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培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余届,参赛学校和学生逐年递增。各省、市积极配合,大力宣传,也成为每年对各高校的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阅标志。
2培训学生的选择及参赛选手的选定
首先,新生入校后,对其大力宣传大学生电子竞赛的目的和意义,让学生树立信心。以自愿和培训指导团队教师推荐方式相结合进行广泛、初级选拔。在指导老师的培训下,对一些理论扎实,善于动手,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进行全方面进培养。在参赛的五至六个月前,从众多的培养学生中再次选择写作水平较好的,理论和电路设计制作能力强的三人小组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在报名参赛时,选择一个最佳小组队伍参赛。
3培训内容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分本科组和大专组。纵观历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类型:有电源类、信号源类、高频无线电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数据采集与处理类和控制类七大类。其知识范围广,涉及电子技术、传感器应用、电机控制、电子测量、单片机应用、电子CAD技术等内容。培训具体内容包含以下一些内容:A/D、D/A转换器,专用集成放大器,信号变换电路,开关电源知识;各种集成传感器,霍尔元件等及传感器调理电路知识;混频器、模拟乘法器,锁相环,锁相频率合成器,DDS技术知识;各种交、直流电动机的控制,驱动电路的设计知识;各种计量电路、测量电路等测量知识;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仿真软件的使用知识;电子CAD、电子电路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PCB板图设计,EDA技术应用知识等。电子系统的基本方法、制作步骤,硬件、软件设计,制板装配,调试与测试等知识;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写作的方法与要求等。
4培训方式与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制为三年,时间紧凑,为了能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通常采用课外分散培训和短期集中培训相结合方式进行。
4.1课外分散培训
常设一个实验室,配有齐全的电子测量仪器和设备,常年对培训学生开放。按学生的层次不同,分别制订培训计划,周一下达培训设计内容,周末检查。指导老师每周按时对学生指导,采用老带新的方法。新生的培训从基本技能开始,进行一些常用电路安装、调试培训,由浅入深。老生的培训则采用个人和小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设计制作的内容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定期下达一个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试题难度相近的电子系统设计制作任务,指导老师定时进行检查指导。
4.2暑期集中培训
对参加每年一届的省级竞赛的同学,其培训时间一般为期2-3个月,其中用一个月时间对常用电路设计知识进行培训。每周进行2次校内模拟竞赛,电路设计难度和制作时间与省级历届的题目相近。对参加每两年举行一届的全国小组竞赛的学生,其培训时间一般为3-5个月,充分利用暑期进行培训。要求每小组分工合作进行资料查阅,电路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电路安装、调试,设计报告等工作。培训后2个月,每2周进行一次模拟竞赛,进行电路设计制作,充分提高各小组成员的协作能力。
4.3加强培训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建立大学生竞赛培训指导教师的培育与团队建设中心。在竞赛组织方面,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和规模的研讨,集体讨论竞赛大纲、编写培训教材、完善培训方式。通过培训指导教师的共同参与,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及定位。支持培训指导教师开展各项科研工作,以教学为基础,以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升竞赛水平。
4.4竞赛技巧培训
设计总结报告的撰写能力培训。竞赛最后提交的成果形式除设计作品之外还有设计总结报告部分。其撰写质量直接关系着竞赛的成绩,进行技术设计报告的规范性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包括结构安排、格式、文法与表达等。资料查阅能力培训。电子设计大赛涉及面广,哪些信息对竞赛更有效与有用,以及如何选择信息。进行资料查阅能力的培训,让学生明确自己需要的和必须掌握的信息,将对培训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团队协作能力培训。要求队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群策群力、默契配合,要求队员平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能相互帮助、团结协作,便于竞赛时能有条不紊。
5结语
(一)电子设计特点
首先,电子创新设计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电子设计项目最终的体现为作品,衡量一个项目是否成功最终的发言权在作品,而作品的完成需要理论知识的大力支撑,有好的理论才可以完成一件好的作品,而有好的理论没有好的实践能力也不可能完成好作品。其次,电子创新设计作品应用于各行各业,应用面广,设计时所需要的专业综合性技术就很强。所以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扎实、全面。
(二)培养内容与方法
第二课堂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在投入实验室的学生基础差,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实验室需要规划好培养内容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根据电子创新设计的特点,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专业技术性、综合性强,参加的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潜在品质。在电子创新设计培训班的招生时,公布的招生条件很简单:对电子设计感兴趣、有坚强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的学生。从招生的第一刻开始就让学生知道,想有大的回报,就必须有辛勤的付出。
2.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能力,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培养内容与培养进度上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布置的项目内容在学生业余时间几乎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依靠努力和团队的协助是可以完成的,当然学生是比较辛苦的。以项目的制作过程、完成情况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吃苦耐劳、勇于攻坚的精神,淘汰掉不愿意全力付出的学生。
3.第二课堂利用的是业余时间,学生还有第一课堂课程需要完成,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比一般的学生更加辛苦,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为每二课堂的电子创新实践,也需要第一课堂专业基础的支撑,如果在第一课堂中出现挂科的情况,学生也将会被淘汰出局。
二、沟通、交流与表达能力
(一)沟通、交流与表达的重要性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要理解队员的想法,把自己的思路、方案、技术清晰地表达出来,与队员进行沟通,再进行取舍与融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项目。电子创新设计培训中,学生完成的是相同的项目,有顺利沟通、交流与表达项目的基础,同时,实验室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也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交流与表达的条件。
(二)沟通、交流与表达的培养方法
1.组与组之间的项目总结交流。每个项目完成之后,培训初期由指导教师主持,进行项目的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根据考察需要,轮流指定每个小组中一名学生上讲台,主要完成以下陈述:项目的要求,本组的设计方案及思路;设计过程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作品的亮点或创新点;遗留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制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小组中其他学生在前面学生陈述完成之后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在陈述过程该组学生会接受其他组学生的咨询甚至质疑。指导教师作为主持可适时地进行指导与点拨。在项目总结分析会形成习惯之后,指导教师指导一名学生作为主持进行项目总结分析会,指导教师即可完全作为一名旁听者。
2.专题交流与授课。其中一种形式是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的专题授课。指导教师指定两位高年级学生合作授课,一个主讲,一个助教,授课的内容为新型控制开发板、高年级完成的经典项目等。另外一种形式是面对整个团队的专题讲座。在培训的第二年度,按照学生的兴趣和项目制作情况,进行学生方向的分类,包括信号类、控制类、仪器仪表类团队。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专业特长,让不同方向的学生举行专题讲座,如让控制类的学生讲算法专题,信号类的学生讲授无线通信专题等,在拓展同学的知识面的同时,也锻炼了主讲人的能力。
3.积极参加其他锻炼机会。武昌理工学院每年举行成功素质展示节,展示在校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培养成果。电子创新设计培训学生每组完成一个作品进行展示,指导教师并要求制作者撰写解说稿,完成项目简介稿,进行现场解说并演示,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
三、结论
关键词:电子档案 报送接收 培训 实施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i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document reference and uses value and as archives and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software, parameters and other relevant data.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pla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1997-2010 years)", "Jiangsu provinc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system" eleven five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program" requirements, submits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and the receiver has been implemented in every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work of the units, the train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archives to submit and receive, discuss jointly with the relevant practitioners expect.
Keywords: electronic archives; to receive training; imple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G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设工程电子档案
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建设电子文件及相应的支持软件、参数和其他相关数据。建设电子文件是在城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通过数字设备及环境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或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主要包括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文件和建设工程电子文件两大类[1]。
二、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与接收
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建设工程电子档案
的报送和接收是城建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除强化自身管理和方便档案信息的利用外,为今后在国家大环境下作为科学技术档案信息数据库并入国家数字档案联网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做好基础准备[2]。
三、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与接收的培训
根据作者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对兄弟单位的观察和学习,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报送与接收的具体实施都是从培训工作开始的。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训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决定了其后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与接收实施的难易。培训,不是运动,并非轰轰烈烈做一段时间,有些输出、有个结构就足亦了。培训,是培养在前,训练在后。培养是内在的、长久的、观念的,训练是外在的、一时的、技巧的。如何才能做好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与接收的培训工作?
1、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接收现状:
a、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接收不到位
以泰州市城建档案为例,2011年接收归档建设工程纸质档案十万余卷,而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报送却仅有部分地下管线、重点工程等寥寥数几,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报送归档,常常执行不到位。
b、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
很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电子文件报送归档管理主要由计算机人员操作,多数计算机操作人员对档案工作较为陌生,而档案管理人员管理对档案管理比较专业,但对计算机应用还不熟悉,这样容易对档案管理造成脱节。
c、报送归档的电子文件质量参差不齐、格式不一、缺乏可读性。
由于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指导,许多单位报送的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格式不统一,报送介质各式各样,文件真实性、可读性差。
培养报送单位及其报送人员的内在的、先进的观念
观念改变,则行动改变。所以要先转变和培养各报送单位报送人员的观念,学习了解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的重要性,电子档案报送接收的诸多优点,从意识上重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报送工作。
训练提高各报送单位的专业技术水平
a、是要认真学习,把握操作规程和要点,主要是学习:《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 117-2007和《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GB/T 50323-2001等规范。
b、熟练掌握各种文字扫描仪、图纸扫描仪和照片底片平板扫描仪的使用和简单维护。学习使用各种应用软件,如:图片、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网络应用等。
c、熟悉了解对报送电子档案的格式要求,如:黑白二值图像采用TIFF格式、彩色图像采用JPEG格式、文本文件采用TXT格式,表格文件采用XLS格式等等。
d、学习了解报送介质的要求,一般要求采用DVD刻录光盘报送电子档案,一式2份。
培训效果的跟踪与改进
培训工作的跟踪和改进的主要手段是培训评估和信息反馈。培训评估技术就是通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及评估体系对培训的成效进行检查与评价然后把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下一步培训计划与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之一。信息反馈应给每位学员留下供沟通交流的多种联络方式,以供方便快速联系。总结下来反馈最多的还是实际操作问题,故也要求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多多关注具体操作的培训指导。
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接收的实施
根据经验总结下来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报送接收的实施应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切不可操作过急,总是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各接收单位应为报送单位建好报送通道,可分为网上报送和线下报送。现已线下报送为例:
1、电子档案整理移交报送流程图
电子档案报送格式要求[3]:
电子档案移交载体
电子档案报送封面要求:
参考文件:
[1]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 117-2007
【关键词】电子设计竞赛;创新思维;动手能力
一、引言
自1994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举办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已成为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一种良好的辅助和促进手段,通过竞赛培养了大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创新精神[1]。这项竞赛得到了绝大多数设有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校的积极响应,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旨在为更多的学生营造参与科技和创新活动的环境,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近几年来的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过程中,在参赛学生选拔、培训内容选择、培训方式及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总结其中的体会与大家共享。
二、参赛学生的选拔
在参赛小组的选拔中,首先由学生自由组队报名,要求组队后的3个队员各自具有较强的能力且队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在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应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应用,硬件焊接与调试,计算机编程以及撰写设计报告论文等方面要有所分工;然后组织报名参赛队进行选拔考试,内容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应用,典型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对电子竞赛的了解,参加竞赛的优势自述等;最后指导老师根据各参赛队成员选拔考试的结果、面试表现以及综合考虑各参赛队在团队合作、硬件制作、软件编程、报告撰写能力等方面的实力,确定参加竞赛的5个组和各组成员。
三、参赛学生的培训
从历年的竞赛题目中确定各参赛小组的第一次训练题目,尽量做到各参赛小组选择不同的训练题目,按照电子竞赛的要求,规定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内完成实物的制作、性能指标的测试、总结报告的撰写。
在第一个实际系统设计后,协商电子设计竞赛第二次训练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地涉及未曾接触的知识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然后各小组演示实物的功能,测试电子系统的各项指标,注重测试方法是否正确,测试性能指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差异较大的需要认真分析其原因,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实施。
最后,要求各参赛小组认真整理前一阶段培训完成的实物,单元电路要求注明电源要求、详细且清楚的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达到的性能指标并形成文字,软件要求有整体的说明,需要占用的资源说明、语句有详细的注释。辅导老师对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向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对竞赛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醒学生。在参赛的前一天不安排具体的工作,保证学生能休息好,以极佳的状态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四、辅导中几点体会
作为指导过多届电子设计竞赛的教师,谈谈辅导电子竞赛的一些体会。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教学追求的目标,参加电子竞赛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参加电子竞赛的目的要求学生在竞赛中能做得最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和竞赛中去,参赛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要能得到充分的结合,在电子竞赛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命题的要求,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竞赛成绩。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的学生,通过电子设计竞赛后,个人的能力方面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与其他学生相比在毕业设计阶段能更好更快地进入课题的研究,因而深受教师的欢迎。
(二)注重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电子竞赛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教师在培训中应结合实际拟定电子系统设计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多个方案的设计,特别是对具有创新思维的设计方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比较其优缺点,对方案进行细化和优化,进行电路分析计算,有可能就要进行软件仿真,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在此基础上完成电路的制作。在培训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鼓励大组合作,高低年级合作,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指导教师也应该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并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来提高自己。
(三)培养学生系统能力
在大学生电子竞赛辅导中,不仅要培养单元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根据某一设计任务的技术指标细化每一个单元电路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对任务在总体上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温度控制系统:就应从温度传感器的选用(Pt电阻、Cu电阻、热电偶、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等),小信号放大滤波、单片机数据采集显示、控制算法程序的编写、执行机构控制电路等方面来考虑各个部分的性能指标,只有各个部分设计合理,才能以较低的价格设计出整体性能达标具有实用价值的系统。
五、结束语
2009年9月参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化部人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07级学生王辉、程伟、游俏俊组成的参赛队设计制作完成的“智能模拟恒流源路灯控制系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荣获全国一等奖,学生代表王辉赴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奖。实践表明我们采取的参赛学生选拔方式,培训内容的选择,培训方式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辅导过程中收到很好的成效,在较短的时间内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越,韩力,沈伯弘,赵显利,俞信,胡克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EB/OL].http://.cn 2007.
作者简介: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电子资源利用
一、高等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和利用现状综述
由于20世纪90年互联网开始在民间普及,电子资源文献得以更加广泛的传播和使用,也推动了图书馆界对于电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世纪90年代初,西方国家99%的高校图书馆就都已拥有并开始利用电子资源,并将其纳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在国内,自上世纪末以来,国内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在校师生对于电子资源,特别是科研文献这方面的需要,开始进行电子资源的采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重视科研的高校图书馆在电子资源上投入的经费比例越来越高,许多馆占当年经费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各国的图书馆协会或委员会都会定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统计,总结分析当前的趋势和今后发展,其中电子资源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而电子资源的建设利用状况如何,是对图书馆采购策略的重要反馈和发展依据,因此对于本馆或总结性的电子资源利用状况有很多研究。
二、高等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现状调查
(一)利用现状
然而,与上述各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大量的经费投入和数目繁多的数据库相比,读者对电子资源的利用情况与之相匹配吗?答案并不乐观。在此,我们将利用情况分为利用率和满意度两个方面来总结一下。
1、利用率
多项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高校高职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现状普遍不高,高校高于高职,教师高于学生,研究生高于本科生。另外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相比,并没有优势可言。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Kimberly B・Kelley和Gloria J・Orr在2001年一次对本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社会调查中发现,有66%的学生很少或从不去图书馆,使用电子资源的学生占44.5%,其中研究生明显地比本科生更喜欢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据统计有69%的研究生经常使用这些资源,而本科生只占32%。在国内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电子资源利用状况是最好的,但是也没有达到100%覆盖,仍然有10%的读者从未使用过电子资源,本科生这一比例则达到了25%。教师的利用率最高,为96.2%。其他学校,如西北工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宁波大学、西安医学院等,开展的电子资源利用调查表明,读者使用电子资源的比率则更低。如西南民族大学的调查中有26.6%的读者从未使用过电子资源,西安医学院分别有50%、63.4%的读者不了解馆藏中文、外文电子资源。与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情况更让人扼腕叹息。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学生读者对本院图书馆提供的电子资源的了解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利用。
2、满意度
同样,读者对高校高职图书馆开展的电子资源相关服务满意度也不是很高,教师仍高于学生。这里的满意度包括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内容、宣传和培训讲座等方面工作的满意度。如在大连民族学院电子资源利用调查中发现有23.68%的教师对馆藏电子资源不满意,32.95%的学生对馆藏电子资源不满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存在问题,许多学者都对其产生的原因做了一定的分析。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较低
由于在中学阶段,国内缺少“信息检索”的相关课程,高等院校的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检索技巧都不够。首先,很多学生在研究课题时,不知道可以利用电子资源,更不知道在哪里获取电子资源;需要相关文献资料时,学生一味依赖网络,而又没有意识到在网上查询资料的局限性。其次,因为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比在互联网上查找更难,而很多学生又不熟悉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不能发挥电子资源最大的效用。学生认为在图书馆利用电子资源耗时耗力,满意度反而降低。
2、图书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不足
即使是重点高校的图书馆,虽然它们长期开展“信息检索”相关课程,并举办各种短期培训,但是参与的人数也比较有限。其他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情况则更加糟糕,缺乏人员来宣传和引导读者利用校内拥有的电子资源。由于缺乏培训,读者不得不靠自己摸索电子资源的使用技巧。一般而言,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进行初级的检索,利用关键词进行检索,在得到检索的结果之后,却不能再进行下一步的筛选或者深度的检索,这就使得检索工作的便捷和失去了效果。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导,很容易促使读者放弃利用内容丰富但是门槛较高的电子资源。
3、软硬件和网络配置限制了电子资源的利用
电子资源的利用不仅和使用者的意识和技能水平有关,它的易用性也是建立在一定的设施基础之上的。一方面,部分学校因为经费限制,机房的软硬件达不到标准,无法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给读者获取电子资源造成了障碍。另一方面,数据库公司提供电子资源的同时,也会限制IP范围来控制读者的使用权限。为了保护电子资源内容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公司或图书馆通过局域网设置,限制校园网内的用户才可以使用。这对于在校外居住的读者,特别是教职工,以及在校内使用其他网络(如电信宽带)的读者,都造成了很大的不便,也是最常见的不满意见之一。
4、高校高职图书馆电子资源教育现状
要提高读者的电子资源的利用率和满意度,不能光依靠他们本身的自觉性,图书馆的宣传教育工作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
根据王云娣的调查,130所高校图书馆中,有64所在图书馆主页开通了培训教育栏目,不到一半。这些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相关教育服务主要有以下4种方式:
(1)电子资源利用课程
这是所有方式中最专业最具有针对性的一种。调查中开设此类课程的高校占38.09%,大多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内容一般包括联机情报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网络数据库检索、互联网资源检索等类型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上机操作实习。
(2)文献/信息检索课程
自1981年教育部规定高校必须开设文献检索课以来,全国已有700多所高校开设了文献检索课。近年来,由于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在检索纸质资源的基础上,检索电子资源已经成为了重要内容甚至主体部分,将上文提到的电子资源利用教育囊括了进来。因此,许多高校的文献检索课更名为“信息检索”课,如今已成为开展电子资源利用教育的主要途径。
(3)数据库培训讲座
由于每个数据库使用方法不尽相同,给读者的广泛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迫切需要不同数据库的专题培训。在王云娣的调查中,有66所开设了培训讲座,刚过一半。这些培训讲座的内容既包括常规的馆藏OPAC检索、常用电子资源的基础检索技巧、光盘数据库检索和Dialog联机检索,也包括专题性的各大中外文数据库检索、专业类文献检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以及图书馆其他新型资源和服务等。这些培训的针对性强、深入度高、耗时相对课程要少很多,对只需要某方面培训的读者来说灵活性较强。
(4)电子资源在线教学
网络公开课逐步普及和MOOC(慕课)的流行,使推广该教学活动成为了可能,在线教学帮助读者不受时空限制学习知识,以期更好地利用电子资源。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在线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停留在简单的Web网页或提供多媒体课件的程度上,作用也仅仅是为了辅助教学。走在国内图书馆学前端的武汉大学,则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教学,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线了《信息检索》慕课,由该校图书馆学专业教授黄如花担任主讲老师。本课程两年内吸引了上万名校内外用户,师生和学生之间通过系统积极交流,收到了双赢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的进步很大,趋势良好,但是由于教育资源投入不平衡,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不同级别的院校的建设情况差距越来越大。在电子资源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一直困扰着高等院校图书馆的问题,我们还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馆员专业素质、重视信息检索教育、改善网络环境等方法来扭转不良局面,保证图书馆为读者的学习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蒙古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寻向,2013(36).
[2]翟金金,刘敏榕.竞争情报活动中的人际网络研究综述.图书与情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