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制作论文

科技制作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制作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制作论文

科技制作论文范文第1篇

1 题目

1.1 题名的一般要求:

1.1.1 准确得体:题名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

常见的毛病有如下几种:1)题名反映的面大,而实际内容包括的面窄。2)概念、判断不合逻辑。 3)外延与内涵不恰当。是指题名内所使用的各种概念在本质属性上不统一。4) 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拔高。

1.1.2 简短精炼:GB7713-87规定,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这里介绍几种减少题名字数的方法:

1) 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

2) 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

3)题名不易简化时,可加副题名来减少主题名的字数

a. 字数太多,无法减少;b. 题名语意未尽;c. 一系列研究工作用几篇论文报道;d. 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

1.2 题名的文字要求:

1.2.1 结构应合理

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习惯上题名不用动宾结构,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

还有一种例外,即“(试)论??”、“(浅)谈??”等形式的题名可用动宾结构。

1.2.2 选词应准确

题名用词应仔细选取,否则会使语意不明或产生逻辑错误。

1.2.3 详略应得当

1)避免“的”的多用和漏用。

2)删去多余的词语。

3)不能随便省略词语。

1.2.4 语序应正确

1)题名的语序不对,有时造成语意混乱。

2)题名中结构助词“的”的位置不能忽视,否则表达的可能不是作者的本意。

2 署名

2.1 署名的方法:

应用真实姓名,不用笔名

2.2 多个作者共同署名的规则:

1) 以贡献大小排列;

2) 执笔者通常排在首位;

3) 署名时,还应标明作者工作单位、工作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

2.3 作者在撰写的论文中署名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

2.3.1 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分,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2.3.2 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

所谓文责自负,就是论文一经发表,署名者即应对论文负法律责任(政治上、科学上的责)。

2.3.3 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

3 摘要

可以说摘要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和准确、简洁的摘录

ISO标准:不加注释和评论,对文献内容的精确和扼要的表达

我国国家标准: 以提供文摘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3.1 摘要的作用

3.1.1 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

读者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的就是根据摘要来决定,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

3.1.2 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文摘杂志对摘要可以直接利用,从而可避免由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和错误。

3.2 摘要的内容

1) 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 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实验装置等;

3) 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 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注意:摘要不分段,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

3.3 摘要的类型

3.3.1 报道性摘要 即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多为学术性期刊所采用。(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3.3.2 指示性摘要 即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仅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篇幅以50~100字为宜。)

3.3.3 报道—指示性摘要 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3.4 写摘要时的注意事项

3.4.1 采用第三人称。

3.4.2 简短精练,明确具体。摘录出原文的精华,无多余的话;表意明白,不含糊,无空泛、笼统的词语,应有较多而有用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

3.4.3 格式要规范。不用非共知共用的符号和术语。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并切忌罗列段落标题来代替摘要。一般不出现插图、表格,以及参考文献序号,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分段。

3.4.4 语言通顺,结构严谨,标点符号准确。

4 关键词

4.1 关键词的要求

1) 从论文中提炼出来;

2) 最能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

3) 在同一论文中出现的次数最多;

4) 一般在论文的题目及摘要中都出现;

5) 可为编制主题索引和检索系统使用。

4.2 编写关键词的注意事项

1) 较定型的名词,多是单词和词组,原形而非缩略语;

2) 无检索价值的词语不能作为关键词,如“技术”、“应用”、“观察”、“调查”等;

3) 化学分子式不可作为关键词;

4) 未被普遍采用或在论文中未出现的缩写词、未被专业公认的缩写词,不能作为关键词;

5) 每篇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一般为3~5个,最好不超过10个;

6) 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相互对应,且数量完全一致。

5 引言

5.1 引言的概念

引言又叫绪论。写引言的目的是向读者交代本研究的来龙去脉,其作用在于唤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对论文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5.2 引言的内容

5.2.1 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特征,前人对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工作,存在哪些不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问题的解决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研究工作的背景是什么。

5.2.2 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如果沿用已知的理论、原理和方法,只需提及一笔,或注出有关的文献。如果要引出新的概念或术语,则应加以定义或阐明。

5.2.3 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要写得自然,概括,简洁,确切。5.3 引言的写作要求

1) 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2) 开门见山,不绕圈子

3) 尊重科学,不落俗套

4) 如实评述,防止吹嘘自己和贬低别人

5.4 引言的写法

1)交代背景:通过叙述事实、交代背景,说明所论述问题的来龙去脉;

2)明确范围:把论文讨论研究的范围向读者讲明;

3)强调重要:强调所论述问题的重要性、必然性及意义;

4)提问式:把论述的中心内容,通过问的方式向读者交代;

5)定义式:对论文所提出主要内容中的新概念下定义。

5.5 写引言的注意事项

1)不要介绍人所共知的普通专业知识,或教科书上的材料;

2)不要推导基本公式;

3)不要对论文妄加评论,夸大论文的意义;

4)避免使用自夸性词语;

5)避免使用客套话;

6)避免使用广告式语言。

5.6 引言的书写方法

1) 以研究对象加以展开。适用于研究对象有其特殊性的论文;

2) 以观测指标或处理因素展开。适用于研究对象比较一般,而观测指标或处理因素、

实验方法有特殊性的科技论文,也用于系列报道第二篇(含第二篇)以后的论文;

3) 以研究方法加以展开。适用于化学、冶金、生物学、医学等学科有关检验方面论文,但必须是检验(测)方法有特殊性的论文。

6 材料与方法

6.1 材料:

对材料的性质、质量、来源,材料的选取与处理等加以详细的说明以方便科学同行重复实验,对论文结果加以验证。

6.2 方法:

也称实验过程或操作步骤。主要有观察或调查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或者在叙述实验方法时,详细介绍实验的仪器、设备、条件、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正常或异常现象及问题等。只叙述使用的材料,采用的方法,不必做任何解释。

7 结果与分析

7.1 结果

与“材料与方法”相呼应,以文字、插图、表格、照片等来表达与论文有关的实验数据、观察结果。

7.2 结果书写要求:

1) 简单扼要:是论文最短的部分;

2) 作者本人在这次实验中的研究结果,不能夹杂以前和他人的;

3) 不外加研究者的评论、评价、分析和推理;

4) 实验结果一般用数值表示,但不用原始实验数据,不要全部运算过程,而列经加工或统计处理的数值;

5) 应用插图、表格、照片目的在于直观和形象性;

6) 结果要写成功的经验,也应如实反映失败的教训和不足之处;

7) 根据“材料与方法”中的观测指标逐项叙述结果时,若内容过多,可分成段落,加小标题,使资料层次分明。

7.3 结果分段方法:

1)根据观测指标分段。适用于对同一研究对象施以相同处理因素的论文;

2) 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分段。适用于对比几种处理因素实验结果的论文;

3) 根据不同观察内容分段。适用于研究或观察某研究对象不同方面特点的论文。

7.4 讨论

7.4.1 讨论的作用

1) 是论文中最有创造性见解、最严格的部分;

2) 对实验、调查和观察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

3) 使结果通过逻辑推理、理论分析,从中提出科学结论;

4) 回答:“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或“出现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7.5 讨论的书写内容:

7.5.1 作用

1) 对本次实验或观察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和讨论;

2) 将本次结果,与过去及其他研究结果(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相同或不同的研究对象中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分析异同,解释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并根据自己或他人的文献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有根据地与其他作者商榷;

3) 突出本项研究中地新发现、新发明,提出可能原因;

4) 分析本次研究地不足,还存在哪些尚未解决地问题,提出今后急需研究的方向和设想。

7.6 书写讨论的注意事项:

1) 突出重点,围绕几个“小核心”,设几个小标题进行;

2) 讨论部分一般不使用插图与表格,但在与众多文献资料比较时,可使用个别表格;

3) 讨论不宜过长,通常占全文的1/3~1/2尽量从读者的地位设想,估计读者可能提出的有关这一研究题目的各种问题 ;

4) 叙述实验结果和讨论时,必须说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机制;

5) 解释表中数据或图中形象时,应逐一回答表或图所显示出来的问题 。

8 结论

8.1 结论的作用

1) 是从实验或观察结果中抽象概括出来的一个判断;

2) 它要回答原建立的假设是否正确,从而对该研究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8.2 注意事项:

1) 不要将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

2) 不要出现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8.3 结论书写内容与要求:

1) 简明扼要,精炼完整,每条自成段落;

2) 说明结论适用的范围、突出新发现、新发明,强调其意义并作出恰当的评价;

3) 实验中不能肯定的内容不能写入结论;

4) 观点鲜明,用肯定的证据和可靠的数据写作,最好不用“可能”、“大概”等模棱两可之词;

5) 提出与本研究有关的建议;

6) 字数控制在100~300字之内;

7) 如果没有特殊内容,为避免与摘要重复,结论部分可以不写。

9 致谢

9.1 致谢内容:

提及经费资助的来源,在工作中给过帮助的人,或撰写报告时给予帮助的人

分别依贡献大小加以说明,礼貌表现对被感谢人可以冠以专业技术职务(职称)。9.2 致谢方式:

1) 专列“致谢”项,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2) 在论文首页下加“注”,以简短的词语,对有关单位或个人表示感谢。

10 参考文献

10.1 作用:

1) 承认科学的继承性

2) 评估学术水平

3) 节约正文篇幅

4) 读者查阅

10.2 参考文献要求

1) 亲自阅读过,与论文关系密切,有启示或帮助;

2) 最新文献;

3) 已公开发表,或待发表;

4) 以原文、原著为主,未找到原文者,可引用被公开发行的文摘期刊录用的文献;

5) 一般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为10~15条,综述应超过20条。

10.3 参考文献标注法:

必须与出版社规则相一致,或与发表文章的期刊的规定相符合。大多数出版社和杂志社都采用标准著录。

10.4 参考文献的格式 (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1)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的起始或起止页码 ;

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所在起始或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 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6) 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一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科技制作论文范文第2篇

一、发现科学问题

在我们身边到处充满了科学知识,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就是我们研究的大百科全书。立足生活,将课本所学知识不断拓宽延伸,使之活学活用,是发现科学选题的一个好途径。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上的研究性课题、动手操作、课外延伸等处着手,对学生较感兴趣的课题讨论,也可以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有的会得到印证,有的也会产生一些新的质疑,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实践和研究,可以提出解决一些问题的对策或改造、改进方案,甚至可能提出新的认识和新的观点,甚至我们还可从其科学性、实践性、推广性等方面进行反复论证,如果有价值,那就从中选取一个小切入口,来进行研究。例如,我班学生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走进信息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内容后,对本单元的研究报告《李姓姓氏的历史与演变》很感兴趣,于是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立足于课本有限的内容,集思广益,纷纷提出了可行性的补充意见:(1)李姓家族不同历史时期名人情况调查与分布;(2)李姓家族在中国各省分布情况与调查(附中国彩色地图);(3)李姓家族在亚洲(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分布情况与调查;(4)李姓家族名人典故、谚语、歇后语等……

二、确定论文选题

确定小论文选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积累科技知识,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科学的思想解释生活。同时,不断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对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基于此,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和综合,鼓励学生在开展具体的科技活动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分析所产生的原因,再思考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对解决问题方案进行思考,通过筛选、提炼,确定论文选题。

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让自行车走进我们的生活》一文时,我对学生能确定此选题给予高度肯定。这一选题是针对目前在中国,汽车已成为大中城市的新宠儿,家庭人均拥有私家车已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从一个侧面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但不可否认,私家车的逐年递增带来了一系列弊病:城市交通状况日益拥堵、汽车尾气的排放致使空气质量下降、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小学生能够“慧眼识英雄”确定此选题,实属难能可贵。可是,小论文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写得有理有据?于是我鼓励孩子多方面去搜集信息:(1)自行车的历史、种类和价格等;(2)目前各个国家自行车的使用现状;(3)自行车对人体的益处;(4)通过调查、走访、设计问卷等方式了解周围人们使用自行车的情况;(5)常用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调查表(对比价格、速度、污染指数、使用期限等)(6)未来自行车的发展趋势(外观、速度、价格等)。

三、积累论文素材

科学实践是新的发现、新的观点、新的设想产生的基础,小论文写作必须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探究。科学实践形式有科学考察、科学实验、观察记录、选取样本求证等等。因此,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如:生活中的实验——《水变戏法》《厨房里的实验》《房间里的实验》《阳台小实验》等;在课堂上开展保护鸡蛋》《高空抛蛋》《创意回形针》等活动,在活动中本着尊重孩子们兴趣的原则,施行立体型多层次交叉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各项活动的选择性、自主性、兴趣性、灵活性等优势,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通过活动,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四、学会小论文写作

学生在撰写小论文时,老师还要恰当地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不断激励创新。学生在确定好小论文的选题后,老师要及时指导学生根据课题拟订提纲,按照课题研究的有关格式要求,把活动经过以及成果、思考、建议写下来,把实践活动中闪光的创新点记录下来;撰写时要求图文并茂,力求用准确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对比、图表等)加以论证,从而给人留下真实准确的印象。

责任编辑黄日暖

科技制作论文范文第3篇

我国提出了21世纪培养的是创新型人才,但如果课程教学方式不够新颖的话很难培养出国家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由于教育技术方向专业课的专任教师少,一个教师平均一个学期要担任两到三门的专业课教学,教学压力大,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局限在传统教学,教学重点均放到了学生的技能掌握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二、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模式研究

(一)合理的专业课程设置。在上述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应对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合理化,包括专业设置时间和课程设置方式等。具体规划如下:1、在第一年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专业方向的分配,使学生早日融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基础课程,应将其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开设,为《教育影视制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3、《多媒体课件制作》、《电脑组装与维护》这两门课程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强化学生的课件制作能力和维修电脑能力;4、《教育影视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开设,培养学生开发教育资源能力;5、安排课程的时候还应考虑到设备的数量情况,只有硬件资源得到保证,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学不断创新,用技术可以变革创新,笔者认为“教、学、做”一体化的情境教学适合用于高职高专的技能课教学。1、“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教、学、做”是实现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主要内涵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氛围,在项目或任务(或案例)的完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养养成有效地融为一体,内化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开展“教、学、做”情境一体化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组在2014年的时候进行了“教、学、做”情境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作为说明。(1)采用项目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师范类生的专业基础课,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结合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本课程学时安排为34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6个课时,实践课时为18个课时。本课程根据学生们的现有水平,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对实践课时做出了合理的安排,可以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学到更多的相关技术,以及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2)技术融入教学,化“静”为“动”。考虑到学生的迁移能力比较弱,在课件制作单元中结合经典的课程来教学生做课件的技巧,可以很好实现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形象。例如可以结合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多媒体课件制作》,一般教师开展这个活动课的时候是这样上的:在开始的时候一边引导小朋友看绘本,说出里面的内容,一边生动向幼儿描述里面的故事,最后以一个游戏来结束。(有些老师可能还会做一些玩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做一个简单的长火车和用纸来画几个动物)。笔者认为根据幼儿的游戏天性,教师可以将这个绘本故事用PPT做成一个小动画,里面可以将各种动物声音设置悬念,将故事以动态形式出现。

三、结论

科技制作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论文分类;主要任务;写作步骤指导;典型题目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1―0018―03

教育部高教司2001年编写的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是通过毕业论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1]。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教育技术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现有很多毕业论文缺乏科学和规范,论文质量并不高。本文参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尝试将论文分类,并就每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展开探究,列举出典型题目,以求为毕业生提供参考。

一 综述/评述类论文

1 定义

查阅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述或评述的文章[2]。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选题

选题首先要内容新颖,且近几年确有进展,为本专业所关注的焦点;其次题目不要过大,面面俱到的文章很难深入研究核心问题,往往流于泛泛而谈。

(2) 查阅和积累有关文献资料

一方面,需要搜集权威性的参考书,如专著、教科书、学术论文集等。另一方面是查找期刊和文献资料。

(3) 提出综述/评述的问题

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问题。指明写作目的、意义和作用;阐述所综述/评述问题的资料来源、历史、现状及发展动态。如果所选题目属于争论性课题,需要指明争论的焦点所在。

(4) 进行具体综述/评述

首先,通读、细读、精读文献资料,分析每篇文章的主要论点,分类摘记其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其次,对摘记的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列化、条理化。可以从以下顺序进行综述[3]:①历史发展:按时间顺序说明这一课题的提出及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体现各阶段的研究水平。②现状分析:介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各家观点,详细介绍有创造性和发展前途的理论或假说,并引出论据;对有争论的问题要指出问题的焦点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一般的、过时的或已被否定的观点可从简描述。③趋向预测:在纵横对比中肯定所综述/评述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和不同观点,提出展望性意见。

(5) 总结

对综述/评述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议,对文章的特色和不足进行总结。

(6) 参考文献

依引用先后次序或参考程度排列参考文献,引用的国内外文献必须真实。由于现在的综述/评述多为“现状综述/评述”,所以70%的引用文献应为3年内的文献。

3 典型题目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综述/教学设计的国际前沿研究/从网络教育的发展看回归教育现象/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评述/教育技术研究范式与发展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教育游戏的国际研究动向以及启示。

二 实证类论文

1 定义

针对教育技术领域的某一问题或专题,有目的地进行调查与考察、试验与分析,或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得到系统的观察现象、实验数据或效果比较等重要的原始资料和分析结论的论文。实证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两者,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问卷/量表(常伴有访谈)、文本分析、观察法,实验法等[4]。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研究的问题

明晰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分析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可行性,影响可行性的一般因素是什么。

(2) 分析研究的问题

首先,界定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搜集相关支持理论。其次,分析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及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可借鉴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再次,说明作者拟从哪些创新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研究假设。

(3) 制定研究的方案

运用实证方法展开的研究,需要事先作好周密的设计,以求对实施研究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排除研究者、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确立研究中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和观测指标;确定研究方法;明确已具备条件和尚需创设的条件;明确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安排;设计必要的问卷、调查表、测验题、实验过程等。

(4) 实施实证研究

依据方案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时,研究过程也有差异。例如在以调查/访谈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需要进行预调查,然后根据预调查结果修改调查设计;实际调查中注意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不把主观倾向带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研究中,首先,进行实验前测;控制实验的各个环节、实验对象、实验时间和场所的安排等因素;其次,如实记载自变量的操作情况、无关变量的控制情况、因变量的变化情况和其他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实验后测,了解实验后被试在所研究的特质上达到的水平[5]。

(5) 整理资料,作出总结

对研究过程进行总结;用适当统计方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详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量化资料反映客观属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或改进性的策略或建议。

3 典型题目

(1) 课程/课堂教学

幼儿园动漫环境创设效果的研究/非语言符号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小组讨论学习在**课堂中的效率研究/**市高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状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2) 学生学习

**地区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与调查研究及推广措施/概念地图支持学习困难学生写作的实验研究/**市在校大学生博客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大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调查研究。

(3) 教师专业发展

对**市中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建议/中学对教育技术师范生能力与素质需求调研/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调查研究及应对策略/**地区高中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教育Blog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研究与展望――以**地区为例。

三 设计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设计类论文是设计课堂活动、模型、系统等一些应用性研究的文章;它重在应用或检查理论,并依据理论进行分析设计,得出直接的设计成果。本类主要是设计课堂活动及一些应用平台模型,对于以编程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将在第四类论文中阐述。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对选题背景进行描述,指出设计的目的;对相关概念和支持理论进行概述。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深入调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从已有研究成果提炼出本课题可以借鉴的具体内容和要素,并重点指出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处,分析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初步确定本论文中的设计需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3) 对设计进行需求分析

在上一步中已经初步确定所做的设计需要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后,紧接着就要对设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果可行,则要进一步具体回答“本设计要做什么”的问题,细化设计任务。

(4) 进行具体的设计

根据细化的设计任务来进行具体的设计,作者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详细描述具体的设计过程。

(5) 应用所做的设计

应用分两个阶段:试应用和真正应用。前者主要检测所做的设计是否完善;后者是根据试应用结果对设计进行改进和完善,直接检测所做设计的应用效果。不管是哪种应用,都需要记录应用的具体过程。

(6) 分析成果,总结和展望

对应用成果进行分析,将成果与目的对照,看有没有实现设计目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设计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基于三维动画技术的视频课程片头设计/基于协作学习的课堂活动设计/中学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与设计/多媒体界面的创意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设计/绩效观下的企业培训教学系统设计。

四 开发类论文

1 定义

本文界定的开发类论文是描述为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过程的文章。由于是教学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所以可以参考各类软件生命周期模型,在模型指导下融入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实现教学过程思想对软件开发的指导,以及软件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与建议。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对选题背景和依据理论进行概述

同“设计类论文”,着重描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简要解决办法及对系统功能的大概要求。

(2) 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深入调查

同“设计类论文”,并对该软件系统解决特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期。

(3) 进行软件需求分析,

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确定系统可以实现怎样的功能,即系统“要做什么”,从该步骤开始,可以参考几种常见的软件工程生命周期模型来安排系统开发的过程和进度,采用常用的结构化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并且撰写相应的文档,例如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说明以及补充材料等[6],为设计过程做好充足的准备。

(4) 设计过程

包括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对(3)中的系统功能进行细化,进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库的设计,产生若干独立的功能模块,然后再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5) 编码与测试

即软件开发中实现的环节,可以独立进行,撰写相应的文档,总结一些实现方法和技术优化上的体会。

(6) 系统的应用和反馈

类似于系统开发的调试阶段,即让系统在实际环境中运行,看系统的运行是否能够适应软硬件环境,是否真正满足预期的要求,并记录反馈信息,以再回到阶段(4)进行优化设计,改善系统的性能;在最终成品的应用中记录最终的应用效果。

(7) 总结和展望

对开发成品及其应用成果进行评价,将成果与开发目的对照;对比目前同领域中的其它系统,总结过人之处和不足之处,指出具备更完善的条件时开发还能改进的地方。

3 典型题目

网络教学交互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net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础教育研究性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基于Web2.0的在线搜索系统的开发/基于Web2.0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开发。

五 比较类论文

1 定义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审查、判断并列举事物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可分为横向与纵向、同类与异类、定量与定性比较;比较的对象可以是同一事物在时间序列上的特征或现象,也可以是不同事物在同一时间序列、不同空间结构上的特征或现象[7]。它广泛存在于上述四类论文中,本文探讨的比较类论文是指通篇以比较为主要手段,展现和分析比较的内容,以揭示事物本质的论文。

2 主要任务和写作步骤指导

(1) 确定比较的主题

首先,选择比较对象,确定比较的主题。其次,在头脑中产生对此主题比较目的的假想,比较目的需要立足实际,且在比较研究中可验证。再次,确定比较的具体内容和比较标准。

(2) 获取相关资料

搜集和初步整理资料。可以通过实地考察、阅读文献、调查访问、座谈讨论、实验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但考虑到所选材料对达到比较目的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需要选择最优的渠道以保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3) 描述比较内容并进行差异分析

对每一项比较内容进行描述,进而列举比较对象间的异同,站在历史、辨证、多维的视角上来分析比较对象间形成异同的原因。

(4) 得出比较结论

对所比较事物的本质进行进一步揭示,并验证笔者的假想有没有实现,得出比较结论。

3 典型题目

信息时代电视传播的嬗变/论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信息传播与大众传播的比较/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的对比研究/大众传媒信息与学校教育信息比较研究/Web2.0应用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监督机制中外比较研究/农村受众媒介素养习得差异性研究/**和**区域信息化差异比较/**市重点小学教育网站主页设计比较研究。

六 总结

本文探索出的教育技术本科毕业论文的几种分类及各类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写作步骤,只是在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上的一种探究,必有不足之处。在论文实际写作中学生还需综合地、灵活地选用各种研究方法,在各类论文具体写作步骤基础上学会变通,不能固化在这些框架中,这样才能写出创新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管理卷/理学卷/电子信息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6.

[2][3] 如何写综述论文全攻略[EB/OL].

[4][5] 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196-204.

科技制作论文范文第5篇

一、存在问题

课程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基础不均衡。

高职教育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工学结合的社会意识、企业意识相对落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所需的配套制度、环境条件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距离。作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我院在示范建设的过程中努力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沟通,寻求各方的大力支持。目前,“校政企”合作新平台的构建初显成效,地方政府支持职教发展的政策正在推进,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热情逐步提升。但要在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尚需一定的时间与资源予以推进。

(二)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实践时间。

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一个艰辛的颠覆性改革过程,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等体现改革成效的指标生成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需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收集信息,通过比较、总结,逐步完善和提升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

(三)教师参与新课程开发的能力有待提升。

新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任教师的参与,但原有的专任教师队伍课程开发经验不足。经过长期持续培训与培养,专任教师队伍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资源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在教学一线中不断实践新理念,探索新课程开发的成熟思路。

二、未来工作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各项工作都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建设中出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础不均衡、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时间较短、教师参与新课程开发能力有待提升、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评聘缺乏国家统一标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资源欠缺等问题亟待进一步解决,已有的建设成果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资源加以验证和推广,因此,进一步深入推进示范建设,在新的起跑线上争创新佳绩是急切且必然的。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

在已经取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成效基础上,继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教职员工和学生等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多角度多形式接触企业,不拘一格寻找校企合作伙伴,取得企业的支持,建立良好的合作运行机制,融汇各种资源,提升内涵,形成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可推广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典型。

(二)进一步完善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新课程体系建设。

完善已有的新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课程开发团队教师的专项培训,促进专业教师教学思维与教辅人员理念的快速转型,动员全院师生员工积极以创新的态度、高度的责任感深入实践新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并持续收集课程教学信息,通过比较、总结,逐步完善和提升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成果。同时,以开放的姿态向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取经,推进校企共建课程、教学方法、配套教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配套研发,在推广实践新课程体系中检验示范建设成果。

(三)加快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