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刨床实训总结

刨床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刨床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刨床实训总结

刨床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通过解决问题,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二、实施流程

实施流程为:明确项目任务一制订计划一实施计划一检测评估一归档应用。首先,教师布置项目任务,学生讨论;其次,学生查阅资料制订计划,教师审查指导评定计划是否合理可行;第三,学生分组,并明确分工合作完成项目任务;第四,学生白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最后,教师将记录归档,学生在实践中应用。

三、项目课程设计

(一)设计理念

1.校企合作开发工作过程导向课程。通过教师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为课程“主题”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学习过程即为工作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企业,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管理和竞争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班组体制,设计车间主任、班长、组长、质检员等职位。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通过制定工作项目任务书设定具体内容,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修正和评价等环节,真正实现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教师只是针对性地讲授、示范、引导。

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的5s管理模式,并把管理列入考核标准中,使学生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习惯中,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二)设计思路

采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应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设立教学项目,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独立学习,并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包含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与应用、金属切削机床等内容,特别适合于采用项目教学法展开教学。其主要先修课程为“机械制图”“极限配合与测量技术”和“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先修实践环节为金工实习。同步实训环节为车、铣、磨加工训练。

为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胜任职业岗位,我们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组织课程内容,最终达到教学预期目的。在多次深入机械加工企业调研后,选择贴近工厂实际的5个典型项目,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计划学时、项目名称、能力目标、知识点、训练方式及结果作如下总结:

1.项目1一轴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轴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车床的结构组成;(2)车床的运动特点;(3)车刀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车床附件及作用;(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2.项目2一盘套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 O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盘套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初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孔加工设备的类型;(2)孔加工设备的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3)孔加工刀具的种类;(4)孔加工刀具的结构、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盘套类零件的装夹;(6)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3.项目3一箱体类零件工艺制定、加工与检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 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箱体类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刨床和铣床的类型及结构组成;(2)刨床和铣床的运动特点;(3)刨床和铣床--用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4)箱体类零件加工过程夹具的特点及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4.项目4一圆柱齿轮工艺制定、加工与检

测计划20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2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圆柱齿轮零件结构特点及功用;(2)正确分析零件图;(3)确定加工工艺路线;(4)制定工艺规程;(5)成品检测。知识点:(1)成形法和展成法的概念及原理;(2)齿廓表面加工设备的类型及结构组成;(3)齿轮加工设备的成形运动特点;(4)齿轮加工刀具的结构特点、材料及所完成的工艺结构;(5)测量工具的使用。训练方式:示范讲解、实际操作、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总结及加工实物展示。 5.项目5一机械装配工艺基础知识计划10学时,其中理论4学时,实践6学时。能力目标:(1)正确分析不同生产类型的装配工艺特点;(2)熟练掌握装配的三种方法;(3)能够根据装配要求计算装配尺寸链;(4)装配工艺规程。知识点:(1)装配工工作的具体内容;(2)装配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3)三种装配方法的熟练选用;(4)装配精度的检验。训练方式:示范讲解、自主学习。结果:工作报告。

(四)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本课程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的机械制造技术理论知识,能够根据零件工作图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固的基础。本课程的难点是零件的工艺规程的制定、专用夹具的应用、保证装配精度方法的选择。解决办法是以项目形式设计内容,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充分利用优越的实训条件,营造企业工作环境,将理论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将老师知识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聘请企业专家答疑,从而多途径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中的难点和疑点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四、教学方法实施过程

(一)创设真实氛围的工作环境,实施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工艺编制、工艺系统的正确选择及使用等技能,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课程改造。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室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通过学习亲身体验工作。

(二)“学做一体”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过程

“学做一体”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将实训基地模拟为工作车间。建立学生自己的班组,生产过程中班组长要负起责任,发挥组织、协调、沟通等作用,使职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任务的下达及工作计划的制订。学生收到任务书后,每个小组都要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的零件图、装配图分析,项目工艺规程定制,所需工艺系统、装备及材料,项目实施内容及步骤和完成项目的注意事项等。三是工作过程。制订完工作计划后,学生需提交材料及工具申请,获得准许后由组长领取所报材料及工具。开始进行零件工艺的设计、工艺系统的选择,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并得以充分融合。四是项目验收及评价。项目完毕后,由指导教师带班组长进行项目验收,相当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查。

五、课程考核

(一)考核内容

在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考核是关键问题,因为理论与实践是一体的,考核的内容也应该包含这两个方面。不同的项目考核内容是有区别的,但都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项目能力、有关知识和素质要求。

项目及配分:基础知识40分。其中车床结构组成及运动特点,车刀的种类、材料及结构,对切削运动影响车床夹具的种类及应用和车床能实现的工艺结构各占10分。实践操作40分。其中能正确分析图样,熟悉零件结构、功用占8分;能正确制定加工工艺规程占15分;能正确选择设备及工装及零件质量检测占17分。综合素质20分。其中工作态度、纪律和出勤情况、5s管理内容执行情况、考核团队协作精神各占5分。

(二)考核方法

项目教学的评价应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的发展,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考核方式需灵活多变,随着项目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我们的考核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

1.学习小组考核(30%)。是由学习班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班长可监督小组长开展此项工作。这个考核是最基本的考核,根据各小组完成的情况选做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如有自选内容或创新内容可在原有成绩等级基础上提升一级。

2.指导教师考核(30%)。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的。因为人数多,老师不可能一一检查,可通过抽查小组的某几位学生来进行考核,但是这几位学生的成绩影响整个小组的评定成绩,在评选优秀班组时作为参考,促使同一小组的人员互相监督学习,共同提高。

3.期末闭卷考核(40%)。是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以便找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督促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贯穿于全学期,以巩固所学内容。

刨床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钳工技能 实训质量 提高方法

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再加上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所以学生在钳工实训中存在畏难甚至抵触情绪,导致实训质量难以提高,我结合近几年的钳工实训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谈谈看法。

一、培养兴趣

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能干”向“会干”转变,由“要我练”向“我要练”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训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钳工教学主要以实训为主,这就需要把实训阶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不同培训。第一阶段是基本操作的形成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形成正确的操作姿势,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法能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在每个课题进行训练前,先教会学生看教学挂图,然后教师在现场示范,讲解操作重点和注意事项。再让学生进行分组训练,教师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这个阶段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操作,自己完成课件加工。这样采用分阶段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学会各种课题的加工方法,逐步掌握编制课题件的加工工艺。

二、实训教学坚持示范教学

钳工毕竟是以技能操作为主,如何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是关键,所以一定要坚持示范教学。

首先,示范动作到位,教授新知识要严格而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辞、一知半解,更不允许讲错,演示动作要到位、规范。

其次,巡回指导到位,巡回指导的重要性在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操作当中的不正确姿势、及时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进度不同、掌握技能的程度不同的学生教授他们不同的技能技巧及不同的操作方法。上好实训课的关键在于三指导,而三指导的重点在于巡回指导,巡回指导的关键是要做到“多转、多看、多指导”。

三、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因此造成领悟能力不尽相同。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把不同阶段的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进行培训,每个小组形成的基本原则是学生水平大致相当,这样才能进行集中培训。整体水平较高的组,除了完成基本的实训内容外,还可以对他们提一些较高要求的内容让其参与;中等水平的,完成日常教学即可;能力较差的小组,可以量力而行,不能挫伤其积极性。这样既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吃得饱,又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吃得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优化教学手段

以往技能的教学手段是老师教、学生学。这种教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必须拓展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要配合教学内容,利用电教片、幻灯片及多媒体CAI课件等手段,为教学提供方便和捷径。另外,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有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每堂实训课结束时,组织学生讨论本堂实训课的收获与创新。以组为单位,每位学生都在本小组发言,组长做好组织与记录工作,并且每组抽一至两名同学代表本组上台陈述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通过对有选择的、重要的、关键性的内容的讨论,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组织讨论:在每周实训课结束时,组织讨论实训课的收获,最后由教师总结,这样既可以达到结束指导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心得,为提高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2.让学生讲解:在实训教学时,让学生先看懂图纸,然后随机抽一名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角色,讲解课题件工艺步骤,然后组织全体学生讨论,找出最佳加工工艺步骤,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穿针引线的角色,让学生充当主角,自由发挥创造性思维。

六、组织一线教师编撰教材,提高中职学生的钳工技能训练积极性

职校学生钳工技能训练课程枯燥乏味是造成学生学业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一直以来,职校学生的钳工技能训练都是以锉刀、丝锥、钢直尺等简单的操练工具为主,并不能够调动学生练习使用这些工具的积极性,对于这些工具的应用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编写适合中职学生学习情况的校本教材。教师自编教材不啻为一种创新教学模式,教材采用启发性、提示性和诱导性的思维模式并且结合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以使得学生可以有兴趣地参与到钳工技能的训练中。广大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对于职校学生的钳工技能训练也有一定研究,由一线教师执笔编撰更具有说服力和可靠性,它将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某些中职院校率先采用教师编撰的校本教材而且取得良好效果,许多学生从牛头刨床、爬梯的组装中学到一些基本的机械原理,学习兴趣明显增加,学习效果也得到强化,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到钳工技能不是一项只需要体力不需脑力的简单劳动,而是一项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都要求颇高的具有创造意义的高级劳动。

七、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

教师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计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要求,发现自身技能的不足,继而改进。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做出评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强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总之,提高钳工实训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因此,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研究和探索,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钳工技能实训教学的热情,促进教与学双方的良性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钳工技能实训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学名.钳工技能实训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0).

[2]陶锦萍,潘哲枫.浅谈提高钳工实训课教学质量之我见[J].商界论坛,2013(17).

[3]杜新堂.钳工实习教学中的示范探讨[J].矿山机械,2007(7).

[4]费春云.如何提高钳工教学质量[J].科技资讯,2013(17).

刨床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入门阶段教学组织过程

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是模具专业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学生通过对常见普通机床的使用,能熟悉其性能,了解各类机床的工艺特点,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机械制造工艺和设备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使用机床加工典型机械零件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入门阶段应该考虑到以下几点:1.深入做好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加强安全意识;2.精选课题,学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跨过机械加工的入门阶段,所选课题务必能够涵盖常见的机械加工手段;3.精心组织实施,做到实习各个环节有序衔接,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工位和任务。

我校在模具专业学生的机械加工实训方面进行了不懈的辛勤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笔者就自己参与组织模具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实训教学的体会来谈谈入门阶段的教学组织过程。

一、机械加工实训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参加机械加工实训之前,应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这样,在进入机械加工实训阶段以后,才能迅速进入状态,不至于出现准备仓促、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理论知识的准备。

学生在进入机械加工之前,应该具备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切削等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在进入机床操作之前,应该在专业的安全人员的指导下认真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

(二)技能的前期准备。

学生在进入生产实训场地之前,应该先进行钳工等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实训项目,初步打下动手能力的基础,并且具备常用量具的正确使用能力。学生在钳加工实训阶段已经学习了钻床等设备的操作和划线、测量等操作,灵活的手工动作将有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机械加工阶段。

(三)安全、文明操作技术。

在机床上工作,学生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穿戴衣帽。工作服要紧身,袖口要扎紧或戴套袖;女工要戴工作帽;不准戴手套作业,以免发生事故;高速切削时要戴好防护镜。

2.防止刀具切伤。装拆铣刀时,不能用手直接握住铣刀;铣刀未完全停止转动前不得用手去触摸、制动;装拆工件时必须在铣刀停转后进行,使用扳手时注意避开铣刀。

3.防止切屑伤害。清除切屑时要用毛刷,不可用手抓、用嘴吹;切削时不要站在切屑流出的方向。

4.机床保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悉机床性能和使用范围,在实训老师的指导下定期对机床进行一级保养。

5.场地环境。机床周围环境场地应保持清洁、无油垢;零件应妥善放于不妨碍实训正常进行的场所,使用切削液时防止外溢,并及时清理污渍。

6.工量具的保养每天进行,注意校正测量精度。

7.注意做好实训中各个过程的记录,并保管好相应的技术资料。

二、机械加工实训的入门阶段的组织

(一)熟悉将要使用的机床结构和性能。

1.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认识每一种实训涉及的机床的结构,包括其传动机构、运动特点、电气线路,尤其要重点了解铣床的结构和性能。

铣床有多种形式,并各有特点,按照结构和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卧式升降台铣床、立式升降台铣床、龙门铣床、仿形铣床、工具铣床、数控铣床等。其中,卧式升降台铣床和立式升降台铣床的通用性最强,应用也最广泛。这两类铣床的主要区别在于主轴轴心线相对于工作台水平和垂直安置。这些特点学生务必要正确区分。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应进行机床加工尤其是铣床加工的准备工作的练习。

(1)分别进行手动进给和自动进给练习,熟悉机床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选择和安装铣刀。铣平面用的铣刀有圆柱铣刀和端铣刀两种,由于圆柱铣刀刃磨要求高,加工效率低,通常都采用端铣刀加工平面。铣刀的直径一般要大于工件宽度,尽量在一次进给中铣出整个加工表面。在铣床上加工平面时,一般都用机用虎钳,或用螺栓、压板把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在大批量生产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用专用夹具来装夹。

用机用虎钳装夹工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装夹工件时,必须将零件的定位基准面紧贴固定钳口或导轨面;受力的钳口最好是固定钳口。②工件的待加工部分必须稍高出钳口,以防钳口和刀具损坏。③工件一般装夹在钳口中间,检查装夹是否牢固可靠。④装夹的工件为毛坯面时,应选一个相对大而平的面作粗基准,在钳口和工件之间垫铜皮,防止损伤钳口。

(3)用百分表校正铣床机用平口钳的装夹位置,练习装夹工件和调整工件安装的位置,学会对刀操作。进行刀具安装练习。刀具装好以后务必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分别进行铣、刨、磨平面的加工练习,熟悉机床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练习加工V型块。

在入门实训课题的选择上,笔者通过对历年来机械加工实训课题练习情况的分析,最终选定了V型块这一典型的课题。这主要是因为V型块的加工形状比较能反映机械加工常见工艺手段的运用,且难度适宜。

1.毛坯的处理。采用翻砂铸铁件作作为毛坯件,检查尺寸合格与否,钳工简单加工去除锈迹和污渍。

2.刨床粗刨六面体52×52×37。

3.立铣加工六面体50.5×50.5×35.5。

4.平面磨削加工六面体50×50×35。

5.卧铣加工中间5mm工艺槽。

6.铣削两侧V型斜面。注意将立铣头调整为45度倾斜。

7.铣削两侧30×8沟槽。

8.铣削下方305沟槽。

9.铣削T型槽。

V型块形状如下图所示。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课题完成情况的总结。

对学生加工完的工件按照完成的质量情况进行评分总结,对评分方案教师应该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工艺方案中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过程是否正确。

2.划线、测量是否正确。

3.工夹具的使用是否正确,工件装夹是否合理。

4.对刀调整的正确与否,有无撞刀等明显误操作现象。

5.工件图样上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的完成质量。

6.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是否达到。

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后,教师应对学生完成质量作总体评估,分析其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指导学生及时作实训总结,巩固知识。

三、机加工实训入门阶段后续环节的衔接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已有的初步加工能力,在入门实训结束以后教师应侧重安排好相应的后续综合加工课题。综合加工课题应考虑到前面已学的加工手段的运用,并且结合模具专业的特点,设计出模具加工中典型的型腔加工课题。对课题的工艺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充分综合利用前面已有的机床加工工艺,让学生在相当于实战的加工情境下保质保量地完成课题,具备从事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能力,并且为后续模具设计及加工和模具制造工艺学等课程奠定工艺认识的基础。

四、结语

我校在多年的模具专业的教学中摸索出的一整套模具专业机械加工实训的组织实施方法,经过历届学生的实训效果检验,以及和兄弟学校的交流,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教学实践的丰富,我校这种模式将不断完善和巩固。

参考文献:

[1]成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冲压模具设计.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3]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刨床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加工教学;实训;结合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近年来机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本地船舶制造业的振兴崛起,机械加工技术也日新月异,产品品种的多样性与复杂程度对机加工技术人员技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掌握先进的机械加工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形势。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做好教学安排,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好教学设备,使理论与实习教学有机结合。

1.优化教学方法

1.1课堂讲授应注意方法.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过去由于片面地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能动作用;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于注重培养“知识型”人才,忽略了“智能型”人才的培养,机加工实践的教学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上,使学生成为能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合格人才.教师要变教与学、知识的传授与吸收的过程为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切削加工教学中教师讲授总切削抗力时,首先提出什么是总切削抗力,影响因素都有哪些;在介绍各个影响因素时,又进一步提出刀具角度的影响,从而阐明各个刀具角度对总切削抗力的影响程度和切削加工时的使用.在谈到这些原理的应用时,教师可结合具体的事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在细长件车削的时候,应该如何合理选择刀具角度,就这一问题向学生提问,此时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都在设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得活的学生就会很快提出“增大车刀前角、后角和主偏角,可以减少切削时的总切削抗力,从而减少工件变形”。解决的方法个别学生还提出在做如上处理的同时使用后顶尖、使用跟刀架以及同时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等的方法.教师在讲授时,只要问题提的好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使课堂讲授取得良好的效果。

1.2直观法能提高教学效果.依靠直观形象感知信息,快速、准确,易记忆,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工科的学生是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是生产实践的升华,是从生产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与规律的总结和分析,因此结合生产实践进行讲授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车削工艺部分时,观看设备及工件的加工生产过程,再让学生根据已知工件的形状、尺寸、材料、批量和技术要求,正确地选择车削工序,制订工艺的顺序,并说明顺序排列的道理,分析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和解决的办法,需要利用哪些夹具,夹具属于哪种类型,然后让学生在设备上按照工艺亲手把工件完成.这样使学生很快就能对理论理解,记忆牢固。

1.3实习是知识与能力、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世纪对/双应人才0的需求.这也是在实践教学中所追求的和努力去做的.例如,学生在车削实训中,可以采用首先由学生独立编写车削工艺卡,然后根据工艺卡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完成工件.车削工艺卡包括产品名称、零件名称、图号、零件图、毛坯的规格、重量、尺寸和钢的牌号、毛坯的重量以及切削余量、工序过程和刀具选择、切削液选择、切削设备选择,主要技术条件,热处理方法等.对工艺卡的编写能使学生全面的运用所学的机械、材料、制图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最后交流讨论,制定一个最合理的方案,再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使学生学有所用.通过如此反复训练,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接受快、兴趣大、理解深、记忆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实训教学目标

详实、适宜、贴近实际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是教学的着力点和主要方面,在实训教学上也是这样。为实现和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在实训教学目标的划分上重点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出了具体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教学目标定得太宽泛,就显不出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若定得太狭窄,则会因为教学中需应付的面太多而失掉重点。二是确定教学目标时难度、深度要适当。若定的偏低,会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若定的偏高,就会脱离实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结合我院机加工专业实训教学,在日常实训教学中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加工轴类、套类、锥体、成型面、螺纹加工等;并对零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公差提出考核要求。第二阶段:理论上升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后,有一定基本功后,要求学生进行一些综合性的零部件的加工,逐步要求学生能独立。

3.强化实训教学,使理论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于一体

在机加工专业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空白点,所以应根据培养目标强化实训教学来弥补不足,安排机加工专业学生进行钳工实习,让学生初步掌握钳工基本操作过程并逐步提高专业水平,例如:錾削、锯割、锉削、钻削、铰孔、攻丝、套丝等基本功训练。通过这些工作使学生完成基本的钳加工,认识并掌握基本量具的应用,了解各种金属材料在加工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性诸如颜色、断面状态、塑性、硬度、韧性、强度、切屑性质及加工的难易程度等物理特性,从感性和理性上解决学生对金属材料的基本认知,通过实训增加对各种切削工具及刀具角度的认知,以便为以后学习《机加工工艺》时能读懂刀具图提供知识基础,通过测量练习及加工时对尺寸的控制,既能锻炼学生对量具的使用能力又能加强学生对尺寸变化的理解,为以后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对机加工专业的学生的理论与实习教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以上安排能增加学生对机加工生产的认识及对图纸的理性了解,并加强对机加工技术学习的自信心,为日后参加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4.充分发掘实习设备潜能参与加工生产,增强实效性

实习教学是对理论学习的有效促进和检验,学生懂得理论并不一定适应生产,特别是机加工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充实学生的头脑,实习场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学校教学综合能力的基本体现,是理论教学的有力保障,灵活安排实习过程,既有效利用实习设备,又能增加经济效益,实现以厂养校,机加工专业所使用的车床、刨床、钻床、镗床、数控铣床、数控镗床,在学生完成所有的实习项目后,即可进行综合生产加工,可利用这些机床来参与对外加工或生产,弥补实习带来的损耗,降低实习费用,通过实际生产使学生掌握的技能更贴近于实际需要,所掌握的参数更适合实际加工,使学校自己的教学设备应用更能服务于本校,特别是当实习设备进行定期维修时,还可专门组织维修课题进行现场教学、研究机床的设计原理及内部结构。

5.结语

综上所述,机加工实训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使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得到提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一个新台阶,以适应现代社会、企业的要求。有效地缩短学校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实现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小国.机加工实训(第 2 版)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刨床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特点;教学技巧

[作者简介]谢美群(1973―),女,本科学历,江苏省宜兴技师学院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机械基础》是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到“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传动”等多方面内容。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理论性实践性强。对于刚刚中学毕业的中职生来说,课程难度无疑比较大。若教师以一般的讲授形式进行课堂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学生因缺乏兴趣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本身特点。利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注重加强实训环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这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基础》课程的设计特点分析

(一)形象性

《机械基础》课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形象性,常用机构中常用图解法解题。图解法的特点是直观、简明、迅速,但图解法的准确性取决于作图者的技巧和认真程度,其中大量使用了图表、传动系统示意图、构件结构图、零部件装配图、工程语言及符号等。这些图表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形象地表达内容要点,很多方面优于烦琐的文字说明,极利于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应用性

《机械基础》介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前面知识的应用,后面知识的基础,通过这门课能够把职业专业范围知识纵向衔接与横向联系起来,把建立在同一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诸个专业知识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充分体现出该课程的特殊功能。

(三)实践性

《机械基础》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原理、公式、参数多、计算题量大,它的很多内容常常是对实践知识的总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有些知识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增加语言来描述,学习者才能深刻体会到其中的内涵。这也许是因为语言并不能充分表达操作过程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因为实践的作用增强了可视性、可操作

二、提高《机械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主体活动中获得生动、活泼、全面的发展,真正树立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就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潜兴趣”便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好奇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变速机构时,利用大家对汽车驾驶比较好奇的心理,向同学们介绍司机在驾驶汽车时,经常用右手拨动右侧的拨杆,根据路况使汽车行驶速度时快时慢,有时还要把车向后倒。告诉学生司机拨动拨杆的操作,实际上是在改变一对齿轮传动比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车轮的转速和转向,使学生感到很新鲜好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置适当的疑问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求学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在教学中提出适当的疑问,让学生去思考,实践证明比照本宣科要强出许多。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出现倒车?骑自行车下坡时,为什么不踩踏板自行车也能自己前进”等一连串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

教学情境是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而有目的创设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设置情景交融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受到情境的熏陶和感染,是激发他们动脑思考的重要手段。通过联系一些有趣的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如介绍槽轮机构时可举例电影放映机的工作原理:电影放映机上的卷片机构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觉暂留现象而设计的,它要求电影胶片作间歇运动而采用了四槽槽轮机构,当传动轴带动圆销每转过一周,槽轮相应地转过90°,因此能使影片的画面作短暂的停留。让大家沉浸在电影放映的有趣情景中,使学生听了以后兴趣盎然。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各种传动机构的传动形式等,要求有动态的演示才能表达清楚,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

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会引起他们的思维疲劳,此时,如果能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新的刺激,可以使学生从原来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齿轮传动》一章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对渐开线的形成、齿廓的啮合特性等内容理解,教师用普通的板书又很难描述。若利用相关软件,编制渐开线的形成过程,然后对渐开线上各点进行齿形角和受力分析,学生很快就能理解什么是渐开线,为什么通常采用基圆附近的一段渐开线作为齿廓。同样通过两齿廓的啮合、啮合线和啮合角的动态显示,能使学生对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是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因此,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中应尽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

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导杆机构时,可以结合农村家庭用的手摇抽水机,来讲解移动导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利用自卸翻斗车自卸货物原理,来学习曲柄摇块机构;利用缝纫机的踏板机构,来讲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死点位置。

2 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学完铰链四杆机构以后,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基本有了一定的了解。我将学生分成八组,组织学生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小制作比赛。制作完成以后,请各组组长对本组的作品进行演示,然后进行评比。通过制作比赛,学生既增强了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对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3 进行现场参观教学

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组织学生到实习工厂参观,认真观察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和插床等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牛头刨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进刀时慢、退刀时快,更进一步了解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再如在讲授完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离合器、联轴器和制动器之后,请工人师傅给予现场操作,边参观边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时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语

相关期刊更多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教育厅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