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82-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梯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是一种大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由近10 000多个机械、电气部件组成,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是一种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其安装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运行维保技术要求高。
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提高和规范电梯行业专业人员势在必行,与社会对电梯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梯专业的学生极其缺乏,而且当代大学生的娇生惯养与电梯行业辛苦的工作难以磨合,作为电梯安装实训教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安装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形成了自身对专业的归属感,毕业的学生也受到了电梯企业的广泛认可,以下具体分析了电梯安装实训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对于电梯专业的实训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借鉴价值①。
2 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
电梯的安装实训应放在学生具备制作相关管理文件能力的前提下,或上完以下全部或部分电梯专业课程之后才可进行,如:《电梯结构与控制技术》、《电扶梯国家标准》、《电梯施工安全规范》、《电梯工程项目管理》和《电梯检测与调试》等②。在学生教学过程中,除了提供必须的教学资源,如:电梯实训井道、电梯整机部件、劳保用品、施工工具和指导老师,其他则要求学生自我完成,比如讨论施工工期、质量管理方式和指标、安全管理守则和指标,紧急事故处理方案,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施工进度表、施工方案、质量和安全指标、人员安全组织图、人员质量组织图、安全守则、考勤表、土建勘测表、施工用电计划、电梯规格表、工具借用清单、电梯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场吊装和库房方案、井道施工警示牌、开箱检查清单、还有每天需要提交的安装日志和安全报告、自检记录和互检记录;所有的文件经学生讨论制作完成后,指导老师需要一一检查,保证可行性和安全性,对于学生自发的管理模式,只要在保证工期、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一切管理模式都是可以支持的。
3 教学过程的监督
实训开始,并要求学生在实训井道外张贴制作的项目管理文件,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工具和劳保用品,每天开工前召开班前会议:明确施工任务和安全守则。作为指导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严格监督学生的施工过程按照施工计划和方案落实,并协助做必要的调整。
(2)重心放在监督学生的安全问题上,必要时责令停工教育,要求其学生对自己的安全负主要责任,经常性的做安全意识的思想工作,使将遵守安全变成习惯性的意识,养成良好施工习惯。
(3)施工进展到关键时刻才进行现场指导,处理紧急情况,其他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包括稍作分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安装指导手册有解释的问题),不回答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发扬探索的求知能力。
(4)用企业的时间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方式、国家的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不时验证学生的自检报告,每天上下午施工前后,及时梳清和总结当天施工内容,警示质量和安全问题,传递现场工作经验和技巧,表达鼓励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实训与现场工地的实践有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工期的要求,现场工地对工期往往要求很高,而现场在土建、设备和人员准备方面却难以跟上安装工期的要求,现场施工过程中甚至需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去与多方协调、去克服各种土建等方面的困难,认识这些困难非常重要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的。因此,实训教学中要重视培训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不要抱怨困难,学会自己去克服困难,指导老师也要不时的传播现场工作经验与学生分享,避免学生盲目自信,降低对自己能力的培养。
4 实训教学后期的总结
安装结束,除了要求学生做整机的质检、清理现场、上交工具、劳保用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学生写安装技术总结、安全总结、管理总结、紧急事故处理总结等,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提升、为接下来工地的工作做好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甚至还可以当做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分工、仓库管理、工具准备、脚手架搭建、土建勘测及组织机构图等各种项目管理文件的准备。
(2)施工过程总结,包括:每日工作安排,班前会议,安装日志,质检记录,安全记录。
(3)技术总结,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的安装技术总结。
(4)安全总结,包括:回顾安全培训的内容,总结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和学习各种重伤和死亡事例。
(5)自检记录和项目移交记录,包括:自检报告③④,电梯移交清单。
总结是提高学生安装实训知识和经验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时要求学生做好;提取总结中精华的部分,让企业管理和技术负责人提供帮助,针对其中的要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安装过程禁忌、工期管理要点、分工合作安全注意事项,并增加一些安装后期的经验知识,如安装款的回收、验收现场的协调、电梯安装与维保的交接、与总包和分包工程协调、工程例会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工地现场的安装管理流程,最后让学生探讨并发表个人看法,使得短时间的安装实训教学能够得到最大的收获。
5 结语
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是每一位老师的重要工作,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电梯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是区别于“农民工”的要点之一。
通过三届电梯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工作情况实已经充分证明,采用新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电梯安装实训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配角变成了主角,不仅技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毕业后学生的技能和做事态度也广受企业好评。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方向,更为企业培养出符合其发展战略的人才。在“学生自我管理”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受到广泛认可,并且为国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注释:
① 电梯行业安装人员的传承[J].中国电梯杂志,2009(21).
②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SV学员手册-过程管理与文件[S].
③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安装验收检查清单[S].
④ 电梯国家标准 GB10060-1993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关键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方法;实践意义
1.大学光电专业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的概述
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同步教学法是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 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该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加以运用,可以打破传统"学科型"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 节的弊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溶于一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提高学习效率。
专业理论教学是大学教育具有职业性 特点的体现。专业理论课因专业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课程,但不管什么课程都要合理地安排课时;要有针对性,服务于应用;要有实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它以文化课为基础,又是专业技能课的基础,如果没有专业理论课作为技能课的基础是学不好本专业的,即使学好本专业的技能,也仅仅是掌握了操作而异,如同师傅带徒 弟,不利于未来所从事专业的发展。
专业技能教学也是职业教育特色的体现,是大学院校质量和生存力的表现,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学生高素质 的重要标志。专业技能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提高的保证,学生技能训练的过程是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过程,技能的操作易于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技能课也因专业的不同而不同,是专业理论课在实践中的应用环节。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的一线的技术工人即高素质的劳动者,就得有过 硬的专业技能,走出校门可以顶岗操作,不用再培训和重新定级。
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心建立理论教学体系,以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实训基 地为基础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线并行,既相互独立,自成体系,又通过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服务,实践教学以生产项目为 载体,以生产实际为主线编排教学内容。
2.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方法
我们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性质的专业课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实践“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 的双向同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努力贯彻“按需施教,学用一体”的原则,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新路子,不断研究和尝试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大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2.1启发式教学
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我们把它归纳为由浅入深式启发、思考性启发、实践性启发、总结式启发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举出浅显的例子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采用提问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新课;在课内实训中,由实际现象启发学生去理解课堂教学中的理论问题;而课堂小结、阶段总结总能启发学生进行温故知新的回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融合式教学
融合式教学是融“理论、演示、练习、反馈”于一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比如《单片机技术及应用》课程就是在实验教学中,运用仿真软件,让学生编程 并运行,观察内部RAM的内容变化以及内部寄存器的内容变化,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在视频展台,展示老师在演示实验中的运行效果,以演示来直观地反映教学 内容;在实训教学中,运用单片机仿真器和接口目标板,仿真运行接口程序,通过练习掌握学习的难点,加深对硬件的了解和学会简单的编程。
2.3行为导向式教学
行为导向式教学就是通过规范的实训,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专业技能。比如《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课程中,由专业教师自行研制的40台实训柜,为学生实践技 能训练创造了规范、仿真的教学环境。教学实施过程中,既有理论教学、随堂实践教学,还有专用实践训练周。其中,随堂实践教学方法灵活、课时充足,实践技能 训练按照“简单—复杂—综合”的顺序进行。实践课时与理论课时的比例达到了1:1,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学生在该项知识技能方面基本可以实现零距 离就业,用人单位对该课程的教学表示满意。
2.4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就是通过举一反三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
利用教学电梯进行案例教学,为提高 学生对PLC技术的应用能力,专门编制了3层3站简易教学电梯的实训课题,结合电梯生产厂家的实际生产图纸,培养学生对PLC课题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 对照教学电梯,学生很容易了解电梯的控制原理,明白控制要求,能够按要求编制控制电路梯形图,提高了学生学习PLC的兴趣和系统调试能力。
运用机床电气排障柜进行案例式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在模拟的实践环境中练习机床电气控制线路中常见故障的排除,以实际机床控制线路为例,进行故障排除的分析 和练习。例如,采用M7120平面磨床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以及照明电路和信号电路、C650-2车床电气原理图等实际控制电路进行分析,并在实训柜上进行配 线,实现相应控制,使学生能结合实际直观地进行演练。
在工厂供电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在介绍完基本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和计算知识以后,我们以我校新实训楼供配电系统为实例,借用学校档案室的图纸,让同学了解实训楼的供配电系统组成,相关设备,如:变压器、母线等的选型办法,供电线路等。并结合对工厂配电站现场的参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总之,理论联系实际,既是教学原则,又是教学方法.切实抓好理论教学,就要抓好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点,它不仅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是加深理解, 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好方法,教师可借助具体事物或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使学生掌握比较完全的知识,从而用来指导实践。通过对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双向同步教学的研究,可以推动大学院校光电专业的快速发展,使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使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教学比例恰当,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全面系统,科学规范掌握专业知识,使学生在理论与技能两方面同时提高,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为我国技能短缺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庆强.光电与网络信息技术在水泥生产设备中的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1.1:33-34.
【关键词】中职 电气控制技术课程 校本教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63-02
校本课程开发源于20世纪50~60年代。校本课程的内涵是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也包括校际间合作编制的课程。校本课程的特点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校本教材一般是指以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为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并共同开发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与学素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这些素材构成了校本教材。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校本教材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内容的组织等要素决定。本文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为例,探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
一、课程目标的设置
课程目标就是校本课程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与归宿,贯穿于整个课程运行过程中,对课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职电气控制技术校本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成学生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即对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受训学生在工作中被认可的程度。因此,以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在定位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同时,还要定位于行业、企业。
要确定中职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目标,最首要的环节是对毕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广西机电工业学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主要为机电技术应用、电器控制与运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开设,因此,对毕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主要着力于上述三个专业的学生。调查分两步。第一步,确定学生目前就业的企业、岗位。依据2012年7月广西机电工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统计,目前上述三个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南宁市城区内各住房小区、酒店、商场等担任维修电工;在电梯公司当电梯维护人员;在电气类企业当空调安装与维修人员;在数控机床或普通机床企业当机床维修人员;还有部分到企业流水线当工人或进其他公司当职员等。第二步,对就业学生及其企业进行调查。主要由教师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走访企业,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上述岗位的工作状况,以及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例如,对电梯维修岗位,从接收电梯故障的信息开始,经过维修,到最后工作完结,整个过程涉及电梯公司、客户、电梯生产企业等。调查越深入、越细致,得到的资料就越具体、越详细,材料的利用价值也越高。接着进入分析研究环节。教师根据调查回收的材料、数据,认真分析;参考文献资料,仔细研究,统一思想。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目前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基准,结合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在各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出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对学生的要求。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能与知识方面:应具备安全用电常识;具备对由接触器、继电器等元器件控制的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知识;具备对机床、电梯等电气设备的维修知识。二是关键能力方面:能遵守上班时间、责任心强、乐于并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等。最后根据上述要求,将电气控制技术校本教材的课程目标确定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安全用电常识;能规范地完成给负载供电、断电操作;能熟练、快速地搭建和维修常见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能熟练使用维修电工常用仪器仪表对机床、电梯等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简单维护。第二部分是关键能力目标:时间观念强、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好、能合理地评价自己及他人、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等。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必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现场从事生产、服务中的工作任务或解决生产、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学内容的设置应重点考虑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衔接。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企业调研成果,根据企业实际做好案例开发,将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充分融合,并转换成教学内容。以企业内实际工作岗位需要为标准,采用能模拟实际工作的实训方式组织教学,把知识点融于实训环境中,尽量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零距离”对接。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的内容以其课程目标为指导,分成4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定了工作对象,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
这4个模块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各有侧重、分块组合,可裁剪性好。其中,模块1的工作对象是基于与客户沟通,工作任务是接待客户。在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座谈中得知:几乎所有的岗位都要求工作人员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而在为客户提供维修服务时,维修人员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设置该教学内容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这个内容是学习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所有学生必学的内容。与模块1类似的还有模块2和模块3。这两个模块是开展与电动机控制技术相关工作的必备基础,对预备从事此类岗位的机电技术应用、电器控制与运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学习的内容。而模块4特定某项技术,具有较强的技术针对性,建议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进行有选择性的分块学习,到电梯公司的学生主攻电梯维修,到工厂车间从事普通机床维修的学生主攻普通机床维修,到工厂车间从事数控机床维修的学生主攻数控机床维修,等等。
三、课程内容的组织
经过精挑细选的课程内容,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对课程内容进行组织。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职业技能课程,主要为学生将来要从事的某一职业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而设置。应该反映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以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作为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实际编排教学内容为特点,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中心进行组织。在工作逻辑模式下,对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内容的组织就要按照工作过程顺序来进行,以项目、任务、工艺、范例、设备、产品等作为课程的实现形式,以工作程序为标准。以接触器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教学内容为例。首先,将教学内容转换为制作“电动机拖动电梯轿厢上、下行的控制电路”的具体工作任务,采用实训方式开展教学。其次,在内容的编排上,将实训项目设计为由理论知识、动手实训、知识拓展、技能训练和任务考核等部分组成;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巧妙地把关键能力训练贯穿于教学中。例如,学习时间的考核用于模拟岗位工作的时间要求,学生考勤计入每一次学习成绩中,占一定份额的分数;学习方式用于模拟工作小组的工作方式,由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大家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工作任务细分后落实到个人,个人接受任务及完成任务都进行签名确认用于模拟岗位责任制等。同时,注意课程的内容编排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所选择的工作任务保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内容的组织既与职业岗位紧密相连,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及其相配套的实施条件
“是否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是衡量校本教材价值的重要指标。优质的校本教材能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目前的校本教材通常以当今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及关键能力的要求进行编制。例如,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教具、教学环境,主要以学校、合作企业现有的硬件为基础。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在学校,以学校现有的元器件和设备作为教具是最合理的。在合作企业方面,由于部分学生毕业后会进入这些企业就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了解企业内的设备,有利于企业用工和毕业生角色的转换,通常这些企业也会积极配合。不过,目前企业主要以生产为中心,教师和学生长时间的打扰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因此,合作企业内的设备只能作为参观或短期的学习使用。总之,现在教学教具和设备的使用处于以学校设备为主、企业设备为辅合理利用的阶段。在元器件的选择上,则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虽然毕业生所就业的不同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设备确实存在品牌、种类的差异,可供学生学习的低压电器也是种类繁多,但由于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教学中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加之同类元器件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及选用原则大同小异,只要有一套学生学会,其他的就可以触类旁通。因此,教学用的教具和设备,只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套设备就能够满足教学要求。
职业教育服务于行业、校本教材服务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校本教材必将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变化,即校本教材具有时效性、变化性和动态生成等特点,使校本教材的使用范围、使用周期、使用效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随着设备的更新、教学条件的改进,随着企业、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提高,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今后的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校本教材及相应的教法设计将随之改进,以充分体现其灵活性和可发展性。
【参考文献】
[1]黄艳芳.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猛.职业院校机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刘占山,维吉尼亚・贝蒂.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大赛概况篇:五年历程攀新高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大赛,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本赛事开办以来的第五届。五年的岁月积淀,五年的经验积累,成就了本次大赛诸多亮点。
2008年至2011年,国家连续4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累计设置比赛项目166个;决赛阶段参赛选手近1.5万人次。技能大赛在展现职教改革成果,改善社会舆论环境,引导地方职教投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引领专业改革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2月13日,在天津召开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结会暨2012年大赛说明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用三个“更”字描述了今年大赛的办赛要求:首先,技能大赛要办得“更有活力”,大赛本身不是目的,推动职教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更健康发展才是本质目的。其次,技能大赛要“更贴近社会”。一是要及时准确地反映社会需求,二是要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第三,大赛要“更加规范”,所有赛事组织者不能举办有经济收入的培训活动。
与以往相比,今年大赛具有五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赛事规模再创新高。参与主办的单位由去年的16个增加到今年的23个,赛项数目由55个增加到96个,参赛选手由5038人增加到近万人,参赛队伍达4000支。二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所有96个赛项均由行业参与组织和指导,行业企业专家全面参与比赛的设计、命题和裁判工作。三是竞赛管理更加规范。首次在天津主赛场以外设立10个分赛区;制定了系列规范性文件。四是赛项分布更趋合理。首先是专业覆盖进一步扩大,三大产业比例更加合理。其次是体现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兼顾传统技艺传承。再次是助力中、高职协调发展,突出各自培养特点。大部分赛项都分别设有中、高职组,大幅度改变了以往中职赛项大大多于高职赛项的不平衡状况。五是国际影响大幅提升。今年大赛期间,有不少于40个国家的代表通过观摩比赛、现场体验、沟通交流等不同形式参与今年的大赛。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赛项邀请国外选手或通过网络或现场与国内选手开展友谊赛,使本次大赛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历史上开放程度最高的一次大赛。
广东特色篇:首办赛事显实力
广东作为分赛区首次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四个赛项,既是对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的肯定,也是对全省职业教育的一次检阅和促进,更是南粤职教再上新台阶的动力和契机。作为职业教育强省,广东享有149个参赛名额,以及单列市深圳55个名额,参赛选手总额居全国第一。
设立分赛区是大赛为拓宽发展空间、促进机会公平、扩大专业覆盖面,使更多职教师生能够参与大赛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保护和激发各地参与举办大赛的积极性,不断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举措。今年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次在天津主赛场以外增设分赛区,根据组委会的相关规定,申请赛项涉及的产业应为当地支柱、优势、特色产业,或者已经列入区域“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拟重点发展的产业。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和职业教育大省,荣幸地竞争到四个赛项的承办,分别是酒店服务(中职组)、机器人技术应用(高职组、中职组)和电梯维护保养(中职组)。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叶小山在“电梯维修保养”项目开幕式上指出,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在《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工程,并于去年颁布了《关于统筹推进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省级党委政府专门就职业教育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提出了要加快建立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由职业教育大省向职业教育强省转变。
广东省教育厅为确保竞赛安全有序进行,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组织专家对协办赛项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学校开展工作。同时,结合广东实际情况,召开多次协调工作会议,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竞赛组织提出要求,并做出具体部署,确保了四项赛事顺利举行。省教育厅领导亲临比赛现场指导工作,叶小山副厅长、丁守庆副厅长,高中与中职教育处邵子铀处长、陈亚林副处长、饶洪彬副处长分别出席了各项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
关键词:技能;综合能力;知识链;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935-03
Use the Knowledge Chain Train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GE Guo-hua
(Zhe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Trade, Shaoxing 3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teaching methods are educators to explore the topic of the eternal. The artic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expertise, the knowledge chain, on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eaching methods, modes of exploration, summing up. Introduc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lessons learned. Students made a comprehensive capacity-building proposals.
Key words: skills; comprehensive ability; knowledge chain; innovation
经济发展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培养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能力包括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是广大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
1 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上的要求不同,高职教育的本质是在技能操作、技术实现、转化为物质财富层面上,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操作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是既能动脑,更能动手;经过锻炼,在工作中能够迅速成长为高技能的人才。要求学生既具备专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点熟练结合成知识链,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运用在实际工作中。
2 改革理念和突破点
在教育理念上一要区别于精英教育;二要区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三要区别于文凭学历教育;四要重视技能教育。
教学中必须注重个性差异,提倡互动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综合知识及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改革的要点及方法
3.1 巧用“点拨”艺术,培养和激发兴趣点,用启发式教学带动思维品质的教育
3.1.1 “点拨”的原则
学生思考问题时有时需要教师用简洁、精辟的语言启迪思维,促使学生产生“顿悟”。“点拨”就是让学生走出“迷宫”的有效途径,是教学的一种艺术。
1)启迪性原则。教师“点拨”的目的是为了排除学生思考问题的障碍,疏通思路。因此,“点拨”应具备对学生产生思维的启迪性。
2) 适时性原则。“点拨”要把握时机,点到“节骨眼”上,即点在学生思维的迷茫之际,有利于学生思维开窍,推动思维的延伸。
3)适度性原则。“点拨”必须适度。过频,容易引起学生烦燥;过明,会越俎代庖;过于隐晦,失去了“点拨”的本意,“点拨”要恰到好处。
4)灵活性原则。其一,灵活性运用规律、原理、方法,点到问题的要害处。其二,程度上的灵活性。针对学生能力上的差异,点拨的透明度应各不相同。例如在计算机应用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点拨”尤为有效。
3.1.2 兴趣点的培养和激发
教学中,部分专业课程的知识较枯燥,对于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够,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课程,更需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实物教学模型入手,使学生对专业课内容有较直观的了解。例如,单片机课程学生感觉比较难学,主要是学生对单片机缺乏一个全面的感性认识,不知道单片机是用来干什么的,不能引起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开发了电梯模型,模型基本具备实用电梯的所有功能,模型控制电路的控制单元用C51单片机。上课时,利用模型现场运行,完成各种功能,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和探索欲,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入了单片机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3.1.3 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精神,增强信心,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观察是获得感性知识的途径,是思维加工的前提,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正确思维。例如为了培养学生敏锐而细致的观察能力,充分利用演示效果,观察电梯模型运行过程中,各部件的配合及变化,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现象。要求每位同学都模拟操作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思维能力对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是很重要的方法。在认识过程中,分析和综合总是交替进行的。例如,电梯模型分析――分解成各个单元,牵涉到专业的各个知识点,综合――各单元对应的知识点有机地构成一条知识链。所以教师要有目的地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2 让学生多动手、动脑,熟练运用专业“知识链”
3.2.1 高职教学是以实训为主的教学,强调手、脑并用
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才能开发潜能,促使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边观察,边测定,边记录,边思考,边分析总结,完成报告。其中分析、思考是关键。例如,电梯模型控制程序的仿真运行操作时,除了让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外,还鼓励利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多种方案,在各自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讨论、修改,再按新方案实施,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操作活动中体会到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并将各种方法加以比较。
3.2.2 充分利用专业知识链,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电梯教学模型中核心是控制电路板,那么控制电路板怎么做,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过程:
1)利用辅助设计软件DXP绘图,绘制硬件原理图需要运用《电子线路》知识点,绘图过程需要运用《EDA辅助设计》知识点。
2)设计PCB图需要借助《DXP软件应用》知识点,运用《电子产品结构工艺》等多方面知识点。
3)制作PCB板需要打印、热转印、化学蚀刻知识点等多个环节。
4)硬件电路制作需要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知识点,《电子测量技术》知识点。
5)模型装配需要《机械基础》知识点,《拖动基础》知识点。
6)控制程序需要《单片机原理》等知识点。整个过程需要有多个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3.3 创造探究问题的氛围,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
3.3.1 善于运用知识、勤于思考
一门学科有它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和理论,但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系统性,严谨性,会压抑了学生创造素质的合理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努力揭示思维过程,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发散性问题,由学生通过对问题多角度的分析,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发现新结论的过程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例如,PCB板制作过程需要打印、转印。如何把设计图打印又如何能够转印到敷铜板上,然后进行蚀刻。整个过程需要学生有一个思考、创新过程。在油光纸上打印,选择合适的加热设备,在一定高温下转印墨粉,就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创新。同学们通过类似的活动,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大大提高。
3.3.2 养成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例如,电梯模型中步进电机的调速问题。步进电机的运行是靠脉冲序列来驱动的,开始的时候采用直接编制步进电机运行一个脉冲序列的子程序,脉冲与脉冲的间隔采用软件延时子程序,按照这个思想设计的软件在调试的过程中会发现具有不通用性,不能保证脉冲与脉冲的间隔时间,会导致步进电机打滑或拖动能力不强,且有个致命的弱点,即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不停的检测是否已经运行到指定位置,如果按照子程序的形式编写程序,那么在运行一个脉冲序列后,可能已经过了指定位置。如果在每个脉冲过后都加上位置的检测,那么会增加脉冲时间间隔的不确定性,导致步进电机运行不稳。程序如表。为改进程序设计存在的缺点,保证步进电机可靠稳定运行,有确定的状态,这个状态的确定由固定的脉冲间隔时间来保证,为此学生改变设计思路,采用定时器发送脉冲序列,这样,保证了脉冲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的大小通过定时器来设定,简化了步进电机的调试过程。修改程序如表1:
3.3.3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
1)灵敏性、细致性的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活动的起步器,丰富的想象力是创新活动的设计师。因此,在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问题。同时提供想象材料,可诱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求异思维是不墨守成规,寻求变异,标新立异的一种思维活动。“创造能力=知识量×求异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4.1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灵活应用教学方法
例如:现场教学法把课堂与实习、实训场地三者结合起来。
课堂上努力把学生互动起来,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例如:分组讨论法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角,分组对某一项目进行讨论与评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师适当引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4.2 教学空间的延伸
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例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竞赛,举办学科知识讲座,参观展览、各类科技活动等,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3.4.3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图文并茂 、有声有色的教学课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电梯模型控制程序的仿真运行可观控制全貌,通过探索性讲解,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结束语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最可贵,层次最高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时展的需要。正如同志的论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培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教改意识,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我们要为培养新一代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春生,张宇.关于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的几点思考[J]. 职教论坛,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