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团文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当前,相比于本科类院校,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质量不高,文化建设模式不科学。此外,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没有对校园文化建设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入职业元素,人为将其边缘化。
1.1.1校园文化的社团活动缺乏技术技能的体现。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业余文化团体组织,被亲切地称为“第二课堂”,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的最终发展成效。但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大学生社团建设时,普遍存在技术技能水平不足问题。以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团为例,我院社团共百余个,其中专业社团仅为11个,在社团中所占比例为11%,其余均为学生兴趣社团。这从侧面显示了高职学生社团存在专业技能水平低和相关文化教育培训缺失问题。
1.1.2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文化中体现不够。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名片,彰显着其办学精神和理念。而校训、校徽、校歌、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其文化精髓的凝结和体现。在制定校训、校徽和校歌时,学校应该从本校的教育和教学实际出发,突出自身特色,充分发挥这些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但反观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实际,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校在制定校训时,其内容过于宽泛,既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没有凸显出本校的办学个性,直接影响了其校园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我院的校训“知行合一、厚德强技”高度概括了职业教育的技能性特征,同时也体现出了其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另外,我院还依据本校的历史传承及学院的发展创作了职业技术学院之歌,体现了我院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
1.1.3校园文化中缺少企业文化的渗透。随着高职校企合作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高职院校和企业间的交往合作多集中在学生能力培养层面,较少涉及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目标的确定上,学校和企业存在一定分歧,学校要求突出理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企业则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脱节直接影响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性与针对性。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一线职业应用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创建时,必须合理调整其建设目标和发展方向,使其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需求相一致。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分偏重理论教育,忽视职业素质内容就容易导致其文化建设的失败。
1.2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用
1.2.1示范功能。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知识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增强其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增加其竞争优势。要想更好地提升其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就必须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功能,以校园文化中那些积极的精神力量和内容去鼓舞人、影响人、感染人。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极大。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做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其人生方向。
1.2.2约束功能。校园文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得到全体师生成员的认可后,便会对成员产生一种约束与规范作用,引导其积极向上,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能够增强师生成员的是非观念,使其明确美丑衡量标准,从而正确处理其生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成功化解矛盾。
1.2.3导向与凝聚功能。高职校园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均体现了其办学要求和发现方向。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并规范和约束其言行。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凝聚功能。这种凝聚功能一旦形成,便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控制力,能够将全校师生成员团结在一起,使其为共同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努力和奋斗。高校院校的校园文化具有明显的职业化色彩,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活动时,必须突出其职业教育特色;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指明了其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使其自觉安排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其专业素质。
2学生社团
2.1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内涵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涉及的主题众多,既包含学术和文艺等方面,也有社会问题等内容。常见的大学生社团主要有书法社、篮球社、美术社、动漫社、曲艺社、课外实践社等。这些社团均属于业余社团,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自发形成。此外,高职院校中还成立了一些专业社团,以达到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水平和综合技能的目的,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欢迎和好评。大学生社团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依靠力量,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开辟者和引导者。大学生社团每年以各种积极向上、活泼新颖的社团活动吸引了大批学生。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一方面有效地提升了其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逐步增强了其集体观念,提高了其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2.2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的作用
2.2.1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大学生社团的形成和发展有效地补充了课堂教育的不足。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团组织活动,一方面增长知识和见闻;另一方面了解和掌握大量实时资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大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2.2.2大学生社团在学生心理成熟、人格完善上具有重要作用。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约有20%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大学生心理辅导和教育的重要性,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总体来看,收效并不显著。而大学生社团作为一种规模性的校内学生组织,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心理过渡时期,并使其人格趋于完善,心理趋于成熟。
2.2.3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效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近年来,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校原有的实训设备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大学生社团的出现则有效弥补了大学生校内实训的功能缺陷。学生们可以通过参与社团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我院连续两届社团节中,从舞台设计、节目彩排、展台摆设到活动经费的来源事无巨细都是各社团齐心协力完成,学生得到很好的锻炼,更加接近社会。
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构建
3.1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职大学生社团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和主体力量,承担着文化建设的重任。因此,大学生社团必须积极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效整合和利用手头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并积极进行主题宣传活动,提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在日常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高职大学生社团还必须合理安排各项文化建设活动,并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利用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积极进行职业人才培养。此外,大学生社团还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和谐的校园文化为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奠定基础
不可置疑,校园文化产生于高校学生社团之前校园文化早在学校成立之初进开始出现和形成。而高校学生社团只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各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学生社团的成立和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和谐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高校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社团常会在价值导向、管理机制建设、文化创建等方面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了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一些社团由于人员流动性过大,导致社团内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呈现出松散、缺乏组织、管理不到位的状态。对此,高职大学生社团应该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积极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3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1和谐向上的职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是团队发展的强大推进力职业院校通过统一的文化理念和共同的目标追求将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信心和勇气,强化了其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一种统一和谐的创新文化环境下,团队成员以团队的共同利益作为其行为依据,能够自觉遵守团队的各项制度要求,推进了团队的健康长效发展。此外,良好的创新团队文化还能进一步激发成员的创新热情,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对其今后的就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和谐的团队文化能够增进成员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执行力一支卓越的团队必定具有极高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能够保证其决策的顺利落实到位。良好的团队文化可以鼓励和引导团队成员积极沟通和相互了解,不断提升其执行力。一个健康发展的创新团队离不开各成员的努力和付出,只有各成员团结一致,奋发向上,攻坚克难,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团队的发展前景才是光明的,是有希望的。创新团队文化作为团队发展的精神支持,能够有效地增进各成员的交流与沟通,提升其执行力和协作沟通力,保证各项决策及时落实到位。
1.3和谐的团队文化是团队创新发展的源泉随着当前职业院校的日趋专业化、成熟化和稳定化,各职业院校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关注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积极借助各种现代化信息平台加强外部交流与合作,以有效提升其科研发展水平,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必须立足其发展实际,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创造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而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作为高职创新活动的主要力量,肩负着职业创新发展的重任,必须充分利用手头一切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而在此过程中,和谐的团队文化为其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源泉,使团队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创新团队文化是一种发展的文化,一种向上的文化,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文化,它对于团队的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原动力。
2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内容与目标
2.1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意识集合点,它彰显着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发展动态,是团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创新团队文化建设而言,团队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其团队工作原则,以其实际行动践行其团队精神和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团队利益。团队精神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力量集合在一处,使其形成一种合力,尽早实现奋斗目标。
2.2团队制度团队制度是约束全体团队成员的行动纲领和行为依据,各成员必须以此为依据,相互尊重和信任彼此,积极参与团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团队成员能够以大局为重,勇于迎接各项挑战和难题,同时还要主动关心和了解其他成员,团结一致,保持高昂的斗志和精神状态。另外,一个纪律严明、作风严谨、奋发向上的团队还必须要有一套系统完整的赏罚机制,保证组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2.3团队作风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自由、开放、和谐、民主的团队作风更有利于团队组织的发展壮大。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必须扬长避短,建立健全团队沟通机制,建立相关信息交流平台,使组织内部形成民主团结、活泼向上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团队内部环境下,各成员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各成员也更乐于交流其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个人创造性的激发。
2.4团队效率团队效率作为衡量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实力的主要标准,历来就是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在开展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时,职业院校必须以提升团队协作效率为重点,明确组织目标,合理分工,实行责任到人,划分责任范围。各成员也必须进一步强化其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合理调整自身行为,并能够积极为组织建言献策,密切关注外部发展态势,定期收集和整理实时资讯,为团队的科学决策提供合理化依据。
3推进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文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发扬协作创新精神,鼓励内部合作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鼓励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紧紧围绕团队项目合作目标,相互配合协作,少一点分歧,多一点理解和包容,积极发扬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以期尽早完成任务目标,实现团队跨越式发展。
3.2建立健全成员沟通机制沟通不仅可以增进信息传递和交流,还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误解,保障团队的高效运作。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其成员沟通机制,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和反馈,以保证其组织决策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召开一些主题座谈会,鼓励各成员积极沟通,并交换意见和建议。
3.3关心各成员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其解决难题职业院校可以针对其专业创新团队成员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对策,主动关心成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需求,关心其工作和生活,主动帮其分忧解难,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从而更好地为团队服务。此外,学校还必须根据各成员的表现和特点为其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更好地促进其长远发展。
【关键词】 团队隐性领导文化 价值 建设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8-0035-03
老子把领导分为四种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曾说过: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古圣先贤的话道出一个真理:的领导方式追求不知有之的境界,人们仅仅知道领导者的存在,但从不受其干涉,功成事遂。这种隐形的却又无处不在的领导境界是领导文化的高级形式,也是未来领导文化的发展方向。
一、隐性领导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领导文化是领导活动在思维层面的特殊表现,是有关领导这一特定角色群体的文化。从社会学角度讲,领导文化就是领导者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自然环境影响下,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具特色的群体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的总和。一般而言,领导者的地位是由行政权力赋予的,并通过权力运用来体现领导者的角色身份。制度条文作为权力的具象形式存在,主要包括领导体制、领导关系和领导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因为制度的可见性,我们称之为显性领导文化。隐性领导是相对于传统的外显领导而提出的一种新的领导方式,以领导行为的内隐为根本,领导者主要通过设计和改变环境及条件,提供引导、支持和服务等手段来对下属施加无形的领导力,它强调领导的软性和柔性控制,被领导者仅仅知道领导者的存在,但从不受其干涉,感到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让被领导者达到这种“不知不觉境界”的领导文化,我们称之为隐性领导文化。
隐性领导文化是领导活动的高级形式,是领导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主要具有四个特征。
1. 领导身份的边缘性
传统的显性领导文化多注重自上而下的等级秩序,领导者处于领导情景的中心,而被领导者处于领导情景的边缘。在隐性领导文化中,领导者退到领导情境的边缘,而让被领导者处于领导情境的中心位置,换言之,领导者的角色被淡化,不再是组织行为的指挥者,而更多表现为成员活动的服务者。
2. 领导行为的潜隐性
在隐性领导文化情境中,领导者并没有明显的发号指令等领导行为,只是通过对被领导者工作热情的激发以及对工作目标的引导,使被领导者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完成领导活动的内容、实现组织目的。
3. 领导内容的渗透性
组织内的任何成员,其工作和日常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特定价值观的指导,隐性领导文化正是把领导者想要实现的价值观渗透到被领导者个人的思维深处,无需显性制度和规范约束就能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隐性导向作用。
4. 领导效果的持久性
与显性领导文化情境表现出的强制性管理不同,隐性领导通常不会让组织成员产生被强制驱使的感觉,从而很少引发成员的逆反心理,更容易达成一致的组织目标,成员更容易产生团队归属感和工作责任感,形成稳定的团队文化。因此,隐性领导文化对团队组织产生的影响力更加持久。
二、隐性领导文化在团队工作中的价值
劳伦斯・霍普认为,团队是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一个优秀的团队领导者需要充分了解团队工作的过程和有关知识,从而帮助团队处理任务和人际方面的问题。为了提高团队的效能,领导者需要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几个方面对团队进行干预。而隐性领导文化却可以减少这种干预或者即使没有这种干预也能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隐性领导文化在团队工作中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1. 团队引导力
在良好的隐性领导文化中,团队成员都受到鼓励并有机会去施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各级员工不需向层层上司请示就表现出创造性并因此被鼓励。这样,即使领导者不在,工作也能够顺利、高效地运转,因为有效的领导力已经贯穿到了团队所有人的思想意识深处。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隐性领导文化的核心是领导者必须为团队增加价值,但却不能在离开团队时带走这些价值。领导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就是要创造一种贯穿整个团队的隐性领导文化,使领导者变得可有可无。隐性的领导文化是自我支持并可以自我生长的。卓越的隐性领导文化,其目标不是只在领导者掌握领导权力时赢得几个回合的胜利,而是把自己手中的接力棒传出很久以后仍然具有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的能力。
2. 榜样影响力
隐性领导文化中,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如领导者的个人魅力、名誉、声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领导者柔性地、艺术地、不知不觉地、巧妙地向组织成员施加着个人影响。理论和实践证明,一旦组织成员被领导者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他们就会认同他的思想观点、行为方式,心悦诚服地为其服务,而且往往会发挥超乎寻常的力量。如领导者身体力行的开明的舆论氛围,开放的纳言姿态可以让团队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领导者民主的决策习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同一方向,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3. 文化凝聚力
优秀的隐性领导文化中,领导者的个人影响被淡化,无形的领导文化就可以凝聚团队共识,缔造组织文化。优秀的团队领导文化并无固定模式,但团队表现出的工作状态具有一些共性:一是团队成员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决策时具有集体智慧;二是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纵横关系协调;三是目标统一、明确,层次分明,成员可以明确感知工作的规律性;四是成员责任感强,对工作充满自信,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这种健康的隐性领导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文化的生成。团队文化是团队共有的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体系,是团队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团队文化有利于发挥集体组织的力量,有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通过充分的信息共享,产生积极的协同作用,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团队隐性领导文化的建设
1. 领导者要重视提高个人修养
首先,要“懂行”。团队领导者,应加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知识更新能力,避免“外行领导内行”现象的发生,努力做知识型、专家型领导。不仅能在大事上做团队的领航者,而且熟悉业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做团队的行家里手。唯如此,才能赢得团队成员的尊重,塑造领导魅力,个人的隐性领导文化才会在团队工作中发挥作用。
其次,要有“远谋”。人们常用“深谋远虑”一词形容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深谋远虑”的领导者,往往拥有非凡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预见能力等。“远谋”即预见性,没有预见,领导工作就会迷失方向,错误的预见会导致决策失误。领导者预见性思维的培养首先要求领导者具备全局观,“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这些至理名言说的就是领导者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树立全局观念、长远观念,要培养战略思维。
第三,要知“进退”。古人云: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伟大的机构不是管理出来的,而是领导出来的,是由那些热切地追求成功的领导者在不断高涨的成就感的促使下辛勤努力的结果。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要知“进退”,涉及责任担当、人事协调、统筹兼顾的宏观工作,领导者要积极“进”,即工作中勇于担当,不回避、不推诿;而具体的工作方法选择、无关大局的细节调整等微观执行方面,领导者则要懂得及时“退”, 不面面俱到,不事必躬亲,学会适度放权,敢于大胆授权,正确定位领导者的个人角色。树立科学的分工意识,善于进行任务分解(纵向分工或者横向切割),对执行层面的工作只需关注而绝不过度参与。让有形的制度来管理团队,让无形的隐性领导文化来引领团队实现自我发展,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2. 领导者要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
首先,要处理好团队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任何形式的领导文化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 相对于团队这个小环境而言,隐性领导文化中的领导者主要是要处理好团队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必须科学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优化环境,尽管是隐性的领导文化,也不能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
其次,要制定客观的团队目标体系。说过:路线错误是根本的错误。团队工作亦是如此。团队要有“一个共同的宗旨、一组共同的业绩目标”。团队领导者是团队工作目标的决策者。团队效能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领导者确立的团队远景目标、价值观、发展战略是否赢得团队成员的认可。领导者在制定目标时,需把握三个宗旨:群策群力、合理可行、群体认同。总之,团队目标一定要让团队成员真切可感,清晰可见。具体而言,领导者必须对团队的综合能力水准、外部环境是否适宜、发展时机是否最佳做出客观评价,不能仅凭个人热情和好恶盲目制定不切实际的工作目标。
3. 领导者要加强团队建设
尽管隐性领导文化的主要建设者是领导者,但被领导者的作用仍是不可忽视的。其工作状态可以用制度来约束,文化来引导,但是被领导群体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等客观条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制约着团队工作效能的实现。无数成功的商业经验表明,优秀的团队中成员的素质能力往往是参差不齐的。通过结构优化,构建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细化分工,这种非均质化的团队组合,可以做到取长补短,发挥团队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应该说,隐性领导文化除了表现在宏观的团队制度设计上,更重要的还表现在团队内的工作分工上。细化专业分工,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相结合,“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避免所有的人参与所有的事”是优秀的隐性领导文化的重要特点。
领导者个人进退有度,组织目标明确可行,团队结构稳定和谐,被领导者积极主动,在这种模式下开展工作,团队效能便会逐渐显现。有章可循的工作习惯一旦养成,便会在组织成员的思想观念中打上深刻烙印,于无形中保障团队组织的自我良性运转。久而久之,这种管理方式便逐渐内化为团队的隐性领导文化,即达到“无为的领导境界”;被领导者感到工作都是自我有序运转的,即前文所述“即使领导者不在,工作也能够顺利和高效地运营”。至此,隐性领导文化便深深扎根于团队。
参考文献:
[1] 赵麟斌,苏礼和.论现代领导文化的建构[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9,(11).
[2] 方京彻.团队领导――科学和艺术的结合[J].商业文化,2008,(1).
[3] 张卫枚.团队领导风格的适应性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8,(12).
[4] 杨岩峰,郑永丰.隐性领导浅析[J].管理观察,2009,(4).
[5] 张铁,孙明贵,王艳.隐性领导与组织的知识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6,(2).
关键词 项目文化 企业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6-000-02
面对我国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挑战,企业的项目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为了培养一批富有活力、责任感、团队意识、纪律严明的青年团队,必须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力争在企业管理建设中设立有力有效的项目文化平台,为这批青年团队提供积极向上、充满活力、振奋和谐的发展环境,使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管理产生积极的响应和共鸣,增强认同感、使命感,凝聚企业员工的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实现共赢。
一、项目文化的概念
所谓项目文化,就是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延伸、落地到工程项目上的具体表现。项目文化是企业建设文化的重要支撑,项目文化是对项目企业文化的丰富。项目文化是在项目管理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形成目的明确、应用性强的企业文化的基础。
二、项目文化的组成部分
(一)项目文化建设是工程企业形成优良文化理念的重点内容
建设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建设是精神框架,也是工程企业经济效益在工程项目方面的重要来源,项目管理和项目文化都来源于工程项目的基础作用,都对企业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有机的结合。
(二)工程企业针对工程项目建设而颁布和执行的管理制度、行为规范
创建富有特色的、先进的项目文化,将项目管理平铺在富有特色先进的项目文化中,能够为工程企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致充分体现的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工程企业在工程项目现场营造的对工程项目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环境
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于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完成,项目文化如果建设得很好,就能够更好地提升工程企业的未来发展领域和范围,提高工程企业的品牌传播和外在形象。
(四)工程企业以工程项目为阵地、窗口而展现出施工企业形象的总合
将优良的企业文化形象突出重点,作为新型社会的发展方向,平铺企业优良文化形象,代表社会以优良动力,为全社会做出优良的贡献,起到带头作用。以优良的企业项目文化为前提,能够为企业直接带来后续工程项目的承接建设,体现出优良的文化营销,推动企业以优良形象公诸于社会。
三、构建优良富有特色的项目文化
(一)构建青年团队的共同价值理念,建立项目的精神文化
在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借鉴当前国际、国内在项目管理文化领域中的先进理念。在青年团队最基础的优良品质“诚信创新”的基础上,全面引入企业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把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沉淀的优良文化提炼并汇总在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通过具体的企业项目实施实践展现项目文化管理的价值观。
在这些企业价值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项目管理的新特点,着重培育项目精神。要想实现员工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必须要坚持项目文化理念的宣传和渗透,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向员工精神文化做渗透,使得员工与企业项目价值观融为一体,为企业真正谋福利谋发展。项目精神在实现精神宣扬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真正把精神层面的文化宣扬到位,才能让整个青年团队有着高度的目标一致,共同为项目目标努力做出贡献。企业整体形象和凝聚力需要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精神统一,每个企业都不是单独独立的个体,因此构建青年团队的共同价值观念就成为注重项目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真正发挥企业特色项目文化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朝着优良建设的方向发展。
(二)改变项目管理方式,推动项目文化创新
项目管理的方式必须得到改变,适应本企业自身的情况,适合本企业员工现实接受能力,易于工程项目有最大的效益。将集约化管理的原则作为企业文化要坚持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创新文化的实现。改变过去传统意义上的项目管理概念,突出项目管理日常的行为规范,为项目管理提供合适的方法和管理工具。
建立良好的授权管理文化,将分权管理彻底抛弃,统一文化在企业全部阶层的普及和认识观念,树立涉及项目管理的重要权限。在企业文化活动中,提升员工重在参与的意识,但强调追求卓越创新的实践落实,为企业活动过程中提供优良的参与环境,提高创新实施。项目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在于创新,也就需要在坚持统一的基础上保持相应的个性,创建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展现企业独特的优良传统,要想实现丰富多彩的项目文化建设,就要做到创新,创新的捷径是要抓重点、抓好亮点。
(三)注重企业与员工的相互渗透结合,形成优良制度文化
企业建立项目责任考核制度,将员工的日常行为表现指标融入项目实现中去,对企业项目人员有奖励有责罚。员工对企业项目工程有积极贡献时,要积极评选给予相应的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员工团队的贡献率,提升项目整体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领域,满足贡献空间的充分。企业要将每个员工与自身文化企业视为一体,一视平等,真正做到不偏不倚,把拥有团结向心力的企业员工视为企业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样才可以将员工真正的向心力和贡献力提升到高层次的高度,调动全员贡献工作积极性。
企业每位员工的家庭自身条件与家庭背景不一,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与员工之间保持一致的向上心,需要领导善于抓好每位员工的“人心”。企业内部要做好优良的政策计划。面对背景情况不一的员工,既要做到情况特殊普遍对待,情况普遍特殊对待,又要做到情况对待一致,不区分上下级观念。充分体谅企业员工的思想文化差异,以积极的相互交流消除文化隔阂,实现领导与员工共同对企业的一致向心、认同和归属感。对于员工的实际情况,做到贴心、耐心、融心,照顾每位员工的实际现实心理感受,不忽略员工的优点,也不放大员工的缺点,利用好其优缺点积极为企业工作做贡献。企业应多举办过节聚餐、员工家庭走访慰问工作,丰富员工日常企业文化,将员工的实际情况记在领导心上,将企业对员工的贴心温暖送到员工的心上,让企业员工对企业有着充分的归属感,利于整个企业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且,可以由员工向企业积极地提供意见建议,让企业员工之间或间接参与企业项目文化管理,做到企业员工的集思广益,将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提升到y一高度。
四、结语
项目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文化和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青年团队的培养,首先就是要拿出对待企业自身财富的态度来管理,没有优良的员工对企业进行积极贡献,也就没有优良的工作成绩,也就没有优良的文化企业成果。
在项目施工中,要将确立项目发展的优秀理念灌输在团队中,增强团队优良合作,增强团队合作的独特生命力、凝聚力,目标一致才能够将项目统一做到最高度。企业的形象要靠企业的文化建设活动来体现,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动企业整体经济文化发展,不要单一分离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将文化具体化、明确化、规范化,将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深入到整个项目青年团队中去。发动全员参与,积极培养新的精神文化血液的注入,要将项目文化创新推动到一个高层次的目标,形成本企业特色的优良文化品质,提升整个企业文化的效率与活力,提升项目自身管理的优良升级,为企业对内外的良好形象做基础铺垫,推动企业优先占领市场目标,获得全社会的一致认可,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赵楠.项目管理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及项目文化探析[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 刘文宣.开展项目文化建设,提升项目管理水平[M].经济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特色企业文化 团队建设 企业发展 健康发展
1.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越来越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作,而在企业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企业的经营运作中,团队建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产生巨大的团队力量
通过团队建设,团队内的每个成员之间可以有效实现知识和技术互补,人际关系也会随之变得和睦、融洽,有利于提高团队在处理问题和作出决策时的效率。相比起个体,团队往往更具战斗力,因为能够集思广益,以及做到对资源的充分利用,每个成员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共同协作,从而形成1+1>2的力量。
1.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由于团队中的每个个体都具有共同的目标,因此能够很自然地有效形成企业的向心力,这种强烈的凝聚力可以减少企业内的人和人之间的冲突,使企业的工作氛围更加融洽,提升成员交流的有效性和工作效率。
1.3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相比起独立工作或者分散工作,团队工作的形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更能形成民主的工作氛围,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团队内的共同进步和互相激励,有利于推动员工不断进步和进行创造,从而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完善,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团队也会因此变得更具力量。
2.围绕特色企业文化而进行的企业团队精神文明建设
曾经有学者指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偷不走、买不到、拆不开、带不去、流不掉的,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就是企业文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提出,一个企业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依靠的不是管理技能或者结构形式,而是企业的精神力量,我们称之为信念,以及这种信念对于企业中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可见,企业精神文化对于企业团队的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团队整体的道德观、价值观、管理方式、决策准则等上,对企业的形象、产品的质量和企业信誉度都有直接关系。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企业团队的战斗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等,不但使企业内部朝气蓬勃,还能向外部人员展示出优良的企业形象。
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以及在我国革命时期形成的“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宝贵精神财富的影响下,我国人民普遍具有仁爱、守礼、诚信、勤劳、不屈等传统美德和精神,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拥有先天性的优势。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建立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上的,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团队精神更加健康地发展。
3.现代企业在团队建设上的对策
现代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大、变化幅度大而频率高等现状,因此要想在这时期的竞争中处于主动、有利的位置,就要主动地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通过注重特色企业文化的团队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在新时期,我们在团队建设上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积极借鉴国内外在团队建设上的优秀经验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还比较传统,为了适应以人为本、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环境,我国企业需要想国内外优秀的现代团队建设方式进行借鉴学习,以便更有效率地从传统观念和模式中转变过来,积极主动地通过加强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参加由各企业组成的团队建设分享会、阅读有关现代企业团队建设的书籍、报刊等方式,学习和认识现代团队建设的先进方法、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为企业高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2在发挥我国传统集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设高效的团队
企业的一次成功,往往不是单纯的是某个一个团队的功劳,而是依靠设计、管理、生产和市场等阶层的团队的共同努力和优秀发挥所得的,例如企业中一项新产品,它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的,在每个环节中至少需要一个团队,特别是在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产品营销等重点生产环节中,没有精干的团队作为支持是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在企业的团队建设时,要注意贯彻我国传统的集体主义思想,不但要讲求每个团队内部的交流合作,还要注重多个团队之间的配合,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企业看作一个大型团队来发展。通过合理的团队建设以及团队分工,有针对性地分配人员和工作,促进团队之间的工作与合作效率。
3.3团队建设要向国际化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我国企业迎来了很多来自国际的机遇和挑战,进入国际市场后,企业所感受到竞争就会更大,为了迎合市场需要,很多企业往往会在时代的大流中迷失自我,发现企业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并不适合国际化市场的经营生产,因而抛弃了过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方式,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其实对于市场上的文化差异性,我们应该正视它,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和尊重其他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对自身产品进行国际化,积极向外推广企业的理念和产品特点,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企业的独特魅力,从而达到使团队建设走向国际化的目的。
3.4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团队建设和企业特色文化营造的过程中,如果能在企业内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则会使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事半功倍。目前,我国企业受国外企业的管理理念所影响,认为只要加强企业内对员工规定的约束力,就能使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但其实不然,相比起死板、强制性的管理制度,人们显然更倾向于人性化的管理。我国企业要尽可能吸收前人优秀的道德思想,在企业的管理中要体现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以德服人等。另外,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结合的激励机制,将员工的工资与其个人和所在团队的绩效挂钩,促使员工不断主动积极地寻求团队内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有效促进企业的团队建设和企业特色文化形成。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特色企业文化为视角出发进行团队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关键,就是在保持自身企业文化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借鉴和实现国际化,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大流。
参考文献:
[1]翁维玲.浅议现代企业的团队建设[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