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两学一做总结

两学一做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两学一做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两学一做总结

两学一做总结范文第1篇

一、321活动基本情况

2020年上半年,学院66名教职工联系了270名学生,其中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有35名;2020年下半年,59名教职工联系了151名学生,其中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有36名。其中,院级“三进两联一交友”师生专项活动三场,联系老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难共约220件,老师自行捐款的爱心基金达8000余元。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配齐配强“三进两联一交友”工作领导班子

成立语言文化学院“三进两联一交友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全体党支部书记担任组员,细化活动实施细则,压实全员育人责任,让学院每一名教师、每一名党员、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其中,统筹全方位育人,做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课余生活中的好朋友、身心成长的倾听者。

(二)抓住重点,全员覆盖开展特色活动

1.共度诗书气自华,文化育人润心田

我院2020年5月组织“三进两联一交友”师生读书分享活动。“三进两联一交友”老师,精心为学生们挑选了有意义且与大学生心智相符的书,带进班里送给学生阅读。课下,走进宿舍与学生一起分享读书的体会,促膝而谈。通过本次“三进两联一交友”师生读书分享会,我院营造出热爱读书、支持读书、尊重读书、读书光荣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共同感受读书快乐。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的活动很有意义。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以书共读,文化育人,老师们的一言一行一书一读都在浸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2.喜迎搬迁新校区,师生携手齐准备

2020年7月4日下午我院召开搬迁前主题班会,全体321老师齐进班,共同了解搬迁前的行李打包要求以及宿舍打扫标准,晚20:00,全体老师走进学生宿舍,查看学生行李打包装箱情况,了解掌握学生搬迁前的思想动态,做好搬迁前的叮嘱与关怀。7月5日搬迁当日,全体321老师一部分在老校区与同学们一起搬家,另一部分老师早早出发,来到雪莲山新校区的公寓楼下,等待学生们的到来,学生搬进新宿舍后,第一时间进入宿舍,协助督促学生整理行李,打扫宿舍卫生,交代新校区校园内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典型事迹

(一)国庆中秋双佳节,临别赠言寄厚望

喜迎国庆71周年,9月30日晚20:00,我院开展了以“赞颂祖国、情暖中秋”的主题庆祝活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及“三进两联一交友”老师一同走进教室,为同学们带去中秋慰问和祝福,师生共庆佳节。大学语文教研室的史国强教授走进预科6班,给同学们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每逢佳节倍思亲”、“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遥寄故乡与明月”,一个个典故让思乡心切的同学们虽想念家人,却学着古代文人的样子将思乡之情寄托于明月之上。董华荣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饱经风霜,历经千难万险一路走到现在,其中一个个重要的转折,一步步重大的发展背后都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都展现中华儿女的智慧与气节。老师倡导同学们积极发言,讲述身边的抗疫故事,畅言心得体会。即将结业出预科的学生们通过才艺展示、与师共舞,集体表达了对老师这一年来的教育和培养,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谊。

两学一做总结范文第2篇

1、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做好学和做的前提下,“实”是保障关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避免走过场,瞎应付,要将学习落到实处,实现“走心”、“入脑”。

2、要坚持学用结合,达到知行合一;通过扎实学习,实现头脑充实;把握问题关键,力求整改实效;从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3、学习方式可灵活掌握,但务必保障实效,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自觉做到勤学习、多动脑、常思考。要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中去,下基层,与群众谈心交心,多向党员群众征求建议;善于从具体工作中发现规律性问题,在日常小事中总结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以理论知识推动实践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两学一做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除数 笔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98-01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1-83页的内容。

【教材解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而且已经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掌握试商的方法,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目标】

1. 在情境中理解算理,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2. 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试商方法,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谈话引出要解决的问题。(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 抽生口头列式,并说出列式依据,教师板书算式。

3. 揭示课题。计算的方式有很多(估算、口算、笔算),你认为解决“分给几个班的问题”适合选择其中的哪些方式?引出课题:笔算除法。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一)自主探究

92÷30的算法。1. 估一估。预设1:30×3=90,92≈90,大约可分给3个班级。(做除法想乘法)

预设2:92≈90,90÷30=3(个),大约可分给3个班级。(利用除法估算方法)

2. 学生尝试笔算。(1)静思顿悟,独立笔算。用卡纸在下面同时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个例。(2)展示算法,生生交流。展示学生的典型算法,全班同学自由进行交流。(3)学生点评,对比辨析。请学生进行点评。针对错误做法,辨析错误原因。(4)学生讲解,质疑解惑。抽计算正确的同学讲解计算过程。(9个十除以30,商不够1个十,要用92除以30,商是3,除数和商相乘得90,92减90余2.)

3. 数形结合,明析算理。多媒体课件演示分小棒的过程,借助小棒直观图理解算理。92根小棒,每30根为一份,可以分成3份,还剩下2根。在竖式中体现为,92除以30,商是3,这里的3表示3个一,应该写在个位上,3个30是90,90写在被除数92下面,表示分掉的小棒数。从小棒图可以看出还余下2根,竖式中体现为92减90余数是2,余数2小于除数30,不能再分了。横式怎样写?

4. 回顾过程,形成策略。回顾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形成策略。

5. 对应练习,内化技能。课件呈现书本第81页做一做:30÷10= 40÷20= 64÷30= 85÷40= (学生在书上笔算,然后投影校对。抽题问: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6. 归纳小结,抽象算法。

(二)自主探究140÷30的算法

1. 迁移方法,自主探究。学生用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思路来独立解决故事书的问题。估一估,再笔算。

2. 抽生讲解,质疑解惑。(1)估一估商。预设1:因为30×4=120140,所以商“4”。

预设2: 140≈120,120÷30=4(个)

(2)抽板书的同学讲解计算过程。

(3)全班质疑,共同解惑。重点解决:商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3. 数形结合,理解算理。通过圈一圈方格图,明确120里面有4个30 ,所以“4”应商在个位上。结合直观图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道理。课件演示圈格子,以一个一个为单位,每30个小格为一份,圈出4个30,说明商是4,写在商的个位上;如果以十个十个为单位,至少要有30个十,才够圈一份。而题目中只有14个十,不够圈一份,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 观察对比,明晰异同。

比较两个竖式中的被除数和商,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

追问:对比例题两个小题,第一小题是两位数除以整十数,第二小题是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为什么都写在个位上?

5. 对应练习,巩固技能。书本82页“做一做”第1题。

6. 归纳小结,抽象算法。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你能从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的大小等几方面总结一下计算的方法吗?先让学生自主讲,再同桌讨论计算方法,将总结出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1. 基本练习。说说商是几,应该写在哪一位上。“做一做”第2题。

2. 变式练习。

3. 提高练习:生活中的数学。电视塔高450米,是一棵树高的90倍。树高多少米?

四、总结评价,畅谈收获

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两学一做总结范文第4篇

按照本次组织生活会的安排,下面由我进行对照检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治学习不够自觉。往往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缺乏持之以恒自觉学习政治理论的精神,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二是工作主动性不强。在工作中有时会局限于领导布置什么就做什么,有时连领导安排的事也没有及时完成,没有紧迫意识、主动意识。

三是业务能力、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工作中存在不细致、总结写作能力差等问题,很多时候粗心大意,总是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如自己的材料有时会有错别字、排版不合理、语句不规范等等问题。同时,自已在工程质量管理等方面业务知识欠缺。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自己政治理论学习不够重视,工作不够扎实,有得过且过思想。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组织生活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查缺补漏,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自我。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做一名心态坦然、勤奋进取的党员。

(二)加强工作的主动性,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要加强工作能动性,制定每月、每周、每日工作计划及目标,扎实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多想想平时哪些事情还没有做完,哪些事情可以进一步完善以做得更好,还有哪些事情是领导安排了自己还没有完成。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今天能办的事不拖到明天,牢固树立抓大不放小、航材面前无小事的思想。这一周能办的事不拖到下一周,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三)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通过学习,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

两学一做总结范文第5篇

在使用新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后,很多教师发现新教材的例题设置及配置的习题资源与旧教材的有所不同:旧教材例题的设置循序渐进,知识点分得很细,并每一道例题后面一定配置相同类型的习题作为巩固知识之用;新教材例题的设置则是围绕一个知识点,将各种例题的典型变式以做一做或习题的形式来呈现。新教材的变化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用好例题是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为例,探讨小学数学例题使用的一些个人见解。

一、了解知识脉络,找准例题知识承接点

新教材看上去貌似给教师们留出了很大的自由度,但同时也考验着教师们处理教材的能力。数学学科特点是知识的连贯性,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网络状的。在教材中表现为:根据学生年龄思维发展特点,在每个学段均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知识脉络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在教授例题时,我们必须从整体出发,了解知识脉络结构,找出知识的前后承接关系。

如在《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一教学内容中,例题1呈现做操方阵图,给出信息: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提出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对话中给出解题思路:分步计算10×8=80,80×3=240;综合列式10×8×3=240。这时,我们需思考以下的问题:此例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新知是什么?知识承接点是什么?从知识内容来分析,主要教授学生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初步学会解决“连乘”问题的策略,体验算法多样化。新知是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策略,而知识承接点则是对乘法数量关系的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熟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例题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在教授新知前必须找准例题知识承接点,并对其进行复习、铺垫。

二、紧抓数学本质,优化例题方法策略

新教材在数学知识内容中揉入生活、故事、实验、操作、活动等多种元素,旨在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操作中思考数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多元化的课堂,容易让人花多眼乱,从而迷失数学的本质,让教学停留在热闹的表面。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在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基础上,还须紧抓数学本质,根据教学内容的层次要求,适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的方法策略进行总结优化。

如《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中例题1,借助方阵图,学生能很快地列出分步计算解决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综合算式的意义及算法多样化。对于例题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止步于此了。但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来说,这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解题的方法策略进行总结优化。解决问题,首先须对信息、问题进行分析。有部分学生从信息出发,读到“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发现可以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结合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求出总人数。从综合信息到逐步解决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这是综合法。有部分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反复使用每份数×分数=总量这一原始的乘法数量关系得出总人数。从分析问题到追溯信息,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分析法。两种不同的思路形成两种不同的方法策略,只有及时优化例题方法策略,才能帮助学生在例题的基础上做到举一反三。

三、发掘例题外延,精讲变式习题

新教材中的习题类型跟例题并不是一一相对应的关系,更多时候,有些习题是在例题的基础上做出一些变化。可以说,这些习题是例题的外延,但它们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掌握以例题知识点为核心的各种类形的题目,我们在处理习题的时候,需要整体把握,具体区分,找出变式习题,精讲多练。

如《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这一内容中,与之相配置的习题有P99页做一做、练十三中(P101-P103)第1-9题。其中,第1、3、4、7、8题等5道习题属于例题的巩固练习,使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题目的内容为算法多样化提供有效的情境。做一做、第5、6题等3道习题则是例题的变式运用,以做一做(每个纸托装着鸡蛋有6行,每行5个,8个纸托一共装有多少个鸡蛋?)为例,解题时,必须先求每个纸托装有的鸡蛋数,再求总数,题目的内容为算法的选取做了限定。第2、9题等2道习题则是理解例题后的综合运用,以第2题(一张圆桌坐3人,一张方桌坐4人,有圆桌7张,方桌6张,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为例,解题时,必须根据实际,分别先求出圆桌、方桌各能接待的人数,然后再求总人数。此题已然不是两步连乘,只能说这题目是例题知识点的外延。因此,在处理这些习题时,我们还须对做一做、第2题这种具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范例精讲,从而帮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