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协同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Abstract: I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lots of conflicts, disputes and loss occur at the organization interface. So the organization interface management is critical to the achievement of project. The forms and interface barrier causes of the organization interface are analyzed in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then the paper advances proposal of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working platform to solve the interface obstacles and ensure the seamless interfaces of the organizations to achieve maximum performance of project management.

关键词:大型建设项目;协同工作平台;组织界面管理

Key words: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projects;collaborative working platform;organizations interfa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68-02

0引言

随着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项目实施过程日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由于项目各参与方处于不同的组织体系中,就需要对各参与方进行协调、沟通,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此时如果协调、沟通不良,就会在组织界面上产生大量的问题,进而影响项目管理的效率。在各种约束条件下,如何构建协同工作平台进行大型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组织界面管理,确保各组织界面的无缝衔接,实现项目管理绩效最大化,这是大型建设项目项目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

1组织界面管理的相关概念

1.1组织界面的形式大型建设项目中的参与方众多,由于其各自的任务、责任和权利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程序等也会有所差异,因而会形成相应组织界面。依据组织理论,组织界面分为三个层次,如图1所示。第一层为组织间界面,研究两个或以上的组织间关系,如业主与施工单位之间界面1;第二层为组织内部门间界面,研究组织内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关系和联系方式,如业主中的建设开发总部与品牌营销总部之间的界面2;第三层为组织内部门内界面,注重对同一个职能内部不同小组之间或任务之间的界面过程,如建设开发总部门内成本管理中心与设计管理中心之间的界面3。

1.2组织界面管理组织界面管理指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通过组织之间的界面设计、界面障碍识别、应对等管理措施,实现界面双方(或多方)之间在工作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流动之间的协同与集成,界面越来越宽泛、淡化,使各个组织彼此之间形成流动顺畅的整体,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绩效最大化的管理过程[1]。

2大型建设项目组织界面障碍分析

通过分析大型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发现信息“粘滞”、目标差异、文化差异等因素是影响组织界面障碍的主要因素[2]。

2.1信息“粘滞”在信息收集、传递过程中,信息“粘滞”造成了组织界面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引发了许多界面矛盾。信息“粘滞”是指由于项目各参与方的偶然遗忘,或认为没必要向对方提供详细信息和做必要的解释,再加上不同的组织一般都对自身领域的信息较为了解和关注、缺乏对其他领域信息的了解愿望和冲动,这就导致了各类信息常常“滞留”于本组织周围或组织内部,使下一环节不能得到足够的信息。依据信息对各组织的重要性,这种信息“粘滞”是造成组织界面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3]。

2.2目标差异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从项目策划到项目结束,涉及的组织主要包括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监理单位及中介咨询机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等,他们追求不同的利益,各自的管理目标也不尽相同。业主方的目标是如何以最少的投资取得最有效的、满足功能要求的使用价值;监理单位和中介咨询机构则需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履行合同,减少违约风险,获得相应服务报酬;施工单位、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与设计单位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如何在保证业主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取得最大利润;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起监督作用,追求建筑产品的质量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各参建单位目标之间的差异和利益之间的纷争,使得组织间的协同、合作阻力重重。

2.3文化差异文化是社会个体的价值观、取向等核心理念的集合体。在社会系统中交互的各个主体,不可避免地在其行为、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有其文化烙印。不同文化背景给人们塑造了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使得人们在交互过程中对对方的某些行为、举止和处世方式产生疑惑。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就会在彼此的心理上留下阴影,影响彼此的合作关系。知识背景差异和认知差异,从根本上说,都是来源于文化差异。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合作中会发现对方忽视的问题,从而造成双方界面矛盾的产生。所以,文化差异是各种组织界面矛盾的核心来源之一。

3基于协同工作平台的组织界面管理

协同是指协作方在同一个时空里,具有相同的地位及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彼此同心协力、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工作、共同发展的一种关系。最终完成共同任务,实现共同的整体目标。协同的中心目标是“2+2>4”的协同效应,其本质要求是实现系统要素的优势互补,聚合放大和功能倍增。

大型建设项目的参与方越来越多,迫切需要企业与各参与方及各参与方之间建立起真正的良好合作关系,对工程项目的实施多目标、全过程、各要素的动态协同管理。一方面达到各参与方的目标一致性,实现“双赢”或“多赢”;另一方面切实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从而使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的总体目标。因此,建立协同工作平台进行大型项目组织界面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3.1 协同工作平台的体系结构本文提出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界面管理的协同工作平台体系结构,采用Internet/ Intranet 技术、Web 技术及大量的业界标准,整体分为四大层:应用层、逻辑层、数据层和网络层(如图2 所示)。

3.1.1网络层网络层是数据通信网络设施。支持协同工作平台的网络通常是异构的,即可以包含多种网络组网方式、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在实际实施过程当中,应根据各项目参与方现有的网络设施条件,加以整合优化,以符合系统运行的通信需求,并达到提高效率的效果。

3.1.2 数据层数据层为协同工作平台提供可共享的、安全可靠的、可控的数据支撑。数据库是信息门户信息的数据来源,它收集项目各参与方有关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数据并汇总,然后将这些信息按统一的标准储存在数据库中,一旦项目参与方需要,就能以报表的形式展现给需要者,为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4]。

3.1.3 逻辑层逻辑层是协同工作平台的协同基础支撑部分,它包括授权管理系统、即时通讯系统、工作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管理系统和互信机制系统。逻辑层处理项目组织间的合作关系和组织内各业务部门的协同。

3.1.3.1 授权管理 授权管理在负责基础数据维护和权限控制的同时,采用集权分权体系对平台上所有的插件服务进行统一的授权和管理。领导通过IC卡掌握最高管理权限,管理员必须在领导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对系统数据进行维护;支持IC卡身份认证,通过高强度BSA硬件加密算法确保用户登录的安全可靠;支持子系统权限管理,能够单独设置授权用户及权限应用范围。

3.1.3.2 即时通讯 即时通讯打破了组织的壁垒,让项目参与方之间能够直接沟通,是协同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支持一对一、一对多的消息发送、文件发送,无论用户在线与否,都可以成功接收消息或文件;支持消息广播、语音通讯和屏幕查看和虚拟会议室和会议记录,对网络化工作起到极为积极的作用。

3.1.3.3 工作管理将个人工作与整体计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工作任务分发、汇报、总结、考核的一条龙管理。自上而下的工作分发机制,将领导布置的日程或任务自动下发给员工,自下而上的请示汇报流程,将员工发起的工作纳入正式工作管理当中;工作安排、审批意见等事件的实时提醒;网络共享的个人工作计划与总结及工作审核机制,帮助领导随时掌握员工日常工作进展情况。

3.1.3.4 文档管理文档管理提供规范的文档流转过程控制和强大的资料管理与查询功能,实现完整的文档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各种类型的收发文及修改留痕、批注、套红头、用印、文档保护等功能;支持文档附件和自定义拟稿纸、文档模板、红头文件、印章及手写签名和资料室分级管理和强大的归档资料检索功能。

3.1.3.5 信息管理信息为各参与方提供信息的统一、加强各组织之间的交流沟通。功能模块齐全完备:通知公告,新闻,规章制度,投票、论坛,资料下载。基于组织架构的权限控制,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信息;可以自由设置信息范围和有效时间;提供强大的信息排版功能和支持贴图和附件;信息和反馈能够实时发送到用户桌面强大的信息查询功能,支持模糊查询。

3.1.3.6 互信机制这种互信机制是建立在双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通过互信技术,使得项目参与方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互信关系,彼此互为互信服务器,允许用户相互跨组织访问,从而将项目参与方的信息系统联结起来,形成真正互通互联的大系统。

3.1.4 应用层协同应用层是对工程项目管理中工作应用的集成,协同工作平台主要处理组织间的协同和组织内的协同两类协同工作关系。这两类协同都建立在协同工作智能系统上,由协同工作智能系统提供完成协同项目管理过程逻辑的支撑。协同工作智能系统可以通过项目参与方面向某一特定领域的处于逻辑层的信息系统,获取相关的数据或信息,依靠具有分析功能的算法、工具或模型,帮助项目参与方分析项目基本信息、项目成本数据、项目合同数据、项目进度数据、项目施工文档、项目质量数据、项目安全管理等数据并且得出结论,为项目参与方各层相关人员提供准确及时的项目决策。

3.2 协同工作平台解决组织界面障碍协同工作平台是为参建各方提供了一个快捷的协同工作机制,可以使项目各参与方实时共享群体组件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项目管理等软件,在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上实现任务协同、资源协同、组织协同、阶段协同、地域协同等协同,优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成本,解决大型项目组织界面障碍问题。

协同工作平台实现各组织之间信息资源共享,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实时、准确、安全、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平台,避免发生各个组织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组织界面的矛盾。

协同工作平台是基于项目参与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各参与方目标一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彼此认同、理解对方的期望和价值。构建协同工作平台,使项目各参与方的利益对抗关系转变为利益一致关系,从而消除目标差异所造成的组织界面矛盾。

协同工作平台的提供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各个组织实现知识的交叉学习,进行信息的充分沟通,对彼此的组织文化产生认同感,坦诚友好地合作,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界面矛盾。

5结论

目前界面管理理论尚不完善,特别是对组织界面管理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对大型建设项目组织界面的形式进行了分类,并剖析了组织界面障碍的成因,最后提出构建协同工作平台解决大型建设项目组织界面障碍的措施。然而本文只是构建了协同工作平台的体系结构,如何具体实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温冉.基于代建方的工程项目组织界面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09,(3):17-21.

[2]聂柯渐.界面管理理论研究[D].福州: 福州大学,2006.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团队软件过程;TSP;PSP;CMM;气象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111-02

The Study of TSP in the System of Meteorlogical Information

ZHAN Xi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Abstract: Team Software Process is used on how to plan and manage a team,besides guiding a team to develop intensive software.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TSP on Meteorlogical Information,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PSP,TSP and CMM.It’s illustrate the concrete practice proc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teor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and summarized the experience and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

Key words: team software process; TSP; PSP; CMM; meteor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当前,几乎所有的商业化管理软件都是由小组开发的,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进度表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团队的协同工作是主,软件的生产过程为辅。因此,1987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Humphrey等人开发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并后继提出了PSP,但对于大型项目中的团队如何协同工作、共同保证团队的整体产品质量没有给出任何指导性的原则。个人能力的提高同时需要一个有效地工作在一个团队环境,并知道如何交付高质量的产品。为了提高团队的质量及生产能力,更加精确地达到规定的时间和费用,结合PSP的原则提出来TSP。TSP能够指导团队中的成员如何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开发任务,并且告诉管理人员如何指导团队成员始终以最佳的状态来完成。

1 TSP概述

TSP是继PSP后提出的又一种软件过程改进方法,它和PSP为企业提供了规范软件过程的一整套方案,又通过与CMM的结合,TSP定义了一个面向小组的软件工程框架,强调在过程、产品和小组协同工作之间的平衡。TSP主要面向中小型的开发团队,它开拓了一个对于个人和团队都能高效率工作的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不断生产并交付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1.1 TSP设计原则

对于一个软件的研制,粗略的分为:计划、开发和维护三个阶段,如果要在规定的时间和费用下交付高质量的产品,则在软件开发或者维护的过程中,就要遵循TSP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提供一个基于PSP的简单框架,然后逐步完善。

选用增量式迭代开发的方法,通过若干个循环开发一个产品。

对按照TSP开发的软件产品,建立质量和性能上的度量标准。

对实施TSP的群组及其成员的工作效果提供准确的度量标准。

在TSP的实施过程中,对角色和群组进行定期的评价。

对每一个项目的TSP规定明确的过程规范。

对实施TSP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指南。

1.2 TSP实施原则

在实施群组软件过程TSP的过程中,应该至始至终贯彻集体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地说,应该实施以下六项原则:

计划工作原则,在每一阶段开始时要制定工作计划,规定明确的目标。

实施求是原则,目标不应过高也不应过低而应实事求是,在检查计划时如果发现未能完成或者已经超越规定的目标,应分析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原有计划做必要的修改。

动态监控原则,一方面应定期追踪项目进展状态并向有关人员汇报,另一方面应经常评审自己是否按PSP原理进行工作。

自我管理原则,开发小组成员如发现过程不合适,应主动、及时地进行改进,以保证始终用高质量的过程来生产高质量的软件,任何消极埋怨或坐视等待的态度都是不对的。

集体管理原则,项目开发小组的全体成员都要积极参加和关心小组的工作规划、进展追踪和决策制订等项工作。

独立负责原则,按照TSP原理进行管理,每个成员都要担任一个角色。软件开发小组角色大致有客户界面、设计方案、实现技术、工作规划、软件过程、产品质量、工程支持和产品测试等。如果小组成员较少,则可将某些角色合并,如果成员较多,也可将其中的某些角色拆分,总之,每个成员都要独立担当一个角色。

2 TSP运用于气象信息系统中

TSP运用于气象信息系统中,每一步都进行信息记录,项目结束后得到,如表1所示。

2.1 气象信息系统的计划和跟踪

在气象信息系统进行大规模整改之初,需要对气象信息系统的整改工作、整改涉及的范围、完成整改需要的时间进行估计,也就是TSP流程的第一步――项目启动。通过对整个任务进行全面地规划和组织,可以明确项目组的目标、项目组各成员的明确角色、项目开发计划、每个成员的详细工作计划、项目的风险分析结果及项目的状态报告,具体TSP应用到气象信息系统中的启动过程如图1。

在气象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对设计的实际开发时间进行跟踪记录,在设计结束后,可以对计划和跟踪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出现偏差的原因,以便在后续项目中制订更加详细准确的项目计划。

2.2 建立例会制度

在气象信息系统设计完成的过程中,设计小组需要定期开会,例会的周期为周,在例会中小组成员汇报上一周的工作情况,提交上一周的工作数据,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较难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在例会最后布置下一周的工作任务。同时,设计小组每天都通过网络或者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有异议问题、突发疑难问题等进行沟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管理气象信息系统设计的进度,并且在软件产品质量上有一定的保证,在此基础上能再一步提高。

2.3 气象信息系统设计职责的划分

在TSP运用于气象信息系统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按照TSP的创始人Humphrey的建议,将小组成员定义了大概七个角色:客户界面管理者、项目具体设计管理者、具体技术实现管理者、规划管理者、产品质量管理者、技术支持者、产品测试者等。在气象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小组人员较少,各个成员都要从事开发工作,但是又为每一个小组成员赋予了一定的角色,负责一个或者多个方面的项目管理工作,这样可以保障信息系统的设计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高效完成。在气象信息系统设计中设有项目负责人、程序员、测试员、美工、数据库设计者、文档编辑者、项目规划监督者等,每个成员均担任两项以上角色的任务,在TSP实施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本身严格按照PSP的规范性进行每一步的操作,从根本上保证TSP顺利实施,最终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2.4 需求管理

气象信息系统是实际的项目设计,在项目整改之前需求工作没有做到位,导致现在气象信息系统的整改。在整改启动后,首先与局方进行互动联系,争取获得及时准确的需求信息,由于信息系统是为局方开发的管理软件,必须得到用户的配合和认可。在整改设计的过程中,增加了与用户交流这一流程,在交流的过程中理解用户真正的意图,尊重用户提出的每一项需求,每做出一个重大的转折性的决定都要得到用户的认可,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工作按部就班的实施。在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局方提出的无法实现或者难以实现的需求,要双方平心静气的进行沟通,寻求变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能使得局校合作力求完美。作为项目的开发方,我们充分考虑到局方的操作便捷、通俗易懂、美观大方等,在技术层次上也力求在国内现有水平上的更大突破。

2.5 设计测试和项目评审

按照TSP的角色划分,小组内成员均承担相关的角色任务,在信息系统设计的测试阶段进行白盒测试,严格按照软件测试流程,制作相应的测试方案,编写测试用例,在具体执行测试的过程中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并做测试总结。根据TSP的实施计划,采用日志和周报审核制度,做到进度不滞后于计划。

项目评审在TSP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项目评审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项强有力的手段,在气象信息系统的设计中,分为项目组内部评审和气象局内部评审。小组在设计系统的过程中每完成一个阶段的任务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召开项目组内评审,针对具体情况做出总结,然后由气象局内部人员组织召开局内项目评审会议,验证阶段工作在各个层面上是否符合预定的标准,做出评审总结表。

3 总结

TSP能够指导项目组中的成员如何有效地规划和管理所面临的项目开发任务,并且告诉管理人员如何指导软件开发队伍始终以最佳状态来完成工作,让每个项目组成员充分体验到每个角色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在软件企业中将PSP、CMM和TSP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生产并交付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李越.关于PSP、TSP和CMM(CMMI)相结合的探讨[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9).

[2] 徐红.软件质量保障体系在中国的实施--CMM/TSP/PSP[C].1999年863专题论坛,1999.

[3] 邓良松.软件工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0.

[4] Jacobson I,Booch G,Rumbaugh J.统一软件开发过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 Mackey K.Stages of Team Development[J].IEEE Software,1999.

[6] Davis N,Mullaney J.The Team Software ProcessSM (TSPSM) in Practice: A Summary of Recent Results[R].CMU /SEI2003-TR-014ESC-TR-2003-014,2003.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餐饮9月份的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国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根据《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联合我校食堂实际情况,使全部师生有一个干净、美白祛斑产品推荐舒适的工作环境,保证就餐任务的顺利进行,保持____堂的荣誉。特制定食堂工作美白产品排行榜如下:

 

一、要持续进一步加强食堂工作管理,加强技巧培训,进步食堂员工的业务水温和服务质量。

 

二、在干好食堂工作的前提下。全部食堂人员要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进步为师生服务的自觉性,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热情主动。

 

三、严格履行食品卫生法,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持健康证上岗,严防卫生事故。

 

四、搞好食品采购、运输、保管、卫生工作,凡是创造已经变质和腐烂和食品,果断不预采购,以防食品中毒。

 

五、搞好学校食堂卫生,食具要做到天天消毒,生熟离开,预防沾染病的产生。

 

六、食品要洗尽,饭不夹生,尽量做到现吃现做。

 

七、食品要保持干净,夏季要加大防蝇措施,冬季做好保温工作。

 

八、必须搞好粮、油、菜等各种食品的采购,抓好月底的各种库存盘点及有关事宜。

 

九、各种物质、食品、蔬菜的采购要保证质量,供给必须及时,少采勤购,器重价格本钱合算。

 

十、正确处理伙房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要相互支撑,友爱相处、协同工作。

 

十一、所采购的食品必须有张惠明、浦静华两人验收,合格后在发票上签字方能交给会计报销。

 

十二、采购伙房需用物质(餐具、炊具)及其它物质,必须由总务主任批准后方可采购。动用大的资金应由校长批准。

 

十三、要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工作中吃苦耐劳,不断进步饭菜质量,保证无毛病,安全无事故。

 

十四、对各种要下锅的食品,包含:面食类、油盐类、调料类、蔬菜类、肉食类等要认真做好本钱合算,以保证食堂经济的正常运转。

 

十五、个人方面要注意:上班时间要穿戴好工作服,不要在食堂会客,工作时间严禁吸烟以及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事宜。要定期洗澡。理发,不得留过长指甲。对于分给个人的卫生区,要保持及时收拾干净,保证饮用餐具、地面、库房的整洁。对食堂大的清算任务周五由班长负责全面清算,使食堂始终保持干净、卫生、有序。

 

十六、以转变报务方法,进步服务意识为突破口,把改良食堂饮食、强化饭菜质量为重点,抓真抓实。

 

十七、充分发挥膳委会的职能,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听取及反馈师生中的信息。

 

十八,新学期开端,食堂全部职工要以新的姿势接收新的寻衅,为了保证食堂工作的全面开展,我们有信心遵守好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爱护公共设施,注意节俭,把工作落到实处,为建立良好的学校整体形象作出应有的努力。

 

餐饮9月份的工作计划

 

1.在部门经理/主任的领导下,检查落实部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

 

2.安排、带领、督促、检查员工做好营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如实地向经理反映部门情况,向部门经理/主任汇报各员工的工作表现。

 

3.加强现场管理意识,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掌握客人心态,带领员工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加强公关意识,广交朋友,树立本部门良好的形象,有一定客源。

 

5.熟悉业务,在工作中发扬吃苦耐劳,兢兢业业的精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协助部门经理/主任增强本部门员工的凝聚力。

 

6.检查当班服务员的工作着装及个人仪态仪表。

 

7.作好每位员工的考勤排休工作,严格把关,不徇私情。

 

8.合理安排餐厅服务人员的工作,督促服务员做好服务和清洁卫生工作。

 

9.随时注意餐厅就餐人员动态和服务情况,要在现场进行指挥,遇有VIP客人或举行重要会议,要认真检查餐前准备工作和餐桌摆放是否符合标准,并亲自上台服务,以确保服务的高水准。

 

10.加强与客人的沟通,了解客人对饭菜的意见,了解客人情绪,妥善处理客人的投诉,并及时向部门经理/主任反映。

 

11.检查餐厅的电掣、空调掣、音响情况,做好安全和节电工作。

 

12.定期检查设施和清点餐具,制定使用保管制度,有问题及时向部门经理/主任汇报。

 

13.负责餐厅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环境卫生,负责餐厅美化工作,抓好餐具、用具的清洁消毒。

 

14.召开班前班后会议,落实每天工作计划。

 

15.注意服务员的表现,随时纠正他们在服务中的失误、偏差,做好工作成绩记录,作为评选每季优秀员工的依据。

 

16.积极完成上级经理交派的其他任务。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越来越深入到每个行业,管理信息化提高行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信息的有效流通,能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目前,挖泥船规模越来越大,船上业务部门随着规模增大而增多,船上工作人员数量也在增加,并且各个部门职位也越来越细化,为了提高挖泥船日常业务管理水平,我们构建挖泥船信息管理云平台,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的信息化工作平台,在平台中,工作人员可以自由高效地沟通、交互信息、协同工作。考虑到平台的可扩展性及良好的伸缩性,我们采用开放式的松耦合架构,基于Restful框架来实现解耦合系统设计,提供良好的系统性能。

 

2 Restful框架

 

Rest(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也即“表现层状态转化”,其中表现层指资源(Resources)的表现层,资源是网络中的一个实体,或称为网络中的一个具体信息,可以是一张图、一个人、一种服务等,比如在挖泥船信息管理云平台中,一个工作人员是一个实体资源,一个工作任务也是一个资源。每个资源都有一个特定的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统一资源标识符)指向它,用户通过URI访问资源。REST 指的是一组架构约束条件和原则,满足这些约束条件和原则的应用程序或设计就是 RESTful。

 

Rest原则之一是客户端和服务器间的交互是无状态的,也即客户端的每个请求都必须包含能使服务器端为响应该请求所必需的信息,如果服务器在响应期间崩溃重启,客户端不会得到通知,此外请求可以由任何可以服务器响应,非常适合云计算这种分布式部署平台。Rest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系统分层。系统中的组件模块通过松散耦合方式交互,层次之间有明显的分隔,可以限制整个系统复杂性,促进系统底层的独立性。

 

状态表述转移:在Rest规范中,资源即状态,把整个互联网看成一个庞大的状态机,URI即为资源一个状态表述,每个页面就是一种状态。比如在挖泥船信息管理云平台中,有两个任务A和B,有两个工作人员工号分别1和2,假设1和2都参加了任务A和B,要访问A任务中的1,就用URI:http://shipinfos.com/task/A/1,要访问B任务中的2,就用URI:http://shipinfos.com/task/B/2。因此,基于Restful框架的云平台天然地具有服务器无状态特征,在状态转移过程中,服务器不需要记录任何Session,所有状态都通过URI的形式记录在客户端。

 

3 云平台服务器端体系结构

 

云平台服务器端体基于Restful规范构建,Web应用服务通过两种方式对外提供业务逻辑服务,对于客户端来的请求,通过SPI调用服务URI获得服务,对于部署在同一JVM中其它底层服务模块的服务请求,通过BUS接口直接对象方法调用获得服务。图1为云平台基础服务对外提供服务的体系结构。

 

(1)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即服务提供者接口,如果把所有的业务都看作“服务”,这个模块就是业务系统的外部接口定义。这些接口的实现能以特定方式提供相同的服务。除了下文提及的Server、REST client、Bus实现,SPI的实现也可以是对现有软件系统的适配。例如云平台中即时信息互动系统定义了一套SPI,办公应用中的任务管理系统基于这套SPI与即时信息系统交互。

 

(2)Server:服务器端,整个体系结构里最重要、最核心的组件。只要服务器端完成,就能够对外提供服务。其他组件是为了方便系统之间的集成,核心业务功能最终都是通过服务器端的代码完成。服务器端对外提供http REST服务。服务器端又分成三层结构:REST资源、内部接口、实体模型。

 

REST资源:REST资源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向外提供具体的http REST服务;二是实现SPI,作为系统集成的最小粒度组件。REST资源依赖内部接口,多个REST资源可能使用同一个内部接口实现。

 

内部接口:业务系统内部模块交互的窗口,业务逻辑在这个层次实现,事务也在这一层次控制。

 

实体模型:实体模型用类表示业务数据模型,隐藏数据的存储结构。

 

(3)REST Client:用程序实现的http客户端,通过远程访问服务器端的http REST url,实现远程调用业务功能。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远程调用的客户端,隐藏http REST url的细节,需要集成该业务系统的程序使用该客户端就不需要知道具体的REST接口定义。REST client实现SPI。

 

(4)Bus:业务接口总线。如果业务系统与被调用的业务系统部署在同一个JVM里,使用SPI的服务器端实现而不是REST Client实现显然会更有效率,因为只需要在JVM里找到相应的组件,不需要发送http请求走网络通信。为了提高部署时的灵活性,使用业务接口总线屏蔽掉SPI的实现选择,这样集成其他业务系统只需要调用该业务系统的业务接口总线,使用远程调用还是使用本地Java类调用来做系统集成只需要改动部署配置文件,不需要改动代码。

 

4 挖泥船信息管理云平台架构

 

挖泥船信息管理云平台提供挖泥船内部信息管理功能,包括挖泥船人员管理、行政管理、办公管理、群组活动、微博互动、网络硬盘。平台架构上分三层,分别是系统服务、基础服务、应用服务。图2为平台架构示意图。

 

其中,系统服务器层提供数据库服务、分布式文件存取服务、权限管理等系统服务。

 

基础服务层包含AD:实现用户注册、登录、服务路由服务;AC:实现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注册、注销、自发现;应用服务层中人员管理:对挖泥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分组分部门管理,并对不同人员赋予不同系统应用权限;行政管理:对挖泥船内部设备设施、商务合同、产权资质、合作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办公管理:管理内部办公流程审批、会议通知、日程安排以及工作计划;群组活动:建立内部群组和活动,内部人员以群组或活动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微博互动:以内部微博形式,工作人员自由即时交流互动;网络硬盘:提供网络云硬盘文件存取服务。

 

5 结束语

 

为了提高挖泥船内部管理效率,实现信息化管理,构建基于Restful挖泥船信息管理云平台,云平台以Restful框架为基础,利用Restful服务无状态特性,构建体系上松耦合、结构灵活、底层可扩展性强、水平伸缩度大的应用云平台。

信息协同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注重协作,发挥学校计划的整体性效能

工作计划的整体性,不能仅是学校有个整体计划,各部门有个部门计划就行了(这些当然也很重要,它们是系统功能得以发挥的基础),更重要的是,作为科学的管理系统,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结构协助关系,使该计划的整体性能够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

学校中的关系很多,有纵向关系,也有横向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导与教职工的关系;二是教育、教学和后勤的关系;三是师生关系。系统论就是把这些关系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们根据总目标再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具体目标,同时,协调好本部门与他部门的关系,彼此在同一个总目标下,协同运作,共同前进。

譬如,在师生关系上,我们经常强调的“尊师爱生”,这也是从系统论观点的要求出发的。一堂课要想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学生也要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整体功能的作用。这种整体功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比起教师和学生各自单方面努力相加之和来,要大得多。

因此,作为校长,要把好学校工作计划整体性这一关,并且做好各部门的协同工作。

二、加强沟通,实现学校管理工作信息化

学校管理信息化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学校工作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成长的青少年,他们接受教育教学的情况又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那么管理工作就很难有成效。如何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做到信息化呢?

1.扩大来源,讲究信息搜集。

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料,这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前提。信息来源可以是直接搜集的,也可以是间接获取到的。具体的信息来源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看书面资料,直接观察,听取汇报,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个别访问,与学生家长交流,等等。特别强调的是领导和教职工、学生家长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直接交流,这样获取的信息及时,效率高,真实可靠;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沟通思想感情,使他们对学校工作增强参与意识,对学校,班级产生责任感。

2.消除屏障,畅通信息渠道。

影响信息畅通的因素,主观方面有:态度是否诚恳,待人是否谦虚,办事是否民主,方法是否恰当,目的是否明确等等,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处理不妥,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信息的搜集。客观因素有:目的不明确,对方难以配合;具有疑难心理,难以合作;事不关己,无暇顾及;不感兴趣,没有信心等等。客观因素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不是主要矛盾。要消除影响信息畅通的屏障,关键需要当校长、当教师的虚心诚恳,平等待人,从实际工作出发,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那么就会得到,提供高质量的信息。

3.科学分析,合理处理信息。

信息来自基层,比较错综复杂,又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分析,筛选,否则,信息过时了,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分析、处理信息,首先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压缩信息的多余度,透过现象,找到本质;其次要围绕工作目标分析处理,不仅要看部门的工作目标,更需要从学校的整体目标出发,这样,对信息的分析、处理才能有的放矢;第三要注意数量关系,既要看信息来自哪些方面,哪些人,还要看来自多少人,涉及多少人,离开数量关系来看信息,就难保其可信度。有些甚至还需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使信息的分析处理具有科学性。

三、适时调控,建立学校工作控制反馈系统

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制约它的因素很多。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学校工作的控制反馈系统。

要使学校的控制反馈系统真正有效地运行,首先要提高对建立这一系统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控制反馈,就没有质量,没有发展。其次对学校各工作部门要有明确的反馈要求,并形成制度,以保证随时能够获取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信息。第三,要掌握和分析显示工作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偏差情况。一种是没有偏差,实际工作完全沿着目标实现的方向进行;一种是实际工作与既定目标之间产生了偏差倾向,这就需要了解掌握各个部门功能发挥得怎样,部门之间各步协调得怎样,是如何互相影响的,随着时间的推进,互相间的关系有何变化,利弊如何,等等。第四,掌握了实际工作效果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偏差信息之后,主要从质量要求上、时间节奏上、空间关系上、工作方法上等做好调节措施,及时校正偏差。否则,任其发展下去,不加以校正,整个反馈控制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