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范文第1篇

根据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提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的四步“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探讨“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工程能力进阶”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制定,“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以期为高职同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实践教学;工程能力进阶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实践教学则是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科学地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对隶属于高职高专工程类范畴的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培养其实践技能尤为重要,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尊重学习规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特点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工程类专业较多采用了“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研究和实践,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仍有许多高职院校把实践教学视为培养学生技能的手段,忽略了实践教学在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影响了实践教学功能和作用的发挥;第二,由于教学水平和实践条件差异化,部分院校往往弱化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的教学,甚至将综合能力培养阶段与顶岗实习培养阶段混为一谈,并将其移交实习企业代为实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第三,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适用于各种职业教育类型,无法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各自的特点。针对上述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对“分项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培养+顶岗实习”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提出包含“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四步的“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从工程类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出发做出的改变,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将以行业企业要求的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做到校企双方直接接轨,其中,调试验证能力阶段强调专业技术点的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相互融合和相互作用;工程能力阶段强调实际工程训练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角色分配。因此,四步“工程能力进阶”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分类组织和实施,有利于实践与知识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高职学生的个性发展,更加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要求。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模式实施

(一)“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

实践教学目标的制定,既应有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或部门的专家与教育部门研究人员参与,也要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的参加,前者提供与专业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职业素质结构与职业技能的要求,后者既是制定目标的参与者,又是目标的实施者。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围绕实际岗位职业技能而制定的具体要求,应以产业需求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培养学生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因此,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首先也应以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本岗位职业活动的能力要求,分析和归类能力构成,同时兼顾职业能力进阶培养、技术能力培养及职业素质培养,形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通过分析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技能体系要求,按照能力培养进程规律将技能体系序化为“基础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工程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基础能力包括电工工具和仪表基本操作能力、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建筑电气工程图的识读及绘制能力;调试验证能力包括建筑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电气消防系统调试、建筑弱电系统调试;工程能力包括智能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电气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能力、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建筑电气工程造价与招投标能力;职业顶岗能力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序化结果,构建符合“工程能力进阶”要求并进行能力训练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构造与识图、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调试验证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及应用、电气消防技术和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能力培养专业课程包括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和建筑电气工程设计;顶岗能力主要通过顶岗实习进行培养。同时,在“工程能力进阶”的课程中相应序化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和顶岗能力训练项目。

(三)“工程能力进阶”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基础能力实训项目、调试验证实训项目、工程能力实训项目、顶岗能力训练项目规划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基础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电气基本技能实训室;调试验证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室、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电气消防实训室、建筑弱电系统实训室;工程能力训练实训室包括建筑电气施工实训室、建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实训室、建筑电气工程计价实训室。职业顶岗能力主要通过具有生产实践性、顶岗实习性、技术服务性的校外实训基地得以培养。

(四)“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

在“工程能力进阶”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根据相应阶段的能力训练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文件。实践教学文件包括实训项目单、实训项目报告和实训项目卡。实训项目单是指学生完成某一实训项目的任务单,内容包括实训目的、方法、步骤,要求达到的标准及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材料等,学生据此可进行单独的学习和训练。实训项目报告是学生实训项目完成后需交出的规范化报告,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能力测评(如分析、思考)的基本依据,并最终给出学生完成该项目实训的考核成绩(评价)。实训项目卡主要用于教学管理、实训室教学安排和指导教师实训指南,内容包括实训对象、地点、条件(场地、仪器设备)、耗材、经费、指导教师数及指导要求和安全方面的要求。

(五)“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建设一支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才能很好地实施“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方案,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与校内教师形成互助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向校内教师传授实践经验,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六)“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组织

“工程能力进阶”实践教学组织,教师角色从“教师”变为“导师”,从“授”转变成“导”,即进行引导、指导和教导。首先,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分工合作等形式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然后,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制定工作方案;最后,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训练任务。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实训设备、专业规范等各种教学资源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任务中的基本知识,训练相应职业技能;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学生在“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学习环境中,个性定制和规划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选择性地定位自己在任务中的角色,如团队的组织者、设计师、造价员、施工技术员、施工监理、甲方验收代表等,实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训练。此外,实践教学组织适应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践教学过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专业适应性的基础上,兼顾学生未来岗位转换和终身教育的需要。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及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基于“工程能力进阶”的实践教学也必须是动态发展的,跟随社会对岗位技能的需求,与时俱进地优化课程体系及实训项目,以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作者:王玲 单位: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范文第2篇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政府、行业、企业或者社会相结合,全面开发基地的生产功能,通过产品生产、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

高等职业教育最显著的办学特色在于技能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加强实践教学是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主要由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组成,按照实训的任务可分为教学性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生产性实训按照空间的不同又可分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训。

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先进性原则、职业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其中真实性原则中包含仿真性和生产性。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理解,应该从生产和实训两个方面的结合上来理解,一方面强调生产性的实习,另一方面强调实习场所的生产仿真性或企业环境的真实性。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和现状(一)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的显着特征,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体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模式,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二)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现状

我国高职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总体时间不长,对于基地的建设与运行还缺少一套比较完善的有效管理机制。高职院校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普遍存在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程度不高,基地的建设规划、环境布置和项目设计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对接程度不够,导致校内实践教学与生产管理一线的对接、与企业真实环境的匹配、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不够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大多采用操作工位单元设计,强调实训技能操作练习,每个工位提供一项或多项操作技能训练条件,由教师发放实训任务,学生在工位上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操作技能训练任务,但此种设计整体实训环境和实际生产环境的条件和规模有所差距。

由于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范畴充分体现建筑工程的工作环境紧张、恶劣、责任大,技术关注点复杂以及建筑电气自身安全、环保、节能、智能等技术特点,要求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必须主动适应,量身定制,特色发展。

三、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一)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建筑电气设计、施工、管理第一线,从事建筑供配电系统、建筑照明系统、建筑防雷和接地系统及建筑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调试、运行、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注重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从培养目标可知,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从工作技能方面重点培养学生四项核心能力:建筑电气设计能力;建筑电气系统施工能力;建筑电气系统调试与运行能力以及建筑电气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特点和生产过程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与建筑土建施工、建筑装饰施工配合紧密,具有工作面相互交换多、立体交叉作业多等特点,因而在生产进度计划安排、作业安全措施、验收整改等各类生产活动的协调安排显得十分重要。

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生产过程包括图纸识读和技术交底、二次细化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材料准备、人员组织与调度、施工组织与管理、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质量验收、工程合同管理等生产环节。

?实习实训?高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针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工作能力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特点,设计能够满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生产内容的仿真实训环境。实训环境分为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和仿真施工区。

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提供可供角色扮演的施工现场办公环境,提供计算机辅助设计软硬件平台,提供设计参考资料,满足建筑供配电计算、照明计算、设备和器材的选型和配置、制图和设计文档制作,提供工艺流程、规范等技术文件。即在施工技术准备兼办公区可以完成技术图纸识读和技术交底、二次细化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生产性工作。

仿真施工区可为金属结构仿真建筑房屋,采用金属网孔板与铝合金支架组合房屋模型,在房屋模型内可安装插座、线槽、线管、灯具、配电箱等电气设备和部件。在仿真施工区完成施工材料、工具、人员组织与调度、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电气设备故障分析和检修、施工成本控制、施工进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与环境管理、项目质量验收等生产性工作。

在教学组织上,学生按照任务要求,以小组团队、分工合作进行工作任务的解读,查找技术规范和图纸资料,进行工程设计,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施工技术,领取工具和器材并完成施工训练任务。最终的学习成果包括各项技术图纸、各项施工技术方案文本、施工组织和管理文本、质量目标、成本控制、安全管理措施、项目验收报告等文本以及工程的施工现场和调试成果。

以上的建设思路,充分体现了建筑电气工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仿真性要素,既培养了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社会职业能力,例如沟通、协调能力、领导力、执行力等。

在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上,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利用大学生创业项目计划和教师工作室计划,将企业任务引入课堂。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培养,通过建章立制,建立一整套实验、实训、培训、竞赛、考证、研发、服务的管理制度,从实训教师管理到实训设备管理维护都有章可循,并建立实训基地长效发展机制,使其成为建筑电气对外服务的平台,提供包括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技能考核与鉴定(如建筑电工证、建筑施工技术员、质量检查员等)等社会服务工作,提升实训的生产性内涵。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

1前言

如今,人们对建筑电气工程提出了较高施工要求,为降低漏电故障率,有效应用漏电保护技术是极为必要的。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建筑电气工程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基于此,分析漏电保护技术应用技巧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性,最终保证电气工程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漏电保护技术介绍

漏电保护技术指的是,基于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角度,利用漏电保护装置切断漏电设备电源的技术[1]。其中,漏电保护装置由检测器件、中间环节器件、执行机构等部分组成。漏电保护技术应用原理总结为:一经发现漏电现象,漏电保护装置放大异常电流信号,进而主开关在短时间内准确切断电源,以免发生安全事故。由于漏电现象不尽相同,因此,从业人员视情况对电路进行漏电原因分析,确保漏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漏电保护技术应用的基本要求

电气工程施工中,常因漏电系统设置不合理、未按图施工、电气线路绝缘层破损、二次破坏、线路老化等原因产生漏电事故,如果漏电现象未能妥善处理,施工进度会受到影响,且可能会影响到设备及人身安全。须有效运用漏电保护技术进行施工及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全面发挥。施工中首先应熟悉设计的供电系统制式,复核设计的线路敷设,配电箱内断路器、漏电保护器的参数选型是否合理,确保材料采购及设备制造依据的准确性。其次重点检查施工后线路敷设的绝缘强度是否达到规范要求,配电箱内接线位置、回路的准确性,(尤其是漏电保护器进出零线),负载端接线的准确性,施工与设计的一致性。再次确保与二次回路、火灾报警设备等接线的准确性。检查均符合送电条件,最后为空载送电调试,漏电保护器的模拟动作,调试出现问题的及时处理。比如,在复核漏电保护器参数时,不同级别漏电保护动作标准各异,因此应客观掌握漏电保护电流要求,视情况启动保护装置,确保漏电保护任务顺利完成[2]。一级别对应保护动作标准为IΔn1≤30mA,二级别对应保护动作标准为IΔn2≥1.5IΔn1,三级别对应管保护动作标准为1.5IΔn2≤IΔn3≤300mA,。多级漏电保护器额定动作时间的确定,应按用电设备的使用环境及性质来选择。一般来说,漏电保护动作时间极差为0.2s。保护装置末端保护动作时间≤0.1s。二级、三级保护额定动作时间分别增加0.2s和0.4s。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漏电保护技术具体应用

4.1注意事项

漏电保护装置常态化运行的前提条件,即做好金属外壳接地工作,针对电梯轨道、配电屏柜、竖井桥架等进行接地保护。同时,对传动装置、金属保护套、恶劣环境电气设备进行接零保护。此外,全面保护设备负荷线危险段,通过安装漏电保护设备来防控漏电问题,确保电气设备安全化、稳定化运行。

4.2应用原则

一方面,遵循配合性原则。供配电系统施工期间,相关技术人员应加强配合,协商制定技术实践方案,通过发挥技术优势实现绿色施工目的,最终完成漏电保护目标。毕竟单个技术人员思路有局限,因此,在合力作用下实施漏电保护是极为必要的。另一方面,遵循组织性原则。相关技术人员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制定施工计划,向技术人员合理分配工作职责,同时,细致审核电气工程施工图,以此保证施工操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确保漏电保护技术有效应用。

4.3具体应用

漏电保护技术用于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活动,能够弥补传统漏电保护方式的不足,促进建筑电气施工活动稳健进行,这对建筑行业繁荣发展、漏电保护水平提高有促进意义。

4.3.1优选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即阻隔异常电流,全面保证电气设备安全性,将电气设备运行隐患有效排除。由于漏电保护器类型各异,因此,从业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漏电保护器。具体来说,全面了解电气工程施工环境,获知多类型漏电保护器功能优势,确保所选择的漏电保护器满足位置应用需要。在此期间,尽可能选择具备报警功能保护装置,即便出现操作失误,或是发生异常问题,装置进行鸣音提示,提醒从业人员有针对性的控制漏电问题,以免漏电危害扩大化。简言之,漏电保护器选择活动开展时,以优化漏电保护效果为基本目的,这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水平提升有促进意义。

4.3.2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选择后,基于现场施工需求合理制定安装计划,进而有序安装保护装置,使保护作用全面发挥。具体来说,应客观分析影响漏电保护装置的相关因素,针对潜在安全问题有效预防,并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安装人员在这一思路引导下完成安装任务,有利于优化安装质量,尽可能降低电气工程电路问题发生几率。为全面增强电气工程安全性,注重漏电保护器细节安装工作,将潜在风险有效防控,促进电气工程施工活动顺利开展。实际上,漏电保护器位置不是一成不变,它能根据漏电问题处理需要灵活调整位置,使保护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电气工程施工成本。对于安装人员来说,应能动性分析本职工作,视情况制定应急方案,以此降低漏电保护器安装难度,实现全过程保护目的。

4.3.3应用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器实际应用时,使用者应强化规则意识,即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规范使用行为,以此保证电气工程作业专业性和合理性,确保质量问题被有效处理。据经验分析可知,漏电保护器应用效果与员工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有一定联系,要想使漏电保护器常态化运行,员工势必要自主学习、自我完善,以便熟练掌握不同漏电保护器的原理,这对装置性能提升、使用寿命延长有重要意义[3]。除此之外,检修人员定期检查漏电保护器线路运行情况,针对线路连接不当、松动接触等问题重点分析,尽可能减少漏电风险。维修养护期间,从业人员应及时记录,将维修养护时间、位置、频次等内容准确标记,以便为后续维修养护提供依据。由于漏电保护技术与时俱进的更新,同时,漏电保护装置相应完善,因此,操作人员应树立学习意识,结合时展需要探索漏电保护技术应用技巧,使漏电保护器安全化运行。

4.3.4优化漏电保护装置由于电气工程施工要求动态变化,为更好的满足漏电保护需要、全方面发挥漏电保护器运行优势,势必要对这一装置优化处理。在此期间,妥善处理额定电流与线路电流间的关系,以期控制漏电现象。与此同时,遵循等电位联结原则,并均衡处理电流、电压等参数,进而保证建筑电气设备完整性,适当减少漏电保护器运行压力。优化漏电保护装置过程中,应合理控制漏电保护技术,这是推动建筑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对其进行可靠性把控,通过日常运维、定期校验来总结漏电故障,必要时引进先进技术,这对建筑电气施工活动信息化、智能化开展有积极影响。此外,加强安全性控制力度,即从业人员强化安全防范意识,严格规范实践操作行为,这对设备安全维护、人身安全保障有促进作用。为提高漏电保护技术利用率,应客观掌握技术原理,使漏电问题得到有效处理,推动漏电保护器稳定运行。由我司承建的特运运营中心机电工程,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地下三层。在一次超强台风中,由于降水量大,地下室积水严重。正是漏电保护器的即时动作,在电源及漏电监控系统的配合下,才最大程度的降低了项目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电气工程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在技术、安装、施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建筑电气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完善,因此,本文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提出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从而使建筑整体项目的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1.1基础工程施工要点

在建筑土建工程中墙体水施工项目结束前,建筑电气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要做好电缆电线进户时所应用的止水挡板,以及对电缆电气进户时应用的穿墙管的预留与预埋,以保证基础施工可以长期使用,避免出现防水层渗漏现象。在基础施工进行过程中要时刻与土建工程相协调,并配合土建工程施工进度共同完成。在预埋钢筋、配电柜、木砖等基础电气构件时,施工人员要紧随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预埋,避免出现电气构件预埋出现遗漏。

1.2主体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主体施工技术是重要环节之一,而对工程内部个各环节之间关系捋顺分清是主体施工技术开展的关键所在,其中配电箱安置位置、配电箱配套的电缆电线之间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与配电箱相互协调,只有将关键环节加以明确,了解其内在的关系,并在做好施工技术措施的协调工作,方可使主体工程施工顺利进行[1]。在实际工作中电气施工人员大多是根据土建工程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流程与进行程度等为基准,对电线、电缆及电管等铺设作业逐层逐段的完成,而铺设作业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者电气工程安装后续作业,同时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也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混凝土浇筑时的看守工作,避免进行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对配管、开关盒位置等电气工程设施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对于损坏的管线与配管要及时修复。

1.3电气设备安装技术与内部装修

在砌筑墙体作业完工前要进行土建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电气施工人员与土建施工人员要协同完成水平线与隔墙线的核实工作,并其水平线为基准线对电管预埋位置加以确定,同时将开关盒、灯具、插座等位置与标高加以确定。在抹灰作业前电气施工人员要以墙体的隔墙线与水平线对电气工程预留孔是否与设计图纸与设计规范相吻合,然后将面板与箱盒固定好,并做好暗配电线管路的清扫与检查工作,最后将带线拉好,堵好管盒[2]。在进行抹灰作业时要做好配电箱收口工作,使收口平整光滑。在电气施工过程中也要加强监管力度,避免发生偷工减料及违反操作规范的现象发生。

1.4安装配电箱的技术要点

在电气建筑中配电箱的用途较为广泛,配电箱的主要作用是对电能的接收,并按照用电需求将其分配给不同的用电设备上。配电箱工作性能与电气工程的动力运行与照明功能的正常使用存在着内在联系。因为配电箱具有较多的型号、种类与数量,所以在进行电气工程配电箱选择时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与消防、物业等部门的安装限制进行安装。由于业主、土建、设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定期的修改,这时也要将配电箱中的的电路与元件进行相对应的更换[3]。因此,在开展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施工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及较强随机应变能力,在进行配电箱安装采购过程中,不能只根据安装设计图纸进行选取,要对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加以考虑。在配电相安装完毕后,也要根据施工设计图纸与安装规范,对配电箱安装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同时对配电箱上下级容量是否可以使建筑用电需求得以满足,同时保证配电箱可安全有效运行。

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施工前质量控制

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等参与到电气工程施工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决定了建筑电气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在电气施工企业要严格选择电气工程施工的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在工作人员上岗前也要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保障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技术素养以及施工安全意识。与此同时,也要对电气元件、设备及施工所用的材料质量严加控制,保障所采购的电气施工所用元件、设备与材料与设计规范及产品质量标准相吻合。严格把控采购、运输、检测及使用等重要环节。元件、设备与材料的采购人员也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同时采购人员也要对市场信要实时把控,根据市场信息变化方向开展采购工作,在选择购买厂家时要选择国家认证、信誉良好的正规生产厂家,从而保障所购入的材料、设备与元件质量。

2.2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对诸多因素加以考虑,不同项目的侧重点也略有差异,因此,施工企业在开展电气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师,要贯彻落实质量责任制。要将责任制的基础内容和目标加以明确,如目标成本的降低方法、工程质量、工期与进度的保障方法等内容,项目经理要将建筑电气工程质量控制的责任划分落实到各个项目组长以及施工人员每个人身上,同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定,促进施工人员积极努力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在进行电气施工过程中也要将购货商选择,材料采购、运输等重要环节制定相应的规范与方法,避免工程开展过程中出现浑水摸鱼等现象。现今,电气施工工程质量中常见问题较多,如室外进户管线预埋位置、防雷接地、电线管隐蔽铺设、开关插座安装与接线、消防指示灯安装及其他线路安装与实际要求不相符,严重影响着电气施工工程质量;而上述问题的发生多与施工人员专业素质低、未能遵守相关的施工规范以及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原因有关,因此在开展电气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电气施工工程中常见问题的预防管理,严格把控材料关与验收关,同时对施工人员优选严管,从而使施工过程中控制得以保障。

2.3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严格落实电气施工工程验收工作,根据我国相关的电气施工质量标准对电气工程施工中所涉及对的材料、电气元件、设备以及使用成品的型号、规格、性能以及施工流程工艺与质量,满足涉及要求的同时符合相关部门的安装标准与规范。若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设备、元件安装出现较大偏差,已经查过有效偏差之内时,要立即进行整改,符合相关要求规范并在有效偏差之内时方可予以验收。电气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化的施工工程,若其中出现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要立即进行返工处理,使工程损失有效降低。在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在把控工程进度的同时也要保障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使电气工程施工在规定工期内完工。

3结束语

建筑电气工程是具有复杂性的综合性系统,建筑电气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者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在进行电气施工过程中也要加强与土建、楼宇智能系统、机电、消防等相关部门与项目部的沟通与协调,保障整个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相互配合,施工结束后整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障。电气工程施工前要对施工计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拟定,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规范,严把质量关,保障电气工程在整体工程验收后可以安全长久运行。

参考文献

[1]牛新征.关于建筑电气工程及施工技术的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3):1383~1384.

[2]张善思,孙玉箱.现代建筑电气工程安装质量控制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5):162~163.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提高,是确保建筑工程高质量运行的宏观调控,在电力系统与电气工程中执行复杂且庞大的工程作业,及时纠正设备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深入发展和充分利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建筑业的用电成本,高速高效完成作业量,同时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1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

1.1自动化技术在分散测控系统中的运用。常规分散测控系统其功能向开放性的集成结构转变,采用这种开放性管理体系,可以使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资源连接空间,进而形成最佳的集成控制兼容。目前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分散控制系统结合智能数字化设备使得整体过程控制实现功能性转变,达成双向工业通信分散下移,给操作程序控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优化,促进系统高效率运转。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分散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最有效、最直接的数据运输过程,提升信息集成软件,具有高度精确性以及可控性。在线产阶段信息集成中,其管理系统操作从初始的底层施工人员实时监控和程序调整发展为最高层次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生产调度与仪表通信形成高度一体化的全新管控系统。在完成现场作业的模块化结构设计过程中,工程数据的信息采集转导、开发转变、录入执行等结构形式均利用相同的现场控制单元进行操作。自动化技术实际上为分散测控系统根据不同形式的基础模板配置组成信息交互扩展单元,就本质而言,其使得模块化的系统硬件配置与现场结构单元的存储设备基线一致,实现高效的编程功能,并满足控制系统的各种应用模块进行数据共享。1.2自动化技术在电网调度系统中的运用。电网调度系统根据用电客户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应的普通居民生活用电调度系统以及商业生产企业用电调度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系统整体用电进行实时调控,采用科学合理的监管手段,实现电网体系正常运转。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网调度系统,对控制解码程序安装显示终端,可借助电子计算机设备将所处状态下的电力系统管理范围根据时空远近列出,采用低消耗成本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调配管理。在保证电网调度系统中电力调度与电力供应安全运行水平的基础上,自动化技术对主电流变压器以及互感控制面板进行实时监控,变电高压设备建立二次设备运行外延管理,对于电网调度系统中出现的程序失调情况采取有效预防手段。自动化技术结合电网终端软件,根据智能化设备感应二次变压,主控输电、变电以及配电程序的工业生产调度,并实时控制电负荷比,实现电网系统电力调度发电频率与预测用电负荷能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阶段。自动化技术运行电网调度系统的调度原则,对调频容量以及系统潮流进行稳定计算,并且安排监视运营装置的启停和备用。1.3发电厂及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分析。发电厂通过能源转换以及电机制造技术,将相应机械能量转换为电能,并由电力系统进行升压从而转入电网。在我国目前的电力系统中,在发电能效起主导作用的仍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以及核能发电等。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发电系统,主要在轨道电站形成规模投入运营,以完成整机吊装作为容量统计依据,实现能量的高效转换。[1]在火力发电的分析中,自动化技术监管并调控煤粉与空气的混合与氧化燃烧,其在电厂锅炉炉膛设备的规模空间内悬浮,利用可燃物内部化学能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高压水介质进一步转为水蒸气热能,有效进入工程汽轮机后以辐射对流转化为旋转机械能,负荷电流以及短路电流,保证最后通过高速旋转的汽轮机转子带动联轴器进而拖动发电机释放出电能送入电网系统,这一过程中自动化技术发挥重要作用。变电站在接受电力系统传送的电能时,为了使电能高效率地传达至远距离电力用户,需要对所接受电能进行相应的升降压适度调整。自动化技术根据变电设备规模大小,利用电力变压器将系统各级电压的电网相互连接,改变电压的场所,确定电力流向,并减小电力输送中的容量损耗。自动化技术调节切换变压器的相应分接头,控制受端变电并断开电力传送系统的正常运行。

2自动化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运用

2.1建筑设备自动化运行系统。建筑设备根据内部结构特点,采用流体运动的参数、分类和模型,建立一元流体恒定总流能量体系,通过对流动阻力和流动状态的分析,构造出高效稳定的建筑调控监测系统。建筑设备为满足基础用户对设备体系的要求,自动化系统依据传热原理知识,控制建筑工程的热传导,进行热对流和对流换热的监控,管理热辐射及辐射换热的程序化操作,实现建筑内部的冷热源设备安全运转。同时建筑设备的自动化系统对采集数据进行精确处理,控制电流、电压、电阻与电功率处于正常范围内,其调节相应的电磁效应与电磁感应,直流电路与交流电路相互作用,并通过变压器进行建筑用电负荷等级、类别以及电压的选择。自动化系统根据建筑电气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利用电子计算机经营管理与控制,实现建筑设备工程的管道综合与局部系统分类。2.2楼宇自动化。楼宇自动化的发展规模及速度日渐剧增,已从初始的追求建筑结构体系完整化发展成为智能建筑高技术化。自动化系统对楼宇电气设备实施统一且高效管理,完善综合布线系统以及优越网络结构环境,对于即将规模化的智能社区建设进行楼宇自控操作。随着智能建筑的延伸,社区宏观调控系统中的供暖设备、空调设备、供水设备以及通风设备有序高效运行。[2]自动化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应用之一,其自控技术是内部核心结构提高建筑本质水平的关键。楼宇自动化通过采用计算机集散中心控制相结合的管理体系,综合性提高建筑系统的整体设备利用率,同时加强对工程设备状态运转水平的监测,实现能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并促进建筑设备的智能化发展。2.3变配电系统自动化。变配电系统是电力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系统之一,其作为变电系统与配电系统的有效结合体,执行二者所具有的综合性作用。变电系统的核心是变压器,主要通过对远距离传输电路的电压进行适度调整,符合电力用户的使用标准范围,阻断相应电压级别负载的使用。而配电系统的核心而是各种电流级别的接口开关,将电网系统所传输的电能根据具体情况分配到电力用户的基线入点。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变配电系统的高效运转,促进建筑电气工程发展。

建筑业趋向科技化与安全化发展,应建立科学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体系,改造电气工程以及电力系统设备,推动程序操作信息化外延。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发展方向,是目前电力用户对电气工程体系的要求日渐剧增的必然结果,建筑内部不断推进工程设计的质量与效果,这将直接影响建筑体系的功能性以及结构安全性。建筑业中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充分利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提高建筑物的综合性能以及功效。

作者:齐建楼 单位:哈尔滨元申广电网络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