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革命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是一种以热爱和忠诚祖国为内容的比较稳定的情感、思想和行为,是一种团结人民、推动历史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调节个人与国家关系的基本规范。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定社会的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的爱国主义思想影响、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感、增强人们的爱国意识、引导人们开展爱国行动的一种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政治社会化的产物,是主流意识形态社会化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和场域,担负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历史重任。

首先,加强馆校互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实践。在这方面,我们要善于把纪念馆方面静态的红色历史资源活动起来,把高校方面丰富的教育和学生资源调动活跃起来,把纪念馆方面和高校方面的资源高效流动运转起来。以“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当代学生展开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公民教育,以最终实现“把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为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的目标。具体而言,纪念馆方面可在和各高校建立有效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纪念馆资源进高校、革命电影进高校、专家学者送报告、主题征文比赛在高校、研讨会与红歌会竞等多种活动形式,有效的将历史与现在拉近距离、将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将革命精神与创新意识合而为一,进一步丰富和优化纪念馆红色历史资源的内涵和品质。高校方面,除了利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爱国主义课堂讲授、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和节假日进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等外,还可根据当代学生的内部需要,积极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有关革命与创业的演讲和辩论、邀请专家学者开主题报告会、组织学生参观旅游、组织学生开展班团日活动、组织红歌会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等,通过活动载体让学生自愿走进红色历史资源富集的革命历史纪念馆,自觉接受“润物细无声”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此外,高校与纪念馆方面可以互派党史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专家,以相互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也可以相互借鉴彼此的活动形式和载体,以达到共同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公民教育的目的。

其次,建立有效沟通合作机制。具体做法是纪念馆方面成立学生联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学生联络事宜的领导、组织、监督、检查等统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与区内外的各个高校及学生团体建立直接的契约合作关系。契约合作的重点和原则宜以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为行动的导向,对所有合作高校和学生团体一律实行免费服务政策。不仅仅免门票,也要免相关的导游讲解服务。因为只要纪念馆方面能把足够多的学生吸引到百色,即使门票和导游服务收益为零,单单学生在百色地区的刚性消费亦足以弥补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经济收益。况且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馆初衷根本并非单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契约合作的形式除了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外,宜应允许和鼓励诸如馆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学生课外活动基地等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不过,纪念馆方面在与各高校和学生团体建立合作关系时,须对每所合作高校和学生团体每学期至少要在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一次以上的学生活动有个硬性要求,以形成有效的联系机制。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方面也可以采取“主动走出去、积极迎进来”的策略,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与纪念馆方面合作,积极开辟建立革命历史纪念馆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展基地。

最后,加强化组织保障,创设环境氛围。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建立起由政府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各高校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定期召开各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协商研究解决纪念馆建设、纪念馆服务、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等重大问题。在这方面,纪念馆主管部门一定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并要在纪念馆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同时,考虑到纪念馆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太大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政府部门有必要也必须从其公益性质和教育性质出发,不断加大对纪念馆建设的投入力度。当然政府也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手段,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纪念馆的建设、运营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纪念馆建设是爱国主义环境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纪念馆的环境及其特点,弄清爱国主义教育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努力创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氛围。

总之,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我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从建馆之初就承担着缅怀先烈、记载历史、传承精神、教育后代的光荣使命。依托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是践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要求,又是实施《、中央文明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的实际举措,更是高校进行思政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2]郑志发等.爱国主义教育结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2005,(12).

[3]路景山.建设林则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11-01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党和国家对青年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及《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系统掌握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分为理论讲授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理论讲授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环节都形成了统一的制度,教学规范,但理论教学枯燥,与中学知识有重复,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师生的教学兴趣,巩固教学成果,各高校都在结合自己学院特色,开辟实践基础,进行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作为新生的教学环节,各高校态度不一。有持赞同态度的,认为客观了反映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有持不同意见的,认为实践教学由学生工作部门、党委、团委开展即可,实践教学增加老师负担,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总之,实践教学的开展引起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内容与方式的重大变化,规范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思政课教师一般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理论功底可谓深厚。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学习。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同度不高,主要表现在认为相应内容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内容老生常谈,学习兴趣不高,课下不看教材,作业网上下载,考试临阵磨枪,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上课是“独角戏”。师生互动较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范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包括社会实践、军训、创业活动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是对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检查和巩固,两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

三、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负担过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关于理论教学,已经形成完整、规范、系统的管理质量,在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也形成了监控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行实践教学,教师任务繁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班教学,一次课大概有100-150个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每个教师要安排几百甚至上千个学生,从教学基地的选择到活动的策划、学生实践,最后到社会实践成绩的评定,需要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后期收尾工作,教师苦不堪言。这些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很难纳入学院合理的工作考核之中,学生的出行时间安排、费用安排都很难控制。实践教学从短期来看,安全保障成为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一般是由带队教师负责,还需要学校提供经费资助,大量学生的外出,教学效果很难保障,老师深感责任重大,甚至会出现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教师对校外实践活动顾虑太多,从而严重影响老师组织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实施。

(二)实践目标、内容、教学大纲、成绩评定、监控体系等制度不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涉及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思政教育理论课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门课的实践教学也涉及以上多个领域。与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相比,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如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考核办法,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难以到位。老师安排社会实践具有随意性,很少向教学管理部门报告,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往往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实践报告网上复制粘贴,小组活动中滥竽充数,实践成绩的评定很难反映真实的实践过程,缺乏规范和可操作性。在实践教学的学生成绩评定方面。在实践主题的选择、实践方式、如何实施,如何撰写实践报告,学院、教务部门缺乏统一的指导。实践成绩评定中缺少明确而具体的标准。教务部门也很少对思政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和监控,认为这是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的事情,教师也很少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主题、形式、特色、效果进行评定,教学流于形式。

(三)实践教学多头管理,事倍功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时期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大学生实习、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共性,有相通之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著名企业都是实践教育的最佳场所。在现实中,学生部门、青协、团委、党委各自为政,实践主题重合,导致实践活动过多或过少,学生实践报告负担加重,效果不明显。

四、规范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统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是思政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要把它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两者不可分离,必须有机结合。要求从全院的宏观角度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实践教学的任务、内容、方式、课时,教学目标,各级部门从人、财、力等方面进行全力支持,确保实践教学的实施。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教学创新 人性化 实践性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变革时期,社会各领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以致当前高职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趋向。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创新,改变过去只重理论灌输,缺乏双边交流,没有形成“合力”的单一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和实际需要。

一、接通“地气”,实现人性化教学

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学课题组调研情况来看,当今学生身处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他们脑子里有大量的疑惑需要有人来解答,同时现实生活中的升学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情感困惑,也使不少学生心理上产生了震荡和冲击。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学生在应对种种压力时心理越来越脆弱。这正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问题。

思政教育必须接通“地气”,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回归主置。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价值主体、活动主体、发展主体和权利主体。在具体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回归生活世界” 为支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体现出对生命个体差异的肯定与尊重。同时,充分发挥情商教育特色,在教学中以学生生命活动为前提,以生活实践为基点,将学生最关心、最困惑、最苦恼的问题纳入视线,大到时事政治、人生真谛,小到个人就业、为人处事甚至情感问题,都能予以人性化地关切,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会站在高处看人生,从全局角度看自我,自主解决各种现实问题。这样就使思政教育从单纯理论灌输变为源自于学生内在需求的自觉行动。

二、双向互动,实行启发式教学

所谓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平等对话,从而激发兴趣,拓展思维,以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的精髓所在。思政课有其枯燥的一面,启发式教学在于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增强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地阐发。语言上要生活化,时尚化甚至是网络化。问题设计上要热点化,如社会公德问题、房价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少数腐败现象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并引导学生在宽松环境中发表真知灼见,还可以对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辩论会,通过观点碰撞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呵护学生具有新意的念头,珍惜学生带有创意的言行,尽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积极情感的教学环境。

此外还要改进创新考核方法。一是考查平时学习状况,可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成果笔记化、日记化、博客化,如写出专题学习心得、小论文、心情随笔等。二是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情况 ,可采用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方法。这样学生就学得真切生动学有所得。

三、设置情境,实现信息化教学

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教育手段,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教师可利用科技手段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软件,实现文字、音频、视频、 图像等多种手段的互动沟通,让学生“身临其境”和“亲身体验”,提升认知质量和深度,激发内在情感,打造出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全新多维课堂。当今信息网络普及为思政教学带来了新的平台,教师还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交流。如进行网络聊天式讨论问题、交流心得,建立专门网站论坛,为学生布置相关专题博客写作内容并跟贴点评等等。从而将思政教学从“平面”引向“立体”,从“单项”引向“多色”,实现教育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有机结合。

四、面向社会,实行开放式教学

目前,思政教育已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计划。但要真正落实到位,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理论教育真正入脑入心。高职院校具有校企合作办学这一自身独特的办学特色和行业背景。与地方政府、厂矿、企业、社区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让学生顶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熟悉行业规范,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法规教育。并在活动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育、心志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和应用。在实施“走出去”的同时,也可以“请进来”。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各行各业模范典型来校举办专题讲座和形势报告,介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热点问题,讲述成长经历,阐述对人生的看法,给学生以多角度激发和启迪。

五、融入文化,使思政教育生活化

要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依托校园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进一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党团活动、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是开展思政教育、加强大学生价值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其各自效能。如社团活动应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第二课堂。通过举办讲座、演讲、辩论赛、文艺演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事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国情、开阔眼界、锤炼思想、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此外还可以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或国内外重大事件为载体开展实践教学,可通过图片展、演讲、辩论、主题征文、观看历史片和举行歌咏会等形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常态化;载体;构建

大数据时代的新常态下,高校学生思想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如何构建常态化的载体,需要研究学生思想实际,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这一方面开展了一些实践。

一、完善机制,推进培育践行工作常态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领导、全员参与。学校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分工。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部门、群团组织协同配合,形成了全校上下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学院制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方案》,在年度党委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书中,对重点工作、内容举措具体部署,把落实情况作为业务考核、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学院注重把日常管理与价值观导向有机统一,修订完善管理制度;以推动师生价值观养成为着力点,不断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出台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

二、搭建载体,强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搭建多层次教育教学载体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认真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价值观的培育,要做到知行一致,知识是前提和基础。思政课的课堂就应该是传递价值、传授知识,其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就是对大学生开展价值观教育。面对大学生的受众,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思政课教师需要建立教学平等观、教学学术观,研究构建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他们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参与到教学的角色共同体,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交流与对话达成共识。教师既是教学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教学;学生既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从事的是研究性学习。教学的中心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以开展“道德讲堂”项目为契机,深化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引入主体性、实践性教学观念,倡导叙事式教学法,编写案例、设置情境、现场教学,不断增强实效性和说服力。2.充分发挥党课和“青马工程”培训的示范作用。通过党课集中培训,“青马工程”培训专题讲座、学习研讨、精英论坛等,让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学骨干学深学透、先学先行,做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校园风尚。在整合教材内容、建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热点为辐射点,以价值观相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论、基本概念等主要基点,构建相对独立、主题突出、模块鲜明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导相统一的教学模块。在实际教学中,具体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中归纳与讲授内容相关联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学生普遍关注但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影响、产生偏颇乃至错误观点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集体讨论。3.充分发挥专题讲座的引导作用。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形势政策报告和理论宣讲,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渠道。举办“新青年教坛”“农牧大讲堂”等十余种专题讲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定期选定主题,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宣传解读和解疑释惑,强化正面引导,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耳、入脑、入心。4.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作用。利用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深厚积累,总结经验、拓展内容,结合学院的农牧特色,开设了十余门中华农业优秀文化相关通识课程,举办了传统文化大讲堂、国学经典讲座等。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深度阐释,使学生对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形成准确把握,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核心价值观。

(二)搭建立体化宣传载体

做到了24字基本内容进校园、进办公场所、进教学场所、进生活区。运用校报、广播、电视、网站、橱窗、LED屏等校内媒体资源,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体式宣传培育和践行的进展和成效。在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专栏,定期推送师生中的典型做法和凡人善举。举办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厚德牧院”等公益广告征集活动,用生动的艺术样式和活泼的时尚元素表现、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知晓率。

(三)搭建系统化研究载体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势,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开展理论研究和阐释,举办了泰州黄桥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多个项目获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学院多个教师成为省、市劳模,应邀在各单位做辅导报告,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应有贡献。

三、抓好载体结合,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践行

(一)与大学精神培育、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相结合

大学精神、校风学风教风以及蕴涵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特色表达。学校不断发掘校训、牧院精神的时代内涵,开展“校史校情”知识竞赛等活动等系列专题报道,解读大学精神、演绎时代内涵,激发师生爱国荣校热情,增强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以推进优良校风学风教风为载体,在全院学生中深入实施“青春学习计划”,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在学校行政和服务单位开展改进工作作风等活动,树正风兴正气,引导师生自觉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与典型引领相结合

学院开展了一系列一批先进典型学习教育活动,用他们的优秀品质、先进事迹铸筑学校精神高地。通过深入挖掘、大力宣传校园中的模范人、典型事,开展“感动牧院”人物评选,用身边榜样的鲜活事例教育引导师生从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学校注重设计文化载体,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广大师生在文化创意和实践经历中深切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和要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价值观自信。以学院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的要求为标准,以文明宿舍、优良学风班集体评选为载体,培育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院系文化。以“一院一品”为引领,打造了艺术节、汉字书写大赛、历史文化节等一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做好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践行。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立足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气神”。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行是关键和归宿。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大学生的生活实践中,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社团的朋辈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以纪念节日为载体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爱心支农”“农村调研”“志愿服务”“行走在凤城河——保护母亲河”“地球一小时———节约水电”“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和以“中国梦与青”为主题的课前3分钟演讲活动,营造了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微博、QQ与学生课下进行思想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空间与载体。

(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思政课不能停留在书本,需要和社会实践结合,要大力推进思政课的实践教改,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认知层面向信仰高度提升,在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和逻辑体系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内化性地接受。实践是校验标准,需要让学生自觉地用实践去衡量、审视,使自己的思想和认知从偏离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不足乃至错误中解放出来,主动地用正确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并指导自己行动。做到理论实践、主体客体的真正融合,从践行角度真正把握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内涵,达到用这一价值观推动完善自己进步的目的。按照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要求,安排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学院每年结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织大一新生,在学习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时,参观学校所在地的历史名胜、英雄故居、烈士陵园等等,让学生在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同时,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体悟自己所学理论,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信仰。同时,根据课程实际特点,开展对学生实践需求、思想状况的调查,精心设计并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明确实践主题、实践内容、实践形式、实践路径、实践考核。开展“重走先辈路”“和农牧经营户在一起”“感受水产”等主题或专业的实践活动,以及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学雷锋志愿服务月等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暑期深入农村进行调研,以制度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和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会理解、认知认同,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在大学生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大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参考文献:

[1]郑思佳.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有效途径研[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5,(2).

[2]陈婧.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郭赞.关于雷锋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及践行的思考[J].世纪桥,2014,(11).

[4]吴细玲,曾令超.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8).

爱国主题思政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校外实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1.032

1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的意义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特别强调高校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探索实践教学育人的长效机制。众所周知,思想政治课是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的重要方式,承担着“育人”的重任,是培养“厚德”人才的基础和载体。而如何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一载体,培育综合型的高职人才,一直是我们思政教研部同仁们思考探究和摸索实施的教学内容之一。

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于公办高职生和本科层次的大学生而言,素质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更有待于提升。不少的学生对思政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抱着应付的心理学习,对思政课学习不感兴趣也不重视,还有一部分学生把它当做“睡觉课”、“玩手机课”,甚至有极个别学生把它称作是一门“大学生洗脑课”。学生情况的这一现实,对高职院校思政教研部同仁来说,面对着思想教育和品德培养的艰巨重任。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厚德”人才方面的作用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通过另外一种教学方式即借助校外实践教学作为培育“厚德”人才的有效补充。

2 我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及其取得的成就

我校地处风景秀丽海滨城市厦门。厦门不仅景色宜人,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富、人文环境非常优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拥有独具侨乡爱国主义文化特色等等,这先天的优势为思想政治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教育资源。为了便于每年开展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我校思政教研部与嘉庚纪念馆、厦门历史博物馆、厦门经济特区展览馆、闽南风俗陈列馆、大嶝岛战斗英雄观光园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福建省教育厅对我校思政课的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中学生对“思政课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36%的学生认为应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各环节所占比例如图1)。

结合学生的这一学习要求,本着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我们借助开展校外实践教学的方法,力争做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把课堂精辟讲授和师生共同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我校教学一大特色。

全员参与。从2008年至今8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坚持全员参与的原则。即所有的思政老师和所有的大一新生,全部参加校外实践活动。老师们分别负责各项校外实践工作的安排:事先的安全教育、与基地联系、组织学生报名x择实践基地、负责安排车辆、实践的协调安排以及组织参观等,虽然这些工作繁琐而复杂,但我们依然坚持让全部学生参与的原则。从2008年至今,活动已开展8年,已经组织几万人参加此项实践活动,而且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成果。

学生学有所获。学生能从中有所收获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在参观集美嘉庚纪念馆时,很对学生对嘉庚先生称赞佩服,并将其作为个人的榜样。另外, 2009年我校组织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课教学参加厦门市组织的“参观嘉庚纪念馆观后感有奖征文比赛”有四名同学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学校荣获组织奖;2008-2015学年,共有池细妹等96名同学荣获“兴才学院思政课实践教学优秀论文奖”;通过参观,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此感悟,是理论课堂很难做得到的。

教师教有所成。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得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学校的边缘学科逐步上升为学校的品牌课程,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改变了学生以往对思政课“单调、枯燥、纯粹说教”的看法,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通过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加深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对思政课的喜爱程度,同时也凸显了思政课的重要性。借助于思政课的校外实践教学,思政教研室教师们在教学案例评选大赛,福建省以及国家的思政课教学比赛中都曾获得佳绩,还有多名老师获得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立项。校外实践的开展不仅让同学们从中学有所获,也让教师们教有所成。我们所取得一系列成就,又提升了思政课的地位,改变了思政课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同时得到同行业以及领导专家的认可。

同行专家的认可。福建省高校专家评估组成员薛育宁教授、厦门市教育局郭庆俊副书记、厦门市教育局陈琦处长、厦门大学学院副院长石红梅教授、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梅进禄副教授等多次亲临我校听课,高度肯定了我校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省专家组到我校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检查,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我校思政课教学特色明显,尤其是思政课的实践活动能长期坚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中反映良好,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在此检查中,我校思政教研部以民办高职院校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了检查评估。

3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校外实践活动开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校外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外实践教学弥补了理论教学之欠缺。长期以来,我们所谓的培育综合性高职人才多是停留在字面上、课堂上、理论上的教学,认为“腹中有诗气自华”,多读几本书、多上几节课,就可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就可以具有高尚的品格。其实,纯理论教学效果不佳、教学的低效率低下的现实告诉我们,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尤其是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培育一批厚德精技的综合人才。而借助学生容易接受而又喜爱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使社会真实的案例融入学生头脑,再使学生的所思所想落实到社会层面、生活层面,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到渠成地将他们培育成高职综合型人才。

其次,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通过一系列校外参观活动架通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桥梁,突破了当今思想品德教育客观上存在的盲区,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力图达到却没有达到的一个区域。通过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使封闭在校院里的学生提前见识下他们即将步入的社会,为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铺垫。在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中,我们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来架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桥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达到高职德育教育“立德树人”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厚德”人才做好铺垫。

最后,校外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教学能力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良好的教学手段就是其中之一。校外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它的开展要求教师们必须走出课堂,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只有借助于校外实践,才能向同学们真正讲清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亲身体会并领悟理论内容,特别是中国化的理论内容。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也有所提升,校外实践活动为教师们的科研提供了充的课题材料,为教师们的课题申报、课题研究、文章的撰写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是培育“厚德”人才的重要环节,在培育“厚德”人才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取代的作用。校外实践可以弥补理论课之欠缺,改变传统、单调的“授课-听课”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校外实践可以让学生把课堂讲授的理论点与实际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美]弗雷斯特・W・帕克.如何成为优秀的教师(第3版)[M].朱旭东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 何捷著.教师职场36忠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3] 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