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 1研究的背景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己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
“素质教育”,人们逐步认识到基本数学思想在学习数学中的重要性,也发现了基本数学
思想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数学家们纷纷提出对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不仅有利于优化数学教育,在更多的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并强调要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基本数学思想渗透进课堂教学的众多教学模式实验中,比较著名的是MM教学与TEC教学。MM (Methodology of Mathematics)课题1990年列入江苏省“八・五规划”重点项目,1991年又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课题,取得丰硕成果。2000年新疆昌吉州TEC教学模式(思想Thought、情感Emotion,合作Co-operation)实验,突出了基本数学思想,情感教育和合作教学。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总体目标中有这样一条: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仍停留在灌输知识、训练方法与技能上,关注的是应付考试。教师强调现成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不太关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蕴涵其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因而学生对数学理解肤浅,始终停留在模仿和记忆的层面上,缺乏创新意识,只是复制解题模式的做题机器;又或者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将基本数学思想加进课堂教学,但由于没有理清数学思想方法的层次,将思想方法的教学简化为填鸭式一站总结均无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研究仍不可松耀。
1. 2研究的问题
1.2.1核心概念界定
①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数学思想概述
多数的文献均认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内容和对数学的认识过程中提炼上升的数学观点,是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它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个体思维品质和数学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之一。由此可见,数学思想的内涵博大精深。
②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于是化归与转化大致上等价。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无外乎包括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易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己解决的问题。从而,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具体在数学解题中实现化归与转化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整体代入法等等.总之,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数学中很多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化归,数学中的各种变换多离不开化归,化归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灵魂。
在苏科版教材中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教学“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时,就可利用其内隐的数学思想一化归思想,把判断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关系化归为判断两个角度的数值大小。本研究定位于初中教学课程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数学思想-化归思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1.2.2研究的问题
目前,虽然很多数学专家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含义及教学有过很深层次的研究,但往往是基于理论角度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综合性研究,基于在初中课堂的渗透教学研究特别是就数学的基本思想的实践研究还不够。
而今《标准》也提出:把双基改为四基,也就是关于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的基本思想的渗透却没有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样落到实处。这种事实与课标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可见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研究将立足课堂,针对苏科版数学教材七上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就化归思想一个点进行案例研究,以求以点带面,探究课堂渗透数学基本思想的策略。
1. 3研究的目的与研究的意义
1.3.1研究目的
本研究意在通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理论认识,增强一线教师对数学基本思想的教学意识,促进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开展。本课题旨在依托“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相应知识体系进行渗透基本数学思想一一化归思想教学实践改革和探索,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通过对经典案例的分析,为教师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微型教学实验,探索渗透数学基本思想教学的策略;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访谈,分析调查问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等方面来检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效果。
1.3.2研究的意义
①理论意义
化归思想是初中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之一,学生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化归数学思想,其数学素养则能有较大提高,对学生而言可谓终身受用。另外,通过“渗透化归数学思想教学”的研究,可以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改进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②实践意义
反观以往的研究,都是以旧教材为土壤,本研究则基于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研究与新教材、新课标对应的教学法,与时俱进。
本研究通过研究总结出的经验和案例材料可以为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可以达到优化课程的目的。本研究以教学案例说明“化归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可引发教师对其他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找出可挖掘蕴含的化归数学思想,并探索最优教学设计,实现化归数学思想的渗透。
简言之,此研究可同时为教法、教材提供意见和建议,具有实践价值。
1.4研究的思路与研究的方法
1.4.1研究的思路
本研究思路为:通过文献研究了解当前学校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的现状;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本校初中生对化归数学思想的理解水平及教师的教学方式,在统计分析上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以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载体,对初中数学学科(以七年级上册第六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一)为例)数学化归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的整体构建,教学设计研究,总结提炼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渗透策略。
1.4.2研究的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本研究第一章、第二章会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化归思想等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对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渗透进行系统的梳理,了解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现状,总结己有得经验与教训。
②经验总结法:本研究第三章、第六章会采用经验总结法,结合笔者及笔者所在的学校数学教研组教师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梳理初中阶段各年级数学教材中体现化归思想的内容,并积累与此相关的教学案例.
③调查法:本研究第三章会采用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了解当前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现状,主要包括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渗透的认识、做法、经验教训以及存在的困惑。
④行动研究法:本研究第四、五章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基于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构建初中数学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模式,选取有代表性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在这些班级的口常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教学案例,总结有效的教学策略.
⑤案例研究法:本研究第五章采用案例研究法,选取笔者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反思,从而形成渗透化归思想的策略,达到培养学生用该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可参考的案例。
2 文献综述 .............................11-13
2.1 国内.................. 11
2.2 国外 ......................11-12
2.3 研究评析....................... 12-13
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渗透......................析 13-15
3.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13-14
3.2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4-15
4 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 15-18
4.1 策略一:要遵循课堂教学...................... 15-16
4.2 策略二:在知识的发生过......................程.16
4.3 策略三:在解题教学中加强化归......................6-18
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化............................18-40
结论
本文是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的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数学课堂渗透化归思想的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本文首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都进行了说明。并结合笔者自己的案例阐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策略的应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实践,笔者更加坚信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素质具有其它数学知识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布.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之化归与转化思想[J]. 科技. 2012(04)
[2] 赵亮. 转化与化归思想漫谈[J]. 中学数学. 2012(05)
[3] 孔翠华. 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化归思想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 2012(02)
[4] 朱见贤. 对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的研究[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 2012(01)
[5] 余健棠. 数学化归思想在七年级教学中的渗透――从新人教版七(上)课本谈起[J]. 数学教学通讯. 2010(15)
[6] 刘培盛.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探索[J]. 西江教育论丛. 2010(01)
[7] 高绍强. 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4)
[8] 张洪. 论归纳法和类比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 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 2001(06)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案例教学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背景与目标
关于方程的数学思想,在我国古代《九章算术》中就有所提及,以案例援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笔者认为有必要引导学生了解方程的古代历史,即古代数学家为何重视方程组的研究,明确方程组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学习理解的双重效果。相关的案例教学目标可概括为:
(1)引导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古代数学历史研究成果;
(2)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3)引导学生在掌握“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同时,能够举一反三,按照这种方法掌握更多的初中数学知识。
2.案例研究阶段
围绕以上提及的教学目标,以教师引导和学生资料查阅的合作探究方式,分别从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学习成果阶段入手研究。
(1)问题情境阶段。发放有关《九章算术》的资料,并介绍:《九章算术》源自于两千多年前,书内记载很多沿用至今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譬如“牛五、羊二,等于十两黄金;牛二、羊五,等于八两黄金。问羊一值几两黄金”,按照书中的“齐同”演算,即“牛10、羊4,等于20两黄金;牛10,羊25,等于40两黄金。前后两行的牛10,而黄金多出了20两,主要是多出21头羊的价钱,则可推算出羊1值二十分之二十一”。
根据案例,我说明了以上“齐同”演算中“化归”和“消元”的数学理论,并对学生强调这些数学理论,对当前“一元一次方程”数学计算有很大的影响。
(2)实践体验阶段。初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亘古至今的数学意义后,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每组人数为6人,要求每个小组在三天时间内,通过书刊、网络等渠道,了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资料,分别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消元”、“化归”解法,同时还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答题进行求解。期间,我将密切关注学生的分组研讨情况,并对主动请求帮助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3)表达交流阶段。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小组内的每个同学需要自己所查阅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活,在小组内进行汇报,在合并重复资料和剔除错误资料后,将全部资料进行组内汇总,随后委托组内的任何一位同学,在班级内进行汇报。在汇报期间,由笔者进行引导,将每个小组中的资料,将最具代表性的资料、意见和建议提炼出来,再将各组编制的应用题目打乱,由各个小组随机选取一个题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组”,完成题目的解答。在整个表达交流阶段,我们需要综合各个小组提出的意见,检查每个小组意见中客观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反思性的建议,促使整个交流程度内容更完善。
(4)学习成果阶段。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看出初中数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按照以上的方法开展案例学,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至于以上案例教学的总结和评价,笔者认为可归纳为两点:一方面是案例教学兼顾学生的个体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建立起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另一方面是案例教学的实践性特征,直接贯穿于整个课程,正面要求教师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设计出更多的数学案例,让案例教学更彰显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经验总结
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案例,笔者认为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至少有以下经验值得参考借鉴。
(1)为学生量身定制。学生是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学习主体,课程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案例的设计,务必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一方面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选择学生周围最熟悉的事物,另一方面是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将数学知识循序渐进地融入案例中。
(2)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除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素养外,还要求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得到锻炼。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学生可进行案例形式之间的优势互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在课堂上,每个小组进行互动性讨论,以此全方位了解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知识。这种方式,既能减少教师的工作程序,又能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主动性。
(3)间接“点拨”。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属于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在没有标准教学预案的情况下,由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活动期间,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困难。适时,教师不需要即刻为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而是在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获得攻克难关的具体方法。
(4)师生交流的加强。活动过程中,无论是问题的解答,还是气氛的调节,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具体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容,以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而定。但总体的原则,要求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新奇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探究初中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语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并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即强调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通过研究,以“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基本明确了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方法,但考虑到不同数学课程学习要求和条件的差异性,笔者认为以上方法需紧扣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予以因地制宜地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措施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了对基础性知识的教授,只注重深挖教材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育,只顾着提高学生的成绩,认为教学的知识越有深度越好。这种做法是盲目且不科学的,正如建筑高楼的时候,忽视了地基的重要性,只顾着把楼盖得越高越好,进而导致了楼层越高,建筑越是岌岌可危。好的基础是发展上层建筑的必要前提。所以在学习中,对于基础的学习非常重要。只有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合作交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
合作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就现阶段的合作学习模式而言,出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以至于很多学生的合作交流沦为了一种表演,只重视表现形式,不在乎实际效果。这些看上去气氛热烈的交流讨论,实际上却没有一点效果,学生并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交换思想,学习到知识。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还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思想。
(三)教师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导致课堂教学没有着重点
在相当一部分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授课之前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要点以及教学策略方案时,设计思路不清晰,导致整个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或者拖拉冗长,甚至有的教师引入过长,课堂进行了一半的时候才开始讲述课堂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教学内容的正常进行。
(四)学生存在错误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不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错误的学习意识,认为数学学习对生活没有实际作用,只是停留在书本的学习中。这种错误思想对学生开展数学学习会带来诸多不便,例如学生在没有形成正确学习意识之前,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较为散漫,且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解决措施
以上三点是我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解决措施。
(一)让学生先打好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先打好学生的基础,才能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认真领会教材编写者编写教材每一个部分的意图,在学生具有良好的基础之上深挖教材,紧扣大纲规定,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
(二)正确对待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针对上述的数学合作交流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交流,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合作交流当中。学生应该在合作交流中把自己对知识的质疑大胆地提出来,一起进行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收获到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和思维模式,促使他们更全面地看问题,进而在师生、生生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共同成长。例如,在对几何图形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同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在面对自己与他人有不同解答过程时应当勇于提出,并在小组中进行探讨,在小组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进。
(三)教师应当事先进行备课,抓住重点展开教学
教材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读全书,把握教学重点,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开展之前进行备课,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课程的安排、教学所需要的设备、教学所用的课时等做详细备案,并在实际操作中按照所安排的进行实践。如果发现实际操作过程与备课内容有所不符,要灵活应变,加以改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重点细讲,次重点次讲,从而为学生挤出练习和交流的时间,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数学;初中;教学;学生
一、搞好入学教育,做好衔接工作,为“起跑”打好基础
在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生要以一个小学生的可爱和天真看待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对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和兴奋感,但这其中有很多的未知存在,这就需要做好入学教育。既是为了增加学习的紧迫感,消除小考之后习惯的松懈感,又是为了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有着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具体工作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却也是很必要的问题,向学生讲解初一数学在整个数学的学习生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让学生对这门课有着起码的重视和了解;二是将理论现实化,通过实例的讲解让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和初中的数学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全面比较小学和初中教材的异同点,找出知识上的衔接点;三是通过真实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习惯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二、接受全新知识,适应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
1.自然数和有理数的区别。进入初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有理数,在习惯了自然数算法之后,学习有理数是一个大转折。数的范围扩大许多,学生需要对数的概念重新认识一次,以前根深蒂固的想法,有时需要全部。具体的不同之处在如下几点:第一,引入负数的概念,在小学教育中,对数的认识是以实物为基础进行认识的,从入学开始,学生数着手指头来理解数。负数却颠覆他们的这一固定的思维模式,他们发现没有一根手指头可以表示-1,这时就需要通过教师讲解负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生活中一些借贷的例子使学生充分理解负数的意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有理数相较于自然数多了符号,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同学们没有在数字前写符号的意识,但在初中的第一课里就要开始养成这个习惯,丢了一个符号,意义完全是南辕北辙。
2.数与代数式的区别。在小学数学里,计算都是具体的数字之间的,是有个实在具体结果的运算。而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会引入代数式这一概念。代数式的运算比具体数字的运算更具代表性,计算中可能再不是10,20,30,而是a,b,c,这样的表示方法,势必会让用惯了具体数字计算的初一新生感到不适应,甚是会反感和不理解。通过笔者多年的经验,这是学生在接触代数时会发出的疑问,但通过渐渐地学习会发现代数式的用处很大,一个代数式的结果,可以解很多相同类型的题目,只需要将变化的数字代入式中即可。
3.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的区别。在小学里解题一般都用的算术解法,即使引入了方程也是最基础的,最简单的数字计算,涉及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地方几乎没有。而算术解法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逆向思维,学生要从需要求得的结果出发,来理解和分析题意,逆着推回去,来求得结果。在初中数学中,解题几乎都是用方程,也就是代数解法,这是一种正向思维的方式。题目意思怎么说就怎么列计算式,没有告知的数据都设为x,顺着题目的意思列出题目的方程,然后解方程就知道结果了。
三、扩宽思维模式,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
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当然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的不同之处,笔者根据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在学习方法上要有大转变的地方。
1.增强课堂意识。在小学课堂上,一堂课安排的教学内容很少,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学习新知识,还能当堂练习,巩固新的学习内容。但在初中的课堂上,一堂课的知识容量比小学多的多,学生需要全神投入,才能掌握老师讲解的每一个知识点,课堂练习时间很少。学生需要从之前容易课堂走神的习惯中转变过来,高效率的利用课堂时间的一分一秒,意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错过一点可能就需要课后很多时间补上。
2.增加阅读量。小学生很少有阅读数学教材或与数学有关书籍的习惯,但进入初中后,阅读是学生需要培养的一个良好习惯。阅读不仅仅是针对文学作品,对数学的阅读也很重要。课前对教材预读,上课时就有针对性,提高效率。课后通读,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将知识点从整体上联系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另外,在人们的印象里,数学书籍的阅读无关紧要,只要理解了就行,其实不然,增加数学书籍的阅读量,一来开阔学生眼界,二来可以对数学有更多的认识,让学生知道数学也是一个博大的知识海洋,激发学生无穷的探索欲望。
3.培养解难题的习惯。小学数学只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大纲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形成学习数学的思维,对数学这门学科有着起码的认识,并不是需要解答多少难题。但初中不同,学生要开始学会解难题,而不仅限于学习的基本内容。解难题是对学生思维的锻炼,也是对解题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牟永女.初中数学教学不妨追求“生活化”[J].中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2005(5).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