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估价课程设计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使学生了解如何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并且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而言,课程设计通常包括:民用房屋建筑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建筑设计、混合结构房屋墙体及条形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钢屋架设计、门式刚架厂房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每一门课程设计都是相对应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思考和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建筑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需要从课前准备、加强指导、注重设计过程、做好成绩考核及成果总结等多方面人手。当然要保证上述每一方面的工作质量,教师的责任心尤其重要。”
下面结合笔者在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教学中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2认真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
2.1精心选题及合理确定设计分量
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中,有些指导老师为减少麻烦,把某一设计选题用很多届,致使设计内容陈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也有的课程设计其设计任务分量过大,导致设计过程草草收兵,应付了
事;而另一方面,也存在个别的课程设计分量过少,使得设计过程中学生闲暇多,用到的知识少,动手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在课程设计选题时,应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土木工程领域的新发展,不断补充和更新设计内容。对部分的课程设计,应尽可能选用近期设计的工程或正在实施的工程,以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看到实物,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和设计积极性。比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桩基础设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一般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等都应尽量将选题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同时,在选题时,应考虑设计时间、复杂程度、提交成果的工作量等来确定合理的设计分量,使参与设计的学生都能经历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收到较好的效果,从而达到课程设计预期的目的。
2.2认真编写设计指导书
尽快做好设计准备和更充分地理解设计内容,为高效而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资料种类和内容较多,对于有些资料,可提供电子版本或范围、出处供学生自己查阅、选用,这样也可以使他们查阅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毕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指导书是引导学生进行设计的指导性材料,是课程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有些指导老师为了省事,在课程设计开始的当天才口头布置设计任务或在黑板上大致抄写几条;有些老师虽然布置了较完整的设计任务,但任务书过于简单,对完成相关课程设计步骤、依据、设计进度、成果内容等未做出明确的交代,故指导性不强。每一门课程设计都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设计的目
的、任务和要求。在课程设计正式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应提前编写好内容详尽的设计指导书,并发给学生,让他们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指导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l)设计目的、任务;(2)设计依据;(3)设计参考图纸及相关资料;(4)设计步骤与要求;(5)成果内容;(6)设计进度安排;(7)纪律要求;(8)成绩考核标准。如有必要,还应编人相应的设计例题,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时参考。
2.3准备必要的资料
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应用相应的规范、图集、标准、定额等基础资料。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中需要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等原始数据,并提供《西南地区标准设计通用图》及有关制图标准;又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准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各类资料;再如根据四川省现行的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需要提供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全国统一工程清单编制规则》、《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四川省估价表》(2004)、某一时期的材料指导价、各类标准图集等。由于经费问题及应用范围上的限制,指导教师应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对上述资料中的必要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作为指导书的附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做好设计准备和更充分地理解设计内容,为高效而顺利地完成课程设计提供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资料种类和内容较多,对于有些资料,可提供电子版本或范围、出处供学生自己查阅、选用,这样也可以使他们查阅和利用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为毕亚设计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加强指导与管理
3.1加强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工作
对课程设计进行指导,仅是抽空到教室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提不出什么问题,有的学生总是参考同学的设计步骤,他们甚至对书上、规范、标准或定额中的内容理解错了,就按他们自己错误的理解去做,影响了设计成果的质量。指导教师安排的指导时间每一天应不少于4学时,且具体时段应相对固定,以保证学生能按进度完成设计任务。同时,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应把被动解答问题与主动提出问题相结合,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或混淆不清的地方进行提问或在黑板上予以提示,了解学生的具体做法或算法,并通过检查中间结果来发现问题。同时,对计算中或绘图中一些共性、难点问题应集中讲解。
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应用相应的规范、图集、标准、定额等基础资料。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中需要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和水文地质资料等原始数据,并提供《西南地区标准设计通用图》及有关制图标准;又如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准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各类资料;再如根据四川省现行的工程造价编制方法,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需要提供国家标准《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全国统一工程t清单编制规则》、《四川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四川省估价表》(2004)、某一时期的材料指导价、各类标准图集等。由于经费问题及应用范围上的限制,指导教师应根据设计内容的需要对上述资料中的必要部分进行收集整理,作为指导书的附件,这样可以帮助学生。
3.2加强对设计过程的管理
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时间,可以通过考勤、课后作业及讲评等手段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目前对课程设计的管理则较为松散,有的指导老师在成绩考核中只依据学生最后提交的设计成果予以评定,对设计过程几乎没有任何监控或记录,因此导致学生的松懈和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抄袭的学生得高分的情况,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完成设计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设计质量的提高。对课程设计过程中的管理可采取如下做法:
(l)明确指导时间。
(2)合理划分和安排设计进度。
(3)对设计进度中的各个中间环节明确其具体要求(内容及必须完成时间),并不断检查;错误的地方可直接在初稿中批示出来;前一步骤未完成者不得进人下一阶段的设计。
(4)最后必须提交正式的成果和检查过的初稿或底稿;没有接受中间过程检查的学生,最后提交的成果不予批改,以不及格论。
通过上述的管理与督促,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4采取措施确保设计质t和效果
4.1设计分组或设计选题
在布置课程设计的任务时,应分组或分题,不能全班做同一题目。如果每个人完成完全相同的内容,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比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结构设计的选题应考虑不同的平面尺寸、荷载、建筑构造做法、材料强度等,还可以要求采用不同的楼盖类型,以确保一人一题,每人可以完成相对独立的设计任务。又如,房屋建筑课程设计需要绘制较多的图纸,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期即公布设计题目,并采取学生选择与教师分配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组或选题,这样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规范标准和构思方案,在课程设计周开始前即可初步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下一步完成施工图设计提供了保证。再比如土建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一般的实际工程其工程量较多,在指导过程中,可以把课程设计的班级分成几个小组,一些小组模拟招投标中的甲方做标底,另一些则作为不同的投标单位(乙方)计算报价,最后让他们进行比较竞争。
由于每一小组是合作完成课程设计,所以必须要求小组成员每人独立完成相应的内容,然后成员中间再进行互审,促使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别人的和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PKPM结构软件进行建模、电算及施工图绘制,同时通过与手算的结果对比分析,校核手算的正确性;土建工程概预算设计也可以应用某种预算软件进行分析、汇总、打印,提高设计效率。通过上机操作,可以让学生对目前工程设计中一些常用的软件有所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质量。当然,课程设计又不完全等同于工程设计,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软件,手工绘图、手算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必不可少。
4.2安排上机操作时间
在课程设计中,还应安排一定的上机时间,要求每个学生会应用一种与课程设计相关的软件上机操作。譬如,房屋建筑设计可采用AutoCAD、天正建筑等软件进行施工图绘制;结构及基础设计可采用及时做好设计成果的总结与评价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9-0107-03
1 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土地供求矛盾的突出,土地资源管理毕业生逐渐成为解决土地利用、规划、整理等一系列人地关系问题的主力军,企业和行政部门都需求大量的既懂土地管理理论又掌握专业技术的专门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逐步被市场放弃,因此,培养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门人才是满足市场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的必然选择。
2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市场调研及专业发展需要,沈阳建筑大学把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作为试点转为应用型专业,确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土地管理的综合能力,具有测量与制图能力,土地信息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土地估价技术能力、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具有运用专业软件处理本专业业务的能力,具有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技术资料和听、说、译的基本能力,具有调查分析和应用协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组织协调和公关能力[1]。
3 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具备的实践能力
3.1 测量与制图能力 测量与制图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课程设置时注重测量与制图基本功训练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素质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地籍图测绘、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的基本原理、内容和基本方法。课程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学生能熟练应用GPS(RTK)、全站仪等仪器及专业制图软件(如CASS、ARCGIS),能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完成土地调查、地图绘制等一系列工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整理、地籍测量、土地登记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土地信息技术运用与开发能力 土地资源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需要大量的既懂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又能进行程序开发的土地信息专门人才。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等课程学习和ARGIS、MapGis、SuperMap等专业软件的实践应用,使学生具备土地信息的采集、修改、更新、删除、统计、评价、分析、预测和二次开发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土地资源调查系统、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土地估价及整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运用与开发积累经验。
3.3 土地估价技术能力 土地估价能力是学生毕业后最早与市场对接的技术能力,也是土地资源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方向。通过不动产估价、房地产估价等课程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房产估价的理论与方法,具备考取国家注册“土地估价师”、“房地产估价师”的理论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及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出某块土地或多块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某一时点的价格,具备独立正确的完成估价报告的能力;为学生从业后的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
3.4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 土地规划与整治能力是针对解决土地利用问题而产生的技能,直接面向市场需求。通过土地规划、土地整理与复垦等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程序,熟练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设计、学会撰写土地利用规划报告;掌握土地整治的方法,学会如何盘活存量土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根据土地规划与整治的技术特点,我校安排了土地利用规划实习、土地整理与复垦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以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教师科研的实际科研项目或模拟项目为依托,使学生参与土地规划、整理与复垦的方案设计,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比分析,真正做到即学即用,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的适应并逐渐承担项目、成为合格的技术人员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5 房地产开发与投资分析能力 土地与房产一直是密切联系的,房地产开发和投资能力是建筑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通过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地产投资分析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经营、投资及策划等方面的原理和方法,熟悉影响房地产投资因素,通过课程设计和市场调研,能够根据楼盘及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房地产拟投资项目作出正确的技术经济分析,能独立进行前期策划,具备进行房地产市场综合分析和房地产开发决策的能力,具备编制房地产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参与房地产投资项目调研和策划的能力。
3.6 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作为建筑大学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单位很多与建筑密切相关,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建筑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独特的能力。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辅修专业的学习及为期3周的工地实习实践,使学生熟悉具体的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具备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解决工程项目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 实践能力支撑体系构建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除了依托上述的理论教学与课程实习外,还要配以专业实践巩固理论教学效果。
4.1 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应用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理论教学,实现知识融合,培养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涉及的地图学、测量学、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与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航测与遥感、不动产估价、土地整理、房地产投资、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需要实验室支撑,完备的实验设备是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条件,完备的实验室可以有效的提高实践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宽口径、高素质、强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必须建立适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需要的综合实验室,包括地理信息实验中心、测量实验室、土地规划与整治实验室、3D仿真实验室、制图实验室等一系列实验室,让学生通过实习实验切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
4.2 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 实践能力的培养单独的依靠校内实习是不够的,校企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核心能力的必要条件。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产学研实习基地是教学与社会结合,学习与工作、生产相结合的整合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关键环节。建立产学研校外实训基地,既可以加强教学、科研及与地方服务的联系,以实习促进科研、教学与服务,将教学与服务融入科技发展中,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进入社会的工作形式,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总结实习中的不足,提早查缺补漏。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是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建立产学研实习基地是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的必然选择。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按照实践能力要求,共选择地籍测量、土地调查、土地规划、土地估价、土地整治与复垦、土地信息技术开发、房地产开发、土木施工8个方向的企业共建实习基地,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进行为其9个月的“三明治”实践教学,做到实训基地设置与就业发展需求贴近,实践教学与岗位要求贴近,为学生就业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
4.3 实践教学制度的建设 实践教学不但要求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求实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制度是确保实习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学生参与工程实践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签订实习合同,制定详细的实习实施方案,明确实习的目的、内容、范围、技术依据、技术路线、进度安排及实习中的注意事项等,认真学习实践手册,明确实习单位和学生在实习中的内容、责、权、利,然后按照各自在实习中承担的角色开展前期工作;其次,实践中心与实习单位提前做好沟通工作,确定本次实践的技术要求和校外指导教师,保证实践任务的接受和顺利完成,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第三,由于实习存在较多的不可预测因素,因此实践中心和实习单位要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以积极应对及处理好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后,制定实践过程管理规范,要求学生按实践单位要求按时、保质保量的参加并完成相关实习工作。
4.4 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指导教师的实习效果的好坏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实习的全过程指导。我校的“三明治”专业实践施行双导师制,校内和实习单位各有一位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由专业教师担任,负责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校内指导教师也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掌握学生的实际实习状况和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积极帮助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认真实习,积累实践经验。校外实习指导教师由实习单位指派,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实习工作安排与指导,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实习评价。校内实践指导教师要选择有责任心、能够认真负责的督促学生较好的完成实习任务的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能与校外指导教师进行沟通、建立良好关系的教师。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给予一定的实习指导费用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4.5 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有效的实践考核评价体系能反映真实的实习情况,公正严格的考核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好好实习的积极性。考核评价体系分为日常考核、抽查考核和效果评价三部分:实习期间的日常考核是督促学生按照基层单位的要求开展工作,保证每天的出勤,按月考核实习情况,每月实习工作结束后,以月报的形式审查1个月的实习工作内容,不按期汇报实习情况视同没有参与实习,需要重新实习;抽查考核是指导教师随机的抽查学生实习的实际情况,对于抽查时缺勤的学生,要求补做实习,真正做到保质保量的完成实习实践工作,否则不予参加实习成绩评定;效果评价是在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和上交的实习材料,通过实习答辩的形式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实习效果分析是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和企业的反馈,分析学生在实习中欠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补充不足;此外,学生根据实习情况,也要进行认真的个人总结,反思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反思进入社会后还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就业积累经验。
4.6 激励机制体系的建设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实习积极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首先,认真的实习实践指导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为期3周的土地调查综合实习,指导教师需要每天不少于8学时的时间带同学去野外实地调查与测量,周末几乎都是加班工作,从调查、测量到制图,工作量相当大,但是,到实习结束,2位指导教师能分配到的工作量只有12个学时,远不能和实际付出工作量成正比,这样的机制使有的实习指导教师失去动力,开始慢慢转变实习策略,不再亲力亲为,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建立实践指导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给予分配工作量,而不是教条的按周数计算。其次,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实践情况设定专门的实践奖学金,激励学生认真参与实习,对于全身心投入实习且实习成果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学金和成绩的双重奖励,使学生重视实习,通过实习真正掌握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实习效果。
5 结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用人单位迫切需求大量有实践经验、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3]。为了解决高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土地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转型,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学促进就业,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凡文,李海英.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模式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2(2):210-213.
[2]王h,孔凡文.基于市场需求的土地资管理专业核心应用技能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64-168.
关键词:高职院校;房地产;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2-0021-02
收稿日期:2013-04-23
作者简介:李玉琳(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研究。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科技学院重点支持教研项目“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的‘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房地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兴起,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国对房地产专业和工程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更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我国的高职教育为顺应这一趋势,培养适合房地产市场需要的房地产类专业人才,开设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这一专业。虽然房地产业是一个热门行业,但是社会对房地产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踏入房地产行业的毕业生越来越无法跟上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脚步。探索其内在原因,是因为房地产专业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专业,而我国的市场经济又是在飞速地发展,因此房地产专业的教育规划就必须要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完成这一光荣使命,也理当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进行房地产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一是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多地承继了一些大学的教育模式与办学经验,却忽视了对自身发展规模的有益探索,在课程设置与建设上更是受到了上述认识的错误指导,使得高职教育课程呈现出膨胀失控的状态,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教材也越变越厚,体现出重专业知识,不重复合知识,重知识积累,不重知识运用的特点[2]。例如,有些课本的选择一味强调理论为先,忽视实践知识。比如,房地产开发经营这门专业核心课,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而现在很多教材却只侧重研究房地产开发理论,忽视了它的实践性。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本科院校不一样,更侧重于学生的应用能力,课程设置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接轨,以便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
二是教材内容抽象或滞后,无法跟上现实社会中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脚步。现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速度可以用迅猛来形容,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焦点,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尤其体现在房地产政策、法规、房价等方面新的理论和内容层出不穷,如国八条、国六条、限购令等相继出台。而现在的房地产教材中,关于房产限购、限贷、房地产税、物业税、遗产税的内容均没有,不能不说是教材的一个缺陷。这也是所有教材的通病,因为出版教材需要一定的周期,而房地产行业发展飞速,除了报纸、广播和网络外,包括书本、杂志在内的媒体其内容更新比最新发展动态都要慢。同时,落后的教材还体现在内容抽象方面,比如国内外比较复杂精深的理论,如按揭、转按揭理论等。
三是实践环节虽然名目繁多,诸如课程设计、实践锻炼、课外实习、毕业论文等[3],但却流于形式。如何设计一个符合学生毕业后岗位需要的实践环节至关重要。课程设计,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抽象。简单的如房地产租赁合同编制、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抽象的如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单的设计学生按照固定的格式按图索骥即可,而抽象的设计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能力,不符合课程设计的设置初衷[4-5]。
二、高职院校房地产专业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是更新教育理念,打破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引导和鼓励学生成为讲授的主体,从而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当然这种学生讲授和教师讲授有本质区别。学生作为讲授的主体,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是需要在其他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实现的,注重的是过程体验、团队协作和经验积累,而教师则扮演着教学设计者、学习组织者、研究指导者等多重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通过主动学习去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项目学习活动中,最大限度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工作潜力,并开发他们的工作岗位能力,尤其是模拟岗位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是课程设置改革,适当调整专业课。
1.妥善处理房地产课程与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关系。目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是建筑工程管理学院开设的专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就是房地产的上级学科,工程管理专业与房地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从学科领域覆盖的内容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在建筑技术与管理技术方面有所交叉,但是前者强调的是技术管理层面,而后者强调的是金融与投资管理层面。由于房地产类经营与管理类课程与工程管理类课程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设置该类课程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其侧重点是不同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的专业课还是以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估价案例分析、房地产法规等四大课程为主体,其他课程为辅,如建筑施工技术、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房地产市场调查与预测、房地产市场营销、房地产楼盘学、房地产测绘学等。
2.结合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设置房地产课程。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在吸收专业技术人员时越来越注重其专业技术资格,这种趋势对我们的专业课程设置起到了导向作用。房地产专业的执业资格,目前有房地产估价师、土地评估师和房地产经纪人、物业管理师等执业资格。我们在设置房地产类专业时可以考虑增设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类课程,但是在增设过程中要做到适度,切不可全部照搬。高职院校设置岗位资格考试相关课程时应重点围绕房地产估价师进行,这也是社会对房地产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而产生的,而且是房地产专业学生最对口的职业资格考试。
3.顺应市场需求设置房地产专业课程。房地产专业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出现的新兴专业,必须以改革的姿态对待这个专业,让市场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来制约其课程设置,使之符合社会需求及岗位需要,这将对房地产专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高职院校在设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课程时,可考虑与众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由学校为其开发项目提供专业培训和咨询以及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为他们定向培养人才或将学校作为他们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在教学中可邀请业界资深人士来校讲学和作专题报告,使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更多地接触房地产业的实际操作。新课程内容可适当包括精品楼盘赏析、商品房会展学、土地评估、房地产营销技巧、房地产广告学、房地产项目策划、房地产贷款学等。
4.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实训环
节。根据企业调研及大量优秀毕业生反馈的信息,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及时调整课程实训大纲,将实践锻炼分为三种模式:校内实训室实训、校外企业项目参观实训和校外房产开发企业顶岗实习。
(1)校内实训室实践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的实
际开发项目和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融合,将实际项目按照教学内容进行阶段划分,按照教学计划指导学生阶段性完成校内实训项目。这种实践是对刚刚学完的知识的一种检验,通过教师设置项目和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校外企业项目参观实训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由校内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去房地产开发公司和开发的楼盘,并有校外企业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校内实训室实践不同的是,这种实践由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企业的指导教师一起完成,时间大约一周至半个月,可以有一个或多个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主要由企业指导教师负责介绍开发企业及项目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开发企业和开发项目的实践操作有初步的了解,做到和理论知识对号入座,并在现场向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提问,为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提供前提条件。
(3)房产开发企业顶岗实践,对学生来说相当于提前进入就业单位进行学习和工作。首先学校负责联系房地产开发企业,由学生到开发企业实习一年,实习的岗位不同,工作学习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有房地产策划员、销售员、资料员、经纪人、估价员和现场施工人员。这种实习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和实习学生定期沟通,而现场的实习则主要依靠企业的实习指导教师完成。不同岗位的学生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一方面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另一方面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并进一步缩小此差距。
实践证明,这种实训环节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显著效果。
三是教学方法改革,可以将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融入学习的过程中,用实物、用过程、用现场等来补充教科书的文字束缚,加强学生的感知环境;利用产品、图书和科技信息来弥补教材内容发展滞后的缺陷,加强学生对新技术的学习;通过案例呈现、情境模仿、问题探讨、项目研究等教学活动,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职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它绝不是在教学内容这单一方面进行改革就可以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在教学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系统、质量监督与保证系统、学生评价系统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教学实行也需要科学的系统,正如大厦一样,不是一天完成的,还需要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同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智宏,彭,石金和.工商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主干课
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与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9,(1).
[2]肖艳,母小曼.工程管理专业中房地产类课程的设置与
实践[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王洪海,范海荣,高秀青.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课程
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4]王燕萍,陈树耀. 职业教育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
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5]吴立保,兆勇,有飞.制度变迁视角下的行业特色型高校
关键词:高端技能型;估价员;高职教育升级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72-02
2011年9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该《意见》将高等职业教育定为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强调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培养出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一直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空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2013年9月4日的统计数据,目前,全国共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在校生人数达9642267人,预计毕业生数为3231125人。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核心竞争力不足。目前,国内公办高职院校大多是在本世纪初由中专学校升格,办学历史大多在十年左右,而部分民办高职办学时间可能更短,教学方法和办学理论还处于摸石头过河阶段,学生的操作技能比不上中职或技校生,而理论水平比本科生差一大截,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在就业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2.院校间同质化竞争趋于激烈。当前,许多家长基于功利思想,引导学生报考热门、薪酬高的专业。而部分高校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从经济利益出发,对部分热门专业敞开招生,导致就业市场结构性失衡,部分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较低。以广西为例,开设有工程造价专业的高职院校达18所,更有少量学校师资力量根本不具备开设条件为了短期利益也在招生。
3.重专业建设而轻学科建设。许多高校一方面受学制和学时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就业导向思想,偏重于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过于专门化,致使知识面不宽;另外,由于过于重专业建设,致使学科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4.重岗位操作技能培养而轻综合素质培养。为了能和企业“无缝对接”,高职院校各显神通,非常重视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如“校中厂”的形式,“教室与车间”、“教学与生产”、“教师与技师”及“学生与徒弟”四个一体化的专业建设。在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许多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所放松,致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软实力欠缺,学生忠诚度低,适应性不强,承压能力弱,最终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5.招生和就业压力逐年递增。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方面逐年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和0~14岁人口数量逐年下降,未来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压力渐增。2013年8月28日,海南日报刊文“海南高职院校招生惨淡,最高缺额超80%”,由此可见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压力巨大。而在就业方面,部分用人单位或行业用人理念存在偏差,存在盲目追求高学历的倾向,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空间压缩,就业压力加大。如房地产开发企业一般要求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高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专业毕业生在房开企业就业的微乎其微。
二、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思路
在2013年3月17日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概念。2013年8月29日,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中,指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用好“人口红利”,更加注重依靠“人才红利”。必须一靠教育、二靠科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须顺应形势打造“高职教育升级版”。高职教育升级版应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同时兼顾终身教育理念、人格本位教育理念来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以有效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课程结构,使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均衡。当今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各行业经营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产品升级换代速度极快。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必须优化,改变现在偏专业而轻学科的现状,使高职毕业生能掌握“综合知识+技能”,能够在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中能够顺应环境,持续发展。
2.坚持不懈抓师资队伍和配套设施建设。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理念极大影响教学质量,通常师资力量是形成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一是努力提升教师学历;二是加强培训,适时更新先进教学理念;三是加强专业实践,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配套设施方面需要持续加大投入,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增加硬件配套设施。
3.在继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软实力的培养。专业调查公司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将大学生基本工作能力划分为五大类能力,分别是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前面四类能力可归为软实力。而根据应届毕业生求职网对2013届84456名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结果,影响个人竞争力的因素中,选择社会实践和实习经验的学生比例为40.74%;沟通表达能力的为22.45%;社会关系最重要的占14.49%;专业知识仅占7.84%,排名最低的是外表及形象,仅占1.54%。因此,在高职学生的软实力培养方面,必须千方百计,加大力气抓紧、抓实。
三、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教学实践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在多数高职院校众多专业中处于弱势专业,虽然就业率高,但离职率也较高。近几年来,招生形势不容乐观。为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出高端技能型房地产专业人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进行了以下教学改革实践:
1.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早在2004年,管理工程系就成立了专业教学委员会,房地产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来自行业专家及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经纪公司、房地产评估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公司、建筑施工企业等相关企业技术骨干。各专业委员分别从不同就业岗位,针对性地提出课程设置及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教学团队结合未来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素质要求,完善房地产专业课程体系,并修订新的教学计划,努力使得开设的课程能够涵盖用人单位各岗位的要求,又有利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能自主学习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多种形式提升师资专业水平。房地产专业团队所有专业教师都有研究生学历,理论基础扎实,且大部分教师具备企业工作背景,为与生产企业一线不断线,学院、系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作为年终业绩考核的一部分。另外,2012年学院还启动了“双百工程”(即在“十二五”期间,100名教师下企业、基层,100名企业专家、能工巧匠进课堂)。一系列的促进措施,使房地产团队专业教师理论过硬,实际操作熟练,“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
3.加大投入,夯实硬件基础。在院、系两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房地产估价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室及房地产营销“工作室”式实训室先后建立起来。“理实一体化”教室按“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厂式”的教学环境,设置有大课桌,满足学生分小组讨论的需要;配备有电脑桌椅,满足学生上机操作的需要,配备投影仪和教师机,满足学生成果展示和教师讲解和点评的需要;“工作室”式房地产营销实训室以模拟房地产居间工作环境进行建设。实训室中不仅有计算机可进行房地产居间软件系统的实操演练,还设置有房地产项目沙盘和户型模型,同时仿真楼盘售楼部设计设有接待区和洽谈区,可进行房地产营销实训,最大限度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情景。这一系列的硬件基础的完善,为提高教学质量,贴近工作实际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多种途径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对毕业生的后期跟踪回访得到的信息显示,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人际沟通及压力承受能力方面还有待加强。以上的这些能力许多学者也将其归为软实力,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有以下思路:一是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二是聘请行业专家做讲座并进行交流;三是组织内容丰富的技能大赛,如公文写作大赛、演进比赛,礼仪风采大赛等,这些大赛极大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和抗压能力的;四是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五是鼓励学生节假日兼职及寒暑假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提前熟悉将来就业岗位的要求,认识自己能力上的欠缺并加以完善自己。
四、结论与建议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和持续完善,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水平还是在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根据麦可思《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3年)》中数据,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7%,月平均收入为2915元,对母校的满意度为96%,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也为96%。以上数据说明近几年的教学改革试验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各高职院校都还在积极探索和完善,奋斗在教学一线的专业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善于总结经验并交流、共享,在坚持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软实习的培养。只有这样,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为祖国源源不断的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早日高质量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版”。
参考文献:
[1]王世伟.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软实力培养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2,(4).
[2]张丽红,张国祥.“四位一体化”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J].价值工程,2013,(24).
[3]王振洪.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N].光明日报,2013-11-21.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兴工程技术与管理学科交叉复合而成的学科。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已经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成效较好的专业之一,截止到2008年,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学校已经有628所。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的大量实践助推工程管理在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等方面日趋完善,工程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得到普遍的认同和高度的重视。近1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已经成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如何凸显自己的竞争优势呢?目前,大多数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独立学院还是主要克隆“母体”学校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致使在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实施过程中显为尤为突出。当前,为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独立学院正面临着新一轮的较量――脱离母体院校,转设为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应抓住这一良好机遇,重构课程教学体系,体现自身特色优势,以期实现新的发展目标。本文以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加以剖析,积极探索转设后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如何进一步搞好实践教学。
1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应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全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1]然而现在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还是盲目照搬母体高校的学科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做法,没有考虑到自身生源的特点。从长远发展来看,不利于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发展,更是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手段,在整个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衡量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及体现特色办学的关键之一,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但,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严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1 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十分广泛,他们可在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咨询机构、政府建设管理部门、工程设计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与建筑业相关的研究所、银行投资管理部门、工程相关软件开发公司、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校。但独立学院由于生源的特点与一本、二本本科院校相比没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受聘单位主要还是集中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咨询机构。近年来用人单位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更多的是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及动手能力的人,而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理论知识不足,与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实践能力不够,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独立学院虽然近几年发展迅速,但由于成长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还是主要照搬“母体”院校,还是和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宽口径厚基础、广而不精。学生毕业后更是不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因此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1.2 不重视实践教学
从国外工程管理的实践教学来看,它们的实践课时占总专业学时的40%左右,而我校实践课时仅占24%,明显偏少。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现阶段独立学院由于没有国家教育资金的支持,主要还是来源于民营企业。因此,基本上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而现在随着我国对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视生产的安全性。[2]施工现场存在的不稳定性也高,大部分学生对“工程施工”不甚了解或知之甚少,由于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刚到工地想对问题想探个究竟。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将会给施工单位的企业声誉和投标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很多学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实践教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不监督具体的实习过程和效果,只要学生能上交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日志及报告,即表示进行了实习。
1.3 师资力量薄弱
独立学院的教师主要还都是合同制,和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的有编制相比在待遇上要相差很多,导致一些高科研和实践经验强的教师不愿意来独立学院。教师队伍主要还是来源于刚从学校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由于没有实践经验的积累,导致很多指导老师对实践中的某些问题理解也不是很透彻。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时候也带来比较多的困难,讲课的效果也不太令学生满意。
2 转设后,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2.1 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能否成功转设为民办普通高等院校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未来发的展。截止到2011年3月14日,湖北省――这个独立学院保有量全国第一的教育大省就已经有三所独立学院正式转设成功,而我校在2012年也准备正式转设,那也就意味着可以不用交30%的“冠名费”了。那么这一笔省下来的费用就可以用来加强对实习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像工程管理专业这样对实践性要求比较强的专业。以建筑业优秀企业的适宜的实践教育合作计划对于形成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专业教育有着重要作用。校企双方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学研合作,可以委托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同时学校也从科研上来支援企业的发展。[4]2007年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与中海地产联合成立了“重庆大学―中海地产职业发展研习中心”。这是学校教育机构与建筑业优秀企业开展合作教育模式的实现与创新,目的在于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学生视野,增强本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改项目的推行,对于进一步形成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色,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优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
工程管理行业需要的是有专业技术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管理者。所以,学生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同时,还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的培养、锻炼自身的实践技能,做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良好结合,来不断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认识实习过程中,可以安排一些具有较强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进场前听取指导教师的入场教育,做好安全防范措施。进入施工现场后,主动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了解工程概况和工地情况,认真观察施工工艺并做好现场参观的记录。课程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与理论教学相配合而进行。如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这门课,在学完理论知识后,学校安排期末统一组织学生到工地实习,通过在工地观察生产工人从事的挖土石方、砌砖、打桩、浇筑钢筋混凝土等现场劳动,了解施工工艺及方法。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如《工程估价》这门课的课程设计是通过施工图纸让学校算出工程报价,但往往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存在普遍的抄袭情况致使课程设计流于形式。对此,可以将一个班一套图纸改成由7~9人一套图纸甚至改为1 ~2人一套图纸,这样就能保证到人人能够动手避免抄袭,同时也给学生在学习这门主打专业课的时候增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生产实习是应用和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认识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方法。在生产实习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注重细节,而且要深入了解其产生、形成、发展的实际背景和客观条件,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对其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和分析,从而逐步提高自身对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2.3 加强理论教学与执业资格考证的结合
执业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条件。与工程管理专业联系比较紧密的执业资格考试主要有5个,即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发展,可以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融入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如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从2008年正式开始由一级建造师证和二级建造师证代替原来的项目经理证后,已成为近几年来比较热的一个执业资格考试。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科目相关的课程有:建设工程经济、建设工程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等。教师在教授这几门课的同时要注重它的适用性,加强与执业资格考试的联系。
2.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主要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理论功底比较强但实践经验还是比较匮乏,给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首先要先要求新近的青年教师必须到本专业实验实训室,熟悉本专业各个实践环节和常用仪器、没备的使用,再分配实验教学任务;其次青年教师应该在施工单位连续三年内至少呆半年,加强实践经验,教师在施工单位工作期间,视同完成额定工作量。[5]并且把此作为培养青年教师的一项制度,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结合起来长期坚持。如我校在下半年,要求承担实验的教师必须要把自己承担实验的项目至少要做一遍并交一份实验报告,以保证教师对实验内容、仪器的熟悉。而且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几名青年教师在明年暑假必须去施工单位呆一个月,增强实践经验。
转设后的独立学院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处理积极探索和试验阶段,这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才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我校从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角度出发,研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对策,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尽量做到“量体裁衣”。
参考文献
[1]任宏:《建设工程管理概论》[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宏青,杨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5)
[3]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10月
[4]马力强,曾繁伟:《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刍议》[J].淮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1)
[5]陈建国,许凤:《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