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范文第1篇

我们把六个县看作六个区组,农村信用社在这五年时间每年都采取新措施降低不良贷款率,所以我把这五年当成五种处理。每个县这五年的时间里都有下降趋势。我们运用Page检验,看是否存在下降趋势。原假设为五种处理的位置参数是相等的,H0:x1=x2=x3=x4=x5;

备择假设为H1:x1>=x2>=x3>=x4>=x5。各观察值的秩如下表:

构造P统计量,P=1*29+2*23+3*15+4*16+5*7=219 因为我们是检验是否单调递减。查Page表可得,在a=0.05的时候。临界值是291,d=6*5*(5+1)^2/2-291=249,当P(P

一、不良贷款率的情况

1.不良贷款比率较低的原因分析

(1)直接收回不良贷款。由于农村信用社各级管理部门层层下达清收不良贷款任务,县联社分解到各基层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净压缩任务,信用社再将任务落实到每个信贷员。经过信贷人员的清收直接收回部分历年发放不良贷款,是不良贷款的数量减少,降低了不良贷款比率的一个原因。但是,从调查的结果看,直接收回陈年的不良贷款不多,说明通过直接收回不良贷款来降低比例的力度是有限的。

(2)借新还旧减少不良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暂行办法》(银发〔2000〕303号)规定,贷款符合“四个条件”即: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能按时支付利息;重新办理借款手续;贷款担保继续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可以进行盘活。由于农村信用社目前还实行期限管理的贷款“四级”分类,导致通过办理“借新还旧”减少不良贷款,从而掩盖的贷款的真实形态,这种的现象占一定的比例。

(3)呆账核销不良贷款。农村信用社通过以经营效益,通过核销不良贷款,实行账销案存保留追溯权,也是当前降低不良资产比率主渠道之一。

(4)中央银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由于国务院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央提出扶持政策,因此人民银行按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信用社的不良贷款。这也是近两年来,降低不良贷款的主要因素之一。

2.不良贷款率下降原因分析

(1)从客观上的分析,除了上述四点原因产生不良贷款比率下降的客观原因外,导致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还有一个是信贷规模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规模壮大,农村信用社也不断加大信贷规模,增加新的贷款投入,在总贷款中不良贷款不变的前提下,不良贷款占比也随之下降。

(2)从主观上讲,由于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对于不良贷款措施不断加强。基层农村信用社相应做出依法清收、责任清收、岗位清收,以及奖励清收等措施。由于采取了这些措施,全市各个县的不良贷款率与上年相比全都下降,而且现在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二、对策与措施

1.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和办法,盘活现有不良贷款

(1)依法清收。依法清收指通过法院对不良贷款进行清收。依法清收的对象是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的企业、单位和个人,通过依法清收可以有效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2)责任清收。责任清收是指能够确定具体责任人,并负有终身清收责任的贷款。不良贷款谁发放的就由谁去收回,不能收回贷款要追究放贷员的责任,做到贷款发放“包放、包收、包资金安全”。这种规定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3)岗位清收。岗位清收是指信贷人员对包片辖区内负有岗位清收责任的贷款。岗位决定责任,你在什么岗位上就要承担什么责任,不管不良贷款是不是你发放的,你都有责任收回。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信贷员的责任心和收回不良贷款的紧迫感。

(4)奖励清收。奖励清收是指信用社拿出专项费用设立清收盘活不良贷款集体和个人奖项,奖励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员工。奖励清收可以切实调动所辖单位和员工清收盘活不良贷款积极性。

此外,农村信用社还可进行不良资产保全。对一时难以收回的贷款逐一落实债权,必要时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如果不良贷款在两年内不催收,担保人就不承担责任,因此必须在两年之内对其进行催收,农村信用社可采取半年就催收一次的办法以保全信贷资产。

2.建立切实可行责任追究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

(1)明确信贷岗位的责任制,加大考核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力度,增强信贷员责任心,从源头上控制贷款风险。

(2)严格信贷损失的赔偿制度,凡是对贷款造成损失的,对相关信贷员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 并按照贷款审批权限分级全额追究审批人员的贷款损失赔偿,体现了责权利对应的关系。

(3)实行信贷责任的终身追究制度,防范信贷人员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及杜绝违反贷款操作规程,以贷谋私。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范文第2篇

清收活化不良贷款,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彻底解决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关键和难点问题所在。今年以来,新组建的东辽联社领导班子在省联社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带领全辖广大干部员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不良贷款集中清收活动。截至10月末,全县已累计收回不良贷款3744笔,金额14460万元。

内部挖潜,严肃追责,清收效果明显

作为不良贷款清收工作的主体,东辽联社重点在内部清收上下功夫、想办法、定措施。一是领导包大户,重点解决基层社处理不了的不良贷款欠债大户和难点户;二是联社总部部室经理包社,督导和指导信用社逐人逐户落实清收任务和清收责任;三是联社总部抽调清收经验丰富人员与包村信贷员组成清收小组,对欠款户逐笔逐户进行催收;四是强化内部考核,对责任人严肃追责。对清收不力排名靠后的3名信用社主任、3名副主任予以免职,1人降为副主任;对清收不力的责任人,留用察看2人,下岗清收开生活费6人,在岗清收开生活费12人,记过20人,警告11人,下岗学习3人,经济处罚37200元。截至10月末,全辖内部已收回不良贷款3467笔,金额10833万元。

政府支持,部门协作,震慑作用显著

联社在加大内部清收力度的同时,积极主动沟通协调配合法院、公安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做好外部清收工作。一是县法院抽调办案经验丰富的法官,对联社诉讼的案件实行集中立案、快速审理、集中宣判、集中执行的“一条龙”式办案措施,有效促进了集中清收工作。截至10月末,已收回不良贷款152笔,金额2784万元。二是县公安局对联社上交的逃废债务、找不到借款人、转移资产、赖债不还、不认账和认账不认还的不良贷款,实行优先受理,优先立案,快侦快破。截至10月末,对涉嫌贷款诈骗的,已移交批捕5人,刑拘1人,取保候审3人,收回不良贷款112笔,金额578万元,其中包括一笔16年前讨债换名的100万元已置换不良贷款。三是县纪委、监察局对公职人员自身借款或借用他人名义贷款、担保和引荐形成的不良贷款逐人进行约见谈话,督促限期还款,对拒不偿还的实行扣薪还贷。截至10月末,已约见谈话、电话督促还款319人次,收回不良贷款13笔,金额265万元。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范文第3篇

一、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3、不良贷款。3月底,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6883万元,占比8.5%,较年初下降40万元,下降0.13个百分点;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31419万元,占比为38.6%,较年初下降649万元,下降1.18个百分点。

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一)存款业务分析

一季度我县信用社各项存款完成较好,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一月中旬,及时召开了全县信用社双先表彰暨2008年工作会议,把存款任务分解到各信用社,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夺得了首季开门红。二是大力开展“三收”竞赛活动。为抓好旺季工作,根据市办事处安排部署,我们组织全县信用社全力开展了“三收”竞赛活动,在全辖掀起了一个“三收”竞赛活动的热潮。三是在全体职工中开展营销存款活动,班子成员每人200万元,中层80万元,一般职工40万元,三月底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个人营销任务。四是结合陵川实际,及时恢复了信用营销人员,针对陵川地域广阔,人口较少的实际,为方便农民存款,我们及时将原来撤并的信用站人员通过考核,重新聘任一部分高素质人员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开展存贷款营销和收贷收息,有效占领了农村阵地,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竞争力,方便了群众。

(二)清收不良贷款情况

2、不良贷款行业分布及利息收回情况(按五级分类口径):

(3)、建筑业不良贷款余额为52万元,不良贷款率10.13%。

以上不良贷款,在一季度经过积极清收,共收回利息521万元。

辖内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用信贷资金及资产质量情况分析:

经对全县信用社的分析,辖内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占用信贷资金及资产质量情况为:钢铁行业5000万元,全部是不良贷款,其大部分是以前的小铁厂、小高炉贷款,属于五小企业,已全部被政府取缔关闭,;电石行业1200万元,涉及世鑫电化有限公司,目前该厂因为电力紧张,压电导致生产不正常,结息困难;水泥行业500万元,全部是不良贷款,所涉企业主要是以前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小水泥厂,全部关停倒闭。

3、不良贷款增、减原因:

从上述数据分析,和年初相比,我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全县农村信用社在在一季度大力开展了三收竞赛,全县信合员工深入农户企业,开展收贷收息,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有效盘活了不良贷款。其次,在盘活存量的同时用好增量,全县农村信用社严格执行信贷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发放贷款时认真把关,严格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信贷制度。各信用社认真进行贷后检查,如果贷户所涉项目属于国家严令取缔的小高炉、小砖窑等限制性项目,就对此给予密切关注,如果向下迁徒,就督促其及时清收。三是增设专门机构管理不良贷款。经社务会研究,成立了不良资产部,专门负责各信用社不良贷款的管理工作,制定了严格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各信用社按五级分类逐笔建立不良贷款管理台帐,并按旬、按月、按季向联社不良资产部报表。准备地掌握了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增、减情况。

4、清收不良贷款的经验和做法

今年来,全县上下采取多种措施清收不良贷款,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1)、自加压力定目标,落实责任抓清收。元月初就按全社不良贷款总额的分布实际,确定了全年清收计划为5000万元,并与各基层信用社及时签订责任状,落实了清收目标任。各信用社实行了主任负总责,信贷组长担负清收任务,清收人员各负其责的清收责任制,社与组、组与人签订了清收责任状,做到计划到组、任务到人,同时制定了不良贷款清收奖罚办法,严格实行考核奖罚,上下封顶,不下保底,有力地激发了清收人员的信心和决心,掀起了大力清收不良贷款的热潮。

(2)、讲究清收方法,活化沉淀贷款。全县信用社充分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人一个方法、一户一个措施”的办法,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如:附城信用社王文山89年欠信用社贷款750元,当时用于生活,目前本人经济条件不错,但不愿意归还信用社的贷款,清收人员经过认真分析,认为此人的个性倔强,讲义气,于是,信用社主任和不良资产部人员多次上他家做工作,讲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谈心,做通了该人的思想工作,乐意地还清了信用社贷款本息合计4075元。

(3)主攻钉子户,细致耐心做工作。全县信用社对所有贷款按金额大小、清收难易、时间长短等进行分类筛选,在清收上主攻大户、重点对欠息大户、钉子户,一户一笔抓落实,收到了良好效果。

(4)注重资产保全,确保诉讼时效。通过对各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检查核对,发现部分企业和个人贷款有超诉讼时效现象,因此联社积极组织相关信用社,采取对每个企业补订还款计划、签订协议,下发催收通知书,完善抵押担保,或收回利息倒约换据等补救保全措施.有效地确保了贷款诉讼时效.

5、对1000元以下、50万元以上的不良贷款清收情况

(三)、惠农工程开展情况

一季度,我们在资金短缺、存贷比例严重超限的情况下,积极采取四项措施深入推进了惠农工程开展。一是领导重视,责任到人。我县联社及时成立了领导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科室和责任人,至上而下形成了有人抓、有人管,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二是确定目标,调查摸底。为把我县的惠农工程做得扎实有效,信贷业务科、客户部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摸底,层层筛选,确定了惠农工程目标。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沟通协调。通过横幅、标语等广泛宣传惠农工程的真正涵义,有效地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形象和地位。四是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我们坚持做到扶持资金落实,支持对象落实,支持项目落实。通过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全县“三千三百惠农工程”的稳步推进。

惠农工程亮点和特点

三是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我县信用社为张氏峰业合作社等6个专业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360万元,其中08年一季度新增贷款10万元,全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壮大,以此带动全县种养殖业发展,推动陵川“农业、畜牧、药材、旅游”四大产业健康发展。

(四)、试点工作情况

根据市办事处安排,我县联社的试点任务是信贷管理建设。任务下达后联社班子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研究,拟定了实施方案,具体工作责成信贷业务科落实,目前进度是完善了各种信贷手续300笔,金额4250万元,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3个,为信贷管理系统上线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联社责成不良资产管理部,集中管理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建立了不良资产台帐,制定了清收不良贷款措施,各项工作均在有序进行。

(五)贷款业务分析。

1、贷款投向投量分析

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村信用社净投放贷款782万元,贷款投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年初全县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超过80%,资金严重短缺,面临支付风险,为压缩存贷比例,联社决定在一季度大力组织资金,减少贷款投放,保稳定,保支付,防风险。

针对贷款萎缩的现状,我们采取了二条措施进行解决,一是针对资金短缺问题,积极开展组织存款工作,重点狠抓了全员存款营销。一季度底,营销存款达到5250万元,3月底转存银行款余额达到7300万元,存贷比例为73.9%,解决了资金短缺问题。二是针对存贷比例超限的问题,全县实行盘活旧贷款,发放新贷款,不增加新余额的办法,对春耕生产所需资金及时支持,解决了支持春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范文第4篇

一、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金融政策方面调整幅度较大,也较为频繁,这必然会给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带来影响。如当前我国实行的较为宽松的伙伴政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刺激经济发展,此时农村商业银行一般会随着国家政策实施较为宽松的信贷政策,这必然会提升不良贷款形成的风险。

2.经济运行的影响。实体经济运行是银行业信贷质量的晴雨表,会对农村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会出现经济效益不佳等现象,从而导致其偿债能力不足,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量的提升。

3.法规制度的影响。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基础较为薄弱,且信用意识缺乏国家法规制度的约束,导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后,借贷人的违约后果对部分人不起作用。同时,农村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资产的方式主要为法律诉讼,会缺乏有效的清收不良资产手段,从侧面助长借贷人逃废债,影响到农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

(二)外部原因

1.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方法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现,如管理层与营销层信息沟通问题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也是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多的一方面原因。

2.内控管理存在的不足。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难以做到精细化,这对注重贷款前、中、后严格审查的信贷业务来说,可能出现风险警觉性不够,发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等现象,这极易造成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产生。

3.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信用评价方式缺乏,一般按照借贷人或借贷企业的资产情况来逐条打分,从而确定贷款项目的风险程度[2]。这种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操作简单,缺点在于容易流于形式,通过简单打分难以真正反应借贷人资产情况或借贷企业的运行情况。

二、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有效化解对策

(一)外部层面

1.营造稳定的金融运行环境。良好稳定的外部金融运行环境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也是有效降低商业银行不良?Y产发生率的关键。这需要国家调配好财政货币政策和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也需要银行业加强贷款发放的统筹能力,从而在营造稳定的外部金融运行环境基础上,提升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

2.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尽快完善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出台切实可行的不良贷款管理制度,加大借贷人逃废债所受的成本,在整体上降低不良贷款的产生。在银行方面,各大银行可联合起来,统一制裁制度,对恶意逃避贷款的借贷人和借贷企业,应出台具有细则明确惩罚制度,如可采取曝光制度等。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首先应做好普法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金融法律知识,数量良好的发展观念,引导借贷人遵法守法,从而减少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其次应针对法律实施存在的效率低下问题,有针对性的明确如何处置不良资产问题,从而助力于银行不良贷款清收工作。

(二)内部层面

1.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应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对即将逾期或者高风险借贷人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抵押物、提前还贷等措施。另还应加大清收力度,应按照不良贷款的逾期程度和逾期款额进行详细分类,并制定不同的清收制度,尽量将银行损失降到最低。

不良贷款清收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不良贷款 成因 清收对策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和发展中取得了较快进展。法人治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经营效益普遍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得到增强,内控制度建设极大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步伐逐步加快。在看到这些日益向好的发展趋势的同时,我们要清楚地看到,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清收难度大的客观事实一直困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改革和发展。不良贷款居高难下的事实就像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构成严重的经营风险,这是农村信用社普遍面对的难题。我结合工作实际,对不良贷款的成因及清收对策提出建议,希望对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盘活现有存量,更好地为“三农”提供信贷支持有所帮助。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现状

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可以说农村信用社已从昔日的小苗长成了大树,无论是经营规模,还是资金实力、服务手段、员工队伍、业务种类及创新功能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2005年深化改革以后,农村信用社整体状况上了一个台阶。尽管如此,因为农村信用社的主旨是为“三农”服务,担当支农主力军作用,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充当好这一角色,离不开强大的资金实力。农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信贷资产是农信社生存发展经营的主要工作,随着支农工作力度的加大,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风险管控能力也在增强。信贷资金来源一方面得益于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另一方面是通过吸收存款扩大自有资金的途径投放贷款,以某农村信用联社为例,截止2012年末,全旗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为164446万元,比2007年末增加112619万元,增长217.30%,按四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9909万元,占18.19%,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8005万元,占4.87%,从整个资产形态我们可以看出,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仔细分析其结构情况,在164446万元的贷款中,农户贷款余额为59938万元,占36.45 %,农业经济组织贷款余额59260万元,占36.04%,涉农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9451万元,占11.83%。千万元以上的贷款户7户,金额12900万元,占7.8%,500万元以上贷款8户,金额5726万元,占3.48%,200万元以上贷款47户,金额11871万元,占7.21%,50万元以上贷款户105户,金额8924 万元,占5.43%。通过以上统计对比,“三农”贷款占比最高仍为重点,但是集镇工商涉农小企业贷款和大额贷款的占用情况亦不可忽视。

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农村信用社有计划扩张信贷规模,一是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支持“三农”及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在近十几年的经营中,农村信用社为地方经济发展投放了大量信贷资产。由于政策、客观因素和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不良贷款余额剧增。随着信贷规模的扩大,不良贷款占比随之上升的事实已摆在农信社的面前,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一)乡村集体贷款居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农业生产尚以计划为主,农业设施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项目多以乡村两级政府出面负责解决,而大量贷款的需求多以集体承贷方式办理,有些是以村干部的名字承贷,有些是以村集体的名义承贷。重点解决农田基本建设、抗灾救灾、黄牛冷配、水稻开发、畜禽养殖等项目资金需求,农信社每年都要发放大量的乡村集体贷款。除此之外,在开办设置乡级金库期间,由于乡镇苏木税收来源不足,无法全额拨付各项预算支出,部分乡镇苏木强行给信用社下达放贷指标,指定贷款用途、对象,使农信社对乡村两级又发放了职工工资、税费、公益事业、赊摆物资、落实债务等项目贷款,导致现在收回难度大。

(二)农业受灾严重。连续十多年的严重旱灾,造成农牧业生产年景歉收,虽然农业基础设施井浇,喷灌等抗旱设备投入使用,但由于能控制的面积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干旱问题,因旱返贫现象的确存在。有一些农户、贷户弃耕外出打工,收入状况不佳,还有物价指数上涨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农户呈现支大于收的状态。近几年农村信用社按国家要求和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投放了大量农牧业信用贷款,因连年遭灾,农户连年减收,致使贷户不能按期归还到期贷款,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大幅上升。

(三)信用观念淡薄。在现有不良贷款余额中,有一部分因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造成贷款不能到期收回,加之集个体工商户在资金使用中,出现亏空和商品积压周转不灵等因素,也是贷款沉淀的一个因素。个别信用社在办理贷款时抵押、担保手续不完备或抵押物不能及时变现等,都使不良贷款无法按时清收。

三、清收不良贷款对策

(一)各级政府应当帮助组织落实集体贷款,一是能以现金归还的以现金归还;二是能分解落实的争取分解落实;三是能以资产置换的争取置换;四是对暂时无法归还的贷款,重新落实债权,制订还款计划,签订还款协议,最大限度地减少我旗信用社信贷资产的损失。

(二)由于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差,不良贷款多,为了减轻信用社经营压力,政府应给信用社减免营业税或少缴,以使农信社更好地为农村牧区经济服务。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不良贷款清收计划的实现。信用社从上到下要成立不良贷款清收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常年抓,具体负责信用社不良贷款的检查、督导、清收和管理工作。

(四)为了确保不良贷款清收计划的实现,联社应制定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工作计划与目标规划,本着“先易后难,新老划段,落实责任,动态管理,全面推进”的原则全力进行清收。

1.对个体工商户及农户贷款由信用社采取岗位清收和责任清收的办法进行清收。

2.将那些不讲信用、还贷积极性差的皮子户、钉子户、赖账户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进行清收。

(五)健全制度,及时监控。联社把不良贷款实现占比与总额的双降作为工作重点目标之一。建立《不良贷款清收定期跟踪制度》,对大额贷款全部由联社实行两级管理,同时制定不良贷款清收进度表,随时跟踪监控全辖不良贷款的增减支情况,对不良贷款出现不真实或反弹现象一律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人类不可抗拒的因素除外),并追究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