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设计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形是符号形式当中最重要的组成,大部分人甚至将图形与符号的概念相混淆,由此可以看出,图形符号所占有的分量。从最初艺术设计研究的开始,图形符号就已经成为了其中的重要组成,并且在现代也成为了艺术设计的支柱。在整个艺术设计当中,如果没有一个富有深意的图形符号,那么这个作品整体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如果说文字符号是基于艺术设计点缀,那么图形符号就是基于艺术设计生命,设计者可以基于自己自由的想象进行构图,并通过图形向人们展现出艺术设计者所要表现的形式。从第一台留声机发明至今,人们的生活从无声世界转变为了有声世界,同时也就诞生了语言符号这一概念。语言也是人类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主要元素,并且语言能够更加直观地对艺术设计进行展示,使得很多让人难以理解的艺术构想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使得艺术作品不再脱离人们,而是真正走入生活当中。
二、艺术设计当中符号的意义
在整个艺术设计过程中,符号就是艺术的最佳载体。其是反应艺术设计与现实生活之间连接的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并且符号本身就具有着固定的意义,而这种意义也能够使艺术设计的传达变得更加的简单。例如在我国,松树表现的是长寿的意思,因此将松树加入到艺术设计当中必然会让人感觉到祝福的意味在其中,这也就使得艺术设计本身具有着交流的能力,并不再单纯是代指某样事物,而是真正的去反应它,使艺术设计产生了更好的发展。
三、艺术设计当中符号的运用
1、广告当中艺术设计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当中,广告业是运用艺术设计最多的行业之一,同时也是设计符号运用最多的行业,其将文字、图像以及语言符号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广告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文字和图像,这种广告一般是以纸张作为媒介,通过与广告主体相契合的文字和图像对广告的中心内容进行阐述,好的广告能够为读者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而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已经不再仅局限于纸张载体,而是发展到了电视媒体,这种广告就是将艺术设计符号的三种形式融合到一起所形成的。以图像和文字为辅,以语言符号为主,将二维的艺术设计转变成为三维的形态,各人更加直观的感觉。其中的语言符号是以广告语形式存在的,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就让人联想到了脑白金,“羊羊羊”就立刻让人联想到恒源祥,而这就是语言符号的魅力和影响力,其更加突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特征。
2、环境设计当中艺术设计符号的运用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深入,使得环境设计在我国国内拥有了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而艺术设计符号本身也具有着一定的隐喻性和暗示性,结合现代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就可以在环境设计当中引入各类环保符号,例如流水、青山以及太阳等,这些符号都代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将其融入后能够起到直观表达的目的。
3、服装设计当中艺术设计符号的运用
关键词:构成;项目化教学;色彩设计;图案设计;雕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59-01
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主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是知识与技法相结合的课程,是艺术设计理论与实践学习、启发和培养创新能力的起步,是向专业设计课的过渡。
高职院校的构成教学中,一直借鉴和挪用本科艺术院校的基础课教学模式,没有自己的特点。传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的提高,而高职层次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对来讲整体偏弱,很多学生进校之前,可能都是半路出家,让他们花上几个星期再来进行基本功的训练,结果注定是为了画画而画画,最后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我校目前正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原有的基础课程教学已经不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因此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学校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构成艺术设计的课程教学设计如下:
一、学习任务一:“芙雅礼品包装”色彩设计
(一)学习目标:学习色彩在物理、生理、心理及美学方面的知识;能够将理性的色彩知识融于感性的色彩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达到能灵活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
(二)任务实施
任务1:“芙雅”生日纪念品包装色彩设计
要求:首先在现有的包装中找到适合表达生日纪念品的包装款式,进行符合色彩构成原理的改良设计。其次,突出生日纪念特点。
任务2:“芙雅”教师节纪念品包装色彩设计
要求:在现有的包装中找到适合表达教师节纪念品的包装款式,进行符合色彩构成原理的改良设计。其次要突出教师节纪念特点。
任务3:“芙雅”咖啡包装色彩设计
要求:在现有的包装中找到适合表达咖啡的包装款式,进行符合色彩构成原理的改良设计。其次,突出咖啡的特点。
(三)拓展任务:快乐儿童房空间色彩设计
要求:首先,从网上打印一张现成的空间照片。其次,用色彩构成的原理进行改良设计。再次,突出和体现儿童特色。最后,有一定的文字说明。
(四)课下任务
任务1:儿童服装色彩设计
要求:用色彩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有完整的文案说明;只能用有彩色。
任务2:时尚女装色彩设计
要求:用色彩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有完整的文案说明;色彩不限。
任务3:休闲鞋色彩设计
要求:用色彩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有完整的文案说明;色彩不限。
二、学习任务二:“蓝梦纺织品”图案设计
(一)学习目标
平面构成作为基础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训练构成能力,丰富造型设计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
(二)任务实施
任务1:“蓝梦纺织品”方巾图案设计
要求:方巾的图案要简单些,不宜太复杂;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方巾尺寸30*30cm
任务2:“蓝梦纺织品”壁挂图案设计
要求: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题材不限,自由创意。
任务3:“蓝梦纺织品”简约窗帘图案设计
要求: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纯图案设计,不考虑色彩;任设主题。
任务4:“蓝梦纺织品”简约桌布图案设计
要求:图案要有趣味性;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纯图案设计,不考虑色彩。
任务5:“蓝梦纺织品”简约被面图案设计
要求:图案要以花卉为主;表现风格要简约,按平面构成原理进行设计;纯图案设计,不考虑色彩;要求分A、B面。
关键词:产品艺术设计行为心理学人性化设计原理
产品艺术设计从萌芽到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多种多样的设计风格的变革。从以纹样装饰为主的装饰风格和古典艺术风格的复兴,到注视功能和有机形体的现代主义,艺术设计似乎都停留在造型的范畴上。对艺术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方面的探讨,却都反映了一个经济现象,那便是以产品为主导的经济现象。以往的产品艺术设计过多地重视了产品的制造,产品销售的利润,却忽略了产品的使用者——人的因素。
北欧的产品艺术设计,因其一贯坚持的人性化,在不牺牲功能的“软性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下,产生了许多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产品。它们便是重视了人的因素,才使得北欧设计代表了优秀设计的高品质,成为世界优秀设计的代名词。
一、人的需求是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高效率地掌握和操作产品,是当今设计的关键和核心。现代生活的人们工作节奏加快,面临的是竞争激烈的世界,当然不希望在使用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中也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生理需要,力求达到产品的方便性、使用的科学性和相应的价值观。如果一件新产品,人们需要事先阅读说明书才能明白操作的要领,那么它绝对不是好的设计,因为没有一个使用者会愿意去看说明书里枯燥而烦琐的内容。
简单和功能单一的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人们曾经陷入科技发展而导致的产品设计的误区。多功能的、过于饱和与功能的重复堆砌不仅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容易引起人们的误操作。而多功能必然导致设计的复杂性,要设计师们合理安排各种设计界面的穿插也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功能饱和的设计仅仅是对科技发展的炫耀,而不是人的实际需要。事实上,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用户使用的频率极小。
比如,对有关微波烤箱的消费者调查显示:烤箱的功能很多,可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只是将食物放入烤箱,设定所需时间,然后开机。至于其他复杂的附加功能从未使用过。因此,根据消费者的动态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产品的功能设计有几个趋势:
1.自动化程度提高;
2.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
3.从提高生活质量出发,注重整体设计效应;
4.一看就懂,易于操作,功能适度。
二、行为心理与产品设计
人是设计的前提,是设计的对象,是设计的主体。如何设计使用方便、结构合理的产品,需要人们研究工程心理学和工效学方面的知识,了解产品的功能设计与人的生理和行为特点的匹配关系。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要考虑消费者的行为规律,力求做到人——机——环境的和谐。怎样设计才能更简洁明了?怎样才能迅速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怎样传达正确的信息才能使得使用者有正确的理解?因此,想要有合理的、科学的设计,必须对使用者行为心理有一定的研究,才会有效地设计产品。
首先,要了解人在做一件事时所经历的步骤,即行动的结构问题。要做一件事时,人首先要明白做这件事的目的——行动目标;然后,要采取行动,自己动手或利用其他的人和物;最后是看自己的目标是否已达到。所以简单地说要考虑目标,对外部世界所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形成的后果。行为本身又包括两个方面,去做什么和检查做的结果,又称为“执行”和“评估”。
实际生活中,这个过程却不那么简单。因为最初的目标也许并不十分明确,目标并不会准确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做,怎么做等等,所以要想采取行动,还需要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
假设坐在沙发上看书,天色已晚,需要光线亮一些。目标:要得到更多的光线。目标转化成意图是:开台灯。但还需要明确如何移动身体,如何伸手触摸开关,如何用手指去操作开关,还可以有其他意图,请一个人帮忙开灯。这样目标没有发生变化,可意图和具体的动作却有不同。
然而,人们在实际的行动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定和随机性,有的时候很多活动不是靠单一行动所能完成的,或者一次行动无须经过所有的阶段,所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行动中产生执行和评估阶段的断续。
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人们常弄不明白自己心理意图及解释,与实际操作及外界状态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断续的产生都是人内心对外界的解释与外界实际状态这两者的差异造成的。某种产品的操作系统是否与用户设想的一致?执行阶段的断续即指用户意图与可允许操作之间的差距。在评估阶段,容易得到并可轻松地解释系统提供的有关信息一致,则所产生的差异很小。
这两个断续,正是一些日用品设计的瓶颈,一些看似简单的日用品,结构并不复杂,却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两个断续的解决方法,就难倒了用户,让用户自己来承担操作困难的责任。于是,根据这些基础的行为心理知识,为设计师提供一些基本依据,以便检查设计有没有出现执行和评估的断续或将它们处理好。
如何使用户轻松地确定某一操作?有哪些可能的操作?具体如何操作?如何建立操作意图与操作行为之间的匹配关系?如何建立系统状态与用户解释之间的匹配关系?用户如何知道系统现在的状态?这些都需要设计者有所考虑。当然,行动的每个阶段都需要自身独特的设计策略,根据每个阶段的情况来确定设计方案,这就得到一个重要的设计原理:
1.可视性,用户一看就知道的物品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2.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一致。
3.正确的匹配,建立可判定的操作与结果,控制器和功能,系统状态与可视提示之间的匹配关系。
4.反馈,用户可以接收到有关操作结果的完整,持续地反馈(转第103页)(接第109页)信息。
三、设计原理中的心理学思维
设计优秀的物品容易被人理解,直接给用户提供了操作方法上的线索;而设计拙劣的物品使用起来很困难。它们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或给用户提供一些错误的信息,使用户陷入困惑,破坏了正常的解释和理解过程。可以利用以上原理对现有设计做个评估,从而可以知道,有问题的设计问题出在哪,向哪个方向改进会避免问题的出现;也可以用这些原理指导我们的设计,在创新的过程中创造出有效、易于操作的使用方式。
可视性,要表现操作意图与自己和产品之间是否实现了互动,即操作意图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匹配,并且要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关键差异。基于可视性,才可以把事物区分开来。操作结果的可视性能够让用户知道使用的方法是否正确。
可视性只是原理的一点,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概念模型。这里需要提到预设用途的概念,指物品被人们认为具有的性能及其实际上的性能。预设用途为用户提供了操作的明显线索。比如手板是用来推的,旋钮是用来转的,狭长的方孔是用来插东西的等等。如果预设用途在设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用户则无须借助任何图解、说明就知道如何操作了。在概念模型中,物品的表面结构,限制条件和匹配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剪刀为例。剪刀柄上的圆环显然是让人放东西进去,而唯一合乎逻辑的就是把手指放进去。圆环的大小决定了使用上的限制,限制了放的手指的数目;同时剪刀的功能不会受到手指位置的影响,放错了手指,照样可以使用剪刀。所以就算是第一次使用剪刀,用户也可以弄明白它的使用方法。因为剪刀的各部分显而易见,功能清楚。剪刀的设计突出了概念模型,并有效利用了预设用途和限制条件。
匹配原则,以汽车为例,想要把车往右转就需顺时针转动方向盘,这里有两种匹配关系,方向盘是唯一负责汽车方向的,方向盘不是向左转就是向右转。匹配性使得用户的操作动作与操作结果之间表现出紧密可见的关系,信息反馈很迅速,也非常好记。
反馈原则在原来经典的电话概念模型中有很好的体现,按下按键用户会听到确定的声音来帮助辨别工作状态。功能设计上要注意到对人的视觉有及时的反映,以判断操作的正误。
了解用户的行动结构和行为心理所得出的设计原理是产生优秀设计的重要依据。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是产品艺术设计中的关键。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可以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消费者心理已成为生产者和设计师的出发点。如果没有对消费者心理深入的了解,设计出来的产品再好,也只能是放在柜台里,不能产生市场效益,所以重视对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情感的调查和了解,做到产品设计理念上新颖,视觉上好看,使用上方便,品位上满意,价格上合理,就一定能推出受市场欢迎的优秀设计,实现生产者、设计师和消费者共赢,达到市场经济不断繁荣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设计软件 视觉语言 图层 透明度 渐变 滤镜 图案
现在很多设计专业的学生能通过各种数码设备,很快就能学会过去需要好几年才能掌握的操作技能,但是学会软件并不意味着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人们经常会受到直接用数码技术来代替深入研究和构思的诱惑,其结果往往是一些老调重谈的草率结论,要想深入到更具有趣味的领域,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吸收其精华,得到灵感。随着现代数码技术高速发展,Photoshop、illustrator等设计软件已经成为具有普遍使用的、跨学科的、具有描述能力的工具。图层、透明度、渐变、滤镜、图案等已经成为视觉语言的基本组成规则。
一、图层
图层是在图像或序列中同时存在的、互相重叠的元素。图层在无数设计软件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Photoshop、illustrator和音频、视频工具、还有动画等都具有图层的功能。
图层的概念来自于现实世界,大多数印刷工艺都会先将图像分层,然后再现。从喷墨打印、丝网打印到商业平版印刷,每种色彩都有其单独的胶片、调色板、显示屏、墨筒或墨盒。数码技术中使用的图层原理是相通的,只是将这一过程自动化了,出现了更新、更强大的功能。可以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图层,每个图层分别包含一部分图像内容。要增加文字或粘贴一张图片时,图层工具就会新建一个图层。每个图层都可以单独过滤、变形、复制或改变样式。设计师可以将内容各异的图层拼贴并置,使画面不断在平面和纵深,正形和负形之间转换。图层的新增、复制或删除将创建出复杂的图像,还可以通过图层的相互覆盖、调整呈现出一种无序的状态。图层技术已经被专业艺术家和设计师普遍接受,已经成为我们阅读和再现平面图像的必要手段。
二、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能够透过彼此而可视的一种状态。在周围的环境中我们随处可见:一块木头完全不透明,而水、空气、玻璃、雾气则接近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材料如木材或金属,在表面被穿孔或断裂时也可以变得透明。百叶窗可以通过窗页的开合从不透明变得半透明。在传统或现代建筑和装饰领域的线条元素,如柱子、嵌条等通常会以彼此穿插的形式出现在一个较浅的空间内,形成“图形透明度”。 在整个现代阶段,平面设计师们一直在研究透明度。
数码技术可以使设计师改变几乎所有图形元素的透明度,包括文字、图片和移动的图像。通过改变对象或图层的透明度来创建独特的透明视觉效果。我们可以方便地为对象添加“均匀”、“渐变”、“图案”和“底纹”等透明效果;也可以使两种视觉元素的混合产生透明效果,为了做到这一点,软件通常会提高一个图层相对于另一个图层的色调亮度,使两个图层混合起来,还可以通过调整图层的密度、降低整体对比度等。
透明度是一个很奇妙而迷人的效果。它可通过调整和并置保持元素的整体性和清晰度来强调清晰和直观的价值,此外,透明度也可通过图层彼此混合和合并,建立多图层内容之间联系,表现复杂和关联或对立的理念。恰当的运用透明度,将有助于传达设计作品的含义和内在的视觉关系。
三、渐变
渐变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种常见的视觉现象,如时间会不知不觉地改变一个人的容颜,从细胞分裂开始,人的一生都在变化的过程中。公路两边的树木近大远小、火车铁轨的枕木延伸到远方有宽变窄等等,很多的自然现象都充满了渐变的形式特点。这种特点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列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从形象上讲,有形状、大小、色彩、肌理方面等渐变;从排列上讲,有方向、位置、骨骼单位等渐变。渐变的节奏可以急缓任定,也可急缓交错展开。渐变节奏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效果,连贯性就会消失。反之,如果渐变节奏太慢,会产生重复感,缺少空间透视效果,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这些变化都显现了有规律的过程,都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和视觉语言。
在数码技术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改变这些规律。以颜色渐变为例,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设计软件中的渐变编辑器的渐变颜色、改变渐变方向、添加中间色、改变渐变角度等数据来自己设定一种渐变样式,而使被填充的对象通过颜色的变化表现出凹凸的表面、变化的光影、及立体的效果。
四、滤镜
“滤镜”一词来源于摄影行业。为了丰富照片的图像效果,摄影师在照相机的镜头前加上各种特殊镜片,这样拍摄得到的照片就包含了所加镜片的特殊效果,即称为滤镜。特殊镜片的思想延伸到数码技术中便产生了“滤镜(Filer)”,也称为“滤镜器”,是一种特殊的图像处理技术。一般地,滤镜都是遵循一定的程序算法,对图像中颜色、亮度、饱和度、对比度、色调、分布、排列等属性进行计算和变换处理,其结果是使图像产生特殊效果。不仅如此数码技术还拓展了滤镜本生的含义,使得处理出来的图像具有广泛的实用范围,比如模拟水波纹效果、电视的视屏效果等。
滤镜是数码技术中功能最丰富、效果最奇特的工具之一。滤镜可以快速地的得到需要的特殊效果,设计师只要通过改变滤镜工具中的象素数据,就能达到对图象进行抽象、艺术化的特殊处理效果。越来越受设计师们欢饮。滤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内阙滤镜、内置滤镜(自带滤镜)、外挂滤镜(第三方滤镜)。不但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功能不一,而且版本和种类不断升级和更新。
五、图案
图案一词来源于西欧英语的design,指装饰和纹样。图案教育家、理论家雷圭元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对图案的定义综述为:“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的发展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它的制造风格和主题在各种文化中延伸。
在任何情况下图案都会遵循一定的重复规则,不会随着机械栅格的限制、数码运算的不同或工匠的工具沿着一个平面工作时产生的节奏变化而有所不同。有趣的图像常常来自于规则与不规则、抽象与具象的混用。往往通过几个简单元素的重复产生出宽广的整体效果。
数码技术中的图案以计算机代码为基础,始终遵循着一种规则,设计师可以通过改变系统数据代码,使规则发生变化。基本元素通过重复、旋转、翻转、链接和重叠等规则组成多种图案元素,即“图块”,然后聚集图块产生新的图案。图块的聚集组合同传统的装饰图案一样,只是过程被自动化了。
六、结束语
现在的设计师已经能普遍使用数码技术视觉语言。数码技术是一种具有模板性创作的语言,但它无法告诉我们怎么做,它与感官思维意义上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着差异。只有设计师的思维才能够创造出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作品,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和丰富、具体的经历。正是那些艺术设计师们,才使数码技术变得有生命。艺术的形式和表现手段,都是为了表达艺术的观念,设计软件挪用的只是形式的外壳。必须结合我们的创造性和感官思维,用更新、更生动的方法愉悦我们的设计对象。数码技术和感官思维更加紧密地相互依存、相互借鉴,它们共同成为当下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于国瑞:《平面构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1建立完整、完全的教学实践过程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教学实践过程应该是完整的、完全的。在教学实践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项目实践教学任务,主动地收集相关信息,合作分析制定实践计划,分工以完成计划实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排除困难。对于有难度的项目,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1.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虽然重视学生实践的结果,但是更重视项目实施和完成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作为项目的主导,会主动地理解项目实施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如以“夏秋季童装设计项目”为例,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学生会在项目实施前积极地进行调查研究,准备相关资料,复习有关操作的技法和技巧。总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原则之一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积极培养。
1.3以项目完成为线索,以教学的全面顺利完成为目标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项目的前提下,教师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顺利完成。
1.4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项目驱动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这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形成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一个大的或者高级别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小组组合成
项目组,确保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1.5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
在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不能绝对地否定,要正确地引导,在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完成项目的实施。
1.6项目实施评价的多维度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不单单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进行项目结果评价的时候,教师要运用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可以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学生互评,最后是教师评价,最终的结果是几种评价结果的综合。在评价中,教师要对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进行公证公平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全面的技巧知识和创作方式。另外在最后的成绩评定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平时成绩和项目成绩两项来完成,要重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服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