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造林绿化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国城市园林绿化景观缺少对花果蔬菜的运用,中国比较注重对植物的栽培,对于花果蔬菜类的栽培忽视度大。还有技术人员对于花果蔬菜的特性缺少一定的了解,不知道如何将花果蔬菜运用到园林绿化设计上,所以中国城市化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一直止步不前。
二、要考虑当地民风的实际状况
伴随着城市化园林绿化景观营造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于引进的物种会与当地的植物有抵触,还会出现引入后不能生长的状况,这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对于成本的浪费量也很大。很多设计师觉得松柏的景观营造效果比较好,而且高大挺拔,但是这对于小区里的人来说这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行为。上海有些居民会觉得银杏是庙里面的守护树,但是竹子的寓意不好,所以为了尊重广大人群,城市绿化在景观营造上好充分考虑到民俗民风。
三.对于我国园林绿化景观营造上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措施
(一)政府应该加强处罚力度
政府对于城市绿化景观营造上面一定要加强处罚力度,尤其是对于景观营造上出现的问题。只有将行为规范起来,才能够杜绝设计人员在景观营造上出现的错误。对于建设问题上存在的不足,政府要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改正。对于施工问题以及质量上的问题,要加强监督,以此来引起社会上的关注,只有大家将这件事情认真对待,才能够真正促进城市化绿化进程的发展。
(二)引入科学合理的景观营造理念
现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信息上的发展,人们在获得信息技术的手段上不断进行地开阔,这对景观营造理念的落实具有一定的价值。运用信息化的平台,对优良品种进行大力宣传,以此来提高社会界人士对于植物景观营造的认识,这样能够达到社会群体对园林绿化的普遍认知。只有将科学化的技术以及合理化的理念灌输到设计人员的头脑当中,中国城市化园林绿化在景观营造上才能有所突破。
四.结语
论文关键词:树种;资源;调查;研究
论文摘要:通过对该县树种资源系统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分布于该县天然生长的珍稀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并对其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种质是指亲代通过有性生殖过程或体细胞直接传递给子代并决定固有特性的遗传种质基因。林木种质资源是指林木种及种以下分类单位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林木个体和群体的繁殖材料总称[1]。而野生珍稀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资源则是当地经天然筛选而保留的优胜者,是构成林木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良种繁育的优质原始材料,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研究开发和保护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自然概况古浪县处蒙新、青藏、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由于地球内引力的造山作用和地球外引力的风蚀冲刷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地貌景观,南部发育为绵绵祁连山脉,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中北部则为倾斜的冲积、洪积平原,北部演化为腾格里沙漠。
2调查方法根据古浪县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分南部祁连山区、中部绿洲平原区和北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线路调查,走访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鉴定后编写了《古浪县树种资源》成果报告,在此基础上进行古浪县珍稀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资源研究。
3分类及适应性、适用性研究古浪县山、川、沙三块具复杂的地理、地貌景观和严峻迥异的气候环境蕴育了丰富的优良树种。据其生态学、生物选特征及分布状况研究并确定筛选出本县珍稀树种与优良乡土树种。共筛选出珍稀树种5科6属8种,优良乡土树种11科18属23种。
3.1珍稀树种种资叉子圆柏(柏科,圆柏属):匍匐灌木,喜光,耐干旱瘠薄,常生于多石的阳坡,随云杉林而分布,在林缘形成稠密的地被,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有极好的作用,亦为城镇绿地绿化的优良树种,古浪县仅分布于昌岭山林区,南部祁连山区有极少分布。
祁连圆柏(柏科,圆柏属):常绿乔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抗风力强,对土壤条件要求宽,幼树耐庇荫。为优良的保水固土、通道、园林绿化树种,昌岭山林区有少量分布。
刺柏(柏科,刺柏属):常绿乔木,耐荫、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苗木栽植成活良好。为园林绿化和通道绿化的优良树种,本县仅见昌岭山林区有少量分布。
杜松(柏科,刺柏属):常绿乔木或灌木,耐荫、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生于针叶林中,为园林绿化和通道绿化的优良树种,本县仅见本县仅见昌岭山林区有少量分布与刺柏伴生。
沙冬青(碟形花科,沙冬青属):灌木,常绿阔叶,为常绿超旱生树种,喜沙砾质土壤或薄层覆沙砾石质土壤。本县仅见本县仅见昌岭山余脉丘陵地带有极少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裸果木(石竹科,裸果木属):半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耐沙埋、耐高温抗旱性极强,生于石质山坡、洪积扇、山沟、沙漠、戈壁。本县腾格里沙漠深处有极少分布。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绵刺(蔷薇科,绵刺属):小灌木,喜光、耐寒、耐瘠薄、抗旱能力极强,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处假死状态,生于石砾山坡,沙前戈壁,本县腾格里沙漠前沿戈壁有极少分布。为保水固土、固沙造林优良树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旱榆 ( 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喜光,耐干旱,耐寒冷,为干旱地区造林树。本县仅见昌岭山林场石砾旱阳坡少量天然生长,可作固沙造林用。
3.2优良乡土树种资源
油松(松科,松属):乔木,喜光,适于干冷气候,在酸性、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均能生长,不耐水涝,不宜在盐碱地生长。较耐干旱瘠薄,土壤过旱生长缓慢,生长速度中等。适于水涵林、通道、城市绿化栽植。
青海云杉(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喜光、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条件宽,生长快;大苗移栽成活率高。为优良的水涵林、保水固土、农田防护林及“四旁”绿化树种。
侧柏(柏科,侧柏属):乔木,喜光,干冷及暖湿气候均能适应,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微酸性、酸性土、中性土、微碱性土、石灰性土均能生长,且石灰性土生长良好。能耐瘠薄条件,生长缓慢,种子繁殖。不耐风蚀,在风蚀环境下易风干。为优良的水涵林、城市绿化栽植树种。
草麻黄(麻黄科,麻黄属):草状小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耐盐碱,种子繁殖。育苗及苗木移植成活率较高。为固沙、药用栽培的优良树种。
白榆(榆科,榆属):落叶乔木,喜光,耐严寒,能耐-40 ℃低温,耐干旱,对土壤适应范围宽,生长快,萌芽力强。为“四旁”绿化、防风固沙优良树种。
银白杨 (杨柳科, 杨属):落叶乔木,深根性、耐寒、耐旱、稍耐盐碱,生长快,萌蘖力强,抗风,抗病、虫能力强。为农田林网、固堤护岸、水土保持、“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
山杨(杨柳科, 杨属):乔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根萌、分蘖能力和天然更新能力强,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之一。
小叶杨(杨柳科, 杨属):乔木,喜光,不耐庇荫,耐旱、耐寒,能忍受40 ℃的高温或-36 ℃的低温,沙壤土、轻壤土、黄土、冲积土、灰钙土均能生长,根系发达萌芽力强,生长快,耐干旱瘠薄亦抗风耐风蚀。为“四旁”绿化、涵水固土、防风固沙的优良乡土树种。
垂柳(杨柳科, 柳属):乔木,喜光,适应性强,喜水湿,较耐寒。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为“四旁”造林和平原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旱柳(杨柳科, 柳属):乔木,喜光,抗寒、喜湿润,不耐庇荫,寿命50~70年,对土壤要求不严,通气良好的沙壤生长迅速。根系发达,侧根与须根密集如网,枝干萌芽力强,固土能力强,较耐干旱,抗风,不怕沙压。为水源涵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用材林的优良树种。
秋子梨(蔷薇科, 梨属):落叶乔木,喜湿润、耐庇荫、抗严寒、耐瘠薄,适于“四旁”栽培。
楸子(蔷薇科, 苹果属):小乔木,适应性强,抗寒、抗旱、耐湿、耐瘠薄。为苹果良种砧木或特色经济林树种。
红砂(柽柳科,红砂属):小灌木,喜光、耐寒、耐干旱瘠薄,抗盐碱能力极强,为强旱生泌盐植物,有重要的特种用途价值。
多枝柽柳(红柳)(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盐碱、耐土壤贫瘠、萌芽力强、耐沙埋。为防风固沙造林、荒山造林及信道绿化的优良先锋树种。
西北沙柳(杨柳科, 柳属):灌木,喜光、耐旱、耐寒、耐盐碱、耐风蚀、沙压,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枝条柔韧细长,为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
黄柳(沙柳)( 杨柳科, 柳属):灌木,喜光,抗旱,抗寒,根系发达,生长迅速,耐沙埋,萌芽力强,为固沙造林树种。
红刺玫 (蔷薇科, 蔷薇属):灌木,喜光、喜湿,根蘖性强,耐旱、耐寒,对土壤条件要求宽,亦作水土保持、护坡固土、观赏栽植树种。
西北子(蔷薇科, 子属):灌木,喜光、耐寒,中度耐荫,对土壤要求宽,耐瘠薄干旱。为优良保水固土的树种。
花棒(蝶形花科, 岩黄属):落叶大灌木,喜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风蚀、耐沙埋、萌芽力强,根系极为发达,生长迅速。为优良的防风固沙栽植树种。
柠条 ( 蝶形花科, 锦鸡儿属):灌木,喜光,根系发达,防蚀保土能力强,分枝稠密,萌芽能力强,沙埋后发生不定根。为防风固沙或水土保持林重要树种。
沙枣(胡颓子科, 胡颓子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耐干旱、耐沙埋、耐盐碱、瘠薄,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为优良的固沙、水涵树种。
沙棘(胡颓子科, 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抗寒,耐风沙及大气干旱;对土壤要求宽,既耐水湿盐碱,亦耐干旱瘠薄,生长快,根系发达。为优良的水涵、固沙林树种。
唐古特白刺 (蒺藜科, 白刺属):落叶灌木,喜光、抗干旱、抗盐碱、耐沙埋,适应性极强,具假死性。为优良的防风固沙、保水固土、改良土壤的优良灌木植物。
4建议加强科学研究,合理保护、开发、利用珍稀和优良乡土树种资源,促进生态建设多、快、好、省发展。
论文关键词:塘口,生态修复,试验
开山采石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造成水土流失、滑石、塌方等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因此,加大对采石塘口进行综合整治显得格外重要,植被恢复是塘口整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采石塘口植被恢复与景观营建应遵循'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经济适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要依据塘口土质条件及采石后的立地条件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覆绿方案。
1试验地概况
云台山山体周围共有废弃采石塘口121个,其中位于主城区12个,位于高速公路直视范围9个,位于主要风景区11个。实验选择位于连徐高速公路北侧的2个地块,1号地块为云台乡朱麻西山石子厂、2号地块为朱麻建筑石料场。塘口场地总面积约11000m,原开采面平均高差约40米,坡面陡峭,一般都在60—70左右。岩口局部山体表部及坡角处有强风基岩及第四系夹石松散坡积物,厚薄不均,一般0—2m,易松散坍塌,但有利于剥离;下部岩石中片麻理产状大多向北倾,倾角12—39之间。岩口及附近无地表水体存在,无大的破碎带存在,受大气降水的影响,季节性特征明显,绝大部分形成地表径流形式排泄,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中。
2生态修复技术方法
通过边坡治理,消除崩塌、滑坡和滚石等安全隐患,采用常规绿化(鱼鳞坑式、点播、扦插等)与喷混植生绿化相结合,促使山体植被恢复,消除山体白化,最终达到边坡岩面的生态环境与周边自然景观相融合。根据试验地现状可分为四部分,第1部分为坡面较平,局部地区有平台,这一地段采用了坑式绿化;第2部分为岩石裸露严重,坡面较陡,可先采用人工降坡后,再进行喷混植生技术进行复绿;第3部分为坡顶和坡下,可采用山顶和山脚原有的浅层土壤栽植垂挂植物和攀缘植物向下垂挂和向上攀缘生长;第4部分为地坪,通过回填土栽植乔木树种。综合可概括为一挡、二喷、三挂、四爬。第1、3、4部分采用植苗造林技术,第2部分采用喷混植生技术。
2.1植苗造林
主要选择坡面较缓,利用原有的自然平台,使用简单的小型工具如风镐、铁钎等开挖栽植塘口,利用人工回填土,栽植乔木、灌木、藤本等。
2.1.1树种选择:试验地面积为5600m,试验树种有桧柏、火棘、海桐、黑松、刺槐、紫薇等,栽植树木3040株。
2.1.2栽植技术:采用风镐挖塘口面积为60*60cm以上,如开挖较难可适当以块石围高,然后回田有机质土,加保水剂、复合缓效肥,厚度不小于50cm。为防止塘内过量积水的情况发生,在底部设置泄水孔或者周遍设计排水沟。
表1造林成活情况调查表
造林树种
造林株树
成活株树
成活率(%)
桧柏
200
187
93.5
黑松
200
196
98
刺槐
200
154
77
紫薇
200
162
81
海桐
1120
1066
95
火棘
1120
关键词:林苗两用林;栽培现状;建议;无为县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13-02
无为县地处安徽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28′48″~118°21′00″、北纬30°56′21″~31°30′21″,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分为西部低山丘陵区和东部平原区,国土面积20.22万hm2。为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200mm左右、无霜期为242d、年日照时数为2035h。全县林业用地39266hm2,其中有林地30600hm2,活立木蓄积193.1万m3,森林覆盖率14.18%。地带性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因人为活动影响,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西部丘陵岗地植被以人工林为主,主要树种有马尾松、国外松、毛竹、枫香等,东部平原主要是以杨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
1 栽培现状
2009年完成林改后,无为县林权流转势头旺盛,但林业生产固有的生产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而不稳等特点,严重打压了造林主体实现可持续经营、达到增绿增效目标的信心,而林苗两用林造林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林业生产长期投入大与短期见效慢难题,2012年以来发展迅速,占同期造林总面积的20%(表1)。
2 存在问题
2.1 水保措施缺失,水土流失严重 据统计,2012―2016年无为县林苗两用林水灾受损面积累计950hm2,其中通道两侧、村庄四旁、平原滩地3种类型林苗两用林受损200hm2,主要是极端气候等不可抗因素、泄洪溃堤造成涝灾;而丘陵山地因水灾造成750hm2新造林地不同程度受损,则与整地方式不当、水土保持措施缺失有直接关联,受损情形表现为:暴雨冲刷造成苗木倒伏、缺棵断垄、损毁林道作业道、土壤重度侵蚀等,水土肥流失严重[3],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还淤塞水库塘坝,引发社区矛盾。
2.2 生产方式落后,同质化程度高 2010―2012年省内外各类苗木达到销售量和价格高峰,受市场拉动及森林增长工程等政策刺激,无为县苗木花卉面积急速扩张,林苗两用林也于同期作为新型栽培模式应运而生。由于无为县苗木花卉业起步较晚,投资主体主要是没有苗木花卉经营经验的农户、造林大户、企业,经营目标不明,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苗木类型同质化,生产方式落后,品种低端,规格单一,缺乏特色[4]。
2.3 选地选种不当,不能适地适树 按造林地域调查,无为县林苗两用林均不同程度存在选地选种不当、不能适地m树现象,以丘陵山地林苗两用林为最,平原滩地林苗两用林次之。由于常绿乔木、大规格苗木或生长期移植、长途运输等一般都须带土球,丘陵山地大量栽植的香樟、桂花、广玉兰、女贞及混交的红叶石楠球、茶花、杜鹃、木等苗木,常因土壤质地导致无法起球或土球易松散,造成滞销;我国涝害以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最为严重,占全国受灾面积3/4以上,无为县沿江平原滩地林苗两用林栽植的广玉兰、栾树、石楠等树种,在多雨年份和雨量集中的月份常出现大面积渍害、涝害甚至成片死亡,损失严重。
2.4 经营管理粗放,偏离两用目的 幼林抚育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保证林用、苗用林木质量的关键技术措施。按树种搭配情况调查,除经济林混交绿化树种类型管理较细致外,用材林混交绿化树种等其他3种类型普遍存在重栽轻管、管理粗放现象。一是土壤管理跟不上,缺水缺肥、杂草丛生,幼树早衰;二是树型培养不及时,对林苗两用林特点与一般造林的差异缺乏认识,忽视幼树整形修剪,导致主干高度、冠幅、冠形达不到林苗两用要求;三是幼林郁闭后移植不及时,密度过大、苗木纤弱,既难以成林出材,又不易出圃绿化。
3 发展建议
3.1 明确经营方向,选好主要树种 发展林苗两用林,必须以增加森林为主要目标,坚持以造林为主、兼顾培育苗木的原则,其经营方向应是以用材林作为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以绿化苗木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丘陵山地林地上,主要树种或上层乔木,应立足乡土树种,如黄连木、枫香、乌桕、朴树、楸树、栎类等,加密栽培,林苗两用;或带状混交含笑、杜鹃等花灌木,复合经营。广玉兰、女贞、桂花、紫薇等树种主要用途是绿化而非用材,其纯林及混交花灌木模式本质上是苗圃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林苗两用林,只适合在通道两侧、村庄四旁等非林地上造林,不宜在林业用地上广泛种植[5]。
3.2 把握技术规程,做到适地适树 林苗两用林中乔木林树种造林株数不得大于《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最大初植密度的3倍,灌木林造林株数不得大于《安徽省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最大初植密度的4倍,营造的苗木最径不得超过15cm,且不得栽植截冠苗。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营造与天然植被保护相结合,在坡地上整地造林,应当采取修建保水保土设施、保留次生植被带、开展立体复合经营等措施。全垦整地仅适用于坡度在15°以内的造林地,且需在造林地块边缘与农田之间,在山顶、山腰和山脚部位保留15~20m宽次生植被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的一项基本原则,直接决定造林成败与否和生态、经济效益的大小。应优先选择立地条件较好、地势相对平坦、交通便利、靠近水源的宜林荒山荒地荒滩,根据耐水耐旱等生态学特性,选好造林树种。
3.3 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 无为县林苗两用林格局已基本定型,面积扩展空间有限。当前主要任务是提升现有林分质量:一是加强抚育管理,特别是整形修剪,培育良好树型,做到主干通直、枝下高合理、冠形饱满;二是对密度过大的郁闭林分分期移苗出圃,或用于市场销售,或用于新造林地,实现林苗两用目标。
4 结语
一直以来,在绿化市场上,培育周期短的灌木从品种到数量并不缺乏,缺的都是大规格乔木,高大乔木需求旺盛,价格优势明显。但传统的大苗培育,大多在苗圃地开展,存在圃地资源有限、市场需求波动大、投资风险大等诸多制约因素。采用林苗两用林新型造林模式,既可培育大规格苗木择机销售,又能郁闭成林增加森林,是合理保护利用林地资源,实现林地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向。当前,无为县林苗两用林发展势头较好,今后应立足乡土树种,注重抚育管理,努力提高苗木和林分质量,做到增绿增效。
参考文献
[1]何舜平.对林苗一体化新型造林绿化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林业资源管理,2010,3:6-9.
[2]柴茂林.用林苗一体化的思路来建设大规格苗木生产基地[C]//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教与林业产业论文集.2010:179-183.
[3]黄成标,梁宏温.不同林地水土流失规律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以不同整地马尾松幼林地为例[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1:46-51.
[4]骆文坚,孔伟丽.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0,30(2):77-81.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湖北省林业局
主办单位:湖北省绿色委员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湖北省武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5-569X
国内刊号:42-1365/S
邮发代号:38-19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