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培训学员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辅导员工作是一份良心上的工作。教育部第24号令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第一条便是“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将辅导员工作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这一服务性更加使我觉得辅导员从事的是良心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和处理学生事件的方法上。涵盖热心、耐心、公心、爱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共同作用。
比如我现在带的是大一的学生,新入校门的他们是怀着无限憧憬走进大学校门的,对大学里的各项事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怎么来规划大学生涯,不知道如何度过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这就需要辅导员下功夫进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上文化多元思想多流的渗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他们时不时地会困惑,会迷茫,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名人生导师来进行指引。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就需要来担当引路人这一角色。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拿出十分的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学生困顿的时刻,在学生疑惑的时刻,在学生艰难的时刻,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还记得素质拓展训练中那段生命之旅,正是因为有一双无论在平坦的泥地还是在陡峭的山路,无论在铁丝网下还是在独木桥上都不松懈的手,才让广大女学员感动得痛哭流涕。我想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充当那双手的作用,陪伴学生度过大学四年。同时,在学生有思想问题找你解决的时候,要做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同时给与真诚的建议。他们的思想可能比较天真,可能比较不成熟,这就需要辅导员耐心地听,耐心地讲,而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浮躁的情绪,真正做到情为学生所系。
之所以说辅导员是一份良心的工作,还表现在奖学金的评定、助学贷款的核实、助学金的发放上。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公心和爱心。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学年评优奖先,使奖学金真正落实到优秀的学生。同时认真核查贫困学生实际情况,关心困难学生的生活,使助学金真正发放到他们手里。鼓励贫困学生不自卑不心虚不攀比,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回报国家和社会。总之,真正做到利为学生所谋。
第二,辅导员工作是对能力的挑战性工作。这个能力包括了协调力、应变力、沟通力,具体指的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上通下达的能力,应变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沟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就协调力来讲。从事辅导员工作两个月以来,虽然时间还很短暂,但已经真切地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助学金、越冬补助等贫困资助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规懂校纪知校史、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编排班级、宿舍、学号,选任班干,组织活动等日常管理工作,这些都成了辅导员工作中的必修课。这就需要应对学生处、教务处、党委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布置,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若不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则充当不了桥梁这一角色。
就应变力来讲。学生工作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的,虽然日常管理还能找到一些固定的模式,但总排除不了突发事件的可能。面对突发事件,要求辅导员做到沉着冷静,第一时间上报,从大处着眼,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
就沟通力来讲。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需要交流的。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让学生满意,是否被学生接受,在学生不好意思向老师反映的情况下,就需要辅导员作为中间人协调。同时辅导员也应经常向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表现及出勤情况。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辅导员就要积极解决调和矛盾。维护年级学生的和谐、稳定。
第三,辅导员工作要求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要求便是自身政治强。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国际时事政治,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迁;主动并经常学习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论指引自身的行为。“学高仅能为师,德高方能为范”,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成为一名令学生尊敬和钦佩的大学良师益友。同时,科学文化的加强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先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作为与他们打交道的我们也要具备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有更多交流的话题,更准确地为他们引路。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比如我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就要在工作中把这一门课尽快补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心理辅导技术,掌握教导方法,应用到做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指导工作有序地开展。
名称:天津石化
行业:石化行业
规模:8000人
人才培养特色:天津石化着手打造的“新人训练营”,从设计、组织、实施等环节出发,通过移动管控、闯关训练、实际答疑、“180跟踪”这四步创新,帮助新员工认知企业和自我,实现由“学校人”向“企业人”转变。
近年来,面对新入职人员年龄结构变化、参培人数减少、培训模式变化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天津石化着手打造了“新人训练营”。该项目现已成为新员工职业化系列培训的起点,亦是对新员工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移动管控
构建开放式学习平台
2014年,天津石化约80%的新入职员工为90后。这些员工较之以往的新人更加热情、开放,以自我为中心且依赖性强,如果不能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入职培训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鉴于此,项目组引入移动平台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管控,让他们意识到这次培训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主动认可,全情投入。在这期间,项目组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确保教室WiFi覆盖,帮助新入职员工及时办理宿舍网络,以及与移动平台连接,从而保障了学员良好的网络氛围。
建立微群 加速融合
报道第一天,新入职员工同项目组成员、公司人事部负责人等一并加入到“初入职场”微信群中。微信群从建立起,就不断发挥其作用,这也迎合了90后员工的习惯。报道当天下午,新员工安顿好之后就通过微信群相约去购物、吃饭等。大家初到陌生环境后的生活问题,在微信群中都得以解决。项目组也将一些学前作业、学员管理规定等内容,在微信群中进行推送。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打破新人们的彷徨与不安,让新员工从陌生到熟悉,进而更快地融入到整个团队中来。
开放学习 实现“无边界”交流
培训期间,参与本次训练营的各位授课老师,也陆续加入到微信群中,并分别开始推送培训课程的相关资料和链接,供新员工学习与交流。项目组要求学员们每天总结自己培训中的体会与感受,推送到微信群中与大家讨论、交流,通过移动技术助推和强化课堂培训的效果;同时,项目组也可以通过移动平台随时了解学员的各项情况,并在群中引发课题讨论,激发学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移动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了学员深度交流、学习、密切沟通的渠道。除实时传播培训内容外,群里还记录下培训课程中的许多精彩瞬间。学员们积极参与,全情投入,并将其分享到自己的微信群与朋友圈中,加深了培训的影响。
利用移动技术进行过程管控,有效提升了培训效果:第一,让学员全身心投入,思想统一、行动一致,高效完成训练内容;第二,学员间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凝练了团队精神,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每个人在团队中都充分展现了个性特质,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
闯关训练
以学员体验为中心
训练营围绕“训练”下功夫,通过闯关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热情。以宣讲创业历程的拓展课程为例,该课程以企业创业历程为背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老照片为通关任务,采取通关制展开。
首先,我们将学员随机分成两组,要求每组选出一名队长,并给每组分发一张创业历程的拓展地图(见图表1)。
其次,依据地图提示,各组需找出每个关卡任务书存在的位置。学员们需要按照关卡设置顺序进行任务书搜集,只有完成每一关所对应的体能考验,搜集任务才能开始行动。整个创业历程拓展课程共设置5个通关关卡。
第一关:穿越沼泽
为了让学员们体会到创业者们在开拓期的艰辛,第一关任务是让各组成员利用木板和三个油桶到达指定位置,过程中学员身体任何部位和木板都不能接触地面。开始活动前,学员们还必须进行危险性分析,以保证整个过程的安全。第一关的目的是让学员们学会沟通,懂得做事不能想当然,要有预判性,并且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危险性分析。
第二关:极限钢管
第二关任务是让各组将钢管搬到指定位置。要求在搬钢管的过程中,不得借助任何外力,需徒手完成。第二关考验的是学员们能否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在工作中明确分工合作,事半功倍。
第三关:推车运桶
这一关的任务是让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选派成员,用准备好的小车将第一关搬运的油桶和木板运到指定位置,并按照图纸搭出造型。第三关训练是为了让学员们凝聚团队精神,体会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找对适合的位置,发挥自己的最佳作用。
第四关:智慧书架
在第四关,各组成员需在指定位置,按照图纸发动集体智慧,完成书架搭建。这一关的目的是让学员能够随时贡献自己的力量,听从其他伙伴的建议和意见,相互配合完成目标。
第五关:勇夺红旗
在最后一关中,各组成员需完成装置建设,勇夺红旗。最后一关的目的是让学员学会分享,能够及时与团队成员进行汇报和总结。
为考验学员们的毅力与决心,这五个关卡的所有环节均安排在夏季最炎热的三伏天进行。学员在完成通关后,还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复盘:结合创业初期的老照片回顾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议;总结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完成以“创业历程”为题目的演讲;让学员体验企业创业初期的艰辛,加深对企业的荣誉感与认同度。
实际答疑
设计“三部曲”课程
训练营自培训方案设计开始,就将培训目标从以往“关注主办方的需求”转变为“兼顾主办方与新入职员工的成长需求”。在开营时,项目组会在第一时间搜集员工入职初期的困惑与期许,汇总大家想要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以及未来需要得到的帮助等内容。
关注困惑,解答“三部曲”
通过问题的搜集汇总,项目组发现大家关注的问题,正是接下来培训课程“三部曲”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例如,新员工想要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环境怎么样,会面对怎样的晋升成长通道,会不会有人帮助他们;入职后的工资待遇怎么样,有什么方式能帮助自己去提升等问题。
之后,项目组将汇总的问题反馈给各位授课老师,请他们在“三部曲”课程(企业认知篇、角色转变篇和职场工具篇)中,有重点地进行解答(见图表2)。
树立榜样,引导价值观
此外,对于有些无法通过培训课程解决的问题,项目组设计了“对话出彩石化人”的主题活动,为新入职员工树立榜样,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个人成长观和价值观。
观看视频,总结提炼
首先,让学员们集中观看老、中、青三代石化先进工作者的视频资料,由主持人采用结构化研讨的方式,引导学员展开讨论,并对此进行总结提炼:
・三代人所呈现的不同特质
・基于特质获取支持的原因
・了解自身与先进的差距
・明确自己下一步该如何提升
对话“出彩石化人”
研讨结束后,主持人会对话三代石化人进行逐一访谈。通过访谈,学员亲身感受到业务骨干并非遥不可及,只要坚定信心,踏实工作,每个人都能成为下一个“出彩石化人”。
“前辈我想对你说”
访谈结束时,项目组还安排了“前辈我想对你说”这一环节,让学员们在与石化先辈们接触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80跟踪”
落实职业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入职员工完成过渡,在训练营结束后,每个学员还需要完成三件事。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首先,给自己写一封信――让明天的你感谢今天的自己。这封信将由项目组负责保管,半年后再交给学员开启,希望学员们在半年后能保持入职时积极、上进的心态,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见图表3)。
制定行动计划表
制定落地可行的行动计划是个人职业发展第一步。以行动计划表中制定的阶段性目标为努力方向,在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具体措施去解决问题(见图表4)。行动计划表一式三份,公司人事部、学员所在二级单位和培训中心分别进行保存,记录下过程的完成情况,并针对新员工的需求提供帮助。
在结业汇报时,项目组还特意邀请了新入职员工即将报道的二级单位培训主管作为评委,向他们汇报学员们为期10天的培训内容和收获,同时让主管们了解学员制定的行动计划表,为下一阶段厂级、车间级培训形成良好的过渡与衔接。此外,主管们还需要与项目组共同协作,帮助学员不断完善初期制定的行动计划表。
“180跟踪”,助力个人成长
为期10天的训练营结束后,新员工将根据制定好的行动计划进入各自工作单位。为了助力个人行动计划的落地,项目组再次利用移动技术,设计了为期180天的跟踪计划,以中石化远程平台、微信平台及中石化手机APP为载体,跟踪新员工进入岗位后的全过程。
“日积月累”环节
每位学员按照项目组的要求及提供的模板,形成个人在岗案例。在案例中,还附有其他学员的感受,新入职的成员可以通过对比,标注自己需要提升的能力项,明确未来行为改进的方向。后期项目组经过整理,按照入职、入厂、成长三个部分把新员工的在岗案例集加以整理,制作了“职业之初――2014新入职大学生成长”手册(见图表5)。这份手册也是2015年初入职场训练营的指导教材之一。
“移动课件学习”环节
学员们可以通过项目组提供的方式,注册个人远程学习账号,并根据要求,完成指定课程的学习(见图表6)。
“学习竞赛”环节
在这一环节,学员们尝试利用中石化移动学习APP完成了“小竞赛,微思考”活动,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个人行动计划,帮助新入职的员工对个人成长进行痕迹化管理。
1访谈式课程的三要素
访谈式课程,一般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启发经过精心选择的访谈对象就特定主题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学员从主持人与访谈对象的交流谈话过程中获得启迪,引发思考。访谈式课程要求主持人与访谈对象、主持人与学员、访谈对象与学员之间是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沟通、协商、互动的良性循环,达到不同观点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碰撞。访谈式课程充分体现了“互动性”,在彼此互动间形成多方输入和输出,奏出“多言堂”和谐乐章。访谈式课程需具备“三要素”——主持人、访谈对象及学员,三者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访谈式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是灵活性。访谈式课程的灵活性体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方面是访谈主持人所要提出的问题,除在前期准备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会随着学员的关注点进行及时的调整,改变了从访谈对象到学员的沟通效率;另一方面是学员就访谈过程中感兴趣的内容可随时提问,主持人根据学员反应及时调整访谈的内容和时间,改变了从学员到访谈对象的沟通效率。无论哪种情况,事实上都体现了访谈课程最本质的特点,即以学员为中心。二是互动性。访谈课程形式上比较开放,营造了互动交流的浓厚氛围;访谈对象现身说法,鲜活的事迹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无形中使得学员沟通交流的欲望得到提高,促进学员的深度思考和现场互动。三是操控性。访谈式课程从最终呈现形态看很轻松,对于培训师来说实则是个挑战,需要培训师即主持人精确把握访谈主题,深入全面地了解访谈对象的个性特点、工作状况、主要成绩与经验,对学员有可能关注的问题做出准确的预判和充分的准备,对课程目标与节点的设计和控制有正确的认识和清晰的把握。四是引导性。访谈式课程中培训师变成了主持人,既要引导被访谈者的思路,也要引导学员在倾听的过程中主动思考,使访谈过程的组织实施服务于培训目标。通过访谈建立起学员对访谈对象的信任,帮助学员在访谈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问题得到启示,或找到答案,最终回过头来结合自身谈感受、订计划。访谈对象的这种标杆示范,可借鉴、可推广的价值就产生了。
3访谈式课程设计的流程与关键控制点
结合天津石化“初入职场训练营”中“对话出彩石化人”访谈课程,梳理访谈式课程设计流程,
3.1明确目标
企业新员工在初入职场时都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难题,如何帮助新员工解决问题,尽快找到努力奋斗的目标,这是整个“初入职场训练营”的重要培训目标。经过前期调研,项目组聚焦新员工在成长路径、努力方向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能通过在入职初期帮助他们树立榜样的力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个人成长观和价值观。为此,项目组决定引入访谈形式,将课程目标确定为:通过典型人物访谈,为新员工树立榜样的力量,让新员工认识到只要踏下心来,努力学习,扎根一线,每个人都能成长成才;帮助新员工树立个人成长观和价值观,并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未来计划。
3.2选准对象
访谈对象一定是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在企业有作为有业绩的优秀典型。项目组首先把访谈对象范围锁定在企业的劳动模范代表上。在选择访谈对象过程中,公司工会提供具体的帮助。项目组根据新入职员工的身心特点,按照“近两年的公司劳模、至今工作在生产一线、了解企业新员工培训、较善于表达”等条件初步确定了访谈人选。经过综合考虑,项目组以“3+1”的模式确定了最终人选。3位正式人选是:09年入职的青年代表,其年龄和成长环境都接近新员工;公司主要生产装置车间副主任,他也负责车间的新员工培训工作,更了解新员工在一线的培养;还有二级单位副经理,他爱国、爱企业、爱生活,几十年如一日,曾受到过时任总理吴邦国的接见。1名备用人选从培训中心教师中选定,要求表达能力、课程把控能力超强,最终培训中心委派了“金牌教练”作为备用人选。设置备用人选的目的,一来是可根据学员情况临时调整;二来如正式人选因紧急任务或其他原因不能到场,备用人选可以“救场”,做到万无一失。
3.3确定路径
围绕着课程目标,确定访谈课程实施路径。将访谈课程设计为八个环节:
(1)视频导入,播放由电视台按照课程需求提前为每位访谈嘉宾制作的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让学员对访谈嘉宾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
(2)主持人抛出问题,引发学员思考,为什么视频中的主角会成为劳模,他们身上有哪些特质,他们在成为劳模的过程中获得过哪些帮助,有哪些地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等等;
(3)学员总结提炼,对视频和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并提炼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4)主持人与嘉宾访谈,主持人就前期沟通好、学员关注的问题与嘉宾进行访谈;
(5)学员与嘉宾互动,学员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互动;
(6)嘉宾寄语,由嘉宾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寄语和祝福,学员代表献花并送上对劳模的祝福;
(7)课程点评总结,学员对课程进行总结,主持人做最后课程总结;
(8)学员个人计划输出,学员对照劳模的经历对自己进行分析,制定可实施的行动计划表。每个环节设计紧密连接,环环相扣。
3.4设计内容
一是目标向内容的转化。访谈式课程中,培训目标的达成不仅取决于培训师,访谈对象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访谈对象一定要认同培训目标的设置;培训师要了解被访谈者想要表达的内容,这点很重要,是后期愉快合作的基础。例如“对话出彩石化人”的课程目标是,树立榜样的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访谈内容上需要呈现劳模的成长路线图,让学员发现劳模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成功、成长并非一帆风顺,都吃过很多苦,都有过困惑,他们是靠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整个访谈过程都应该以此为主题,突出该内容。二是内容向问题的转化。课程内容确定后,需要将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访谈过程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准确转化来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成。例如在“劳模的成长路线图”这个内容上,主持人设计了如下访谈问题:
(1)进入企业后发现大学所学的知识用不上了怎么办;
(2)一下子适应不了企业的倒班生活怎么办;
(3)车间关于新员工的导师带徒活动具体是什么形式和内容,对于新员工的成长有什么帮助;
(4)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了,身边的领导、同事能给予哪些帮助;
(5)当问题来临时自己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
(6)当自己取得了些许成绩的时候,会不会感觉不一样,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回答让学员了解劳模成长的同时也联系到自己未来的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情境,感同身受的同时引发思考。
3.5做足准备
一是背景准备。学员在正式访谈开始前应对被访谈对象有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项目组提前做一些工作,可以用PPT来介绍,也可以选择用视频来呈现,形式不限。“对话出彩石化人”课程最终确定用视频来做背景介绍。项目组结合每一位访谈嘉宾的劳模事迹,为每一位嘉宾开发了视频脚本,把每一位访谈嘉宾的精神个性和工作特点鲜活地呈现出来,给人以立体感。视频时长8分钟,有的以时间为轴、有的以业绩为轴、有的以变化为轴,但都围绕并诠释以下问题:他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干得怎么样?他怎么干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干?二是主持准备。培训师在访谈式课程中是以主持人的角色出现,在课程开发阶段,主持人要想尽办法更多了解访谈嘉宾。例如项目组在准备课程的时候正好赶上公司庆七一活动,举行劳模的事迹报告会,听劳模讲自己的故事是非常好的了解他们的机会;收集阅读劳模获得各种奖项时的评选报告,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他们的微信朋友圈更是了解近期生活的有效途径,主持人关注劳模转发的内容和近期状态,去了解他关心的问题和生活的态度。总之在访谈课程开始之前,课程主持人要与被访谈嘉宾建立起相互熟悉、相互信任的氛围,让课程的实施更顺畅,更自然。主持人对访谈中的问题也要有所准备。主持人采用结构化研讨的方式,引导学员展开讨论,并对此进行总结提炼,同时提出个人关注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对访谈环境做好准备。访谈课程实施的环境,区别于传统的授课教室。讲台换成沙发,茶几上摆上一盆鲜花和两个水杯,移走桌子,把椅子摆放整齐,教室灯光用暖色,这些准备都让人觉得更舒适、更放松、更快进入角色。
4访谈式课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明确目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
1、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学员必须按照华中师范大学新农学院培训计划和要求,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面授活动,认真开展业余自学,记好学习笔记,全面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任务。
2、创新学习内容和方式。办学单位在完成设置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我市农村产业发展和学员实际需求,适当增加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员掌握一至二门农村实用技术,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学员每次集中面授期间,应以镇(街办)为单位,就本次集中学习的主要内容,或者确定一个专题开展一次学讨论活动,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或开展“问答式”互动学习活动。
3、遵守考风考纪规定。学员必须自觉遵守考场安排和考试纪律,不得无故缺考,不得从事考场舞弊行为。凡因严重违纪取消学籍的,学员学习费用全部由个人承担。
4、建立年度总结制度。每年度结束后,学员要系统总结一年来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形成书面总结材料,经班主任签署意见后,存入学员学习档案。
二、强化管理,自觉遵守各项纪律
5、服从学校管理。学员培训学习期间,必须服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维护学员之间的团结,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
6、遵守面授纪律。学员集中面授期间,原则上不得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必须按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并由学员所在镇(街办)组织委员向市委组织部报告,同意后方可离校。在职村干部学习培训期间,各镇(街办)一般不得安排其处理与学习无关的事务。
7、不准相互吃请。学员学习期间,在校统一集中就餐,不得饮酒。学员不得相互吃请,不准到营业性娱乐场所消费。
8、严禁打牌“带彩”。学员学习培训期间,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打牌“带彩”活动,更不得参与其他赌博或变相赌博活动。
三、整合力量,全面提高培训实效
9、建立联系沟通制度。组织部门坚持定期与学校进行沟通,每半年组织一次学员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学习情况和学风状况。各镇(街办)应与学校保持经常性联系,每年至少两次以上到校走访学员,村干部及后备干部参加学习的到课率、考试成绩及学以致用情况应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体验式培训概念内涵种类目的应用注意事项
1、体验式培训的概念及内涵
所谓体验式培训,是以参训学员为中心,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反思,从而使其获得或改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技能、态度、行为以提高组织绩效的一种培训方式。体验式培训通过参训学员在户外或室内特定的情景下,由培训师引导,完成预先设定的活动内容,从而使参训人员某项技能得以提升、行为及态度产生变化,进而激发潜能,增强团队活力、创造性和凝聚力,达到提升个人及团队绩效目标。
体验式培训将管理理念、心态转变融于互动式的、生动有趣的培训项目中,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学员学习动机由“要我学”“要我练”转变为“我要学”“我想练”。由于体验式培训转变了传统培训方式的培训主体,由“培训”到“陪训”,使传统的以培训师为主体转变到了以学员为主体,学员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保障了全身心的投入,通过实践、体验达到了培训目的。中国哲人曾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通过专家论证,体验式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效率更高,学习成果更易应用到工作中。
2、体验式培训的种类和目的
体验式培训的培训项目数量较多,从1995年引入中国以来,许多经典的培训项目,如“背摔”、“孤岛求生”、“求生墙”、“七巧板”等,经过不断完善,沿用至今,同时又有新项目不断被开发出来。
总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对这些项目进行归类。一是根据培训地点的不同来划分:包括户外项目和室内项目;二是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来划分:包括个人挑战类项目和团队合作类项目。
不同培训项目有不同目的性,有些项目重点考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学会欣赏和关心他人,侧重对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的锻炼;有些重在认识和激发个人潜能,增强自信心,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做中学”、“做中悟”,达到“做中醒”,力求让参训人员达到“改变一切你能改变的,接受所有不能改变的”。
实践中,培训师需要根据学员在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和提升,如在“急速60秒”项目中,若学员及时有“共赢”思想,就能在限定次数和限定时间中完成。往往在实际活动中,不同队心存芥蒂或执行力不强,这样活动结束后,培训师就应引导学员探讨信任、执行力和共赢等问题。
空中单杠作为很有代表性的高空项目,它较好地体现了户外体验式培训中挑战自我、激发潜能的理念。从活动实施情况来看,学员们通常认为该项目有三个步骤是难点:在小圆盘上站直身体、跳跃和从单杠上松手。前两个步骤需要学员克服恐惧和不确定心理,后一个步骤考验了学员对培训师和队友的信任程度。实践中,曾有一位女学员在小圆盘上站立65分钟之久,在培训师和队友的谆谆心理疏导和鼓励下,最终勇敢的跳跃出去。在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提升中,培训师应在几方面与学员共同探讨:克服心理恐惧感,树立突破自我、敢于挑战的自信心和勇气;增强自我控制与决断能力;扩展心理舒适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团队氛围;目标明确状况下,克服多思害智,多虑害勇思想。
3、体验式培训的应用
体验式培训二次大战后就在国外企业培训中逐渐流行起来,在国内,特别是近十余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识,并大力推广了此类培训方式。陆游曾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正符合体验式培训的初衷,对知识的领悟不能停留在理论上,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化知为行,知行合一,才能使学员形成真正的能力。
体验式培训改变了传统培训学习过去的知识,强调体验反思重要性,感悟行动后的体验,注重团队合作以及多向沟通。在体验式培训中,整个培训过程依据“体验学习圈”的四阶段模式,由具体体验开始,最后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培训过程中,在观察反思和抽象概括之间增加了团队分享和讨论两个阶段。
(1)具体体验:体验式培训以具体活动来促进参训学员利用自身的能力、团队的分工合作、人际沟通、领导和被领导、面对挑战或压力等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有方法的循序渐进达到活动设定的目标。
(2)观察反思:在体验式培训中,参训学员比较过去的活动或经验,感受具体体验中的真实体会,生成感悟、反思,或与从前有矛盾的碰撞,或有幡然顿悟的轻松,然后重新形成对问题的认识。
(3)团队分享: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在个人反思阶段之后,进入小组的分享阶段。分享需要个人向他人敞开心扉,向外界展示其独特的角度和方式,从某种角度来说,分享本身就是一次挑战性的体验。在此阶段中,参训学员之间、参训学员和培训师之间发生着频繁且高质量的互动。在这样一个多向沟通的过程中,每个参训学员试着从别人的角度去观察,以别人的方式反思体验情境,这是促使个体发生一定转变的重要途径。
(4)讨论:人们常说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在分享了每个人的观点之后,每个参训学员对刚才的体验情境就拥有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此时就需要讨论、评价去修正原来个人的观点,检验自己的惯性思维和偏见,接受多方面的观点,生成新的观点。此前的分享是一个主观、感性的过程,那么讨论阶段则更趋于客观、理性。当然,讨论的结果并非要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需求答案的过程。体验式培训有其情境性和个人差异性,如果仅为追求一个标准答案,就失去了体验式培训的意义,在讨论过程中经历的磨合、共识和才是我们的目标。
(5)抽象概括:在体验式培训中,参训学员将思考的想法与经验归纳,形成概念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最佳应用,是此阶段的重点。由归纳可以得知,面对新的环境,归纳吸收个人或他人的经验,有助于个人或团队迅速地对新的情境或挑战作出反应。
(6)行动应用:体验式培训的成效,即是个人能够应用参与活动的经验,把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去推理到外在世界。这个阶段着重将这些活动经验应用到正确的情境,并将体验学习的经验应用到个人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4、体验式培训注意事项
体验式培训模式在企业员工知识技能和思维观念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和整合,在实践操作中,如能注意以下几个模块,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训需求:要真实了解参训部门或学员当前工作最需要的培训需求,而不是最流行或最感兴趣的课程。培训需求来自绩效,一切培训活动都是帮助员工提升绩效,帮助员工与企业步调一致,目标统一。只有从员工绩效出发的培训需求才是最真实的需求,也是企业最需要的。培训需求要了解参训人员的岗位职责,也要了解为完成工作目标需要做出的提升,通过两个层面的分析,得出总体培训需求。
(2)方案设计:根据确定的培训需求,列出培训目标、培训流程、培训项目、培训课时以及实施时间。在设计方案时,要注意培训项目的先后逻辑关系,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挑战适中”的原则,做到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同时要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项目。例如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在于管理者能力的开发,通过培训,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个人潜能,增强团队活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强化系统思考、持续改进创新的意识,提升计划和执行能力。
(3)实施保障:由于体验式培训特有的挑战性和无法预测性,培训师要与学员同吃、同住、同训练,以保障培训安全实施。虽然严格管理下的体验式培训比大多数户外运动都安全,美国最大的户外培训机构PROJECT ADVANTURE也曾统计,体验式培训百万小时活动的受伤数为3.76,远远低于篮球运动的2650。但培训师仍要在意识和各个操作环节上严格把关,避免不安全因素出现,要始终不渝地把安全作为体验式培训的生命。
(4)效果评估:培训效果评估是评估被培训者从培训中获得的收益。培训评估作为一个完整培训流程的最后环节,既是对整个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与总结,同时培训结果又为以后的培训需求提供了重要信息。因此,体验式培训结束后,在哪些方面、什么时间、对哪些人以及如何进行评估至关重要,通过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以真正了解体验式培训对个人和组织的收益,同时也为设计后续方案巩固和转化培训效果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人众人教育拓展训练安全操作规范(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