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根据桃南路小学四个学会工作实施方案,我校将从2021年3月开始,举办学会做事校本课程活动。为使活动顺利进行,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确保活动有序进行,特制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为准则,以目前我校学生的实际为依据,在“十四五”期间积极探索小学阶段“四个学会”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凸显“以品立人,以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回归“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打造学校新亮点,新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个性特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欢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享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课后服务时间.
三、活动要求
1.成立机构,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学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和班主任为组员的兴趣活动领导组,教导处具体负责实施、检查,确保活动效果。
2.校本课程要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兴趣。具体做法是:星期一到星期四课后服务不变,星期五全校六个短训兴趣班,学生参加一个。除了学校的足球队12名队员参加训练,每个班由1名教师负责。下个学期每班再换一个,这样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参与培养12种兴趣,为今后变兴趣为志趣打下基础。
学校足球队要坚持训练,足球特色学校品牌创建进入新阶段。足球特色深入化,学校足球队要训练一定的技战术,在提高个人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团队技战术水平,培养团队精神,行形成练筋骨、磨意志、润情操的足球文化、学校足球队共计12名队员,从四至六年级选出。练筋骨体现在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足球技能、掌握一定的技战术。
磨意志体现在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润情操体现在遵守规则、尊重对手、互相鼓励,既要拿成绩,又要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注重过程。
3.具体安排
结合学校实际,统筹安排,3月到6月为一个周期,9月到12月为一个周期.
3月到6月:
项目
辅导教师
地点
学生
油画棒
郭志芳
美术教室
一年级
折纸
赵艳琴
二年级教室
二年级
合唱
苗茵
音乐教室
三年级
剪纸
孙晓英
四年级教室
四年级
科学小制作
郝亚峰
实验室
五年级
劳动技术
史化忠
种植园
六年级
9月到12月:
项目
辅导教师
地点
学生
手指操
杜玉红
一年级教室
一年级
编花绳
张利
二年级教室
二年级
十字绣( 钻石贴)
贾瑞红
三年级教室
三年级
织毛衣
常冬梅
四年级教室
四年级
诗词趣谈
赵利涛
五年级教室
五年级
五子棋
荆晓燕
六年级
六年级
学校足球队由教练员挑选队员,体育教师要有训练计划,做好记录,及时总结训练效果.
4.实常规,健全制度
为加强活动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效果,避免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活动坚持做到5定:
(1)定活动目标。各小组确定活动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定活动时间。周五下午二节课后,下午第二节课的老师必须按时下课,不得拖堂,确保学生活动时间。
(3)定活动内容。各小组按照计划展开活动,不得随意更改。
(4)定辅导教师。活动由指定教师组织,如有特殊情况,必须通知教导处,以便及时调整。
(5)定活动地点。学校确保各小组有固定的活动地点,不得随意更改。
实施活动的过程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中,教导处将会对活动进行检查考核,保证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管理。
5.科学组织,追求实效
辅导教师要科学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建立点名制度,确定活动人数,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每次活动师生都要准时到位,特别是教师要至少提前3分钟到位,准备活动。活动期间,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措施。班主任要加强教育,教育学生听从辅导教师教导,不得随意缺席,学生如有请假,必须通知辅导教师。如有特殊情况要通知班主任,告知学生,班主任妥善安排。活动结束后,负责老师要做好物品保管、门窗开关工作、使用后的卫生清扫工作。
未尽事宜,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修订。
一、审核目的
1.规范执行上级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文件,确保国家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杜绝随意增减科目或课时、随意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的现象。
2.指导学校和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结合学校的实际,合理安排课程,提高学校、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参与课程决策的能力。
二、审核内容
1.凡我区普通高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学校课程方案》都需经过审核,不经审核或经审核未予通过的《学校课程方案》不得在学校实施。
2.学校课程审核的内容包括:《*学年学校总课程计划》、《*学校*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学校*学年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科目)教师课程纲要》及相关的纸质课程资源素材。
三、参照标准
1.《*学年学校总课程计划》应包括每学年各年级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程实施要求与评价建议等内容。
2.《*学校*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应包含课程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原则、课程内容与实施步骤、课程评价、组织管理等内容。
3.《*学校*学年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包括需求评估、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的建议以及保障措施等。
4.《*校本课程(科目)教师课程纲要》应包括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和授课对象等内容,具体包含以下要求:
①课程目标:必须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②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③课程实施:说明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
④课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
5.对学校课程方案的审核参照下表维度进行:
*
(说明:得分80以上通过审核;70-80分者有待改进;70分以下者取消课程)
四、审核机构
区教育局组成课程审核小组对学校课程进行审核。课程审核小组成员由区教育局有关行政科室、区教研室、区教科所、区课改办等机构人员组成。课程审核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研室。
五、审核程序
1.送审材料必须分门别类,用A4纸装订整齐,所有送审材料装入档案袋,以学校为单位组织送审。
2.学校必须在每年6月底7月初(暑假放假前)将材料递交区教研室办公室。
3.区课程审核小组在每年暑期组织课程审核,审核结果于每年9月开学初反馈给学校。
六、其它
1.学校课程的审核结果纳入对学校的综合评价。
2.审核不通过的学校课程方案不得在学校实施,必须整改后再予以实施。
前期:解读教育理念 建设校本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者选用适当的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在解决课程统一性与基础性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校本课程则能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校长作为课程实施的领导者,在实施课程领导时,除了应该对国家三级课程体系有系统的思考和整体把握外,还必须准确理解当前课改的理念、类型、目标及其内容,并能与本校实际相整合,从而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推进策略及课程管理制度,特别是要与教师一道,对校本教材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构建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团队,但校长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工程师”。教师在校长的带领下,在不断实践中,对自己所面对的情景(学校文化,所在位置,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学生的家庭背景等)进行分析,包括对学生的需要做出评估、确定目标、组织内容、决定实施、选择评价方式等。例如:偏僻农村学校不能赶时髦,将三维动画设计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厦门鼓浪屿小学把钢琴作为校本课程不仅不会让人觉得奢侈,还会感到这样才与鼓浪屿作为钢琴之岛的称号相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校本课程的载体——校本教材,一定是教师团队完成或教师与专家合作完成的,只有这样,才真正具有在探究中推进课改的实际意义。玉山县被称为江西省的“博士县”,笔者任职学校被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墓(省级重点保护文物)、明城墙、清代考棚环抱,文化底蕴相当深厚。于是,我们将“吟诵国学经典”作为校本课程,聘请省市教研室的资深小语教研员作为学校的兼职指导教师,带领学校骨干语文老师依据心理学原理,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编写出适合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校本教材系列:一年级《绿色童谣伴我行》,二年级《古诗任我吟》,三年级《读成语,诵经典》,四年级《亲近名人,聆听名言》,五年级《做少年君子之宋词诵读》,六年级《传承国学经典之论语诵读》。这反映了校长对国家三级课程的准确把握与整合,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
中期:把握课程本质,实施校本课程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而校本课程是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因此,课程是一个具体化的实践过程。从微观来说,它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相关。这就决定了校本课程的实施不是学校和教师简单执行课改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研究性实践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解,笔者认为校长要全程关注课程的实施。首先,要让教师明白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并以骨干教师作为相关课程的年级负责人,带领全校教师全程参与,从而促进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真实性。其次,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后或过程中,写自己承担课程的《课程纲要》。第三,建立校级领导听课制度,校长更要进课堂了解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把握全校教师的教学状况,防止把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兴趣活动课混淆起来的情况发生。在校本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中,校长都要率先垂范,并亲自参加到各个活动中,这样才能对课程领导有真正的发言权。
课程的实施,是全程整合的核心环节,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执行力,都会保障校长课程领导力得到有效落实,促进课程高效实施。
后期:破解教学困惑,推进课程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本科高校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思维培养出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现代企业要求学生既要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又要具有产品设计与改进能力。因此,开发高校自身的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民族本科高校《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为例,具体分析了校本课程的实施。
一、民族本科高校构建《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指的是高校自主开发与实行的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的一种课程,其与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等共同组成了学校课程体系。民族本科高校构建《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高校特色的形成,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从而满足社会的多样化需要。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仍采用国家课程,很少有高校开发了校本课程,学生的知识也仅仅局限于书本理论,其思维僵化,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就民族本科高校《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来说,学生往往只认识电路图中的各种电子符号,而不认识实际的电子元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电容和电感等;学生能够按照书本公式对基本电路进行分析,但却不能分析实际的应用电路;学生能够按照教师指导完成设计好的实验,却不能正确使用测量仪表,也不能对实际电路进行检测。因此,开发民族本科高校自身的《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二、《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指导应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为目标,而在校本课程的模仿阶段、独立完成、设计创新阶段,学生应该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真正体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决定权;(2)量力性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选题时,要根据学生学习基础,按照从易到难的梯度,难度既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确保学生能够真正设计出合格的电子产品;(3)互助合作原则;教师要站在合作者的角度和学生共同学习,鼓励学生互助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4)创新性原则;民族本科高校《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要遵循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开发潜能。
三、《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在具体实施时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学生刚接触校本课程时,要以模仿和探究为主,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protel软件,掌握各种焊接要领以及电子元器件识别与安装调试的方式等。例如在讲解可控硅调光器时,教师可以先分析调光器电路,制作可控硅调光器PCB示范板,并要求学生进行仿制,最后将制作好的可控硅调光器装在塑料盒中,并检查调光效果,这一阶段的学习重点就是将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图转化为实际应用电路,要求学生完成电路印刷版的设计和电路监测,从而增强学生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其次,在学生有了一定的电子设计与制作基础后,可由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电路图,要求学生选择某个进行制作,例如红外线遥控开关、微型调频收音机、音乐彩灯控制器以及报警器等,这一阶段的制作强调探究型学习,学生发现问题,并查找资料进行解决;最后,学生在具备电子产品开发能力后,可结合单片机、PLC、EDA等所学知识并查找相关资料,自己编写程序,设计电路。教师可选择其中的优秀作品参加各种电子设计比赛,激发学生设计与制作的热情。
四、《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
《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其评价方法也与传统课程不同。教师要根据设计制作情况、文字报告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依据校本课程三个阶段,对学生电子元器件制作的水平、电路实用性以及创新性等进行评价,具体的评分可由各个阶段的制作水平、文字报告等组成。这样,《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养成严谨作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而言之,民族本科高校校本课程具有重意义,在具体实施时要遵循实施原则,结合三个阶段的课程学习,并注意创新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殷蔚,黄清华,胡微.高职《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2)
[2]吴国辉,付丽苑,李彩云,游雨云,胡洪波.推动高职电信类专业教改探讨――以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培训为平台[J].技术与市场,2011(5)
【关键词】校本课程 实践样态 深化途径
一、引言
校本课程是基于全面教育价值观的课程。利用校本课程建设,将会给现有教学体系带来新鲜血液,从而有利于实现现代中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逐渐增速。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带来了当代居民个人需求的转变,其逐渐倾向于对个人素质、精神、文化等方面提升的需求。而这些层面的内容要想得以满足,现代教育质量的提高就很有必要。中小学教育是国内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素质教育。这一学生群体决定了教育应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个体的差异等诸多因素。然而,较多传统的教学,已经从事多年应试教学,将死记硬背、教师教学生听,和升学考试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青少年的个性特征,没有把对青少年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放在首位。为了满足居民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要,提高青少年教育教学质量,改变现有传统教学方法及模式势在必行。校本课程是旨在改变中小学教学中一味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从信息中获取有效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将校本课程带入教育课堂,将会有助于以核心价值观为理念的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校本课程的实践状态研究
为了更好地了解校本课程的实践状态,使其应用变得更为顺利与科学,就应当与传统教育模式加以区别。教育界认为校本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均与传统教育存在较大不同。明确认识校本课程的四个维度,从四个维度出发找准由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向校本课程建设之间的过渡。
第一,针对教学目标而言。校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以课本内容为纲,旨在利用现有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及课程大纲要求,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并可从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课程体系理念的理解,实现自身学习方式的改进,最终获得一定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及应用能力。而传统教学理念更强调对知识的背诵与记忆,以这种途径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传统教学的课程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与成长空间。
第二,针对教学内容而言。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可以打断现有课本内容的章节,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个体差异等,为学生设置一些更加适合学生学习与成长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并不是脱离了课本,而是更有针对性地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有效扩展。利用校本课程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体系,学生能够更为轻松地、循序渐进地实现对整个课程体系的了解与认知。在知识学习基础上,实现课本内容外延与知识面拓展。
第三,针对教学模式而言。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并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身的搜索、学习、分析、报告等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模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利用校本课程的新颖教学模式,将会推动课堂活跃氛围的生成、学生自主能动性的O大提升,从而使中小学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对加快学习进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等多个方面产生重要作用。
第四,针对教学方法而言。校本课程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与听讲,其还倾向于利用实验探究的教学形式带给学生与学习有关的更多的新鲜感。这一教学方法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改变,教师不再单纯处于监督与辅导的地位,更倾向于引导与带领的地位,从而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让中小学生能够解除心理障碍,实现与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
三、校本课程的深化途径研究
在上文当中,作者针对校本课程与传统教育教学的区别进行了研究,从而对校本课程的实践方式作了明确说明。在本部分中作者将基于校本课程建设流程,从两个方面对如何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提出对策。
第一,从实际出发,多步确立校本课程目标、内容。校本课程的实施与传统教育之间存在区别,其并不存在相同的目标与内容。这是由校本课程所具有的因地制宜特点所决定的。因此,为了更有助于校本课程的完善建设,就应当从教学对象、环境出发,设置具有针对性强、适用性强、可行性强的课程目标及内容。在初次确立课程目标及内容基础上,还应当采用多步探讨的方案,不应当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校本课程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契合性。通常应由不同年级主要授课教师来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及实施策略,并专设教学评价委员会,来对校本课程的教学及实施方案进行讨论,从而确立一种或几种可行性高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首次采用校本课程开展教学工作的中小学校还应当选择试点教学模式,以验证确立的校本课程教学体系是否符合教学任务完成、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在进行试点教学后,选择明确的校本课程教学方案来对整个学校进行全面实施。通过对这种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供学校选择出最为恰当的校本课程,这样能够保证校本课程改革进度的稳步推进,可促使整体教学质量的稳健提升。
第二,重视过程评价,设置多维度评价机制。良好计划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而具有科学性的评价机制,将可帮助校本课程战略规划的长期稳步推进。在进行这一评价设置时,应把握全面性与重要性原则,使问题得以发现、方向得以明确。通常应赋予学生与教师的评价权限,并针对不同模式的校本课程方案进行综合考评。具体可采用以下评价表来对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在进行上述表格的评分之后,校本课程实施的教师应对表中数据进行归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具有同等办学资质,并在同一地市的中小学校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寻自己所在中小学校实施的阶段及水平,为下一步改进校本课程建设提供重要参照数据。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校本课程在当代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当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校本课程不但可以满足众多家长对中小学生升学的需要,而且能够在这种新颖模式运用中,使中小学生的思维、思想及道德素质逐渐提高,从而让中小学生获得认知能力、分析能力、研究能力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因此,作者首先针对当前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四个维度上将校本课程与传统课程教育教学之间进行了比较研究,明确了校本课程的实践形态,最终提出了些许有利于深化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本文的研究,作者期望能够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贡献力量,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倪闽景,纪明泽,何永红.向均衡、精品、特色迈进[J].课程教材,2013(03):022.
[2]郭晓勋.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和途径[J].教育探索,2010(07):109-110.
[3]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