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励志演讲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让孩子们接触更多的阅读材料,这是好事,但是我看了这份演讲稿后,发现里面渲染了很多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的味道很浓,这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文化取向?所以,我认为,这样的演讲稿不进入中学课堂为好。
网友一叶扁舟:
是不是一定要用西方的东西来教导我们的孩子呢?其实中国文化里也有很多这样的经典,难道我们没有信心用自己的东西教育孩子?非要从西方文化中寻找文化基因来塑造我们的孩子。
网友小溪向西流:
虽然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但民族的文化也要传承。如果让中学生们接触的都是外国的东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会不会越来越低?这所学校的做法简直是在拿中华文化做赌注嘛。
网友环大西洋:
学校领导是在哗众取宠嘛,奥巴马的这个演讲稿内容其实和我们中国传统教育的内容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不过是加了个黑色的皮肤和总统的外衣而已。现在的人啊,为什么一见到美国、总统之类的字眼,就趋之若鹜呢?
网友茶叶与咖啡的纠结: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中华文化早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就是“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那就是“为中华复兴而上学”……奥巴马的演讲稿内容,还能比这些内容更有内涵吗?但我就想不通了,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华文化,我们的学校视而不见,却一味地去学习人家的东东。
网友我爱传统:
文化是有特定社会环境的,我不否认奥巴马的演讲内容有积极作用,但他的演讲内容与我们的国情相符吗?请记住,美国建国还不到300年,而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化传统的国家,美国人的思维和我们的思维并不相同,对美国学生有益的文化取向,对中国学生未必适用。
网友圣人门徒:
敬爱的教育工作者,别闹眼子了,好不好?请你先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学习、修身的内容教给我们的中学生后,再放眼世界,好不好?自己的东西还没有学会,就把人家的拿来琢磨,除了让自己引起关注外,我不知道你们的初衷还有啥。
网友玻璃夕阳:
想让学生开阔视野,你学校也没有必要让所有的学生都来学习奥巴马的演讲稿啊,你可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为什么要越俎代庖?不就是因为这样做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学校和领导容易出名吗?
网友天天向上:
中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文化取向也很单纯,作为中国学生,自家的文化取向还没有定型,就去搞一些西方的,岂不是本末倒置?所以,我建议,让我们的中学生先把祖国的价值取向搞掂,再涉猎一些西方价值观。
网友I LOVE ME:
家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问题不在演讲稿和内容上,问题在向学生灌输和引导什么,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底蕴比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利坚合众国厚多了,中国文化中可以励志的经典更多。《师说》《论语》可比美国总统的演讲稿强得多了。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训练;激趣励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302-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深入的探究。所以说,要想叫学生“学进去”,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推及英语教学中的口语学习也是如此。初中学生英语知识还不是十分丰富,要让其“说出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必须要在兴趣培养上下一番功夫。
一、创设意境、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也善于模仿,英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室醒目处张贴“Talk in English, Please!”等警示牌,以强化说好英语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适时地播放专业人士朗读的课文录音磁带,让纯正的声音充满课堂内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像My Book, Do Your Best.等精美诗歌或绕口令如The doctor’s daughter knocked at the locked door.等材料,拓宽诵读空间。这样,有意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和正确的学习方式,相互学习,主动历练,共同进步。
此外,英语教师还应发挥自身的感召力,在范读课文时要力求精准,在导语引入时要充满情趣,在教学结语时要力求概括、精要,在日常用语中要力求流畅自然,使自身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感染“磁场”,牢牢吸引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学好英语、说好英语的心理倾向。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发现英语学习中的“尖子生”,并不断给他们创设展示和表现机会,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们带着读、主动说,在课外让他们现场表演,使其成为英语学习上的“标杆”,以充分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引领其他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研讨,形成“个个想说,个个会说,个个能说”的氛围。
二、打好基础,指导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愿望应有扎实的根基作保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切记拔苗助长。要教给学生英语学习的方法,使其尽量减少母语学习的影响。可引导学生常查字典,听英语广播,看英文电视,辨其音,纠己错,正其法。要时常复习如ee, ea, ou, rt, ch, th等元音及其辅音字母组合的读音方法,准确把握重音、连读的技巧以及语调、节奏的表达方法,还要从音素、音节、单词、短语、句型几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所提出的要求既要切合教学目标,还要切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每节课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只有在学生“学有所获”的时候,才会形成新一轮的“学进去”和“说出来”的情趣和心态。
当然,“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英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让学生读中思考,读后悟法,耳听发音,眼看口形,嘴仿读音,使之逐步达到吞吐自然,抑扬顿挫,因文而异,如读“Good morning”,“Good evening.”这类句子,见面时表示问候,就用降调,分别时表示告别,就用升调。其间,要不断进行方法指
导,提醒学生要注意语音、语速,控制好节奏和语调,力求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节奏合理,说话流畅。
三、因材施教,动之以情,培育学习兴趣
初中生两级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在英语教学中表现更为明显。所以,英语教师必须要分析学情,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首先,英语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一刀切”。学生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学习条件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英语起步可能要早一些,有的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要多一些,我们要把其培养成“标兵”,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英语教师要多注入情感,多和学生沟通,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英语教学和汉语教学有很大不同,最显著的就是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少,普遍缺乏“说”的环境。这时,我们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互相“说”,自己还要带头说,多和学生交流,多给学生关爱,使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第三,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手段已经全面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必须要根据教材,制作课件,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其对当节英语课充满兴趣,对下一节英语课充满向往,使其既有学的兴趣,又有说的欲望。
四、采取激励措施,增进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喜欢鼓励和表扬,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心理,多采用激励措施,使学生保持昂扬的学习兴趣。在口语训练中,教师可以适度组织有一定难度的会话竞赛,使学生跃跃欲试。例如相同的问题可用不同的问法:What’s your name? May I ask your name? Could you tell me your study English? Are you interested in English?等等,这样做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心理,还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持续得到激发和保持。英语教学中,竞赛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如单词竞赛、朗诵比赛、听说竞赛、演讲竞赛、表演竞赛等,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适时适量运用。教师在竞赛激励的同时,还要实施科学的评价方法,变挑剔为欣赏,变批评为称赞,哪怕是一个词的发音读准了,一句话说得有感情,都要给予褒扬。另外,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巧设如贴花奖,会说擂主等丰富多彩的节目,结合英语活动课开展如“表演家”、“规范口语示范组”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促使学生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激活兴趣,犹如在学生心灵之湖投入一枚枚五彩斑斓的石子,它必定会荡起层层神奇的涟漪,涌起一片片美丽的浪花。实际上,激活兴趣的内涵很丰富,内容很广泛,可操作性也很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但可以相信,只要教者坚持对学生实施激情励志的策略,说好英语就不是可盼而不可及的。
参考文献:
一、强化过程管理
1、细化考核办法,规范考核程序。坚持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实行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列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
2、严格把关信息系统数据填报。实行系统网上审核和网下监管并重,重点加大对中职学校大龄受助学生的监管力度。
3、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工作机制建设。强化普通高中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普通高中资助信息采集、校内资助行为。
4、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资助资金,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5、加强资助资金管理与审计。加强对市级和县(市)级资助资金的管理与审计,确保资金安全。倡导学校设立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奖、助学金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6、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实行资助工作承诺制度,规范中职联合办学和校外教学点的资助行为。加大资助工作月巡视力度。
二、加强政策宣传
7、创新形式,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组织实施好高校“自立自强、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和中职、高中阶段“助学政策、助我成才”征文活动。加大对高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生源地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对受贷学生的诚信教育工作。
8、完善日常工作进度、重要工作完成情况和工作动态信息报送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
9、切实做好群众咨询投诉工作;不定期对受助生进行电话回访,深入学生家庭走访宣传,切实提高社会知晓度、满意度。
三、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10、探索总结管理经验。建立健全贷前宣传制度和贷后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对进入还款期学生贷款的催缴工作。
11、严把受理材料审查关,提高申贷审批通过率。配合省开行做好县(市)区2012年贷款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和发放工作。
12、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基层业务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及时完成生源地助学贷款信息确认、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的测算和归集。
四、提升管理水平
13、加强机构建设。县(市)区资助机构要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职能,充实力量,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促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平稳、健康、有序发展。
14、提(高)升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县(区)、学校资助工作人员的政策与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推动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升学生资助队伍人员业务素质。
一、口语训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朗读能力是学生的一项基本语文能力,也是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而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认为朗读高考不考,训练学生默读重要,且能节约课堂时间,于是,任性地扼杀了高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发展。殊不知高中阶段,学生的模仿与纠正能力较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训练,能够满足学生未来交流的发展需要。
比如学习《赤壁赋》时,如果简单地让学生朗读文章,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教师如果能以口语训练为抓手,利用多媒体的音频,先听后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情感基调,有效地融入情境。学生通过模仿,朗读能力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能够被激发,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高。
朗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众所周知,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高考成绩,也能反映出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资源与信息,获得阅读的愉悦感。然而,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引导学生看题、默读文章、讲解答案。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大幅下降,且产生阅读疲劳。如果以口语教学为突破,让学生在读题之前多朗读几遍文章,学生能有效地理解文章。
比如讲《六国论》,教师可以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进行有效朗读,这样学生能对文章整体上有一个把握,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得到提高。在教师讲解文章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投入到课堂中来。
朗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得到提高。在常规的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利用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让学生关注写作,课堂上除了分析题目就是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偶尔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学生没有丝毫的写作乐趣,只能感受到一份压力。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口语训练,让学生说自己想说,多朗读一些优美的文章,就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最终利用口语训练,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完善。
比如在讲解《故都的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的方式让学生以“家乡的秋”为题,说说关于自己家乡的秋,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以及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学生在说的时候,生发出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写作。
二、多管齐下,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朗读能力的提高完全取决于口语教学的有效。它可以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并使之序列化。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课前小训练
教师每天可提前布置2名学生做好准备,搜集口语素材,利用新授课前5分钟复述或讲述。材料内容可以是小故事,可以是励志名言,也可以是感悟、体会等。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给了学生材料积累的可能,也是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很好的方式,同时也顺应了新课标自主、合作的理念。
2. 专题口语训练
人教社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在“表达交流”板块中专门安排了“演讲”“辩论”“讨论”等口语训练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板块,安排专门时间,使学生全体参与其中,或探究或搜寻,或组织或预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组织能力。
3. 编演课本剧
选取一些经典篇目,如《雷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湘夫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既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4. 巧用课后练习
新教材设置了诸多此类练习,如新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说说看到这幅图时的心理”,小说《林黛玉进贾府》“以话说宝玉为题,说说你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看法”,诗歌《琵琶行》“找一些中国古典名曲,配乐朗诵这首诗,配乐时注意音乐与诗意的协调”,科普作品《宇宙的边疆》课后练习“请你做解说员,向大家介绍一下地球的情况”。落实这些要求是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口语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
5. 强化竞赛激励
竞赛是产生动力的源泉,没有激励便死水一潭。当然竞赛的方式是多样的,可课堂、可课外、可背诵、可朗诵、可积分、可记奖等。总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目的都是促进口语能力乃至语文能力的提升
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学生评价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评价体制中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尤其忽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这一切都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相适应。而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则密切关注着学生的成长过程,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促进发展的功能。
理念更新,成长记录袋破茧成蝶,翩翩飞舞
“新课程实验是大潮,浩浩荡荡,只能顺应,不可抗拒。学校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借助新课程实验的大好时机,顺势而上。”在宜春中学校长办公室,记者见到了陈少平校长。他坚定有力的话,让记者切身感受到了该校对新课程实验的决心和信心。
“您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呢?”记者饶有兴致地问陈校长。“因为我在很多年前就践行过新课程理念,并深受其益。”在与陈校长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得知,早在这一轮课程实验启动之前,他还只是当地一所重点中学一名普通班主任的时候,就另辟蹊径,走出了“填鸭式”“题海战术”的传统教学老路,带领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注重培育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使得连续几届学生取得了德育、学科竞赛、高考等领域的骄人成绩。“我已经尝过新课改的甜头,加上和先行课程实验省份的同行有过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交流,这一切都让我坚信新课程的前途光明灿烂。”“我真正忧心的是,我们的教师能把新课程理念理解到哪一种程度,能把新课程标准演绎到哪一种地步。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几年的努力,这种担心正在逐渐地消除。”听得出,陈校长的话,意味深长而又满怀喜悦。
陈校长所言非虚。因为记者很快就在该校教师们的交谈过程中得到了印证。面对记者,高三(28)班班主任陈门门老师摸着后脑勺,怪不好意思地讲起了自己对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的态度变化。最初,一提到成长记录袋,他就摇头,激动地把“作秀”“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等词语挂在嘴边;今天,他的态度焕然一新:“我不仅要把学生的成长记录工作做好,还要为自己的女儿也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
“感谢这样的评价方式,因为它给了我一个健康的孩子。”朱宇老师则无限深情地道出了自己的感慨。朱老师的孩子就在她自己任教的班上。“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跳出了唯分数是论的评价圈子,从多角度欣赏孩子,孩子现在阳光多了,自信多了。我不敢说她将来会考得多好,但肯定会是一个健康的孩子!”
当初,为了让教师们了解和接受学生成长记录袋这项新生事物,学校可谓煞费了苦心:组织学习新课程实验文件,进行广泛的舆论造势,组织老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开设专题讲座,举办专题研讨会,与工作业绩考评挂钩……
“是那幅照片,使我下定决心自觉投身于新课程实验。”学校高三年级主任徐新华回忆起了让他难以忘怀的一幕。在一次专题讲座中,主讲人的多媒体课件中有这样一幅合影:在一间简陋的教室中,一群小学生在一块破旧的黑板前站成一排,每人手上拿着一个记录袋和一张奖状,个个喜笑颜开。“人家学校在那样的条件下尚且能够开展学生成长记录工作,看来我们不是物质的落后,而是思想的守旧!”
渐渐地,老师们明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确实是改革中小学教育评价方式的一副良方。终于,学生成长记录袋工作在宜春中学破茧成蝶,翩翩飞舞。
迎风绽放,成长记录袋千姿百态,群芳争艳
记者信步走进高三年级资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边上立着的那个巨大的文件柜和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的一个个塑料文件袋。
记者随手抽出一份记录袋,拿出里面的东西,不禁眼前一亮: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考试成绩表,学习计划与总结,考试试卷,荣誉证书,竞赛奖牌,生活照片,病历表,社区服务鉴定表,志愿者工作证,磁带,光碟……里面的东西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
“五花八门”的材料,反映了“五花八门”的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成长记录工作的开展,就像一股温暖的春风,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师们竞相革新工作方法,教育效果超乎我们的想象。”学校政教处辛榕主任高兴地告诉记者。
为适应成长记录工作的需要,高三年级语文老师付鉴龙创设了每周班会课上由学生轮流讲述“我的成长故事”的演讲活动,将写作、演讲、励志、记录融为一体,深受学生们的喜爱。高三(15)班班主任危文斌老师更是每天把相机带在身边,不时地用相机记录下学生们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高三(4)班班主任陈韬老师则策划和鼓励班上学生自主编印了“ fun 肆年代”班刊,为全班学生提供一个心灵交流的公共平台。高一年级邓必雪老师对教室后面学生刊出的黑板报大加赞赏之余,要求学生用相机拍下来放入自己的记录袋中,班上的黑板报从此更加光彩夺目……
陈门门老师则把成长记录袋比作推动班级工作的一条鞭子和一件利器。班上一位叫周智慧的女生,各方面表现突出,但在生活起居问题上不拘小节,起床后经常不叠被子,还振振有词地说:“我叠不叠被子又不影响考试成绩,老师操这个心干吗?”但当得知同学们据此将她的“公民素养”评为低等级后,她从此改变了看法,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观察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东西,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工作。”定期浏览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已成为教师们日常工作的新项目,也成为教师们了解学生思想的一扇窗口。熊英俊老师在翻阅一位同学的记录袋时,发现里面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透出一股忧伤,唯独有一幅不知从哪剪辑来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照片让人感到温馨。熊老师凭直觉意识到这个内向的孩子身上肯定有着不寻常的经历。经过深入了解,果然得知这个孩子竟然是个孤儿。从此,熊老师对这名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该生走出内心的阴暗,重获阳光。
采访中,刘小明老师讲起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年,他带的学生即将文理分科,其中有名叫黎文星的女生喜欢看书且琴棋书画样样在行,便打算引导该生选择文科。可当他看到该生的成长记录袋中保存着一份生物奥赛申请书后,马上改变了主意,鼓励她依兴趣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令学校班主任们高兴的是,成长记录袋的建立,有效地破解了学生怠于参加课外活动的难题,大大推动了学校的各项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为了让自己的记录袋“鼓”起来,很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生,现在也变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了。很多班主任谈到,从前在组建班委会、组织运动会报名、组织社区服务活动时,响应者寥寥无几,自从实行了成长记录评价工作后,往往是还没正式发出活动通知,就有学生主动上门来询问活动的相关事宜。
灵魂对话,成长记录袋演绎青春,传递精彩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成长记录袋就是这样的一个灵魂,通过它,可以唤醒另一个灵魂。今天的宜春中学学生,已切身体会到了成长记录袋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总分533,年级排名76。悲伤吗?悲伤!哀怨吗?哀怨!”这是高二(8)班万莉同学在一次大考后写在自己成长记录袋中的文字。借助成长记录袋里为自己预留的反思空间,她认真地对自己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理性的剖析,最后得出结论:“别怕,我有足够的实力去取得下一次的成功!”现在,她不仅实现了超越,还自信地勉励班上的同学们:“不管是处于何种境地,你坚持别人没有的坚持,到最后它总能给你满意的答案,你所憧憬的理想也会开花,让你真正开怀地笑。”
高三(15)班学生易桂林把成长记录袋比喻成每次大考之后的“镇静剂”:“若考好了,打开记录袋,看到与‘我的大学梦’还有一定的距离,得意的心情就会迅速归于平静;若考得不好,记录袋中那‘人生最大的荣耀不在于屡战屡胜,而在于失败后能奋起’的励志格言又唤起了自己昂扬的斗志。”
在每周一次的“成长故事会”上,高二(8)班学生周瑞琴把自己比喻成一只投放在盐碱地中的羊儿,满怀深情地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是怎样以顽强的毅力忍受苦痛,努力拼搏,最终既战胜病魔,又取得了优异成绩。她的故事,让全体同学动容。挑战逆境、顽强拼搏的学风在这个集体内愈益浓厚。这段经历和感受也被她写进了成长记录袋。
高三(4)班周婧楠同学从成长记录袋中拿出一份报告,回忆说:“高一下学期的时候,为了完成‘月文化探源’的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我们小组的同学分工协作,跑图书馆借书,上网搜资料,找指导老师帮助,做课件……忙得不亦乐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们拿了全校一等奖。更重要的是,活动教会了我们怎样与人合作,教会了我们什么叫责任,培养了我们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专家们说,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的缺陷之一在于教育评价的标准性相对削弱了,但同学们却觉得,恰恰是这种标准性的相对削弱给他们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
高一年级学生高正心告诉记者:“我尤其喜欢老师让我们自己设计制作成长记录袋封面的做法。”同年级的张霞同学说:“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奇特的想象装饰、丰富自己的记录袋,建立富有个性的记录袋。”已于2011年高中毕业的学生肖婷艺则在她的成长记录袋中表达了一种自由飞翔的感觉:“有了成长记录袋及其相关的评价方式,我的各种课外兴趣、爱好不再被老师和家长称为旁门左道了。”
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易娟充满了期待,因为她的班主任已经告诉她,毕业时学校将把她的成长记录袋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她。“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毕业礼物,因为,它是我用三年的汗水浇灌出的果实,感谢母校,给我留下了一份献给未来的回忆录。”已就读于香港大学的肖婷艺虽然没有得到这份礼物,但从电话中似乎更听出了她的骄傲与自豪,因为她的成长记录袋已被学校校史资料馆永久收藏,成为勉励学弟学妹们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