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当前的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我们的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这些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初中地理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处于弱势地位,在所有的初中学科中备受冷落,是一门学校、社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不重视的学科,甚至在初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地理学科就被当做是一门副科,因为都认为学与不学,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地理教学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的后果,就会给初中的地理学科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和结果,最后就会导致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效果不佳,这样的问题在整个初中教育教学系统中变得非常得明显和突出。这是初中地理教育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存在弊端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所转变,也就是说,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不再是以往传统的教师为了成绩而教育,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素质教育,真正地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而进行教育的。但是,很多的初中地理教师,受以往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太深刻,以至于现在仍依据以往的教育观念来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也忽视了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现代化的社会,要求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技术能力。教学观念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就导致地理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优化和提高,以致循规蹈矩地按照教材和课本上的内容教学,不是死记硬背就是理解记忆,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教学实践,使学生不能够很形象地体会到初中的地理知识,硬性的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变得单调乏味,就会导致教学课堂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机与活力。这样的现象也是导致初中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中地理的教材有一定的缺陷性和局限性初中地理的课本内容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死板,只是纯粹的知识理论,缺乏需要去实践的教学内容,课本教材比较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如果只是依靠地理教师在讲台上一味的讲课,学生在下边听课,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不足以激发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那么,初中地理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就能够可想而知了。

二、针对解决初中地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制定出解决策略上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入手解决这些相应的问题。

(一)改变初中地理的位置,使初中地理学科受到重视初中的地理课程主要就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并且可以掌握运用乡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一门地理基础知识课程。初中学生只不过都是青少年,他们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是少之又少,因此,初中地理学科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要采取措施把初中的地理学科提上日程,放在主科的位置上。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首先,教师自身就要高度重视起自己的教学工作,认识到地理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讲课中灌输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比如,告诉学生在人们外出游玩时是需要有相对应的地名、方位、景点知识,需要了解当地的气候,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职业都能够用到地理学科的知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地使学生家长也能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家长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用新眼光去看待初中的地理课程。

(二)初中地理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以往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比较封闭,缺乏开放性和实践性。身为一名初中的地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时代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在不断地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地吸取新时代,新的教育观念的精髓,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灵活的教学课件,带领学生多去户外实践,多去实际操作,这样可以把初中的地理知识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条件,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教师亲自做的课件,可以使课件非常灵活、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了解并且掌握初中地理知识,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地提高初中地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学科具有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必须从宽度和广度上发展地理思维,才能对综合性的地理知识进行有效分析和理解。运用地理思维看问题时才能更全面,分析出地理问题中的本质属性。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都是死记硬背,他们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导致他们的地理思维范围很窄,在解决问题时经常混淆一些地理知识和概念。例如,学生学习了光和热后,由于知识没有内化吸收,对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他们认为一个地方日照充足,肯定获得的热量就足。导致在分析青藏地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的现象的时候,就无从下手。所以,地理思维的宽度和广度的发展对地理实际运用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定式思维的影响,学生本来已经掌握了地理知识,但在运用这些知识时,由于思维逻辑性不强,使问题分析没有体现出条理化,导致他们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例如,在对热力环流知识进行分析时,有的学生没有充分掌握由于冷热不均造成的热力环流各个环节的顺序,导致在分析问题时不能深入。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存在以上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这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更全面,分析问题更深刻。

二、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针对学生出现的地理思维缺陷,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对地理知识的探究中,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作用。笔者经过长期的尝试,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地理教学,特别是运用生活实际,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发展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例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漂移。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

高中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并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理解。要让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取得质的飞跃,教师还要对他们进行引导,让学生把已经具备的地理知识构成一个知识体统,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地理知识的运用获得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更全面。例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就需要学生把地理知识和物理知识相结合进行解决。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使他们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能找到解决问题要运用的知识,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在完善学生地理知识结构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把地理知识和其他学科建立联系的能力,使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三)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地理现象,利用生活经验来分析地理知识,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问题考虑更全面。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树立起学习地理的信心,教师就要把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利用学生对这些素材的熟悉感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在积极探索过程中具备对地理知识深入分析的能力。地理知识的学习目的就是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所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就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地理知识,然后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最后把解决的方法运用生活中。促使学生在地理思维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地理实际运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三、结语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具体的作用体现如下:

①有效推进教师课堂教学主线的形成。以往在讲授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时,教师往往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都讲完,照本宣科,但没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做梳理。把原本丰富多彩的不同区域的奇妙旅行,演变成一堂堂枯燥乏味、缺乏系统性的课。笔者在今年的教学中,首次尝试采用思维导图梳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并在每一节教学中都用思维导图来体现不同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明显感觉这样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整个课堂脉络比以往清晰,主线分明,教师也上得轻松自如。

②有助于同一备课组集体备课中思维的碰撞,激发教学灵感,提高备课效率。由于思维导图以图文结合形式出现,内容简单,但涵盖了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地理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只要借助思维导图,就能很快了解对方的教学思路,比如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过渡等,能较好地节省集体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

③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教师能及时获取和处理课堂生成性资源,调整教学策略。采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思维导图中存在与教师不同观点的可以及时提出来,师生通过对话互动达成一致,不仅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化成长。

二、构建世界区域地理学习的思维导图的案例

1.构建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思维导图

地理环境是由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要素和人口、城市、经济、文化等人文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区域内部的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种微妙的关系使得每个区域之间不仅存在着共性,也具有差异性。只要掌握这些要素的分析方法及其相互影响关系,不管是什么尺度的区域,都能学得游刃有余。在区域地理的导入和复习课中可以设计以下的思维导图。这样的思维导图,没有太多的文字,但是精炼地概括了区域内部各要素的描述方法和相互关系,思路清晰,把原本在学生脑中凌乱的区域地理知识点转化成系统性强的结构图,学生看了也能较好地接受和内化。在区域地理的复习当中,学生只需理清此思维导图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套用到具体区域,考试中遇到区域地理的考题就能驾轻就熟。

2.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

(以“西亚”为例)以西亚为例,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如下:

(1)确定中心主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一般以本节课的课题为中心主题,也可以设计有个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题。如“西亚”这节,我设计的中心主题是“长期的热点地区——西亚”,以此为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原因,展开教学。

(2)发散主干知识主干知识可以采用教材中所设计的教学环节,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很清楚教师所讲的内容对应教图1区域地理思维导图材中的哪个部分。如“西亚”这节,主干知识为五海三州之地、干旱环境中的农牧业、世界石油宝库、阿拉伯国家,以此作为四个分支,与学生一起解读西亚经常发生战争的四个主要原因。

(3)细化主干知识内容可以把每个主干知识所涵盖的知识点,用关键词进行概括,作为分支体现在思维导图当中。一些重难点知识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体现,增强视觉效果。

(4)呈现各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以上图中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思维导图作为指导,在“西亚”中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可以用箭头体现出来,强化知识结构,构建学生的认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采用上述四个步骤,我设计的“西亚”思维导图

三、构建思维导图应注意的问题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有几条标准是对于每个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共同要求,这样就可以构建适合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思维导图。而有几条要求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在构建区域地理的思维导图中,应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每个区域自身的特色,将该区域特色在思维导图中体现出来。例如,课标中的“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某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这条标准,在教材中则体现在“西亚”这节当中,所以在构建“西亚”的思维导图时,需要将石油资源的内容体现出来。

2.构建思维导图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地理思维

构建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所以构建思维导图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和教师进行对话、质疑、解惑,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思维导图可以以板书的形式体现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教学情境类型多种多样,而问题情境又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产生学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假如没有问题,学生就感觉不到问题存在,学生不会去主动深入地思考,学生学习只会停留在表层上和形式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决策等认知层次来调节问题的难度,并结合实际生活、地理故事、历史材料、诗词歌赋等内容提出新颖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特别是通过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如必修二第三章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这一部分内容,其中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布局影响因素是本节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啤酒厂的案例,让学生以厂长的身份去选址,然后思考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和因素,这样,通过联系现实,结合实例,对教学内容重新设计,便可使学生完全融进教学全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二、运用生活体验创设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以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的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有机部分。”可见生活情境的创设是多么重要。回归生活亦是新课改的内在要求,现实生活是课堂教学情境的源头活水。是故,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引起知识上的“共振”和感情上的“共鸣”。譬如,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这节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沭阳十年前人口数量、城市规模、就业状况、基础设施、环境污染等方面特点,然后跟现在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让学生掌握了城市化的标志、表现及特点。可见,通过引导学生走近和走进现实生活,可使抽象概念感性化,加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创设模拟真实情境

巧妙的模拟情景创设,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演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但若经教师指导,由两名同学来表演,效果就不同了。具体操作如下:让两个同学上讲台,其中一人站着不动并把头充当“太阳”,另一人手拿地球仪充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太阳转,同时另一只手也要自西向东轻轻地拨动地球仪自转。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也把“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公转”这部分地理知识理解消化了。在这样的模拟情景中,学生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获得了最深刻的情感体验。

四、创设信息情境

地理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高中生的自然灾害教育知识比较缺乏。

经过问卷调查研究,高中生对于自己周边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灾害类型了解不多。在教学活动中,高中生不但要知道我国现在灾害的情况,还要了解灾害生成的原理,有助于学生增加对自然灾害的理解。还要了解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之前的自然特征,知道如何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生存下来。而我国的高考对于自然灾害知识的考察也不多,致使高中地理教师对于自然灾害的知识没有太重视,最后导致学生缺乏对于灾害知识的了解。

2.高中生的自然灾害生存能力较弱。

经过笔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当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学生往往不知道怎么处理,不知道如何逃生。而学校展开的防灾减灾的教学,都出现了“走走形式”的情况,自然灾害的教育并没有深入学生的脑中。与我国的防灾教育不同的是,在日本每位同学都配备一个防灾包,内有很多的防灾减灾工具,当自然灾害出现的时候,它能给人们带来很大帮助,我们可以拿来借鉴。

3.高中地理灾害教学课本配套不太。

地理学者把灾害教学的有关知识放在地理课本中是挺好的,可是在地理课本中灾害教育是放在高中地理选修中教学的,而那些学习理科的学生就得不到这些知识的教育。可是在日本的灾害教学知识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普遍教育的。此外,地理课本中的自然灾害和防灾减灾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但是实际的操作性不强。高中的每个学科都属于不同的教学体系,各个学科之间很少联系,可是灾害教学的致使又是一个跨越许多课程的致使,学科之间没有弥补,肯定会约束自然灾害教育教学的实施。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于高中灾害的教学知识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来补充教材上的缺陷。

4.高中地理灾害教育教学的方式单调。

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学校的灾害教育教学一般会让教师来开讲,学生们难免会觉得枯燥无聊。而对于自然灾害的教育教学,也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教育教学手段,有一些新鲜感与新奇感,比如某个地方海啸之后,高中学校里可以开展班会的活动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加了教师给学生灾害教育教学的教学手段,还能够有效落实学生的灾害知识的了解。

5.自然灾害的教育制度不太合理。

目前的灾害教育评价是依据学生的地理成绩来判定的,可是这只是体现了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情况,而缺乏对于学生防灾技能的考察。因此,应该马上构建一个科学的防灾教育制度,来确保灾害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教育教学的建议

1.从灾害的危害程度与防范程度的角度而言,需要很好地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

指导有关的防范灾害的措施,才可以把自然灾害的后果减小到最小。就高中学生来看,学校可以增强学生处理自然灾害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在灾难出现的时候能够知道如何处理,对于学生在灾难中确保自己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学生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

指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认真教育与培育学生具有不错的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才可以提升人们处理自然灾害的技能,提高人们的自我素养,有助于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人类社会。

3.增加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让学生可以关注到现实生活,又能联系到学习到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们知道学习地理知识的好处,来增加防灾减灾的素质教育。教师在设计高中灾害地理的过程中,应该事先确定学生们学习的目标,一定要利用好宝贵的时间与资源,联系现实中的例子,增加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了解。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