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乙肝免疫球蛋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范文第1篇

我国是乙肝大国,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预防新生儿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推荐所有孕妇产前筛查乙肝两对半。如果孕妇HBsAg阳性,其新生儿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外,还必须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免费)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而未要求乙肝父亲所生婴儿和家庭中有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HBsAg阳性成员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理由一: 乙肝父婴传播率远比母婴传播率低

以往的研究显示,如果不采取免疫阻断措施,HBV感染母亲所生的孩子60%在两年内可感染HBV;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感染风险为70%~90%,HBsAg(+)/ HBeAg(-)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感染风险为10%~40%。据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国外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BsAg(+)父亲感染子代的几率为9.7%~31.4%。我国一项调查显示,乙肝父亲的子女HBsAg阳性率为38%,但其中有12%其配偶也是乙肝病毒感染者。本世纪以来,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父婴传播率明显降低,土耳其和日本的研究显示,乙肝父亲的子女HBsAg阳性率为2.5%~13%。普种乙肝疫苗后的调查显示,HBsAg阳性的父亲导致婴儿感染的几率几乎为0。

家庭成员造成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几率比乙肝父亲更低。因此,在我国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HBsAg阳性父亲的后代没有必要像乙肝母亲所生后代那样,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理由二: 母亲接种乙肝疫苗事半功倍

许多研究证实,母亲体内的乙肝抗体(抗HBs)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获得对乙肝病毒的先天性免疫,新生儿一出生体内就能检测出乙肝抗体。在这种情况下,乙肝父亲所生的孩子出生后在乙肝疫苗还没有发挥免疫作用时就可保护宝宝不受乙肝病毒感染。所以,HBsAg阳性男性的配偶应接种乙肝疫苗。这不仅能预防乙肝病毒的性传播,而且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的“父-婴传播”。而且,从经济的角度上考虑,乙肝疫苗的费用远比乙肝免疫球蛋白低。

另外,乙肝免疫球蛋白属于血液制品,从安全性方面考虑,滥用血液制品不仅有不良反应的风险,还有经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在美国,医生推荐所有准妈妈都要进行乙肝抗体的检测,并建议所有没有抗体的准妈妈接种乙肝疫苗。因此,推荐未感染乙肝病毒的准妈妈接种乙肝疫苗,与推荐乙肝父亲所生婴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相比,可谓事半功倍。

理由三: 国际上没有先例

在全球各国的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指南建议HBsAg阳性父亲的后代和HBsAg阳性家庭成员中的新生儿出生后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检索国内外文献也没有权威专家推荐这个预防措施。另外,乙肝父亲所生婴儿是否需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不属于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范围,我国应该将其纳入慢性乙肝感染的防治范畴,系统整合规划。

乙肝免疫球蛋白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传播;HBsAg;HBsAb;HBV-DNA

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而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3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的,[1]母婴传播已成为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重要途径,因此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对于乙肝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探讨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HBsAg阳性孕妇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284例HBsAg阳性孕妇,年龄21~32岁,平均年龄(25.4±3.2)岁。所有孕妇均单胎妊娠,无先兆性流产、早产等情况,无肝炎症状与体征。284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2例,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产式、胎龄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6h内以及出生后第二周注射HBIG200IU,并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照组产妇孕期不采取特殊措施,在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上述措施。

1.3评价方法

采集婴儿出生时脐带血及1周岁时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sAg、HBsAb;用PCR法检测婴儿HBV-DNA,结果>103拷贝/ml为HBV-DNA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采用SPSS10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出生时脐带血HBsAg、HBsAb及HBV-DNA阳性率比较观察组婴儿出生时脐带血HBsAg和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婴儿,HB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儿1周岁时静脉血HBsAg、HBsAb及HBV-DNA阳性率比较

对284例婴儿随访观察1年,观察组138例随访成功,对照组135例随访成功。观察组婴儿1周岁时静脉血HBsAg和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婴儿,HBs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染的重要途径,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1/3是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的。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即宫内感染、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2]宫内感染是由于母体血液中含有HBV直接进入胎儿血液循环而造成的感染;产时传播是分娩时胎儿吞咽了含有HBV的母体血液、羊水或者阴道分泌物而造成的传染;产后传染则大多数由于新生儿吃母乳或者接触了母体的唾液造成的。妊娠20周后,胎盘滋养细胞开始具有将母体IgG抗体主动传播给胎儿的功能,此时开始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3]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新生儿体内HBsAb可以起到抗乙肝病毒的作用,而新生儿体内IgG主要源于妊娠后期母体胎盘的运输,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的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促进Th1型细胞活化,促进机体干扰素-γ及白介素-12的分泌,有利于母体HBV的清除,降低胎儿HBV的感染率。王芳等[4]应用Meta分析,证实孕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的提高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率。杨翠丽等[5]对HBsAg阳性的母亲于孕期肌肉注射HBIG结果82%孕妇静脉血中HBV-DNA拷贝数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本研究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HBsAg阳性孕妇进行对照研究,142例HBsAg阳性孕妇作于孕28、32、36周接受肌注HBIG200IU,新生儿出生6h内以及出生后第二周注射HBIG200IU,结果婴儿出生时以及1周岁时HBsAg和HBV-DNA阳性率低于孕期未注射HBIG者,HBsAb阳性率高于孕期未注射HBIG者。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有效。

综上所述, 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玲,张爱兰,於利刚.孕妇HBV-DNA载量与胎儿宫内感染的关系[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8):49―50.

[2]陈晓芳.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9):62.

[3]Gambarin―Helwan M.Hepatitis Bin pregnancy[J].Clincal Liver Disease,2007,11(4):945-963.

乙肝免疫球蛋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为了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本文对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的128例乙肝孕妇及其所生的129例婴儿进行了跟踪观察,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6月1日~2005年6月30日在我院系统管理的hbsag、hbeag双阳性的乙肝孕妇及其所生的婴儿。将其分为两组:(1)阻断组:128例孕妇,年龄最小22岁,最大36岁,平均27.2岁,其中初产妇101例,经产妇27例。(2)观察组:89例孕妇,年龄最小19岁,最大41岁,平均25.3岁,其中初产妇61例,经产妇28例。

1.2  疫苗及检验药盒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均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乙肝疫苗均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且均严格按冷链管理运输;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试剂盒由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方法  阻断组:孕妇在妊娠7、8、9个月时,每月肌肉注射一次hbig 200u,分娩的新生儿于出生后6h、生后2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 100u及婴儿采用0、1、6程序的免疫法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单独采用婴儿0、1、6程序的免疫法接种乙肝疫苗。婴儿12个月龄时均抽取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乙肝两对半)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阻断组的128例孕妇所生129例婴儿中,经阴道娩出者98例,经剖腹娩出者31例;婴儿12个月龄时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全阴性者9例,hbsab单阳性者114例,hbsag单阳性者4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2例,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率为95.3%。观察组的89例孕妇所生89例婴儿中,经阴道娩出者36例,经剖腹娩出者53例,婴儿12个月龄时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全阴性者19例,hbsab单阳性者53例,hbsag单阳性者12例,hbsag、hbeag双阳性者5例,婴儿乙肝感染率为19.2%;经统计学方法分析,χ2=11.65,p<0.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3  讨论

乙肝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hbsag阳性、hbeag阳性的孕妇,均具有传染性,都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而胎儿、婴儿的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肝细胞的分化代谢处于幼稚阶段,一旦接触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就能整合到肝细胞染色体基因中去;整合后的含病毒肝细胞,非但不受细胞和体液免疫的攻击,而且能继续增殖,向肝癌方向分化。因此预防母婴间乙肝病毒的传播非常重要。

本文通过对hbsag、hbeag双阳性的乙肝孕妇及其所生的婴儿采用接种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方法阻断乙肝母婴传播,阻断率为95.3%,与单独采用婴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这是由于孕妇注射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是一种含有高效价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可以中和孕妇和胎儿体内的乙肝病毒,使机体迅速获得被动性保护免疫,分娩后的新生儿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能进一步中和新生儿体内的乙肝病毒[1];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可使婴儿自身产生乙肝抗体,使机体获得主动性保护免疫。因此,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结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乙肝免疫球蛋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 联合免疫;母婴传播;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的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胎儿宫内感染HBV,不仅易形成以后慢性携带状态,而且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控制乙肝流行预防HBV相关肝病的关键[1]。我院自2002~2010年5月,对乙肝病毒携带孕妇 新生儿实施孕期干预及新生儿联合免疫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治疗技术水平,造福人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2~2010年5月,在我院检查与分娩的孕妇648例,年龄23~36岁,20周前初检HBSAg(+)、HBeAg(+)、HBCAb(+)大三阳,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脏器损害。孕期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随机分2组。648例孕妇(HRV携带)共分娩出新生儿648例,均成长至满10个月,并能跟踪随访。

1.2 方法

1.2.1 分组 采用了随机分组法:研究组,共332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S)阳性,乙肝e抗原(HBE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接受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联合治疗;对照组共316例,乙肝表面抗原(HBEAg)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EAg)阳性,乙肝C抗原(HBeAg)阳性大三阳,不接受阻断治疗。

1.2.2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治疗的方法 研究组:孕妇接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联合治疗措施。具体方法:孕妇于怀孕20、24、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用以阻断乙肝经胎盘传播导致宫内感染。婴儿出生后6 h内肌注HBIG100u进行被动免疫,之后于15日后复注HBIG100u,用于阻断哺乳及与母亲密切接触导致的母婴传播。

1.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结果 研究组332例中,新生儿出生当日取末稍血检测GBSg阴性者326例(98.2%),阳性者6例(1.8%);小儿满10个月时取静脉血检测HBSAg阴性者302例(91.0%),阳性者30例(9.0%);对照组3例中,小儿出生当日取末稍血检测HBSAg阴性者276例(87.3%),阳性者40例(12.7%);小儿满10个月时取静脉血检测HBSAg阴性者36例(11.4%),阳性者280例(88.6%)。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孕妇及婴儿用药期间均无不良反应。

表1

HBV宫内感染率与产后感染率的对比(例)

分组HBSAg(+)HBSAg(-)合计HBV感染(%)

宫内感染4027631612.66

产后感染2403627686.96

注:宫内感染与产后感染比较:χ2=326.22P

表2

两组婴儿出生后当日检测HBSAg结果对比(例)

分组HBSAg(+)HBSAg(-)合计阴性率(%)

研究组632633298.2

对照组4027631687.3

注:两组比较χ2=28.91P

表3

两组小儿满10个月检测HBSAg结果比较(例)

分组HBSAg(+)HBSAg(-)合计阴性率(%)

研究组3030233291.0

对照组2803631611.4

注:两组比较:χ2=410.75P

3 讨论

3.1 联合免疫的作用机制 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是指HBV 经胎盘、分娩、哺乳,以产后母亲与婴儿密切的接触等途径,由母亲传播给婴儿,导致婴儿被感染HBV。

从表1对照组HBV小儿宫内感染与产后感染对比来看,宫内感染HBV为12.66%,而出生后感染HBV为86.96%,说明HRV母婴传播,主要通过产后经哺乳或者母亲与婴儿密切的生活接触导致被感染。HBV也可以通过胎盘屏障导致宫内感染。时间主要发生在孕晚期,这可能是由于妊娠发展至孕晚期滋养细胞层逐渐变薄并形成绒毛一血管膜,使HBV容易突破胎盘屏障[2]。

HBIG属于被动抗体,其中的抗HBS抗体可与HBSAg、HBSAg同时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增加体液免疫,消除HBV,降低母血中的病毒含量,可防止和减少正常细胞的感染,也可能减少HRV在体内的复制。孕晚期胎盘有主动从母体输送Ig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孕妇妊娠20周开始予以肌肉注射HBIG,通过结果显示:研究组孕妇的新生儿的HBSAg阳性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孕妇多次注射HBIG,抗HBS经胎盘输给胎儿,使其在宫内即获被动免疫保护和预防了HBV的宫内感染。HBIG对乙肝孕妇阻断宫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非常重要。

3.2 加强对婴儿的随访 对HBV携带者所生的婴儿的随访非常重要,免疫失败不仅与宫内感染有关,而且与婴儿是否对疫苗产生反应有关。本研究发现未经阻断情况下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的母亲,其子女至10个月感染HBV的机率为88.6%,运用联合阻断HRV母婴传播综合措施后,HBsAg(+)、HBeAg(+)、HBcAb(+)大三阳的母亲,其子女至10个月后感染HRV的机率为9.0%,说明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综合措施,能高效阻断HBV母婴传播,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应大力提倡联合免疫阻断母婴传播,提高人类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乙肝免疫球蛋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免疫球蛋白; 临床意义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目前该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肝脏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十分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对人体内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进行代谢的过程[1-2]。研究表明,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4]。本研究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时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5-6]。其中,男98例,女86例,年龄19~69岁,平均(42.5±16.5)岁;将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2000年),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组75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109例。选取同时入院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0~68岁,平均(42.5±15.3)岁。两组患者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排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2)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3)排除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4)排除在30 d内未服用任何抗菌药物以及免疫调剂的患者。

1.3 样本采集 所有患者均空腹12 h以上,于早晨8:00、空腹抽取肘部静脉血液5.0 mL,

分离血清,对其中相关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水平情况,进行检测。其中,生化指标检测采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定,PTA采用西门子Bayer ADVIA175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试剂盒、校准品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TBIL的检测使用重氮比色方法测定;免疫球蛋白使用比浊法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三组免疫功能水平比较 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组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4、4.21、4.67;t=4.51、5.36、6.74,P

2.2 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情况与病情变化情况比较 按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慢性乙肝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将显效与有效者设为改善组,无效者设为恶化组[7-8]。结果显示,恶化组患者的PTA明显低于改善组,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BI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乙型肝炎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为非细胞性的病毒,其在感染机体后,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特殊的免疫性反应,从而使得造成肝脏组织出现病理学免疫损伤,而非其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和繁殖而引起[9]。

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脏后,病毒抗原在肝脏细胞内持续存在,刺激致敏B细胞产生多种血浆免疫球蛋白,如IgG、IgE、IgM、IgA等,这些免疫球蛋白可结合病毒的相应抗原,为机体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免疫机制。有研究发现,慢性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与恶化主要是由于肝脏组织内的枯否细胞出现功能障碍,无法有效去除机体内的抗原,使得针对抗原的抗体产生过多,导致免疫球蛋白显著增加[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组的血清免疫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重型乙肝患者的以上免疫指标则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肝脏在总胆红素(TBIL)的代谢过程中主要功能为摄取、排泄等,慢性乙肝患者由于肝脏功能受损,因此使得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导致胆红素水平随着病情发展而明显升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恶化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和TBIL均明显高于改善组患者,进一步提示了免疫球蛋白水平在反应肝功能损伤程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此外,肝脏还具有合成多种凝血因子的作用,其中,凝血酶原时间(PTA)与肝脏受损程度呈现一定的关联。研究表明[15],凝血酶原时间水平越低,则表明肝脏受损越严重,也预示着患者预后不良,这和本组资料的结果较为吻合,恶化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提示了肝功能受损程度较为严重,以致无法合成足够的凝血酶原,间接预示了患者肝脏受损程度。

综上所述,密切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免疫蛋白水平及其相关指标水平,可明显反应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情况,对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池志芳,范艳敏,耿巧英.肝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00-2301.

[2]徐萍.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56-57.

[3]刘光华.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在肝病患者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12,33(12):2499.

[4]朱惠.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4):84.

[5] Aktas O,Zipp F.Regulation of self-reactive T cells by human immunoglobulins-implications for multiple sclerosis therapy[J].Curr Pharm Des,2003,9(3):245-248.

[6]福军亮,王福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个体化免疫调节治疗[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4):300-304.

[7]杨永,严广,胥琳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120-3122.

[8]贾绮宾,李笠,阴英,等.前白蛋白、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固醇检测对肝功能分期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9,31(1):18-19.

[9]胡旗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44-445.

[10]杨丰.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8):113-114.

[11]周臣敏.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3):376-377.

[12]张丹浩,张丽萍,彭柳婧.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J].武警医学,2012,23(10):903-905.

[13]卢振,江海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255-256.

[14]冯铁柱,郭瑞芳.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在重型肝炎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7):82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