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训调研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税务机关培训现状
税务系统按照注重综合素质,提升岗位技能,创新培训方式,促进终身学习的工作思路,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的培训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改善,驾驭税务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目前税务干部培训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以下不足。
(一)缺乏主动性和急迫性,培训认识不深刻。虽然各级税务机关对税务干部培训工作逐步加强,但进展不快,与实际工作中税务干部培训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应该充分认识到培训是一种教育,它属于成人终身教育范畴,为税收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
(二)缺乏广泛性和全局性,培训人员层次集中。“实施全员培训,促进终身学习”的工作思路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甘肃酒泉地税务局干部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在税务机关的主要领导,这一群体占据培训资源的85%以上,而基层税务干部因工作任务紧、培训投入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受训机会太少,不利于税务培训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形式单一。近年来,工学矛盾一直是税务干部培训的突出问题。一方面税务干部队伍亟需进行新知识、新技能的填充和更新,另一方面在职税务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工作繁忙,参加集中培训的精力和时间不足。税务干部普遍反映,要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形式,以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
(四)缺乏生动性与多样性,培训管理模式陈旧。多年来,甘肃酒泉地税局在税务干部培训工作中主要是沿用上级点名调训、下级被动参训的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有三个突出特点:在参训人员上具有强制性;在培训时间上具有固定性;在教学内容上具有统一性。虽然这种培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干部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需求,但其本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对参训人员针对性较差、时间约束性强、难以达到按需培训的目的。
二、改善培训现状措施
针对税务干部培训需求,结合甘肃酒泉市地税局税务干部队伍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今后,税务干部培训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强化培训工作的思想认识。随着税收事业的发展,教育培训工作的地位会越来越突出,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各级领导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领导,把培训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抓紧抓好。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培训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工作。
(二)做到培训形式与实俱进。在继续坚持课堂教学、在职自学等传统培训模式的前提下,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培训方式上做好扬弃,摒弃过时的培训方式,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逐步扩大和探索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加学习趣味,增强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分专业将教授、专家的联系方式、素质水平纳入其中。同时,要积极鼓励有特长的税务干部参与到培训师资中来,提高培训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实用性,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提供智力支持。
(三)有针对性的培训。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酒泉市地税局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训,一线基层人员培训应和岗位相结合,也就是从事什么岗位就应培训什么内容,不要集中培训统一内容。
三、创新管理模式
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当前培训模式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放宽培训的自,逐步探索宏观调控、个人自主的按需培训模式,即市场培训模式,实现传统培训模式与市场培训模式的同向并存、相互补充。税务干部培训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逐步建立一套市场化培训管理机制,着重强化四个职能:
(一)强化决策职能。包括对培训工作方针的确立、战略目标的选择和远景规划的制定等。制定税务干部教育培训长短期规划,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对各级各类岗位所需的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科学地确立了一个量化的统一标准和达标要求,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二)强化服务职能。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年度培训指导性计划及中长期培训信息,调控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基地之间的关系,做好培训基地与培训对象的合理分工。
一、返乡农民基本情况
衢州作为劳务输出型地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据统计,我市20*年累计外出务工人数共46.8万人,截至春节前夕,共有返乡农民12.31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6.3%。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约有10万人,占总返乡人员的81%。所以,造成今年开春农民大量返乡的最主要原因*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其次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也具很大吸引力;三是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于是带着多年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回到家乡创业。
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培训工作,帮助返乡农民再就业,对于衢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既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在经济风暴下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全面维护农民利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体现。因此,我们因着眼于返乡农民的独特性,充分尊重农民自身意愿,以独特有效的培训方式帮助返乡农民脱离困境,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致富之路。
二、返乡农民的特点
相对于在家务农的普通农民而言,返乡农民有他们自身的独特性:
(一)年轻力壮、劳动力强
相比普通农民,返乡农民多数是青壮年,有十分强的劳动力。并且,他们都有一定的外出务工经商的经历,具备一些基本的技术能力。因此,他们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发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这种潜在资源就会变成财富。而这就需要他们能在本市合理就业、自主创业,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帮助和培训,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也是我们对返乡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相比普通在田间耕作的农民,返乡农民往往都曾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见识过发达地区的经济模式以及工作环境,因此,即使回到农村,他们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以低产出的农作物来勉强度日。他们有着更高的生活目标,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们渴望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渴望投资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来提高收入,更渴望运用专业知识实现自主创业、发家致富。这也是我们必须对返乡农民培训极度重视的重要原因。
(三)竞争力强、善于学习
由于期望更加殷实的生活,返乡农民们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专业最全面的帮助。并且由于在外打工的经历,使他们对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较一般农民有所提高,对网络课堂、手机电视、移动通讯等都有较全面的了解,这也为我站顺利开展特色培训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三、创新培训机制、服务返乡农民
(一)信息与技能问询相结合,吸引农民注意力。
为了解决农民确信息、缺技术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我站运用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型媒体建立了强大的信息与咨询平台。首先,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村级网站,并加大对我站农民信箱、信息网站的宣传,尽可能多的吸引返乡农民的注意力,争取让多数返乡农民都注册一个农民信箱,并学会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网络上自己的产品买卖信息,以及搜索与自己相关的服务、经营、再就业信息等。其次,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以电脑网络、电话手机、电视《农技110特快》专栏和《农家报》为载体的“三电一报”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急需的就业、服务等信息,随时随地满足农民获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农技110现场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在线、专家手机连线和农民咨询114号码百事通为渠道的“三线一通”咨询服务平台,热心专业地回答返乡农民所急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的难题。
(二)新型方式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提高农民学习力
为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对各类技术知识的要求,我站以农广校为平台,认真实施*大学远程教育和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余(脱产)学历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学历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为广大农民开展农技培训,培训内容广泛丰富,针对性强,且教授方式灵活独特,因而引起了广大返乡农民的兴趣。同时,我站还开通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网培训专页,建立了“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影视频道”,提供121个科教片和7个技能培训教材供农民随时学习、课下复习、巩固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竞争能力和专业技能。另外,对培训后通过国家考核的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肯定农民的学习水平及技术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保证远程教育的专业性,网络课堂中的培训专家多是资深的农科技术人员,如*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办组织的全市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市我站举办,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大学农学院教授汪炳良等专家授课,50多名蔬菜技术干部、种菜大户在主会场听课,2000多名乡村农技人员、信息员及种养大户在当地利用农技110视频直播系统听课,各地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丰富生动、直播效果很好。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让返乡农民在自主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流动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增强农民动手力
认真组织大篷车送培训下乡计划。大篷车是流动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室和流动的信息服务站,它集科技兴农、信息惠农、应用培训于一体,既是信息培训资源,更是做实基层培训工作的催化剂。农民们对这种流动的多媒体课堂很好奇,因此也表现出了高扬的热情。在车上学习专业知识既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更是一种与信息化亲密接触的好机会,它让人在特别的环境里学习农业知识、电脑技术、技能培训,既新鲜又灵活生动,许多农民对此都喜闻乐道,学习热情也特别高涨。
在灵活教授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基地培训,增强农民的动手力。为此,我站以“联基地、联大户”活动为载体,在培训机制上推行合作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组织科技下乡,抓好农业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遭遇“寒流”袭击,纷纷破产、倒闭,另外,新增就业压力增大,都导致我市部分外出务工农民无奈被迫返乡,面临失业的危险,给我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面对这一情况,我市鼓励各方通过送岗位、送技能等方式,帮助返乡农民再就业。为响应市政府号召,市远教办迅速开展调查,针对返乡农民的特点,制定应对措施,切实做好返乡农民的培训和再就业工作,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返乡农民基本情况
衢州作为劳务输出型地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据统计,我市20*年累计外出务工人数共46.8万人,截至春节前夕,共有返乡农民12.31万人,占外出务工人员的26.3%。其中受金融危机影响返乡的约有10万人,占总返乡人员的81%。所以,造成今年开春农民大量返乡的最主要原因*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其次是国家最近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如新的粮食收购政策和新的土地政策,对农民返乡也具很大吸引力;三是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于是带着多年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回到家乡创业。
积极开展返乡农民培训工作,帮助返乡农民再就业,对于衢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既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在经济风暴下保持平稳快速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全面维护农民利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体现。因此,我们因着眼于返乡农民的独特性,充分尊重农民自身意愿,以独特有效的培训方式帮助返乡农民脱离困境,走上一条科学发展的致富之路。
二、返乡农民的特点
相对于在家务农的普通农民而言,返乡农民有他们自身的独特性:
(一)年轻力壮、劳动力强
相比普通农民,返乡农民多数是青壮年,有十分强的劳动力。并且,他们都有一定的外出务工经商的经历,具备一些基本的技术能力。因此,他们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发展的有生力量,只要合理利用,这种潜在资源就会变成财富。而这就需要他们能在本市合理就业、自主创业,需要我们对他们的帮助和培训,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思路,真正地发挥他们的优势,为城市建设服务。这也是我们对返乡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
(二)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相比普通在田间耕作的农民,返乡农民往往都曾在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务工,见识过发达地区的经济模式以及工作环境,因此,即使回到农村,他们也不希望被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以低产出的农作物来勉强度日。他们有着更高的生活目标,期望更富足的生活。他们渴望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也渴望投资那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来提高收入,更渴望运用专业知识实现自主创业、发家致富。这也是我们必须对返乡农民培训极度重视的重要原因。
(三)竞争力强、善于学习
由于期望更加殷实的生活,返乡农民们一般都迫切地希望能得到最专业最全面的帮助。并且由于在外打工的经历,使他们对新事物、新工具、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也较一般农民有所提高,对网络课堂、手机电视、移动通讯等都有较全面的了解,这也为我站顺利开展特色培训搭建了有力的平台。
三、创新培训机制、服务返乡农民
(一)信息与技能问询相结合,吸引农民注意力。
为了解决农民确信息、缺技术的问题,针对返乡农民容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我站运用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型媒体建立了强大的信息与咨询平台。首先,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村级网站,并加大对我站农民信箱、信息网站的宣传,尽可能多的吸引返乡农民的注意力,争取让多数返乡农民都注册一个农民信箱,并学会如何在便捷快速的网络上自己的产品买卖信息,以及搜索与自己相关的服务、经营、再就业信息等。其次,进一步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健全以电脑网络、电话手机、电视《农技110特快》专栏和《农家报》为载体的“三电一报”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急需的就业、服务等信息,随时随地满足农民获取信息的需要。再次,完善以农技110现场咨询热线、网上咨询在线、专家手机连线和农民咨询114号码百事通为渠道的“三线一通”咨询服务平台,热心专业地回答返乡农民所急需的专业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的难题。
(二)新型方式与专业技术相结合,提高农民学习力
为满足广大返乡农民对各类技术知识的要求,我站以农广校为平台,认真实施*大学远程教育和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业余(脱产)学历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学历教育,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方式,为广大农民开展农技培训,培训内容广泛丰富,针对性强,且教授方式灵活独特,因而引起了广大返乡农民的兴趣。同时,我站还开通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网培训专页,建立了“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影视频道”,提供121个科教片和7个技能培训教材供农民随时学习、课下复习、巩固知识,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竞争能力和专业技能。另外,对培训后通过国家考核的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肯定农民的学习水平及技术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保证远程教育的专业性,网络课堂中的培训专家多是资深的农科技术人员,如*年6月26日-27日,由市蔬菜办组织的全市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市我站举办,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大学农学院教授汪炳良等专家授课,50多名蔬菜技术干部、种菜大户在主会场听课,2000多名乡村农技人员、信息员及种养大户在当地利用农技110视频直播系统听课,各地普遍反映培训内容丰富生动、直播效果很好。进一步强化了农民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让返乡农民在自主发家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三)流动培训与基地培训相结合,增强农民动手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从国际经验看,这个阶段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公安机关处于社会矛盾的前沿,公安民警负有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职责。为切实履行公安机关重大使命,就需要不断加强对民警的在职培训,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然而,由于有些基层公安机关在培训理念、方法等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为更好地搞好新时期基层公安民警的在职培训工作,提高公安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对当前基层公安民警在职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层公安民警在职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培训内容不够科学。上级公安机关每年都会安排培训任务和相关内容,但每年都不一样,且任务部署较晚,加之各级和上级业务部门安排部署的各类专项学习等较多,占去了大量的培训时间和内容,真正的公安业务培训如警务技战术、法律法规、信息化应用等内容就相对减少,加之培训教材还不适应职业培训的需要,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高质量的课件较缺等等,从而导致培训内容繁杂、成效不够明显,有的甚至出现了走一个过场或走形式的现象。
(二)培训能力不够强。在办学条件方面,一是教学基础设施比较差,没有足够的场地和师资力量,与上级公安机关教学机构没有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二是教学设备和手段比较落后。目前县级公安机关能够用于教学的设施较少,不能满足培训工作的需要。三是教员队伍缺乏。目前参加教学的教员都是局从各业务单位挑选的,他们一般文化层次较高、业务能力较强,但毕竟不是专业教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专业知识老化、实践能力较弱,加之很少参加各类较高层次的教学培训,在知识更新、较学方法、经验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不够,教学一般只是沿用过去的老方法、老套路。
(三)民警素质参差不齐,给培训带来难度。现在基层公安民警中大多数第一学历只有高中文化或者更低,实践经验、年龄等也相差较大,由于各方面原因在培训中不可能把“相同水平”的民警安排在一起培训,给培训带来许多不便,影响了培训质量和培训进度。如在信息化应用方面,有的民警年龄偏大,对电脑应用操作方面不熟,学习也很困难,但也有民警接受新生事物较快,这就如西部穷困地区某些小学一样,一个班级中有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也有四五年级的学生,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重培训轻结果是培训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任何一个系统,只有通过信息的反馈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目的。而现在培训的考试考察不严格、走过场比较普遍,用人单位对参训结果也没能认真考核,参训后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的怎样,在工作上是否有进步,成了一个本来可解的“未知数”。这种培训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过于形式化,不仅影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还造成了参训单位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
(四)工学矛盾突出。由于基层警力紧张,业务工作繁重,各单位在安排人员培训时都有一定的困难。不参加培训,有些业务就不能提高,参加培训,当前工作就会受到一定影响。
(五)对公安民警在职培训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民警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对职工培训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在用人单位方面,只热衷于人员数量的多少,而忽视人才的培训与提高。对民警工作质量不高、常出差错等问题,只是一味责怪民警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没有积极主动地提高民警的参加培训学习意识。对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总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被动接受,或认为培训是一个休息的机会,有的还借口工作忙、时间紧不愿派人参加学习。虽然县级公安机关在财力和警力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组织民警培训,但有一些单位负责人和民警还没有认识到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甚至对培训有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培训效果不佳。
二、加强基层公安民警在职培训的对策及意见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能力建设。一是加大硬件建设力度。以“战训合一、轮训轮值”为主要载体,抓好训练基地建设,主要是加大基础设施和教学设施建设力度,争取政府资金投入,完善和更新现有教学设施。二是抓好教员队伍建设。在组建教员队伍时,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实现开放式选人,建立高素质、专家型、开放式的专兼职动态教员库。在教员队伍的培养上,通过进修、外出调研等形式对教官进行培训,进一步拓宽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强化责任意识、信息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具体说来,首先必须重视对教员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 其次是鼓励教员通过调查研究和多种途径主动获取公安事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进行知识和理论创新,创造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再次,在教员使用方面,加强对教员教学过程的指导、管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考核工作,并把教员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与自身的实际利益挂钩,促进教员教学能力水平的提高和教员队伍的优化。三是加大教材建设力度。要结合实际制定教学方案,组织开展教案编写和评估,着力为基层公安民警培训提供高质量的教材和教案。
(二)重视对教育培训的研究。一是做好需求分析与研究。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今社会治安形势下基层单位和公安民警对教育培训需求,在确定培训目标和制定培训计划时,充分考虑公安业务的实际需要、民警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以及参训者的个人素质、知识结构、业务技能和他们对培训的认识想法等因素,以保证培训目标和培训结果的一致性,避免培训的盲目性。二是进行教学创新,探索在职培训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手段。教学创新,可以表现为新的模式、新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新的教学方法或技术手段。如培训模式研究,选用以提高受训者素质为目标,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既强调公安民警职业通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强调特定职业、岗位的特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三是进行培训管理研究。做好管理方面的研究是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管理方面要研究的内容也很多,比如如何合理地配备人员,建立怎样的内部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如何加强教学管理等等。
一、目前农村劳动力现状
县属农业大县,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劳力就业问题。据此,通过深入10个乡镇20个重点村,对部分贫困群众、移民户、产业发展大户及群众代表进行了走访、座谈,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及就业作了些调研,发现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现状:
1、农村劳动力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5%以上,高中占20%,大专以上占5%;
2、劳动技能差,体能型的劳力占农村劳动力的85%以上,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向技能型的转变有待提升;
3、就业观念落后。有56%以上的农村劳力,把自己长期拴在土地上,靠单一的种养增收。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向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者少之又少,于是出现了“田种的好,家庭经济收入少”这一说法,没有先学技术后就业的意识;
4、38%的劳力还缺乏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适应转移就业的需要。常期生活劳作在农村,自由散漫,从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角色转变意识缓慢,缺乏进取心,抱着“政府要我培训”,而不是“我要培训”的思想。特别是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好高骛远,缺泛脚踏实地的思想,对一些较艰苦、市场需求量大的岗位不感兴趣;
5、部分农民不习惯于企业严格的时间安排、规章制度,难以适应机器化大生产的工作环境,因而工作变换性较大,适应能力不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民创业受到诸多瓶颈制约。通过调研发现,农民创业面临诸多的困难。首先是资金短缺问题。绝大多数农民经济基础较差,自主创业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农村贷款的主要来源是农村信用社,据了解,即使在银行宽松的时期,农民也很难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即使费尽周折贷到了,一般都在万元以下,在当前市场经济下发展产业较难;其二是缺乏迅捷、宽广、可靠的信息渠道。尽管有线电视、电话、手机等在农村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相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来说远远不够;其三是缺乏系统的科技。由于种种原因,农民很难受到正规的科技教育,如有获得各部门实用技术和技能的培训,仅仅是短期的、片面的。其四是缺乏信心。大部分农民在创业上,没有敢闯敢试的勇气,经不起折腾,严重影响了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2、培训时间短,深度不够,培训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农村培训大多是短期,内容的设置方面都比较简单,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内容单一,适合劳动技能含量低的工种,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专业技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转移就业的问题,但是要想让农民真正适应、融入城市生活、促进城乡一体化,仅有技能是远远不够的,除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培训外,还需较长的时间进行操作技能的培训。
3、大龄劳力转移难。由于受文化水平和年龄限制,全县45岁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比例较低,只占转移劳动力的9.5%,大龄劳动力转移存在一定困难。
4、资源、培训、就业三大系统还没有完全连接互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上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缺乏必要的就业组织,培训与就业没有很好地衔接,真正制约了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5、企业社会保障体系较差。当前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农民,大部分企业未给职工办理社保、医保;有些企业工作时间过长(1天工作时间达十五、六个小时),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福利偏差;一些企业季节性生产明显,就业岗位稳定性不强,致使转移后的劳力工作不专心,就业不稳定,再次产生未转移现象。所有的这些都关系到农民转移就业的专业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建议及对策
1、建立常设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协调机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运作,而且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县成立了“农民学院”并成立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小组,建议要长期坚持有专人抓、专人管,集中办公,统一管理,负责对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统一规划、协调、督导、考核等,使之成为我县培训转移长期稳定的运作机制,全县一盘棋,多方共同形成合力,必将大大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2、宣传力度有待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宣传力度不够,不少农民对转移培训不清楚,特别是非重点村农民对国家免费培训的信息知之甚少。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将农村培训惠民政策宣传到农户。
3、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新机制。一是必须健全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统筹规划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二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形成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同时开展劳动力需求信息交流,逐步形成包括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安全保障等在内的社会化就业服务机制,确保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的人员得到安置就业;三是完善培训基地与企业合作机制,开展订单式培训。要尽可能的与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培训基地根据企业需要什么技工,就设什么专业,培训多少学员。这种培训有三个优点:①针对性强,使农村青年上岗前就可以了解到岗位情况,掌握一定的操作技术;②有利于双方选择,企业和青年可以根据培训情况决定是否应聘和录用;③免费学技培训,不增加农村劳力的经济负担;四是要加强对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的跟踪服务和管理。
关键词:中交路桥;员工培训;调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与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之间均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中交路桥公司属于路桥建筑类企业,行业门槛低,竞争压力大,使企业必须为提高员工的可雇佣性而努力,创造条件留住员工,因此企业需采取各种形式增强人力资本,靠"可雇佣性"来留住、吸引和激励员工,为员工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提供一定的平台。
1 调查对象和内容
本次调查是对2012年12月至 2013年12月中交路桥集团公司16个职能部门和11个主要成员单位企业员工针对公司员工培训现状进行调查和访谈。共发出600份调查问卷,回收的调查问卷为572份,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566份,问卷回收率为95.33%,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33%。
2 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
(1)缺乏科学的培训目标
有78.80%的调查对象认为,中交路桥公司未制定系统的员工培训规划,有82.69%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司在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未对战略发展、业务发展和员工职业发展加以综合考虑,或仅仅考虑了一小部分。所以,公司应该对培训进行一定的规划,并设定具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使企业员工心中早有规划,促使企业员工通过目标引导精力和注意力的分配,支持长时间的努力,激励个人为达到目标而进行战略开发来影响行为方式。
(2)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
在访谈时发现,公司的培训程序是员工填写申请表,申请参与培训,根据培训时间和经费的不同程序有所差异,但培训流程缺乏整体规划,各部门自行计划和安排本部门的员工培训,培训仍然受到旧体制下的工作思路、方法的影响,制定的培训计划往往会流于形式,培训没有摆脱"业绩需要"、"领导意志"的工作思路,培训计划也随着领导的更换而进行更换,这使得培训计划没有稳定性,并且培训内容停于表面,没有深度和广度,难以适应企业员工日趋复杂的培训需求。
(3)缺乏有效的培训评估
培训到员工参加完培训后就截止了,并没有安排任何部门或者导师、讲师对其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评估这种有效的手段被公司忽视了。如果在培训后没有很好的评估机制,这样会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学习不会引起重视,好学好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使得培训流于形式,也使得培训的费用并没有用到点子上,造成一定的经费和资源的浪费,对培训管理产生负面作用,难以实现企业培训的预期目标。
3 中交路桥企业员工培训有效实施的对策和建议
(1)完善组织保障
为了使得培训能够有效的进行,必须有好的培训组织和领导机制,在培训中要引入科学的培训理念,让每个员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公司也应该建立一系列的体制和机制,让员工明白参加培训后的考核和晋升通道。并且,公司要制定具体的政策和制度让员工参加培训的时候既有既得利益,又有知识积累,为培训提供一系列的理论框架和依据,推动公司培训往制度化、体系化和日常化发展。
(2)提高培训考核机制
中交路桥公司的培训应该建立有效的组织考核制度,首先应该委托外部培训的由办学单位考核和发证,同时,公司培训由人力资源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组织考核,部门培训由主办部门负责组织考核。公司培训考核的根本目的不是约束员工,而是为了更好的更新员工知识、提高员工的技能,所以中交路桥的员工培训不能仅限于简单的培训,而要注重培训质量,注重培训后的考核,使得考核真正的落到实处,制定考核的标准,培训考核可通过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考核员工培训效果。制定培训的总结评价机制。
(3)实施后勤保障机制
公司在把培训上升到公司战略发展高度的同时,在经费等后勤保障上要形成制度和机制进行保证,根据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保证按照公司收入总额的一定比较提取培训经费,实施专款专用,保障培训场地、培训人员等相关需求,增强公司的人力资源实力。首先要"以人为本"体现组织对员工的尊重,可使员工有机会与企业同德同心,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人为本"更重视员工的创造性。其次,构建相对完备的岗位培训课程体系。中交路桥公司属于路桥施工类企业,人力资源部应该结合现有岗位任职、技能及关键知识点的要求,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开发动态课程体系,逐渐建立起与不同级别、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岗位相匹配的培训课程体系。再次,提高公司内兼职培训师素质。充分发挥公司内部优秀员工的先进技能和经验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发挥人才的潜能,培育新员工和部分转岗员工在思想上,业务上尽快提升,逐步建立灵活性和专业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职业导师制"和"内部讲师制"。
参考文献:
[1]尚鹏. 基于胜任力的员工培训与开发[J]. 人才资源开发, 2013(12):55-56.
[2]丁秀玲. 成人学习特点研究的硕果及其学术价值--对诺尔斯自我指导学习理论的评析[J]. 外国教育研究, 2012,32(11):76-80.
[3] 张正顺. 美国当代成人学习理论述评[J]. 中国成人教育, 2008(1):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