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随笔训练 作文教学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并且做出了相应调整。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跟随社会的脚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课程教授。语文写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和作文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随笔的特点

(一)体裁比较灵活。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随笔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形式,和传统的作文相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随笔不会局限于传统的写作模式,不仅能达到观景抒情的目的,而且能实现议论事实的目标。另外,在文章的字数、格式及篇幅的长短方面也没有太高要求,随笔内容也可以引进其他文章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种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思想情感比较自由。

每个人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物,利用语言记录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写随笔的过程中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随笔变得更生动,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随笔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体现在表达上,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为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在进行随笔训练时,不仅能够将内心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而且能够提升写作水平。所以,随笔训练非常重要。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随笔训练的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作文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品德。另外,作文教学还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进行写作时,素材是最基本的材料,如果没有素材,就不能完成初中作文写作,而学生不愿意写作也是因为没有相应素材。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在语文学习中,写作和阅读之间相互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加大阅读力度,从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在以后的随笔训练中收放自如。另外,单单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好的语句或者是词语,要及时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的写作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找一些关于自然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上网或者是书籍形式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会得心应手,提高写作质量。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随笔训练目标。

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时,可以让学生先养成随笔训练的习惯,而随笔训练是需要训练目标的,教师在制定随笔训练目标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的写作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制定随笔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爱,养成发掘爱的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学生在写这篇作文时,就会才思泉涌,不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的现象。制定良好的随笔训练目标,可以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写作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随笔训练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制定随笔训练目标,将写作训练和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示出学生的真实个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提高写作质量的同时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志芳.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98.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一、 低估学生能力,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课堂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每一个教学点,我们总期望学生能更好更全面地理解,深入地渗透,于是尽显十八般“武艺”,费了一大箩筐口沫,不遗余力地倾囊相授。很多时候,课堂中针对的并非很复杂的问题,这样大费周章去讲解毫无必要。我们太低估自己学生的能力,不相信他们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很少给他们自主探索、发现的机会。如此“填鸭式”的教学违背了有效课堂的原则,学生总是机械地接受,学习上形成依赖的惯性,不动脑,懒思考,又何谈创造?所以课堂上我们更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不可面面俱到,只适当作一些点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发现。这样即有效利用了课堂,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上也有低估学生这一弊病。“懂了吗?”“好不好?”等等一系列毫无价值、浅显无趣的问题充斥着整个课堂。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提问有笨巧之分,巧妙的提问可以开启智慧,激起思维的火花;笨拙的提问则会降低兴趣,让人觉得索然无味。因此,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学生走进课堂并与之溶合,激起智慧,拓展思维。我以前在课堂中也常犯滥用提问这一毛病,很多浅显无趣,学生一看便知的问题占据了课堂宝贵的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而今想来,这正是低估学生的行径。

二、 课堂目标模糊,教学内容求全求多

一堂精彩有效的课堂,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而应重于学生学会了多少。一些老师,课前精工细作,作了大量准备,只为着在课堂短短40分钟里,让学生如海绵吸水一般尽数拿去。然而教师再勤勉,疲而不倦地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尽量丰富的知识,养成尽量多的能力,学生可能接受?有道是:水满则溢,你的努力未必能取得等同的回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费”,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如同导演,教学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生就会无所适从。所以,课前作大量准备工作,不完全是要我们将知识全面化,最重要的是深入钻研教材,找疑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比如,这堂课是要学生掌握哪几个重点词句,锻炼某一种能力等等,老师一定要心中有数,不可遍地撒网似的全盘一把抓,你求全求多,学生也只能是囫囵吞枣。

三、 教师霸权主义,扼杀学生创新思维

无论是随常课,还是公开课,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一声预备起后学生整齐划一的朗朗读书声,一句“表扬他”的命令后同出一辙的“棒!棒!你真棒!”,学生的思想行为似乎总要随着一声令下达到或接近老师心中预定的要求。老师说这句话应怎样读,学生便怎样读,难道学生没有个人独特的感受?老师说这课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如何,学生提出异意便会遭到否定,难道学生就不能有不一样的想法?各人站立的层面不一样,感受就会不一样。几天前听了一堂二年级语文《采磨菇》的课,老师问:文中“期望”一词还可用哪些词语代替?一个学生回答“等望”,教师立马予以了否定并请其他同学回答,这显然与老师想要的答案不符。可词典中确实有“等望”一词,只是不常用罢了,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该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一个引导者,难道此时能说他的答案错了幔磕愕姆穸就是扼杀他创造自信心最具杀伤性的武器。老师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否则,学生慢慢地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以教材为本,当教师为圣,对教材和教师没有丝毫怀疑,这显然与“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发现、鼓励他们的创新意识,师生协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四、重知识轻养成,忽视能力习惯培养

一同事特别敬业,每次备课从不马虎,大到句段,小到字词,查资料,翻字典,皆是毫无疏漏。据我了解,她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可阅读和作文能力却总不能跟进。纠其原因,这位同事重此失彼,犯了重知识、轻养成的错误。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的教学活动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对教材的再开发、创造的活动过程。学生学不能致用,学而无益,能力培养才是教学根本。其实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各阶段的能力培养有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每个单元都有一固定的能力训练项目。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明确该时段的训练目标,做到有的放矢,不乱方寸。在学习课文中,我最是讨厌刻板地逐段逐句分析讲解,教师累,学生更烦。不如抓住重点或具有代表性的文段,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有时甚至抛开课文,另找文段让学生进行训练,效果还很不错。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听力训练;表达能力;阅读理解;写作水平

一、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这样才能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采取正确的听力训练方法,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理解短文内容,高效准确地完成规定内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语文听力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听力训练,多看、多听、多记,这样才能积累更多的素材,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在做听力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找出关键词,并牢牢记住这些关键词,将其熟记于心,学生还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即使记不住完整的内容,也要将一些重要的词语记录下来,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将其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学生如果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做到以上几点,肯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自身的听力能力和语文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前五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上台讲故事、诗朗诵,这样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这样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仅靠个人力量去获取知识,是完全不够的,毕竟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有限,通过这种途径,学生能从更多的渠道获取语文知识,增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使学生的知识面逐渐扩大。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文章大意,并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词汇,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在其中做好引导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表扬,并对答错的学生给予鼓励,让学生在自主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将阅读作为自己的日常活动,使之变成自己的习惯,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增加自己的阅读量和词汇量,提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能够直观体现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能力,是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标准。因此,作文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时多写随笔、日记和周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安排情况,选择合理的写作方式,这样学生在叙说自己的内心烦恼和情感故事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在长期的随笔、日记和周记写作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心事和烦恼都写在里面,这样能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从以上几点做起,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认真钻研,及时备课,更好地写好教案,多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结,并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采用情感教育教学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并严格按照自主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将自己作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主导,将学生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以良好的教学意识为基础,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根据创设的语文教学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延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这样才能在极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写课后小结的好习惯,将自己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和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有效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而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通过日复一日的经验积累,对语文学科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积极探索、创新、总结和实践,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姜霞.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5).

[2]张中礼.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常见模式[J].学周刊,2014(11).

[3]王柳柳.如何让初中语文早读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器[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8).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现存问题;优化措施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名著阅读教学的策划和开展,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耳目一新的名著探究体验,而且能从总体上优化名著阅读教学流程和形式,切实增强学生的名著阅读能力和自主阅读意识。因此,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细致分析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引入先进思想和举措创建更为完整的名著阅读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名著阅读活动中有所收获,锤炼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挥文学名著的探究和教育价值。

一、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和内容,高质量的名著阅读教学既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也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和思想教育。然而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名著阅读有效性达不到预期水平。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学生参与语文名著阅读的热情不够高。大部分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时间都比较短,思想认识局限在单篇文本之中,缺乏丰富的整本书阅读经验。一些学生认为文学名著不仅篇幅长,而且内容深奥、复杂,因而在名著阅读态度方面缺乏主观能动性。面对名著阅读活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和阅读能力承受着双重考验,这也使得学生参与语文名著阅读的热情不够高,需要教师创新名著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第二,教师沿用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是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探究的领航者和启蒙者,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将名著阅读和创新教学思想、手段融会贯通,才能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兴趣。然而分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可知,教师沿用的名著阅读教学手段普遍存在单一性、滞后性等问题,对学生名著阅读兴趣、阅读思维、智慧潜力的引领和开发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这也直接降低了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的水准。第三,家长没有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发挥辅助作用。家庭教育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名著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保持积极的文学探究态度,所以家长对名著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或缺。然而综观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现状,家长普遍认为名著阅读教学是教师单方面的工作职责,而且教师也并未精心策划有关名著阅读的家庭教育项目,导致家长对名著阅读教学的参与度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职能和家长的辅助作用。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优化措施

(一)甄选名著阅读素材,增强名著阅读教学资源质量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教师把握住其中的关键点,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实施和完善。高质量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始于对名著素材的科学选择,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题材、种类繁多,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名著阅读经验,为学生甄选针对性更强的名著阅读素材,这样一来可以为学生顺畅进行名著阅读探究打造一个良好的开端,二来也能增强名著阅读教学资源质量,从而保障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分析效果。教师在为学生甄选语文名著阅读素材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向学生推荐的文学名著难度要适中,书籍内容要积极健康,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经验,同时满足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需求。如教师可以将“新课标”必读名著作为主要的名著阅读教学素材,这些书籍内容文质兼美、思想旨意深远,阅读难度也不大,是适宜初中生开展名著阅读探究的优质读物。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认知能力,扩大名著素材的选择空间,如一些近代文学名著、乡土文学名著都具有趣味性和时代特征,也可以作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重点名著资源类型[1]。第二,教师向学生推荐的文学名著应该和教材阅读文本相对接。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是长篇文学名著的节选,教师在为学生甄选名著阅读素材时就可以从这个思路入手。如结束某篇名著节选的课文阅读教学后,向学生推荐对应的名著作品,这样不仅更容易调动起学生对名著书籍阅读探索的积极情绪,也可以促进学生从短篇文本阅读顺利向整本书阅读过渡,通过课内外联合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效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材阅读文本的内容和题材,为学生推荐相似主题的名著素材。如果课内阅读文本的内容主要是写人叙事的,那么教师所选择的名著也应该在写人叙事方面具备突出亮点,这样不但可以巩固提升学生的课内阅读基础能力,而且能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阅读经验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创设名著阅读情境,激发研读名著的期待和热情

上面我们谈到,学生对参与语文名著阅读活动的热情不够高是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现存的突出问题之一,这看似是学情问题,实际上可以管中窥豹地反映出教师教学模式上的不足。所以,教师想要突破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这一困境,必须基于学生对名著阅读学习的兴趣期待,加强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名著阅读情境,这样一来可以营造充满活力的名著阅读教学氛围,二来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研读名著的期待和热情,从而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名著阅读探究活动的主观意识和积极心态。语文名著阅读趣味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多媒体音画情境。多媒体音画情境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特征,声色俱佳,能够吸引学生的思维感官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名著阅读探究学习活动中。古今中外很多文学名著都有其相关的影视作品和周边资源,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中,可以从互联网资源库中为学生搜集和名著内容相关的歌曲、动漫和影视片段,创设画面唯美、歌声动听、具有情节冲突的多媒体音画情境,使学生的多重感官参与其中,激发起名著阅读与探究的兴趣。第二,生活化情境。文学名著的创造灵感也来源于日常生活,其思想旨意也是为了传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虽然初中生的名著阅读经验还不够完备,但是学生现有的生活体验完全可以作为教师创设名著阅读教学情境的突破口。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教师可以根据文学名著的主题和内容,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相应的生活场景,或者将某个生活事件作为名著教学的导入话题,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感知名著中所具有的生活情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名著阅读体验和自主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学名著的思想旨意和其中的生活元素[2]。

(三)重视设计名著导读案,引领自主探究性名著阅读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改目标,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名著的自主阅读和探究能力,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显然有悖于新时期的教改精神。教师想要切实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名著能力和意识的养成,必须基于教学主导职能,重视为学生设计名著导读案,帮助学生掌握名著阅读流程和思考探究方向,引领学生自主开展探究性名著阅读,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分析能力和协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名著导读案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应该以微课形式为学生呈现名著导读案。首先,教师在微课导读案的开头部分,可以应用图文结合形式对名著作者、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简短介绍,使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内容产生初步感知。接下来,教师可以在微课导读案中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直观地规划和设计名著阅读流程,如将名著每一章、每一小节的阅读探究重点标注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井然有序地对文学名著开展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第二,教师应该将问题导学贯穿于名著导读案设计中。学生对文学名著精髓的内化理解大多源自思考,教师在设计开发名著导读案时,应该在每个阅读流程的前端设置启发性问题,如:“主人公的行为意图是什么?”“主人公这段时间在想什么?”“名著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语言风格是怎样的?”这样的思考性问题,能够使学生跟随导读案的指引,带着问题开展探究性名著分析,通过破解一个个阅读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思维张力,有效培养并提高学生对文学名著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渗透名著阅读方法,形成个性化名著阅读学习模式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强调的是“授人以渔”,教师毕竟不能时时在学生身边指导,想要消解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真正实现对学生自主阅读名著能力的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加强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名著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研读文学名著的基本要领、方法和技巧,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名著阅读学习模式。有效的语文名著阅读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批注法。渗透这种名著阅读方法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名著中将一些存在疑惑的词句或者故事情节标注下来,留待教师在名著阅读交流反馈环节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质疑能力和问题意识,也能更为精准地帮助学生攻克名著阅读难点。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名著的每个章节后批注总结该部分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批注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习得正确的名著阅读批注法。第二,摘录法。文学名著中的文辞亮点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可以作为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的一个来源。教师在向学生渗透摘录法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名著中的精彩词句分类摘录下来,如描写人物形象的、描写自然风光的,或者感悟人生的警示名言等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摘录法开展名著阅读的良好习惯,也能切实强化学生自主阅读名著的能力[3]。

(五)进行随笔训练,锻炼名著语言精华运用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联系紧密的板块,针对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来讲,在初步突破阅读目标后,教师有必要引领名著阅读向随笔训练迁移,构建以读促写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对文学名著语言精华的运用能力,也能利用随笔训练为学生搭建一个表达名著阅读见解和感想的平台,从而升华学生的名著阅读感悟,完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针对语文名著阅读的随笔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文学名著中的精彩段落,鼓励学生根据段落的语言风格开展仿写训练。如果段落主要内容是写景的,教师在学生仿写中应该强调对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果段落主要内容是写人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仿写重点落到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上,从而实现学生对名著语言精华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写作能力。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在名著阅读中产生的个性化感悟,开展不限话题、不限题材的随笔训练,使学生将名著读后感和自身的个性化观点融合,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形成观点鲜明、具有思想内涵价值的微作文,同步增强学生对文学名著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六)引入家校共育名著阅读模式,培养名著阅读习惯

上面我们谈到,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家长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这既和生活化教育思想相背离,也会削弱名著阅读教学质量。名著阅读是一项长期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形成三方面的合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初中生对文学名著的自主阅读意识与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入家校共育名著阅读模式,使家长也能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职能,从而多措并举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习惯。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上,教师可以根据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目标,为学生和家长设计开发亲子阅读任务,然后在课堂教学上交流展示阅读成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每天抽出睡前和晨起的半小时时间,和学生一起研读文学名著,这样既可以增进亲子关系,也能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名著阅读习惯,从而推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问题来自学生、教师以及家长三个方面,阻碍了学生名著阅读学习有效性的提升。针对这些现存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甄选名著阅读素材、创设名著阅读情境、重视设计名著导读案、渗透名著阅读方法以及引入家校共育名著阅读模式,对滞后的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更新和优化,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名著阅读的热情,高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容.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分析[J].考试周刊,2021(68):43.

[2]刘其振.试析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开展引导式名著阅读[J].课外语文,2021(24):140.

初中语文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一、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特征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随笔训练具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写作形式上,非常灵活和多变。语文随笔的题材和选材是随意的,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无一不可,选材可以来自方方面面,在生活中体验而来的,在学习中思考而来的,都是可以的。二是在字数上,语文随笔并没有一定的要求,体会和感知的多就可以多写,认识和理解的少就可以少写,可以是长篇大论也可以是小篇幅的甚至几句话。三是在情感表达上,对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要求比较高,侧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和表达,提倡直抒胸臆反对矫揉造作,甚至无病。四是在语言表达上,形式也比较丰富和活跃,可以说是“随意”的,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可以平铺直叙也可以百转千回,可以开门见山也可以曲径幽深,可以自然流水也可以跌宕起伏。

二、初中语文随笔训练的思路方法

(一)提升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由于语文随笔大多是基于教材内容中的一个部分、一套思路或者是一个故事引发的思考,并通过一定的思路凝聚和精华提炼通过语言进行表达的,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地把课堂的氛围调节起来,把学生们更多的思考激发出来,让学生们真正通过教师的讲述或引导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路或想法,能够实现有感而发,有悟可写。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们实现想象力的极大焕发,也可以让学生们针对一个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话题进行充分交流探讨,在学生们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多有益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比如,在课文《孔乙己》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们思考孔乙己的行为算偷吗、算赖吗?偷盗行为与赖账行为在性质上有什么样的区别?造成孔乙己悲惨下场的原因是什么?并让学生们围绕着这三个问题分组开展讨论,最后为学生们制定了《偷盗》和《赖账》两个随笔主题,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由于写作之前笔者进行了充分的引导也让学生们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讨,学生们的固化的思维被极大地解放,写出来的随笔大多都形象生动。

(二)强化随笔的经常性和长效性

语文尤其是作文成绩和水平的提高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而是经年累月长期汇集、凝聚的过程。因此,在对学生语文随笔的练习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们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时间去写,如果时间不够长可以“长话短说”,但尽可能地像写日记一样每天都在写保持不间断。古人讲:“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就是要鼓励学生们长期地坚持写语文随笔。笔者带过的七年级一个班,刚开始时要求学生们每天写语文随笔,但学生们执行起来往往打折扣,以数学或英语作业还没做完为由,不愿意写。后来,笔者与其他科目教学老师进行了充分沟通,在最后一节课的自习中留出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写随笔,可以是任何一个题目的随笔包括英语或者数学,学生们这才没有理由推脱了,不管是基于哪一个学科的随笔总要经过思考提炼和语言表达两个过程,而随笔训练的重点和目的也是在此。这样每天坚持写,学生们的作文水平长进非常明显。

(三)强化随笔的点拨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