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翻译教学

英语翻译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翻译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翻译教学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 英语翻译 教学实践

为了适应现在各个企事业单位需要更多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很多中职院校均开设了英语翻译这门课程,希望通过进行英语翻译教学,增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但是以目前英语翻译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当前中职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分析

1.英语翻译教材不具备实用性。英语教学虽然对相关课程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指导方案,但尚不具备配套的英语翻译教材。从现在的中职英语教学普遍使用的教材来看,大多选用高职大专的教材,而高职大专教材内容更为注重的是英语教学的理论性、专业性,主要包括合同、单据、公关文稿与商务法规等部分。相对来说,中职学生的英语翻译教学更侧重日常应用的内容,比如中西方之间的差异、文化常识、商务礼仪、日常生活以及面试求职等方面。所以从教材的侧重点来看,现有的教材并不适用于中职学生,如果以理论性作为中职生的教学重点,中职生难以理解掌握,因此就降低了学习兴趣,同时难以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2.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的课程安排。从教学课程安排来看,开设了听说课程、综合英语以及英语专业课程,其中综合英语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专业课意在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这类教学课程的开设,让中职生积累了词汇量与语法,但相对来说缺乏翻译基础,对低年级的中职生来说在英汉对比、文化差异与修辞用法的内容上没有涉及到。而且就现在中职院校英语翻译课程的开设情况看,多数从高年级开始,这样的安排一是容易导致学时不足,二是学生本身知识脱节,也没有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

3.教学方法单一,难以做到与实际相结合。因为没有配套教材,缺少符合的教学资源,授课教师不得不以高职大专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单纯将高职大专教材的理论知识框架教授给学生,没有考虑到中职学生本身的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教学方式存在弊端。而中职学校本身缺乏对英语翻译实际应用的投入,没有内容广泛的教材,缺乏英美文化常识,鲜有机会接触语言环境,绝少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或提供此类平台,因此难以实现学习英语教学的最初目的,学生最后很难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中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1.英语翻译教学是中职教育的重要部分,所以应该充分考虑课程的设置、时间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等几方面。对于课程设置来说,要做到科学性、系统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主要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达到英语翻译教学这门学科在低年级过渡到高年级的过程中能够有效衔接,在低年级阶段重点对学生进行相关基本知识的教授,培养语言能力,目的在于为步入高年级打下坚实基础。低年级打基础,高年级在基础上再扩展。教材的编写可以根据学前教育、英语教育等不同专业内容进行,同时加强对中职生进行翻译知识和技巧的培养。

2.对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完善。从传统翻译教学的模式中走出来,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创新之处是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更加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发展师生之间的新关系等方面的创新。同时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引导,改变“一言堂”这样的授课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特别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要做到足够的信任,做好组织与指导作用。对于课堂教学的方式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采用现场模拟、小组比赛、报告、实地翻译演练、小品、课本剧等多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形式的奖励方式调动课堂的活跃性,通过这样的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培养责任心、自信心,既让学生最终获得“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又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借鉴,进行了知识的交流,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效性。

3.建立强有力的师资力量。对于中职学校里说,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为了满足英语翻译教学的需求,适应翻译教学的实际需要,必须加强师资团队的力量。以中职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为出发点,借鉴其他学科的发展优势,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理论研究,加强师资培训、进修和交流,教师本身也要主动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授课能力,为更好的英语翻译教学做出努力。

总之,随着社会英语实用性人才需求量的增大和要求的提高,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特别是翻译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做到课程设置科学性、系统性与多样性有效结合,加快对英语翻译教材体系的完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作为专业的英语教师,应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自身素养,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有效配合,真正实现中职院校开设英语翻译课程的最大价值,为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作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莉莉.中职英语翻译教学的意义及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01).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第2篇

能力的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普遍较低的现

状,阐述了在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

性,提出融翻译教学于英语教学中,把二

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

生的翻译技能,加强翻译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翻译教学;英语教学;现状;

策略

一、引言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国际化程

度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

求日益突出,对外语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外语的交

际应用能力方面需要大幅度的提高,翻译

能力无疑是交际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然

而,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翻译一直未

能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目前现有的几套

高职英语教材都没有系统介绍翻译基础知

识,教师又缺乏系统的翻译培训,课堂上

不注意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导致学生翻

译能力较差。在我们还没有条件开设专门

的翻译课程的情况下,融翻译教学与英语

教学之中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翻译教学现状及翻译的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一直受到“冷

遇”,翻译在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

中未能占有一席之地。加上英语课时有

限,不可能单独开设翻译课。许多教师只

重视听、说、读、写方面,无暇顾及学生

翻译能力的培养。即使有些教师顾及了

“译”,也只是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造成

学生在英译汉时汉语“洋化”,甚至是不符

合汉语习惯的汉字的堆积而已,让人不知

所云;汉译英时又“汉化”,造就中国式的

英语。导致许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无法

胜任,连翻译简单的商业信函都无从下手。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由于一些人对母

语的排斥,强调采用全英语教学,这种教

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营造了学习英

语的语言环境,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然而,几乎摒弃母语和对翻译教学的不重

视,不仅使学生英语没学到位,而且母语

也受到了影响。从而导致学生翻译时往往

出现文理不通,思维混乱的现象。

狭义上讲,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是

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

言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包括理解和表

达两个方面。准确地理解原文是翻译的前

提,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才能准确地表达

出来。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

能力、写作能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英语

水平,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

力,可谓是一箭双雕,英语、母语双提高。

三、加强翻译教学的策略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翻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我们应立足

于“精讲多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翻译

效率。在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母语进

行翻译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教学实践证

明,通过翻译训练使学生听、说、读、写

等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巩固和

加强学生的语法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

写作水平及汉英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对

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让他们彻底摆脱母语

的影响而用英语思维是不现实的。他们写

英语作文时往往先用汉语构思,然后再译

成英语,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的翻译和翻译

能力。

(二)翻译训练与阅读理解相结合

由于英语课时有限,不可能系统介绍

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只能将翻译实践与

阅读理解相结合,在讲授英语课文时,挑

选课文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

练习翻译,然后对学生的翻译进行修改和

讲评,介绍翻译的标准,严复的“信、达、

雅”及现代翻译家推崇的“忠实与通顺”,

并简单介绍相应的翻译知识和技巧,介绍

直译、意译、词义的选择、引申和褒贬、词

类转移译法、增词法、重复法、省略法等

等。例如:Shedidn’trememberhis

motherwhodiedwhenshewasfiveyears

old.先让学生翻译此句,许多学生由于句

中的who、when而搞不清各动词所表达

的动作次序,结果译成:“她记不起当她五

岁时就死了母亲。”这个译文层次不清,时

间顺序混乱。如果将此句改译为:“她五岁

就死了母亲,所以记不起她了。”这样一目

了然,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因此,在讲

授英语课时适当融入翻译教学,进行翻译

训练,必定会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阅读

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加强学法指导,加大课后练

习的力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

的全面实施和推进,开展素质教育,学会

学习已成为我们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现代

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已进入信息

时代,知识更新加快,这就要求人们不断

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我们应充分重视“授

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

受用无穷。”当今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任

何教育都不可能将所有人类知识传授给学

习者,教育的任务必然要由使学生学到知

识转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教师要完成教学

计划,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训练是根

本不可能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

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老师,最大

限度汲取知识,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但

是,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不可能被学

生全部理解,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一个

自主学习的过程来自己理解、消化、吸收,

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教师要布置课下

翻译作业,将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任

务,使他们亲身体验翻译,通过译文比较

和讲评能领悟翻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

高欣赏鉴别能力。

(四)注意文化差异

翻译是将一种文化环境里产生的作品

移植到另一种文化环境里,是跨文化的传

播活动,翻译离不开文化。只有了解中英

之间的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表达原作的

思想。然而,有些人将翻译理解为是两种

语言的简单转换过程,就是母语与英语的

互译,忽视了语言形式后的文化差异、语

境等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正如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ir所说:“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

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

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

性质。”由于各国、各民族的生态环境、社

会制度、历史背景、语言习惯、风土人情

和思想观念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

的文化特性,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国家、民

族也就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的

含义。例如:“白象牌”电池在英国遭到冷

遇,因为在英语中whiteelephant是指“不

实惠,无用的而常指保管昂贵的东西”。由

此可见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又

如:Heistheblacksheepofthefamily.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译成:“他是家中的

黑羊。”英语中blacksheep是指“害群之

马,败家子”。此句应译为:“他是家里的

败家子。”再如:英语“Youarealucky

dog.”意为“你是一个幸运儿。”而在汉语

中与狗有关联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狼

心狗肺”、“狗胆包天”、“狗仗人势”、“狗

嘴吐不出象牙”等。中国父母望子成龙、望

女成凤,得知孩子考不及格会说:“你再考

不及格,我打断你的腿。”若译成:Ifyou

shouldfailagain,Iwouldbreakyourleg.

在西方人眼里过于暴力了。不妨译成:If

youshouldfailagain,Iwouldteachyou

alesson.更贴切、恰当,不易造成误解。

可见,只有掌握一定的翻译理论和技

巧,通过大量实践才能获得较强的翻译能

力。我们要将翻译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机地

结合起来,注意向学生传授基本翻译理

论、方法和技巧,通过反复实践培养学生

的翻译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教学质

量。我们应着眼于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

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实用型英语人才,有

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运用语言、驾

驭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辛献云.翻译教学中的译文比较教学法[J].

外语与翻译.2001(2)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

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1997

[4]魏令查.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J].外语教学.

2001(3)

[5]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

译出版公司.1998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2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翻译教学 翻译特点 语言能力

    一、翻译教学的目的

    近年来教学法在不断改进,大多数人都在以听说为主,而一改以往的传统教学法——翻译教学法。实践证明,在外语的基础学习阶段,翻译法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能力。但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情况下,教学中应适当加强翻译练习。只有通过英汉对比分析和翻译,学生对语言才能从整体上作深刻理解。

    翻译也是一种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行为,是利用一种语言将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翻译过程是将原语义进行语义和语法分析,然后找出目的语的对应结构并按目的语的语义和语法规则重新组织语句,最后整理出语篇,如果不了解其中规律,即使掌握了外语,翻译时也会有困难。可见,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现象,是一种细致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利用另一种语言予以再现,因此它涉及到语言的研究及文化背景的研究。翻译教学则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上述几方面的探讨,以有目的的实践训练来培养学生各种综合能力。这是翻译教学的目的。

    二、利用翻译特点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第一,翻译时确切地再现他人的笔意和笔法。所以译者翻译时既要对原文忠实,又必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不可止予形同,更要追求神似。翻译是再创造,而不是照相式地机械重复,所以翻译必然能够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二,我国传统的教学长期以来偏重于知识的授受,而忽视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翻译课虽然也讲一些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以及方法和技能技巧等,但它们大多数只需理解而无须硬记。在翻译中没有解决一切翻译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才能逐步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从而有效地提高翻译能力。

    第三,翻译除了要研究语言形式以外,还要研究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思想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往往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种知识。可见,翻译教学以语言学,翻译学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主,旁及其它许多学科知识,因而较有利于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翻译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注意启发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就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根据学生思维特点进行翻译教学

    根据成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尤其是在非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无论我们采用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还是交际法,学生总是本能地进行外语和母语的对比。实践证明,除了一些较简单的会话,学生可不借助母语思维,直接用外语反应外,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进行两种语言对译。即使是高年级学生,甚至研究生笔下的英语句子或简单的文章中仍然错误不断,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汉化英语”。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提高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另一方面却不可忽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这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和文化方面距离都较大,两种语言转换时,形式的变化就很大。学生在翻译时常犯的毛病如:

    1、The young man standing on the stage is our teacher.

    (误):那位年轻人正站在台上的是我们的老师。

    (正):那位站在台上的年轻人是我们的老师。

    2、我有几篇文章要写。

    (误):I have some articles want writes.

    (正):I have some articles to write

    学生错误的原因就是不了解语言的区别。汉语的定语习惯上都放在被修饰词名词前,而英语的定语,如果用形容词、代词、数词,现在分词、名词所有格等单个词或用“量词+of”短语来充当,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名词前,即前置定语;如果用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及限制性短语从句来充当,一般则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后,即后置定语。另外,学生没有很好掌握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和用法,结果把英语的动词和汉语动词等同起来,所以译出来的句子不合语法规律。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结合语法和词汇进行教学,系统的讲解一些翻译技巧并多做一些英汉对译是十分必要的。  就翻译实践而言,包括理解和表达两方面。汉译英和英译汉练习是一种强迫性造句或作文,培养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法知识、句型及更多的词汇,学生只有达到对英语的真正理解才能写出合乎英语习惯的句子。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汉语基础不够扎实,知识面不够广泛,翻译时往往受英语原义形式的束缚。另外对原文意思的理解也包括对其文化的了解,在不同的文化中,相同的语言可能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学习一种语言也要学习和了解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

    四、围绕教学环节坚持启发教学

    1、讲课:讲课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思维,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来精心组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适时发问,启迪思维。提出带有关键性和引发性问题,以问开始、利用学生求知欲急切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当然问题不在多,贵在适时。二要注意例句的典型性和新颖性。典型和新颖的例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一例多用或一味重复书上的例句则极易使学生感到乏味。三要讲课不偏执一说,适当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让学生有机会博采百家之长,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增长见识。对学生有创建的翻译,要特别注意褒奖。对于敢于“标新立异”的学生应当倍加爱护。

    2、辅导:辅导的主要任务是释疑。就是说要在学生要解决问题或表达思想而又难于解决或难于表达心里状态下尽可能避免直接答疑,给学生指出思考方向,由学生自己探索。二是向学生提供查考线索,让学生自己获得结果。三是提出几种可能,要学生自己选择判断。四是否定一些可能性,缩小学生的思索范围。五是组织讨论,集思广益,使学生领略到思考活动是乐趣和享受。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001-011.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分析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它通常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受行为主义思想的影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主要建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示范(刺激)-模仿(反应)-重复(强化)的教学导向上,具体表现为"以翻译技巧(练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练习)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前者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翻译技巧的讲解选择教学材料和练习材料,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强化达到提高翻译水平的目的。后者的基本方法是:将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与翻译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翻译理论的学习和翻译技巧的操练来提高翻译技能。

对于广大的非外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的学科分布范围较广,专业倾向性较强,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与外语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非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结合其本身的特点,在教学方法、技能训练和课堂组织上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发展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翻译素质,简单地直接移植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显然是不适宜的,也是不可取的。

1.1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校过于重视学生的四六级考试,甚至把其视为学生能否拿到学位证的条件之一,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学学英语仅仅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不是为了与外国交流。有的学生英语四、六级成绩非常高,却不能很好地应对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翻译。他们只是机械地学习英语,不能灵活地运用。由此可见,受制于现行考试的压力,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总体上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

1.2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并未比较系统地介绍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精读教材中出现的翻译练习少之又少,只有在精读教材每个单元有单句翻译练习。而翻译是一种技能,怎能凭着只翻译几个句子就可以培养或是提高翻译能力呢?实际操练不足又何谈培养翻译能力?理论指导实践,没有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指导,句子生拼硬凑,搭配别扭或逻辑含糊不清,语篇缺乏连贯性,英译汉时汉语译文"洋"化,汉译英时英语译文"汉"化等问题随之而来。

目前我国从事非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相关的成果并不多,教学模式多以借鉴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为主。因此,如何结合非外语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的专业背景,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方法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有赖于学生对翻译方法的掌握以及翻译能力的提高。同时,高校教师也应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了解西方文化,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最新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2.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2适度介入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语言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入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教师可以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做习题――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可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参考文献:

英语翻译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翻译教学 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一门课程,促使我们对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翻译教学进行了再思考。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历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做出进一步思考,我在此谈谈个人心得。

一、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1962年,我国颁布《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强调科技阅读能力内容中提到普通翻译;1980年,制定《公共英语教学大纲》,当时并没有把听、说、写作为教学目的,对翻译没有具体要求;1985年,颁布针对理工科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6年,颁布针对文理科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听和译、写和说能力做出初步要求;1999年,在对1985、1986年的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后,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听、说、写、译能力,但被放在最次要的地位;2007年,经修订后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一般、较高和更高三个不同等级要求[1]。然而,并没有因此提高大家对英语翻译重要性的认识,认为只要通过翻译词典在日常的考试中拿高分就行了,导致学生对翻译词典产生依赖。五十多年来,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中从未得到真正重视,甚至大学英语教学曾一度对“译”产生消极态度。

二、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一)影响教学理念

翻译的综合性、目的性较强,其交流和传播的语言特性是词典所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然而,受传统观念和教学大纲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认为翻译不需要教,只要掌握丰富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但实践证明,学生普遍认为汉译英很难,甚至直接表示不会,在英译汉练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表达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

(二)影响教学模式

在教学大纲的长期影响下,人们普遍认为在大学阶段很难真正掌握翻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停留在理解词汇翻译和讲解语法规则中的字词和句子翻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忽视翻译语言技能和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不切实际。虽然一些高校尝试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展翻译教学,以公共选修的模式,开设课程,但课时少、教材内容没有针对性,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截至目前,国内还是没有特别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翻译能力的大学英语教材。所以,人们应该改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为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创造更多的可能。

三、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各种教学活动的目的之一,没有建立在社会实际基础上的教学是经不起实践考验的。现代社会急需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长期得不到满足。一直以来,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数量和质量都难以满足我国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1]。所以,探索创新现代英语翻译教学手段,强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效果,是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需求的重要保障。

(二)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而培养其获取国际化、信息化社会中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英语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及其赋予的重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必须实现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实现创新发展,翻译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既懂英语又懂专业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三)对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翻译是语言技能测试的重要手段,通过翻译,人们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评估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语言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水平等,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下一步教学活动。大学生各种技能的培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翻译水平对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能力有着直接影响。在翻译教学的基础上,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学语言知识的准确把握,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翻译是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载体,体现更高层次语言运用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刻不容缓,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