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打字实训总结

打字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打字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打字实训总结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面向我院所有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主要介绍办公软件的应用,还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使用,并要求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拓展能力,以便顺利承接各专业后续课程和计算机综合应用领域前沿知识,是一门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极强的课程。该门课程受众广、实践性强、课程要求高,是除学生专业知识外,在职场上用到最广泛的技能之一。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硬件配备和教学方法改革上,要紧贴社会需要,而在考核上又要精准有效,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点,促使学生综合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发展。

2课程的教学现状

2.1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基础较差

学生入学时,受到地域、教育经历、家庭背景和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使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我院近几年的生源来看,在学生中进行调查分析后约有71.9%的学生反映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太熟练,其中的23.8%表示很不熟练。在授课过程中,有些同学从没接触过计算机,所以当他们在实际上课中面对计算机时会产生恐惧,害怕跟不上进度,或者遇到困难时就一直抱怨退缩。有的同学虽然用过计算机,但主要是用来玩游戏或上网,所以他们对一些办公软件操作还是不熟悉,甚至因为长期使用计算机键盘不规范的操作,使得有些同学在打字录入时指法错误,需要授课过程中不停的纠正。而近几年随着高职生源基础知识素质的整体下降,即使这中间有中职对口招生的增长,他们在中职已经学习过了一些计算机的知识,但总体上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处于下降的趋势。

2.2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掌握程度

在过去,本门课程通常采用平时成绩和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作为考核的标准。在试卷的知识分布、试题的数量和难度来说,都无法准确判断学生对课程掌握情况。虽然我院每次考试都有90%以上的通过率,通过率一直处于全区前列,但从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来看,离社会实际工作差距仍然巨大。这其中包括很多高分通过考试的学生,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还是存在严重欠缺。

2.3授课实现全机房环境实训

该门课程实践性极强,教学内容90%都离不开操作。随着近几年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实训设备配备相对充足,使得这门课的授课完全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下进行。相比传统教室授课,再统一到机房实训的模式,直接在机房授课,教学更直观,学生接受到实践、消化巩固知识更高效。

2.4用人单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用人单位大多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即使没有自己的OA系统,很多文件的处理也离不开计算机。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无论是何种专业的都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对课程在教学需求、教学内容和考核形势上的要求。我们对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中,其中有效问卷240份。从统计结果来看,97.1%认为开设本门课程有必要,而在毕业生中,10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

3改革措施

3.1深化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设计

“学以致用”是我们在教学中一贯的目标,学生在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尽量调整教学内容来满足需求。所以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中,案例设计就需要突出更多的实用性。通过反复的实践,我们对课程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并以Word和PowerPoint模块进行说明。

3.2课程考核从单一考试转变为模块化考试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我们将实际使用最多的办公软件的三个部分和打字速度作为课程的考核模块,即打字速度、Word、Excel、(PowerPoint+Windows)四个模块考核,每个模块占总成绩25%。每个模块在考试类型上有了很大的改革,Word、Excel以任务式命题方式,而PowerPoint是任务式和创新性结合的命题方式。在Word、Excel中的难度较原来采用的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难度更高。在PowerPoint中,通过提供一些素材,在完成题目基本要求外,自行对演示文稿进行美化设计。除了办公软件的教学内容外,在平时练习中,加入打字练习,并加以考核,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提高打字速度。

3.3模块化考试穿插于教学过程

模块化考试是将原本集中统一的考试,穿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考试不再是终结性的评价,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诊断学生技能上掌握的情况,并反馈给学生,以便于他们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就能改正自己的问题。原则上,在每个模块教学完成后,会进行一次模块考试。随着考核方式的改革,本门课教学的老师更注重实操能力培养,而学生的能力考核注重在平时积累上,有效地减少老师和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纠纷,使课程考核更加透明公开。

3.4模块化考试全程上机考核

考试改革后,取消了原来的理论考试,所有的模块全部实现上机操作考核。学生不需要在考试前单纯的死记硬背了,但他们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做多练才能在模块考试中能够更好更快的完成题目。

4改革成效和存在问题

4.1学生的打字速度明显提高

通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打字练习后,学生的打字速度比训练前进步很大。课程学习前,学生打字30字/分钟以上的占调查人数的53.1%;,而对毕业生调查时,100%的学生打字在30字/分钟以上,其中75%的被调查者打字速度提升到了60字/分钟以上。

4.2参加技能比赛硕果累累

我院学生在参加2013年全国技能活动周南宁区市属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中,五名参赛学生囊括了比赛前五名的佳绩。在2014年参赛时,也分获了该项比赛的一、二、三等奖。成绩在所有参赛院校里,可谓名列前茅。

4.3职业资格证书取得率高

高等职业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教育,学生的双证书获得率是体现职业教育特性的重要参考标准。我们课程设计紧贴社会实用需求,并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挂钩。学生在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时适应快,减轻他们的考证压力。我院在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职业资格项目认证考试时,学生一次性通过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

4.4课程课时逐年压缩

随着职业教育2+1改革,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缩短,校外实习的时间加长。在校期间需要将理论和实训授课内容全将讲完,就需要对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大部分系部选择压缩公共基础课来弥补专业课时间不够的问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本身要求高,但课时也被缩减严重。在教学目标要求不变的情况,难度也进一步增高。

4.5学生层面上存在一定抵触

模块化考试在考核深度和难度上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学生通过考试就需要不断的适应考试的要求,掌握很多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取得课程学分难度加大了。因此相比原来的考试,加大难度的模块化考试在在校生群体中显然不那么受欢迎。当然,与此同时,毕业生调查中还是非常认同本门课程的。

5总结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 动手能力 培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无论从深度渗透还是从广度拓展而言都有飞越性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涉及到各学科、工作、学习、研究等领域。但对比于计算机应用需求的发展速度迅猛,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学科教育却显得相对滞后,与实际需求也有了一定的差距。为此,新的课程改革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教学作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动手能力为中职教学之重点。

在中职各种专业的设置中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必修科目。但往往一些教师、学生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不是本专业学科,学过就可以了,还考虑什么动手能力?其实不然,中职中许多热门专业是离不开熟练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的。例如,“服装设计”专业、“文秘”专业、“财会”等专业都离不开计算机应用中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因此,中职教育必须抓好基础学科教学,抓好计算机应用学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应如何做好这一工作呢?

一、认识动手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学科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应用学科是一门中职必修课程,一般教授对象是中职一年级新生。计算机应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基础性学科。在人才市场上,许多毕业生被用人单位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拒之门外,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动手能力较差。多数学生只会纸上谈兵,上岗还需培训。但如果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或毕业前期,能强调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将会极大地迅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为进一步了解、掌握和提高知识水平,调动学生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和为未来毕业求职打下良好实践基础。因此,充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但在计算机应用这门课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部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上课听一下就可以了,懂点理论基础就行,何必下那苦功夫去练什么动手能力?”部分学生思想停留在初中阶段对学科的认识基础上,认为:“把老师讲的理论背熟,考试及格就行,动手能力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没什么实用价值。”基于种种的错误指导思想,学生在上机实训课中,主要表现为上机不积极实训,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以学习理论为主、实践动手能力为辅的教学方式方法影响着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教学。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低,操作水平不高。因此,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学科的教学水平,师生就必须共同认清计算机应用学科中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教师应明确:“应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教给学生,使他们真正的成为计算机操作的能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上机操作、实训为主。学生应摒弃错误的学习观念,努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二、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计算机应用学科教与学的重点环节在动手能力的培养,那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实践。

1.明确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求知欲。

明确的教学目的不管在哪门学科的教学中,其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应首先明确地把培养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学习动手技能的目的,从而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动手操作的意识不强,从而影响了实际操作技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明白学习信息知识技能的实际用途,要明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中心环节。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实训时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有必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尽量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实训时间的安排上,作出合理的规划。如在授课期间,除了将理论知识简单、扼要地讲明白,还必须保证每节课有20分钟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上进行上机实践。在实践内容的安排上,要与实际相集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使他们自觉地进行实训。

3.因材施教,采取适当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学科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是一味地讲授,是不可能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在整个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非常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要充分地了解学生,首先为学生搭起支架,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以促进学生形成的成就感。

教师必须采取“先练后讲、边练边讲”等一些新的上课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导,而教师则起着辅导指引的作用。例如,在“Excel计算”这一内容的授课中,教师可以设定任务要求学生使用笔算,使用Excel软件的计算功能计算,通过对比哪种方法更快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任务驱动法教学的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也可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在认识数据类型时,我让学生自行输入:文字、数字、日期等数据格式,要求学生先自己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找出数据格式上的不同,我再归纳总结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数据输入和格式化时所遇到的的相关问题。实践证明,这种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性明显增强,教学效果较好。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课堂练习,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享受到自己操作成功的成就感,教师再对他们的进步及时鼓励,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针对知识能力的实训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安排一定的自学内容,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演示文稿的制作,在介绍了幻灯片的一些基本操作后,可以安排学生自行操作一下幻灯片之间切换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计算机应用学科学生动手能力课堂之外的培养

在课堂之外,教师可设置习题巩固坏节、课堂延伸环节、知识拓展环节等,尝试让学生在课后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知识巩固环节,学生学习打字时,为了在课后提高学生打字水平,教师可在打字练习课后作两个要求。

1.熟悉键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练习,达到对键盘的全面了解。

2.课后测速。运用金山打字软件的测速功能,要求学生经过课后的勤学苦练需要达到一个指定的水平。

又如:在每个小型软件的教学结束后,都要求学生上交一份课后的上机作业。比如:Word和Excel。

在知识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新的内容,如:“知识体验”和“知识探索”。例如,我们在讲解了Word的操作界面后,在“知识体验”环节,让学生为校团委使用Word软件拟定一份通知。而在“知识探索”环节,让学生尝试自己自学设置字体格式,设置出自己认为美观的文档。

四、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教育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采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这也是职业教育所应该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烈琴.计算机创新人才的培养[J].科学信息(学术版),2004,(5).

[2]卢皓.浅谈计算机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5).

[3]农丽艳.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之我见[J].大众科技,2009,(6).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操作技能实训;任务驱动;教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到了关键时期。无论生源背景如何不同,无论教学环境怎样,如果不抓住学生这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需求和兴趣,点燃并利用学习热情,是很难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ETC),又要进行教学改革以突出语言工具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和职业特色,英语教学处于两难尴尬境地现象尤为明显。

那么如何彰显高职特色,服从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除了培养方向要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如引入行业英语内容,使英语教学融入职业培养之中),还要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训环节,提升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力。

1课堂外的活动形式点燃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

富有成效的语言学习是“浸入式”。仅靠课堂内的有限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多层次、多渠道的第二课堂活动尤为必要。英语角、英语朗诵、演讲比赛、英语征文比赛、唱英语歌、演英语剧、外教讲座、英文电影等等,都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作用在于营造语言学习的氛围、点燃学习热情、培养兴趣、享受快乐、体验成功。第二课堂活动可以用选修课的形式,让社团活动的形式固定下来,因为它直接影响课堂学习的成效。可是,如果不重视这一点,而把高职英语教育局限在仅有的180学时之内,无异于“缘木求鱼”、“本末倒置”。

2课堂内的组织方式造就学习者的职场竞争力

2.1职场素养比职业能力更重要

来自职场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告诉我们,一手漂亮的英文硬笔书法、快捷熟练的英文键盘输入、规范得体的商务信函表达、准确流畅的口语、轻松自信的体态语、抑扬顿挫的音量、礼貌雅致的开场白、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等等,尽管涉及内容不深、范围不广,但是足以赢得潜在雇主的青睐,所谓“够用为度、实用为主”正是这个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规范的英语硬笔书法”、“正确的键盘输入法训练”、“高效的速记策略”等训练手段,可以强化学习动机、端正态度、增强兴趣、提高做事品质,还能对语言的继续深造起正迁移的作用。而且任何一项技能训练到极致,都可以成为谋生手段或者赢得就业竞争优势的砝码。所以,笔者认为,以“职场素养”为方向的技能实训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要任务。

2.2操作技能实训成就职场技能

成功的语言学习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会问问题、肯尝试错误、愿意听、愿意利用一切机会体验英语、有较好的学习策略。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困难但更有价值”。因此,英语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应当按照成功学习者的标准不断地创设语境、鼓励学习者以不同的互动形式来增强外语学习的动机,通过策略训练来间接地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各种“做中学”的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动机、智力、经验、情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潜力,提高用英语“解决问题”(problemssolving)的能力。

英语课堂应该设置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每项问题与文本的学习任务相联系。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职场急需的学习素材,设置问题和设计教学任务。众所周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充盈燃料的火把。点燃火把的是基于文本的学习任务,目标指向特定的操作技能实训。通过技能实训来解决问题,比如,把“听力速记”作为一节课的实训目标,那么听力速记策略输入,涉及某一主题的听力素材速记演练就是活动任务;再如,以“Advertisement”(广告)为主题,则可以把设计相关的“Sologan”(广告词)、“logo”(徽标)、阅读“AdvertisingCampain”(促销活动)文稿作为活动任务,把“促销信函写作”作为该课堂的教学实训项目。

以“主题任务为驱动(途径),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目标),基于听、说、读、写、译综合训练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近年来看好的高职英语课堂组织形式。不仅因为它能够体现职业化的特点,越来越成为高职课堂培养“英语应用能力”的主阵地,而且它对传统教学观进行了根本的挑战。一名应聘者,如果进行了必要的公开演讲举止规范的实训,可以从他的体态语、说话的音量大小、目光方向定位、开启英文话题的方法,体察到他的自信程度、公开场合表达的勇气和演讲的有效性;一名工作人员,如果进行了有效的会面技巧实训,他就具备了在英语背景下如何开启会话,怎么说得体、怎么做才符合目的语言文化习俗;一名同学,如果被告之在一张白纸上怎么布局谋篇、怎么设计眉边,他就不会顶格顶边书写作业;一名毕业生,如果被告之标准规范的调查报告写法,被告之商务便条、备忘录、会议纪要、电话记录、总结以及报告等在行文用词方面的要求,他们就不会随意盲目;一名面试者,如果正确使用口语小品词、适当表达“ideas”(内容观点),那么就不至于在职场门口失足。所以,英语课堂的组织方式改变了以往“人才质量观”,直接造就学生未来职场竞争力,这一点毫不夸张。

2.3操作技能实训的核心环节是“做中学”

正确领会操作技能实训的实质,关键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用英语中学会英语”,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不乏规范性地操作说明和指导),以达到“输入(input)——处理(proces)——输出(output)”的自然效果。教师应该始终牢记“Teachstudentstousethelanguageinsteadofteachingtheusageofthelanguage”,还要牢记操作技能实训活动要达到“四个真实性”,即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自身的真实性、语言环境的真实性和学生情感的真实性,使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真实地体验、感受和运用语言。

3操作技能实训的课堂组织理念引发英语教育观的变革

3.1教学观的变革

以“主题任务驱动、操作技能实训项目为导向”的组织形式,要求传统的“词汇讲解、语法分析、篇章翻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为“技能项目定位、主题任务定位、教材内容选择”的“导向型”教学模式。从实践环节上挑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交际”、“重教学轻学习”、“重结果轻过程”、“重语言轻文化”和“重书本轻实战”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师要坚持“一个中心能力、两个基本原则点”,即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中心;以“体现优先发展听说能力的教学原则”和“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3.2教材观的变革

“填鸭式”向“导向型”模式的转变,自然要求教师“用

教材去教,而非教教材”。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观点下,教师对教材的依赖度决定着他的敬业度,进而决定影响教学效度。“一纲多本”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加强操作技能实训,解决长期困扰高职学生英语基本操作技能不足的问题。

3.3人才观的变革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正确的态度动机”、“持久的兴趣热情”是点燃语言学习,提升应用能力的“引擎”。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要从兴趣与动机、情感与态度角度入手,衡量学生行为的品质和做事能力,以此来反观教学实践和实施教学评价。

3.4评价观的变革

操作技能实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态度、情感投入、交际策略、自我评估等“表现性评价”指标,重视“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因为职场素养和英语技能是无法用终结性的评价得分来衡量的。

目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英语教研室编写的《高职高专英语操作技能实训手册》操作说明书,落实了鲜明的实训主题,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以实训项目为先导、以主题任务的目标内容为出发点,对一项技能的实训,配有评估指标和具体要求,相关的演示要领、关键步骤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识别良莠、自我检测,是操作技能考核的依据,对解决语言的“素养不足问题”意义重大。实训的主题内容很灵活,可以就地取材于学生所使用的教科书,也可来源于实训的项目,如:英文硬笔书法实训、键盘打字实训、英文听力速记实训、演讲规范实训、朗读规范实训、有效会面实训、信函格式写作、调查报告实训、口语沟通实训、口译表达实训。每一单元都有4个模块:导入说明Instruction)、图例分析(Illustration)、评估标准(Evaluation)、实战演练(Production)。应该说,这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促进英语教改,提升就业竞争力意义重大。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用)[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詹小丽.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思考高职英语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5)

3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职教论坛,2006.1:4~8

4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孙元旭.大学英语教改探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35~38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高校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将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科技机密结合起来,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到社会实践和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当中,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3)高校应该将培养生产、服务、管理、建设一线需要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来实现,在结合社会实践和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技能需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

(4)当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问题都十分重视,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此来缩短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

(5)高校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为高校教师营造更优良的科研环境,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6)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拉近高校与企业单位的距离,通过与企业建立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可以使高校及时了解经济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变化,以此为指导对原有的教学方案做出恰当、及时的调整,确保高效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

(7)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教育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创收,可以使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

(8)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使计算机教育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当前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计算机技术也是日新月异,而高校计算机教学因受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课程更新的速度较慢,该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学生在一、二年级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到毕业时很多技术已经与社会当前所流行的技术有了一定的出入,甚至有些技术已被淘汰,而高校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及实习项目的安排,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采用当时较为流行的技术来解决高校所安排的实训项目。

(9)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与实践功能双重作用,既要负责专业主干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

2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所需遵守的原则

高校在建立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过程中必须将实践基地日后的升级、扩建问题考虑在内。当前各大高校都扩大了自身的的招生力度,为满足扩招发展过程中的教学需求,在拟定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应该为其预留出较为充分的扩展基地空间。此外,还因为计算机技术具有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在拟定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还应该将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系统日后的升级换代问题考虑在内,避免出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花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在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就因设备落后等问题而被废弃不用现象的发生。

(2)对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利用率。高校为在校生只安排了几个星期、最多几个月的实训时间,在拟定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应该将这一问题充分考虑在内,使基地在非实习期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3)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将校内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缩减基地建设成本。当前各大高校都面临着建设经费紧缺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将现有的办公计算机、学生个人购买的计算机、校园网设备等多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工作。在明确实习项目和实习目的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实习计划,安排详尽的实习步骤,要求学生对实习内容做相应的记录,针对实习期间的学结出一份较为全面的实习报告,并在实习结束后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实习评价。

(5)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将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科技机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到社会实践和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当中,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6)高校在为学生安排实习项目时应该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考虑在内,根据实际需求将实习项目划分成基础项目和提高项目两部分。通过基础项目的训练确保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基础性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在分析已有答案项目的基础上来模仿建立自己的项目。在基础项目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提高项目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全新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做出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不为学生设置标准、统一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新程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7)高校应该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给与足够重视。高校计算机教师因教学任务较重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任课教师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际计算机工程项目,对实习中的很多问题无法提供较好地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企业中进行较为深入的实习,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实习工作。

3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思路的分析

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发展对策来加强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1)高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实训实验室,实验室具有模拟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环境的先进功能,学生可以在该模拟环境下进行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此来缩短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

(2)高校在校内建立创业园,以高校名义成立独立的计算机技术公司,该企业的职员主要由高校教师和校内优秀学生组合而成,高校教师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实习的学生担任临时职员,在双方的协作下完成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和公司承揽的项目。

(3)高校应该将已淘汰的计算机充分利用起来,将其作为维修实训基地的维修资源,将学生分成计算机维修小组,让学生练习拆分组装,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机会,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的维修工作。

(4)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将校园网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的建立提供有力的保障。

(5)通过打字社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办公自动化的实习环境,该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还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打字复印服务,得到了双赢局面。

(6)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尽量与社会IT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IT公司为高校提供主要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以此来降低基地建设成本。

(7)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进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由培训机构提供主要设备和实习软件,并由其负责实习项目的确立工作,高校为其提供场所和一般设备,在学生实习期间由本校教师和培训机构共同完成指导工作,以此来解决高校师资力量匮乏和硬软件设备不足的问题。

4总结

打字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职业技术学校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现结合本人在职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经历感受,谈谈这门学科的教学。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计算机知识的局面中摆脱出来,把计算机知识融入到学生所能涉及到的各个信息领域中,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急诊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时,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积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既有基础性的特点,如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算法、软件功能介绍等,又具有实践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又具有明显的时展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刚接触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时兴趣较大,原因是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上机操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难度的不断增加,学生开始对信息技术产生一种畏难情绪。这种情形的产生不仅仅是因为职校学生自身的基础较差原因外还有信息技术本身抽象而深奥的一面。因此,要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学科,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兴趣入门,开发动力;设计任务,提高兴趣;情感互动,巩固兴趣。通过这些尝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进了他们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学习态度,形成了开放、互动的学习氛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学生学习兴趣内因之一。利用学生猎奇喜新的心理将其转化为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兴趣、动机等学习内驱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比如在教学指法一节时,由于练指法的内容比较枯燥、烦琐、讲解晦涩难懂,老是按26个字母和10个数字,是单调和乏味的,如再要求指法正确,十个手指都用起来,练一会儿恐怕十个手指头都会麻木僵硬,酸痛不止,难以坚持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就难保持长久。要把这课上好,就要活跃课堂气氛,采用金山打字通软件供学生们练习就收到良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同学们打字的速度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为了巩固基础,开展班级打字能手比赛,公开前十名的名单,以资鼓励,增加学习计算机的氛围。

2、设计精彩的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理论上实训操作与理论学习的时间比应是7:3。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理解思考和观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学生刚开始学习时还有兴趣,但慢慢地对计算机的热情就会下降,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下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大力推行“发现式”教学,同时要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时间,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己的上机操作能够解答某一问题,必将会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悦之情,充满一股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如在讲解文件、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时,由于这节内容相当重要,而且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可以先围绕教学目标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操作预习,然后教师再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不定期地开展一些全体学生都参加的指法练习、编辑排版、网页设计等操作竞赛,让学习兴趣更加提高。

3、情感互动,巩固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学习、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兴趣、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过程。教学时教师课堂上和学生的谈话应和蔼可亲,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对的教师应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感到愉快、有信心;答错或不会的,要给予启发、引导,诚恳相助,使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切不能训斥、讽刺挖苦学生,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求知欲。对少数学习成绩优秀而又爱好计算机的学生,可以组织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扩大眼界,增强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兴趣小组的成立不仅巩固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而且也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关注和兴趣,进而形成更大范围内的学生自主自愿互动范围。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不断变换教学方式,擅于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信息技术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先导,是职校学生必须首先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大纲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随时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他们学习兴趣长久保持,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