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图文声像并茂,完整展现生活场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在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热机》的新课教学时,课一开始,我便打开课件,屏幕播放动画视频:一强壮男人正拉着载有重货的人力车汗流满面缓慢前行,这时另一娇弱漂亮女司机开着一台装有比人力车多好几倍货物的卡车向流汗男人吹了一下口哨后急驰而过,然后屏幕出现一行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画面戛然而止,定格在这美女卷尘而去和显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背景中。此时,课堂上学生已经开始了沸沸扬扬的讨论,我借机让他们说说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在提问和讨论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后,我再动一下鼠标,屏幕上展现出很多类型的机动车及发动机的外观图,很多学生已经急不可耐地想知道这些车子是如何能开动的了。这样,我轻轻松松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入了这节课的主题――热机(的工作原理)。从而,学生在充满对知识的渴求而又愉快的探讨声中开始了高效的学习。
二、直观动画演示,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在《热机》这一课中,教学重点是汽油机的工作过程,难点是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做功冲程的认识及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及客观实际等条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对内燃机四个冲程工作过程的有效理解。在讲到内燃机四个冲程的工作过程时,我播放了汽油机截面图工作演示动画,学生们看着动画慢动作:进气门打开活塞下行吸入油气混合物、上行压缩、点火、膨胀气体推动活塞再次下行做功、上行排气这样循环往复的直观、形象而又结构精简化的工作过程,好奇心和神秘感终于得到了释然――原来汽油是这样让汽车开动的!通过动画演示,轻松地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了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这种多媒体动画演示带给学生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是用实物代替不了的,若真放一台汽油发动机在教室内,学生是很难直观而又整体地了解得到汽油机的内部构造的,更不可能如此清楚地看得到汽油机各个冲程的缓慢工作过程。
在讲到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时,我将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结构图同时展现在屏幕上,并在两者有着不同结构的地方设置了不同颜色且动画闪烁,然后让学生面对直观的汽油机和柴油机画面自己说出它们的异同点。在学生回答后,屏幕上结构图的下方再展示出汽油机和柴油机异同点的归纳对比表格。这样,通过运用课件演示,学生们不用去猜,不用去死记硬背,一眼就直观看到并印象深刻地理解了这个知识难点。
三、激动人心的历史画面重现,扩大学生视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化日新月异,学生们需要了解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然而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怎样才能利用仅有的45分钟更广地扩大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就成了很重要的课题。我在这节课上,介绍“热机种类”的同时,用多媒体展示了汽轮发动机、喷气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等其他几种热机的工作场面,也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的图片,让学生对科学改变世界的理念得以强化。然后,播放我国神舟六号的发射过程以及我国航天员在太空体验完全失重的现象,播放嫦娥一号发射,播放我国同步卫星在太空中的运动等科技成果,再现我国伟大科技成果的壮观场面,激起学生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从而让学生心情振奋,立下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报国之志。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和视频功能巧妙化解教学难点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学生普遍感到难学的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初中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因而造成学生对物理学科涉及的一些抽象理论很难理解和接受,形成一系列教学难点。这些难点会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惧心理,也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要想提高物理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巧妙化解这些教学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微观为宏观。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的解决需要调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观察或感受。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不允许我们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亲自体验,若只通过语言调动学生头脑中对这些曾经观察或感受到的东西的记忆来回想,那么由于学生的感知程度各不相同,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我们将需要的生活情节利用多媒体课件制成动画或视频,效果就大不相同了。例如在“运动的描述”这一节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在课件中制作了一个动画和一个视频。动画的内容是观察汽车的运动,动画效果是汽车不动,背景缓慢移动。在播放时,学生开始普遍感受到的是汽车在行驶,然后通过与固定点比对,学生才感受到实际是背景在动。视频内容则是让学生观察并猜测两列并排的火车哪辆开动了。播放了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以其中一列火车为背景,另一个镜头是以站台为背景,使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通过播放动画和视频,无需过多的语言描述,学生就深刻体会和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轻松自然地化解了这一教学难点。
在讲解比较抽象的习题时,我们同样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制成的动画加以辅助。例如,通过动画方式模拟题目所述情景,让学生对抽象的内容产生感性的认识,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
另外,在物理教学中涉及一些微观的内容,如分子运动,电荷运动、原子结构等,这些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肉眼不可能观察到的,因此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形成教学难点。这些内容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当我们把这些东西制成动画呈现出来的时候,学生就可以获得很直观的感性认识,既形象又生动,且省去了大量的语言描述过程,在化解难点的同时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板书功能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深刻记忆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奇的、多方面的刺激可以使大脑记忆更加深刻。黑板板书是静态的,为了强调某些内容,我们只能通过加划着重符号、改变字体大小或是改变字的颜色等方法来引起学生注意。但这些方法只是从视觉单方面刺激学生大脑,对大脑的冲击较小,且变化方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兴趣。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功能设计的动态板书,则可以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给学生创造强烈、新奇的视觉刺激,再加上适当的声音刺激,从两方面共同对大脑形成冲击,从而加深大脑的记忆。例如,我在制作“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课件时,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涵义有如下板书:
静止物体
保持
静止 不受外力
运动物体
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对于最后面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词,我特别做了这样的设计:“静止”设置的动画方式是原地闪烁一下,同时伴有一声敲击声;“匀速直线运动”设置的动画方式是从右侧飞入,同时伴有汽车急驶的声音。两词一静一动,且配合“一锤定音”和“汽车急驶”两种声音来烘托,再配合前面内容的动画设计,学生头脑中自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我们在对动态板书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动画、声音必须与所展现的内容情境相符,切忌不分重点,盲目地添加动画效果和声音。过多的无用刺激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不追求形式花哨,一切围绕教学需要,恰当合理,这是设计动态板书的根本原则。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随着时展和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要想在一堂课中多呈现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仅凭一块黑板和教师的一张嘴显然是不够的。
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可以使教师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来辅助教学。使用课件时,我们可以将多个素材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示出来,时间短且内容丰富,有助于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进行。例如在“光的传播”这一节教学时,在猜想光的传播路径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平时对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很难也很少观察到,如果由学生直接讨论提出会很困难。于是我在网络中搜索了多张反映光的直线传播的美丽图片加入课件中,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完这些图片后,很容易就提出了光沿直线传播的猜想。
多媒体课件强大的内容收纳功能还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知识,很好地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科学的热爱。课外知识在课件中可以短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具有时间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信息量大且学生爱看。例如,在“光的折射”教学中,我在新知识后面加入了多张关于海市蜃楼的图片,学生观看后感到非常新奇,同时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一现象的原理。
此外,多媒体课件还可以增加习题训练的容量。习题训练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黑板上板书习题浪费时间、题量太小;事先印在纸上的习题又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收纳较多的题目,且呈现时间短、呈现方式灵活,另外还可以配上漂亮的背景和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充分享受解题的快乐。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我的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起来,物理课成了学生最爱上的一门课。
[关键词]超级课堂 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型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1-0223-02
构建初中物理超级课堂,应以新课标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杜郎口课堂风暴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己动手实践、合作互动等学习物理的方式,以“先学后教”“当堂精练”教学模式为基础,让学生体验物理的发展历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随着杜郎口课堂风暴不断深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物理潜能。推行新课标以来,有很多教师在转变观念和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过度的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新、奇,从而淡化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构建超级的物理课堂尤为重要。
一、课前自主学习和课上师生互动策略
做作业的效果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自主学习。经常自主学习的学生物理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互动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教师对物理课的自主学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自主学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自主学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要将自主学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自主学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自主学习应达到什么目的,自主学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自主学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杜郎口课堂风暴”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师生互动。结果整堂物理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物理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策略
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探究“影响液体沸点的因素”时,我当堂表演了如下魔术: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结果,烧瓶中的水又重新沸腾。“哇!”学生当即被眼前的情景惊得目瞪口呆!“这是怎么回事?”“真奇怪啊”……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水来降低物体的温度,而学生经常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而在此实验中,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由于这个实验现象与日常观察到的现象相悖,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大型船闸、天体运动、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四、精心设计超级的巩固练习,设置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母题策略
物理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能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拓展探究,让学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体同学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母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物理思维品质。开放性物理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从顺、逆、侧等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在课本习题的基础上,通过变化题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掌握变式题与母题内在的联系及本质,达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的效果。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拓展他们思维空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物理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物理的规律 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从超级教学出发,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超级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五、优化教学内容,促进课堂教学超级策略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教学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标准吻合,是否能够体现事先制定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否有效,是关系到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提出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新课标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素养,即充分发挥物理的文化价值。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目的。
六、构筑新型师生关系策略
物理课堂教学的超级性研究,重点在于构筑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善待每一名学生,做他们的朋友,做他们的引路人,“亲其师而信其道”“厌其师而弃其道”,平等、尊重、倾听、感染、善待理解每一名学生,这是为师的底线和基本原则,而高素质、时代感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正逐渐成为学生欣赏崇拜的对象,现在,学生正从“学会”变为“会学”,教师正从“讲”师变为“导师”,课堂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正逐步形成,总而言之,为了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我们在课外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学术功底是根基,必须扎实牢靠并不断更新,教学技巧是手段,必须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师生互动是平台,必须师生双方融洽和谐平等对话。我们初中物理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限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其升主编的《杜郎口课堂风暴》,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8年1月第1版
[2]同红勤,程建华。试论“有效备课”。江苏教育研究,2008(4)
[3]章水云。新课标下初中物理 “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创新教育,2009(3)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物理教学;实验
随着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引入,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电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教学。在物理科的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物理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高效课堂略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物理现象形象化,激发学
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教师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如引入“温度”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几幅在同一季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南疆鲜花盛开、瓜果累累的图片及吐鲁番盆地“早穿皮袄,午穿纱,夜抱火炉吃西瓜”的漫画,使学生在享受美的熏陶时,联想到热和冷两种不同感觉,加深对温度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
又如在“重力”这节,讲到重力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时,教师不妨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费俊龙、聂海胜在“神舟”六号太空舱中的生活情景片断,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他们仿佛亲自遨游太空,体验到失重状态,无形中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的特点。由于种种原因,物理实验有些过程很难分步观察与判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控制实验的速度,调整教与学的进度,在教师与计算机的共同启发下,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模拟物理实验能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对象产生变化的现象和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如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实验,也是一个较复杂的实验。在学生实验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将操作步骤和要求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然后要求学生按要求实验。对本实验记录的分析及结果的理解是光学中的一个难点,为此在总结这节课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实验,将学生的实验过程再现出来,找到凸透镜成像的两个转折点――“焦点”“二倍焦距处”,以及“物体向焦点移动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这样可降低学生理解这一规律的难度。
在“阿基米德原理”一节课中,内容多、时间紧,课程标准只提出演示实验的要求,存在教师操作时,学生听、看(且看不清)而不能参与的缺点。要实现学生既积极参与,又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制作课件,用动态画面提供示范,导控实验步骤,让学生积极参与。
再如,电流的方向判断及大小计算在初三电学中是重点,但电流在导体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是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导致在电路分析和计算中经常出错。课本中虽然有许多幅相关插图,却是静止的,不能让学生有电荷流动感觉。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动态软件(Flash、3D)设计,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导线中正、负电荷流动的画面,这样把微观粒子夸张化,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而在介绍船闸是利用小道理解决大问题时,课本画了船经过船闸从上游驶往下游的过程的4幅插图,教师也可用动画设计演示阀门打开,船随水位下降而下降及船运动的效果。还有许多现象及应用是在课堂上无法做的实验,都参照类似做法。
3 运用多媒体技术,便于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
加强学生的品质素养
物理规律,常常是从实际研究对象出发,通过反复多次的科学实验而得出的。但物理规律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一些实验难于操作。因此,在进行这些物理规律的教学时,如果能够运用电教手段,重现物理现象,进而总结出物理规律来,这样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便于理解和应用物理规律。
如在复习“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时,通过电脑动画,模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三者的分配关系,学生清楚地看到:一束激光斜射入圆形厚玻璃砖上,反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增大而增大。由此进一步归纳出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内容。
通过多媒体技术,能把实验和数据处理分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晶体的熔点”的教学要求调整到“知道”的层次,课标要求中又有“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演示,在教学中同样面临怎样让学生主动参与的问题。本节课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唯一有“图象”的教学,笔者认为不能让学生停留在“老师口讲,学生知道”的低层次。初中物理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大都是为了得到结论性的规律。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往往不重视实验过程,只重视实验结论,而晶体熔化和凝固的实验数据分析,引发了学生对整个物理现象过程的具体分析,也有利于高中物理知识图象学习方法的迁移。
笔者在“熔化和凝固”这节课中用了2个课时,第一节进行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第二节利用已制作的“数据和图象”课件,让学生输入自己实验中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组数据,观察微机绘制出来的熔化图象。两个课时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观察记录输入绘制分析的全过程。通过多媒体技术应用,对学生重视了态度情感因素的熏陶与教育,落实了全面素质教育。在挖掘媒体资源时,教师应重视内容中体现出的真、善、美的价值成分,有高度情感因素的内容,学习者最容易记住。
如在“液化”一节课中,笔者剪辑资料、画面,介绍我国航空技术发展情况,简介3号火箭发射,并介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无闻奉献的航天设计师。这样营造了喜悦、满足、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而通过设计具有特色的多媒体画面,在课堂上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燃料利用率低,空气污染,浪费用电”等不良现象,让学生去批判,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意识。
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成功的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教师可搜取资料,网上下载他们的故事,通过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4 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师学习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热情都很高,然而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因此,教师应用要适时恰当、科学合理,以免弄巧成拙。
1)多媒体的辅。尽管计算机在信息的识别、分析、判断及综合等方面有着其他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在物理教学中只是一个辅助工具,既不能取代教师,也不能代替实验。课堂上师生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交融是无论多先进的机器也取代不了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组织、传授及先进媒体的策划控制者。如果把教师比做教学过程的“导演”,而现代媒体只能算是“道具”,导演利用先进的道具,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这个“主角”的潜能,使其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多媒体也不能代替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基础,它能真实地再现科学家的发明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所以不能用模拟实验完全代替真实的实验,否则便是违背物理教学原则,本末倒置。
2)多媒体的实用性。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在于它能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但是,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果通过明显真实的实验演示、激烈的讨论争辩以及科学的分析推断等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就不必非得使用课件,以免造成画蛇添足。
然而目前存在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传统灌输式教学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课件只是替代板书,失去先进媒体的使用价值。因此,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应充分考虑它的实用性与必要性。只有那些教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述、图片不能充分显示、实验不能或不易操作,才考虑采用多媒体技术。
物理实验的成败决定着物理课堂教学之优劣。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学生思维、实验兴趣和探究热情,使物理实验教学生动有效,事半功倍。但是,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是物理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在多年实践中得到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归纳如下,希望对广大初中物理老师有所裨益。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有效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初中学生知识面窄,直接经验少,好奇心强、求知欲旺,而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用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非常有效。“飞行员手抓子弹”可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奥运赛场的飞人大战能激发学生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兴趣;世博会现场丰富的内容也能激发学生观察光、热、电效应……但是,学生接触多媒体课件多了,新鲜感自然减弱,如果教师的课件不能及时“升级换代”,老是“飞入”、“缩放”,风铃声聒噪、百叶窗花眼……学生就会产生感觉疲劳,继之乏味,甚至厌烦。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方式方法要不断翻新,才有可持续性。
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然后精心制作课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课件可“复制”可“共享”,既是优势,又是缺点。它能节省教师的时间、精力,但也容易使教师懈怠,不假思索“粘贴”过来,随便“共享”,反而弊大于利。例如,2004年刘翔得世界冠军,那短短的十几秒跨栏镜头激动了国人的心,当时用这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运动快慢的比较非常有效,但时过境迁,今天再用它就激不起学生多少反应了。还有“怎样增大与减小压强”,滑雪、沙漠巨轮车、大型牵引车等都是较典型的例子,但我们县地处长江与巢湖之间,是一片圩区,周围大河环绕,其中沟渠纵横,池塘星罗棋布,却从未见过滑雪、巨轮车、牵引车之类的物体,所以教师制作课件时就不能以它们为重点了,而要在桥梁、涵洞、船只上做文章。这样的课件才能真正起到“激活”的作用。
当然,运用多媒体课件不是多多益善。可直接做实验的,或能用语言导入的就不需要用课件。有些实验在教室里或实验室里无法做,则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以激发学生兴趣。还有的实验必须消耗一些物品,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可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何乐不为。如,用给水加热观察鱼在其中的反应,学习“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用多媒体课件铺垫铺垫,能挽救一些小鱼的性命,善莫大焉。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打开深入探究的“窗口”
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可以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比如,在教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知识点时,可以这样设计:课件内容前面已提到,三个人比赛游泳。先让学生观察所有“摆设”,然后开始比赛,中途点击“暂停”,叫学生看三个人行进的距离和时间,这时为学生们发现三人用时一样,但游出的距离不同。等大家都记住这一点后,点击“继续”。选手到达终点,计时钟则自动停止,等三人都到终点后,再突出放大显示计时器,让学生观察:同样的距离用时不一样。还让学生自己点击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共同讨论探究。最后,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得出求速度的运算公式。
三、找准多媒体课件与实验教学的切入点
在多媒体课件与实验教学之间,如果不能找准切入点,使之整合得天衣无缝,那么就等于没有拿到“激活码”,打不开实验教学的突破口,或者只是个“试用版”功能不齐全,作用有限的东西。如果错误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反而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限制学生思维,误导学习方法,禁锢探究精神。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点:
1.多媒体课件本身要科学,否则可能会误人子弟。比如,“凸透镜成像”。课件中凸透镜的焦距应可随意调整,用鼠标拖动“物体”,计算机就能按科学规律给出物体的像,其位置、大小、正倒、虚实都能正确地呈现出来。如果课件没有随机性,只能在固定的几个点上“成像”,那么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效果欠佳。要想做出可随机变化的课件,靠Powerpoint就不行了,用flash还得有一定的编写脚本的水平。所以需要制作出科学的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