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文化建设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一直以“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出发点的交通行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在着力提升自身的文化建设上做着大量的努力和研究。湖北京港澳高速作为连接我国南北的主干线,近年来,不断在打造自身品牌、强化自身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鉴于此,本文结合目前高速公路行业现状,就如何加强高速公路站所特色文化建设,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这一课题作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站所文化 员工思想 建设
1、站所文化的定义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一般包括物态、制度、行为、心态四个层次。高速公路站所文化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亚文化,是交通行业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增强高路行业的内部凝聚力,提升高路行业的社会影响力,有着重要影响。
站所文化一般指收费站在管理和费收等实践活动中,在一定的物质、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影响行业凝聚力、创造力、适应力和持久力的精神、信念、道德、心理、智能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它是一个包括价值观、管理特色、伦理道德、行业精神、行业风气等内容的合体。本文将着重以鄂北管理所站所文化建设为蓝本,对站所特色文化建设进行探讨。
2、站所文化的四项基本内容
按照“文化”所包含的四个结构层来看,站所文化也自然包括四个层次:
2.1物质层:就是站所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层,它对应的是文化的物态文化层,是站所文化的表层部分,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往往可以折射出本行业的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和审美观念等。站所文化的物质文化层主要包括收费站工作生产与生活环境、工作设备、文体设施等。
2.2行为层:就是站所文化的行为文化层,它对应的是文化的行为层,是指职工在从事交通道路工作实践、学习娱乐等活动中产生出来的行动文化,包括行业管理、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等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2.3制度层:就是站所文化的制度文化,它对应的是文化的制度层,是指对职工和行业行为产生规范、约束的部分,主要是规定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全体职工所应遵循的行业准则以及风俗习惯,对职工产生的规范性主要来自职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
2.4核心层:实际上就是指站所文化的精神层,是站所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的基础和原因。站所文化精神层包括本行业从业精神、管理理念、行业目标、行业风气、职业道德及服务宗旨等诸多方面,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协调一致的。
3、站所文化建设的四个方面
3.1站所容貌硬件建设——环境文化造温馨
3.1.1坚持注重实效原则,营造文化氛围,加强站所干事文化建设。进一步满足员工文化需求,完善站所硬件建设模式。
京珠鄂北所按照人性化需求的金字塔模式,优化“五室一站”,完善一楼以“食”为主体的职工食堂、职工服务站,二楼以“学”为主体的打逃教育室、电子阅览室,三楼以“健”为主体的职工健身房、职工书屋,四楼以“文”为主体的职工才艺活动室;充分满足员工生活娱乐各方面需求。
3.1.2坚持全员参与原则,培养健康情趣,营造阳光向上的站所工作生活氛围。
通过开展好书共享、篮球赛、书法摄影比赛等活动,号召全员以“分享快乐、共同提高、提升自我”为目标,让每位员工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互相了解,互相帮助,更好的融入站所,了解站所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管理理念和文化理念,最终实现理解、趋同、自主努力。
3.1.3坚持不断创新原则,鼓励各种争创活动,保持站所持续地奋进动力。
引导员工树立积极干事作风,出台“金点子活动”、“优秀菜谱征集”、“先进工作经验征集”等鼓励性文件,对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的事项重点关注,加大激励措施,确保站所的良性竞争发展。
3.2站所制度建设——制度文化讲公平
站所创建以“制度民主化”为基础,在日常管理上抓平衡,确保站所公平秩序。
3.2.1以“把握现状、符合需求”为原则,在制度制定背景上抓平衡。
确保站所各项制度的制定符合“公平、正义”的原则,符合现实的状况、符合对员工管理的需求,平衡管理与被管理的现实需求。
以京珠鄂北所为例,员工结构以劳务派遣为主,占全所的75.8%,收费一线中达93.3%。他们普遍年龄轻、思维活、自尊强、目的性强、归属感差、责任感差。管理所以前制定的奖励性制度,主要以优先考虑年底评先推优、奖励绩效考核分等形式来体现,而针对目前年轻员工需要社会交际、结交朋友,老员工需要照顾家庭、调理身体等现实状况,管理所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增加了奖励休假制度,得到全所员工一致认可,同时也极大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工作热情。
3.2.2、以“尊重个体、广开言路”为指导,在制定过程上抓平衡。
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除了有效的管理外,更重要的在于被管理者的认可和接受。为避免出现制度、管理两张皮的情况,对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进行“逐级认可制”,即出台的制度能代表全体员工的意志,被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接受,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确保制度的制定过程民主、公开,确保最终的制度在管理执行上无阻碍、员工在遵章上无异议、无逆反心理。平衡管理与被管理的约束性需求。
3.2.3、以“指标评价、公平公正”为核心,在制度执行上抓平衡。
为避免人的差异性带来的制度执行的差异性,坚持以“指标评价主导、业绩数据说话”的原则,在制度的执行上坚持可量化性、可操作性、可对比性。在评价每位员工时,不考虑上班时间长短、不考虑用工性质,不以重复简单工作量为主,强化重点工作和质量的考核,以“质、量双体系”为考核标准,对员工的业绩评比进行相对公平的综合测算。
3.3站所班组细胞建设——班室文化促干事
以“
和谐、健康、多元、向上”为原则,以站所班室为基本组成单位,推行站所特色细胞建设,在班组平衡发展上抓突破。
3.3.1对呆板生硬的工作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增强班组活力。
以京珠鄂北所为例,针对班前讲评过于严肃、班员上岗前激情不足的情况,管理所认真听取各班组意见并组织管理人员到品牌连锁店观摩晨会,结合自身班前讲评的特点,模块化班前讲评,按照“整理着装、军姿提气、手势纠正、重点讲评、健身体操、音乐凝神、理念共鸣 ”七个步骤,变原有的呆板、严肃讲评为现在的动静结合,确保班组岗前准备丰富、激情。
3.3.2固化班组建设模式,变随意为标准,确保班组发展均衡。
对班组建设统一基础性工作的标准,制定统一的工作目标,促进和帮助班组增强工作的目标性、加强班组成员间的交流、锻炼班组成员的自我表达和表述能力,提升班组整体综合素质。
3.3.3尊重个体发展需求,变被动为主动,创新班组发展特色。
充分尊重每位员工的个人爱好和学习需求,通过征求意见、个别发动、重点引导,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确保员工业余时间也能有所学、有所乐。
针对于此,京珠鄂北所一方面面向所内一批有特长、有兴趣爱好的员工,聘请他们担任文化活动培训老师,定期组织开展才艺培训活动,为有梦想、求上进的员工提供一个无障碍学习平台,另一方面集中资金大力支持兴趣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能引导他们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员工们下班后不再是“费亭、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呆板状态,而是运动的多了、学习的多了、交流的多了、笑声多了、抱怨少了、素质也慢慢提高了。
3.4站所员工思想建设——站所文化提素质
3.4.1围绕一条主线,文化形象建设由内而外
确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坚持“发展带着思想走、管理围着感情转、提升迎着问题改”的总思路,秉承“主线引导由上至下,决策执行由下至上”的新型民主建所方式,深入推进民主决策的广度和深度,推行正确的干事、正气、感恩的民主氛围。
培树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正确的价值目标。有了正确的价值目标才会有奋力追求价值目标的行为,共同的价值观是站所文化创建的核心要求。
营造独特的文化内涵。站所通过自身不断的创新建设与发展,会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可以通过不断的宣传典型、学习典型与创新,继续保持与强化。
塑造良好的站所形象。形象是文化的外在反映,是给社会公众的一个直观印象。站所通过自身标准化建设及“微笑京珠”品牌建设,将良好形象传递给社会,使广大司乘乃至整个社会对站所及其服务产生信赖和好感的心理效应,对站所文化的认识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使站所整体形象得以升华。
3.4.2把握一种手段,思想模式成形引导为主
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行业价值观。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服从—认同—内化的过程。以京珠鄂北所为例,在管理所的特色“班前讲评”创建过程中,员工由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逐步适用,直至现在争相比拼服务质量,正是统一的价值观所带来的正确引导作用,能引导全体员工更快速的走向正确的道路。
引导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十胜利召开,同时也对交通行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又是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必须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激发员工的创造活力,着力推进理念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走以创新促发展的道路。
3.4.3树立一杆旗帜,文化建设多出着力
准确把握站所文化的强大作用,以正确有效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推动高路事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充分发挥职工主体的推动力,站所通过激发专业人才的创造力和增强先进典型人物的影响力,不断培树先模典型,弘扬先进精神,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高路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
切实提高领导集体的战斗力,站所的健康向上发展离不开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不断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切实贯彻落实“一线工作法”,在构筑新的交通办事文化上深下功夫,不断提升领导班子的整体驾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团结协调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
3.4.4坚持一个目标,站所文化建设服务社会
高速公路属于社会公共事业的范畴,具有社会性、共用性和公益性等属性,故其服务对象涵盖了所有社会群体和个体。准确把握京珠文化的核心宗旨,多途径提升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是站所建所、治所的重中之重,高速公路站所文化建设必须最大限度满足社会公众对公路交通的四项要求,即满足快捷要求、满足安全要求、满足舒适要求、满足文明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优质文明服务的公路交通环境。
建筑工程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明确目标,加快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实现全部信息无纸化。同时,要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关各方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相关的电子介质来提交和接收建筑工程信息。要做到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必须保证全部的建筑工程信息一定要存储在专用的数据库中,并随时进行备份,从而保证建筑工程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成本的降低,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提升,达到建筑工程管理效率的提高,从而最终实现建筑工程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必须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必须能够方便快捷地确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设置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分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划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信息流程。同时,一定要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交换和共享,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的整合与标准化。切实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有效运作,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与行政主管部门信息网及相关招投标市场制度信息网之间的信息互动,达到信息共享。严格市场准入,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金、专业技术人员、设备等资质条件。同时,建筑工程企业一定要具备与建筑工程建设要求相应的资质等级和业绩,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实施建筑施工活动。
建筑工程建设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就是各种各样的建筑工程材料,这些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工程监理和施工相关责任人应科学选择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机构,利用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验制度,及时检查在场建筑材料。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建筑工程材料,从而切实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这些材料检验信息可以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监控及质量验收信息,录入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当中。
建筑工程监理相关责任人一方面必须对建筑工程企业负责,另一方面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通过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理信息平台,保证建筑工程监理相关责任人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设计条件和合同规定独立地履行他们自身的职责,强化监理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性作用。在建筑工程材料、隐蔽建筑工程验收没有经过建筑工程监理相关责任人认可的情况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不能进行。将建筑工程监理相关责任人的监控信息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信息源,与市场信息实现联动。
关键词:长沙公路;文化建设;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31-01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技术竞争的层而变迁到文化竞争的更高层次,同样对于公路系统也面临着文化的竞争。公路文化也就是广大员工的思想意识、经营理念、价值取向、精神动力的支撑。为进一步提高公路系统的凝聚力和员工的向心力,打造团队精神,应形成公路人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服务优势,塑造公路人的新形象,以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使本企业在同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一、 长沙公路文化建设现状
建设长沙公路文化,首先必须增强物质文化建设意识,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确立“以人为本,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谐发展”的公路建设理念。长沙公路在完好、安全、畅通、舒适的基础上,大踏步地迈开了建设生态公路、景观公路、数字公路、文化公路的步伐,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长沙公路注重公路文化并带动纽营造文明路网。文明公路网以“畅、洁、绿、关、安、优”为建设和管理目标,力求构筑一个畅通、安全、舒适、优关的公路环境;重点突出养护改造上程、绿色通道上程、安全保障上程、优质服务上程;实施“精细养护”,做到路肩草坪化、边坡线条化、路田分隔化、路而清洁化、行车舒适化、道口标准化、养护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的“八化”标准。
二、 长沙公路文化建设的误区
首先对公路文化的内涵理解不深刻。什么是公路文化,公路文化有什么作用,很多同志只停留在字面意思,没有深入探究,公路文化建设犹如一纸空文。其次公路部门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公路文化建设相对缓慢,长沙市公路管理局属于事业单位,没有完全融入市场竞争,干部职工重视程度不够。最后公路文化建设形式单一,公路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公路建设是一个大工程,所以只能流于形式,或者形式单一。
三、 建设公路文化的几点建议
建设公路文化,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在长沙公路文化的发展与建设中,要以“服务是宗旨、创新是动力、和谐是目标”为主线,树立适应当前形势以及与长沙公路快速发展相协调的理念,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文化理念武装全市公路职工的头脑,塑造服务品牌和行业形象,提升行业管理水平。
(一)树立协调、规划、和谐发展理念。首先要协调各个方面,长沙公路文化建设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的理念,把文化的理念融入到公路管理与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当中,有机地、整体性地营造公路文化。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去做,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而、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按照5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上作。努力形成长沙公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我国公路系统中,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融入公路的建设、养护、费收等每一个环节之中。因此要树立良好的规划理念,把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系统规划理念贯穿于公路文化建设的规划、养护管理、规费征收、景观设计等各个环接中。
在大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和谐、考虑到人的需求,要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同时培养健康持续发展的行业队伍。在公路系统里通过各种途径来树立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以路为家的主人翁思想等为精神核心的公路行业价值观,并把它们实践于长沙公路建设等具体工作中,从而使长沙公路文化建设和谐、健康发展。
(二)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文化索质,营造安全文化环境。公路文化建设一定要加强安全生产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来加强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使全体员工共同具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和主人翁精神。那么在公路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上,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长期对员工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及时贯彻落实、掌握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答理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当前安全形势,吸取外省、市、县单位事故教育,总结经验,堵塞漏洞,学习本系统、本部门安全答理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科学定位,灵活贯彻。行业的科学定位对于公路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那么,如何科学地定位公路文化建设呢?其实公路文化建设行应该根据公路企业的历史背景、行业特点以及当今经营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确立体现公路企业的整体精神风貌。绝不可凭空想象,更不能照搬照抄,一旦脱离行业实际,对整个行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实践证明,公路行业文化的个性特色越浓,其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越强,行业的发展就会更好。同时在科学的定位基础上,要求认真分析每个公路建设的不同特点,仔细了解每位员上的生活阅历和知识水平,贴近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分层次地逐项实施。
四、结语:公路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是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下,伴随着公路的产生发展而来的,它是与“路”共存的一种客观实在。公路文化是通过广大公路职工的创造性劳动而形成的。这种创造性劳动包括: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组织管理系统的建立,具体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公路的建设、改造养护、管理等方面。可以说,公路的产生发展历程,也就是公路文化的产生发展历程。每一个历史时期道路条件的发展,无疑都是公路文化的进步,而这种文化进步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民族团结、繁荣经济和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者单位:长沙市公路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李之勇.论公路文化与加强行业文明创建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4)
关键词:中原文化;高速路服务区;地域特色
0 引言
中国经过近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模式已经基本成型,但是在设计理念上仍然不够科学合理,与国外的一些设计有着较大差距。服务区是高速公路建设的一部分,作为地域性建筑,也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与高速路的周边环境相融合,在设计时应进行总体考虑、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河南是中原地区的核心,是展现中原文化的主体,将文化应用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展现地域建筑特色,更能将中国文化传播向全国各地。
1 中原文化概述
中原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气候适宜,资源丰厚,文化氛围浓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称,河南地处中原,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的中心。中华上下五千年,河南处于全国整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就长达三千多年,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此,夏、商、周朝曾建都于中原禹州、商丘、安阳、郑州和洛阳等,汉代以后,更有中原七大古都群(洛阳、开封、商丘、安阳、郑州、南阳、许昌),不仅历史悠久,文化气息浓厚,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名胜古迹、民间艺术和等都是展示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上的中原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发源地。例如,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和韩非等,历史人物岳飞、刘秀,医学家张衡、张仲景,更有杜甫、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诗人,几千年过去了,他们的思想学说经过历史的积淀,成了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成了华夏文明的精髓。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上唯一的对外窗口,这些历史文化资源都可以在高速路服务区建设中得到应用,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逐步形成地域文化鲜明的特色服务区。
2 河南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据资料统计,2012年底中国新增高速公路里程8268公里,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数已经超过10万公里,其中河南省高速公路里程就达到近6000公里,而随着路网的逐步形成,交通量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增长,高速增长的交通量给服务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目前河南省高速公路已有三十多个服务区建成运营,年营业额超过亿元,然而服务区在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例如,现有的大部分服务区都是建于高速公路建设的早期,服务区的规模、设施、功能以及环境等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精神层次追求。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各服务区设施出现同质性,提供相似的餐饮、住宿和超市服务,服务区之间采取各种手段以争夺相邻服务区的客户,对于服务区的文化建设造成了严重影响。第二,大部分高速公路的服务区往往是一个大的停车场,服务功能单一,没有很好地与场地特征、地域特色相结合,往往都是首先把场地全部推平后再机械地摆布建筑,风格雷同,特色不明显,并且服务区对称地分布于主线两侧,且距离往往较近,缺乏景观空间分隔,受主线的噪音、粉尘干扰较严重。第三,服务区场地内设计不够精细,硬化面积过大,绿化水平较低,缺乏休闲空间和旅游、气象等信息服务,人性化设计欠缺。
这些问题都反映出旧的服务区包括一些新建服务区在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营模式上都存在着重大缺陷,这不仅仅有损所属城市的形象,对不同路段高速公路的风气也有一定的影响。作为高速公路运营系统的枢纽,服务区不仅数量众多,也是往来行人驻足休闲的最佳选择空间,它可以调节旅行节奏,满足司乘人员的旅行需求,提供车辆服务,对减少交通事故、提高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建设高品质服务区,在提供便利舒适的服务设施基础上,怎样更好地体现中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使服务区成为温馨的驿站和文化的载体成为服务区建设的焦点。
3 中原文化与河南高速路服务区建设的结合要素
服务区可以承载文化,传承和延续地域文化是未来服务区的一大趋势,营造地方文化特色,展示风土人情,已经成为新时代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服务区的建设在中原文化的应用上,可以从以下两个要素出发:
3.1 服务区的文化传承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服务区相对于城市,空间独立,区域面积狭小,地理位置特殊,但它同时又是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建筑群体的延伸。因此,不能片面的将其隔离开来,要兼顾服务区从属的城市风貌、文化特征等因素。高速公路上往来的人群和车辆,因为距离所在的城市较远,而服务区在高速路上充当的角色就是好比是接力和延续的对象,为人们在途中的休息、饮食、娱乐、甚至是旅游都可以提供一定的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服务区就是所属城市的形象和名片,是城市综合实力和文化水平的体现,是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
服务区的规划设计要尊重其所在的地域人文环境,要充分发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艺术、文物古迹等资源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在吸取历史和人文精髓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提炼、概括、运用,使传统文化在服务区的设计中得到升华,使整个服务区具备地域性、观赏性、独特性和可识别性等特征。例如,开封的汴绣、官瓷和木版年画等。在服务区内,以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为宣传内容,通过静态的景观雕塑和动态的影片资料等形式,在吸引旅客观赏之余,不但能发挥经营区域导向作用,还能将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巩义服务区位于连霍高速公路639公里处,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河图洛画、周易八卦”的发源地巩义市仅5公里,在服务区的超市引进我省乃至全国著名的烧鸡品牌“道口烧鸡”、豫西土特产专柜、新郑大枣等产品,既增加了营业收入,也更好地宣传了河南的特色食品。
3.2 服务区的场地规划
(1)服务区的选址。河南地处中国中东部,豫西和豫北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高速公路沿线的地理特征变化较大,服务区选址建设较为困难,中部和东部地区则一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服务区的选址条件相对比较容易,南部主要以盆地为主,有明显的环状和阶梯状特征,服务区的选址为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从地理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考虑,河南省高速路服务区的选址应优先考虑靠近城镇的位置,这样在物质运输、水源供给等方面可以最大化保证。此外,选址的位置也应该尽量靠近一些历史遗迹、旅游景点等,不但能拉动区域经济,也能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
(2)服务区的建筑。服务区的建筑是服务区最重要的识别方式,也是展现文化特征的重要依托,通过实地考察和亲身体验河南省内分布的主要城市高速路段服务区发现:建筑的趋同化现象严重,很多服务区的建筑风格,建筑色彩以及建筑功能都是大同小异,甚至连建筑物顶部的服务区名称字体、颜色等设计都是一样的,毫无特色和个性化可言,这不仅造成省内往返车辆的司乘人员的审美疲劳,并且在心理上也缺乏归属感。乘客在这样的服务区内除了解决基本的生理需求、物质需求之外,都不愿多做停留,这在服务区的建设甚至在城市的建设上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鉴于此,在服务的建筑设计上:1)要注意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协调和融合,考虑气候、排水、地质等条件可能引起的问题,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营造,保证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建筑设计的风格不可盲目的追求欧式风格,古典风格,不可照搬其他地区的服务区建筑风貌,要从实际出发,以所属城市为背景,(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深入挖掘代表性的文化要素,建筑符号加以提炼和抽象的运用,增强服务区的建筑特色和可识别性。
(3)服务区的功能。城市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追求层次提高,私家车数量的增多,高速路客流量的增大,一些早期建设的服务区,因其面积小,设施落后,功能单一等问题都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渴望能够多一些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在旧服务区的改造和扩建以及新建服务区的规划设计中,要通过不同阶层的人群调查,深入了解人们的各方面需求,多融入现代科技和人性化服务设施,增加一些休闲娱乐空间和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增强过往人员的互动性,交际性,把服务区的文化建设变得更加完善。
(4)服务区的绿化。高速路服务区远离城市的中心,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自然环境良好,在景观绿化方面可以更灵活地与周边环境兼顾协调,对于生态环境的营造上也非常有利,在具体的种植上,仍然要考虑地方特色,本土植被以其适应性强,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多增加种植数量,把不同种类的乔木和灌木,不同色彩的植物结合起来,突出绿化层次,实现自然环境的可持续。
4 结语
建设有地域特色的高速公路服务区需要兼顾多个方面,把服务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与服务区周边的旅游资源结合,使服务区成为展示不同区域特色的文化载体,同时又可以保护本地文化。随着国家对高速公路基础建设设施的投资加大,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更是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服务区的设计的合理性,本土文化的体现,生态的延续与保护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处在中原文化承载下的河南,建设有特色、有主题的高速路服务区,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弘扬中国文化以及高速公路建设体系的成熟都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罗海艳,王欲晓.浅谈高速公路服务区文化建设[DB/OL].中国公路网,2012.
[2] 郑东军.中原文化与河南地域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8.
[2] 王翠翠,江海涛,潘旭.地域文化下高速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J].建筑实践,2011(6).
[3] 陆旭东,韩继国.吉延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A].全国山区公路环境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
[4] 王新华,游迪.服务区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位置间距研究――以河南高速公路服务区选址为例[J].河南科学,2012(01).
[5] 李昂.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规划与设计理念研究[D].汕头大学工学院,2011.
校园物质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设施、生活资料等,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它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形态的。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出某种教育价值观。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无疑会使人产生一种向上的激情。
关键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文化设施;内容和方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教育“三个面向”指导思想及教育改革趋势所决定。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二、文化设施
学校文化设施是学校物质文化的重要结构层面,是学校教育、科研和生活的载体,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作的保障。作为载体,学校文化设施起着构建校园文化氛围,沟通信息,扩展人际关系,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育人场所和丰富校园生活等作用。
⒈ 一应俱全的专业与设备:
⑴ 加大内涵建设。前任校领导班子已打下坚实的办学基础;由外延建设转为内涵管理是本届校领导班子的首选之议。
⑵ 建强师资队伍。随着教育事I的发展,高资质的师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进一步发展的颈瓶。拥有完善的教学场所和设备,还必须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
⑶ 打造品牌专业。打造品牌专业,培育骨干专业,推出“拳头”产品,是学校这辆“又大又重”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后,能否持续快进、后劲充足、方向正确的迫切命题。
⑷ 坚定办学理念。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把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掌握技能、回报社会”作为出发点,以“市场导向,能力本位”为办学理念,为社会输送大批“又红又专”的复合型高素质中职人才。
⒉ 丰富多彩的图书馆:
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说,学校里可能什么都很充裕,但徜若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为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籍,那就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可能是许多东西都缺,许多方面都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知识世界之窗的书籍,这就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音犹在。而这也充分道出了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尤其在学校物质文化结构中的特殊和重要地位。
⒊ 与时俱进的校园网: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校园网络的建设已提升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因此,以校园网络的建设为核心和基础,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我校中职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也是我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我校校园网目前基本满足信息浏览、新闻、政务公开、资源下载、学习园地、校报校刊、招生统计、信息反馈、友情链接等功能。但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还必须在以下主要功能上发挥作用:
⑴ 能满足教与学。网络资源的检查和查询,使校园网资源能支持教师备课、上课和基于网络的学生个性化专业化的自主学习。
⑵ 能满足研讨交流。基于网络的通讯、研讨和交流活动,让师生学会在网上编写和发送电子邮件,参加网上各种有学习、研讨、交流意义的专题讨论,使用电子公告板等。
⑶ 能满足文化创作。网络中多媒体信息的编辑、编写和利用,如编写学校公告,班级和个人主页,这样,就可以把班级的黑板报办到网上。同时,也可以在学校办起网络杂志,使广大师生都能加入到网络文化的创作和发展中来。
⑷ 能配置急需软件。我校网络建设急需配置以下应用软件:一是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二是网络视频点播系统;三是Internet资源共享系统;四是视频广播系统;五是屏幕广播系统;六是网络资源中心的建设和发展。
⒋ 内涵独特的人文景观:
根据学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在校园内适当挖掘体现学校精神文化的人文景观,也可大大丰富学校的物质文化,从而达到对师生员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校面积大,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置了大石、喷泉、塑胶跑道、艺术长廊、绿化草坪,悬挂了校训、校风,每条校道都有深刻内涵的路牌路名等等。但整体上,还可以作一些人文景观的充实和完善:
⑴ 增设墙上文化。如在一些显著的大墙上,或在一些当口的建筑物上,悬挂或粉刷一些励志性的警句和口号,以形成一种教育文化氛围。
⑵ 建造校园雕塑。要在校园雕塑建造的构思中,赋予每一座雕塑以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教育意义:如一名潇洒英俊的少年,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聚精会神地读书;又如碧波荡漾、海鸥展翅的湖边,站立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手中的小提琴正拉出悠扬悦耳的旋律;再如三只蓄势待飞的丹顶鹤或雄鹰,神态各异,充满生机与活力。建造校园雕塑是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因为无声的雕塑,通过学生们的联想和想象,变成了有声的教育实体,在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理想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起到了润物无声、熏陶渐染的重要教育作用。
⑶ 整合人文景观。通过对校园人文景观的充实、完善、整合,使我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标志性的建筑(待建);宽敞的塑胶运动场;含意深刻的校训、校徽(待征);葱绿的花草树木;鱼儿嬉戏游动,鸽儿舞前弄后(待设);喷泉草坪相伴相映;内涵独特的景观雕塑(待造);墙上文化的励志警句(待挂);文化走廊的丰富多彩;校史展现的精彩纷呈(待筹)。通过这些显性的校园文化层面,折射出的则是我校办学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明礼仪、学校精神等深层次的、隐性的、深刻的、沉淀的学校文化内涵。
三、学校标志
我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从街头的交通信号灯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标,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标志。一个标志不仅代表着一个存在实体,而且表达着自己独特的含义。于是法庭的标志多威严,银行的标志示人以诚信,剧团的标志飘逸而流动。而学校的标志不仅应突出教育的特点,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显现本校特色,如校训、校徽、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是达到此目的的最直接的手段。下面以我校的学校标志结构与构建情况为例。
⒈ 校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学校办学理念、治学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⒉ 校徽:
校徽是学校徽章的简称,是一所学校的标志之一,代表学校的尊严。其主要目的是分辨人员、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同时在佩戴校徽的时候也给佩徽者在无形中增加了纪律约束,规范师生员工的行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我校目前尚未设计出校徽。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尽快征集落实。
⒊ 校歌:
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所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主要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校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以弘扬校风为目标,潜移默化地陶冶师生情操,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形成学校的优良传统起到很强的激励和鞭策作用。我校目前尚未创作出校歌。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尽快征集落实。
⒋ 校风:
校风即是学校整体风气的简称。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校干部的作风、教师的教L、学生的学风以及各班级的班风上,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建设好的校风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校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目前正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征集。
⒌ 教风:
教风是指教师的教育观念,品德修养,教学风貌,治学态度,科研意识和教书育人的表现。优良教风主要表现为教师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关爱学生,严谨治学,潜心执教,为人师表,善于创造,精心育人之风。教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目前正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征集。
⒍ 学风:
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是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渴求和在学习中是否勤奋刻苦、学习纪律是否严明;是学生在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我校目前正在全校师生中征集。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俗话说:“不依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第三、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学校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校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争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先进学校,创优秀品质、优异成绩、优美环境。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热潮。
第四、强化学校“三风”建设。学校“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领导作风是关键,学校领导要加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以及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中发挥好带头作用。其次,要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要求教师从精神风貌、道德修养、工作作风、学识水平到仪表风度、言谈举止、生活起居都应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这样,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第五、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创建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六、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禁止传阅不健康的书报杂志,禁止学唱不健康的歌曲,清理课桌、书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图画及语言文字,消除消极文化的影响。
第七、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