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科会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同相关学科缺乏整合。目前高校的成本会计课程主要是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为例进行讲解,章节安排主要按照“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其他行业成本核算成本会计前沿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的顺序。其中“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部分与相关学科“管理会计”中部分内容相重叠,“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部分与相关学科“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中部分内容相重叠等。教学内容的重合一方面导致师资、时间等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滞后。现有的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主要依赖于黑板板书或者多媒体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准备好一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及需要布置的作业等资料,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由于成本会计本身的特殊性:数据多,计算量大且计算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等不良现象,为避免这些不良教学因素的出现,必须改进现有的理论课教学模式。
(三)成本会计实训实践教学模式不合理。成本会计实训课是为弥补理论课的不足而设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现有的实训课模式紧紧围绕做题而展开,实训课堂按照“教师根据实训资料,布置实训作业,下课学生上交实训作业”这一模式进行,学生掌握的仅仅是成本的归集、分配、核算、分析等计算能力,对专业素质的提高几乎没有帮助。要实现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目标,现有的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必须改进。
二、应用型本科院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以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全面提高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培养要求,成本会计作为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满足相关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财务管理、会计学等学科专业性较强,毕业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就对成本会计现有的教学内容、实训实践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使得现有课程体系设置更加合理。由于成本会计理论教学中部分内容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报表分析相重合,因此必须对现有的授课内容进行改进,整合资源。第三,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对现有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学生更加清晰成本会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一)成本会计理论课教学内容改革。由于现有的成本会计授课内容同其他课程相重合,造成了资源浪费,应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合议解决教学内容的归属问题:成本会计中“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部分与“管理会计”课程相重合的为“变动成本法”内容,该内容应该归属在“管理会计”中详细讲授;“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部分与“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课程相重叠内容应归属在“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中讲授;为“成本会计”留下更多时间进行核心内容的解答,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按照从易到难的思路,合理安排成本会计课程的章节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下,教学效果不理想。考虑将成本会计理论课同其他学科相融合,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1.将Excel运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这种方法减少教师板书内容,更加有效地授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成本会计知识的梳理和掌握;Excel在实际工作中功能非常强大,学生多接触该软件,对以后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2.将“图示教学法”运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该方法将成本会计中涉及的大量计算,尽量用图表形式表现出来,使得解题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帮助学生理解费用及成本的核算、归集、分配等程序。
3.结合高校自身条件,合理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的成本会计教学模式。
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最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训环节,具有仿真性、综合性和职业性等特点,对于这类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是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转型的重点问题之一。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会计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欢迎阅读!
挥笔行文至此,我的论文写作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在大学的四年本科学习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衷心的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并对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亲人以及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最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本科论文协作期间的研究和学习中,老师以其严肃的研究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激励和感染了我,他谨慎的做事态度也将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定稿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四年来,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予以关怀点拨,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我、鼓励我,让我感受到师生情谊的无私和伟大,在此谨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论文致谢BR>感谢某某等同学,他们在这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予我很好的建议和极大的帮助,我至今铭记在心。另外,特别要感谢的是某同学,她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肩负着班级工作,为同学们的顺利毕业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心力。
感谢我的舍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及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感谢等同学,他们使我这四年的本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我国学者对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一些研究,如研究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必要性、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如何加强对毕业论文选题和答辩环节的控制P1,但没有从用人单位、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多角度调查分析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和原因,提出的对策措施缺乏全面系统性和针对性。国外高校对于本科生和应用型硕士没有论文写作要求。我国高校将毕业论文写作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需要从源头、过程和结果控制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
2.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
为了了解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现状、成因,本课题分别对用人单位、学校本科教学管理人员、论文指导老师和大四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1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评价
全部被调查人员中,63.83%认为一般,21.27%认为较好,14.9%认为差。
2.2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作用的看法
被调査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可反映本科生专业水平,77.8%认为是一个很好的文字表达能力锻炼机会。被调查学生中,51.6%认为可检验所学专业知识,43.2%认为可训练和提高写作能力。
2.3 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中,83.3%认为缺乏逻辑性和分析问题不深刻,66.7%认为抄袭现象严重,83.3%认为文字表达能力一般,16.7%认为很差。80%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是重结果、过程管理不到位。被调查指导教师认为是缺乏自己的观点(84.2%)、抄袭现象严重(68.4%)和缺乏数据和图表(63.2%)。68.4%认为是学生不重视,63.2%认为是学生写作训练太少,47.4%认为是资料数据搜集不充分。被调查学生中,89.5%引用比例超过20%,其中,引用比例30%-50%的占45.3%。92.1%表示写作能力不足;89.5%表示很难提出自己的观点;84.7%表示难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67.9%表示外文资料难查。
2.4 对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改进建议
被调查用人单位人员建议选题联系实践和平时多练。被调查教学管理人员中,80%认为需加磕搐导环节;70%认为应对毕业论文指导和写作实施全过程监控;70%认为应抽查,30%认为应普查。被调查指导教师中,68.4%认为需增设写作课程;78.9%认为毕业论文成绩评价体系应由教务处和专业教师制定;52.6%认为要提高毕业论文成绩的权重;52.6%认为要建立科学的指导教师奖惩政策。被调查学生中,62.1%认为有问题就要请教导师;53.4%的认为应给本科生更多科研实践机会。
3.提高财会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提高毕业论文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修改培养计划,提高毕业论文的学分权重,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二是加大对优秀毕业论文的奖励力度,激励学生写好毕业论文;三是严格答辩资格审核,对于不认真完成的不合格毕业论文不允许进人答辩环节。
3.2 增加写作学习和练习环节
一是在培养计划中增设写作课程,使学生接受系统的写作训练,掌握规范的论文写作方法;二是鼓励学生根据专业课程内容撰写学术论文,为后续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三是学校给本科生设置自主创新基金科研项目,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和完成,激励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其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
3.3 完善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评价指标
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除了论文最终成果的质量,还应该注重过程评价。论文总评成绩评定应采用百分制,由指导教师评分(40%)、评阅教师评分(10%)和答辩小组对答辩成绩评分(50%)三部分分数加权平均得到。评价指标应包括选题(符合专业目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文献阅读与综述(文献阅读充分,材料详实,列举的研究成果是最新的,与选题相关度高,具有权威性;引用规范;综述得当)、观点(有创新点或自己独特的见解)、科研能力(研究方法科学;数据真实,计算无误)、逻辑结构(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论点突出,逻辑性强)、工作量(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任务)、写作水平(文理通顺,语言准确,无错别字)、答辩情况(陈述流利,回答问题正确)。
3.4 制定指导教师工作制度和奖惩政策
应建立指导教师工作制度,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奖惩政策,适当增加指导论文的折算工作量,约束和激励教师投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
4.结论
会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 号
院、 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
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 xxxx
职称/学历 本科
2011年09月22日
填 表 说 明
1、指导教师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
2、开题小组意见由开题指导小组负责人填写;
3、其余由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填写.
4、此表供学院参考使用,各学院可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学术规范作适当调整.
论文(设计)题目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的差异及优势互补 学科分类(二级) 790.37
题目来源(a.教师拟题;b.学生自拟;c.教师科研课题;d.其他) c
本选题的依据:
1)说明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2)简述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和自己的见解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1、研究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算化会计逐步的将代替传统手工会计,而手工会计的发展历史悠久,有着较为成熟的思路与规范,而电算化会计则有许多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该搞清楚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差异,达到优势互补.
2、应用价值:
网络经济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会计在网络经济时代面临着更加巨大的责任,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与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尖锐矛盾.那么如何使电算化会计更好的运用,并逐步代替传统会计,使得会计事业发展得更加简洁,完善,快速,那就是会计的电算化.
主要内容:
一、传统会计
(一) 传统会计的含义
(二) 当前传统会计的发展
1、发展速度慢
2、发展范围广
3、发展潜力小
二、电算化会计
(一) 电算化快的的含义
(二) 电算化会计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及影响
(三) 电算化会计的未来发展
三、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四、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缺点对比
五,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的优势互补
主要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文献资料收集法、分析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实际操作法
研究进度计划:
2011.10.01到2011.11.05 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2011.11.06到2011.11.06开题报告答辩
2011.11.06到2011.12.30完成初稿
2012.01.01到2012.02完成修改初稿
2012.02到2012.03完成初稿
2012.03到2012.04定稿
2012.04到2012.05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资料:
[1] 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 于庆华.审计学与审计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荆新,会计学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79~1983年中国人民大学财务会计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1983~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硕士生,师从我国著名财务学家王庆成教授,获硕士学位。1990~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生,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获博士学位。1986年起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3~1994年兼任为德勤国际会计公司研究员兼译员,参与财政部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研究起草工作。1994~1997年兼任为财政部预算会计改革研究组成员,参与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起草研究工作。1995~1996年作为高级研究学者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主要研究美国财务会计概念体系。1996~2000年在美国、中国台湾的六所大学讲学,介绍中国会计教育、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预算会计改革。现兼任中国会计学会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
荆新教授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会计理论与准则、财务理论与模型、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等。1986年由阎达五教授指导并发表的《中国企业会计原则体系的探讨》一文,提出企业财务会计原则和企业管理会计原则体系的设想,指出中国企业会计原则体系可有根本原则、一般原则、具体原则三个层次构成,并详细阐述了各层次的具体内容,被选入中国会计学会《1986年会计论文选》,并被列入中国会计学会1989年编印的《近年来我国会计原则研究文献索引》。荆新教授在我国会计准则的研究与设计过程中,与阎达五教授一起于1992年初步形成特殊业务和特殊行业会计准则的基本思路,1993年进一步提出具体会计准则分为“通用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准则和特殊经营方式准则”四种类型,并作了基本界定,1994年在《试论特殊会计准则―兼论会计准则体系及立项》一文中更为明确提出,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可以设计为“一般通用会计准则”和“特殊专用会计准则”两个系列,分别简称为“一般(或通用)会计准则”和“特殊(或专用)会计准则”,从而构成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的基本机构。
荆新教授长期研究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先后发表了《中国预算会计准则结构设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思考》、《预算会计的发展趋势与机遇》、《试论基金会计》等学术论文,其博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首次提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理论,受到以杨纪琬教授为主席的答辩委员会的高度评价。1998年《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理论框架》(独立专著)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0年“建立全国事业单位新型会计体系与政策研究”(研究项目)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教学中,荆新教授注意将知识融会贯通,不仅教学生学会,还教学生会学,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在他的课堂上,信息容量大,学生主动提问、热烈辩论已成为习惯。荆新教授不仅注重智的传授,还注意德的培养,要求他所指导的学生尊重师长,与人为善,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强调培养学生的思考方式;注重论文选题要有创意,有现实意义和长期价值;鼓励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广泛与其他导师接触,吸收各种观点和思维方法,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强调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求研究生深入实际,系统掌握科研方法,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研究生的实践和调查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