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1.信息化建设未实现全覆盖,地域发展不均衡。

数据显示,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仅有27个省建立了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覆盖率为79.41%,仍有7个省未启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近年来,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基本实现数字化、无纸化,改变了过去手写、纸录的低效率状况,大大提高了档案的保密性、完整性和检索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但仍然存在信息化建设覆盖率不高、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

2.信息化系统衔接不畅,网络化协作水平不高。

《2010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显示,在建立了省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27个省中,只有15个省实现了与国家流动人口子系统的对接,对接率为44.11%,不到全国省市区数量的一半;而各省之间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基本无对接,无法实现信息互换和交流。计生流动人口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全国联网及计生信息的无障碍互换,这也是管理好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的关键之处,但由于目前各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均衡,导致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衔接不顺畅,仍未实现全国联网,网络化协作水平有待提高。

3.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低下。

在一些单位,计生档案工作人员往往是兼职,人员变动大,且多由老、弱、病的女同志承担,文化素质不高、档案专业知识缺乏、计算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差等现象较为普遍,有些工作人员甚至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也不积极学习新知识,得过且过,在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大潮面前手足无措,严重影响了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

4.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收集难度大,信息更新不及时。

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面对有些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同时,由于流动人口的随意性和隐瞒性大等特点,流动人口基层原始档案不能及时收集、上报、整理,致使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库信息不准确,影响了计生流动人口档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二、提高流动人口计生档案工作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对策

1.国家主导,加大投入,实现均衡发展。

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理应实行“全国一盘棋”策略。国家应在流动人口计生档案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加大投入,并主动在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向相对落后地区倾斜,努力实现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均衡发展。除此之外,国家还应提前部署,统一规划,制定计生流动人口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标准,力求建好即能对接,真正实现数据无障碍对接和“全国一张网”,不断提高国家与省、省与省之间的网络化协作水平。

2.加强区域、部门合作,促进信息互通。

针对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收集难度大导致的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库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只有各地、各部门加强合作,尤其是通过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齐抓共管,不仅积极收集、录入流动人口计生原始档案,还主动通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信息互通,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便捷实现数据库信息实时更新,不断提高流动人口档案准确率,为做好计生工作服务。

3.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事业应对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加快基层单位档案信息系统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是实现档案系统整体功能的基础和手段。

所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的模式由原来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作为重点,转向以档案实体通过信息化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作为重点。实现档案实体的信息化,可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分析、提取和加工,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益。与传统的档案资料相比较,电子档案更便于保存、修改和查询,并且,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快速传递,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利用效率,降低档案管理成本。

一、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基层单位档案载体仍以纸质材料为主,传统纸质档案存储空间大、维护成本高、查阅不便,而且纸质档案需长期保存,为提高存储环境,避免可能造成文档纸张受潮、虫蚀以及火灾等灾害,每年投入一定的文档保管经费已在所难免,且因无备份而又为每年不得不有的文档损失担忧。由于档案需反复查阅,不可避免地存在原件受损或遗失,给文档的保管与利用带来管理上的困扰。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尤其是基层单位越来越多的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产生更多的电子文件,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日常产生录音、录像等保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构成录音、录像的档案看,其载体为磁性物质,更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影响而改变,影响其保管期限,因此,加快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方便了利用,减少中间环节,而且大大方便网上传输,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有利于档案原件保存。

二、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基层档案工作依然存在“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和“闭架借阅、你查我调”等传统做法。另外,有部分长期从事档案管理的档案人员对手工管理模式很满意、很熟练,认为自己干了多年的档案工作,业务“熟练”,于是就不求进取,不愿意推进信息化建设,加上人员结构老化,思想保守,文化层次较低,不能适当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对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知识的了解甚少,存在安于现状、不讲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旧观念,这些都成为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因素。

(二)对档案建设投入不足

目前普遍存在,一些单位的领导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档案工作很简单,只是保管些材料,负责给利用档案者提供查询即可。还有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专门设置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必要。更为重要的是基层单位原本经费紧张,在能确保单位主要工作顺利开展经费预算外,还要保证正常人员经费支出后,已经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到档案工作,导致一些基层单位档案部门不具备档案保管和管理的最基本的条件,更谈不上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

(三)专业人才的匮乏

档案信息系统是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多专业配合,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庞大系统工程,它需要档案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素养、档案专业知识和有一定的档案技术理论功底等,但是基层单位“科班”出生从事档案工作的寥寥无几,普遍存在档案人员缺乏必要的开展档案信息化知识和能力,思维调整不快,影响了档案信息开发的力度和深度。

三、基层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

一是领导要转变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社会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是趋势所在,基层单位领导要从全局工作出发,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要把此项工作作为单位长远发展规划重点工作之一,在人、才、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二是档案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档案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学习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技术知识,提高业务素养和技术技能,在工作中逐步改进原有管理模式,多从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创新,以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需要。

(二)科学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邀请档案主管部门来指导,要结合本行业、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规划,分步骤有序推进完善软硬件投入。我院从2005年开始成立了由文书秘书、网络管理员、专兼档案员组成的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维护、建设,单位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投入档案信息化软硬件更新,通过多年的完善,已经配齐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硬件,有一名专职档案员负责全院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应用系统开发方面,对规模较大的行业,可以考虑由主管单位牵头,集中研发档案系统或购买市场占有率高,用户反应好的系统,同时结合行业实际进行系统参数调整,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需要,这样减少了各基层单位独立开展导致不必要的人财物支出。我院目前应用的档案系统是自行购买的档案软件,经过不断完善,已经适应单位日常发展需要。对一些日常重要的档案均交档案局进行专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院档案保管压力。

(三)加强档案信息化安全防范措施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系统管理维护,确保数据库安全,保证归档文件档案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档案系统要与外网进行有效隔离,实行身份认证和密钥管理,确保档案信息网络安全。在使用操作中,分别授权,用户只能在授权范围内操作。目前,我院档案系统实行专人专机专用,只有档案员和网络管理员可以使用。电子档案对保护环境和保护方式的要求都很高,档案人员特别注意防毒工作,如安装防火墙和及时更新杀毒软件,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及时备份与维护工作,要正确处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通过电子信息加密技术,签署技术、身份认证的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四)档案信息化应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规范化、标准化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档案管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印发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特点来制定内部的管理标准,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档案目录数据库,应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又有利于实际的操作。应对各立档文件及档案的内容、著录项目、数据库结构和格式等作出统一的规定,还要对档案数据库管理的软件、硬件的文档格式、数据指标等进行统一规范。使得将来电子目录入档案馆之后能实现数据的共享,解决因软件的不同而带来的数据无法转换或者不能读取的问题。同时要注意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的各项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微缩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能够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使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诉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1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有很多,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了解这些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

(1)档案资源的完备性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首先,通过数据库存储技术能够延长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寿命,此种优势是以往以纸质载体形式为主的档案信息资源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传统纸质档案受载体形式的限制,惯常在保管、利用过程中会对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无法恢复的损耗,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诉求。

其次,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存储,并且有效地规避因人为因素对档案资源造成的不利损耗。传统的纸质档案则对存储空间有较大的要求,并且易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最大程度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检索与查询效率

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人工操作要求相对较多,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并且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前述问题,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进而有助于实现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战

第一,现今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工作理念方面依然保持一种因循守旧的态度。此种情况的出现同这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存在直接关联。这部分人员通常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为硬件设备的更新,因此导致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受阻。

第二,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原因也在于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因而在工作中怠于进行改变。此种工作惰性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此种情形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欠缺明确的标准化指引,因而使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迟缓,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2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1.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

硬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硬件设施足够先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信息及数字化的要求。为此,应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人力、物力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以强化档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为档案建立专用库房或陈列室,购置基本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自动化装订机、防磁柜等),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从起源至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便有缩微技术问世,它是保存信息、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缩微技术与计算机存储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其介质不同,因此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缩微技术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光盘存储技术问世之后,缩微技术也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结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缩微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缩微技术的优势,弥补计算机存储技术的不足,形成一个兼容并存,只有具有方便存取、保存、联网、阅读、检索、利用和传输诸特点,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3.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在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下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档案管理的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约束n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档案事业延伸、拓展到经济发展规划中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当然,相关部门还可以将这一项内容融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建设,便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有了明确、科学、完善的档案制度,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便有依据可循,有制度可依,因此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得以大大调动,其在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都会尽己所能,做好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工作。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整个单位内部机制得到完善。如:在制度制定时候,可以结合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中去,充分挖掘单位人员的潜力,活化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新时期,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这一情形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变化,因此相应的制度便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早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真正使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社会任何一领域都被信息化与数字化改变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理念、整合资源,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东.电子政务环境下文档一体化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7(02).

[2]赵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嬗变(下)[J].办公自动化,2007(02).

[3]何玲.论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06(20).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加强公文处理工作的管理

公文处理的日常工作包括文件的收发、登记、传递、阅办、催办、收回、检查、核对等各个环节,这是一项时间性强,手续繁琐、严格细致的业务工作,有时会出现丢失或不能按时归档的情况,要求公文处理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负责,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一是文件收发有登记、借阅有手续、处理完毕要归档,保管要妥善,召开各种会议要有记录,形成文件要存档,以保证文件材料的齐全完善。二是公文处理案卷类目要规范、标准,便于查找,文件材料的纲目在拟制时一定要分类恰当、科学、准确。三是处理完毕的文件材料应及时分类归档,对于处理完毕的各类文件,包括本单位制发的文件和上级、下级、同级机关的文件,都要及时分类归档,并在收发文登记薄”归入卷号”一栏用铅笔临时标明本文所归的文书处理号,这样就能从收发文登记薄上了解文件是否处理归档,既便平时正常查找利用,又能及时对未办理完毕的文件进行催办,做到心中有数。四是定期清查核对。为了保证公文处理的齐全完整,以收发文登记为依据,对所经办的文件定期检查,发现差错,及时纠正。五是对于处理完毕的文件,要按期进行鉴定、分类、编号、归档,同时输入微机形成电子文档。对于归档后的文件,查找利用更安全、快捷、方便。

二、做好文件的收集工作

文件材料收集是立卷归档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齐全完善问题。

文件材料收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时间性强的工作,也是一项艰苦细微的工作。注重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做到平时收集和年终收集相结合,重点收集和一般收集相结合,文号检查与登记检查相结合,把文件收集齐全,保证立卷质量。所以,必须从形成抓起,做到随时收集。具体方法是要做好:一是处理完毕的文件要随时收。在个人手里不能保存文件,以免散失或影响他人使用;二是经常用的文件要履行借用手续定期收,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经常用的一些条例、办法等法规性文件,可以履行借阅手续定期收回。这样可以使借用文件者产生一种责任感,能注意文件的管理防止散失;三是单位发文,在盖章时当时收,特别是业务部门起草承办的,以单位名义发的,在盖章时一定连同底稿一次收齐,坚持数次就会形成规律,收到明显效果;四是内部形成的各种材料,要注意掌握线索有针对性的收。内部形成材料发现线索以后,就应及时点名去收集,以免形成打埋伏,留后手不交;五是常规性的文件材料要逐项收。如领导会议记录、各种统计报表、各种关系信和存根等年年都有的常规性文件材料,在立卷前一定要逐项收集齐全;六是立卷前要全面收。在立卷前,要按照具体归档范围,对各种文件材料进行全面收集,部门借用的文件材料,也应收回放好卷再借用;七是在立卷过程中,发现不全要反复收。通过分类、组卷及卷内文件排列等程序,发现文件材料不全的,还应反复收集达到齐全完整为止。

三、搞好档案整理工作

提高立卷质量就要搞好档案鉴定、分类、立卷整理,我们在这个方面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科学编制档案分类方案。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本单位档案形成的特点,分为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项目工程类、基建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每个大类按年度、问题分类,做到了分类科学、细致、便于运用。二是合理组卷,在组卷时,我们坚持逐份文件分析,具体研究每份文件分到哪个类更合理,组在哪个卷更确切,在同一卷内的文件排在哪个位置更符合规范要求等等。

四、尽快实现档案的计算机全文录入和检索

档案信息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困境应对

一、平阳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梳理

(一)档案存储情况

我院现存档案分为诉讼档案、文书档案、会计凭证档案和声像等档案,从1949年至2015年10月,我院档案室库存诉讼档案131680卷,169802册。从档案管理系统显示,我院诉讼档案从1949年至今共有案件133459件,其中已将案件材料扫描进入系统的共有131194件,比例为已存案件的98.3%,并且诉讼档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二)档案管理利用现状

从档案管理使用方面看,随着司法公开的不断深入,案件审理的透明度也不断增强,社会公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档案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对诉讼档案的查询需求也与日俱增。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

目前,我院共有6名工作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其中两名档案人员有正式编制,聘用人员流动较频繁且具有档案专业背景的人员的比例仅16.6%。另外,档案室尚未完全建立档案管理长效机制,现有档案人员管理结构很难适应未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困境

(一)档案电子化利用效率不高

当前全省法院诉讼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使用的审判信息管理系统优化了诉讼档案立卷、归档、检索、统计等环节,档案信息化工作完成档案扫描、录入阶段后,已基本实现法院外、法院间卷宗调阅。由于公检刑事侦查卷并未扫描入库,使得刑事案件仍处于纸质借阅状态。实际上刑事档案查阅在档案利用中占比达63.26%,如果不进行扫描,显然影响电子化数据运用,进而影响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

(二)实践中档案归档模式不统一

省高院要求结案后5日内必须归档报结,我院则结合现实状况,因地制宜,创新留庭保管模式。考虑到两个派出法庭距离院机关比较远和送达难等客观因素,允许法庭在1个月内必须完成归档入库,以达到省高院要求案件审结后5日内装订入库达70%,十个工作日装订入库达90%的工作要求,每统计月因送达等原因需留庭保管的案件严格控制在10%以内。

(三)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少数部门、部分同志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即使争创档案信息化一级达标,也是办公室档案人员的事,与己无关。但档案信息化工作没有其他办案人员的共同配合、协助,单单靠档案管理人员,是很难实现档案信息化。

三、基层法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稳步布置信息化建设工作

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坚持以利用为中心,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效用,服务于司法审判工作,服务于社会公众。我院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将档案信息化建设列为全年重点工作计划,注重检查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帮助协调工作中的矛盾,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强有序管理,夯实硬件基础设施

我院以新审判大楼搬迁为契机,依托先进管理技术,实现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在档案库房配备10区73列智能密集架、24小时控制的新风空调、7台库内自控除湿机,21台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库区内配有自动恒温电脑数据采集、防磁柜5台。

(三)推广应用律师服务平台,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

根据最高院要求,在诉讼服务中心开设律师志愿者服务窗口,由律师为当事人无偿提供诉讼咨询和帮助。积极与县司法局、律师协会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尝试推广应用浙江律师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律师服务当事人的效率。积极探索网上档案预约查询功能,当事人通过登陆法院门户网站填写姓名、联系电话、案号、预约时间等基本信息完成档案查询预约,实现档案定点定时查询。

(四)开展法院间远程调阅卷工作,落实便民诉讼

在诉讼服务中心专设电子档案查询窗口,当事人或其律师可申请异地档案查阅,在完成对申请查阅档案的异地远程查阅授权后,当事人即可查阅异地法院的授权电子档案并自行打印。法院间远程调阅不仅卷免去当事人远赴外地查阅档案的奔波之苦,更是“互联网+”时代法院间积极配合便民诉讼创新之举。

四、结语

总之,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在当前审判活动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必须及时改进组织架构,实现科学有效管理,并以“科技强院”为契机,着力建设诉讼档案信息化。在“互联网+审判”时代,档案信息化工作不仅给法院自身档案管理带来便利,还能够共享全社会的法律资源,从更高层面上推动了审判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作者:郑永建 单位:平阳县人民法院

[参考文献]

[1]张旭.检察机关诉讼档案电子化管理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4(3).

[2]石洁.法院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档案与建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