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服务员的职责

服务员的职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务员的职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服务员的职责

服务员的职责范文第1篇

[关键词]政府雇员制;模式;特点;优势;公务员制度

[中图分类号]D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12-0056-02

“政府雇员制是20世纪50年代前联邦德国为适应政府组织弹性化、专业化的要求而采取的公共行政改革措施。8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家也纷纷根据本国实际进行了本土化改造,针对某些特殊职责和专业性强的政府职位实行了公务员合同制管理模式。”笔者倾向于认为政府雇员制是由纳税人出资金,委托政府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项目中雇佣急需技术人才、特殊岗位人才和一般辅人才,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产出、公共产品供给、公共秩序维护的行政机制。政府雇员制是一种新的行政人事制度?熏政府雇员制具有市场化、契约化、专业化的特性。

一、政府雇员制的主要模式和特点

1.主要模式介绍和比较

(1)吉林模式。这是最早形成的具有示范作用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三不”,即政府雇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不占用政府行政编制。政府雇员分为一般雇员、高级雇员和资深雇员三种。雇员的考核由雇员所服务的工作部门依据合同进行。政府雇员实行佣金制。雇员受雇期间,由政府负责为其办理社会保险,不提供其他福利待遇。雇员的佣金和社会保险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政府雇员在受雇期间原则上不得兼职。类似的还有南京、武汉、长沙等地。该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引进政府急需人才,来弥补政府当前人才结构的缺陷,提高政府管理能力。

(2)珠海模式。政府雇员占用用人单位人员编制,不具备行政职务,一般不行使行政权力。政府雇员分为普通雇员和高级雇员两种。政府雇员实行年薪制。在其他待遇上,除社会保险外,雇佣单位还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保障政府雇员与公务员享有同等的休假、工伤、抚恤等福利待遇。政府雇员在受雇期间原则上不得兼做其他工作。续聘和解聘、雇员年薪和社会保险等规定基本上与吉林模式相同。与吉林模式相比,珠海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雇员占用编制和享受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占用编制以及向公务员福利待遇的靠拢,显现出该模式除了补充人才、优化政府人才结构之外,还希望减少政府中公务员的数量,实现精兵简政。

(3)深圳模式。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主要是在全市机关事业的辅助管理、工勤岗位上推行。雇员占用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制,但不入编。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分为普通雇员和高级雇员,高级雇员可以担任行政职务,行使行政管理权。根据雇佣职位和市场原则给雇员薪酬定价。参加企业员工养老、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险,享受有关保险待遇。考核基本与吉林模式一致。由此可见,深圳模式的推行,不是单纯的为了改善一下政府现有的人才结构和缩减公务员的比例,而是试图以实施雇员制为突破口,改造现有公务员队伍,将一种新的用人机制引入现行的公务员制度,推动行政改革,建设现代型政府。

通过这三种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出各地推行政府雇员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雇员的分类和称谓不同;二是政府雇员的待遇差别较大;三是各地政府雇员在是否占用编制上存在差异;四是推行政府雇员制的动机和目的不同。各地要解决的问题不同,选择的方案也不尽相同。

2.政府雇员和雇员制的基本特点

从内容来看,各地招聘的政府雇员虽然范围和称谓不一,但本质是一样的,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政府雇员一般都是专门性的技术人才,而且是政府急需的,以招聘少量的高层次人才为主,具有“少而精”的特点。二是政府雇员采用合同制,来源一般是公开招聘和选拔,聘期一般1-3年。三是政府雇员不具有行政职务,一般不行使行政权力(深圳市的高级雇员为特例)。四是政府雇员普遍具有相对较高的工资待遇。五是适用劳动法约束管理和解决争议。总之,政府雇员的定位基本是专业化的专门人才,采取有限聘期、高薪待遇和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其根本基点是政府雇员的市场化特性。无论是实行何种模式,政府雇员制大都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法规和办法先行。各地一般都是先出台试行办法或规定,然后再试行。二是选拔标准、渠道和程序区别于公务员。三是引入了市场化、契约化的管理方式。四是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五是试行过程中出现异化现象。

二、我国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区别

1.从宏观层面上看

(1)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的目的诉求和现实起点不同。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是为了克服传统弊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体制;政府雇员制的实行是为了满足政府对紧缺人才的特殊需要,弥补政府人才结构失衡。公务员制度是从稳定性和连续性出发;政府雇员制是从灵活性和效率性出发。

(2)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的层次排列和现实作用不同。公务员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雇员制只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有效补充。公务员制度是常态,是重点维持和发展的对象,起主导作用;政府雇员制只是一种应急,是非常态,所起作用非常有限。

(3)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基点和依赖理念不同。公务员制度是在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理念上建立起来的;政府雇员制依赖的是市场化、企业化的管理理念。

(4)政府雇员制和公务员制度的管理对象和所处地位不同。公务员制度是依法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人事制度,它是国家人事行政制度的核心和主要表现形式;政府雇员制是一种对政府雇员进行管理的现代人事行政制度,它在整个国家的人事行政制度中处于从属地位。

2.从微观层面上看

(1)在人员产生途径和雇佣期限上不同。公务员的来源主要是经公务员考试考任、经人大选任、经其他单位以相应级别调任,一般情况下都是终身任职的;而政府雇员采取合同方式用人和管理,有一定聘期。

(2)工作性质、权力责任和权利救济途径不同。国家公务员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承担相应政治责任;政府雇员一般没有行政职务和权力,其行为只是单纯的业务行为,承担合同责任。公务员非经法定事由、法定程序不被处分,可以申诉和控告;政府雇员一般只有依靠民事诉讼。

(3)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不同。公务员的管理主体是各级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依据等级和规章管理;而政府雇员的管理主体基本上是用人单位,依据合同条款管理。

(4)薪酬和福利待遇不同。公务员制度有一套完整的刚性的工资体系,其依据是职务、级别和工龄等,同时享受一定的津贴,享受保险和福利待遇,享受定期增资;政府雇员制则是按照岗位预先设定的标准和变动的市场行情来确定薪酬,薪酬一般较高,但基本上没有福利。

(5)适用法律规范和依据法律基础不同。公务员的具体行为主要由《公务员法》来规范;雇员属于合同制管理,主要由《劳动法》来约束。

三、政府雇员制的合理性内核与前瞻性优势

1.满足了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的要求

政府雇员制优化了政府组成人员的专业和能力结构。政府雇员本身的效率性,对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公务员是一种冲击和压力。从个体这个角度来说,实施政府雇员制能促进公务员工作作风的改进和效率的提高。从组织的角度来说,政府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和迫切需要以及比较复杂的公共事务时,通过选择雇佣合适的政府雇员,可以迅速作出反应、给予回应,以低成本、快节奏、高产出的方式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2.体现了专才优才的原则和兼容开放的特点

通过科学合理的雇佣方式,本着“任人唯贤”和“量才用人”的原则,将专业的优秀人才(专才和优才)吸纳到政府部门中来,将有利于政府部门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传统的政府人事制度为许多社会上的专业技术人才设置了刚性约束和政治排斥,不利于政府组成人员来源的多元化;而政府雇员制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端,使得政府人力资源的制度建设更为完善。开放是新时期政府的结构特征和行政理念,表现在人事管理制度上?熏 就是要突破传统僵化人事体制的束缚?熏 采取更加人性化和弹性化的措施。我国的政府雇员制具有专才优才原则和兼容开放的特点,符合一定条件,能够胜任相应职位工作要求的人都可成为政府雇员。

3.体现了竞争要求和市场精神

政府雇员的招聘和选拔?熏本身就体现了竞争的要求。从政府雇员本身的产生来看,既是应聘雇员者之间互相竞争的结果,也是政府同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竞争的结果,是政府以平等身份获取社会资源、以市场手段取代行政手段参与竞争和选择公共人力资源的一次有益尝试。政府雇员的考核和业绩同样强调竞争性。以效率和质量为标准的考核,以目标和业绩为导向的考核,促使雇员与雇员之间、雇员与公务员之间进行竞争,谁更能跑,谁跑的更快,站在终点线上拿着秒表的裁判会一目了然,而竞争之后所取得的业绩和成果就是我们考核时所依赖的“秒表”。市场倡导竞争和契约精神,注重效率和考核。引入政府雇员制,能强化组织内部的竞争激励机制,切实调动政府组成人员的积极性。

4.开创了多元化的公共人事管理模式

实行政府雇员制让政府选才的渠道更加广泛和宽阔,让一种有别于公务员制度的新的人事管理制度呈现在世人面前,在公共人力资源领域开创了一种多元化的思维和管理模式。

政府雇员制具有制度性、价值性和前瞻性的优势。以合同制聘任合理数量的政府雇员,可以改善政府的人才结构,可以避免人员的长期固化和沉淀;政府雇员担负职责和目标任务明确,有利于克服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与质量;政府雇员基本不占用编制,压缩了政府人员规模,有利于节约和控制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推行政府雇员制,有利于政府组织高效协调运转和人事管理制度转型;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务实作风和反应能力,构建“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对公务员施加竞争和心理压力,产生“鲶鱼效应”;有利于遏制官僚作风,淡化行政色彩,消除“官本位”思想。政府雇员制“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契约为保证、以绩效为依据的价值体系”,将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立一种灵活、高效、有限、柔性管理的现代政府。

参考文献:

[1]彭菊生.我国政府雇员制的模式及其对策思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6).

[2]汤兴荷.政府雇员制:公务员制度的一种补充与发展[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3).

[3]郑迎春.政府雇员制倒逼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J].学术论坛.2007,(1).

[4]王娅娜.我国政府雇员制与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16).

[5]胡火明.探索中的中国政府雇员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4).

服务员的职责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又称义工,是一种自愿的,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和责任感而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志愿者服务是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行为。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开始逐渐引入志愿者服务,志愿者们常以个人身份自愿、无偿地加入图书馆服务队伍,为图书馆事业和广大市民服务。

1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政策和现状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要求:“公共图书馆应导入志愿者服务机制,吸引更多图书馆管理人员和社会公众加入志愿者队伍。”2012年中央文明办、文化部制定下发《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见》指出,依托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电子阅览室等公益性文化设施,组织志愿者开展秩序引导、咨询讲解、设施维护、交流互动等服务。

2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图书馆在培训、激励、筹资等内部机制方面不够完善,因此图书馆难以吸引和留住志愿者。另外,缺乏与开展志愿者活动配套的、操作性强的相应法律、法规,也使得开展志愿者活动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难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来图书馆工作。

2、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果差强人意

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素质良莠不齐,图书馆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即使通过社会服务提高能力,其工作效果也未必能够立即达到理想的程度。此外,志愿者的动机通常是多种多样的,如有的是想多借书,有的是想延长借阅期限,也有的是想通过增长知识。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地了解志愿者的工作动机,并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那么志愿者的工作效果就不会很理想。

3、志愿者与馆员之间的工作协调问题

在图书馆工作中,志愿者是配角,馆员是主角,不能越俎代庖。如果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工作关系,就可能导致馆员作风散漫,或者使馆员产生工作岗位可能被志愿者取代的想法,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为了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图书馆应该明文规定馆员和志愿者的权利和责任。

4、福利少、活动经费不足

虽然志愿者活动具有公益性,但图书馆有义务保障志愿者的基本权利。在工作期间,图书馆要为志愿者提供基本的福利保障,如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报销工作中的额外开销等,从而激发志愿者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体现图书馆对志愿者的关怀与尊重。众所周知,经费问题是我国图书馆志愿者活动发展的瓶颈。而在发达国家,志愿者服务事业五至八成的经费由政府投入。解决经费问题,不仅可以参考国外的做法,而且可以鼓励企业捐助公益事业,政府可以考虑对这类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3 我国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1、馆内服务项目

馆内服务是志愿者参与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开架书库的管理与到馆读者的一般。特别是面向城市中的知识、技能弱势群体的公益教育培训,若能依托具备相关知识的志愿者进行组织和开展,将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2、馆外服务项目

馆外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点服务、上门服务和社会文化活动。充分依托就近社区的志愿者承担图书阅览室的管理责任,并利用阅览室空间开展相应的志愿者公益服务,可以长效维持服务站的运作并在社区中取得一定的影响力。

3、业务协助与指导

业务协助与指导志愿服务项目主要是针对专家学者设置的,是公共图书馆迫切需求的项目。其主要内容是依靠各学科和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研究大众阅读和出版发行的学者),帮助图书馆处理涉及图书、知识和社会阅读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除了图书选择之外,图书评价、学科发展方向、图书出版市场、社会阅读需求调查、阅读行为分析及图书馆各种相应的文化活动,都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方法。

4 志愿者的引入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意义

1、引入志愿者可以缓解公共图书馆人员不足的问题

随着社会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业务活动也越来越多,但因人事编制、财政经费等多方面原因,工作人员并没有按比列增加,现有的人力资源很难为更多的读者提供优质、多元服务。因此,引入志愿者正好能改善图书馆人手紧张的情况。他们作为一支生力军,成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的有力补充,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劳动力成本,缓解了经费压力。

2、引入志愿者可以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有助于建设和谐图书馆

工作人员的不足容易引起读者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从而使读者产生不满情绪,造成图书馆与读者的矛盾。引入志愿者后,他们通常被安排在c读者接触的服务窗口,能直接与读者沟通,解决读者疑问,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志愿者在工作人员、读者之间起到沟通协调的重要作用,既有利于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更能促进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共同创造和谐图书馆打下坚实基础。

5 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思考和管理建议

1、健全机构、加强志愿者队伍管理

为更好地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维护志愿者权益,宣传培育志愿者文化,为志愿者搭建成长发挥的平台,各个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机构下再设几个部门,分别承担有关工作,如策划、宣传、招募、后勤等,引领志愿者服务走上专业化、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者在正式提供服务前必须接受岗前培训。一方面,可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就图书分类法、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知识对志愿者进行简单实用的培训;另一方面,相同岗位的志愿者可以组成团队,由资深馆员负责针对性训练,并且向志愿者说明他们的权限、义务和权利,包括职权范围和福利待遇以及应如何在工作上与馆员协调等。在志愿者正式上岗时,馆员要随时为志愿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不断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为了增强馆员的责任心,志愿者的工作表现应与指Ч菰钡脑鹑喂夜场M际楣莼箍梢岳用电子公告板或开设“交流版”与志愿者进行交流。

3、对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就是对志愿者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表现做出评价。它不仅可以帮助志愿者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还可以为管理者甄别志愿者工作的优劣提供标准。评估方式则可综合采用管理者评估、自我评估、同事评估、读者评估的方式,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绩效评估可能出现的偏差最小化。

4、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志愿者活动持续发展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志愿者工作效率、增强志愿者服务工作稳定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因志愿者是一项不计报酬、自愿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人群,故图书馆对于志愿者的激励方式侧重与精神激励。不过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激励方式也应该不断创新,以确保志愿者活动的持续发展。

6 结语

关注图书馆事业,不断追求创新,图书馆志愿者是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和创新的结果。志愿者事业具有广阔的未来,公共图书馆在积极推进自身转型以适应信息社会和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将志愿者事业全面引入图书馆工作中,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对知识与信息在全社会的平等共享,对社会的文明、进步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汪海波,胡昌平.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志愿者研究综述[J]图书馆,2012(2):64-66

[2]张春莹.浅议图书馆志愿者活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2):176

服务员的职责范文第3篇

一、明确目标,建立现代高职教育体系

中原经济区建设最核心的是要探索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新道路,基本的目标是要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文明传承核心区。支撑其发展最核心、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研究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协调发展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十分必要与紧迫。

基本的目标要求应在科学发展观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视角下,重新审视河南高职教育现状,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实现高职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主要目标是: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到2015年,高职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04万人;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我们认为,河南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目标应是:建立和发展与中原经济区经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相适应,政府主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类别健全、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具有中原经济区区域特色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形成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板块、两个系列共同发展的合理格局。

具体讲,一是从层次结构上,从目前的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加快探索构建主要由专科层次高职教育、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研究生层次高职教育所构成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技术结构的多样性和人才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多样化。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深入发展,高职教育层次结构必定要不断升级、变化调整。二是从区域结构上,要逐步实现布局科学合理。中原经济区各版块间客观存在的明显差异,决定了河南特色性的高职教育必须协调城乡间、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发展,形成合理的布局结构,最终实现区域高职教育均衡发展。三是从专业类别结构上,要努力满足中原经济区产业结构需要。高职教育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而兴起的,专业类别结构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决定地方产业的结构,同时,区域产业的结构调整决定了区域高职教育专业类别结构的调整。

二、提升内涵,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河南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为中原经济区培养人才。中原经济区建设深层次的变化是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职教育深层的影响是必须面对这一变化调整培养目标、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因此,河南高职教育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同时,尤为重要的是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要主动适应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一是坚定正确的育人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健全和完善订单培养的模式和机制,实施多种形式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提升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构建整体素质教育平台。围绕大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教育,认真探索高职教育素质教育的规律和有效模式,整合资源,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和内容、方法,着力构建素质教育新平台。

(二)加快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

结合中原经济区经济结构、产业特点和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实施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工程。按照中原经济区的总体规划,面向优势主导产业: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新型建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特色服务业: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以及现代农业,选择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专业群建设。适应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紧跟现代科技进步和行业企业发展动态,走专业群发展道路;建立动态调控机制,整合现有专业,完善专业结构,加大传统专业改造力度,寻找增长点,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适应岗位群的需要,积极试行按专业大类招生,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

深入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明晰专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以行动导向为基础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素质拓展教育、能力拓展教育课程模块,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重视课程的开发和内容的重组、内化和序化,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设计课程,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规范课程标准建设,加大课程开发和重组课程内容的力度,巩固建设成效,完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体系。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四)锤炼和提升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

深入研究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需求与规律,有针对性地设定培养目标和标准,采取分层分类的培养举措并使其制度化。对于高层次人才以承担校企合作项目为主,鼓励他们到行业企业兼职或担任行业协会职务;青年教师则以生产实践为主,提高其职业工作过程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加大从行业(企业)一线聘任技能(技术)课教师的比例,建立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满足教学需要。激发兼职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专兼教师共同参与职工培训、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应用性技术和产品研发等,充分发挥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三、完善机制,拓宽服务中原经济区途径

河南高职教育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科学技术的生产与再生产。一是发挥人才和设备优势,把科研成果、先进工艺和技术通过技术市场转化为生产力。二是根据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科技需要调整科技方向和科研计划,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通过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对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开发和解决,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活力。而上述作用的有效持续发挥需要进一步完善机制、构建平台、提升能力、拓展途径。

(一)完善机制

找准与政府、行业、企业、科研单位、兄弟院校的结合点,优化合作机制,创新合作载体,在合作中拓展服务,在合作中引领行为,在合作中作出贡献。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校企合作项目立项制度、教师联系企业制度、校企合作共建专业考评与奖励制度等,规范合作行为,提升管理水平。二是强化工作职责。明确职责,强化职责,落实责任。教师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源,要通过落实责任,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中坚力量和带头人作用。三是拓宽合作领域。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广泛开展专业论证、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培训与咨询、科技开发等。四是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逐步探索契约制、合同制、项目制、租赁制、股份合作制等合作机制,保证各方合作稳定、扎实。

(二)构建平台

把提高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入农村、深入城市社区办学,在人才培养、职业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等方面构建服务平台,更好地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有效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服务。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新农村建设,提供农业技术推广、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等服务。建立专业教师密切联系企业的制度,引导和激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围绕服务项目,组建以教授、博士为带头人的专业团队。建立派驻挂职制度,创造适宜条件,鼓励服务人员到地方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掌握地方服务需求,提高服务沟通能力。

(三)提升能力

完善产学研结合管理办法与激励机制,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推广服务队伍。积极引进具有行业实践经验的高端科技服务人才,引领和带动服务中原经济区工作深入开展。聘请在服务社会方面经验丰富、成绩突出的专家学者指导,进行服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服务团队水平。引进外脑,借智集力,密切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实施联合攻关,带动服务团队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以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方向,加强多方横向合作,着力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健全科研成果催育机制,积极推进科研立项计划。以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研究为重点,建设技术、产品研发基地。深度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研发和服务,开展企业员工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打造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服务品牌。开展教师进企业活动,增强教师服务企业意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四)拓展途径

开设适合企业需求的实用课程,广泛开展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满足紧缺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需求。以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切入点,积极创造条件到企业现场培训和鉴定,为企业服务。在开展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努力办好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工作,让高职教育成为区域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培训基地与教育基地,成为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企业的技术培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四、创新发展,增强高职教育发展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指出:“创新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有效支撑。”要提升高职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的能力和水平,其根本就在于创新。高职教育创新的重点应在于制度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和教育模式创新。

(一)制度创新的关键是体制创新

长期的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缺位的制度创新环境和基础,决定了体制创新的关键地位。高职教育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与发挥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要创新宏观体制。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直接的行政管理,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应逐步下放权力,保证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自。二要创新办学体制。改革传统职业院校的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并能激活学校内部资源的新的办学方式、组织管理模式,以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促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三要创新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精简高效扁平化的行政体制,发挥教授治学作用,建立学校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积极推行全员聘任人事制度,在严格定编、定岗、定职责的基础上,对全体教职员工实行有限期聘任制。建立产权保护制度,保护、支持教师创新。建立绩效分配制度,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积极推行校内结构工资制度,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强化分配的激励功能。

(二)组织结构创新要适应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组织正由以往的静态结构向动态结构转化,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也将呈现扁平化、柔性化、团队化、边界模糊化等特征,以适应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这种以扁平化、柔性化、团队化、边界模糊化为特征的新型矩阵职能制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横向项目系统是二级学院(或系),以二级学院(或系)领导为项目负责人,根据人才培养要求组建由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专业教师等不同专长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专业建设、教学安排、学生管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专兼职教师管理等工作全部在横向项目系统进行;组织的纵向职能领导系统是各职能部门,职能领导系统既具有独立形态,其成员又要参与到各横向项目系统中,主要承担指导、监控、统筹协调和信息汇总分析等任务,具体行政事务性工作交由横向项目系统处理;各教学辅助单位以及公共教学单位也作为纵向系统的一部分,共同参与为专业群建设服务。

(三)教育模式创新要走向深远

办学模式:由单一化、封闭式走向多元化、开放式,形成投资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多种办学模式并举、公立私立教育共存的大众化的高职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经营之路:应积极探索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的道路。通过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盘活现有教育资产,打造一批职业教育的精品品牌,进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培养目标:变“岗位实用型人才”为“复合应用型人才”。不仅强调职业知识、职业能力,更强调职业伦理,强调责任感、自我管理、合作精神、社会道德等个性品质。课程模式: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的本质特点,反映职业心理和职业伦理道德等精神品格。培养方式:变“理论实践模式”为“实践导向模式”。 将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传递现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以及各种综合能力。

综合以上高职教育服务中原经济区的路径选择,可以概括为“四维驱动”,即目标驱动、任务驱动、机制驱动、创新驱动。其中,目标驱动是基础,是前提,是目标要求,高职教育最终要实现由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再到体系建设;任务驱动是现实需要,是目的要求,是使命选择,现实要求高职教育必须走内涵发展道路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人才需要;机制驱动亦是现实需要,更是责任担当和境界追求,多途径、宽领域服务中原经济区是高职教育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创新驱动是动力,是根本,是关键,不断创新方能不断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四维”共驱,路径方能通达,目标方能实现。“四维驱动”需要四方合力,即政府、院校、社会、企业四方合力方能完成。

服务员的职责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在英语写作教学研究领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对网络辅助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直备受关注。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展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物质基础,但在进行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引言

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年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由此可见,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顺应了《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能够为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网络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物质基础

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的发展为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实施条件。

(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

1.文字处理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是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最常用的软件系统,许多教学实践证明了它是高效的英语写作辅助工具。英语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有:1)文字编辑功能。2)文件处理功能。3)排版功能。4)查找替换功能。5)检查功能等。英语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等功能使学生可以更加简便易行地对文章进行修改,省去了费时费力的重复抄写,使学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思路、结构、内容、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斟酌和修改上。许多研究表明,通过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英语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愿意在英语写作中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修改,其英语写作的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2.专用于写作教学的软件

除文字处理软件外,还有专门用于写作教学的软件系统,这些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有些软件辅助写作全过程,有些软件则辅助写作过程的某一环节。这些软件的主要类型有:1)引导写作型软件。这类软件可以提供不同文体的模板和语句、词汇信息,可以通过给出提示、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构思文章结构,组织写作素材、展开有效联想、罗列文章提纲等。2)错误检查型软件。错误检查包括单词的拼写、句子的句法、文体的格式,易混淆词语或词组的检查等。尽管这类软件的语法错误查出率很有限,但还是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因为这类软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修改语法、句法、标点符号的错误,还能够增强学生对英语写作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基本原则的认识。3)更新格式型软件。这类软件可以重新组织安排文章的格式,突出某些内容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其进行思考分析并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文章。4)文体分析型软件。这类软件可对文章的可读性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读者意识。5)学生对话讨论软件。这种软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其他作者的文章,促使学生对他人文章的优缺点给予评论。6)辅助教师批改型软件。这类软件可以对文章的词频、句式、段落及文章长度等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再根据统计数据对文章进行评判。这类软件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些总体性统计数据,使学生在认识写作错误的同时,看到得以量化的自己写作质量的统计数据。

(二)网络的发展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所作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12月,我国IPv4地址数量达到2.78亿,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 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宽带网民规模为4.5亿,固定网络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空间,它为学生创造了理想的语言交际环境,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注入了新活力。利用网络进行语言交流又分为局域网交流和广域网交流两大类。通过网络,大学生不但能够获取信息,掌握知识,还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通过使用真实的目标语言——英语与全世界的人进行沟通和交流,这将极大地促进他们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和跨文化沟通的能力。

1.局域网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某一区域”指的是同一办公室、同一建筑物、同一公司和同一学校等。在写作教学中,可利用局域网的以下功能进行教学和课内外各种写作活动:1)文件服务功能。网络宽带使得教学文件、资料、信息得以快捷便利地传输,这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英语写作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设置不同的文件夹用以保存各类教学档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理想的示范活动,能够清晰地演示文章、句子的重新组合和修改等活动。2)电子邮件功能。在写作教学中可以利用局域网建立电子邮件系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功能给学生传输教学资料、布置作业、传送PPT课件、发放练习等,还可以利用这一功能与学生交流,对教学进行反馈,给予学生个别指导等。3)电子会谈功能。学生通过网络与他人进行实时笔语交流被称为电子会谈。学生通过笔语对话,可以开发思路,讨论问题,进行各种合作性学习活动。

2.广域网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是大范围内的计算机联网系统,如一个城市、地区或国家。通过将局域网和广域网相连,局域网用户就可以与外界进行通讯联系,可以在广域网上查询、搜索、调用资料。利用因特网辅助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可以开展更多以学生为中心的写作活动:1)笔友活动。笔友活动是最为普遍的活动之一,它可以是个人或团体间的联系。2)远距离合作。远距离合作指通过网络与异地、异国的学校进行合作,围绕某一专题进行多所学校甚至多国学校间的合作写作活动。3)电子论坛。在互联网上活跃着成千上万个由兴趣相投的人自愿组合的电子论坛,讨论他们关心的问题。电子论坛有电子邮件清单,电子公告栏,万维网论坛等不同形式。4)在线写作实验室。一些大学,特别是英语国家的大学,近年来为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写作建立了在线写作实验室(Online Writing Lab),简称OWL。这类写作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在线的写作指导及答疑解惑,还可以提供各种有效的写作参考资料。

二、网络辅助英语写作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尽管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展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物质基础,但在进行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守。

(一)整体原则

网络辅助下的英语写作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计算机和网络四个相互依存和制约的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要想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树立整体原则观念,在教学中恰当地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与网络辅助下的英语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在保证教学整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辅助教学功能的最大化。

(二)主体/主导原则

在网络辅助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只是教学辅助工具。学生在学习中应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应积极思考,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有效地解决问题;还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正确的学习内容,运用正确的学习策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则应该在整个教学设计、实施、反馈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安排好学习的进度,实施有计划的学习步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这就要求教师要进行认真的教学设计,甄选编排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安排严谨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三)认知发展原则

网络辅助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应遵循学生认知的发展过程。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思维过程。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过分强调单词、语法、句法的准确性,过分依赖写作框架和提纲,这种模式不但无助于写作,反而会限制学生思路的打开,破坏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写作的目的是通过文字表达内心思想,也就是说,文章的语言、形式和结构都是为表达作者思想服务的。根据学生语言知识、社会知识的具体情况,网络辅助下的英语写作教学应更注重合作性写作活动的组织,使学生有机会在团队活动中挖掘和发挥自己的语言知识和社会知识,从而使写作活动成为学生手脑并用的认知发展过程。

(四)潜在读者原则

在网络辅助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文章内容方面应强调主题、篇章结构和读者对象三个要素。Moffett(1994)曾说:“任何教写作的人其首要任务是培养读者意识,否则教学难有什么效果”。在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潜在读者的范围比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中读者的范围要广泛得多,不仅包含教师、同学还包含更广泛范围内的网络读者,因此,对潜在读者的感知和考虑是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则。

结语

网络辅助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顺应了新的《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但在进行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仍需遵循整体原则,主体/主导原则,认知发展原则和潜在读者原则。

参考文献

服务员的职责范文第5篇

餐厅服务员员工培训计划模板一

1、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掌握餐厅服务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服务程序,并能做到服务质量一流。

2、服务素质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企业经营的理念、服务的理念,餐厅服务员的素质要求,餐饮服务礼仪规范及各种待客服务技巧,学会用礼仪包装自己 ,自觉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提高综合服务素质,提升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迅速、全面提高餐厅服务档次打下良好的基础。

3、操作技能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学员熟练掌握餐厅服务的基本技能、基本程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工作的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

二、 教学要求

(一)服务素质培训要求

1、企业形象塑造及餐厅服务员个人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2、服务的含义、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模式

3、餐厅服务员的素质要求

4、餐厅服务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5、餐厅服务员的礼节礼貌的基本要求

6、餐厅服务员仪容仪表仪态的基本要求

7、餐厅服务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8、如何树立“前台员工是宾馆内部的顾客”的理念,加强前后台的合作

(二)、操作技能培训要求

1、托盘的基本要领

2、餐巾折花

3、中餐摆台

4、斟酒、上菜、分菜

5、中餐宴会的预定

6、中餐宴会的接待服务程序及技巧

三、教学计划安排

总课时数:140课时。

专业理论:10课时。

专业技能:60课时;

餐厅服务员员工培训计划模板二

一、培训目标

根据公司对餐厅服务员的工作要求,经过系统学习,培训优秀的服务人员,使培训过的服务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餐厅服务基础知识和各项操作技能。

二、培训对象

公司各店在职服务人员。

三、培训课程

岗位培训课程设置采用能力模块组合,共设置公司管理项目、餐厅服务员职业素质、餐饮服务基本技能、酒水服务、上菜及分菜、撤换餐用具和餐厅服务基本程序等七个培训模块。

四、培训形式

半脱产,分期分批学习。

五、培训内容

1、公司管理项目餐厅服务员培训1.1讲究职业道德

(1)遵纪守法:了解和遵守公民的职责和义务,文明执业;了解国家提倡的“五爱”内容

(2)敬业精神:养成守时、守信、守纪的良好品质;养成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的良好品质;养成乐于助人、精益求精的良好品质

(3)从业原则: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2 公司员工手册

3 公司管理制度

2、餐厅服务员职业素质

2.1职业道德及岗位职责:餐厅服务员的职业道德;迎宾员、看台员和传菜员的岗位职责

2.2顾客的饮食习惯与就餐心理:我国各地区的饮食习惯;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欧美亚洲人们的饮食习惯;宾客的就餐心理

2.3饮食卫生基础知识:公共饮食行业特点;公共饮食行业的卫生管理;服务员个人卫生要求;餐厅环境卫生要求;预防食物中毒;餐具洗涤和消毒卫生

2.4餐饮服务安全:火灾防范与处理:盗窃和意外事故防范与处理

2.5餐饮服务礼仪:礼貌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接待礼节;学会着装、卫生修饰要求; 学会正确的站立、行走、操作姿态

3、餐饮服务基本技能

3.1 端托技巧:了解托盘的种类及作用;掌握轻托和重托方法;学会端托行进步法

3.2 餐巾折花:了解餐巾作用与种类;餐巾折花基本技法;餐巾花的造型种类与摆放; 餐巾折花图谱

3.3 摆台服务:了解中、西餐摆台的基本要求

4、酒水服务

4.1了解中外酒水、茶叶及软饮料的分类及特点:了解中国酒水的分类、特点;了解外国酒水的分类、特点;了解软饮料的分类、特点;了解茶叶的分类、特点

4.2 酒水服务的技巧与程序:学会冰镇、温烫方法;注意斟酒顺序;掌握酒水服务操作要领

5、上菜及分菜

5.1了解菜品知识:了解中国菜的特点;了解西餐菜的主要特点

5.2 上菜与分菜:了解中西餐上菜的操作要领;掌握中西餐分菜的基本方法

6、撤换餐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