税 率
普 通 税 率
2006年
艺术画布
2
77.90%
264.09%
2007年
聚酯短纤
2
3.47%~4.86%
44.30%
2008年
复合编织袋
3
74.7%
91.73%
2010年
电热毯
3
93.09%
174.85%
2010年
带织边窄幅织带
13
115.70%
123.83%~247.65%
数据来源:中国贸易救济网
二 应对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对策
反倾销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在美国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虽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在逐年增长,但是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20.1%下降到2011年的13.1%。增长率从2002年的15.76%增长到2006年的25.18%,然后逐年下降,至2009年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因为2009年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发起了两起反倾销诉讼,明显的抑制了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纺织品产生了极大的恶性影响,因此,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保护我国纺织业的利益。
(1)争取市场经济地位
非市场经济地位是我国企业遭受不公平待遇。容易被提起反倾销诉讼的重要原因, 因此,争取市场经济地位是减少他国针对我国企业频繁利用反倾销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的有力武器,。我国政府和民众应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促使美国确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调整出口贸易战略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对美国纺织品企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容易成为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对象。因此,我国应适当调整外贸增长的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美国投资建厂,扩大直接投资,产品可以在美国当地直接销售,有利于在美国市场上的扩张。
(3)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应诉
当美国对我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时,我国的企业应积极抗辩,聘请有经验的律师为我们进行辩护。争取对我方有利的结果。企业应严格遵守应诉时间,如果时限规定没有得到遵循,则很可能导致对我国企业不利的结果。企业在进行反倾销应诉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
(4)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业结构
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多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只能依靠低廉的价格打开市场,因此极易被怀疑倾销。所以我国企业要提高出口纺织品的科技含量、增加纺织品的附加值。
参 考 文 献
[1] 孟祺.中美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J].管理科学文摘,2004(11)
[2] 杜冬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反倾销案实证及对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王阳.美国对华纺织品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16)
[4] 王莹.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J],商场现代化,2010(16)
[5] 刘燕婷.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与我国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浅析
攀枝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温庭海
摘 要
近几年我国软件外包产业飞速发展,通过软件外包,我国的软件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成长。因此,软件外包被视为软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系统分析了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提出解决我国软件外包产业所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 软件外包,产业结构 复合型人才
我国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近年来发展很快,。2010年,软件外包的规模更是达到了2750亿元。但总体上看,我国软件外包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承接业务的规模、水平还是质量都与印度等软件外包大国存在很大差距。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规模较小
中国与印度一样,自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承接国际软件外包项目,但印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快速发展,而中国多数企业规模过小,从事软件外包企业数量和从业人数量较多,但集中度低,在经营规模上缺乏实力强劲的软件外包企业,《2007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企业及人才调研报告》调研统计显示,2006年,我国软件外包实现收入约20亿美元,营业额少于1000万元的企业占76.9%,在1000万至5000万之间的企业占15.8%,超过5000万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7.3%。而印度已出现数家超过50000人、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美元的外包企业。
2.产业结构不平衡
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务发展相当不平衡,在接包业务上,以ITO和BPO为主,KPO很少。据2010年工信部数据统计,我国外包业务在2010年额度达到约2750亿元,但是ITO和BPO则达到了95%的比重,而其他的比如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则只有约5%。总体上,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承揽的是技术含量低的工序,如程序录入、单体测试等。而产业链中附加值较高的环节比如创意、设计等智力密集型工序仍多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我国整个软件产业在IC设计收入方面只有3%左右。这种模式的附加值非常的低,这也是制约我国发展高端软件外包企业的一块软肋。
3.分布地区集中
分布地区上,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小城市较少。我国软件外包的分布地区比较集中,大都分布在沿海的一些发达的城市,在中西部地区则比较少。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大连、杭州、厦门、西安和成都等城市的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迅速,形成了规模较大、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吸引了美、日、欧等国和地区的发包商。而在其他的中小城市,软件外包业发展得相对较少。
4.员工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每年都要吸收大量员工,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创新型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预计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缺口每年约20万人,而且缺口量正以每年2 0% 的速度增长。外包人才的缺口从结构层次来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
另外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人才结构也不不合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底部程序员与顶部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管理人才少,中间软件项目工程师太多的局面,不符合产业需求的“金字塔型”结构。国内软件外包行业不仅缺少掌握外包基础知识的初级软件外包工程师,也缺少具有外包项目实战经验、能够带领外包团队的中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更缺少熟悉客户语言和文化背景,精通国际外包行业规则,具有国外市场开拓能力的高级人才。
推动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决定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优良的投资环境。我国政府应努力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公开、公平的经营环境。既要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投资于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不断的鼓励外商在华设立高水平的软件研发中心,鼓励国内软件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合资或合作。
2.培养复合型人才
目前最制约我国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瓶颈就是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端复合型人才,既有计算机技术的业务能力,又能与国外客户交流沟通,还具备一定管理水平的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应该不断完善高校的教育体制,打破原来学校教育和企业需要相分割的状态,从而把学校教育与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点对推动我国软件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不断接到关于知识产权的控诉,这也影响到我国承接欧美国家的外包业务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合力,以推动我国软件行业的良性发展。
4.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的普遍缺点是规模过小,我国规模最大的东软集团从事软件外包的人数也不过4000多人,外包合同额2006年仅1亿美元。而印度的TATA公司拥有3万多名员工和20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所以中国的软件外包公司要具有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对分散的企业进行整合,从而形成集群规模优势。这样才能提升整体的实力和竞争力。
5.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
我国软件外包产业涉及的领域普遍很广,包括电信、电力、保险、行政、交通、物流、传媒、制造业等多个行业,但是没有任何一个领域做得非常优秀。我国的软件外包行业在国际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独特之处,这也影响到软件外包行业的发展和市场定位。事实上,俄罗斯在高档软件和装嵌软件的外包业务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埃及则重点突出欧洲语言呼叫中心的业务,新加坡因为具有完善的安全和法律体制,使其在承接高安全性外包业务时更有把握。我国软件企业如何准确定位我们的目标市场,从而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外包行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中国正吸引着全世界软件企业的目光,同时也受到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因此探索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的道路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需要我国政府、企业、社会广泛参与,才能促进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更好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咏.论我国的软件外包服务[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
[2]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宏观分析报告[R].
[3] IDC(国际数据公司).中国软件开发与离岸外包市场预测与分析报告[R].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出口 困境 对策
我国一直处于贸易顺差,而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2007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贸易顺差约1300亿美元,占贸易总顺差的70%左右。因此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出口一直受很大的贸易壁垒,为了缓解贸易顺差过大和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国家于2007年7月了降低出口退税额政策。而纺织服装品更是调控的对象,再加上人民币不断的升值,原材料不断涨价,令纺织服装业的出口更是雪上加霜。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佛山,纺织服装业是其五大产业之一,面对这样的外部环境,加上自身规模小、档次低等问题,佛山的纺织品服装企业乃至我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应如何走出困境?
一、佛山纺织品服装业的基本情况
佛山是中国纺织制衣工业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环市童装享有“中国童装重镇”之称,年产量1.7亿件,占全国童装生产总值31.3%;佛山里水镇是中国袜子名镇,年生产袜子5.6亿双,其中58.3%出口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盐步素有“中国内衣重镇”之誉,内衣业去年产值达15亿元,在中国15个知名内衣品牌中,盐步占7家;西樵轻纺城享有全国四大纺织品批发市场之一的美誉;顺德均安镇以牛仔制衣业为主打产业,已成为国际名牌香奈儿等品牌企业首选牛仔服装加工基地,在欧美市场享有较高知名度,均安享有“世界的牛仔,牛仔的世界”之美誉;张槎针织行业是佛山市的传统产业,产品遍销国内和港澳台地区以及欧美等国家。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与香港、澳门相邻,佛山的纺织服装生产内销之余,更多的是出口。各抑制出口的政策、措施出台后,佛山纺织服装出口总额有所回落。2007年1-7月,佛山纺织服装出口总值达11亿美元,同比上升6.6%,而佛山各行业出口总值上升15%。作为佛山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服装业的增长速度,已低于佛山十大优势行业增速近10个百分点,这让人不得不深究其原因。
二、影响佛山纺织品服装业出口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1)贸易壁垒
在国际贸易中,影响和制约着商品自由流通的各种手段和措施,称之为贸易障碍或贸易壁垒。这种壁垒一般可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加入WTO后,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贸易壁垒接踵而至,除长期困扰我国出口的国外反倾销、保障措施调查以外,技术性措施,以及检验检疫措施、知识产权、通关程序等贸易壁垒对我国扩大出口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纵观近年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贸易壁垒,许多都是以“保证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或“保护环境”的名义而实施的。
2005年中欧之间上演的“胸衣战”:当时欧盟取消纺织品配额制度,中国纺织品大量出口至欧盟,甚至积压滞留在对方海关,引起欧盟对中国实施特别保障调查,并对中国输欧纺织品实行数量限制,随后中国启动配额管理。即我国出口到欧盟的10类纺织品设立年度配额。经过两年的配额制,2008年之后,配额限制将取消。按照中欧新达成的协议,今年将对T恤衫、套头衫、裤子等共8个类别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双边监控,不设数量限制。中方将对上述类别输欧产品实施出口许可,欧方将实行自动进口许可制度。出口企业要经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组成的审核小组对企业进行审核,只有达到标准的企业才有资格出口。佛山到目前为止只有六家企业合符标准。
除了欧盟的纺织品配额制,其他国家也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实施贸易壁垒。2006年5月18日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贸易实践司致函中国驻哥伦比亚大使馆告根据该部825号决议对我袜子产品征收最终反倾销税。最终反倾销税为:FOB报关价与0.79美元/双之间的差值。6月28日,美业界向政府正式提交申请,要求对中国产聚乙烯/聚丙烯编织袋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美国业界首次对中国纺织品同时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申诉。各式各样的贸易壁垒不但提高了出口产品的质量还降低了产品出口价格的优越性,使得出口难度大大增加了。
(2)降低出口退税
出口货物退(免)税,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货物输出国对输出境外的货物免征其在本国境内消费时应缴纳的税金或退还其按本国税法规定已缴纳的税金(增值税、消费税)。这是国际贸易中通常采用的、并为各国所接受的一种税收措施,目的在于鼓励各国出口货物进行公平竞争。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6月1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政策内容:第一是进一步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第二是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第三是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此次退税率调整范围达空前的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以缓解外贸顺差过大为主要政策目标,而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我国经济增长思路的转变,以此为契机我国将采取切实的措施转变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创造者,政府决心控制居高不下的贸易顺差,纺织服装行业在劫难逃。2007年7月1日起,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下降两个百分点至11%。如果按数据估算,以1元钱的出口单价计算,下调两个百分点将使出口公司利润损失2分钱。
(3)人民币升值
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人民币汇率机制。自那一天起,人民币不断地升值,从1美元对8.1元人民币升至现在的1美元对7.4元人民币,升值的势头还在不断持续。
人民币的升值使出口产品的出口美元价格不断上升,降低了市场竞争力。由于我国出口公司与外商签定的合同与产品出口的日期有差异,而人民币升值的速度惊人,使得出口公司不得不承担由于汇率差异而造成的损失,加大出口成本。
2、内部原因
(1)失去了价格优势
最新的统计中显示: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有所动摇。对于处在全球产业链“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纺织企业而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中国纺织品“薄利多销”的主要源泉正是劳动力的丰富资源,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这种优势却在减弱。《2007年世界主要纺织工业小时劳动力成本的全球比较报告》中指出,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不断扩大,并快速接近每小时1美元的门槛。而据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印尼等国家的官方统计,其国内纺织业劳动力成本仅分别为每小时0.29美元、0.36美元、0.22美元和 0.36美元。在中国最富竞争力的纺织品行业,不断攀升的劳动力成本已经相当于东南亚近邻的3-4倍。发展中国家正逐渐成为中国在低附加值大众化产品上最强劲的对手。
对外佛山纺织企业输了成本优势,对内又输了价格优势。第102界广交会刚结束,对于广大的佛山纺织品服装业来说不是得到了一个很好的洽谈订单的机会,而是有很多佛山纺织业的厂家在广交会上都得到了同样的待遇:在摊位上,原本到摊位来询问价格的采购商就不多,而来了的采购商却听完了报价后扭头就走。许多厂家都觉得很奇怪,再在广交会走一圈,他们就完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上世纪90年代,成本1元的服装卖20元,如今5元的衣服只能卖10元。企业平均利润率只剩下“微薄”的3%-5%。很多纺织品出口还是以定牌、贴牌为主,只赚取10%的加工费。在这微薄的利润中还让他们发现:佛山纺织品服装企业卖不起的价格,但浙江柯桥的纺织企业却卖得起,这更使他们当头棒喝。其实江浙企业价格只比我们便宜了那么一点点,但他的竞争力却变得非常大了。这就让我们不能不体会到如今纺织行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已失去了价格的优势。
(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十分薄弱。纺织服装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以贴牌或加工贸易为主要的生产模式,长期依赖香港市场或国内良好的市场销售渠道,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自主创新和勇于开拓市场的动力;除此以外,研发能力和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也阻碍了纺织工业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调研报告指出,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772家,其中纺织服装企业仅有44家,中小企业仍然是纺织服装行业的主力军。据调研,在这44家超亿元企业中虽然基本成立研发机构,但R&D经费内部支出很少,平均约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是十大行业中R&D投入较少的行业。我市2005年全市2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纺织行业中仅有溢达集团和南方印染两家企业,服装和化纤行业均没有企业技术中心。除西樵南方创新中心在公共建设平台建设走在前列外,行业性的技术创新机构还未能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作用。
(3)模仿变成危机
在佛山纺织服装业中不少的的企业都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的中小型企业,具有自已的品牌企业并不多,截至2006年,佛山市纺织服装行业只有“中国名牌”2个、省级名牌1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3个。作为发展中的产业,模仿是它发展与提高的出路,但因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唯一有利的劳动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价值又在不断升高的情况下,还是收取那10%的加工费已使佛山纺织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三、走出困境的对策
1、利用金融手段降低汇率风险
目前,佛山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以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优势竞争,利润不高。人民币升值使出口利润缩水,对企业出口积极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防范外汇汇率风险变得极其的重要。利用金融手段降低汇率风险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国际贸易出口合同金额以外币计价的,企业可以利用外汇市场与货币市场的有关业务,从贸易合同的签定、计价货币的选择,贸易策略的确定等等来考虑如何消除与减缓货币汇率的风险。在国际贸易汇率风险管理中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是远期合同法:
此种方法是借助于远期合同、创造与外币流入相对应的外币流出来消除外汇市场汇率风险;例如:一家企业向美国某公司出口货物,该企业三个月后将从美国公司获得80000美元的货款。为了防范三个月后美元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企业可与外汇银行签订出卖80000美元的三个月远期合同。假设签订此远期合同时美元对人民币的远期汇率为US$1.00=¥7.36,三个月后,公司履行远期合同,与银行进行交割,将收进的80000美元售予外汇银行,获得本币人民币588800元;如此操作就消除了时间风险与货币风险,最后得到了本币的流入。
人民币汇率调整增加了企业出口汇率风险,由于担心人民币继续升值,很多出口企业甚至出现了“有国外订单却很犹豫”的状况。企业应当积极地面对的同时也该深入透切地运用一些策略来规避风险。除了上述的利用金融工具降低汇率风险外,企业在与外商谈判时,还应该预留报价空间,测算企业对汇率风险的容忍度,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争取外汇贷款,尽量用美元结算,还可以进行远期购汇,与银行签订固定汇率协议,减少和规避人民币汇率调险。
2、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
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使中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一定价格优势。但中国对外贸易额的逐年增加,成为贸易大国同时也成了世界反倾销的重灾区。来自美国、欧盟成员国的施压,国外技术壁垒、反倾销贸易壁垒事件频发。在全球反倾销案件下降的趋势下,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却在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此次退税调整将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将促使企业提升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树立自主出口品牌,寻求由“量”到“质”、到“优”的突破与转变。
对于佛山纺织服装业要在新一轮发展中取得突破就该坚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科技兴纺。主要措施有: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重大的技术项目和技术成果给予一定资助,强化“产、学、研”和“科、工、贸”相结合,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大学、研究机构加强联系,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建立产业创新机制;在各纺织服装专业镇中推广西樵镇建立产业创新平台的做法,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服务,促进企业提高科技水平。
同时,也要推进纺织服装行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要从根本上转变目前我市服装行业主要以加工贴牌为主的局面。大力推进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对纺织服装业而言,设计是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设计做得好,普通的产品也能赚取高额利润。品牌之路是理性的选择,在技术集中度较低的纺织服装业,应弱化单一企业品牌导向,突出产业链整合的服务导向。品牌是整合产业链的有力武器,因此“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须先行。我们要利用佛山纺织服装行业协会的力量与自身的努力加大力度推动区域品牌建设,创造著名商标。
3、开拓新市场
欧盟是佛山纺织服装业的最主要出口市场,每年有20%以上的产品出口于欧盟。这些国家贸易市场成熟,贸易制度完善、交通运输方便,收汇容易,降低了出口的风险和费用,是各个出口商家争着占有的市场。但这些国家为了保护国内的企业与减少就业问题,不断加强对我国产品进行反倾销、限额制、作进口质量管制等贸易壁垒,加大出口难度。佛纺企应该积极寻觅并开拓新的目标市场,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企业对这些市场的长期依赖,同时可以减轻由此造成的产品积压和资金占用问题。我国已与周边国家建立贸易联盟,如: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与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亚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组成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孟加拉、印度、老挝、韩国、斯里兰卡签定《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发展中成员国关于贸易谈判的第一协定》,还有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协定。这些联盟与协定都是当产品原自联盟区内的国家或协定国生产的,都享有进口税率优惠,从而降低了出口成本。加强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争端,并减少贸易争端发生的频率。
4、时刻关注国际动态、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纺织品的消费形态已从物质消费转向感性消费,人们早已从关心衣服能否保暖,更多地转向是否好看、时尚、跟得上潮流。捕捉潮流的信息,抓住潮流的触角是纺织品业突围而出的亮点。光是做好了产品也不够还要有优秀的商贸人才,时时刻刻关注其他国家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动态,认真解读进口国的进口要求、贸易动向,与时俱进,才能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
这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优化了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虽然短时间内可能压缩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从长期看,无疑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改变。佛山纺织服装出口企业面对这一冲击,必须要先从自身企业出发,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打造自已的品牌,开拓新的市场,提升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新的经济政策,新的贸易形势,不只是为企业造成新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让企业意识到世界的变动与发展,让其更加好地适应世界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车晓蕙:中欧纺织品贸易:配额取消变数增多[EB/OL].新华网,2007-10-19.
[2] 韩洁、罗沙:财政部:我国7月1日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政策[EB/OL].新华网,2007-6-20.
[3] 张宇: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有限浮动[EB/OL].新华网,2005-7.
[4] 刘映花:商务部:中国纺织业劳动力成本3倍于周边国家[N].北京晨报,2007-10-29.
一、纺织工业的主要特点
纺织工业按行业分为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纺织专用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包括棉纺织(印染)、毛纺织、麻纺织、丝绢纺织、针织;服装业包括服装、制帽、制鞋;化学纤维制造业包括合成纤维和人造纤维。按纺织产品应用领域分为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20xx年全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已超过120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到6.6公斤,纺织工业利税约600亿元,主要产品纱的产量657万吨,化学纤维产量694万吨,服装产量165亿件。我国纱、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等产品的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是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20xx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达520.8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商品总额的20.9,占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3左右。“九五”期间,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215亿美元,净创汇1700亿美元,是我国净创汇的主要行业。
从我国纺织工业的基本现状可以看出其呈现以下几大特点:
1、我国纺织工业已经完全置身于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之中,产品市场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生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2、纺织作为国内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出口形式如何对行业运行至关重要;
3、产能总体过剩,常规产品竞争异常激烈,我国基本不具备开发高新产品技术能力,企业间的技术、生产成本、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的竞争比以往显得更加重要;
4、纺织行业整体效益不佳,波动频率快、幅度大,抗风险能力较脆弱,优质信贷客户群体较小,再融资能力较弱;
5、由于目前我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很大部分问题出现在日本、韩国等非设限国家,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实际效果比入世前原来预计的差距很大。
二、纺织工业产业政策
1、国家“十五”重点发展调整政策
“十五”期间,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对纺织业继续实施淘汰落后、改组改造的政策,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
棉纺织:在巩固压锭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是更新改造1000万锭的生产能力,以及配套进行织机的改造,提高清梳联、精梳机、无梭织机等新型技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达到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达到50,无梭布的比重达到40。
毛纺织:继续压缩淘汰落后毛纺锭,并加快对工艺、设备的全程改造,实现工艺、设备的电子化、系列化、连续化,达到高速、高效生产。积极采用赛罗纺、双组份、包缠纺等新型纺纱工艺,实现毛纺原料多元化,增加花色品种。重点是提高毛纺面料的整体水平,开发高支纱、轻薄型产品,使高档面料比重达到70,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
麻纺织:优化现有麻纺织加工能力,加快麻纺织工艺技术和设备的改造,重点开发苎麻生物脱胶、梳纺和牵切纺工艺技术设备以及麻纺织品印染后整理技术,解决细纱条干均匀度、色牢度、鲜艳度,改善穿着舒适性,扩大麻制品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
丝绸业:在淘汰落后缫丝、绢纺、丝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加快现有设备的技术改造,重点是发展以真丝为主体的新型含丝复合纤维,实现含丝原料的系列化,开发高档真丝产品,提高防缩、防皱等后整理水平,开发蚕丝纤维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交并产品,开发化纤仿真产品。充分体现丝绸产品柔软、飘逸、舒适、华丽的特征,全面提高丝绸面料档次。
针织业:继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特别是新型针织大圆机的拥有率,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重点开发新型原料和环保型纤维在针织品上的应用,开发保健型针织品、针织外穿服装、高档针织内衣、高档经编面料等,扩大针织品出口。
对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机械制造业以及产业用纺织品的生产继续实施调整和发展提高的政策,提高其产品的开发能力和集约化程度,使之成为纺织工业主要的增长点。
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针对目前化纤企业的结构、分布、规模以及工艺技术等问题,主要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扩建,形成技术创新机制,开发品种,提高质量。20xx年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的生产能力占化纤行业总能力的60左右,建成若干个大型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形成从原料到抽丝到纺织后加工垂直整合的加工体系,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化纤原料要重点发展精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己内酰胺、丙烯腈等,要加快对现有装置的改造和扩建。聚酯的发展要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大中型聚酯企业,采用国内成熟的技术和日产400吨以上的装置进行改造和扩建,以降低现有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合成纤维要积极开发品种,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重点开发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重点抓好以涤纶长丝为主体的新一代 多功能、高仿真、细旦、混纤特色长丝的开发生产与应用,推进具有“新合纤”特性的仿真丝、仿羊毛等高档面料的一条龙开发,突出抓好抗静电、高吸湿、抗起毛起球、阻燃等纤维、织物的新产品开发,同时进一步抓好化纤在装饰、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开发PAN碳纤维及其原丝、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丙烯/聚醚酯复合纤维、熔融法聚氨酯弹性纤维、聚乳酸纤维、水溶性PVA纤维、海岛型纤维、皮芯型纤维等。
粘胶纤维要控制污染、不布新点,重点是开发品种,提高质量。积极研究开发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技术,加快推进粘胶纤维环保技术的应用,落实“粘胶三废处理”和“浆粕黑液治理”等环保措施。
产业用纺织品:根据我国相关产业对纺织品的需求,要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蓬盖类材料、栽培基材、土工织物、医疗卫生保健材料、工业用材料、建筑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骨架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纺织机械:要根据纺织工业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结合36项关键制造技术的攻关,做好化纤、纺纱、织造、针织和染整五个方面40项重点纺机产品的开发研制。开发研制大容量、短流程、连续化的聚酯装置和涤纶、腈纶、氨纶、粘胶成套设备;研制新一代清梳联合机、精梳机组、细络联合机和新型纺纱设备;提高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发展系列产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装置;开发研制新一代电子提花圆纬机、经编机和电脑横机;开发新一代印染前处理、染色、印花和织物的后处理设备。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为出发点,以面料为突破口,加大改造力度,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档次,丰富繁荣市场,扩大出口。
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使工艺、技术、设备和染化料、助剂配套发展,形成纺、织、染、服装一条龙开发。重点提高天然纤维后整理技术、化纤仿真染整技术、多种纤维混纺和复合纤维染整技术、生物酶整理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激光制网、无制版染整印花技术,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生态、环保产品,使高档面料的比重达到60,满足服装加工和出口的需求。
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中国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外商投资政策
鼓励外商投资的纺织产业目录:
1)纺织化纤木奖(年产10万吨及以上,并建设相应的原料基础)
2)工业用特种纺织品
3)高仿真化纤及高档织物面料的印染及后整理加工
4)纺织用助剂、油剂、染化料生产
限制外商投资纺织产业目录:
(甲类)
1)常规切片纺的化纤抽丝
2)单线能力在2万吨、年以下粘胶短纤维生产
(乙类)
1)毛纺织、棉纺织
2)生丝、坯绸
3)高仿真化学纤维及芳纶、碳纶维等特种化纤(不允许外商独资)
4)纤维级及非纤用聚酯、腈纶、氨纶(不允许外商独资)
三、我行纺织工业贷款及质量情况和原因分析
据有关方面统计,1997年至20xx年各年末,我行对纺织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15亿元、224亿元、158亿元、153亿元、147亿元,分别占当年全行信贷余额的2.09、1.91、1.4、1.1、1.058,占比在逐年减少,并且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1997年至1999年各年末,我行纺织业贷款不良率(按“一逾两呆”口径)分别为48.1、47.7、39.7;20xx年末按五级分类口径统计,纺织业不良率为38.15 ,不良额60.27 亿元,其中次级类20.11 亿元、可疑类29.01亿元、 损失类11.15亿元,不良贷款率多年始终居高不下,在我行所有贷款行业中排在较差位次,贷款处于高风险状态。
造成我行纺织工业贷款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在弱化,国际竞争能力在减弱;纺织工业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产品结构尚不能适应市场需要;创新设计能力不足,高新技术纺织的开发滞后;国有企业机制不活,管理水平和参与市场能力不强。
1、行业整体国际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
1)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的弱化: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劳动力资源的成本已经接近或高于部分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若考虑劳动生产率等因素,优势也不明显。以1998年的数据为例,美国的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但考虑到生产率因素,创造同样多的制造业价值,美国的劳动成本只是中国的1.3倍。日本这两个数据是29.9和1.2;韩国分别是12.9和0.8,反而比中国还低20%。
2)天然纺织原料价格低廉优势的弱化:我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产量的四分之一,过去我国一直以棉花生产大国和棉花价格低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近年我国棉花市场价格已基本与国际市场接轨,甚至有时超过了国际市场。
3)城市土地价格原来许多是国拨土地,现在城市土地价格几乎与发达国家相近。
4)过去受政府减免税政策保护已不存在。
2、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品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一些高水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迟缓,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过度竞争。在出口产品中,仍以中档为主,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服装出口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大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纺织面料水平低、品种少,不能满足服装生产需要,导致出口服装大量使用进口面料。国际上流行的多组份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在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我国纺织新型设备引进的较多,纺机制造行业对这些设备消化吸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工作明显不足。
3、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劳动生产率低。
目前,属于80年代或70年代水平的棉纺设备仍有2/3。发达国家的清梳联合机占有率为50,我国仅占14;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无梭织机占有率均在90以上,我国仅占32、9.7。我国毛纺和印染行业仅有10%的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纺纱、织布、印染、制衣各环节,电脑过程控制系统和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拥有率较低。现代纺织技术向设备高速化、自动化、工序连续化方向发展,传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例如:全自动气流纺生产效率比环锭高4_5倍,无梭织机比有梭织机效率高4_8倍。由于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加上管理水平较低,导致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如棉纺织,发达国家纺部万锭用工60人左右,有些企业已达到万锭用工30人的水平,我国万锭用工水平是300人左右,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
4、企业生产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化纤行业为例,1999年化纤企业平均规模为1.3万吨,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7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22.6,与国外先进化纤企业比较,平均规模相差很大。纺织行业经过重组和改造,已组建了一批大企业集团,但在化纤、纺机领域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服装行业中缺乏国际知名品牌。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还没有建立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高品质”的快速反应机制,企业缺乏具备国际营销经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部分企业管理粗放,用人多,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财务管理不到位,营销力量薄弱,市场适应性差,开发创新和用人机制不健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
5、东中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西部地区纺织加工能力占全国纺织生产能力的12左右,产值仅占4.5,企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纺织1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明显低于东部。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纤维资源和相对廉价的劳动力,但服装、针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不足,西部服装产量仅占全国服装产量的2.3。近年来,虽然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结构调整力度较大,但是仍保留了一些落后生产能力和初加工能力,产业升级步伐缓慢,产品存在趋同化,东中西部的产业分工不明显,没有形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格局。
6、综合经济效益多年摆脱不了落后的局面。
1992年前,纺织工业曾因取得可喜的效益而辉煌过,但自1993年来,因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全行业整体竞争水平下降,行业经济效益一蹶不振,连续多年亏损,到1996年全行业亏损17亿元,国有纺织亏损106亿元,纺织成了国有工业中困难最大、亏损最严重的行业。
四、项目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
1、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合理、领导管理者素质较高、企业文化理念先进、公司人员、资金、财产资源配置比较合理;
2、项目筹资成本低、建设投资省、生产成本低,市场前景好,比较优势明显,在国内外竞争实力较强;
3、公司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公司历史业绩突出,财务状况良好;
4、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经济技术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资金比较充裕,产品品种多样化、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强;
五、纺织工业贷款主要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一)贷款总量风险和客户风险及防范措施
1、我国纺织业近几年内,仍然难以彻底摆脱贷款高风险行业的范围,充分认识我国只是纺织工业大国,尚不是纺织工业强国,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弱化或丧失,国际竞争力正在减弱,全球纺织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对纺织行业应作为我行严格控制或限制的贷款行业。
近几年内,我行纺织业贷款应总量维持不变或适当压缩,以调整客户结构和盘活不良贷款为主,保留大的有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客户,少数生产效益多年比较好并保持稳定、市场前景较好、贷款担保措施可靠的中小客户也可适量保留,多数客户采取逐步退出的策略。
2、选择新的客户要更加谨慎,贷款条件要更加严格
由于我国纺织业综合竞争实力较弱,整体效益较差,国家投资力度较弱,各家银行也都在收缩贷款,纺织企业在市场上融资较困难,纺织业的融资基本上还处于卖方市场,因此我们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除对跨地区、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外,其他企业客户必须严格谨慎进入,所有贷款都应落实可靠有效的担保措施,严格控制发放信用贷款。对任何纺织工业贷款客户,都不能轻易抱有一家银行独办的想法,对一家客户的信贷需求大包大揽,这样做是比较危险的。对新建企业和达不到合理规模的企业一律不发放贷款。
3、对三资纺织企业也不能盲目随意贷款,大包大揽,采取强有力的担保措施,可采取由外资银行开具备用信用证等担保措施。外商投资企业来华投资心态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盘活消化在国外的不良资产(处置闲置设备和过时技术或卖不动的技术和设备),有的在作投机,有的是母公司在本国难以为继,到我国求得一时生存希望。对外国企业包括大的跨国集团,也必须识别其是否在国际上具备长期竞争实力、是否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能见到三资企业或国外跨国公司就不加认真评审,就予以大量投放贷款和追捧,甚至全额信用贷款,一家独揽全部信贷需求。
4、对技术、产品品种、资源成本和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确实存在明显的比较优势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适当择优投放贷款。
(二)客户贷款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1、借款人资信风险与防范
深入分析借款人经营业绩,专业技术水平,领导管理者文化水平、工作经历、管理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敏感力、亲和力、团结力和威信力等;寻找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队伍素质,借款人还款信用记录,近几年财务状况等,对有重大信用问题的客户,必须严加控制。
2、产品市场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已经进入了充分竞争的行业,市场决定了企业的生存,技术、产品创新和质量决定了市场,过去那种一贯完全靠上生产能力、靠资源和人力优势取胜的时代已经过去。据预测,全球纺纱能力和化纤生产能力均过剩10左右,织布能力过剩13左右,国内生产能力更是严重过剩。对技术含量低,大路产品,品种花色单一,色调深浅、纱线结构、织纹变化较少的产品不得再投放贷款,对产品市场要从品种创新、性能价格、可替代性、技术含量等方面竞争能力作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判断,不可轻信可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等之类的言辞。同时切不可把产品档次高、规格高与产品有市场完全等同,还要看此品种产品的下游企业或消费者经济上能否承受、能力上能否消化。
纺织产品市场波动幅度较大、频率较快,有人分析,国际纺织品贸易波动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一年半在波峰,一年半在波谷。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客户产品的变化周期,并使之与我行贷款发放和回收周期相适应。切不可凭一时一事的市场状况,来决定贷款的发放,对贷款客户的产品至少要观察前5年预测后3年,才能做出贷款决策。
3、投资成本风险与防范
由于我国纺织机器设备国产化率低,先进技术和设备基本靠引进,在我国建厂普遍与在设备产地国建厂要高出许多,有些生产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但有的企业为了某些局部利益或个人小团体利益,还在坚持盲目引进,由此可能造成项目投资成倍的上涨。例如,我国“八五”期间兴建的6万吨聚酯项目需投资8至10亿元,而目前建设10至12万吨的聚酯项目选用国产化技术设备仅需3亿元左右。目前部分世界大牌的知名纺织设备生产厂家,已由设备技术商品输出,改为资本输出,直接到我国建厂占领我行纺织品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因此必须要作投资成本比较优势分析。例如,苏州杜邦化纤公司,杜邦公司只需将其二手设备拿到国内参与合资建厂,就可对国内企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4、生产成本风险与防范
纺织业的原料主要依靠石油化工、煤化工、农业的供给,化纤原料目前还要靠大量从国外进口,纺织原料供应货源和价格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纺织品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波动性。我国入世后,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受国际影响更直接、更具冲击力,必须要站在更高的高度、更全面的角度、更理智地分析判断贷款企业的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比较优势,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贷款风险控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5、建设和生产条件风险与防范
对厂址、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水文、地质是否符合建厂要求、原料来源、建设生产资金能否落实、筹资成本是否合理,环保治理状况或环保治理措施是否得到环保部门的批准认可,相关配套建设是否得以落实和可以做到同步建设等,要逐一审查。
六、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附录一:20xx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表
指标单位全国棉纺织业其中:印染业毛纺织业麻纺织业丝绢纺织业针织品业
企业单位数户188624560850109023116171890
亏损企业数户389190619328850364435
亏损面%20.6319.8722.7126.421.6522.5123.02
出货值亿元2791.94776.16239.16155.2522.41147.54279.45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8176.252546.52497.00517.2770.41641.96534.88
产品销售成本亿元7105.912241.54456.96447.4960。17579.35467.63
产品销售费用亿元176.3439.568.3211.571.906.5512.42
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亿元41.9111.651.612.370.54.022.41
管理费用亿元424.12139.5617.5927.994.7524.5229.77
财务费用亿元174.8358.637.4415.742.5816.2910.66
其中:利息支出亿元158.7355.106.7913.492.4915.379.49
利润总额亿元290.0778.9511.7317.051.4013.8813.57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亿元70.1017.595.319.561.087.536.01
应交增值税亿元246.8389.118.7413.262.9419.8514.71
资产合计亿元9772.773059.92516.33845.78138.22711.01582.26
其中: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4408.581311.61230.33449.3562.27260.57279.67
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亿元919.77265.2858.1794.349.2841.5472.81
其中:产成品亿元857.54257.1745.45101.7319.0949.557.22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3808.91257.18219.11276.8954.35346.62217.10
负债合计亿元6451.452172.65355.31563.74109.18508.24393.41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人75151922828488270995475824138454581957487809
20xx年全国纺织工业分行业经济指标续表
指标单位服装及其他其中:服装正在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其中: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制造业合成纤维制造业
企业单位数户67635877815133556476
亏损企业数户1271111319427143113
亏损面%18.798.9423.8020.3025.7223.741
出货值亿元1256.521256.5270.3813.2045.9828.41
产品销售收入亿元2042.791775.861185.38147.371012.02198.92
产品销售成本亿元1747.481516.921013.83126.3864.39164.04
产品销售费用亿元73.2665.7215.092.1312.135.24
产品销售税金和附加亿元9.098.249.040.558.371.08
管理费用亿元101.1887.4558.309.3247.8619.11
财务费用亿元24.2120.9733.104.8727.764.38
其中:利息支出亿元19.2016.7731.334.5726.384.15
利润总额亿元80.4472.0562.484.8556.868.23
亏损企业亏损金额亿元13.1511.469.281.547.491.89
应交增值税亿元48.4542.5640.555.9434.047.16
资产合计亿元1716.781489.501803.71281.141498.58308.19
其中:流动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950.08833.74584.1588.27483.97163.24
其中:应收帐款净额亿元249.18212.2991.2820.967.5238.55
其中:产成品亿元187.66167.6274.4213.7358.7625.41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亿元488.35426.59906.33118.31778.5590.47
负债合计亿元992.22863.921041.47169.76854.94195.19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数人20854262085426443298111710306417173968
纺织行业主要技术指标(1999年)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值指标名称计量单位数值
粘胶纤维正品率(混合)%99.56每百米布混合全厂生产用电量千瓦.时33.36
粘胶纤维一等平率(混合)%65.45棉布织机设备利用率%92.3
每吨粘胶纤维用浆粕量(短纤维)千克10。37棉布织机设备运转率%93.72
每吨粘胶纤维用浆粕量(长丝)千克1072棉布织机每台时产量(混合)米3.57
每吨粘胶纤维用二硫化铁量(短纤维)千克189平均纬密根/10厘米252.8
每吨粘胶纤维用二硫化铁量(长丝)千克319平均幅宽厘米131
每吨粘胶纤维用硫酸量(短纤维)千克792棉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95.48
每吨粘胶纤维用硫酸量(长丝)4千克1259精梳涤棉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96.5
每吨粘胶纤维用烧碱量(短纤维)千克550中长纤维印染布入库一等品率%96.52
每吨粘胶纤维用烧碱量(长丝)千克758每百米印染布用烧碱量(折100)千克3.56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短纤维)千瓦.时1561每百米印染布用标准煤量千克51.7
每吨粘胶纤维用电量(长丝)千瓦.时7669棉毛类衫裤入库一等品率%99.54
每吨粘胶纤维用标准煤量(短纤维)千克1672绒布类衫裤入库一等品率%99.3
每吨粘胶纤维用标准煤量(长丝)千克5344单面布衫裤入库一等品率%98.06
合成纤维正品率(混合)%99.27绒线入库一等品率%99.36
合成纤维一等品率(混合)%94.39其中:针织绒入库一等品率%99.47
锦纶正品率%99.04每百千克绒线净用毛条量(包括化纤)千克103.62
每吨锦纶用原料量千克1090绒线精纺锭千锭时产量千克37.58
每吨锦纶用电量千瓦.时2940其中:针织绒精纺锭千锭时产量千克36.35
每吨锦纶用标准煤量千克966精梳毛织品入库一等品率%97.7
涤纶正品率%99.25每百米精梳毛织品净用毛条量(包括羊毛及纤)千克40.37
每吨涤纶用原料量(短纤维)千克1089精梳毛织机每台时产量米2.88
每吨涤纶用原料量(长丝)千克1058粗梳毛织品入库一等品率%97.14
每吨涤纶用电量(短纤维)千瓦.时511每百米粗疏毛织品用洗净毛量(包括羊毛及纤)千克65.04
每吨涤纶用电量(长丝)千瓦.时1682粗疏毛织机每台时产量米2.57
每吨涤纶用标准煤量(短纤维)千克393毛毯入库一等品率%93.21
每吨涤纶用标准煤(长丝)千克397每条毛毯用洗净毛(包括羊毛及化纤)千克2.16
腈纶正品率%99.99提花毛毯织机每台时产量条1.18
每吨腈纶用原料量千克942麻袋入库正品率%99.91
每吨腈纶用电量千克1590每百条纯麻麻袋耗用熟麻量千克88.6
每吨腈纶用标准煤量千克2207纯麻麻袋织机每台时产量米
维纶正品率%98.55苎麻布入库一等品率%94.41
每吨维纶用原料量千克1188.77每百米苎麻布用纱线量千克24.25
每吨维纶用电量千瓦.时2901苎麻织机每台时产量米2.54
每吨维纶用标准煤量千克1987.33桑蚕丝正品率%99.42
棉纱一等品率(纯棉)%99.23白厂丝平均等级级3A19
精梳涤棉纱一等品率%99.21绢丝入库一等品率%98.42
中长纤维纱一等品率%99.58丝织品(成品绸)入库一等品率%93.18
平均纱号号19.87丝织机台时产量米5.09
每吨纱(线)通扯净用棉量(包括化纤)千克1077丝织品平均幅宽厘米148
每吨纱(线)混合全厂生产用电量千瓦.时2246每百千克桑蚕丝用毛蚕量千克314.19
棉纺锭设备利用率%98.73每百千克桑蚕丝用标准煤量千克1285.58
棉纺锭设备运转率%95.97每百米丝织品用原料量千克14.41
每千锭时平均产纱量(混合数)千克19.11每百米丝织品用电量千瓦.时57
棉布入库一等品率%94.98每百米丝织品用标准煤量千克16.12
精梳涤棉布入库一等品率%97.04内销成衣服装合格率%98.16
中长纤维布入库一等品率%98.49出口服装合格率%99.53
每百米布用纱线量(包括化纤)千克19.65布鞋合格率%99.09
附录二:
淘汰落后纺织工艺和产品目录
一、落后生产工艺设备
序号名称淘汰期限
1建国前细纱机20xx年
2年有“1”字头的细纱机20xx年
31997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20xx年
4无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细纱机(即未经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或行业主管部门下发细纱机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所生产的细纱机)20xx年
51332SD落筒机20xx年
6BC272、BC272B型分条梳毛机20xx年
7B701A型绒线摇绞机20xx年
8B311C、B311C(CZ)、B311C(DJ)型毛精梳机20xx年
9151M-K251A型丝织机20xx年
10Z114型小提花机人造毛皮机20xx年
11GE186型提花毛圈机20xx年
12Z114型人造毛皮机20xx年
13LMH551型平网印花机20xx年
14LMH551型园网印花机20xx年
15LMH303、303B、304、304B-160型热熔染色机20xx年
16LMG731-160型热风布铗拉幅机20xx年
17LMG722M-180,LMH722D-180型短环烘燥定型机20xx年
二、落后产品
序号名称淘汰期限
1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20xx年
2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20xx年
3B591绒线细纱机20xx年
4使用期限超过20年的各类国产毛纺细纱机20xx年
5ZD647、ZD721型自动巢丝机立即淘汰
6D101A型自动巢丝机1999年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课程涵盖了整个时装工业内各相关行业和部门的历史、特征和相互联系,并揭示了纤维、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商、零售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并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课程介绍了从时装材料,到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以及服饰品、化妆品、内衣、家纺、时尚媒介等相关行业和部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区分整个时装工业内有哪些相关行业和部门,各行业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够掌握和正确使用时装行业的相关术语;能够识别各行业和部门的业内机构;了解时装工业的入门职业。
鉴于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为达到教学效果,课程不仅在工作室进行实验性教学,还直接到服装企业进行实践。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到图书馆查阅各类期刊等资料,而且要求接触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组织学生查阅资料,观看法国时尚台(Fashion TV),以加强学生对于时尚传播、时尚组成和时尚的原则有更直观了解;要求学生到产品开发实验室进行模拟产品开发,以巩固学生对服装产品开发过程的认识;安排学生参观服装企业,主要了解服装公司的运作模式、产品种类以及企业现存的问题;对服装市场进行调研的实践性环节,要求深入观察零售市场,对产品的种类、规格、色彩、面料、价格、陈列方式、销售渠道进行重点调查,撰写市场调研报告并演示。通过以上实践性教学的实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理念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观念的人才,课程是我国首次从国外引进。课程使我国传统的服装教育有了新的尝试和创新,也使“时装工业导论”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特别在课程体系建立、教学实践创新、教材采用和网络课程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队伍,在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全球观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
全球化服装产业链的观念
为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时装工业导论”的课程内容和实践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教学中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重组和优化,充分体现时装工业是一个从时尚原理到时装销售的综合性概念,其中包括时装的原理、时装的环境、服装产品开发、美国服装工业、配饰品工业、全球市场和零售市场,让学生对时装业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有所了解,使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现代时装业的发展趋势,更深刻地了解时尚产业的发展。
实践性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内容
实践性环节是服装专业里非常重要的一环。课程设置各章节的实践性项目,从市场调研到服装品牌的分析。通过企业实践和市场调研的参与,使学生具有更大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近年来的实践显示,培养学生这种自主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实践创新。
精品课程拉动课程体系的建设
“时装工业导论”课程是我校学生受益面广、课时多、占用设备资金较大的课程,有一套完整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课程组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根据课程特点,从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着手,精心编写教案和教学文件,系统地开发、制作和完善各种CAI课件,通过多媒体、网络化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程教学生动丰富。在教材建设方面,由于从FIT直接引进,因此根据需要进行采用,而中文版的“时装工业导论”也正在建设中。
教学特色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装产业链的分化,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服装贸易和消费的重要力量,迫切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服装复合型人才,“时装工业导论”作为特色鲜明的课程,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熟悉掌握全球时装工业的知识和运作模式。课程总结具有以下特色:
国际视野,全球化意识
“时装工业导论”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是2000年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时装学院引进的,在全国服装院校是首次。除了引进国外的教学体系,还实现课程教师互访,迄今已有16位教师赴美进修学习,均能运用双语上课。同时,美方每年定期派教师来我校进行授课。
理论联系实际,校企互动
“时装工业导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不仅在实验室里进行服装设计、生产管理和市场销售的模拟,还到服装公司进行参观、实践和学习。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突出实践性环节,专门制定实验性环节的市场调研方案,加强学生参与服装企业的实践。
信息量大,时效性强,
本届体博会启用了新国展中心全部8个展馆,展览总面积超过10万平米,共分为运动服饰、户外运动、网羽运动、球类运动、健身运动器材、场馆设施以及运动自行车和轮滑等七大展区,吸引了1000多家国内外企业参展。有超过5万名观众到场参观。
体博会上,许多企业都把自己的最新产品拿到展台,观众既可以提前嗅到世界杯的气息,也可以感受到羊城亚运会的氛围。
品牌秀场行业盛宴
健身器材展区持续着前几届展会的火爆情形。今年展览面积更是接近4万平米。英派斯、好家庭、澳瑞特、万年青、舒华等国内知名企业齐齐亮相,BH、乔山等海外和台湾地区的品牌也来同场竞技。其中,由南京万德游乐等十一家企业组成的室外健身器材联盟以“体育公园”的形式亮相,展示了以太阳能技术为能源,以航空纳米材料、立体组合式结构为理念的健身产品,对于倡导行业自律、促进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运动服饰展区,国内品牌唱主角,安踏、361度、回力等运动品牌高调亮相的同时,上海兴诺等运动服饰原材料商也拿出自己的高科技面料,向下游企业展示实力。
在最能体现环保、低碳等概念的场馆设施区,盟多、洁福、戴克斯等国际大牌引人瞩目。国内企业不甘落后,参与南非世界杯场馆建设的绿城人造草坪一亮相就引来了观众的惊呼声。这种人造草坪颜色深浅错落,单丝与曲草相互映衬,不仅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大大提高了运动性能。
和场馆设施区一样,网羽区也云集了尤尼克斯、威尔逊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涉足羽毛球领域不久的李宁,携带其最新研发的羽毛球系列产品亮相,赚足了眼球。
户外展区,日高、king camp等品牌引人关注,在户外科技体验区,20多家户外品牌集中展示了户外行业前端、新颖的科技产品。
而体育品牌老大哥阿迪达斯最新研制的乒乓器材系列产品粉墨登场,又给人们带来了意外和惊喜:传统的服装和足球制造商进军乒乓球制造领域,是否也能顺利挺进“世界杯”?
今年第一次亮相的运动自行车展区也汇集了不少世界知名品牌。多数专业运动队的首选品牌,如LOOK、Carbon等都悉数登陆体博会。
专业论坛指点迷津
体博会不单是产品展示的秀场,同时也是思想与观点碰撞的舞台、行业信息的平台。在“2010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上,体育产业业内的官员、学者以及知名人士就体育产业政策与发展趋势进行专题研讨,也为中国体育用品营销与品牌发展策略出谋献策。
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和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户外用品分会主办的“2010中国户外产业论坛”,旨在推动我国户外用品产业发展,促进户外用品市场繁荣,针对我国户外用品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交流与探讨,搭建户外用品产业与其他成熟产业之间的桥梁。同时,“2009年中国户外市场调研报告”也在论坛上首次。
与此同时,展会期间举办的“健身商务交流大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论坛”、“网络时代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0年中国轮滑产业论坛”等活动,也紧紧围绕各自领域进行学术探究和实践分析。
活动现场 精彩纷呈
本届体博会上,更多蕴含体育用品文化、展示体育用品风采、集中表现体育用品魅力的现场活动,为体博会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无以伦比・2010中国国际体育珍藏品展示拍卖会”让热爱收藏的人们大饱眼福,拍卖会使这些珍贵的体育藏品走进了爱好者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