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临床生物化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教学内容缺乏在职临床专业特色和临床实用性
成人临床专业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迫切要求理论知识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己的临床业务水平。但长期以来,由于生物化学是医学生第一学期的课程,他们还末接触到临床知识,所以无论从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执行,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都是针对普通的医学生,即我们一直在将在职临床专业的学生当作初入大学的没有临床知识的学生一样在培养。所以在调查中发现,在职临床专业学生普遍感觉生物化学学习内容偏多、偏深、偏难,与专业课和临床实践联系不紧密、不实用。不能满足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需求,缺乏在职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
1.2生物化学教学方法陈旧
在职临床专业学生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他们脱离课堂时间比较久,年龄偏大,记忆力减退而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同时他们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主要放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也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生物化学的学习上。所以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只能使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生物化学教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目前的生物化学教师均毕业于医疗专业或化学专业,没有系统地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不能很好地了解临床医疗活动的新进展,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知识紧密结合。使得生物化学与临床的联系被淡化,教学内容空洞化,纸上谈兵,降低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2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法
2.1突出学生特点,重组教学内容,适应岗位需求
根据在职临床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生物化学教材内容应与普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有所不同。为此,我们邀请了临床专业课教师和临床专业一线医务人员共同分析研究课程内容,结合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疾病,合理地调整了在职临床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重,如在讲物质代谢时,忽略复杂的结构式和反应式,抓住反应特点、生理意义、临床意义等与临床相关的内容重点讲解。注重知识的更新,搜集整理本学科的研究热点、新成果、新发现、前沿动态以及每年诺贝尔奖的成果,将其融入到授课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增加案例教学,讲解每个章节的内容都先推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该课程与临床的联系,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在实用和够用的原则下改革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增补和完善与临床专业密切相关的内容,突出实用性,减少理论性,以保证生物化学的教学设计符合在职临床专业人才培养需要。
2.2优化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增添教学活力
生物化学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同时在职临床专业学脱离课堂时间较长、用于生物化学学习的时间有限,并具丰富的临床专业知识,所以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根据各个章节的教学需要及学生的特殊需求,选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发掘学生积极讨论与研究的能力。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国内很多探索和开展PBL教学的医学院肯定了其积极性的作用和效果,评价基本是正面的。我们运用PBL教学法,在每节课开课前和结束后,均会结合本章节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其在临床上的应用给出思考题,同时针对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特点建立生物化学的教学QQ群,学生在课后可以以该问题为中心查阅一些资料,并在QQ群中进行讨论,在下一周的课上老师再进行归纳总结。这使得以教为主的学习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探索性学习,提高了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讨论平台,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职临床专业在临床一线岗位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单一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CBS教学法,让他们应用生物化学知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治疗原则。如在讲完脂类代谢后,列举一个高脂血症病例,要求学生对该病例作出初步诊断,分析该疾病形成原因,为明确病因应做何检查,如何治疗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病例分析,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对疾病的了解,掌握了脂类代谢的基本内容,同时还将糖、蛋白质、脂类三大物质代谢结合起来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原来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成为了实际应用的手段,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被动记忆变为了主动探索,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职临床专业学生相对普通院校学生而言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较差,同时他们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及精力在工作、家庭、生活上,所以用在学习上的时间较少。对于很多生物化学知识点学习起来枯燥乏味,较难记忆的情况,可采用歌诀、归纳总结、列表比较等方式来提高学习兴趣。如我们在讲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记:携一两本淡色书来(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又如在讲三羧酸循环时,对该反应过程中的底物、中间产物和产物可进行如下的归纳: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成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让这些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用歌诀来记忆,使学生当堂就能记住,提高了学习效率,节省了课后的复习时间。
2.3提高教师素质、增强与临床的联系
为增加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的联系,我们不仅要求教师精通生物化学教材,还要求教师每年必须有3个月时间在临床一线实践,一方面加强临床基础知识的学习,密切与专业课老师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临床实践,密切与临床医生交流,为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奠定基础,确保在授课时,生物化学知识和临床知识能相互渗透。
3结语
PBL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应用的方案准备及基本运作过程
按照各个实验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将实验课教学分为不同模块,包括体液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和评价、糖代谢异常检查、脂质代谢紊乱、临床酶学检测应用、肝胆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筛选和应用等内容。同时需强调临床应用能力,在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血脂代谢、糖代谢检测、临床酶学检测等整体性较强,内在联系较密切的实验模块作为PBL教学内容。如:在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中提供患者血脂化验结果:第一次血脂测定结果为三酰甘油(TG)2.1mmol/L、胆固醇(TC)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8mmol/L,2周后复查结果为TG2.0mmol/L、TC8.4mmol/L、HDL-Cl.lmmol/L、LDL-C5.6mmol/L,并列出患者的临床表现,让学生以掌握的理论知识对该患者是否患有高脂症及其分型进行讨论。正式实施前,可根据病例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引导性问题并以问题形式编写教学案例,并逐步覆盖各个教学章节。基本运作过程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5~6人组成的PBL学习小组,每个教学小组和实验小组均选出1名学生担任组长;教学讨论以教学小组为单位,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教师引导同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营造愉快活跃的学习讨论气氛。提出问题教师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对某个内容的基本概念和代谢途径等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然后提供典型案例,并根据案例提出相关问题,设置悬疑,提出由浅入深、合乎逻辑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每组提供1个病例,提前2周将病例资料和问题交给学生。各组学生带着病例和问题在课后将理论课内容进行复习,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给定的问题讨论,利用教材、参考书、期刊、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获取必备信息;在实验课前归纳出众多观点和解释,提出初步见解。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甄别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集体讨论,以教学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1名代表作为主讲对学习研究结果作出报告,回答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同时组内其他成员辅助,对涉及的每个问题都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中,强调学生充分发言,鼓励意见不同时展开辩论。而教师要围绕题目中心重点启发,给予必要地引导,并通过调整、控制节奏,抓住时机,有效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归位,以免偏离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最后,教师对病例、不同PBL小组的报告结果及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归纳出问题最终的解决思路和结果,总结出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未意识到的理论问题。每个PBL小组应当对该案例的学习进行反思,不仅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思考改进的方法。而且需要反思如何增进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使小组在接下去的案例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教学效果评价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而各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又不尽相同,因此目前PBL教学是否能够带动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还没有固定的评估体系。作者认为PBL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而具体评价形式则包括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师评。其中,自评是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要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取得了什么效果。另外,在书面考试中可以加入部分综合性分析病例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PBL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前景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且目前没有PBL的现成教材可用。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较好地系统吸收掌握相应的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内容外,还应当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知识,积极探索适合PBL教学的课程内容,开发实用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病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能控制课堂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PBL的实施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尽管应用PBL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无可否认由于其实践性强及与临床能力紧密结合的特点,运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前景,应充分认识PBL教学的意义。要着力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学提供足够的场地、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完善图书馆网络服务等。并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深入学习并掌握PBL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术。积极探索适合PBL教学的课程内容。制定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要强调扎实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保留部分经典的课堂讲授教学,系统讲授临床生化检验的核心知识,在学生获得较系统的知识框架,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合理选择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开展通过以相关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将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和联系的整合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临床生化检验学课程中推行适合的PBL教学方法将会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符合时展的医学人才,从而使医学检验教学的改革更加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检验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双语教学;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医学检验
Practice and consideration of bilingual teaching clinical biochemistry
HUANG Xiao-hua,ZUO Yun-fei.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s in the field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 it’s necessa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use of bilingual teach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e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still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The author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with the summary of experience of bilingual education.
【Key words】 Bilingual teaching; Clinical biochemistry; Medical laboratory
近年来随着医学检验专业的飞速发展,对于该领域人才需求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尤其是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新技术的探索与研究乃至日常工作中对于外语水平的要求已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为此,我学院对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双语教学工作。本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进行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授,一般指在母语进行部分教学的同时用非母语(一般指英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教学的教学模式[1]。最终使学习者能够同时应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现阶段,对于检验专业学生来说,英语在实际工作、对外学术交流、科研学习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但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只是应试学习,实际应用能力上还很差,不能将英语真正作为学习工具来使用。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着重介绍了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生物化学改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等。当今临床生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成为检验专业领域的前沿学科,要想掌握最新的进展,与国际先进技术方法接轨,必须具备熟练阅读专业外文文献及其他应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并不断完善临床生化课程的双语教学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 双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2.1 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提高师资力量
双语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手段,因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不同,对双语教学的理解和实施也不尽相同。但首先要明确双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掌握医学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常用的专业英语的词汇,具备一定的应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今后的日常工作、学习深造及学术交流奠定一定的基础[2]。双语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的开展是明确了这一目的,结合临床生化课程的特点,在逐步的探索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于临床生化检验课程中的“双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是单纯的对单词、词汇的解释和对原版教材的逐词逐句的对照翻译,重点还应放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上,而外语水平的提高作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应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就是师资。双语教学对于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掌握相当程度专业知识及授课技巧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 能熟练、准确地使用英语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解。临床生化检验学在双语教学上应着重于授课教师的选择与培养。授课教师多选择有国外学习经历的精通专业知识的教授、副教授。同时也要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学校开办的双语教学师资培训班,侧重于口语训练和双语教学法进行培训,另外还应定期的组织外语教学观摩活动、教学研讨会等,建立双语教学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及年青教师的成长[3]。但双语教学中的教师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与时俱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比普通教学更多的精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2.2 科学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双语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开展的成功与否,最终是要看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解决临床生化的专业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应该首先以掌握临床生化检验知识作为基础,而要区别于单纯的英语授课。因此在授课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床生化检验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来合理的安排中英文使用的比例。检验专业的学生开设临床生化检验学一般是在大学三年级、四年级,这阶段的学生一般达到了CET 4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日常英语会话水平,同时在临床生化检验学课程开设前,学生开设了医学检验英语的学习,所以可以使用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学习时多使用本国语言,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另外从临床生化检验学课程的特点来看保持型双语教学也符合其教学内容的安排,临床生化检验学的内容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4]:①人体物质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②以器官为中心阐述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③以组织细胞为中心;④疾病分类为中心;⑤介绍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和仪器。在课程开始初期侧重于对介绍各个生化指标的英文单词,但对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应用中文讲解。而学习到以器官、组织细胞、疾病分类为中心的生化改变时逐步将双语教学的“听说读写”应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用英文系统解决专业问题。
这样要比应用沉浸型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好,学生不会因为开始就接触复杂的专业英语而产生厌学、抵触情绪,而且在学习中模拟工作中如何应用英语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不仅是在学习专业英语而是在专业领域应用英语,这样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3 组织多种课外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目前临床生化检验学开设双语教学还受到课时的局限,毕竟在双语教学中语言只是载体,而知识才是内涵。所以在限定的课时内应首先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样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也是辅助双语教学的一种手段。我学院的检验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阶段大部分同学参加了科研小组,由教师挑选临床生化专业的英文文献,布置科研小组的同学课后阅读,一个阶段组织科研小组的同学进行中英文结合的讨论,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英文的科研能力。另外在临床生化的实验课中安排了学生到检验科的临床生化科室进行见习的内容,在见习中由临床教师带领学生讲解化验单中的英文检验指标,对于临床生化检验仪器的原理与使用也应用双语教学进行实物讲解,并可以组织同学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切实的体验到英语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除了较为常规的专业教育外,推荐学生课余时间收听VOA Health Report、医学英语Talk show、观看比较流行的原声医务电视剧,如美国的ER、Grey’s Anatomy等,使学生寓教于乐。
2.4 外文教材的选择及网络资源的利用
教材是学生用以学习理论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国外的原版教材的选择上要使用语言地道, 启发性强, 同时要能提供最新科技动态的教材。但在应用原版教材时除考虑上述情况外还要注意与中文教材的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的衔接。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选用了Dietz Textbook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但由于原版教材价格昂贵,而且各章节采用先介绍大量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后再介绍专业知识的特点,这与国外教授洒雨点般介绍相关内容后由学生课后自学的教学方式相配套。而这种教学方式目前还不适用于国内学生的学习情况,需要结合本专业自身特点加以改进,我们采取将原版教材作为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中与中文教材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复印件作为资料供学生课上学习再以多媒体,幻灯片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样可使学生不必为缺乏外文教材而出现学习上的障碍,又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选择的学习,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借鉴原版教材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另外因为原版教材再版时也有部分更新内容,而我们无法及时的更新教材,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推荐著名的国际临床生化网站及一些杂志给学生,如Clinical Chemistry、Annuals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和Clinical Chemistry Review等,供学生自主学习,也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5 建立完善的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 建立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5]。临床生化检验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两方面。其中对于授课教师教学的评估包括了教案及课件的定期检查,教学督导组专家对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手段等的不定期的评估,定期听课,对课堂上的师生活动进行评估并给出分析结果,定期举行教学相长会,注重教学中学生的回馈信息,其中学生的反馈意见应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置、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等各项指标,并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设性的意见,及时的根据学生的意见来调整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不是单一的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进行评价,而是增加了能力测试、综合案例测试等随堂测试的形式。临床生化双语教学的评估体系目前仍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校际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检验医学专业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已逐渐成为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可使他们更好的适应和胜任未来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 汤冬玲,张绍翔,李艳,等.检验医学课程引入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6):1199-1200.
[2] 杨亦青,薛素冰,张艳超,等.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课程双语教学的调查分析.检验医学教育,2009,3(16):10-12.
[3] 王蓉,李雪,洪伟,等.新型医学检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检验医学教育,2009,6(16):12-14.
对于医学生物化学而言,其本身因为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研究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乏味、知识的更新速度较为快速,导致在学生进行医学生物化学的学习时,其理论知识的接受和实际的临床应用缺乏着相关的联系,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相关知识时缺乏了一定的耐心和兴趣,甚至于有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为了能够让让学生对医学生物化学知识进行更好地学习,充分的掌握到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知识,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建立起良好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将教学质量进一步的提高,相关学者对医学生物化学的教学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并且将先进的案例教学法与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随机抽取2013级专科临床专业1班(41人)、2013级专科临床专业3班(39人)和2013级专科临床专业5班(40人)为调查实验班,对这些2013届专科临床专业的120名学生的医学生物化学课堂进行临床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年龄在19~21的学生5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7%,年龄在21以上的学生6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3%,其中男学生的人数为33人,女学生的人数为77人。
1.2方法。
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与引导相结合。通过长期的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将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与引导结合起来,医学生物化学临床实践活动不存在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情况,教师在对每一节课程的内容都需要做细致的准备,并转变了自身的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观念,将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主体由老师转变为了学生,这也恰恰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课前积极地查阅当代院校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与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觉得某老师的临床实践活动很有意思,在学科内容的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中,老师应该更多地是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医学生物化学临床教学实践活动方式灵活。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即使他们处在同一年级,其学习和理解能力也会有所不同,老师在备课时就需要注意到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老师要认识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知识底蕴,其次,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很深有些很浅。第三,临床实践活动提问时也要掌握技巧。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提问一些较深的问题,而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选择较为简单的问题,既不会使学生因回答不上而感到尴尬,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此外,在进行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必一定要提前制定出相应的教学配套措施,比如对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医学生物化学课堂的学时安排、医学生物化学课堂的考试改革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并且加强临床案例教学的考核成绩在整个医学生物化学课堂中学生成绩的占有比例,把每次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的具体表现作为学生的主要考核成绩,进而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
2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的形式对医学生物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效的影响作用进行评估。本次研究的问卷调查结果表示在120名医学生物化学专业学生当中有96人认为临床案例教学法的方法更适于课堂,特别是在提升个人学习兴趣、增强了团队的相互合作精神、有效的促进了知识的记忆、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面反应强烈,评价良好的106人占总人数的88%。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而言,更加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3讨论
【关键词】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72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4104-02
临床生化检验作为临床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其可靠性非常重要。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对检验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可分为检验分析前、检验分析中和检验分析后三个阶段[1]。随着检验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检验技术的不断规范,使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误差不断改进,分析的准确度明显提高,分析前误差约占总检验误差的80%,成为保证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由于实验前质量控制涉及检验项目的选择和要求、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验收和运输保存等,环节较多,能否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施实验前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2]。因此,如何提高检验前的质量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本院检验科与相关科室人员,就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2012年6月进行的临床生化检验分析的16607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5d-88岁,回顾性分析其检验分析前的常见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166075名病例中,其中检验错误发生例数81例,包括分析前58例(71.6%),分析中13例(16.0%),分析后10例(12.3%),总误差发生率为0.48‰。其分析前影响因素构成,见表1。结果显示采样操作不规范、标本送检延误、标本采集不合格、病人准备不充分、申请单填写不合格为影响分析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3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3.1检验申请单的书写临床医生首先依据患者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并合理选择检验项目[3],确保该检验项目对临床有实际性诊断意义。申请单设计和填写的不规范是检验分析前常见错误。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病史认真、完整地填写检验申请单。申请单的简洁准确设计及正确填写是取得正确检验结果的首要条件,检验科要与临床科室密切联系,要求临床医师要重视申请单的填写,检验科严格申请单收录制度,对于不合格申请单严格指出并拒收。
3.2患者准备首先,在采集标本前告知患者标本采集前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在采集标本前做好准备工作,尽量避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保持患者平稳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如患者情绪激动或紧张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血清游离脂肪酸、乳酸、血糖、血红蛋白及白细胞的增高[4]。同时,多数项目的测定,需患者空腹进行采血,尤其对于血脂、血糖等,餐后可使标本血清呈乳糜状。影响测定的准确性;但如果空腹时间过长超过16小时,因过度饥饿会使患者血糖、补体C3、ALB等降低,而血清胆红素因清除率减少而上升。剧烈运动会使促肾上选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明显升高,使体内的新陈代谢明显加快,血清游离脂肪酸迅速下降后继而上升,丙酮酸和乳酸也接着升高,还可引起细胞酶的释放而使血清中的AST、LD、CK等酶的浓度升高,血液中Cr、BUN、K+、P的含量可升高25%甚至更多[5]。而Hb、钙及镁则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患者采血多数采用卧位或坐位,当改变时血液循环与体液循环之间的平衡发生改变,导致血清内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浓度发生改变。患者由卧位变成站位时,血管内水分移至组织间隙,使不能通过血管的大分子物质升高,如TC、TP、ALB、TG等,因此建议患者取坐位采血。检验结果同时受患者患者服用药物的影响,如服用速尿、雌激素、甲状腺素等使血糖增高。大量使用青霉素会使CK、Cr、TB升高,ALT降低。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妇女,由于肝酶的诱导合成增加,可使TG及转氨酶升高。因此,应尽量于停药后2d或用药之前进行采样。
3.3标本的采集和传送标本采集过程误差是总误差的关键来源。由于许多检查项目对于标本采集要求严格,首先注意标本采集的时间,同一患者在不同的时间所采集标本的检验结果会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生化检验原则上于清晨早餐前或进食12h后采集。其次注意采集的部位,临床上常有危重患者需要多通道输液,在采集他们的血液标本时有些是从输液侧肢体甚至输液的同一条静脉采血,这样血液稀释和输液药物无疑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血样标本目前常采用的真空采血,可避免抗凝剂的使用错误,确保血和抗凝剂的比例关系,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防止溶血。要正确使用抗凝剂,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等抗凝剂将会使血清中的Ca2+、Mg2+含量下降,K+、Na+的血清浓度会升高,肝素对CK等酶有轻微的抑制作用[6]。同时注意血液和抗凝剂的相对比例。标本离体需正确保存,如温度、湿度等有特殊要求的标本要尤为注意。采集标本后要尽快传送,对高生物危险性的生化标本要严格包装.避免传染给他人。每个患者的标本均独立密封包装,降低传染发生率。每个标本上要粘贴与申请单一致的识别码,并注明患者的姓名、年龄、病历号、采集时间。
3.4护士培训制度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作为整个检验质量控制中的最重要且易被忽视的环节,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尤为关键,其中护士在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建立护士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检验知识的学习,增加护士对检验整个过程的了解,可有效减少检验误差的发生率,可采取个例教育或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
4小结
临床生化检验分析前标本的质量控制是一个连续系统的过程,要确保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需广大医护人员、检验工作人员及患者的积极协作配合。
参考文献
[1]赵杰才.探讨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75-76.
[2]夏礼军.重视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5):473-473.
[3]周海燕,孔艺,王永明.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J].浙江临床医学,2006,8(8):884-886.
[4]胡德华.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指南,2011,9(31):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