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级英语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英语学习 分化 思考
学生进入初中后,开始系统地学习英语课程。而在初中英语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学生在理解能力、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一段时间后,学生中学习英语的整体状态往往会出现两级分化现象。这也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深入研究这一现象并找出其解决的方法,对于改进初中英语教学手段和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能力,提高全民的英语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出现分化现象的原因
1.学习兴趣下降。虽然目前在很多小学都开设有英语课,并对学生进行了一些英语启蒙教育,但这种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英文字母和会一些简单的会话,并不要求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的英语知识,且不作为考试重点,因此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小、学习难度不大,所以普遍表现出对英语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
进入初中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接触英语单词、语法、阅读、写作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难度逐渐加大,并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难度也不断加大,导致部分学生因为自身理解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出现暂时脱节,这种暂时脱节现象如果未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并进行有效引导,就会使学生从心理产生畏难情绪,降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与学习效果之间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效果越差越畏难越没有兴趣,越没有兴趣也就越畏难效果越差,从而使学生彻底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两级分化现象严重。
2.学习方法不对。英语习惯与母语习惯差别大,因此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很重要。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未能跳出汉语学习思维。学习方法显得陈旧,首先是习惯用母语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如记单词,习惯于用汉字拼音来标注英语单词的读音,将doctor标注为“躲得脱”。thank you标注为“三克药”等,令人啼笑皆非,或是按母语习惯逐字翻译句子:其次是忽略英语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只注重读和背,忽视听、说、写能力的培养,不能进行实践能力的运用和积累,自然产生了不良的英语学习效果。
3.教师不能及时对脱节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这种现象。英语教师为了抓紧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会不自觉地把复习提问、对话训练等机会让给基础好点的学生,以便于节省时间,使整个教学过程进展顺利。但这样一来,就忽视了学困生的需求,使学困生丧失了许多练习机会。同时,课后教师又不注重对学困生产生脱节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有效指导,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导致学困生完全放弃英语,出现两级分化。
二、解决有效措施,防止两级分化现象出现
针对这些导致两级分化的因素,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两级分化的出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也是防止分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具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要尽量放低姿态,和学生做朋友,正视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真正关心和尊重学生,尤其是学困生。
二是丰富课堂教学。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记住知识点。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通常采用实物教学、情景式教学、换位教学等方法,通过图画、动画、音乐、表演、角色互换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是开展轻松多样的课外活动。有针对性地利用课外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开辟英语角。开展单词接龙竞赛、英语诗朗诵会、英文歌演唱会、英语短剧表演等活动,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教给学生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差生学习困难,最关键的问题是方法欠佳,所以作为教师要帮助差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效果:针对记单词的困难,要教会学生通过实物记忆、联想记忆、关联记忆等方法,找到记单词的规律;针对发音和听力方面的困难,鼓励学生多听录音、英语新闻、英语歌,甚至多看一些原版英文电影等,都是不错的方法,并且鼓励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多模仿。
针对语法方面的困难,则首先要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的习惯思维,一方面记住英语语法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多听、多说来加深记忆,克服学习中定向思维的困难,这里对话表演和英语短剧表演就是不错的。
做好了上述工作,我们就有希望减少或缩短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真正实现学生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 化学实验 化学反应过程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社会各个部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生存与发展。例如,一个企业没有信息,就如同一个瞎子、聋子,不能对市场需求等信息作出反应,导致竞争失败,甚至被淘汰。另外,最重要的是有了大量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决策失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地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
1.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一书中指出:“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应该认识到教育技术不只是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以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工具为载体应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广义的教育技术范畴很大,本文主要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2.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状况
现代教育技术是由传统的电化教育发展而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化教育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电化教育”已发展到了“现代教育技术”阶段。近年来现代教育技术已经上升到媒体技术阶段,所使用的技术除传统的幻灯、投影、录音、无线电广播、电影、电视等,实物投影仪、语言实验室、通信卫星、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媒体也进入了教育领域。
3.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地生动形象地以声、形、视听等手段,形象逼真地进行模拟,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3.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
3.2运用多媒体,可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
在化学教学中,由于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和排列的不可感知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在“原子的构成”一节教学中有关“电子核外运动”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课本上的照片来解释,也可以用相关模型进行直观教学,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前者由于缺乏动感而使学生误以为电子的运动有一定的规律,后者则会让学生认为原子是一些实心的几何体。为了能让核外电子动起来,我们制作了《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的小课件。首先简介“视觉暂留”现象及其在电影及动画制作中的运用;然后制作一些宏观物体的运动及模拟电子绕核运动的各种flas,从而让学生能真切地感受物质各种不同速率下的视觉印象,认识并理解电子运动的特点及其描述的方法。
3.3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
3.3.1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
九年级演示实验“测空气里氧气含量”,过去是红磷在钟罩中燃烧的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集气瓶中进行,点燃红磷,并迅速放入集气瓶中。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黄白色火焰,有大量的白烟生成,集气瓶里进入水的体积约占剩余容积的五分之一”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增强。
3.3.2模拟可重复性差、耗时长的实验;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但是课堂的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做到随时调用;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九年级“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中,“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活动,需一周时间,耗时较长。可利用模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又如“氧气”一节教学中,“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由于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运用课本实验,学生容易吸到有毒气体,时间不易过常。可以再利用录像重复播放“硫在空气里燃烧”和“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3.3.3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模拟化学反应过程,使学生看到分子分裂和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九年级“分子和原子”一节的教学,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水分子分成氧原子和氢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了化学变化的实质,使较为抽象的原子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
4.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它们更大的作用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学习工具,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等。
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观念。多媒体教学仅仅是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补充和延伸,应该适时适量,只有在运用其他手段不能很好说明时应用较为合适。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每节课所需的教学媒体,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像一缕温馨的风,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又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了活力。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21-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学生数量众多且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更好地组织大学英语教学成为近年来大家关注的话题。教学是一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分不开的。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出发点,在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贯彻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从而促进学习者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一、需求分析理论
需求是人体对内外环境客观要求的反映,属于人体的一种缺失状态,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状态和个性倾向性[1]。需求分析是指系统地收集、分析所需的主客观信息,以确定能够满足学习者需求的课程目标的活动[2]。它主要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
需求分析是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组织教学、使用教材、决定教学方法、评估教学结果的依据[3],也是使教学适应社会及时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4]。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目的及需要、学习计划、学习优缺点等,便于确定教学计划、布置作业、调整课程安排,以满足学生的要求并改进教学。
在我国,许多学者都探讨过大学英语学习者的需求问题。如王斌华[5]、张雅萍[6]、赵庆红[7]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证基础。
二、问题的提出
笔者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分级教学,此分班一直持续到二年级大学英语学习结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同一个教学班中,一部分学习者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却没有。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在学习需求上是否存在差异?是否有必要根据四级考试成绩重新分班?这是本研究试图解决的问题。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笔者所在高校2010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数学信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政治行政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共五个班的同学参与问卷调查。
(一)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进行。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本校的具体情况,由笔者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确定访谈内容。问卷调查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个人的基本情况、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对教材使用情况的看法、对课程设置的看法及对教师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9份,收回有效问卷184份。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1份,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测试的学生有效问卷共93份。通过对问卷进行整理,得到以下数据。
1.关于学习动机。
表1 关于学习动机的调查结果
(注:A指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B指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以下各表同1)
关于学习动机的题目为多项选择。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有58.2%的人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9.9%人的是“为了通过英语等级考试”而学习英语。可见,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学习动机更长远,而未通过的学习者则更重视短期目标。
2.关于教材的看法。
在此项调查中,两者并未出现明显差异: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68.1%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25.3%的人不满意,6.6%的人满意。而未通过的学习者中63.4%的人对教材基本满意,29%的人不满意,7.6%的人满意。其不满意的原因基本相同:现行教材练习题太多,任务重,完成作业占据了太多时间,觉得枯燥乏味;现行教材与他们的生活缺乏联系,选取的文章有些过时。可见,在课后练习题的处理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分出详略,因材施教。此外,教师还应该适量增加一些与时俱进,贴近大学生生活且难度适宜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3.关于学习方法。
表2 关于学习计划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而能够基本按照计划进行英语学习的人也很少(A:13.2%,B:4.3%);而“制订了学习计划却不能实施”的学生却高达70%左右。可见,大学生的意志力、自控力还比较弱,急需教师给以更多的监督。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监管力度。一方面,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身情况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定期对学习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39.8%的人课外几乎没有学习英语,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也有29.6%的人课外没有安排英语学习时间,两者占的比例都不小;相应的,每天学习英语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的却少之甚少。可见,英语教师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势在必行。
4.对课程设置的看法。
在对现有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看法上,两者出现较多的差异。如表3所示。
表3 关于课程设置看法的调查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需求最高的是口语和听力,而在未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中需求最高的是听力和阅读。在访谈中未通过考试的学习者表示,由于学位证书的颁发与四级考试挂钩,所以对他们而言针对四级考试的各项培训是最急需的,诸如口语、英美文化这样的课程应该放在过级后。而通过四级考试的学习者表示,由于用人单位对英语学习者各种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他们希望在通过四级考试后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口语、听力、英美文化等方面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筹码。
5.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在对教学方法的看法上,两个层次的学习者中都有超过70%的人(A:75.8%,B:73.1%)认为现有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他们希望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堂活动,如小组学习、角色扮演、辩论等。其中,角色扮演最受喜欢,其次是小组活动和辩论。在访谈中学习者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开拓思路、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锻炼自己的口语、听力及合作意识。也有部分学习者坦言,有些活动对他们而言太难,想参加但担心水平不够。可见,将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安排在同一课堂学习,不但不能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反而使其自尊心受挫。因此,在四级考试后重新分班是完全有必要的。
6.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两个水平的学习者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态度及课堂教学能力还是比较满意的。相比较而言,教学能力次之。这一结果与先前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相吻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还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英语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导致其英语学习需求也大相径庭。因此,根据四级过级情况重新分班是可行的。分班后,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分别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调整课程设置,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夏永红,张利荣.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习需求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Brown,J.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Teaching[M].Heinle & Heinle Publishers,2001:36.
[3]王志茹.大学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2).
[4]Waters,A.& Vilches,M.L.C.Implementing ELT Inno-vations:a Needs Analysis Framework[J].ELT Jour-nal,2001,(2).
下面分析一下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产生分化现象的原因。
首先,我校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经调查,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要求不高,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反正也不出国,也不与外国人打交道,英语好不好没关系。有些孩子也认为自己不是上大学的料,英语学不学都无所谓。这两种想法的结合,导致了部分孩子对学习英语缺乏信心或兴趣不浓。其次,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已学过三四年的英语,而有些外地来的借读生没学过英语,这就造成初中启始阶段出现个体差异现象。最后,随着教材难度的逐渐加深以及八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后身心发展的不协调,那些意志力薄弱、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信心不足或厌学情绪。
针对这些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来阻止学生两极分化。
一、掌握学困生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比如,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位漂亮的女生,进入青春期后,经常受到一些男生的明追暗恋,而她的父母因工作忙,忽视了对孩子青春期的正确引导,这就使她在思想上有些茫然,上课有时心不在焉,作业有时不完成,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相反她的着装打扮开始与众不同。看到这一切,我课下有意识地找她聊天,在赞许她美丽外表之余,希望她学习成绩也应该如此美丽。与此同时,给予她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帮助她补习功课。上课对她提一些较容易的问题,满足她的表现欲,增强她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使她八年级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提高了20分。另外,对于一些有可能掉队的学生,我也是及早指出他们在学习英语中存在的问题,帮他们分析原因并说明掉队的严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认真钻研教材,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生在七年级所获得的语言技能能否在八年级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分化的又一个问题。因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一些比较直观、贴近生活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学习英语。
1.巧设问题情境,降低学习难度
在教学中我总是借助挂图、实物,以及生活中的实例等,设计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言情景中。如教“打电话”这一话题时,我出示了一张两位同学正在打电话的图片后,就问学生:“What are they doing?”同学们说:“他们正在打电话。”“那你们平时都怎么打电话呢?”有的同学说:“是某某家吗?麻烦您叫一下他好吗?”还有的同学说:“您好!某某在家吗?”等等。我在肯定他们的答案同时也表扬了他们的礼貌用语,接着我进一步询问他们接电话时怎么回答,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种不同答案。看到同学们兴趣高涨,气氛轻松活跃,于是我介绍说:“林涛和李磊正在打电话,林涛在电话里怎么作自我介绍的?我要找谁,英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听录音。”听力输入完毕之后,学生纷纷举手效仿文中对话进行回答,气氛很活跃。
2.采取分层教学,注重教学效果
课堂上,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及智力因素把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每天上课,我百分之八十以上时间是站在B、C层次之间的过道里,随时关注着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对他们进行提问。对于学困生不易掌握的语法,我就想方设法编成公式和顺口溜,让他们进行背记。例如,在学完形容词、副词比较级、最高级之后,我就把它们变成如下方式:比较级要变化,一般词尾加-er;词尾若有哑音e,直接加r就可以。辅音重读闭音节,辅音字母要双写;辅音字母加上y,先把y改成i,再把er后面带。最高级加-est,前面加-the莫忘记;形容词若是多音节,只把-more,-most前面加。总之,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3.组织学习小组,帮助学困生学习
按成绩好、中、差三人一组。上阅读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翻译课文大意,讨论文章后面的问题,写出一致的答案,等待最后的评比。这样,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但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答案,同时也学会了思考方法,从而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进而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4.开展小竞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古人云:“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也就是说,学多数时间都落到学生自己的行动中。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实践 信息化教学技术 设计原则 学习
信息化教学是当前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全新形态教学模式,它拥有整合性、互动性和更多实践可能,借助网络平台、多媒体平台等技术来实现了更多教学内容与方式可能性。另外,它也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度与认同度,让学生更有兴趣获得知识,更愿意参与到信息化教学所营造的氛围当中。
一、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融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基本思路
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对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单纯增加和累积,更多的是对语言教育信息化观念的转变。中学能否配合教学改革的现有节奏,实现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大力普及、应用和完善,是否能够为学生建立一系列以英语教育资源为主的信息数据库,能否将信息网络这样的综合性优势内容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环境中,最终形成全新的英语教学实践思路。具体来说,本文认为就目前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融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基本思路要分两步来看。
第一步,是对观念的转变。信息化教学技术应该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形成合力,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上作出响应,将诸多信息化条件技术切实整合并融入到实际教学行为中,即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再者,教师应该用切实行动让学生意识到信息化教学的潜在优势,统一学生与教师的自我思想认同感,在认同的基础上来改变教学习惯及学生学习习惯,做到潜移默化、具有灵活性与可操作性的循序渐进改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主动获取来自学生的反馈意见,作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善。
第二步,是对课堂实践行为的转变。现阶段我国素质教育推崇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协作、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将信息化教学技术融入其中,无疑会更进一步改变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互动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信息化教育技术并非教会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如何主动去开发自身潜在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这一点也是未来中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必须要思考的。
二、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原则
1.信息化教学技术基本运用原则。中学英语是培养学生英语基础的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模式融入要更多基于中学英语教学特色,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来展开改革。换言之,就是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主力精神导向。建构主义理论的主旨就在于两点:第一,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新教学技术优势;第二,已结合了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教学模式一定要做到有层次、要实现非线性、多元化发展进程,为信息化教学创设环境、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所以笔者认为,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应用以及对信息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要合理、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展开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过程;第二,最好以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作为主线,以研究活动作为辅助,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培养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运用信息化技术,如何在互联网中学会协作学习,即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要强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过程,要建立评价机制来鼓励学生,并让他们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所作所为。
2.原则设计的重点。对中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来说,首先要把握原则重点来设计原则。本文认为应该主要注意3点内容。
首先,要设计英语情境主题,主要基于教材教学内容侧重点、单元知识点进行内容分配和构建,做到大胆拓展学习目标,确定授课知识方向后为学生构建框架,并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填充主题框架内容,完善情境教学体系,顺利展开教学主题及进度。
其次,要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将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技术与现实教学内容相结合,利用各种互动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真实还原英语语言应用环境同时也要优化教学内容,结合视听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这种氛围中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最后,要根据不同教学方法来有选择的设计自主学习模式,体现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越性和创新性。在这种自主学习模式中,主要让学生拥有更多机会与空间将知识外化成为学习成果,并应用于学习生活当中。同时也实现基于知识学习认知的自我审阅、自我检测和自我反馈精神。
三、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策略
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应该基于两点来看,它们分别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下文将针对这两点提出基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策略。
1.教学内容层面。目前微课视频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学英语教学进程中,它就是典型的信息化教学技术之一。考虑到传统中学英语教学课本并未专门为学生准备预习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尝试用微课来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环节,全面分解课堂上教学部分的讲解任务,提前做到对教学难点及重点的突破。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一个10分钟的微课视频,视频内容就专门针对本次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诸多知识点。在制作好后上传到互联网上供学生浏览预习,并留下教学问题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准备思考,以便于课上围绕问题展开教学过程。以中职英语教材中的《That’s how most accident happen?》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一段有关交通标识的微课展示视频,让学生观看其中的各种交通标识,并尝试自己查阅资料去了解这些交通标识和它们的功能。然后教师会在视频中提出问题,例如“Watch the video and find out the causes of car accident.”随后在视频中播放几段关于交通事故的实际情形和英语表达形式,比如说“run the red light”(闯红灯)、“drunk-driving”(酒驾)、“over load”(超载)等等。在视频中将几组英语表达形式与交通事故本身的视频联系起来,同时配上语音朗读,以便于学生加深预习记忆效果。最后用图片表示的形式将它们与英语词组组合,让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前再复习巩固一遍,形成良好记忆。
如此设计的微课软件可以说让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就生动的学习了一遍教学内容,而教师在课堂上只负责在讲解理论之后扩展相关教学内容,形成对知识的延伸。
2.教学形式层面。如前文所述,要基于信息化教学技术引入大量的情景语境,这有助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定性,即以一种交流工具的视角来看待它、学习它,而并非是一门学科。所以教师应该借助多媒体构建更大的语言环境平台,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来创设语境,也为学生构建虚拟与现实相互结合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就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语法知识和单词词汇。举例来说,在中职英语教材的《Welcome to the English club》中,就以学校外语社团为背景,借助多媒体平台为每一名社团成员录制英语语音,其内容就是招聘新人入社,这其中也包括了社团负责人员与应聘学生的英语对话。而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通过让全班同学观看社团英语交流对话,然后为学生分组,模拟社团招聘的对话情境,锻炼学生在有情境场景中的特定事件英语对话能力,将本就枯燥的语言教学融入到多媒体图文影像与音频中,转静态为动态,借此生动的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善于利用语言进行畅快交流,感受英语所带来的交友魅力。
总结:如今我国教育正在面临全面改革,而中学英语更是倡导教学改革的先锋。本文所谈到基于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来融合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全方位激发和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导展开教学进程,实现师生之间基于信息互联网技术之间的更多元互动,提升学生在中学时期的英语语言基础及表达能力。这样的学习体验对他们未来步入大学、步入社会运用外语与他人交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值得进一步在中学领域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凤.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活力英语课堂[J].文理导航(上旬),2014,(2):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