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蛟河市胜利小学 张颖
教学目标:
1.了解戏歌,初步感受戏歌的演唱风格。
2.学习演唱《龙里格龙》,能正确、有韵味的完整演唱歌曲。
3.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体验法、观察法、模仿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
1.观看视频《梨花颂》片段
2.师小结(出示课题:龙里格龙)
三、学习歌曲
(一)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初听歌曲(出示歌谱)
2、复听歌曲
3、再次聆听,找出相同旋律,并进行模唱
(二)旋律模唱
(三)读歌词
1、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范读歌词
3、学生再次读歌词。
4、提问:“格”字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前面的不带儿化音、后面的带儿化音)
(四)学唱歌曲
1、随琴小声填唱
2、讲解各种音乐记号的作用
3、教师范唱。
4.师生接龙演唱
5、歌曲处理
6、分组演唱
7、加动作完整演唱
8、看指挥完整演唱
9、加上戏曲动作完整演唱
五、艺术拓展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难点: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猴子妈妈分铅笔故事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猴子妈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她不知道怎么办,你们能帮帮她吗?
师:这种方法在数学上被称为“移多补少”法
师:这种方法利用了“平均分”的知识
小结:无论是移多补少,还是平均分,现在他们每个有3支铅笔,公平了。这个3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平均数(揭题)
预设:
生:不公平
预设:
生1:把第二只小猴的铅笔拿1支给第三只小猴子,把第四只小猴子的拿2支给第五只小猴子(找生演示)
生2:可以把这些铅笔都合起来一共是15支,再平均分一分,每只小猴子得3支铅笔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打篮球吗?
师:篮球是我们学校的品牌活动,每个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不四(1)班的两个组进行了投球比赛。
出示例2
师:大家仔细观察,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交流方法
提问: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组成绩好?
师:也就是比较两组投球的总数,你们同意吗?
小结:人数不一样,比总数是不公平的。
师:那怎么进行比较,小组讨论一下
小结:也就是也就是说求出每组平均每个人投球的个数,然后比较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这样公平吗?
请同学们完整的计算一下两组的平均数
师:28指的是什么?
师:4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一组除以4,二组除以5?
师:你们求的7和6各表示什么?
直观图演示(课件)
3、理解平均数意义
师:7能代表一组的投球水平吗?
6能代表二组的投球水平吗?
小结:平均数的本领还真不小,它能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师:第一组的平均数是7,是不是每个人都投中了7个球?
师:请大家看一下这些数据,把7和一组的这些数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再把平均数6和二组的这些数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平均数介于这组数据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也之间,再大也不会超过最大数,再小也不会超过最小数。
4、平均数求法
提问:怎么计算平均数?
出示例3
师: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亮亮家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
师:请实际计算一下
师:求出的平均数“3”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
小结:平均数3代表的是整体丢弃塑料袋情况,而不是实际每天丢塑料袋个数。
生:喜欢
预设:
生1:一组参加比赛的有4人,二组参加比赛的有5人
生2:一组张华投中的最多,投中了8个
……
预设
生1:二组成绩好,一组总共投中了8+7+6+7=28个,二组总共投中了9+8+5+3+5=30个
生2:不同意,一组有4个人,二组有5个人,这样比不公平。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
生:一组总共投进了28个球,共4人,平均每人投进7个球。二组总共投进了30个球,共5人,平均每人投进6个球。所以一组成绩更好一些
生:公平
生展示:
生:一组(8+7+6+7)÷4=7个
二组(9+8+5+3+5)÷5=6个
生:指的是一组投进球的总数
生:4表示平均分给4个人
生:一组有4个人,求每个人平均投球个数,所以除以4。二组有5个人,求每个人平均投球个数就除以5
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生:可以
生:不是,这个7是平均后得到的,可能有的同学正好投中7个,可能有的同学比7个多,也可能比7个少
生:比最大的8少1,比最小的6多1.(学生说不出来教师提示)
生:平均数量6也比这组的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生:把所有投中的数加在一起,然后除以人数。
生:周六丢弃塑料袋最多6个,周一最少数1个……
生1:3个(移多补少)
生2:3个(平均数比最大数6小,比最小数1大)
生计算,汇报
(1+3+2+3+2+6+4)÷7=3个
生:不是。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向阳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5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5元。( )
(2)三年级一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三年级一班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同学。( )
2、小小”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下表: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售出量(箱)
28
14
16
18
17
22
25
平均每天售出多少箱饮料?
3、小军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他在一个平均水深为1米20厘米的游泳池中,会不会有危险?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带着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认识生活中与平均数有关的各种问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84页练一练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数
第一组:(8+7+6+7)÷4
第二组(9+8+5+3+5)÷5
=28÷4
=30÷5
=7个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保护我们的听力》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突出在这个社会环境内噪音污染对人体听力和健康的影响。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学生了解了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重要作用,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通过“鼓膜模型”的活动,认识到鼓膜是非常薄的一层膜,是很脆弱的,这对于提高学生保护听力的意识将起到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知道控制噪声是避免我们受到噪声侵害的根本方法,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
3、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和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学难点:设计多种方法实验验证控制噪声的方法。
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
学具: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段视频,请在观看的时候思考,视频前半部分和后部分的声音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前半部分,听起来很刺耳,后半部分听起来很悦耳。前半部分,听起来很难听,后半部分听起来很悦耳。前半部分,听起来不舒服,对我们的听力有害,后半部分很动听,让我们心情愉悦。)说的真好,老师给这两段声音分别起了名字,噪声和乐声。你认为这两段哪部分是噪声,哪部分是乐声?哪种声音对我们的听力是有害的?(噪声)所以我们要远离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师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远离噪声。
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些听起来刺耳、令人不舒服、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就是噪声,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声音是噪声吗?(电锯声、玻璃摔碎的声音、汽车的喇叭声等)那么这些噪声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伤害呢?(噪音会使我们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还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在遇到噪音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捂住耳朵,在噪音大的地方戴耳塞或头盔等保护装置。)
活动二:控制物体发生。
同学们真聪明,除了以上防护措施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学生思考后汇报:教师总结:控制物体发声。(教师相机板书)
教师演示:教师摇一摇发声罐,发出尽量大的声音。同学们听到这样的声音觉得舒服吗?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小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器材有,发声罐、棉花,毛巾,报纸。小组讨论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多?
小组交流,汇报。教师作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将学生的方法在课件中记录下来。
教师出示“实验小提示”。请一名学生朗读实验小提示后,学生开始实验。
分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教师相机在课件中标注可行的实验方法。
控制噪声方法分类:
同学们所想的方法都得到了验证,如果要把这些方法分成两类,你认为应该怎样分呢?(学生思考汇报)第一类是控制声源;第二类是阻碍传播。
三、知识拓展
关注社会公德:控制自己的声音。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听力,同时,我们还要顾及到别人的感受,在不同的环境,我们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声音呢?出示;电影院、图书馆、医院、课堂四幅图片。学生汇报如何控制自己声音及原因。教师及时评价:你真是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孩子。
花
鸡
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装饰、简化、变形、夸张),感受其特有的艺术美感。
教学难点:
动物变形及创作过程
教学及相关资料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彩色笔、油画棒、铅笔、橡皮、图画纸)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
引出课题《大花鸡》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谜语了解鸡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师:鸡有什么本领?(吃虫、下蛋、打鸣等)
【通过思考,了解记得习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绘画中,能把鸡的动态画的更丰富】
我们一起来领略鸡的风采。欣赏关于鸡的图片。
(1)多媒体图片:
1、大公鸡
2、一只花鸡
3、锦鸡
【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鸡的特征。通过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的能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鸡的外形特点。】
(鸡的结构:头、颈、身体、尾巴、脚。头是圆形,身体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弯弯的。)
师:鸡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
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
师: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用鸡的形象当做为素材,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寄作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师:现在我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对鸡进行装饰的?
(2)多媒体图片:真实的鸡和图案鸡做对比,装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探索农民画不同的装饰方法。】
1、农民画
艺术家眼中的鸡和真实的鸡有什么不同?
(形状变形、颜色夸张)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绘画的基本方法。变形、夸张
2、农民画鸡
通过欣赏探索装饰方法一:
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画这样的花纹要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类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和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3、农民画鸡
这副作品是如何装扮的?通过欣赏探索鸡的装饰方法二:
可以用有象征意义的花纹,
如民间艺
术品中,装饰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
(鸡和鱼代表吉庆有余)
这两只鸡在装扮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吗?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4、泥塑鸡
这个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5、衣服上的图案鸡
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衣服上的图案也表达了家人对我们的祝福,现在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
教师示范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用简笔画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了解鸡的外形和动态变化。
多媒体出示创作提示:
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2、进行装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
(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
四、
学生创作
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五、欣赏评价
学生互评,说一说其他同学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
五、小结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鸡的中国地图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的情感】
8.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教材简析】
《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最后一课,该内容适合运用工程设计思维进行教学。教材分两部分内容:设计自己的小乐器;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这两部分内容如果都要展开,一节课的时间是不够的,于是尝试着运用STEM的理念与工程设计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把项目要求、自主实践及交流反思这几个环节融合在一起,最终希望孩子初步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的过程,建构起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这一概念,同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起来。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课内完成“制作我们的小乐器”的任务,实践部分应该是足够的。安排学生们在课内充分思考、充分讨论,要求必须有一个具体可实施的做小乐器的计划,鼓励他们及时完成简易“设计图纸”,能完成制作和调试,最终把小乐器改进,让它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改变物体的属性可以使它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从设计、制作、调整、展示的完整的制作自己的小乐器过程。
2.通过口述、图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从交流中提取信息改进自己的小乐器。
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乐于动脑、动手的习惯,感受到身边处处是科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用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可以改变我们听到的声音高低,并演奏悦耳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
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小乐器并画出草图。
【教学准备】
弹拨类制作:组装纸板、皮筋、琴码
打击类制作:烧杯(500ml)、水、勺子
吹奏类制作:试管、水
小乐器设计单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
1.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小乐器。
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小乐器?它们是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的?
(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原理发声的小乐器、选择什么材料实现。)
2.听一段《欢乐颂》乐曲,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来演奏这首曲子。(出示课题)
二、明确任务,探讨评价标准
1.问题:想要完成这个任务,小乐器必须满足哪些标准?
能发出声音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能发出有规律的声音(在基本准确的音阶上)
可先出示三大类小乐器的制作所需材料
问题:怎样让橡皮筋/烧杯/试管发出声音?——皮筋振动/烧杯与水共同振动/空气柱振动
怎样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改变皮筋松紧/改变烧杯中的水量/改变空气柱长度
怎样确认发声是否在准确的音阶上?——借助调音器(电子屏)
梳理标准:
1.设计图与小乐器成品相一致
2.能发出接近音阶的音高声音
3.便于使用,能演奏《欢乐颂》
4.制作精美,成本节约
5.分工合作,卫生整洁
出示材料,
(1)6根皮筋、组装纸板、琴码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2)烧杯(500ml)、勺子(金属勺)、水(12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3)试管、水(100ml)均为免费,若要增加材料需要购买。
2.明确任务分配(3分钟)
(1)小组讨论确定三大类小乐器的设计制作小组:你想做弹拨类、打击类、吹奏类这三类中的哪类乐器?小组确定选择材料:用你选择的材料和工具,画一画设计图。你打算怎样让它演奏出1、2、3、4、5等的音节?画出示意图。
(2)分享两个小组的设计。
问题:你更喜欢哪个小组的设计?为什么?有哪些优点?(找到不足,针对问题,自己思考、与人讨论,尝试解决问题。大胆设计乐器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
(这些问题设计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小乐器提供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二)制作与调试小乐器
1.学生制作我的小乐器。
(1)各组根据设计图,小组内几个同学分工制作,初步制作小乐器。同时小组内进行交流,边制作边调试。
(2)制作成的小乐器,能否用它试着演奏《欢乐颂》,看看它能否发出有规律的,高低不同的声音。
(3)调整和校对小乐器的音准,让它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乐器。
小组内分工合作。制作小乐器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小乐器美观度。
(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
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
2.交流分享:问题: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完善我们的小乐器。
三、展示:自制小乐器展示会。
根据评价标准,完成小组自评。
请得分较高的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演奏《欢乐颂》。
四、拓展:小结延伸
1.同学们,我们还可以怎样改进我们的小乐器?
2.看一看:这些都是其他同学制作的小乐器。利用家中可以得到的材料,做一做其他类型的小乐器吧!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其他类型的小乐器。
【板书设计】
8.制作小乐器
黑板上贴上学生制作小乐器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