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业经济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业经济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一)初步打造了转型升级的自主创新平台。

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4家,总数居武汉城市圈前列。全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29家。全市168家高新技术企业及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共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3.89亿元,同比增长17.4%,占GDP的比重为11.6%。全市共建成科技型企业孵化器10个,科技企业加速器2个。全市80%以上的科技型企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立院士工作站6家,国家纸及纸制品质检中心1家,省级研发平台46家,市级研发中心111家,7家企业参与6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孝感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全市2013年度完成专利申请165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60件;专利授权99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省第三。

(二)初步拥有了转型升级的品牌竞争能力。

全市18家企业生产的24项产品认定为省级自主创新产品。全市2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60多家企业的107种产品在全国有一定市场和知名度。其中,中国驰名商标7个,湖北著名商标93个,湖北名牌产品49个。主导产品竞争力逐步增强,钢丝绳系列产品、重型平板车、竹纤维布料、光学仪器、电子真空开关管、动平衡试验机、曲轴磨床、塑料薄膜、童车、粮食机械、智能机器人等30多种产品在国内和中部地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并形成了一批“中国之最”和“中部地区之最”。

(三)初步明确了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首先是初步形成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装备制造、纸塑包装等新的五大支柱产业,其中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三个产业的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二百亿元。其次是加快发展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家确定的电子信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类新兴产业中,我市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主要有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五个产业。截至目前,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有规模企业150余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分别占规模企业的14.25%和20%。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3家,居全省第四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第三是稳步推进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湖北和天下循环经济产业园等一批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初见成效,已形成产业雏形。

二、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总量小,发展不够平衡。

孝感规模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约5.3%。企业规模偏小,规上企业1052家,企业平均增加值5500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000多万元,仅为黄石的一半。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30亿元。区域发展呈南强北弱,市本级龙头地位尚未形成。

(二)产业层次不高,核心竟争力不强。

传统工业占整个工业的90%以上。五大支柱产业中的前三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全部为资源型和劳力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三)信息化起步较晚,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不够。

企业信息化应用的层次较低,信息产业低端产品较多,核心技术产品较少,信息化在工业经济领域应用推广不够。

(四)核心生产要素供应偏紧,难以满足经济的发展需要。

金融保障能力还十分有限,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企业直接融资步伐不快,传统产业和大量的小微企业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土地的供应,也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生产业发展滞后,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中部城市,生产要素的保障与经济的发展存在缺口是正常的,并将较长时期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缩小缺口,一方面要靠不断提高要素的保障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和获得支持的能力,同时减少对生产要素的过大需求和过份依赖。上述问题的存在,反映出孝感市工业结构不尽合理,与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有相当的距离,与推进“五个跨越”、加快建设“五个城市”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力度,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好扩大总量和转型升级的关系,既要重视总量的扩张,又要兼顾结构优化和升级提质,坚持在扩大经济总量中进行调整,在转型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推进孝感第三次创业,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做贡献。

三、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基调和“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推动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产品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变,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建立起具有孝感特色和优势的“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产业跨越,推进第三次创业提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驱动与投资拉动相结合。通过自主创新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引导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向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汇聚,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向内使劲和对外借力相结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挖掘企业自身潜能,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觉性。

———生态安全与生命安全相结合。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三)主要目标

产业结构:到2017年,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盐磷化工、装备制造、纸塑包装五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22.2%,占全市的比重在2012年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五大支柱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均突破500亿元,其中食品饮料过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26.4%。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布局结构:区域板块经济优势明显,市本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建成,产业集聚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80%以上。技术结构:先进技术和工艺装备得到广泛应用,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以上。企业结构: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0 家以上,其中亿元企业1000家以上,10亿元以上企业50家以上,形成百亿级企业集团5家以上。资本结构:直接融资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到2017年,争取新上主板企业2—3家,新上中小板企业3—4家,新上创业板企业5—6家,支持更多的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举措

(一)以产业规划为先导,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围绕国家产业调整政策,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装备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提升支柱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

2.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做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五大领域产业的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孝感工业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积极推动制造业物流外包,引导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逐步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性制造转变。

(二)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切实抓好24个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把扩大开放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严把环保准入关、投资强度关、税收贡献关,提高招商项目的合同签约率、落地开工率、投产达产率。

(三)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以湖北省产学研项目洽谈会为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解决技术难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开发专利技术,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

3.加快实施名牌兴市、质量兴市战略,推广应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积极开展区域品牌创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充分发挥高新区在转型升级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资源优势,加快民品开发和产业化步伐,在汽车机械、高端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四)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倒逼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的动态监测分析,在重点用能行业推行能源合同管理,加强能源管理中心建设,完善能耗指标体系,组织实施一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促使企业降低能耗标准。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环保产业。充分利用发电、化工等行业的废渣、尾气等,发展新型建材、余热发电,大力开发节能、绿色低碳等环保产品。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纺织、印染、建材、钢铁等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通过转型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五)以“两化”融合为纽带,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根据《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加强对通信部门协调管理力度,整合信息资源,推进开展“智慧孝感”建设,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

2.组织实施“两化”融合试点,以100家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推进智能化制造,以信息化手段完善产业链,创建100家“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以1000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梯度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

3.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全面推进以市高新区投资10亿元的中网在线为主体建设孝感软件产业园,落实国家支持软件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来孝投资。

4.鼓励和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多地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原材料采购、生产零部件采购和产品销售。鼓励企业内部推广跨部门系统集成、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工业控制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一体化应用,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支持能力。

(六)以“两个作用”的发挥为基础,保障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要积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有序放开、搞活金融市场,积极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来孝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积极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发挥小贷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服务孝感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鼓励金融机制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不断丰富企业的融资方式;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方式,在积极推进“智力支持+政银企集合贷”模式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完善、推广。

2.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

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政策引导和激励、扶持并举,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各类资本市场。充分利用股票、债券市场的融资和再融资功能,增加企业资金来源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并推进企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3.千方百计保证企业发展对基础生产要素的需求。

对重点骨干企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企业的发展壮大,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电力保障和市场拓展等方面进行倾斜。

(七)以优化环境为重点,服务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优化领导环境。

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作为新时期推进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担当,提升本领,积极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法,全力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2.优化体制环境。

抓住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协调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精简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政放权,结合工作实际,找出阻碍本地区加快发展的体制障碍。

3.定期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治理活动。

建立健全企业负担监测点和监督员联系制度,根据《湖北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目录》明确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做好企业负担监测分析工作,确保企业减负规定落到实处。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建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统计界长期研究、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二十几年来,我国统计部门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方法,不断推动了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评价工业经济效益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合理选择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有关指标;二是科学确定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回顾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统计的发展历程,无不是围绕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而逐步完善的。

早在1975年,我国就制定了工业企业八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统计报表,1977年决定采用产品产量、品种、质量、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流动资金、成本、利润和劳动生产率8项指标来考核地区、企业经济效益。但当时是分别用这些指标来反映各地区、行业和企业不同侧面的生产经营技术状况,只能得到各单项指标的水平和变动幅度,无法形成有关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概念,特别是在一些指标良好,而另一些指标恶化的情况下,更是无法说明经济效益到底是好是坏。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效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1982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人事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包括工业总产值和增长率,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计划完成情况,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主要工业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工业产品优质品率,万元产值消耗能源和降低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上缴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企业产值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工业企业产成品占用资金和降低率,可比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人员和降低率共16项指标组成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性概念的主要方面,较好地防止了单纯追求某项指标的偏向,但内容繁杂,难以用来综合评价。为了解决综合反映经济效益总体情况这一问题,又规定从上述16项指标中选取10项,通过报告期数据与基期数据对比,将改善的指标赋10分,持平的指标赋5分,退步的指标赋0分,将相应的指标同所得分数相乘后加总,可得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将报告期经济效益总分数除以按同样方法计算的前期经济效益总分数就可得到工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指数。

这是我国第一次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尝试,迈出第一步是可贵的,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没有解决。这一是将各项指标平等相待,没有考虑它们的内容及其重要性,也就是没有规定其应有的权数;二是按照各项指标的变动程度赋予相应的分值,结果往往出现基础好、水平高的企业或地区由于指标改善的难度大,其经济效益分数低于基础差、水平低、指标改善相对容易的企业或地区,出现“鞭打快牛”;三是没有对各项指标的改善和退步规定适宜的区间,结果改善10%是10分,改善15%也是10分,反之退步指标也是如此,赋分方法过于简单。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该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使用时间不长。

1991年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要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为了纠正片面追求产值、忽视经济效益的倾向,1992年初,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务院生产办又联合下发了有关改进工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的文件。这次改进制定了包括产品销售率、资金利税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资金周转率和净产值率(后改为增加值率)6项指标组成的考核指标体系,并对综合评价方法做了不同以往的改进。这首先是采用专家调查法,根据各项指标对经济效益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其次是根据“七五”时期各年度数据加权平均,计算这6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完成这两项工作后,就可用6项指标的本期数据分别除以各自的全国标准值,然后依据各自的权数,计算加权平均数,即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这次改进,特别是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实践证明,这套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方法具有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长处,已为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公众所接受。

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方法的改进对促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情况复杂,变化频繁,所以任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它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正因为如此,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和国家经贸委与其他有关部门经过长期的协商,于1997年10月就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指出,改进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方面上来。这次改进已得到国务院原则同意,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

遵循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应具备宏观性、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对1992年指标体系作了调整和补充,在保留流动资金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销售率4项指标,去掉资金利税率和增加值的同时,增加了总资产贡献率、资产保值增值率和资产负债率3项指标。新的指标体系可以从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和产销衔接状况来较全面地反映经济效益这一综合概念的不同侧面,同时又考虑到会计制度改革后直接从有关会计、统计报表中取得数据的可行性,避免了增加基层企业报表任务的情况发生。此外,这些指标基本上都是会计和统计分析所常用的,为广大基层统计人员和各级党政领导所熟悉,便于开展分析和计算。

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

总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12

=──────────────×────

贡献率平均资产总额累计月数

式中的税金总额是产品销售税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是期初数与期末数的算术平均值。在这里之所以把税金总额和利息支出列在分子上,是因为这两部分都是由工业企业所创造的,前者是企业对国家的贡献,后者是企业向其他领域转移的价值。

资产保值增值率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也就是净资产的变动状况。

资产保值报告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

增值率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资产总计-负债总计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运用债权人资金的能力。

资产负报告期期末负债总额

=───────────

债率报告期期末资产总额

流动资金周转率是投入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

流动资金销售收入12

=─────────×────

周转率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累计月数

成本费用利润率既反映企业投入的成本费用的经济效益,也反映降低成本费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利润总额

=───────

利润率成本费用总额

上式中成本费用总额是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企业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

全员劳动工业增加值12

=──────────×─────

生产率全部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

上式中工业增加值用现价计算,而职工人数是实物量指标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所以应该用总产值价格变动系数来消除工业增加值的价格变动影响。

根据以上7项指标可以计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周密考虑各项指标对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和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强弱的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法确定总资产贡献率的权数为20,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6,资产负债率为12,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5,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产品销售率为13,合计为100。与此同时,还参考我国近期各工业经济指标的实际水平和一般标准,为7项指标确定了全国标准值,它们是总资产贡献率10.7%,资本保值增值率120%,资本负债率不高于60%,流动资产周转率1.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71%,全员劳动生产率16500元/人,产品销售率96%。该指数可按下式计算:

工业经济效某指标报告期数值

=∑(──────────×该指标权数)÷总权数

益综合指数该指标全国标准值

最后,就以下几个问题作一说明。

1.资产负债率为负指标,报告期数值低于60%,权数为12;如果高于60%,其权数按下式确定:

指标值-不允许值(100)

────────────

60-不允许值(100)×12

2.计算综合指数时所用的全国标准值均为年度平均水平,在进行月度统计时,总资产贡献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项指标都是以时期数除以时点数,所以必须把它们的分子(均为时期数)折算为年度数据。

3.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指标值为负数的情况,在计算综合指数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总资产贡献率为负,按其实际数值与全国标准值对比并加权计算综合指数。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工程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一:工程经济管理有效策略

【文章摘要】在建筑工程领域,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企业的发展,对此,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防范,提升工程建设活动的经济效益,是需要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提出了有效的防范策略,希望能够为施工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策略

0前言

从学科层面分析,工程经济学是工程学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各种施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才能够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在实现工程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寿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现阶段,我国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如何对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在工程经济管理中,风险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1投标报价风险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程项目,做好投标报价工作,在尽可能提高中标几率的同时,保证自身的经济利益。从目前来看,投标报价风险体现在三个方面:

(1)清单量问题:现阶段,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许多业主为了能够加快进度,往往在工程尚处于设计阶段时,就着手进行招标工作,由于初期设计深度不足,施工企业制定的综合单价很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施工图的内容,工程施工图在正式开工到位后,企业才发现初设施工图与实际施工图无论是数量和内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与工程招标的清单量不一致,引发了相应的财务风险。

(2)清单项目问题:主要是工程量清工程经济管理中有效策略剖析王莹辽宁大学110136单中的项目内容与相关计量规则的要求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工程招标报价时的理解误差。同时,部分业主在招标文件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与技术规范,承包方根据招标图对实际工程量进行计算,两者在标准的认定上存在差异,导致报价失误。

(3)低价竞标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工程施工资格,往往会采取低价竞标的策略,而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业主方对于招投标制度缺乏准确的认识,认为招投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价格;另一方面,施工企业为了能够缓解设备闲置和人员窝工问题,不得不压低价格,以求中标。

1.2施工管理风险

(1)方案选择问题:在工程建设中,容易受到了气候、水文、地质、工期、技术、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施工方案的技术含量越高,工程越复杂,则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

(2)质量安全问题:部分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习惯性违规操作的行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规范进行施工,不仅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也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

(3)劳务分包风险:当前,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多是一些农民工,虽然经过了一定的培训,但是其对于施工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缺乏施工经验,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事故与安全隐患的风险。不仅如此,如果没有对劳务队伍进行合理选择,还可能出现合同纠纷问题。

(4)合同风险:部分业主缺乏正确的合同观念,在工程建设中,利用自身的强势地位,通过一些不合理的合同条款,将风险和责任转嫁给施工企业,增大了施工企业面临风险的几率。

2工程经济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起来,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策略,对风险进行防范和管理,提升工程经济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2.1强化工程经济管理认知

一是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引导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树立起相应的经济意识。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经济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涉及全体项目工作人员以及施工的全过程,因此,管理人员和基层作业人员应该树立成本控制意识,主动配合经济管理工作,实现成本、安全、质量和进度的有机融合,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应该对施工进度与工程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处理。对于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利益,获得更好的发展。而受计划经济残留的影响,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存在着重进度轻效益的错误认知,为了赶工期,忽视效益管理,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三是强调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当前,工程造价员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导致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存在着严重的脱节,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对此,应该将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工程施工的科学性和经济性。

2.2完善工程经济管理体系

首先,为了迎合招投标制度的发展需求,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市场营销部门,而为了强化工程经济管理,则应该设置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确保各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做好工程经济管理工作;其次,应该将作业层与管理层相互分离,由企业集团负责项目的分包、设备与材料的采购、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资金的供应,下属项目部则负责工程的具体执行,关注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然后,应该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减少管理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在招投标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而言,工程经济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施工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分析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向敏.剖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8):58.

[2]俞云.解析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商业文化,2012,(3):182.

[3]高志鹏,张少平.诌议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防治对策[J].

工程经济毕业论文范文二: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研究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竞争优势,现阶段企业都十分关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来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投入,同时不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本文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其次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特点和最终目的,再次论述了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强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建筑;造价管理;工程;经济效益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迎来了经济的全面复苏,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不断增加,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现阶段,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人们十分关注造价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完成进度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在开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时必须以国家的相关要求为标准,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合理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1.加强建筑造价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负责建筑工程项目的企业是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主体,建筑企业应该意识到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看待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合理的开展相关工作。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负责建筑工程项目资金配置等工作,建筑企业的工作就是完成政府交代的任务,建筑工程项目的最终收益不属于建筑企业,属于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负责整个建筑项目的建设工作,成本投入需要企业来完成,最终的收益者也是建筑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二,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开展全过程的管理是非常关键的。造价管理就是一种全过程管理,这主要是因为造价管理工作涉及整个项目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总的说来,造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也是十分有挑战性的工作。第三,现阶段,我国的好多企业都无法保证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造价管理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它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工程造价咨询市场,但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咨询单位的工作还不是很完善,无法做到让客户完全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建筑企业往往都会选择自己来完成造价管理工作[1]。

2.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和目的

所谓建筑工程造价指的就是企业在建设该项目时全部的成本投入,如何管理和控制成本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总的说来建筑工程成本投入包括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建设安装成本、设备成本以及除此之外剩余的其他成本。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所有阶段,成本造价管理的具体工作目标就是在企业预期投资额度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各种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等。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成本造价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这就要求企业在正式开始施工工作之前,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规划,科学合理的估算和预算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要对各种人力和物力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控制成本投入,保证成本投入在预期范围内,这样才可以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第三,关注单一项目和分项目,它们的成本投入也是企业需要合理控制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3.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包括合同不完善、人为失误、施工过程不规范以及财务管理有漏洞等等,下面分别具体的介绍一下。

3.1合同不完善

合同对合作双方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存在,它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合作双方认同了合同中的所有条款,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就必须按照合同的要求履行义务。然后,就现阶段而言,好多企业制定的合同都不够科学合理,存在一定的漏洞,这导致了双方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资源方面,合同中会存在和造价管理相关的规定,这些规定必须是明确的、合理的,如果在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中出现了问题,那么企业就无法正常开展项目工程的预算工作,也就无法正常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所以,企业双方必须重视合同,保证合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

3.2人为造成的造价管理失误

开展造价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具体工作影响着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以企业的利益为关注点,不能过分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他们必须能够保证造价管理工作处于正常状态中,通过正常的方法开展相关造价管理工作。如果承包商出现了不正常的手段,那么企业就无法保证预算工作的正确性。此外,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是专业的,拥有造价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缺少造价管理的专业人才,好多负责造价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无法胜任该项工作,他们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也不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正确开展造价管理工作,导致人为失误经常出现。

3.3施工过程不规范

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的所有阶段,尤其是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按照项目计划开展施工工作,将成本投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但是,现阶段,好多施工单位都存在施工不规范的现象,具体来讲包括对施工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对施工材料的用量过多等等,这为造价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3.4财务管理有漏洞

建筑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缺陷,那么就会影响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直接影响造价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必须能够胜任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也必须具有职业道德,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影响项目的正常开展[3]。

4.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措施的强化

如何科学合理的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进度,还能提高企业最终的经济收益。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造价管理的强化工作:

4.1加强对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建筑项目的所有阶段,在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就必须开始重视造价管理工作。建筑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决定着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正常开展相关工作。在实际中,有些企业不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才发现预算不够合理,成本投入完全超出预期。我国企业过分重视最终的预结算工作,忽视在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公开招投标是现阶段收集建筑设计方案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从大量的设计方案中选出企业满意的一个,企业在考虑设计方案时一定要同时关注设计方案的质量,以及整个项目的预期成本投入,根据方案对成本投入进行合理的评估。

4.2重视编制工作,促进概预算编制水平的提高

科学合理的编制工作是保证造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概预算编制对整个项目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这样说,工程项目的开展必须按照概预算编制来进行。只有概预算编制是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不断提高概预算编制水平是企业必须要做的工作。首先,企业要意识到概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概预算编制的重要地位;其次,保证开展概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他们必须能够胜任概预算编制工作;再次,在进行概预算编制之前,相关人员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详细的了解,包括施工现场情况、施工地点的交通情况等等。最后,负责概预算编制的所有人员必须做到团结协作,保证最终的概预算编制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控制施工阶段的投资,提高管理水平

施工过程的造价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不断提升施工中的管理水平是企业必须做的工作。第一,在正式开始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第二,根据设计方案,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详细的设计和规划;第三,施工人员需要和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在预期的成本投入范围内顺利开展。

4.4重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在项目的竣工阶段,双方需要根据一系列的凭据来验收整个项目,保证各个阶段的成本投入的有效性。在竣工阶段开展严格的造价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企业的切身利益。

5.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开展造价管理工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科学合理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保证整个项目的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希望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一合,李腾.试析如何加强建筑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J].城市地理,2015,02:137.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工业统计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来说,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涉及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极为重要。本文从通过对产品销售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挖掘市场潜力,开辟销售市场;通过对产品质量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改进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对企业各项劳动指标的统计分析,不断加强劳动管理、挖掘劳动潜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这四个方面对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同时,还对工业统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前言

工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扎实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时准确反映工业经济发展态势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来说至关重要。工业统计是行业统计,它是运用一整套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调查、整理和分析方法,研究工业经济的水平、结构、效益和速度.用以反映工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需要准确地获得各种经济信息。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而企业的统计活动遍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统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是否能够按期稳定地搜集到各种经营信息.从而满足企业各级管理的需要。由此可见.工业统计在工业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已经由政府的附属物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作为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之一,统计的作用自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二.工业统计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通过对产品销售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挖掘市场潜力,开辟销售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只有将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收回垫支的资金,生产才能顺刺进行,企业的盈利才会实现。所以说,销售决定生产。在产品销售的统计中,市场占有率和市场覆盖率两个指标.能很好地反映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强弱市场占有率是指生产的某种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量占市场同类产品销售量的比重。市场占有率就越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就越强在社会需求既定的前提下,影响市场占有率的主要因素是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在市场同类产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价格上的竞争往往占主导地位。因此,企业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必须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上下工夫市场覆盖率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行销地区数占该产品全部行销地区散的比重。它是从市场占有的广度方面反映某种产品的竞争能力、辐射能力的。企业通过对市场覆盖率指标的分折。可以考察本企业产品行销的地区范围。研究产品扩大销售的可能性。通过分析产品市场覆盖率的高低及变动的原因,可找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和措施,开辟产品销售的新市场,扩大企业产品竞争的地域和范围。

(2)通过对产品质量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改进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工业产品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以质量求生存”,生产出优质低价的产品。工业产品的质量状况,决定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而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指标既包括反映产品本身质量的产品技术性能(如含量品级)指标,也包括反映企业生产工作质量的f如合格率返修率)指标。企业通过对这些质量指标的统计.反映和调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对产品的好坏进行分析。进而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提高产品质景。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就意味着各种资源浪费的减少.而且可以使本企业的产品取信于消费者.增强本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能力。这样。既增加了企业有形资产的价值.也增加了企业无形资金的价值,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通过对企业各项劳动指标的统计分析,不断加强劳动管理、挖掘劳动潜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工业生产是通过工业企业中职工的有效劳动进行的。企业可以根据对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的统计,掌握劳动力的数量构成和增减变动情况,研究和分析各类人员的配置是否合理;考察劳动力使用的节约与浪费情况,以便合理地调整劳动组织,挖掘劳动力的潜力。企业通过对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的统计,反映劳动时间利用的程度,分析劳动时间未能充分利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消除劳动时间利用上的不合理现象。在企业的全部职工中,生产工人是工业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直接劳动者。他们劳动时问是否能充分合理的利用,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产量、产品成本和企业盈利。企业中能反映出工人劳动时间使用情况的指标体现在出勤率和制度工时利用率上。出勤率受缺勤1一日的影响。也就是受工人由于各种原因如病假、事假、产假、伤假、探亲假、旷工等未能出勤参加生产的工人的影响:而制度工时利用率除受缺勤工时影响外,还受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的影响。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劳动时间,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措施.使职工的出勤情况和其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企业使工人充分利用劳动时间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于企业的基本生产单位——车间来说。工作人员的范围主要有基本工人、生产工人和全部职工。按照不同人员范围统计计算出的劳动生产率具有不同的意义。在正常的生产组织条件下。通过对基本工人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分析,能反映出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操作水平和劳动积极性,同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技术准备水平。工人劳动生产率除了决定于基本工人劳动生产率水平外.还受基本工人占全部工人人数比重大小的影响。辅助工人过多就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全员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工人劳动生产率.还受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大小的影响。由此可见,避免不适当地增加辅助工人,压缩非生产工人,充实生产第一线是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4)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各个方面进行的全面管理,而企业的统计活动遍布上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能够长期稳定地搜集并提供各种统计经营管理信息,这些统计信息资料可以从各个方面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进度和运行状况。可以考核计划、任务的执行情况,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醒、敦促有关部门和人员及时调整部署,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等等。

计在这里就起到了检查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

三.工业统计工作几点建议

(1)提高数据质量,真实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特别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统计数据质量倍受各界关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切实采取得力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的逻辑审核和协调性分析.强化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审核评估,准确把握宏观指标问的逻辑关系,做到指标协调一致,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准确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一是要加强工业数据与相关数据的审核。要从宏观上正确把握工业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工业用电量、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行业的增长情况、工业增值税等情况,加强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的评估。同时,还要把握好工业生产增长与主营业务收入、产品销售率、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库存变动的衔接关系,确保工业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在审核中,当前要重点关注几个指标。比如工业用电量。

(2)是要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一是要加强企业统计规范化建设继续完整的原始记录、规范的统计台账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把好人口关,是提高规模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利用一切平台开展统计业务知识培训。要对规模企业尤其是新增规模企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业务知识培训,促其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了解指标含义,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三是要强化统计法制宣传。要针对当前规模工业统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统计法律法规宣传。

四.小结

总之,工业统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涉及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宫春子.关于构建X-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叨.上海统计,2008,(o6)

[2]张志权.关于对当前X-业企业统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统计,2001,(05)

[3]罗宏.对国有工业企业统计改革的思考L玎.云南社会科学,2001,(s1)

工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贡献实证分析

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鞍山经济发展对辽宁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下面利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鞍山及辽宁近15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证实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用模型及数据直观反映拉动情况。

1.数据来源及整理。为了能够使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具有代表性,本文的样本为1996年至2010年15年的数据,分析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利用GDP这一经济指标,为了佐证结论,把鞍山三次产业数据资料总结汇总如下表1。

2.模型分析。辽宁GDP的增长率是用辽宁GDP当年价格计算而得,且模型中所用数据皆为比率数据,所以鞍山GDP与鞍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均调整为用当年价格表示。对上表中的数据整理计算所得数据见下表2所示,其中Y代表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Y1代表鞍山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X1代表鞍山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2代表鞍山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X3代表鞍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经整理得到以下数据:现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对模型数据进行估计,分析鞍山经济增长对辽宁经济增长拉动情况。由于回归模型扰动项存在序列相关(如下图2),估计并修正后结果如下:(略)。由F检验统计量p值等于0.000005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看出,不能拒绝模型中所有参数为0的假设;其次由修正R2=0.9484可以看出,该模型整体拟合效果很好;由t检验p值可以看出,模型中常数在显著性水平0.05下不显著,但是在统计模型估计中常数的显著性与否可以忽略,而Y1前面的系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很显著,可以说该模型中的系数是有效的。本文旨在给政府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同样运用计量分析软件Eviews3.1拟合鞍山地区经济产值与鞍山三产增加值之间的模型(见下式2)。

3.结论分析。根据以上模型得出以下结论:(1)由模型式1中Y1前面的系数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拉动辽宁GDP增加0.08189个百分点。说明鞍山经济对辽宁经济发展有较大的贡献,进而可以得出2011年鞍山经济增长为辽宁经济增长拉动了0.9830个百分点,意味着辽宁2011年的经济增长中有将近1个百分点是鞍山经济拉动的,是鞍山经济做出的贡献。(2)根据模型式2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鞍山三产增加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鞍山GDP分别增加0.087153个百分点、0.470167个百分点、0.390506个百分点。(3)结合模型式2中%X1、X2%、X3%前面的系数对比来看,在本文样本设计区间内鞍山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数值为0.470167,其次为第三产业为0.390506,这与鞍山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十分相符。2011年鞍山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构成比例为4.6:53.8:41.6,由此可以看出鞍山2011年第二产业占比高于第三产业12.2个百分点,但是鞍山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仅低于第二产业0.07966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鞍山第三产业的表现突出,即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了鞍山经济结构正随着经济发展需要而向世界经济结构接轨。

政策建议

从上述分析结果以及现实情况可以看出,鞍山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整个辽宁的辐射与带动,同时辽宁发展对鞍山发展不可或缺,为了更好的促进鞍山自身经济以及辽宁经济发展,鞍山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基础上,抢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双重战略机遇,实现大发展快发展。

1.充分发挥叠加优势,不断加快区域融合步伐。充分把握沿海经济带和沈阳经济区的双重机遇期,实现谋划推进鞍山发展。一是以鞍海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动沈辽鞍营一体化发展,以汤岗子新城为重点加快“四城一镇”等新城新市镇建设,加快与沈阳经济区主导产业集群、工业产业带和公共创新平台的融合,创造发展新优势。二是加快沿海大县(市)建设,海城、台安、岫岩都面向大海,因此要主动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以宽阔视野谋划新的发展。三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同时大力推进资金争取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