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概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毕业生外语及软件技能需求应对国际化与专业化,作者调研了毕业生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占比61.54%的企业要求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达到CET4;同时,也有将近18%的企业认为还需要专业英语的配合,尤其是多种专业性软件的操作都需要良好的专业外语基础。专业软件的能力需求有明显的多样化和专业性趋势,一家企业往往需要毕业生掌握多种软件。因此,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培养要加强专业软件的教学与实践,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软件的升级与创新周期越来越短,培养计划中不可能涵盖企业要求的每种软件。
(二)专业知识需求由调研可知企业对IE毕业生的专业知识需求具有集中性的特点,第一,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从事的岗位集中,主要集中在生产计划、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四个方向;第二,企业对一些特定岗位人才的需求集中,如对物流管理岗位有需求的企业占据了92%。图2则直观体现了现代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专业知识的需求具有前瞻性与延伸性的特点,其中“法律”“二外”“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机械工程”占据领先位置。因此工业工程专业应培养的是具有多种知识技能的复合式人才。
二、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类。对比专业培养计划与调研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现:第一,专业课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5%;第二,实践环节比例不到10%;第三,知识面不够宽泛。这些都使得IE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计1.专业方向的优化。根据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期望,以及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将专业方向增至四个,分别是:A1.工业工程物流与供应链方向。A2.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方向。目标:致力于工业或服务领域的系统分析、设计、优化和管理创新工作,最终成为行业优秀的工业工程师或物流工程师。B1.工业工程(主)+某工程专业。目标: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对某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感兴趣,致力于该行业的系统设计和管理创新工作,成为行业优秀的工程师或管理者。B2.工业工程+某工程专业(主)。目标:系统地学习并掌握某一工程专业(化工、生工、土木、电子通信、安全)的基础知识,并对管理领域感兴趣,能够基本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管理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并熟悉经济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未来可从事某一行业的管理工作,成为该行业优秀的管理者。2.专业课程的优化。优化后的专业课程模块划分成六个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以及专业综合实践。其优势在于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身所学的知识领域,并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自由搭配相关领域的课程,方便学生对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展学习,既体现了课程安排所学知识的连续性和拓展性,又使得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B1方向和B2方向的专业课程则依据主专业的不同选取六大知识领域,合理安排主专业课程与六大知识领域必修与选修课程的衔接。3.实践环节的优化。IE是一个面向企业和组织,集工程、管理、经济等学科为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既是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并且在学校这个单一环境中进行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注重与市场接轨,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并采取“实验”“软件实训”“课程设计”“模拟竞赛”“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等多种手段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生的竞争力。调整后的实践环节课时安排达到40%,所占总学时的比例超过原先一倍多。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教师培训
毕业论文作为本科大学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的检验。工商管理专业通过撰写毕业论文,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经过数据采集整理分析、理性推理判断、思考传承创新等,能够较深入地对管理实践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目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表现在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撰写格式不对、没有达到要求,论文价值不高等。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管理制度方面的、有学生自身的、还有指导教师方面的等等。
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分析
1.1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
目前,一些高校对毕业论文的审核和答辩走过场,要求过松,强调通过率,却特别强调就业率,因此,学生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在了考研、考公务员、考各种职业资格,花费很多时间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书,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没有压力,敷衍了事,应付过关,基本上没有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1.2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
选题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具有方向性的作用。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在选题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选题大而空,由于学生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对实践中的一些管理问题没有亲身接触经历过,没有感性认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思维,基本上都不懂,在选题上主要还是借助网络,东凑西拼;第二,选题难易度掌握不准确。学生对所选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了解,选题时没有结合自身的专业学习情况,没有对题目进入认真分析和研究,造成选题不合适,容易出现难易程度不均的情况;第三,题目不确定,易变。主要表现在,学生选题一般是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而毕业实习在大四的第二学期。如果学生实习的单位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选择题目不符,就难以搜集资料,另外,有些已签约的学生,就业实习单位要求学生毕业论文与企业相关,学生就得放弃原来的毕业论文选题。
1.3毕业论文写作不符合规范要求
毕业论文作为学生科研辅助部分,对于论文题目、英文摘要、中文摘要、绪论部分和研究内容、参考文献、答谢以及字体、符号、行距、图表的标注、公式的编写都有严格的要求。很多学生在撰写论文时思路不清楚,没有从发现存在问题到分析问题的原因到解决问题的脉络来写,语言表述不流畅,文字组织不规范,表现出较差的文字和工具使用操作能力。
1.4毕业论文缺乏创新性
只有利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发现存在问题的本质所在,才能有自己的观点,写出的论文才有个性。很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论文基本上都是重复往届的题目,所研究的也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分析方法简单,论文属于拼凑结构,没有从新的角度、新的观点对问题进行挖掘和论证,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路和新的观点。
1.5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投入不够
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一般每个教师每学期都承担至少3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教师还面临着申报各类教改、科研课题、发表专业论文等科研任务要求。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承担的毕业论文指导学生最多为6人,实际上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早都超过了这个,有些教师还要指导承担成人教育的毕业论文。指导毕业论文从当年的9月份开始,到学生答辩,跨度达9个月,需要指导学生完成选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毕业论文撰写等工作,任务巨大,学校在这方面恰恰缺乏激励机制,指导学生的工作量为6-8学时/生,既是评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评优评先等方面,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提不起教师的积极性。
1.6毕业论文监管不严
为了做好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高校都会出台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对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都有明确要求,但毕业论文的撰写在大四的第二学期,这个时候正是学生在外进行毕业实习的时候,由于毕业实习属于分散实习,学校和学生的联系基本上是靠QQ联系,有些同学甚至还联系不上,指导教师很难有效地指导毕业论文。在相似度检测方面,虽然学校规定毕业论文的相似度不得高于30%,优秀毕业论文的相似度不得高于10%,但有些学生在提交检测论文时采用删除抄袭的内容,或者对已有内容增加标点符号、增加词语来应付了事,而作为指导教师和二级学院管理方,不易察觉。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方法
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毕业论文作为学生大学期间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关系着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关系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师生只有正确对待毕业论文,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
2.1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方法
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方法,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了解必须掌握那些专业理论知识,怎样通过文献检索和培养文献阅读理解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浙江绍兴文理学院在这点上曾尝试,它们的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专业导师,在大二第二学期写学年论文,大三写文献综述,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导师针对学生许多薄弱环节,给学生增加一些讲座或课程,“文献检索”、“文献综述的写法”、“统计方法应用”等。在学习中,学生还可以申报校级和省级学生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学术训练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好基础。教师指导过多的学生,精力不够,很难达到对每一个学生精心指导,每个教师最多指导学生为6人。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团队性的作用,要定期召开论文工作进度会议,对于共性的问题,通过面向团队授课的形式来解决,同时,也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单独辅导,解决针对性的问题,把团队指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
2.2把握好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重视选题报告
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以下原则:第一,专业性。学生选题要紧密结合专业,要把所学专业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通过毕业论文写作,提高专业知识的应用。第二,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要从事企业实践管理活动,要学会在企业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识与经验。以实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为选题,有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第三,学术性,毕业论文不等于调研报告,不能停留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上,不应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要从某种现象的出现,分析这种问题出现的机理,怎样解决。第四,创新性,创新不等于原创,本科生只要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发展的现状,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存在的问题,得出比较新的观点,或者通过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改进现有的分析方法,也能实现论文的突破,体现创新性。第五,可行性。要量力而行,考虑自身的知识功底,所选题目不能太难。选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对于论文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时间阶段都应有要求,不能把选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的一个程序环节,走过场。学生在做选题报告前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将自己的研究问题内容、研究方案与他人进行比较,在选题报告汇报时要详细解释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支持条件等细节问题,必要时,可以邀请企业的专家参与学生开题[4]。
2.3做好论文的答辩工作
制定规范的答辩程序,严肃答辩纪律。答辩前,由学校有关部门出具学生毕业论文相似检测度报告,符合要求的才有资格答辩。首先,由指导教师和论文评审教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审查,检查论文的格式和撰写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可要求学生重新修改,并给予学生相应的修改意见。答辩时要有评分标准,答辩秘书要做好记录,对答辩小组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一一记录,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应重点介绍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论文的创新之处,能够使答辩小组成员准确判断出论文是否体现创新性和实践性,对于工作量较小、应用价值缺乏的论文原则上不准通过,限期整改。这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态度、论文的创新性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参加答辩的学生应该衣着整洁、大方,答辩区内禁止喧哗吵闹,答辩学生对于自己认为不合理的问题可以向答辩小组申诉,但不能在现场无理取闹,更不能语言不逊,出口伤人。
2.4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越强,对毕业论文越负责任,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就越高。学校要定期邀请指导经验丰富,指导水平强的教师或企业专家对其他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激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的实践管理活动,丰富教师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还应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要求教师特别是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要积极投入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培养当中,对于成绩好的给予必要的物质精神奖励,对于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认真的老师实行指导导师淘汰制。
3结论
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关系着学生将来的就业,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虽然,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社会重视、学校重视、师生重视,通过对学生的正确指导,加强科学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和论文的规范写作培训,一定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实现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的目标。
作者:王利 陆毅华 李养良 单位:九江学院 西安市韩森寨小学
参考文献:
[1]方刚.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法探讨[J].时代教育,2011,3:110-111.
[2]唐文彬,王燕.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探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1,32(6):76-79.
产品设计方案多样化及其可制造性评价体系
1设计方案多样化
产品概念设计既是客户需求的不确定语义表达,设α是产品概念设计客户需求域X中的一个元素,元素α在产品概念设计原理功能设计域Y中存在对应的特定含义设为集合A,设计方案域Z中的对应方案集为S。产品概念设计的自然语义就是一种MNXYZ⎯⎯的映射,其中M和N分别是从X到Y和从Y到Z的映射,从模糊集合的角度分析,上述元素、集合及其映射的隶属关系分别是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单一的客户模糊性需求映射到产品原理功能设计域和产品概念设计方案域,其目标并非一个确定的解,而是满足一个由满足设计需求的多个解组成的集合,当然,集合内的解的情况是不确定的,可能是唯一解,多解甚至空解。在概念设计的客户需求往往是多种不同形式的需求的组合,即需求集,需求集中各个元素之间存在“或”或“与”的联系,设概念设计需求域X的两个元素分别为α和β,那么它们在产品功能原理设计域Y中的组合体的解释由以下集合运算决定。同样,从功能原理设计域Y到设计方案域Z也存在上述关系。因此,设计需求集产生不同的产品功能原理组合集,进而产生不同的产品概念设计方案集。
2概念设计可制造性的多属性评价体系
本文作者把可制造性定义为:在给定制造资源的条件下,对产品概念设计工业设计因素所具备的制造可能性的评估与优化。产品概念设计包含多重属性,工业设计阶段是产品可制造性的决定阶段,而工业设计主要分为形态结构、表面材质、人机布局、色彩涂装等几个属性,各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设计方案可制造性评价的多属性体系。如表1所示。每一个产品概念设计方案集都凝聚了设计师的辛勤的汗水,产品概念设计的评价因素和产品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有些产品如家居设计,人机设计的属性权重就要大一些,而机械产品形态结构属性权重反而会大一些。所以各个属性的权重随着不同的产品类别不同,也存在着产异性。
产品概念设计是从客户需求到产品概念创新的复杂映射过程。产品设计方案的多样化和产品概念设计工业设计阶段的复杂化,使得概念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涉及因素广泛且关系复杂,因而需要针对多种条件进行评价和决策,以获取一定制造资源条件下综合性能最优良的方案。常见的评价系统由专家主观赋值得到属性权重,然而由于专家经验、背景、教育程度的不同使得其评价具有主观性强等缺陷,因此将专家权重系数引入多属性决策中,增强多属性决策方法的客观性和有效性,继而为产品概念设计可制造性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有效地决策方法。
基于判断矩阵信息的多属性决策
对于多属性群决策中的属性和专家赋权问题,鉴于专家对于属性的权重信息和专家权重信息完全蕴含在专家给出的矩阵中,故应充分挖掘判断矩阵的特征信息进行赋值,从而即获得专家对于属性的权重,又通过比较判断矩阵或者权重的质量获得专家权重。基于判断矩阵信息的语言多属性决策方法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是专家对评价体系的各个属性进行赋权;然后确定各个专家的个体可信度权值。以上两个步骤均基于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并采用客观赋权进行。
1属性赋权
问题的属性权重未知。同时聘请专家采用9级评分的方法,分别对各个属性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专家kE给出的判断矩阵为()(1,2,3,,)kAk=K,由判断矩阵得到的属性权重独立考虑各个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当判断矩阵满足一致性要求的时候,认为ijjiaw=w。但由于专家认识的局限性和实物的客观复杂性,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一般不会满足一致性要求。因此期望由判断矩阵(k)A得到属性权重
2专家赋权
在给定专家进行赋权的时候,应从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程度进行考虑,一般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越好,该专家的属性权重的判断矩阵的可信度就越高。专家的判断矩阵的一般形式为:专家个体的权重值与专家一致程度相关,专家一致程度即专家给出的判断矩阵中判断信息的一致程度。因此提取专家判断矩阵的全部信息以确定其一致性程度,是确定专家权重值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取专家的全部判断信息呢?根据参考文献的定理,对一个n阶判断矩阵kA,最多可以提取出一致性专家判断矩阵的个数是n2n个。针对提取的专家一致性判断矩阵,本文采用以下方法确定专家的权重值。根据前面的定理提取出n2Nn=个构造一致性矩阵的元素组合,并将这些元素组合构成一个元素集合记为Q,通过Q和一致性矩阵原理构造一致性判断矩阵,记为2,1,2,,nsAsn=,并且每个矩阵可以得到一
3评价实施方法
步骤一:利用式(4)由判断矩阵得出各个
可制造性评价实例及分析
自行车租赁系统通过便捷的操作和时尚的外观和综合工艺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完成不同机柜之间的数据交换,为市民提供服务。系统结构较为复杂,零部件种类和数量繁多,设计条件涉及面广,约束关系复杂。现选取4位专家从4个属性对某一方案进行评价。属性分别包含形态设计、人机布局、表面材质和色彩涂装。得到了四位专家的判断矩阵为步骤三利用线性加权法集结属性信息和专家信息,并选出最优方案。易看出4个专家中有3个专家都认为属性结构设计属性最为重要,而人机设计属性、环境保护属性和需求设计属性的重要性相对接近且比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要小。由此分析:由专家234E,E,E得到的属性权重较为一致;专家234E,E,E的权重系数应该接近且大于1E的权重。从案例计算结果看,234w,w,w一致性较好,且结构相同,均显示属性1权重最大,容易看出专家权重2ξ,3ξ,4ξ数值接近,均大于1ξ。同时也容易看出专家4E的判断矩阵一致性最好,可以看出本方法具有简答明了且快捷有效地特点。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深化改革途径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随着近年来我国众多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探讨如何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深入推动商业银行按照新的营运框架有效运行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基本要素及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内涵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指在银行法人资产的委托制度下,一组联接并规范所有者(股东)、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权、责、利关系的制度安排。它规定了商业银行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明确了决策商业银行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其核心是在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而产生的委托关系。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降低商业银行成本,实现股东利益和公司利润最大化。
(二)良好银行公司治理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及特殊性
经合组织(OECD)认为,有效的公司治理应包括股东权利、股东平等待遇、利益相关者作用、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董事会职责五个方面的内容。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5)主张良好的公司治理内容应包括:确立银行的战略目标和价值准则,并在全行传达贯彻;制定并在全行贯彻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问责制;确保董事会成员称职,清楚理解其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并对银行的各项事务做出良好的独立判断;确保高级管理层实施适当的监督;充分认识并有效发挥内外部审计及其他控制部门对稳健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确保薪酬政策和具体做法与银行道德价值观念、目标、战略及控制环境相一致;保持公司治理的透明度;持续了解银行的运营框架。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多元化。既要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又要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健;多重委托关系的复杂性,使银行公司治理面临的利益冲突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随之复杂化,从而增大银行公司治理难度;主要依靠内部治理发挥作用,外部治理作用有限;存款保险制度附带产生的成本加大和存款人外部监督机制弱化的负激励;商业银行高负债、低资本金比率运营的资本结构及银行并购成本大大超过一般企业等。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及深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治理现状
1.成绩。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框架和相互制衡的监督约束体制,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设立了包含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现代治理体系;决策机制和决策能力提高,业务运作不断规范;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了中外银行间的业务合作。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007年年末,已有33家境外机构入股25家中资银行,入股余额达212.5亿美元。同时,在客户互介、渠道共享、业务咨询和培训等方面合作力度和合作领域不断加大;财务状况具有明显改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能力不断加强,风险防范体制渐趋完善。
2.缺陷。银行产权结构仍较单一;董事会职能和结构有待改进;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加强;“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存在;信息披露制度和外部治理机制有待继续完善等。
(二)现阶段深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现实意义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银行健康营运、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有利于银行正确确立战略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有效执行经营决策;有利于降低委托成本,保持利益相关者利益均衡,建立有效制衡机制,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银行运行效率;有利于提高银行信用评价等级,获得更加稳定、长期的资金流入,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利于银行集约化经营和银行再造,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提高银行监管有效性。
深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途径
(一)优化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并明晰产权关系
多元化的股权结构、明晰的产权管理关系是银行公司治理规范的前提,也是国际先进银行的有益经验。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在确保国有控股的前提下,通过公开招募法人股、有条件吸收自然人股东和国际战略投资者参股,培育多种形式的持股主体,形成商业银行多元化、社会化的股权结构,有效解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与其他利益关联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特别是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外资股东进入董事会或参与银行内部管理,发挥他们丰富的管理经验专长。应将银行产权主体落实到真正行使财产所有权的主体上,使银行财产所有者(银行投资者)可以凭借其对银行投资额的比例真正行使管理银行的权力并承担义务,由此进一步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和刚性约束的资本经营机制。
(二)增强董事会、监事会职能和责任
要保持董事会合理规模和结构,规范董事会构成和运作,扩大独立董事比重,充分发挥独立董事作用,提高董事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促使董事会客观、公正、科学的进行决策。实行董事评价制度和董事责任追究制度。健全董事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和完善其下属风险管理、提名、薪酬及审计等委员会的运行架构设置及职责。廓清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的职责边界。董事会对银行总的战略指导行使决策权,负责选拔、聘任重要管理者,设立独立董事;监事会承担着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履行职责、尽职的重任,应独立行使经授权的监督权。同时,引入专职监事(外部监事),改善监事会结构。
(三)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人的“道德风险”,尽可能缩小委托人与人的目标差异,必须构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首先,要构建科学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体系,准确衡量决策机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个人对于银行业绩的贡献度。其次,建立以长期发展和业绩为导向、与绩效相挂钩的长期激励为主的薪酬结构,形成包括工资、奖金、社会保险、公积金、股票及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在内的收入分配新机制,以较好体现基本人力资本效应、资产增值效应和风险补偿效应,使经营者贡献与回报相匹配,长短期利益相结合。推行ESOP(员工持股计划),实现企业成员“剩余索取权”,以提供长久性的激励和约束。再次,改变“官本位”激励机制,使高级经营管理者成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同时,要稳定高级经营管理队伍,适当延长行长任期,以保持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持续贯彻执行。最后,强化约束机制建设,实现激励和约束对等。要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监督和处罚制度,通过监事质询、提出罢免建议、追究法律责任等方式,形成问责机制,强化负激励。
(四)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建立有效内部控制体系
推行经济资本管理,建立资本对效益和风险的双重约束机制。具体措施:首先,强化经济资本对风险资产总量约束和结构调整。以经济资本作为资产业务计划编制的先行指标和核心指标,科学决定和分配所属分支机构的经济资本总量和风险资产规模,以此约束各分支机构业务规模与风险资产扩张速度。在结构上,通过设定不同的经济资本区域调节系数和分支机构增长率,优化经济资本的区域配置;设置经济资本不同的产品分配系数,以引导推动各分支机构改善产品结构;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分配不同经济资本,以鼓励对客户的选优汰劣;对中间业务等战略业务减少分配经济资本,以激励各分支机构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其次,强化资本回报对经营管理的约束,加强经济资本占用与资本回报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期望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资本目标回报率要求,建立经济资本有偿使用机制。再次,建立以EVA和RAROC(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较准确地度量不同业务和产品对增进银行价值的贡献度,以便科学进行商业银行经营目标设定、业务决策、资本配置和绩效考核等活动,促进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五)加快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要大力推进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改革工作,建立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各部门各岗位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格局,推行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平行作业;要积极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及时开发和建设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全面加强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的评估、监测和控制;按矩阵式管理要求,搭建垂直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业务单元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提高市场反映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大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研发和创新力度。要进一步推进内部评级工程建设,及时更新和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检验标准和管理技术;建立及时有效的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机制、重大市场风险应急机制、新产品和新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对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评价和审查机制,形成市场风险管理定期审计机制,全面向董事会报告风险管理审计情况。
(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准确、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是改善银行公司治理的必备条件。要严格按照监管机构制定的信息披露标准、披露方式、披露范围等要求,利用远程通讯和银行数据网络,及时向市场和投资者披露信息。同时,引进国外商业银行通行做法,进一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具体措施可考虑:引入银行评级制度,增强银行信息披露的压力。在条件成熟时,应鼓励和推行社会权威中介机构建立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制度;推动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标准和资产风险评级体系,采用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国际会计准则,以增强信息的可比性;扩大信息披露范围,增强经营透明度。通过全面披露银行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使商业银行各种利益相关者及时掌握情况,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建立信息审计制度和对信息披露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机制,以确保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加快竞争性市场环境建设
大力发展竞争性产品市场,发挥资本市场产生的替代效应,促使商业银行改善内部治理;加大行业开放,鼓励行业兼并,通过增加商业银行生存压力来促进治理结构优化;塑造市场约束机制,发挥资本市场中的股权市场治理机制和债权市场治理机制对于银行公司治理优化的促进作用;加强外部监管。可按国际接轨监管要求对国内商业银行进行评级,强化债权人约束,促进商业银行自觉优化治理结构;大力培育竞争性的银行家市场。通过银行家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与价格机制的相互作用,形成由市场机制来甄选经营管理人员的竞争局面,切实降低成本,发挥银行家市场对银行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德旭,葛兆强.公司治理与银行成长之关系探讨.财贸经济,2006
【关键词】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产业转型
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
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
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
科技创新投入少,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产业规模小。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投入少,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少、规模小。究其原因就是受科研体制和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研发与市场脱节。资源性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单一,技术结构简单,又缺少科研院校,更加缺乏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尤为薄弱。
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或滞后,城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西部地区综合性老工业基地,多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应该是区域性经济中心,代表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未与第二产业得到平衡发展。西部地区资源性老工业基地都是地级市和省辖市,应该是地方性经济中心,但是,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第三产业8~45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同期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的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应采取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双轮驱动战略,其目的和任务是利用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结构问题,使之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区域性或地方性经济中心的作用。
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和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序列,实现工业高技术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一、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信息化,以此提升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第三产业,完善城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信息及通信中心、商务管理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功能,促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健全,优化投资环境。二、以优良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部资金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吸引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用高新技术改造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全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工业高技术化。改变支柱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实现工业高加工度和流通业现代化,成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地方经济中心城市。一、改善基础设施落后状况和生态环境,逐步实现信息化,以此带动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改变第三产业的落后状况,提高城市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完善城市的地方性经济中心功能,改善投资环境。二、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与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引进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改造资源、资金密集型产业,积极推进当地特色资源的新材料开发和应用,形成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深加工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工业加工化,摆脱单一资源产业的结构性危机,实现向多元支柱产业的结构转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对策
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的产品在国内外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经过高新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化和管理信息化,产品竞争力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以其物质技术成果对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进行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改造,提高西部地区工业的现代装备水平和产品的信息及技术附加值,并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工程提供大型先进成套装备。
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可选择原材料精深加工业,用先进适用技术对老企业和老产品进行改造,提高材料的性能和质量,并研究开发与加工新材料产品,增强原材料的加工能力,实现工业高加工度,使其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材料基地和全国的特殊材料基地。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最大的制约因素是资金短缺。解决资金问题可采取企业自筹、引进品牌及资金与技术、商业性贷款和政策性贷款、社会融资、租赁融资、财政投资等筹资改造策略。
收缩衰退产业,淘汰落后产业。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并非都需要改造,必须随着需求变化、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逐渐收缩,主动淘汰。对生产能力过剩,但仍有一定市场的衰退行业,精选优良生产要素,组成大型企业(集团),淘汰不良生产要素,压缩过剩和落后生产能力,浓缩产业规模。对没有市场,长期亏损,资产闲置,资不抵债的厂矿,坚决予与关闭或破产,对落后技术装备和工艺,坚决予与淘汰。
老工业基地改造,仅有传统产业的改造、收缩和淘汰还不够,还必须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因此,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两项重要举措就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
发展新兴产业。在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应利用地方的矿产资源、农畜产品等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和精深加工,重点促进煤电、电冶化、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逐步发展机电工业;重点促进金融、信息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社会服务、房地产等生产生活服务行业,特别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化,改变第三产业层次低、比重过小的不合理结构。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替代传统支柱产业,实现支柱产业由单一资源产业向多元加工制造业的结构转型。在老工业基地发展新兴产业时,必须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资源性老工业基地还应注意降耗减排,防止新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