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生态原产地产品指在形成全过程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包括原产地标记产品、原产地名称保护产品、生物物种起源产品,具有历史传承的名、优、特产品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产品等。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融合了生态与原产地产品两个方面的重要属性,聚焦生态环保、质量安全、卫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取得国际社会保护的先决条件。当前,生态发展方式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和提升社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二、充分发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重要作用

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是提升产品品位。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是优质产品的象征,发达国家市场对生态标志产品的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增长需求,生态原产地产品能够赢得更大市场。二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生态原产地产品的生态性和质量优势,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含金量”,受到全球消费者的青睐。三是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生态原产地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受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国际法律体系保护。四是提高通关速度,提升产品附加值。贴有生态标志的产品出口通关便利化,在欧洲市场畅行无阻,售价高出普通产品20~30%。五是提升标准化水平,破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直接与国际生态标签制度对接,帮助产品在破解国际贸易壁垒和反倾销中赢得主动。按照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要求,目前,我市能够纳入符合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特征的有:芒果、块菌、烟叶、阳光红酒、苴却砚、大田石榴、国胜茶叶、库区鱼类、米易早春蔬菜、桑葚、油底肉、枇杷、咖啡、黄草樱桃、红格脐橙、草莓、务本油桃等多个特色产品,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空间。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梳理本地和主管行业优势产品,建立产品培育目录和信息库,有序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我市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我市特色产品扩大出口和占领国际国内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工作目标

今年起,我市将阳光红酒、块菌、芒果、大田石榴、国胜茶叶、枇杷、苴却砚等7个产品作为首批开展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产品,力争全市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定资质1~2类。

四、申报条件和流程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印发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相关规定及委托评定机构名单的通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申请主体包括政府、行业协会、社会组织或者生产者。申请主体需向市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相应申报材料,领导小组办公室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是否受理的意见。

(一)申报材料

1.《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申请书》;

2.地方政府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确定产品范围证明文件,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的证明文件;

3.产品技术指标、相关标准;

4.生产或形成时所采用的原材料、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质量元素。

(二)申报流程

申报材料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组织专家进行初审,并将初审结果报国家质检总局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管理办公室,对达到《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通则》、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要求的生态原产地产品,由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证书有效期3年,授权申请主体使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标志,证书有效期到期后可根据相关条件申请延期审核。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和决策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检验检疫局,负责全市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实施。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1.初步完成对片、片、公路沿线、街道、城乡结合部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点的初步选点工作。2.制定出台《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挂点领导和帮扶单位名单。3.组织召开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举办新农村建设培训班。4.确定具体建设项目,督促镇办组织招投标、对建设项目进行招投标,并聘请第三方监理机构对所有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由中标单位设计出工程施工图纸,做好资金预算材料等前期工作,通过审核后开始施工。

二、农业产业

(一)设施蔬菜大棚建设

将镇土桥村建成的200亩设施蔬菜大棚,由村集体有偿租赁给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院、蔬菜种植大户、菜农种植,以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科技院先进的种植职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我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田园综合体蔬果乐园投入种植生产。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

根据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要求,做好镇办工作,督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出台2021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

(三)扶贫产业

1.落实2021年项目库申报工作,提前做好谋划,为2021年项目实施打下基础。2.做好2021年家庭种养殖补助摸排工作。

(四)田园综合体项目

结合城乡融合试点区工作,督导第三方开展田园综合体项目二期工程,探索项目与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融合,与老百姓共享建设成果,持续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五)综合性屠宰场

在上桂村委会大池郑家村建设综合性屠宰场,用地150余亩,是猪牛羊屠宰、家禽批发加工的综合性屠宰场。组织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对项目做好设计方案,进行选址论证,报省政府批准征收,尽快起动征收供地。

三、农产品安全整治

1.开展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做好安全生产检查,督促要求相关企业及专业户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春节期间,做好食品安全宣传,稳步推进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工作。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试点工作。2.简化牲畜生产相关程序,帮助本地养殖场加快复产增养。做好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三月中旬组织开展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治工作。3.谋划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前期准备工作。

四、粮食生产安全

1.落实和管理好区级储备油任务,地方储备将取消动态储备,由地方政府掌握油权。2.代管好上级储备的粮食数量和质量。3.做好特殊时期的应急保障工作。4.协同发改做好申请辖区行业计划争取资金工作。5.做好辖区内粮食安全生产工作。

五、落实惠民政策

1.做好区早稻种植、生猪、农机购置等补贴资金发放。2.申报2021年农民培训工作任务指标,今年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100人。

六、深化改革

1.完成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2.完成产权制度、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相关报表系统填报工作。3.研究部署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管理工作,对镇(办)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及管理培训。

七、林业生态措施有力

1.全面完成人工造林100亩,低效林改造1000亩,主要山场安排在镇、、、村。2.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节活动,春节后,组织区领导班子和区直干部参加义务植树节活动,计划安排在镇村植树25亩。3.积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实现“三个确保”,具体要做好野外火源管理和隐患排查,森林防火宣传,加强护林员管理督导。

八、全面推进林长制

1.优化完善村级林长、基层监管员、专职护林员“一长两员"森林资源源头网络化管理体系,提升林长制信息化水平,完善林长制标准化建设,更新林长制公示牌。2.开展一次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加强部门协作,将联合公安、市场监督开展一次野生动物保护监督检查一次。3.抓紧完成2018至2020年森林督查发现问题整改销号工作。4.做好政府建设项目林地审批申报材料的审查及转报工作。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二是形成2015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目标计划和工作目标,逐月逐季跟踪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尤其关注的“亮灯”指标落实责任、跟踪促进,GDP指标一季度本级实现9.4%。

三是谋划专题研究,完成调研《__区产业布局及重点产业情况》、《关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情况的做法与问题建议》。

一是做好固定资产投资促进。1-6月区本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6亿元、增长1.4%,完成全年计划51.9%;全区域(包括__、__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9亿元,增长2.9%,完成全年计划51.6%。

二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1-6月全区96个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统计投资85.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6%。实现戚家山化工码头、算山码头增建原油罐、台塑聚乙烯醋酸乙烯酯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东方海底电缆、__生产项目、__环境提升工程等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实现开工。40个前期项目推进有序,其中中宅矿石码头二期、__东方二期、雪佛龙油添加剂等8个项目有明显进展。

三是优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上半年政府投资项目已有13个项目顺利开工,16个项目基本建成,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40.1%。

四是深化企业投资审批服务。上半年,共核准、备案企业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70.7亿元;技改项目46个,总投资21.6亿元。__四大环保项目、模具园区三个重点项目、海越丙烯球罐扩建项目、华夏一品梯级与门锁项目等重大项目均顺利获批。

一是2015年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形成初稿;2014年度第一批兑现工作已完成,争取7月底前全部兑现完成。预计全年新增产值超十亿元企业可超过2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超过10家、“小升规”企业可超过35家。

二是推荐海天、凯耀、安信、海迈克等6家企业项目通过国家级、市级试点示范审核。完成《__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业)工作方案》,申报材料已由市经信委审查后上报工信部。大碶基地获批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是积极推进总投资达9.2亿元的43个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上半年全区软件收入同比增长30%,电子产品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0%。

四是争取上级资金补助,上半年,__职高实训基地扩建工程获中央专项资金补助600万元;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7DCT项目获中央2015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预算内投资1亿元。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上半年共新摸排节能、节水项目103个,预计可年节能20万吨标煤。安排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1家,组织宝新公司等4家企业创建节水型企业,淘汰13台铝壳无磁轭中频电炉,完成柴桥1家落后砖窑关停,推进8家铸造企业申报行业准入。完成腾龙精线6MW光伏项目的并网发电。

二是推进宜民生宜居建设。1-6月共投入资金33.7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1.2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4.2%和52.8%。推进光纤到户、无线城区、数字地理等项目建设,宽带和移动信号网络已覆盖全区,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到160G,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全面完成。

三是推进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任务。完成全区7.03万户农户的政策性住房保险和财产附加险工作,总保费140.6万元,做到应保农户的全覆盖。上半年共为70户农民提供了房屋财产险理赔,合计理赔额度18万元。

四是统筹重点领域改革。起草《__区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草案)》;已形成《2015年__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草案)》。

五是强化价格调控和检查。完成各类涉案物品价格鉴定165多件,鉴定总值365万元。受理价格咨询、举报投诉44件,立案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 起。

一是推进轨道及铁路建设。1号线二期建设全线实现轨通。

二是做好管线政策处理。抓好10条重点管线工程的协调和政策处理工作,总长140.8公里,新建铁塔27基;其中220KV新邬输电线路工程于5月份提前竣工。

1、突出参谋职能。计划9月底全面完成“十三五”各专项规划工作,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研究,着手开展1-2个重点课题研究。

2、突出项目管理。对部分重点、难点项目一查到底,促进有效投资,加强__技术改造、海越二期等项目前期推进工作;做好台塑EVA、吉利春晓整车二期、吉利7DCT等在建20亿以上产业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

3、突出服务优化。继续统筹推进2014年产业政策兑现工作,出台2015年产业政策及相关细则。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教科研工作;探析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教科研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载体与平台,对高职院校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的驱动力,也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基础”,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创特色专业、出精品课程,建示范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教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可使教师不断跟踪专业发展方向,及时掌握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从而使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更加密切。

因此,如何确定教科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组织和进行教科研工作,使教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教学,引导教学,是一个值得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教科研工作的改革和创新相对滞后,大大限制了高职教育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因此,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十分必要。

1.工作重点不明确,职业特色不突出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重点有所偏颇,这主要表现在:重成果,轻研究;重学术,轻转化;重个人研究成果的发表,轻团体协作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这些偏向造成了片面地追求功利和个人目的,既与高职院校特色不协调,又不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降低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2.科研基础薄弱,管理意识滞后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科研工作还很薄弱。一是教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不少院校教科研的日常管理工作多由教务处兼管,没有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二是规章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系统、有序的科研管理办法,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较为随意;三是大部分教科研管理人员是新手,“缺乏教科研管理工作的知识和经验,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对高职教科研管理‘管什么’、‘怎么管’、‘如何才能管得好’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教科研工作在某些方面与教学脱节。

3.科研队伍薄弱,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教学任务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使得教师对教科研工作有心无力,缺乏主动性与广泛参与性,从而导致教科研队伍缺乏足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教科研工作难以进一步向纵深方向发展。

同时,由于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的大量资金都需投入到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上,学校用于教科研工作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可能有较多的增加,从而导致可用于教科研的支持经费较少,这也严重制约了教科研工作的发展。

4.科研成果转化少,科研效益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较多地是注重对教科研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并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这种情况造成了高职教师只关心课题的申报、实施和结题,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这种情况一方面造成了当地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研究成果被堆放在学校里面,另一方面,由于研究成果不能被及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造成高职高专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极大的浪费。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企业的发展急需创新科技力量的加入,然而现实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大量研究成果无法转化,束之高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谢绳武曾经说过,“上海交大的教师申请专利每年都在1000项以上,可这其中只有不到l0%的专利转为现实的生产力”,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生产力的提高。

二、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对策——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虽为民办高职院校,但一直以来对教科研工作都十分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绩。

1.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工作现状分析

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的文件精神,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2005学年正式启动校内的教研教改申报和研究工作。经过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三个学年的研究和发展,共有80个课题获得立项,其中77项课题经过研究,最终顺利结题。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出台,为落实文件精神,2007-2008学年的教研教改项目的申报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共申报了27个项目,其中2个重大项目,同时还申报了2008年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改革推进计划,并获得了人才培养模式和保障体系重点研究项目的立项。

2008-200年在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共有25个项目。

2009-2010年继续推行教学改革,将教研教改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属于新一轮重点建设专业打包项目,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专业的建设,资助经费包含在重点建设专业配套资金中。另一部份属于非打包建设的普通教研教改项目,共有48个项目。继续深化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研究等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岭南学院自身特色的打造,例如国学教育、阳光工程等等。并且增加了一项自筹资金研究的类别。

2010-2011学年教研教改立项项目53项,其中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20项,纳入重点专业建设的项目16项,省级课题《全球化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下设委托及子项目12项。学院的教研教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有鉴于此,学院在2010年首次启动了科研立项的工作,共有14个项目。虽然只是一种尝试,但是也是巨大的一步。

2.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主要对策

①统筹经费管理。对于民办院校而言,经费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但由于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高度重视,把其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并把教科研经费预算纳入全校经费预算之内,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教科研工作的开展,这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此外,学校还鼓励广大教职工积极申报横向课题,以争取外来资助经费,同时也保证配套经费的专项使用。

②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制定激励为主的教科研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保障了教科研工作的良好开展和顺利完成,为此,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把教科研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当中,将其与教师的自身利益挂钩,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同时,每学年还对教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二级学院予以相应奖励。

③管理制度规范。制度是工作的规范和保证,没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体制就不完善。因此,为了进一步规范教科研管理工作,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制定了《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教研项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对教科研的各个环节做出了明确的规范,为教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经过这几年的教研教改研究工作,很多教师和行政人员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同时,参与到教研教改的研究工作中去,并把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之余,也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成果是显著的。但是也能从中看到,教研教改工作还是和其他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的。例如研究的内容重复的比较多,在申报书内容的填写上还很不规范,教师的理论水平不够等等。另外,教师由于日常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相对投入的精力比较少,最后导致结题时研究的质量不高,因此很多课题在外申报省级、市级课题的时候,能够获得立项的寥寥无几。

三、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的思考

1.加强培训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科研工作的主体,要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专题培训和学术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地从高校聘请一些建树丰富的科研专家举办相关知识讲座,讲授课题申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教师了解和掌握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的程序和步骤,包括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撰写、课题论证和研究方法、开题结题的方法和技巧。从企业聘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讲解新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运用新工艺进行产品开发的典型案例,探索与企业开展合作办学、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应用的平台,找到产学研有效结合的突破口。

2.提高研究质量,加快成果转化

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完善过程管理的同时,还应特别强调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环节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研服务社会的实效性。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科研管理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善于总结和思考,要精于管理业务,熟悉各种规章制度,吃透各类学术规范、政策要求、标准等,要积极关注行业领域内的前沿信息,不断加强对项目过程的协调管理能力,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吕一枚,徐敏.以研致用提升高职教育科研水平工作[J].职业技术教育,2010(5):73-74.

[2]梁海燕.深化民办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职能研究[J].网络科技时代,2008(22):78-80.

[3]刘江.高职科研工作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57-58.

企业两化融合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 一站式服务 工作流技术 行政许可系统

一、导言

⒈电子政务国内外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是指应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加强政府职能,从而使公众更好地获取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信息,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是现代政府管理观念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1,2]。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面对全球范围内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都将电子政务作为其优先发展战略。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基础比较好,再加上其政治体制的特点,美、欧等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上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欧洲特别是欧盟成员国在电子政务发展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步伐也较快。其中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备受世人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发展电子政务,现已成为世界上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之一[3]。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表现为初期的缓慢发展和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参见图1)。

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二

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4]。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领导小组的第一次会议就决定把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当年国家信息化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5];自2002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政府信息化进程,在全国掀起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和政府上网的。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广域范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处理有了新的变革。办公自动化、无纸办公等逐渐进入日常办公,政府部门的信息化也被国内外政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电子政务的出现更对传统的办公方式和政务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政府管理决策机制的巨大转变。

基于电子政务“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建立更好的服务体系,使得政府更能贴近社会、贴近群众”的思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构建好“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审批,可以实现政务公开、缩减报批时间、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并规范各项审批程序。

⒉从国内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看“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政务工作进一步发展,多数政府部门都急需了解和利用其它政府部门所掌握的数据资源,同时需要与其它政府部门进行联合审批。然而目前国内的审批系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①重复化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系统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每项电子审批系统需要重复开发一套业务系统,不仅建设周期长,而且建设成本高。

②各个业务系统之间处于“信息孤岛”状态,政府部门之间无法互联互通。审批数据交换不畅,不利于联合审批、协同工作。

③绝大多数地级市网站只有一些基本的信息和新闻,多是宣传和招商信息,处于信息呈现阶段,几乎没有网上行政职能[4]。

④行政审批项目设置多如牛毛、程序烦琐、效率低下,审批条件不公开、程序不透明、审批文件语言不详,搞得申请人往返奔波;市民和企业查询比较麻烦,需要登录不同的业务单位网站,需要注册不同的登录号。

⑤规范性不够。经过多年的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现有的电子政务系统具有受众面广、参与部门单位多、技术路线复杂,不同系统、条线、地域间的信息化程度差异大等特点。

⑥缺乏互动性和监督内容,并且信息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给统一的政务监管带来了不便。

总体而言,目前各地行政许可服务大厅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大多是物理实体型的“一厅式”服务(即将各个行政机关集中办公),群众并未真正享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利。上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政府部门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协同工作才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和推广统一规范的电子政务网站势在必行。

二、“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总体设计

“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是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之一,面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网上行政审批功能,旨在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简化报批审批手续、提高服务质量,并增加政府办公的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⒈“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的业务处理流程

为了适应当前电子政务形势以及行政许可服务中心的建设要求,笔者提出了构建基于网络运行的“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服务框架,旨在实现政务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整合,以统一的面貌服务于公众,实现集中式协调、分布式管理的电子政务模型。

该系统为公众提供“网上在线申报”和“服务窗口申报”两种申报/受理渠道,申报人既可以在外网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在线填写”或“EXCEL表格下载”直接提交审批申请,经由数据交换系统将外网提交的申请导入内网进行审批;也可以到行政许可服务大厅现场提交审批申请,由业务人员直接录入到内网业务处理子系统进行处理。其主要业务环节包括受理、审批、办结、归档、监督检查等(参见图2)。

⒉“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的设计方案

⑴系统的功能结构

行政许可系统所搭建的平台作为政府“一站式”信息门户(GIP,Government Information Portal),是为本地区、本部门的政府人员、服务人员、媒体者、企业和公民提供的一个统一的互联网访问入口和集中管理控制平台。

“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主要包括:外网公共服务子系统、内网审批业务子系统和系统管理子系统。在其服务的系统框架中,可以集中各种政府部门的资源,如工商、税务、财政、城建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行方式。整个“一站式”服务以统一出口和统一入口的形式对外应用,使各电子政务系统以一个整体的形象为公众提供服务(参见图3)。

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外网公共服务子系统。外网公共服务子系统是运行在互联网上为公众提供行政审批服务的窗口,其主要用户是进行审批申报的公众用户。此子系统的用例分析如图4所示。

――用户注册:提供企业和公众登记认证所需详细信息。

――网上申报:用户在注册并登录成功以后,可以根据申报项目,选择“在线填写”和“下载文档模板填写”两种方式填写相关项目的审批表单。填写时系统会进行数据逻辑判断,检查用户填写的内容有没有明显的错误,如有错误则不能保存或者提交。系统自动将审批材料分类归档,并根据既定流程,将申报材料送达审批部门,由审批部门进行审批。

――办件查询:服务于企业和公众,主要功能是提供报批用户查询项目审批状态及申报项目的信息。

――个人信息管理:企业或公众用户及时更新或修改其相关信息。

――在线帮助:系统提供友好的在线帮助,也是一个自学的方式。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得操作指南以及与当前操作相关的信息内容等。

②内网审批业务子系统。内网审批业务子系统服务于进行审批办理的政府公务人员,运行于政府专网上,为政府公务人员提供处理行政审批业务的工作平台,实现审批业务的信息共享、任务调度、协作交互、管理监控等业务功能。此子系统的用例分析如图5所示。

――受理:除网上在线申报外,申报企业、个人可在政府服务窗口申报。窗口服务提供用户注册认证,现场申办受理等服务。

――审批:审批部门人员接受报批材料,遵照审批流程和审批原则进行业务审批。

――监督检查:政府部门的领导可以查看所负责的部门的网上审批情况,察看统计信息,检查办理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等等。

――收费管理:对于需要向办事企业(或个人)收取办事费用的事项,可设置费用金额、管理所收费用的明细账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

――统计分析:政府公务人员可以查询待缴费用清单、已缴费用的明细清单、待开发票(收据)清单和已开发票(收据)清单。

――在线帮助:系统提供友好的在线帮助,也是一个自学的方式。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得操作指南以及与当前操作相关的信息内容等。

――消息管理:办公人员可以查看自己相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催办督办通知。

――业务查询:各级工作人员可随时查询项目的审批情况,了解当前步骤和状态。

③系统管理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服务于负责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人员,运行于政务专网内,实现对用户、角色、权限、网上审批业务流程及其他相关系统控制参数进行定义和管理。此子系统的用例分析如图6所示。

――用户管理:可以设置用户登录系统的账号和密码,并指定其相应的角色。

――角色管理:可以设置角色的职能配给相应的权限。

――部门管理:可以根据组织机构的调整管理部门信息。

――流程管理:可以根据业务的调整设计网上审批业务流程,并维护流程。

――系统参数:可以根据系统的实施情况设置系统运行参数。

⑵系统的体系结构

目前,体系结构大体上分为两种: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和Web浏览器/服务器模式(Browser/Server,简称B/S)。该系统的构建采用三层结构的B/S体系架构,既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又可以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和开放性(如图7所示)。具体地说,这三层结构就是应用表现层/应用逻辑处理层/应用数据存储层。所有的访问并不直接访问后台的应用资源和数据资源,而是通过中间层进行访问,这样既可以保证后台数据的安全性,又可以通过中间层的调度保证性能和事务的一致性。其中,

――应用表现层(界面控制)负责统一用户界面显示,接收用户界面操作和查询请求,将应用逻辑处理后的数据生成用户界面。系统的用户主要有外网审批项目申报用户、内网行政办公人员和系统的管理人员。

――应用逻辑处理层实现业务逻辑,包括各种行政审批、办公事项、系统管理以及工作流引擎的控制实现等。应用层的实现是整个系统实现的核心环节。

――应用数据存储层负责整合后的系统数据统一存储,并通过后台服务或管理工具与各业务系统数据同步或更新。

该系统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的软件结构,与C/S相比,B/S模式的优势在于:

①简化了客户端。它无需象C/S模式那样在不同的客户机上安装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而只需安装通用的浏览器软件。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客户机的硬盘空间与内存,而且使安装过程更加简便、网络结构更加灵活。

②简化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它突破了传统客户端/服务器(C/S)结构软件对带宽要求高且客户端安装和维护工作量大的弊端,因而极大降低了系统软件的采购成本以及系统部署和维护的工作量,实现了总体拥有成本(TCO)最小化。

③使用户操作更简单。对于C/S模式,客户应用程序有自己特定的规格,使用者需要接受专门培训。而采用B/S模式时,客户端只是一个简单易用的浏览器软件。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操作层的人员都无需培训,就可以直接使用。B/S模式的这种特性,还使系统维护的限制因素更少。

④适合网上信息。B/S模式特别适用于网上信息,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上,使得传统的系统功能有所扩展。这是C/S模式所无法实现的。而这种新增的网上信息功能恰是现代企业所需的,这使得企业的大部分书面文件可以被电子文件取代,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使得企业行政手续简化,节省人力物力。

⑶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

该系统建立在TCP/IP网络平台之上,“行政许可管理系统(ALMS)”从整体上划分为位于互联网的“网上公共服务平台(ALWS)”和位于政府内网的“网上审批业务平台(ALPS)”两部分,内网和外网采用防火墙(Firewall)进行防范和逻辑隔离,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来交换审批项目的信息。其中,

――外网网站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交换机等设备,运行政府机构的外网网站WEB应用软件。

――窗口服务包括窗口的PC机、打印机等设备,窗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WEB浏览器登录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办件的受理、审批、办结等业务处理。

――内网包括应用服务器、工作流引擎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交换机和存储设备,内网业务处理系统的软件都被部署在该系统的设备中。

――数据交换服务包括数据交换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用于外网网站与内网业务处理系统的数据交换。

该系统的网络结构如图8所示。

从电子政务的对象和职能看,内部主要是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之间的信息互动,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外部主要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作为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关键点之一,政府通过建设一站式的信息门户,对内可以实现信息沟通、系统工作和资源共享,解决由于多种资源并存、多种体系独立而造成的信息孤岛、沟通不畅的问题;对外可以通过多种信息承载渠道实现政府信息披露、政务公开、政策宣传并开展政府审批服务。

三、总结

我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处在发展时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对电子政务认识不足、忽视管理模式的重新设计和流程再造、重复投资建设等,尤其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这些问题使得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形成了“信息孤岛”的状态,或者干脆变成普通的OA系统、企业ERP系统;使得电子政务的建设没有达到原有的目标,已不能满足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协同办公的需要。本文结合工作流管理理论、数据库理论、BPR思想,基于Web的技术方法等,设计了“一站式”行政许可系统的服务架构,提出了行政审批的工作流模型。这一设计研究具有较广泛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正兴,成鲁.电子政务――原理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安慧.全球视野中的我国电子政务[EB/OL].[2008-4-14].http://market.cei.省略/e-gov/32.htm

[4]吴敬琏,鲁志强,李广乾.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问题[EB/OL].(2001-11-28)[2008-4-14].http://laodong.qingdao.省略/jggw/jggw.nsf/c6dd24e9cddd84fe48256a070026e692/f6a11d3ef5af423948256b12000f760c?OpenDocument

[5]吴敬琏.应对信息化的挑战[EB/OL].(2003-12-16)[2008-4-14].http://luoheit.省略/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7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