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生心理论文

中学生心理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心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生心理论文

中学生心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1、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萎缩,招生连续滑坡

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逐渐放低了对学生的分数要求,从侧面也造成了中等职业院校以及技工学校的生源不断缩小,学生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学校在进行学校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就增加了难度,培养的学生质量不高,直接影响就业。就业情况的不乐观又反作用于学校,致使愿意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减少。

2、“零门槛”入学带来学生群体素质的整体下滑

职业教育,原本是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来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属于优势群体的教育。但是,随着观念的改变,多数父母以及学生都希望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职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面对生源的不断减少,部分中等职业院校为吸引生源,甚至“零门槛”入学。这样一来,学生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学生在中考中失利后,就来参加职业教育,不仅在学习方面潜力有限,还在日常生活、思想品德、行为举止等各个方面表现不良。

二、中职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习行为方面的偏差

从学习行为方面来看,学生在整体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很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专业课学习又缺乏兴趣,上课听不懂,下课不用功,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课下与老师缺乏沟通;不善于总结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组织纪律观念薄弱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管理工作。

2、人际交往方面的偏差

从人际交往方面来看,中职生一般处于青春期的年龄段中,在生理、心理上不成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表现出一定的迷茫和困惑;很多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一直受到不公平待遇,又由于自身性格、成长环境等因素,极度希望得到他人赞赏,常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流中急于表现自己,不注重方式方法,矛盾冲突不断。这些都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对中职学生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者来说,在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各项劳动技能的力度外,更应该投入大量精力在矫正学生的行为问题上,这样做,才能为社会提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学校可在管理创新以下几方面作出改善:

(一)敢于接纳和真诚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学生的产生,究其原因,不仅受到不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还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研究如何把问题行为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有用之才,才是我们教育者不断追求的教育境界。本来,问题行为学生在心理上就十分脆弱,常常郁结于心,就常借助不良的行为得到宣泄。对待问题行为学生,切不可急功近利,一定要认认真,循序渐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多找机会和时间去了解学生,根据他们的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关心学生;和家长保持定时联系,常与家长分享学生的进步;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人生定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使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尊严;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而健康快乐的成长起来。

(二)把握社会主流,减少消极影响,引导正确思维。

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认知上的局限性,在看待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各种事情时,不能够准确的把握社会想象的实质,常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如很容易将一些非本质、非主流的社会现象当作社会的本质和主流,然后进行效仿。由此,教育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社会中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归类,在日常讲课中穿插案例分析,明确对错,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现象,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从而自觉地抵制社会对于自身的不良影响。

(三)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积极的校园环境。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要想消减校园不良环境对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应对:

第一,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开展运动会,演讲比赛,智力大比拼等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自我风采,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逐渐形成积极进取的校园学风。

第二,发挥团委、学生会、社团的作用,组织和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拉帮结派形成小团体。

中学生心理论文范文第2篇

(1)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三、结语

中学生心理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对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青少年来说,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又可以使他们志向高远,憧憬未来,应该是学生们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然而,有时它竟是学生最为恐惧和头疼的课程,本文重在解决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时出现的问题。

经过多方面的调查研究、沟通交流,发现绝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在谈到高中学习时,都反映高中的物理是所学科目中最难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原因主要有:初、高中物理教材研究的内容、深度及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要求不同,是学生感觉较难的客观原因;物理学习中没有斗志、毅力,不自信、心理素质差及学生的性别心理不同,是学生感觉难学的主观原因。作为物理教师对此问题如果认识不清,将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的物理学习,也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对学生学习中存在原因的研究,作者总结出解决方案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一、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科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商

首先,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物理有兴趣、有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易从兴趣出发,教学中若不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对概念、定理和重要定律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必然导致学生做不好题,对物理感到头痛,学习情绪低落,成绩自然无法提高。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因此可知,兴趣和很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变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设疑”、“析疑”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好”。

其次,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经过调查,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

再次,加强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3)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新课改下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以新的内涵。

认识到学习兴趣、学科情感对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就会早日进入物理学习的正轨,主动克服物理学习的困难,教与学也就更加相辅相成了。

二、重视与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西方一位颇有名气的学者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写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美国的《九十年代的挑战》一书中指出:“在不断变动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门或一套课程可供不可见的未来使用,或可供你终身受用。现在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学会如何学习。”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更应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物理的过程。物理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当前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教师教法的探讨轻学生学法的研究的现象,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是极为不利的。实践证明:学生学物理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教师教法的探讨,更应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研究。新课改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过程,毕竟,科学过程是科学家们从事科学活动的智力劳动过程。把科学过程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引入物理课程,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得其精髓,有所借鉴。所以,物理课程不应该把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擦去,科学家们曲折顽强而又闪烁着智慧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过程,不能被公式和逻辑的面纱遮盖。离开了引向结果的方法过程,而只追求裸的结果,就等于没有结果。

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我们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学习方法应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方法,如:观察、实验、预习、听课、做笔记、思考、作业、考试的方法等;二是学生整理知识的方法;三是学生记忆的方法;四是学生运用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如等效法、联想法、类比法、化归法、外推法等一般科学方法,再如临界问题分析法、动态电路分析法等具体解题方法;五是学生选择合适学法的方法,如学生如何选择合乎自身学习特点的记忆方法、做笔记的方法等。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决非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知识探索的导航者”。学生则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积极地把书本上介绍的科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用于实践。

教师与学生都要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教师如果能指导学生掌握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必然会喜欢物理并能够顺利适应高中的物理教学。

三、注意性别差异,消除性别差异心理

虽然学生存在性别差异,但是要让他们都明白:每个人的大脑生理结构都是相同的,不存在思维学习上的差异。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女生处于劣势不是绝对的,不应盲目自卑,通过努力,女生也可以取得优秀的成绩,比如,2007年全国各省的高考状元绝大多数是女生。所以,教师要多通过事例与学生交流、沟通,多给女生以充分的鼓励,树立其自信心,消除过重的心理压力,让其明白“人人是可树之人”,绝不放弃与轻视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信心学好物理。

以上我们针对高中学生学习物理感觉较难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建议,我们认为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及各个方面的能力,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当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心理障碍时,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尽早克服,使他们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过渡期。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关注教育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思考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并想法解决,必将取得师生的和谐发展、共同进步,教育事业的明天也将会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物理教师培训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07.

中学生心理论文范文第4篇

在中职学校,有不少学生存在着心理偏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厌学与学习压力较大并存;(2)交往困惑增多;(3)任性、偏激、冷漠、孤独,以至于很多时候情绪调控不当,做出让人“想”不明白的事情;(4)自私、嫉妒,以至于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岗位,缺乏韧劲与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5)自卑心理严重,以至于严重缺失健康成长与前行的信心与动力。

二、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社会中一些不良思潮与矛盾对青年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社会竞争加剧、高校扩招、就业状况与学初预期心理差距较大等,使学生无所适从,形成心理压力。

2.学校原因。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缓解较慢,甚至停滞不前。中职学生在学习中大多是习惯缺失、方法缺失、成绩较差,大多数人是在轻视、埋怨、斥责声中过来的,加之中考残酷竞争的失利、失败,使其原有的自卑心理更是雪上加霜。而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弊端,以及部分教师忽略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特点、教育教学方法失当,致使学生没能在中职学校这一新环境中重树信心,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极其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诸如偏激、人际关系敏感、失望、自卑、忧虑、孤独的现象尤为普遍。

3.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而有的家长文化素质较低、自身行为不够检点、家庭结构的破碎与重组、父母不和等等,致使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不持久,缺少温暖与爱,使学生性格出现扭曲现象。而且,家庭条件的好与坏、宠爱与粗暴,均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4.学生自身原因。由于自身行为失当、自控能力较弱,加之学习习惯缺失、方法缺失,学习缺乏主动性、自觉性,进而不断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

1.以关心关爱为前提,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与点滴进步,助其消除自卑心理。可以说,中职生大多是在批评声、埋怨声、指责声中“成长”起来的,由于习惯受批评、受斥责,使其慢慢地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自己很难发现自身有什么长处与优点,使自卑心理逐步产生并“扎根”,致使严重缺乏一种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很难抓住接受中职教育初期环境转变的机遇,心理需求中自尊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逐步产生自卑、逆反、戒备、对抗、自暴、自欺等心理。而关心关爱、发掘其闪光点与点滴进步是助其解除自卑心理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优化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社团、竞赛等活动,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都有展示自身阳光、健康一面的机会,从而培树其在其他方面向上、进步的信心与勇气。

2.注重关怀、鼓励,抓好批评教育这一环节,助其逐步消除戒备、逆反心理。中职学生大多成绩较差,使其无论如何也是经常得到家长、教师的指责、批评,甚至人格侮辱,即使有进步、做好事,也不能及时得到肯定和表扬,受表扬成为自身遥不可及的奢望。日积月累,学生对家长、教师的帮助教育产生猜疑、不信任的态度,其心理经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你说东、我偏西”的逆反心理逐步产生、越来越严重。虽说戒备、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是青春期孩子思想活跃、自主自立意识增强的表现,但绝非健康心理状态。在此,我们十分注重充分运用关怀、鼓励的方式方法,更多的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其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肯定,即使批评教育,也是更加注意方式方法与途径,力求做好批评教育的善后工作,使其排除戒备、逆反心理,进而提升教育的可操作性、可接受性与实效。

3.建立较为完善的心理健康档案,增强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延续性。心理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成长记录、考核记录、班主任工作记录、心理辅导记录、体检表等。完善、客观的心理健康档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工作中,吸纳学生的参与、评价,一方面强化其心理素质与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其自我教育和自省自励的意识与能力。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使用,促进了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机制的完善,不断增强家校教育合力。良好心理品质的培育源于个体自尊的呼唤与激发,通过心理健康档案的正面激励、“闪光点”扩充与裂变,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其进取的信心与动力源。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既重视教育结果的评价,更注重教育过程的导向功能、强化功能、激励功能与调节功能。

中学生心理论文范文第5篇

所谓创新能力,简单来说指的就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与常规思维能力相对的一种思维能力,是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并以此来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与新程序的一种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在人类的各种能力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最宝贵以及最高层次的一种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解决一切问题都是依靠大脑来完成的。”有关科学研究结果也曾表明,人类的大脑是由大约一百五十亿个脑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里又拥有着约一百二十万亿根脑神经键,这些复杂的细胞与神经共同构成了人类的大脑。然而遗憾之处在于,人类的大脑虽然有着如此巨大的内在潜能,却远远没有被激活。由此可见,人类并非没有创新能力,只是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巨大潜能而已。而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舞蹈本身就是一类需要不断进行创作和编排的艺术,因此创新能力是其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所以,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一名单纯的“舞者”逐渐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蹈创作者”。

二、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

1.兴趣开发原则

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只有先对舞蹈的学习具有了足够的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学习舞蹈,并积极进行舞蹈的创作与编排;反之,学生如果对舞蹈缺乏兴趣,那么也许连最基本的积极学习都做不到,又何谈创新。因此,在大学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要遵循兴趣开发原则,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提起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从而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尊重个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个性特点,这些不同的个性特点之间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而作为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厚此薄彼,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采取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认真观察和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交流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不同学生的优缺点,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3.遵循教学规律原则

舞蹈教学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它要求舞蹈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遵循舞蹈教学的基本规律,把握好其教学节奏,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根据实践经验来看,盲目加快教学速度和扩张课堂容量的教学模式只会令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感到枯燥和厌烦,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因此被埋没,这是非常不可行的。只有将教学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其教学理论相结合,才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1.采用“三步法”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动力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对舞蹈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其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萌生创新意识。而“三步法”中所谓的“三步”,即模仿、表演、创新这三步,通过这三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三步法”教学模式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方法。第一步“模仿”是教学的基础,它指的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来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掌握舞蹈的基本功,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给学生配上一些优美轻快的音乐来舒缓学生的心情,或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例如孔雀舞《雀之灵》、踢踏舞《大河之舞》、古典舞《踏歌》等,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领略到舞蹈的魅力;第二步“表演”是教学的关键,它指的是学生运用自己的肢体与意识来进行各种舞蹈的表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充分了解所表演舞蹈的历史背景、主题内涵、故事内容及思想感情等,例如在教给学生表演古典舞《桃夭》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诗经•周南•桃夭》中的相关内容,在教学藏族舞蹈《珠穆朗玛》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藏族及珠穆朗玛峰的风俗历史和自然风光等,在教学生表演芭蕾舞《天鹅湖》时应当先给学生讲述其故事内容等,从而加深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对表演充满激情;第三步“创新”是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它指的是学生利用已有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来自主创作和编排舞蹈,这一过程也是充分体现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通过“三步法”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实现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通过“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若想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不断地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大胆尝试和选择,这其中比较有效也是最常用到的一种舞蹈教学方法就是“异舞求同,同舞求异”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实践发现,在舞蹈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舞蹈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所谓“异舞求同,同舞求异”,指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对同一舞蹈作品做出与众不同的理解和改编,如常规的舞蹈走步训练在古典舞中可以变化成为漫步走或圆场步等,在芭蕾舞中可以变化成为左脚起蹦脚迈步走,在秧歌中可以变化成为踢步,在蒙古族舞蹈中可以变化成为平步走等,学生只有能根据不同的场合和舞蹈类型来对舞蹈动作做出相应的改变,才算是真正具有了创新能力。

3.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

自21世纪以来,舞蹈艺术更加趋向多元文化发展,无论是其内涵、种类、形态还是动作等,都充满着多元文化元素,而作为大学舞蹈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元文化,从而促使学生利用多元文化来对舞蹈进行创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