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学课程总结

数学课程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课程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学课程总结

数学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一、新课改赋予数学课堂总结的新内涵

课堂总结又称课堂结课或结尾,是课堂教学任务的终结环节,是任何类型的课堂教学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课堂总结是一项饱含“技术因素”的课堂教学环节。该环节教师主要是对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概括提升,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及系统性。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提倡以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课堂总结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课堂总结不能只局限于概括所学知识,还要把学生引导到更为广阔的生活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与活动的空间。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明显特点有三个: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它的精确性,第三是它应用的极端广泛性。[1]所以说,数学课堂总结应该是一项融 “技术因素”与“人文因素”于一体的课堂教学环节。

二、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总结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利于新课改下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中,一节课下来,学生头脑里涌进了大量信息,这些知识往往是不稳定的、不牢固的,特别是新旧知识之间容易混淆,产生理不顺的现象。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通过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达到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理解的效果。另外,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到逐渐分散,渐渐变得心不在焉,为此教师适时运用课堂小结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通过巧设疑问、营造氛围,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同时一些情感型的总结方式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体现数学的人文特性。

课堂总结推动新课改下教师素质的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型特点、教学内容以及思维侧重点等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堂总结,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概括,又倾向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方法的掌握及正确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同时,课堂总结时,教师总结性的话语需要体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准确鲜明地展示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课堂总结环节要求教师求新、求变。这样的趋势下更加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内容,深人钻研教材,搞清楚所教授内容各章节的学习重点、难点等。这些诸多要求对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及从整体上把握课堂结构框架驾驭课堂的能力,形成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教学特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总结对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新作用。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是由各个部分或要素的有机联系所构成的统一体,各个部分既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部分的作用、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各个部分所构成的统一体的影响和制约;反之,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整体教学也要受到其内部成分的影响和制约。[3]课堂教学的引入设计得巧妙,引人入胜,固然起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那么,良好的结课设计,可再次激起学生的思维,使结课和导课脉络贯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课堂总结在单元与单元,一节课与一节课之间起着重要纽带作用。采用恰当的总结方式,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总结了本节课的内容,而且能够提出下节课或下一单元将要解决的问题,将新旧知识建立起的联系,使本节课与上、下节课之间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与指导,以期望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三、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总结的方式

(一)传统课堂总结方式的拓展与改进

1. 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总结方式,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于进行总结归纳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予以帮助与补充。归纳总结不仅仅是抽象的知识点回顾,可通过列表比较式、结构图示式、改编口诀式等多种方式,形成知识的系统化,减少学生的记忆量,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对课堂结构予以整体把握。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通过学生自主的概括环节,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体现和培养。

例如,列表式归纳法。若新授知识与旧知识的表达形式非常接近,知识结构非常类似,为防止混淆,总结时可采用列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准确辨别新、旧知识的特征。分清它们的异同,加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4]如,教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这样小结:“我们前几天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今天我们又初步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意义。现在来看看这个新朋友和我们的老朋友加法运算规律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表格:

数学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一学期的电教教研工作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中,全体电教组成员树立服务意识,真情奉献,密切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团队精神,积极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微机工会小组紧密围绕学校总的工作计划和学期初的电教工作计划,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就将我校本学期的电教工作汇报如下:

在工作中,各位领导、老师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持、配合和帮助,在此我们微机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有信心在后继的电教工作中,不辜负老师和领导对微机组的关爱,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再创佳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平时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平时从不迟到、早退、不中途离校。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严于律己,尽心尽责,以较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学校电教工作其核心就是服务--就是要竭尽所能为学生们服务,为老师们服务,为领导们服务。我们学校这块人手很少,只要接到任务,总是第一时间出色完成,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完成,干活时都勤勤恳恳,工作态度绝对一流。用6个字概括:热心、齐心、用心。

二、软硬件建设方面

1、软件建设

制度完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团队合作,打造品牌

(1)力求做到教育现代化设备配、管、用、研(教育技术、模式的研究)、训(师资培训)一体,加强设备的监督、维护,用好现有设备,向设备要效率。

(2)加强网络管理,用好宽带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继续规范网络信息的收发,做好学校与上级领导部门的联系和交流。

(3)健全学校电教管理的网络,建立了电教工会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争得各学科教研组通力合作,做到电教工作无小事,人人都参与,事事有人管。

(3)有健全的电教考核制度与监督机制,以管促用,分管领导会同电教组定期开展专项自检自查会议,自查内容包括电教器材的维护和掌握情况,教学课的内容和质量,有线电视、广播的畅通状况,全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和掌握情况等等,以掌握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快速解决存在的问题。

(4)在电教教材资料建设上,我们总结以往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规范化管理,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装订,建立了借还制度,资料管理有条不紊,如有损坏照价赔偿,电教软件专柜专储,硬、软件有防尘、防火、防霉、防高温保护措施,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2、硬件建设

只有舍得投入的学校,才能加快电教工作的发展,校领导高瞻远瞩,把电化教育作为实现现代化工程的一个起点,不断加大投入,在完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突出电教装备的建设。这学期学校领导筹措资金购买了农远教育设备,新建60台电脑的微机室;各办公室配备办公电脑,布线,安装,调试,维护;微机公办室添置激光打印机;实现网络政务,无纸化办公,与世界接轨。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微机组全体教学人员牢固树立以课为本的思想,一起研究,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平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探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1、每周每班一节微机课,尽可能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各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全面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

2、平时组织教师经常开展经验总结、反思交流活动,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定期在组内交流、探讨,养成从科研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实践、总结、多次循环,不仅把所学理论渗透、融化到了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而且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3、积极配合区主管部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类评比、竞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教学活动—正常教学,备课活动落到实处,克服机房条件,提高学生技能;区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市小学信息技术首届论坛;区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选;区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课(曹波徐雷);区六一希望杯小学生操作竞赛竞赛(优秀组织奖)

4、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评比,特等奖,曹敏,一等奖:梁晶波,朱可,温玉莹。

5、名师培训工程,启动仪式,微机组曹波—6个徒弟,市综合部名师拜师仪式;校名

7、组织学生绘制六一“露一手”电脑作品,绘画作品,100多幅作品。

四、电教工作方面

1、有线电视,全校排查,顺利完成全校大型活动直播;全校广播系统,检查,维修。

2、十一五电教课题,省、市、区检查,国家中期评估。

3、五楼电教室,使用率高,设备完好,保证正常使用,卫生。

4、录像课录制,编辑工作,国家级录像课上报。

5、一年来学校大小活动有几十个,每个活动都离不开电教技术保障。大型活动,学校名师启动仪式活动;区运动会,六一金色童年晚会,六小龄童,美国友人来访,等校内外活动照摄像,做好电教后勤保障工作。实时拍摄学校少先队、工会、课题研究、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学校宣传与教育工作提供真实素材。

6、区电教部;中央教馆第13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吉林赛区选拔赛;区装备办: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吉林赛区选拔赛。

7、每学期初认真组织电脑教师对学校所有电教设备(电视,录音机,投影,dvd等)

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学校计算机都重新做系统,安装杀毒软件等一系列要用到的程序。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协助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出现了问题就及时的处理,坏了就尽量自己修。为学校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8、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多媒体教室和微机教室的使用登记表,并摆放在各室,学期结束收回留作档案保存。

9、每学期开学初,认真做好教师的电教仪器和电子电教教材借阅登记工作,学期结束做到有规律的归还。

五、其它工作方面

1、打材料;一体机;复印机;负责指导教师打印材料。

2、机房机器维护,各办公室。

3、课件制作,做好绿叶,组织、指导学校教师参加课件竞赛。

4、学校网站规划,筹备。

5、校报编辑工作,做好相关辅助工作。

6、各级各类通知(区教育信息网,网络联系员qq群,各邮箱)下载分发,协调—各口打印下发《各项通知在线浏览操作简述》,在线办公,在线观看通知。

7、区督导检查中完成相关电教工作材料整理,装订,归档。

8、全校微机培训操作指导,网联博客(校博客群,校骨干教师博客群,丰满区骨干教师博客群),邮件收发等。区网联博客管理员。

9、区全天侯评比,做好相关电教工作。

10、五楼文件共享和照片文件共享维护工作,保证全校校内网畅通,无纸化办工。

11、装备监控设备调试,维护。

12、听从领导安排,随叫随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劳动实践总校、报送材料、儿童游园)中,尽职尽责,发挥应有作用。

六、获得成绩

区第二届希望杯中小学电脑操作技能优秀组织奖;2人优秀指导教师;3人基本功竞赛获奖;2人市优质课获奖;3人获省级英特尔主讲教师称号;1人国家级录像竞赛课。1人参加全国课件竞赛;4人参加区市省级业务培训。

七、主要存在问题

1、设备陈旧,更新缓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数学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整合;综合艺术能力

自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综合性艺术教育思潮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一种主流,人们在重视综合艺术教育的同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阶段。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身体成长、智力形成、习惯养成、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这一阶段的孩子全面实施综合性的艺术教育,进行艺术课程的整合,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心智与技能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综合艺术能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基于课程综合化时代的呼唤,近几年来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大胆调整了课程结构

从幼儿园至中小学阶段的艺术课程都“由点及面”地进行课程整合,开展综合的艺术教学,教学上采取以音乐、美术等学科为主体的综合课程模式,积累该种模式的综合艺术教学的丰富经验、有效的教学方法、资源利用方式和评价方式,以此促进艺术课程原有教学方式的变革,探究基础教育阶段整合后艺术课程的实践模式和具体操作策略,进一步以此为突破口转变原有艺术课程教学的常规,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和艺术素养,提高艺术类教师教学与科研素质,并最终带动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1.就基础教育阶段中幼儿园艺术课程整合的建构而言,笔者通过定期对杭州市区内部分幼儿园的综合艺术课程教学实践进行调查、收集、分析、归纳幼儿园艺术课程整合的建构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教学目标的制订,以培养实践经验能力为主而非以理论分析能力和公共表演能力为主。制订的依据在于艺术教育的价值主要不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艺术知识,而是为了让人们获得艺术美,包括感受美、认识美、参与美、创造美、传播美、享受美、评价美。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给受教育者快乐感,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主导理念是为人服务。(2)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包括六大方面:感受、认知、体验、想象、表达、创作。(3)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可以囊括聆听体验、联觉培养、体态律动、声势练习、内心歌唱、音乐读写、即兴创作等。(4)教学课程设置上可以采用两种类型,一种是分别以音乐、美术为主体的综合课程,譬如幼儿音乐感能训练课又或是幼儿联觉培养训练课;另一种是设置综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课程。(5)教学评估应以学生感受与表达艺术情感的能力和人文艺术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标准,应在于以经验性的艺术理解能力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掌握和公共表演技能的评估标准。

2.就中小学阶段艺术课程的整合而言,综合艺术教学的开展首先应根据小学阶段低年级、高年级、初中三个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制订完整的教学大纲,其中包括教学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的设计。小学低年级段的教学设计着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觉能力,并且通过他们喜欢的游戏、童话、诗歌等载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在培养良好的听、唱习惯的同时,提升艺术表演能力,开阔艺术视野。相比于它们的特点,小学高年级段的教学设计无论在对音乐知识和艺术技能的要求上都更进一步,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创造性以及对多种艺术形式的感悟能力,如,剪纸艺术、音乐、舞蹈、文学以及学生对音乐或歌词的自主创作,都继承了“由点及面”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地将学生导入艺术的殿堂。初中年级段强调艺术要素的把握和文化历史传统的共鸣,着重提升编创及抽象能力的运用。因此,可以说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艺术课程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这是艺术课程教育所追寻的,不仅追求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素养的综合提升,还包括学生完整人格和健全心理的养成。

二、探索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要把握以下几个特点:(1)通过音乐综合其他学科,在保持各门学科本身特征的同时,有利于教学“由点及面”地展开。(2)改变枯燥的音乐和艺术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为主题性的教学,把学科知识和技能渗透到各类真实主题之中,保证了学习过程“由浅入深”的逻辑体系,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不但有计划地学习到了音乐知识和技能,更能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从更广泛的视角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发展,包括艺术、人文和科学的素养。(3)教学还应该考虑到学校艺术教师的音乐和美术的学科背景,使综合和学科特色得到巧妙结合,使之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艺术课程整合的实施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譬如:(1)对话式教学法。它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平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课堂对话,可以真正发现新的事物、想法,寻求师生教学中的共同意义。在颇多优秀的综合艺术活动的课例中,几乎每一个活动主题都渗透着对问题的交流、讨论,彼此的沟通和倾听。对话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体验,使教学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2)想象与生成式教学法。它指教师给学生机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需要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从而提出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把握时机,即兴地展开教学,这是艺术课程整合后的一大特色。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调动了主动性,才能够真正使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立足于学生的所思所想。(3)合作与探究式教学法。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一直是我们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对学生而言,通过小组的合作、支持、沟通和交流,把他们从单一的个人活动中解放出来,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与同伴、成人、周围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交融,获得良好的发展。(4)体验与表现式教学。体验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感受、经历”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

正是在艺术课程整合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考查艺术教育本身只有在完整的、实践性的艺术活动中才能够让学生感知、欣赏、表现和反思艺术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模仿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是简单的获得、保护和再现,而是成为一个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生通过已有的经验获取并建构新的知识,从而提升综合艺术能力与素养,具体在实践教学中观察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譬如表现在:(1)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综合艺术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热情得到根本的转变,学生会变得乐于学习艺术课程,并乐于接受各种美好的艺术形式,积极主动参与到艺术教育活动中。整合后的艺术课程成了一个开发、对话、互动的过程,而学生自然沉醉其中,艺术学习能力在量变中得到积累。(2)艺术课程整合的教学思路在于不把艺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摆在独一无二的地位,而是把艺术技能的学习和训练综合到更广阔的艺术能力培养的层面上,我们力求学生不仅学会综合利用音乐、美术、戏剧和舞蹈等艺术知识和技能,还能真实地亲近艺术、走进生活、亲近自然、感受艺术的魅力,懂得通过自己的体验表达和创造个性化的用艺术的手段来表现生活和环境,并且真正走入对艺术的审美过程,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成为对自身情感表达、人生思考、理想追求的有效方式,获得人格和个性的陶冶和提升。

长久以来,艺术教育的很多功能都被忽略,通过实践探索,赋予艺术教育以更丰富的内涵,它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教育,应是一个关照学生个性价值和感性价值,关心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并最终达成认识和情感互补、艺术与人性发展的统一体。

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整合方案的开发和运用是我们对艺术教育综合性发展的一种尝试,在这里我们传递了一种信息,即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造就的,而是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对艺术课程教学整合实践的探索,开发基础教育阶段综合艺术教育模式,以提升学生在艺术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实践参与能力,以致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最终达成艺术和人性的共同发展,这是我们探究艺术课程整合化的原始初衷。

参考文献:

[1]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曹理,缪裴言.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选评[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曹理.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陈燮君,黄玉峰.现代教师读本:艺术卷[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5]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人民出版社,2001.

[6]王宏建.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7]张淑珍.音乐新课程与学科素质培养[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数学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摘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数学课程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教育的目的、内容重点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的改变。数学已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的大众化是时展的要求,数学课程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现代数学,课程与改革,数学教育。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原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数学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用处越来越来重要,数学已成为公民必须的文化素养,数学教育的大众化是时展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数学课程的改革成为未来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和新任务。

一、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去学习数学,通过熟悉现实生活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所以对数学课程的改革必须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的培养,并形成系统化的体系。

首先,数学课程对数学应用必须要求,在实践工作处理问题以及使用物质材料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理解,运用数学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问题,处理由课程其他领域或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索研究。其次,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中数学应用为教学目标,所有学校都要重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时间从事数学的实践活动,同时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中,也要充分贯彻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进行合作交流等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和对数学的理解,同时数学课程要强调开放性问题的作用,要求变封闭问题为开放问题。

二、在教育教学中要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同学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不能只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要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用观察、实验、猜想等方法去学习数学,并作出分析、归纳、总结渐渐地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重视学生的主体教学活动以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强调学生的主体活动是现代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认为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时,学习才会发生。因此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活动,让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在轻松的、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数学。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科研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革命,同样对数学教育以产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学校的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数学教育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意义上的数学教育已经出现。结合具体数学内容编制出各类软件,利用智能型计算机进辅助教学,电脑、网络技术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手段之一,学生可以自己通过各种现代化技术获得信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

计算机的到来,使得数学科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不仅是人们用来处理各种现实问题、也成为们把握客观世界模式、整理客观世界秩序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它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数学的看法,利用传统的笔纸的数学研究形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正在兴趣,它使数学教育的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四、数学课程目标的差别化与弹性化

数学课程由学纲和教学目标两部分组成。学纲按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水平方面的发展划分,教学目标按照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水平方面展开。国家数学课程明确规定每个水平的学习要求,体现了统一要求又具有弹性的结构特点,方便教师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目标的差别化与弹性化是目前数学课程设计的的重要动向。数学课程要安排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数学活动,探究数学的某个内容或者专题、应用数学的活动、数学史的有关专题等,都可以是选择学习的课题,学习的程度也应有一定的弹性,学生的选择学习中可以有不同的程度,如补习、补充、发展、深化,使得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收益,这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也使数学课程具有弹性。

五、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发展

数学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一、数学课程资源的内涵及意义阐释

1.数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数学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数学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文本资源、信息技术资源、社会教育材料资源、环境资源和生成性资源等,如教材、数学软件、图书馆、学生问题等。具体地说,“数学课程资源是指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标准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1] 其中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最重要的部分,其他数学课程资源是为教材的内容服务的,此外数学典型的实例、新闻媒体、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语言、数学史、数学家讲座等都是以数学教材为中心的数学课程资源。

对于数学课程来说,数学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程实施是由数学课程资源内容的多少和对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水平的高低决定的。没有优质课程资源,课程只是课程理想,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课程,不是可实施的课程,是无法进入中学课堂教学的,更不会实现理想的效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合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2]

2.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第一,学会多种数学学习方式。数学课程资源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教学过程中信息量的增加,使抽象的数学课程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数学的概念内涵、数学命题的条件结论以及由此产生的数学思想。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提供的信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结合在一起,使数学课堂教学走向开放、生动活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方式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能用一种学习方式完成,也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万能的。有的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以接受的方式学习,有的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有的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了,还有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等等。数学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具体形象材料去理解数学概念,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体会数学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发展。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体验不同的数学学习方式机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不拘泥于一种学习方式。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长期以来,数学教学过于注重本学科的知识体系,部分数学教师认为数学学习只需要学习数学概念、原理和公式及法则的结论,然后通过做大量的练习就能取得好成绩。结果学生的成绩很难提高,学生感觉数学学习很难,很怕数学,再加上大量的练习,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很反感。数学广泛的应用性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学资料,如分期付款买房、买车等;增加一些科学发展中的数学资料,如海王星的发现过程;增加一些绘画中的数学资料,如毕达哥拉斯提出的“黄金律”,等等。把这些数学资源穿插在抽象的数学原理过程中,由此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三,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数学课程的内容增添了不同领域的与数学教材相关的知识。改变了数学教材内容单一、概念抽象的状况,丰富了课堂内容,有些数学问题还需要学生手脑并用,从而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数学问题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需要两个或多个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有些数学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内化,独立思考,从而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些数学问题需要与教师或同学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交往的能力;有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置于不同的环境中,学生根据问题的需要观察、总结概括和推理等,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数学课程资源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数学课程资源与世界各国相比还是相当落后的,主要表现在:数学课程思想落后,受传统课程思想影响严重;数学课程知识资源拥有数量不足;数学课程人力资源专业水平偏低,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数学课程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我国对数学课程资源的研究与时俱进。对数学课程资源利用的情况,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一是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当地的生活与经济发展,注意数学应用及问题解决;二是利用数学课程专家的理论导向,结合当代学生的需求,注重内容的选择性;三是利用与数学教材相匹配的参考书、教具等;四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五是利用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生成资源,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及数学交流的重要性。

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数学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开发是数学课程专家的事情,如同编写教材和制定课程标准,与普通教师的关系不大。数学教师对课程资源形式或载体的理解不够全面。“一般教师理解的课程资源主要是指教学参考书、辅导资料、练习册等印刷体形式资源,要么就是网络资源,对其他载体或形式的资源不太了解,且没有很好的开发与利用意识,这是对课程资源载体的种类认识不足。”[3] 但事实上教师对课程的开发能力的确非常欠缺。这种现状不是教师不努力,也不是教师没有意识,而是数学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现有的数学教育体制不允许教师对数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

三、数学课程资源途径的开发

1.挖掘数学教材

数学教材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数学教材在内容选择和编排设计顺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在选取素材上广泛增加大量与社会、生活、科技及文化方面相关内容的课程资源,使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并确保数学体系的完整与和谐。其次,数学教材在设置的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根据不同需要有的是螺旋上升,有的是直线前进。所以,要利用好数学教材。

2.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人力资源对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起着关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课程的理解、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实施等。这些人员主要由数学学科教育研究人员、数学教师、家长与学生等组成。数学学科教育研究人员对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理论基础和数学教育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会根据本学科教的知识和学生学的知识来选择学习内容。数学教师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教材的过程中,有效地结合其他的数学资源,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家长与学生所具有的生活背景、社会经验和兴趣都不同,他们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预期的、非计划的,是一种隐性的资源。要利用好这种隐性资源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减少消极的影响。

3.借助信息资源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课程资源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信息资源包括磁带、光盘、报刊、网络以及电视广播等。信息的快速更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数学发展的动向,了解数学发展的最前沿。信息化给数学课堂教学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提供资源,如合作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情境问题模式、发现模式等。信息化数学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体会数学思想中蕴涵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文化。

4.利用地方资源

地方课程,就是利用地方资源的一种课程。数学教学中的资源就是根据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特征,寻找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每一个地区都有其特有的资源,这些资源学生是熟悉的,是在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利用好地方课程资源,挖掘适合学生的数学材料作为数学课程。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