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越南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126—03
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培养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与本科教育大不相同。在越南,研究生教育被称为大学后教育,主要包括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越南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到2003年,越南有研究生教育培养机构146个,其中硕士研究生培养机构95个,博士研究生培养机构116个。越南研究生教育覆盖学科面广,培养人才数量逐年上升,为越南各行各业输送了高素质的人才。根据越南教育培训部2002年号文件公布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越南招收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主要涉及教育科学、艺术、人文、经管、法律、医学等22个学科门类,其中招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270个,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专业404个。
一、越南研究生培养模式
越南研究生培养目前主要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形式,根据招生对象的不同,培养形式不同,培养年限也不同。根据越南国家教育培训部2000年颁布的《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对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形式、课程设置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
越南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培养科学研究队伍。研究生教育要求接受教育者政治立场坚定,具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具有服务人民的意识,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满足国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越南研究生教育主要有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进修班三种形式。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属于学历教育,研究生进修班属于非学历教育。根据不同形式的研究生教育,其培养目标亦不相同。由于本文涉及的研究生教育主要为学历教育,因此以下文中出现的研究生教育指的是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一)培养形式及学制
在越南,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形式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主要对象是从本科考入研究生的学生,非全日制主要对象为已参加工作需要继续深造的人群。全日制研究生教育要求学生学习期间全程参加学校的教学安排,而非全日制学生只要能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时、课程和研究即可,其余时间可自由安排。但不论是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在培养规格上都是一样的,都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
由此可见,在同一培养层次中,不同的培养形式所需培养年限不一致,要求也随之不同,招生对象较为灵活,起点不同,学制也有不同要求。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
1.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
越南硕士研究生教育采用学分制,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完成相应学分(80~100个学分,具体学分要求根据具体专业而定)方可毕业,其中1学分对应的理论学时为15小时。除了理论学时,还有相应的实践学时要求,通常为理论学时的2~3倍。
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公共课程。此部分课程包括哲学和外语两门课程,占总学分的20%。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所有研究生学员要完成哲学和外语课程的学习并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2)专业课程。此部分课程主要为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学分要求上,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学分要求也不一样。对于注重培养专业技能的技能型研究生来说,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65%~70%,对于注重科学研究的科研型研究生,专业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50%~55%。必修课程为专业所必需的科目,一般由教育培训部根据各个专业委员会的意见统一规定,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而选择修读相应科目,只要所修课程达到学分要求即可。
(3)毕业论文。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工作在入学时即可进行,但要毕业论文的学分则必须在完成了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通过论文答辩之后方可获取。毕业论文分为两类,即技能型和科研型,技能型学分比重为10%~15%,科研型学分比重为25%~30%。
2.博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
越南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对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说在课程设置构成方面无太大区别,但要求却比硕士研究生教育苛刻了许多。课程主要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硕士研究生教育中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博士专题和博士毕业论文。
(1)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所规定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如果学生选择的同专业的博士研究生,那么硕士研究生阶段所修读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即可直接带入博士研究生阶段,但如果不是同一专业只是硕士阶段的相近专业,那么就要按照规定修读相应的课程以补足。
(2)博士专题。博士研究生至少要修读3个博士专业,专题修读形式主要是专题集中学习,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专题答辩,专题答辩通过后视为获得该专题成绩。如果专题答辩未通过的,将进行第二次学习、答辩。
(3)博士论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分校级答辩和国家级答辩两个步骤。博士研究生完成了(1)、(2)两项的学习并获得学分,且达到其他附加条件(在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至少2篇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要求时,方可申请校级毕业论文答辩。通过校级答辩,方可参加国家级答辩。在完成了国家级的论文答辩之后,博士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即视为全部结束,可获取毕业证书。
(三)课程考核及评价
越南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根据0到10分不同的等级来进行评定,5分为合格,即5分达到考核要求,视为考核通过。
1.硕士研究生考核评价
硕士研究生考核评价主要涉及课程考核和论文考核。
越南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考核形式多样,总的看来,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有写课程论文和考试两种,其中考试根据课程特点又分为笔试和口试两种。每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至少要由两次成绩组成,即每门课程至少要有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如果学生出勤率没有达到理论学时的80%的则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若未按要求参加讨论、实践活动,未获得教学计划规定的平时成绩的,也将无法获得此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考核主要是以答辩的实形式完成,当学生完成了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分,论文撰写符合硕士毕业论文撰写要求,经导师同意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由答辩委员会组织进行,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论文写作情况和答辩情况给出相应成绩,取这些成绩的平均值即为论文考核的最终成绩。
学生只有在通过了公共课程考核、专业课程考核和毕业论文考核并均达到要求后才视为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2.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考核评价更多注重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硕博同专业的情况下,硕士阶段的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即可直接带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无需单独考核,但如果不是同一专业只是硕士阶段的相近专业,那么就要按照规定修读相应的课程以补足,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课题组答辩的方式。
与硕士研究生专题考核方式相比,博士研究生专题考核方式较为单一,主要采取专题答辩形式,专题答辩通过后视为获得该专题成绩,才视为修读完成该专题。
在越南的研究生教育中,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可以说是最为艰难的一个环节,除了入学时的开题答辩外,还要进行两次答辩:校级答辩和国家级答辩。答辩考核方式与硕士研究生考核方式一致。在通过了校级答辩和国家级答辩后,博士研究生方可获得毕业论文学分。
与硕士研究生一样,只有通过了各个部分的考核后才视为完成所有课程学分,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二、越南研究生教育培养的特点
(一)重视英语和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未来的信息交流势必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作为发展中国家,越南一直比较重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英语成为越南从小学直到大学、研究生的主要科目,体现了越南教育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英语已被列为必修课程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只有按要求顺利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才能开始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由此,英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越南研究生教育也很重视政治教育,政治课程与英语课程并重。越南研究生阶段的政治课程学习形式多样,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课程考核也充分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方法,兼顾对政治理论的理解及表达。
(二)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
根据越南国家教育培训部2000年颁布的号文件关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越南研究生教育不论是在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还是博士研究生教育阶段,对课程教学、考核等主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学术上有个人的造诣。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从专题的答辩到毕业条件设置(发表学术论文方可毕业),都充分体现了对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重视。
三、越南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分布不合理
根据越南2002年公布的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在22个学科门类中,招生专业数相对较多的学科为人文、社会行为科学、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医学等5个学科,在这5个学科中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数为154个,占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总数(270个)的57%;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数为255个,占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总数(404个)的63%。而其他部分学科如传媒、计算机、药学、体育、加工制造等招生专业数极少,如传媒硕士和博士的招生专业数分别为7和4,与社会行为科学(26和31)、自然科学(37和49)、工艺技术(37和61)等相比,所占比重微乎其微。
越南教育部门应从全局考虑,对研究生招生专业做适当调整,在世界一体化的背景下,为了能尽快加入一体化的行列,应增加技能型、应用型专业的比重,在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时,注重研究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越南高等院校特别是培养研究生的高校在越南国内的分布极其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河内市、胡志明市等。而在农村或是其他边远山区高校很少,如在越南北部山区只有一所太原大学,整个西南地区只有一所芹苴大学,而国土面积相对辽阔的西原也只有一所大学。教学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无法为经济不发达地区提供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从而不能促进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为了尽量均衡教学资源在越南全国的分布,国家应在高校分布较少的地区建立更多的大学,同时鼓励研究生培养机构在这些地区实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促进经济发展。
(三)教育投入少
越南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上的经费投入少,人均培养费用低,因此对研究生的培养规格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培养质量。同时,越南大学教师的工资收入不高,国家财政发放的工资约为150万越盾左右,相当于人民币500多元,这样的收入对于越南不低的物价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越南的大学教师们经常下了班或是空闲时间都到其他学校或是一些培训机构做兼职,以维持正常生活开支。这样,教师们对研究生的指导时间就变少,影响了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越南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同时增加高校教师的薪酬,为教师专心教学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四、结论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不论培养的类型、培养的目标及培养的规格,都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培养既要注意深度也要追求广度,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专业。越南目前的研究生教育还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国家投入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政府各部门的主观原因,也有一些其他的客观因素。面对目前的研究生教育形势,越南应结合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势,改革研究生教育,提高培养质量,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心转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科研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学术例会;培养质量;研究生
作者简介:赵建吉(1983-),男,山东临沂人,讲师,博士,博士后,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规划;王艳华(1981-),女,河南鹤壁人,博士生,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鲁姗(1983-),女,山东临沂人,临港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7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165-03
1998年,我国根据当时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作出的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大大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步伐。1999-2001年,我国本科生招生年均增长高达29.5%,导致本科在校生数量大幅攀升。2005年以后,高校扩招的就业压力开始显现,国家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研究生开始逐年扩招。广大的本科生在就业困难、寻求更体面以及更高收益工作的要求下,也纷纷加入考研大军。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由2005年的117.2万增长到2012年的165.6万,录取人数由2005年的31万提升至2012年的51.7万。
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处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培养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创新型人才的核心环节。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实力的强弱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实现。伴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学术界在对当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举措,主要涉及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严格学术论文评审制度、建立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增加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还有学者基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目的,构建了涵盖研究生管理部门、指导教师以及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体系;对国外发达国家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创新能力的具体举措以及借鉴进行分析。当前,伴随着研究生的持续扩招,导师指导的研究生数量随之增多,多数研究生导师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并通过研究生学术例会提升对团队成员的科研水平。本文拟从研究生学术例会这一视角出发,分析研究生学术例会对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
一、研究生学术例会的组成要素
1.与会人员。研究生导师以及研究团队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博士后及访问学者。安排一名低年级研究生作为例会秘书,负责例会召集、召开以及相关准备工作。研究生学术例会争取让与会人员都参与讨论,如果与会人员过多,部分研究生可能没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形成搭便车的心理,不会进行主动的思考而只是充当“接收器”。如果与会人员太少,则可能对例会讨论气氛产生影响,尤其是研究生本身的学术积淀有限,往往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能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的讨论。
2.时间安排。为了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学习以及科研活动,研究生学术例会应尽量在晚上进行。例会频率为每周一次比较合适,便于增进师生之间学术研究以及情感交流。例会时间尽量固定在每周二到周四的晚上,避免周一和周五研究生对例会准备不充分以及即将面临双休日对例会的热情和积极性下降造成的影响。
3.环境和硬件。学术例会尽量在有圆桌的会议室举行,以便让参会师生体会到参加正规学术会议的感觉。准备发言席、笔记本电脑以及激光笔等设备,必要时准备扩音器(话筒)。
二、研究生学术例会的过程和阶段
1.准备阶段。每学期开学初始,研究生例会秘书根据研究生个人意愿,对例会报告进行排序,每次例会由1名研究生进行报告。准备本次例会所需的笔记本电脑等仪器和设备。
2.会议阶段。例会报告人进行报告,时间为不超过1小时。汇报结束后,汇报人与与会人员进行互动和交流。所有与会人员就报告内容进行评述、提问或建议,报告人就这些评论、提问等进行当场回答或者反驳。研究生导师则从报告的选题、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数据及资料来源、结论与启示等不同方面进行评述,指出报告的优点、缺陷与不足。并就互动和讨论过程中的焦点问题、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回答或者引导。
3.会后阶段。例会报告人针对例会报告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文献、数据集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并将具体的修改内容发E-mail给每位与会者。待下次例会开始时,如有与会者对上次报告人的修改内容有任何疑问,双方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结束后,开始本周的研究生例会报告。
三、研究生学术例会的内容
1.专业知识学习。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必备条件。在研究生学术例会的报告中,研究生将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提出自己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如何解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在准备这个例会报告的过程中,研究生需要从最基础的文献整理做起,直至模型构建、数据获取到最后的研究结论,通过这个过程的准备,将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有更多的掌握。结合研究生所处的不同年级,可以进行论文进展汇报(三年级)、论文开题报告(二年级)、文献综述(一年级)报告。
2.专业英语学习。研究生培养计划中要求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由于本科阶段研究生所受的英语教育水平各异,导致研究生具备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本科阶段主要接受公共英语教学,但是当面对专业文献时,很多研究生还是感觉吃力,特别是对部分冷僻词汇的理解更难。如何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基于此,研究生例会中,可以适当开展专业英语学习。针对具体的科学问题,由例会报告人查找相关的英文资料,并就这些英文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例会报告时用汉语,以讲课的形式进行讲述,其他与会者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对报告人的讲述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包括对文章内容的见解、对专业词汇的理解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无论是报告人还是其他研究生既可以扩充专业词汇的储备,又锻炼了听说能力,而且在准备和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本专业针对这个问题的前沿发展动态。
3.工作进度汇报。研究生确定研究方向之后,导师便开始对其进行严格的研究进展和工作进度考查。进入研究生阶段后,首先面临开题报告的问题。研究生在研究主题确定后,开始查阅大量中外文文献,以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以此提出自己的具体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并着重突出其创新意义。研究生在读期间,每位研究生要求在每学期的例会中汇报研究工作进展,并说明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勉励的主要困难。从导师以及其他与会者那里获取针对自身研究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修改和完善研究内容。此外,有些同学参与了导师主持的国家或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或其他政府部门委托的横向课题。通过研究生例会,研究生可以针对研究课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进行汇报,听取导师或其他与会者的解决方案,借助集体的智慧攻克课题研究难点。
四、研究生学术例会制度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意义
1.加强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一对一”的教育模式,本是研究生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但是在实际中往往出现教学活动分散、带教时间不固定等缺点。特别是有些导师担任行政领导职务或承担较多的政府部门横向课题,很可能没有更多时间投入到研究生教学工作,从而出现了导师不认识自己学生的现象,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从形式上,例会整合了“一对一”教学与小课堂教学两种模式的优点,扬长避短。从时间上,例会使交流定期,一方面督促导师关注研究生的进度,另一方面也给研究生以一定的压力,养成阶段总结的良好习惯。研究生学术例会,为导师和学生之间创造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
2.加强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每位研究生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可能不止一个,有些导师甚至有2-3个主要研究方向,这些不同的研究方向之间的差别可能较大。但是,由于研究生的学术积淀有限,其毕业论文及研究兴趣只可能关注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通过研究生学术例会,可以了解本研究团队其他同学的研究工作,进而了解和把握导师的主要研究内容,开拓自己的学术研究视野。此外,在自己的例会报告中,同本研究团队不同研究方向的与会者的讨论,可能对自己的研究有重大启发。
3.加强导师和研究生的学习意识。只要导师实施例会,势必也要进行准备。否则导师无法对研究生的报告进行评述、无法回答研究生讨论过程中的焦点、悬而未决的问题,这样就能督促导师多花一些时间思考教学,逐渐加强教学意识。对于报告人而言,每次汇报都是痛苦的煎熬,因为要回答所有与会人员的问题,这些问题针对报告的各个方面,如果事前没有认真准备与学习的话,不可能应付过来。对于其他与会者而言,获知报告人的报告题目后,就要针对这个题目进行相应的准备和学习,以便例会中提出更有质量、更值得思考的问题,与报告人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由此,研究生例会增强了导师、报告人、其他参与者的学习意识。
4.锻炼研究生的表达能力。研究生表达能力也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会议、毕业答辩等均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工作、研究结论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经常见有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上还未进入正题,主持人就提醒时间紧张,这与研究生受到这方面的锻炼较少有很大关系。每周的例会汇报相当于一次小讲课,还要应对导师或其他同学的提问,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近期看,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毕业时的答辩水平,远期看,则有利于研究生在正规学术会议上作精彩的报告。
参考文献:
[1] 何桦、王继文.关于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58-60.
[2] 魏媛、刘清才、张荣桂等.新时期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58-160.
[3] 廖文武,陈文燕,郭代军.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02):11-14.
[4] 周玉梅、韩建秋.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02):113-114.
[5] 葛学彬.构建“三位一体”培养体系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教论坛,2012,(07):109-112.
[6] 任晓霏、路静、袁馨怡.英国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培养机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13,(0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