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市场营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当我们经营很多品类产品时,品牌到底如何定位?尤其对大品牌而言,如何让它“大而不乱”?笔者在此浅谈几个观点:
1)卖点不等于定位
正因为很多人,在“定位”和“卖点”之间混淆,把它们看作一回事,导致一个品牌旗下的一个品种一个定位、一个品类几个定位,最后变成:一个品牌少则7-8个定位,多则十几个定位,消费者根本搞不清楚他们到底在“卖”什么。从而,一个好端端的品牌也就失去了定位。
那么,定位到底是什么?卖点到底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在此做这样的回答:
定位,一定要讲一个概念:包容性。
也就是,它必须有效覆盖这个品牌旗下的所有产品,否则就不能成为定位。而卖点就不同了,它的使命主要是把那个产品卖好,甚至把那个SKU卖好就行,不需要太多的包容性。所以,定位和卖点的区别是:定位肯定是卖点,但卖点不一定都能成为定位。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卖点才能有幸成为定位。
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应该这样理解:企业忙于做产品的时候,会出现很多卖点,但这些卖点之间没有什么内在联系,甚至各自为政、相互矛盾。然而,企业意识到品牌并按照品牌经营的相关规则去做产品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卖点将成为这个品牌的定位,而其它卖点都要为这个定位服务,成为它的支撑点,并相互协调一致,避免冲突。
我们举些例子。目前很多彩电厂家纷纷推出自己的液晶电视,并喊出很多激动人心的产品特点,诸如1920×1080分辨率、6000:1动态对比度、680亿色彩、丰富的数字连接端子、烤漆时尚外观等等。这是什么?这就是卖点。也许消费者为这些卖点愿意付钱,甚至已经购买具有这些功能的液晶电视。但这不等于他们所买的这个产品的品牌就有定位。其实,中国很多彩电品牌都处于这个阶段,只是在“卖产品”。
那什么是定位呢?我们拿索尼BRAVIA来举例。它同样有以上所列的各种卖点,但它除了这些卖点以外,还会强调另外一个贯穿于所有BRAVIA产品的“卖点”,即“多媒体高清娱乐世界”。与其它卖点相比,这个“卖点”有了很大的包容性,故它就成了BRAVIA的品牌定位。那么,其余卖点该如何呢?就要为了凸显和巩固这个定位而努力了。所以,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索尼BRAVIA的多媒体兼容性、音响效果等与其它品牌产品相比总是更胜一筹。尤其,它的最近开发的概念电视似乎将“多媒体高清娱乐”推向了极致。
不过,对索尼而言,被三星侵蚀份额的倾向也不容忽视。如果仅仅停留在品牌定位和产品设计层面,而其它营销活动(如终端拦截)跟不上来,将照样被对手打败。因为,大家都知道,品牌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因为索尼有定位而误认为“他们将所向无敌”。
2)避免定位的“不疼不痒”—---要有“杀伤力”。
在现实营销活动中,当我们好不容易分清楚“卖点”和“定位”之区别时,紧接着就会遇到另外一个麻烦,即:为了找到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品牌定位而陷入定位“不疼不痒”的陷阱。比如很多企业所倡导的“梦想”、“快乐”、“关爱”等定位最为典型。如果你问消费者会发现,几乎没有一个消费者为了它们这些定位而买它们的产品。
品牌定位的使命是什么?就是要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生意,否则就不需要它。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定位一定要有杀伤力,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产生深刻而深远的影响才行。我们还是举一些正面的案例来说明。
宝马的定位大家都知道,是“终极驾驶体验”(也叫“驾驶乐趣”)。那么,这个定位的杀伤力在哪里?我们来看看宝马是怎么做的。
他们为了让这个定位对生意发挥作用,可做足了功夫:无论是发动机的性能,还是轮胎的设计,无论是驾驶舱的人体工程学,还是车体外观的运动美学,它的每一个卖点都支撑和凸显着“终极驾驶体验”。
比如,宝马车的方向盘有个主动转向系统。核心是内置在方向盘传动轴上的一个行星装置。这种装置使用电动机调节方向盘转向传动比,并且根据汽车行驶速度增大或减小方向盘转向传动比。在低速或最低速行驶状态下,转向比率非常直接,使汽车反应灵敏并且将转向所需能量降到最低。在低速行驶时,尤其在狭窄的停车空间行驶时,方向盘从左边极限位置转到右边极限位置只需要两圈。这给驾驶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快捷。
也许,类似这样一、两项功能的设计,其它品牌也能做到,但所有功能都围绕“终极驾驶体验”而设计的,还是宝马首当其冲。所以,喜欢开车的人,当他的财力达到买得起高档轿车时,就难以抗拒来自宝马的巨大“杀伤力”。
如果要举本土品牌的正面案例,我就举伊利。作为典型的本土企业,伊利的发展也不得不引人注目。他们自从1997年开始做全国,在短短9年期间从不足10个亿做到100多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乳业第一品牌。那么,他们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快?笔者认为,他们早期在无意和有意之间所坚持的“天然”的定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里,就牛奶而言,“天然”是最具“杀伤力”的定位,只要是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纯天然、物污染的牛奶,消费者就难以抗拒,难以找到一个不喝的理由。正因为这样,光明、三元、三鹿等资格比伊利还老的品牌却屡屡让步,使伊利快速成长为“准世界级品牌”。而后来,它的“弟子”蒙牛,也复制其品牌定位,围绕“自然”、“好味道”做文章,似乎也在一瞬间成就了更加传奇的“蒙牛速度”。
所以,品牌定位一定有极大的杀伤力,一定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否则,有它、无它没什么两样。
3)当定位的包容性失效时---停止延伸!
对品牌定位而言,“包容性”和“杀伤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实现营销活动中,这两个往往会对立起来。也就是说,品牌定位的包容性好,杀伤力就会下降;杀伤力高,包容性却受限。当一个品牌陷入这种困境时,又该怎么办呢?
最佳的解决方案,不外乎在品牌架构上做文章。也就是,当你的品牌定位的包容性不能再有效覆盖你要做的品类时,这个品牌就应停止延伸了。
内容为王既是衡量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内在定律,也是媒体获胜的法宝。它不仅仅指单纯的生产内容,还包括了广义上的内容扩张和整合。一方面,对内容的进一步挖掘,获得更多的附加价值,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内容更容易被接受。媒体担任的是一个信息整合的角色,以信息内容为主,表现形式为辅,生产出属于媒体自身的有特色的产品。很多媒体都紧紧抓住这一定律,并已经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策略。
1.关联延伸策略
无论企业还是对于媒体而言,树立品牌无疑是对自身产品的一种成乘数效应的增值。品牌带来的巨大价值若只专注在起始产品的发展显然是一种浪费,众多的企业家和媒体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所实践甚至已经取得成功。
笔者非常赞同喻国明教授所提出的,媒体自身做大做强必须经历的三部曲:系列化、一体化、多元化。其中系列化就是将媒体本身所拥有的品牌进行开发和关联延伸,达到“借力”的作用,使其延伸的产品天然地具有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势,这就是品牌的继承性。
关联延伸策略的优势在于,母产品与子产品相互作用,共同提高品牌价值,同时,子品牌能够分散母品牌的风险并增加整体收入,这样能够占据同一行业的优势市场地位。如《中国国家地理》,“它是国内目前最具权威和影响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及旅游、探险类杂志。它要走向集团化,把这个科学传媒拓展为一个产业:《中国国家地理》的少年版,相关图书的出版以及与电视频道的合作等等”。①受众关注媒介产品的品牌,正是其关心媒介产品内容品质的体现,内容为王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关联延伸策略的实施前提是延伸的产品必须保证其内容的品质。而反过来说,如果媒介集团一味冲着做大而盲目扩张,没有注意延伸的关联性,那么失败的教训则是惨重的。
2.互动策略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市场的客观要求,还受众以主动权能够在当今这个被称作影响力经济的媒介经济竞争中媒体必须紧握的一个重要理念。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传受者界限日渐模糊,受众主体性空前突显,他们也需要话语权,在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广东的媒体而言,电台率先开发短信互动这一形式,电视台随后跟进。继广东电视珠江台晚上的新闻节目《今日关注》推出短信互动平台之后,其竞争对手广州电视台的《今日报道》也在2007年1月8日的改版中加入了短信互动环节,并由原来的一个主持人变为两个主持人。短信平台这一策略有以下四个优点:一是直接增加了短信费用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二是满足受众内在的沟通需求,吸引受众积极参与节目,提高节目的收视率,继而提高社会影响力;三是强化了媒体议题设置的功能;四提供了一个政府与民众相互了解的双通道。
《南都周刊》把这种互动延伸得更为成功。一方面,几乎每期《南都周刊》都有读者反馈的版面;另一方面,它积极开展活动,与读者真正地面对面交流。2006年的《南都周刊》与其他合作单位主办的社区活动便是一例。它每隔一段时间到一个社区或者单位举行一次体育运动比赛,包括踢毽子、二人三足比赛等。它在每期最后一版都登半个版面的广告,预告下一期社区运动会的举办时间地点,同时报道本期运动会的情况。其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达到了与读者的真正交流,增加了亲和力,再者是宣传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表面上为社区运动会造势,实际上是为《南都周刊》做广告,参加过运动会的人会留意这份刊物,有可能成为新读者或者订户。
3.双头版与索引策略
这里的双头版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报纸本身有两个头版:分别在封面和封底。既增加了对读者的吸引力,又开发了广告资源。《羊城晚报》改版之后除增加了彩色,还运用了双头版,可读性增加了。另一种是报纸本身一个头版,还另外制作一个与报纸头版头条不同的海报版。《南方都市报》把海报版放大,做成大报的头版,风格与《南方都市报》一致。笔者认为这种借鉴了杂志用封面做海报来宣传的双头版更有竞争力,这是因为:一是版面大,字号大,冲击力强,吸引路人目光,并突破报摊的“四分之一”黄金位置——在报摊上报纸按次序摆放,通常只能露出头版的二分之一,卖报时报纸就是靠这二分之一的精彩内容吸引路人,而报纸种数的日渐增多导致了头版露出的黄金位置只占报纸版面的四分之一;二是头版容量加大,有效信息增多,体现了信息筛选的管家功能。
索引策略与双头版的相通之处在于增加报纸信息量的呈现。广州率先把第一、二版全部改为索引的是《广州日报》,这个尝试取得了成功并且使《南方都市报》也跟着使用索引版。这可以说是一、二版的革命性变革,一方面,《广州日报》改版后版面少了文字的拥挤,变清新了;另一方面,信息量呈现的增大能更多地吸引注意力。
二、突破发行,争取市场
发行渠道不仅是传播过程的重要一环,还是媒体争取市场的一个突破口,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行渠道是否有效地指向目标受众,有效的发行渠道与传播效果成正相关,二是实施一般的营销手段疏通渠道,三是发行渠道多维度拓展,实施整合营销策略。
1.根据市场细分来进行有效发行
2006年12月,广州日报集团推出社区报试刊号,在广州雅居乐小区内定向发行。如果有媒体或媒介集团能够突破社区报这个关口,有可能对整个传媒生态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首先,有效发行量增大。有效发行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完整读者数据的订阅户和报纸被有效阅读的零售户,其二是能够带来广告效果的发行活动。前者为常态发行,而后者对发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发行部门将日常工作和报社的经营目标结合起来,从做有影响力的发行出发,策划发行工作。”②有效发行量是吸引广告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广告的目标到达率和影响程度。显然增大有效发行量能实现经济效益。第二,创造了一个社区居民信息交流的平台。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信息的内容和载体相应做出变动,满足不同需求的人群。社区是社会组成的单元,让这些单元内部充分沟通,不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有利于实现“和谐”这个社会效益。
作为市场极端细分的产物,社区报、免费报纸、DM媒体有着突破传统媒体发行量的潜力,随手可得的吸引力,蓄势待发。一些大的传媒集团也可以辟一块试验田,为争取市场增加一个筹码。
2.增加报偿的促销策略
根据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施拉姆提出的理论,读者选择媒体的或然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费力程度的规律是:报偿程度越大,受众越愿意选择。如《南方都市报》日常的促销是送牛皮袋、圆珠笔、水、纸巾等。其中送牛皮袋是一箭三雕:增加发行量、给报纸本身做广告、给商家做广告获取广告收入。2006年的广州报纸改版热,《信息时报》和《新快报》都采取了实物附加价值促销,前者改版首日赠送彩票更使当日报纸一早就卖完。但是这种策略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读者容易冲着实物报偿购买报纸,降低报纸的有效发行。报纸在创办初期或者改版时期使用可以壮大声势,提高知名度,但是长期使用则反而可能亏损,因为报纸是双重销售,一方面把报纸内容销售给读者,但是这部分是亏损的,另一方面把读者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但如果有效发行量下降,这部分也很有可能因难以弥补发行损失而亏损。因而选择实物附加价值时必须慎重,选择目标受众感兴趣的赠品为佳。
3.整合营销策略
《经济观察报》的经营者指出,报纸的同质化时代来临,营销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该报的营销技巧确实有可借鉴的地方。第一,大报级的发行量。它一创刊就以大报的发行量见于世人,给人以成熟大气的印象,一年之内成为国内三个著名的主流财经媒体之一,为其下一步融资奠定了基础。第二,用金钱换时间,后发制人。降低发行价,把利润给销售商,争取强有力的发行网络,使产品在市场上快速渗透,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第三,建立目标读者数据库,实行“精确销售”。这与DM杂志异曲同工。这种有的放矢的发行方式,营销的商业价值得以体现,便于考核和管理。第四,竞合策略。与出版社合作,实行联合销售。第五,通过销售数据分析,监控各地营销活动。第六,直接促销零售商,间接促销读者。它使零售商感到有利可图,促使零售商积极向读者推销其报纸。第七,实施“超级售点计划”。③其实是设一些地点进行重点销售,大力进行促销活动。《经济观察报》的成功在于它勇于寻求新的营销方式,创新发行思维,以争取市场为目标,在报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跻身前列。这就是所谓的“市场营销三四律”,能够在一个市场中占据前三位就能够比较稳定地占据市场,市场的第四位是第一位报纸回报的四分之一。这就是典型的“整合营销策略”。
三、广告辅助,实现盈利
媒介产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用广告辅助。媒介广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把媒介产品间接卖给广告商;二是给媒介产品本身卖广告。前者直接实现经济效益,后者则是通过对媒介产品的介绍推广,提高媒介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媒介产品的影响力,从而间接实现经济效益。从媒介产品营销而非广告的角度来看,本文主要分析后者。
现在媒介越来越重视对媒介产品本身的形象推广,从平面媒体到电子媒体,再到网络媒体,它们都有非常明显的形象定位,这种定位一般来说通过内容的传播逐渐形成。然而,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社会转型期中的传媒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借鉴了市场营销策略,为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有的仅仅是给报纸、一个栏目,甚至一个节目做广告,比如说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的G4出动,除了在本台做广告,还分别做车体广告和移动电视广告,形成一种亲民的形象——大众化,关心民生小事,具有亲和力。这种推广事实上证明是成功的,受众一看到这个节目就会联想起“街坊”等词语,正切合了节目定位。又如广州的两大电视台的两个有竞争关系的节目——《今日关注》和《今日报道》,都分别为自己做了电视广告,诉求重点在于新闻的接近性、专业性、关注民生。
为媒体做广告表面上损失了广告收入,实际上长远来说,是不减反增。因为在媒介时代谁拥有最大的影响力,谁就拥有话语权,媒介的竞争,就是影响力的竞争。而对于大众传媒,影响力大意味着巨大的广告资源。
(紧转第94页)
(紧接第84页)另外,媒体在选择广告媒体的时候应考虑到节目定位与广告载体的关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总的来说,媒介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除了上述提到过的关联延伸策略、互动策略、双头版与索引策略、重新定位、附加价值促销策略、品牌推广策略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市场营销的其他策略。
注释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祝寿臣:《世界新闻媒体六大发展趋势》。/zgjx/2007-02/25/content_5768392.htm,2007-02-25/2007-04-08。
禹建强:《媒介战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华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5页。
1.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
我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类别繁多,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等。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几十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1.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农产品市场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1.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
超市作为一种新型现代营销业态在近几年也逐步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并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市场地位正在受挑战。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旨在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1.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
现阶段,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了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为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农产品市场营销的创新
2.1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随着农产品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客观迫切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抛弃农产品运销观念,确立以市场需求为中心的现代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是一个比农产品运销更为广泛的概念,农产品市场营销要求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不仅要研究人们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人们对农产品的潜在需求,并创造需求。农产品运销观念强调的是以自己的生产为前提,如何把生产出的农产品运输出去并完成销售,考虑的是如何把产品变成现金。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生产、传送农产品以及与最终消费农产品有关的所有事物,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的需求是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出发点、中心点和归宿点。
2.2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
农产品市场营销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这就要求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充分运用现代市场营销的“10PS组合(市场调查、市场细分、市场优先、市场定位、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调查和细致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发掘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定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还要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的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还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2.3农产品品牌决策与管理的创新
品牌管理是通过创立一个好的品牌,培育品牌、扩张品牌和保护品牌,奠定品牌优势,塑造驰名品牌,积累品牌资产。品牌管理过程实质是一个就品牌资产的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步骤的规划和创新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塑造高资产的品牌。
创知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销售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开展,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开始有意识地应用品牌策略。事实上,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依靠品牌优势,逐步建立农业产业规模优势,最终使农业产业得到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没有农产品品牌的创立和扩张,没有农产品品牌的优势,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也就不能彻底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以及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王凯.品牌营销模型研究[J].市场周刊,2004(10):22224.
[2]吴兴安.关于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思考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5(12):2162217.
[3]李晓玲.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名牌战略[J].农业技术经济,1999(3):8211.
面对日益繁杂的媒体和电视频道中丰富多彩的节目内容,观众犹如走进了一个宽大的自助餐厅,只要轻轻按动手中的遥控器,就可随意选择自己中意的“菜肴”。可见,只有那些个性鲜明的“特色菜肴”才会吸引不同口味的各类顾客,而那些没有特色的“菜肴”往往受到冷落。随着媒体多样化受众的欣赏口味日益多样,因而媒体所面对的压力也就相应的更大了。媒体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除了转换机制、广纳贤才、提高节目质量等措施外,更重要的,便是要在观众中树立自己的媒体和品牌形象,不断完善品牌经营理念。构建和经营电视媒体的品牌,完善媒体的广告经营策略是摆在中国电视人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
媒体品牌的定义
什么是品牌?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作为一种市场概念,品牌是指打算用来识别一个或一群卖主的货物或劳务的名称、名词、符号、象征或设计,或其组合,并打算用来区别一个或一群卖主和其竞争者。而媒体品牌是指媒体频道名称、节目标识、节目风格和特色、节目宗旨、节目声誉、节目包装、节目结构、观众认同等有形无形的总和。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不能仅以收视率标准来评定,还需要考察权威性、可信度、满意度、广告环境、服务质量等非量化指标,它是长时间在观众心目中形成的一个全方位概念。企业经营靠名牌,产品靠品牌,媒体经营也要靠品牌,靠树立媒体形象。品牌意味着观众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品牌代表观众对电视台节目的感受和印象,品牌存在于观众的心中。电视节目质量是电视品牌的基础,没有好的节目,电视品牌犹如无形之水,无本之木。电视节目的品牌概念主要涉及三个层面的意义:一是知名度;二是相对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三是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标准。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作为一种来自市场的概念,电视节目的品牌是一种竞争力、吸引力、亲和力和信任度。它能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吸引住一定数量的观众群,并在长时期内赢得观众的信任,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占据自己独特的位置。
国外电视节目品牌化给我们的启示
国外的电视机构多以商业电视模式运作,在经营过程中,他们运用了企业经营常用的战略:品牌战略。特别是在一个频道的策划、经营上,他们更是注重品牌的塑造,通过台标、广告语、明星主持人、宣传片来树立整个频道的形象,希望自己的频道深入每一个观众的头脑,从而吸引他们的眼球,提高收视率。
品牌是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法宝。对于电视频道来说,观众就是消费者,一个拥有良好品牌的电视频道,意味着拥有广大观众的信任和忠诚。CNN是最早全天候播报新闻的电视频道,它报道新闻快速、全面、准确的形象深深在印在每个观众的脑海里,这使得CNN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电视市场中脱颖而出,战胜包括ABC、默多克的SkyNews等在内的多家新闻频道。不管世界上哪一个角落发生了重大新闻,人们都会条件反射似地想去看CNN的节目,看看CNN播了什么,听听CNN是怎么说的。甚至有报道说在美国总统出国访问期间,也不忘收看CNN的新闻,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它在观众心中埋下了对电视频道的信任和依恋的种子,不管可以收看到多少个频道,他们都会忠实地锁定他们心中喜欢的频道。
品牌是获取财富的手段。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电视频道的品牌也是如此,形成品牌的频道拥有更大的观众忠诚度和更高的收视率,对广告商的吸引力也就更大。正是因为品牌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世界电视巨头们才不遗余力地塑造电视频道的品牌形象。
树立媒体品牌
媒体品牌标志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品位和文化,媒体的总体形象实际上是社会公众对于媒体的综合系统评判。影响这种评判的因素很多,包括队伍的素质、信息传播的可信度、社会责任感及对公众的态度等,这些因素在受众心目中的固定化和标示化,是建立受众认识的重要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就是形象,媒体竞争在更高层面上表现为媒体形象的竞争。要树立一档电视节目的品牌,则涉及到节目定位、节目内容、节目风格、主持人等一系列因素,通过电视节目品牌的树立可以尽可能的扩大节目的收视人群尤其是固定收视群。
(1)明确定位
定位一词源于60年代美国产业行销,“定位”理论的核心是,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在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通过调查分析和策划活动提炼、凸现品牌形象,并将其根植于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在市场上为产品赢得一席之地。媒体品牌的定位就是寻找电视市场中的目标受众,根据自身条件,挖掘媒体品牌的卖点,确定媒体品牌的最佳市场位置。比如说凤凰资讯台、中央一套的《实话实说》以及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就是节目品牌经营的典范。节目品牌经营就是要树立节目在观众心目中的独特地位:当国内外有重大事情发生时,人们会不自觉的把电视换到凤凰卫视,锁定凤凰资讯台;观众如果要看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是观众在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观众周末在休闲娱乐的首选节目;同样,当人们谈到谈话类节目,就会想到小崔和他主持的《实话实说》,不仅是被这档节目所吸引,节目主持人也是这个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2)打造明星主持人
电视媒体品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主持人、现场记者他们即是电视产品的制造者,又是电视产品的传播者,同时还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体现者。电视品牌的形象由人与节目共同组成,电视人,特别是主持人是电视品牌形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品牌内涵最好的诠释者。
在国外的电视节目中,很注重打造明星主持人,如美国60分的主持人丹·拉瑟、20/20的主持人芭芭拉等,他们不仅仅是一档节目的主持人,而是电视节目为观众打造的明星,他们的名字深入人心,因为他们的出现也代起了一档又一档的新节目。在我国,凤凰卫视最注重明星主持人的打造。从创办开始,凤凰卫视一直致力于通过打造“三名”即名主持人、名记者和名评论家,提升和凸显媒体品牌形象。而凤凰打造主持人的模式更接近于明星的包装,主要手段有:让主持人频频曝光,拉近与观众的距离、量身定造适合其个性、风格、特长的栏目。让栏目迎合主持人而不是主持人来迁就栏目。一旦某个主持人影响扩大,凤凰卫视就会为其新开专门的栏目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进一步培养观众的忠诚度,扩大并巩固主持人的影响力。如陈鲁豫在主持《凤凰早班车》时以“说新闻”的主持风格得到观众认可后,又相继主持了《鲁豫新观察》、《鲁豫有约》的节目。如今,凤凰的名主持人、名记者、名评论家以崭露头角,为观众所熟知,成为凤凰卫视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3)打造精品节目
一个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树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必须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自己响当当的名牌节目,拿出精品。“精”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栏目要少而精,不要求多、求全;二是要精益求精。没有特色、没有品位和质量的节目永远不可能成为精品。然而当一档优秀的节目出现后,节目形式的新颖和所获得的高收视率会得到更多同行业人的关注和模仿。一个又一个克隆节目出现在老百姓的荧屏上,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情况下,只有不断的尝试与创新,才能打造自己的节目品牌。并使其在同类节目中始终处于领跑的位置。
电视受众不同,功能也不同,面对的市场大小和范围都不同。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已经越来越不可能面对“所有”的受众,也不可能同时实现电视的“所有”功能。品牌节目不一定只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而是具有稳定的收视群同时能够吸引稳定的广告投放、占据一个能够维持节目生产良性发展的节目市场份额的节目。
媒体与广告的互动
媒体品牌的构建与广告创收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媒体品牌的塑造无疑会增强其广告创收能力,同时广告收入的增长也可带动节目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提升频道栏目的品牌,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带动广告创收,最终形成“广告养栏目,栏目反哺广告”的良性循环。
节目是营销的灵魂,没有好的节目,广告销售将失去依托;同样,广告营销反作用于节目,没有强有力的广告销售作保障,节目制作也将失去最根本的生存基础。电视媒体经营的关键就是要加强节目部门与广告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两者需要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整体出击。
根据德国学者马莱兹克关于大众传播过程的系统模式中的描述,受传者对媒体的印象是制约媒介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传媒业的广告竞争,表面上是广告客户之争,实质是受众“注意力资源”之争,媒体卖给广告主的最终产品是媒体内容所带来的受众的注意力,而媒体品牌的形象、美誉度和吸引力,是占有观众注意力资源和广告客户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讲,电视媒体的品牌塑造是实现广告主购买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广告经营必须依托媒体品牌,否则就失去了广告经营的根本。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谁拥有叫得响的媒介品牌,谁就拥有广告经营的主动权,越是品牌含量高的品牌频道、品牌栏目,就越能给媒体带来更多的广告收益。
电视媒体品牌塑造意味着节目、栏目频道的精品化、高质化,意味着对电视受众的高度吸引力,同时也意味着对广告主的高度吸引力。总体来看,电视媒体的品牌塑造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广告投放环境,同时也为媒体的广告经营搭建了一个有利的发展平台,从而保证了电视媒体稳定的广告收益。
观众是看节目的,如果广告插播过多过滥,即使节目在好,观众也会有意见,他们就会动用手中的遥控器行使自己的选择权,如果广告比率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不仅可以维护观众的权益,也可以使节目中的广告具有更好的收视效果。减少广告时间,将自身的广告时长控制在一定的幅度内,科学安排广告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短时间、高频率的广告时段安排策略就好于长时间、低频率的广告时段安排策略。
媒体品牌维护
电视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品牌维护的问题。不仅在品牌的确立过程中要注意维护,而且在品牌得到受众普遍认可后也应维护,否则品牌就会消失。电视节目在生产过程当中有不断地自我调节、循环的过程,而我国的大多数电视节目缺少一种长远的规划,许多好的栏目到了一定的高度就一点点走向衰落,如北京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欢乐总动员》,在节目刚刚出现时,火遍全国,可当众多形式的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后,《欢乐总动员》由于在节目的开始没有较为长远的规划和节目不断改革的策略,时至今日,在周末的黄金品牌节目中已经逐渐消失,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所以,在对品牌的维护过程中要处理好变与不变这对关系。在栏目形态和内容方面,一般来说,栏目的基本形态,如栏目名称、结构、主持人及背景音乐等,应该保持相对稳定。但为了保证品牌栏目的生命力,有的方面也应该求变,如栏目的理念和选题要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改版,但必须保持品牌的相对稳定性。
处理变与不变这对关系往往取决于三个原则:首先,同类节目的比较。品牌的存在和发展,或者应该具有独创性,或者在同类节目中资源具有领先性。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要想长期占有一种创意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可能,这就要求在同类节目中突出自己的优势,一方面借鉴其它节目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在自己与同类节目的比较中实现创新;其次,遵循媒介市场变化原则。电视品牌的检验要进入市场。媒介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供求关系可能发生改变。为了保证品牌的稳定性,就应该寻找供不应求的增长点,在填补市场空白的同时占据有利的空间;第三,遵循受众变化原则。随着时代的变化,受众的组成会发生变化,受众的观念也要发生改变,品牌也应该随着受众的需求而作出相应的调整。
商品经营靠品牌,媒体经营也应靠品牌。媒体的广告经营同样也要靠品牌。如今,媒体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已经出现了强势媒体越来越强、弱势媒体越来越弱的现象。竞争越激烈,媒体的品牌化运作和合理的广告经营观念越发显得重要而突出,它是媒体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04级研究生)
参考书目:
1、品牌经营与管理主题策划朱剑飞黄耀华
2、媒介超级市场背景下的电视品牌理念及策略尹鸿冉儒学
关键词:市场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创新;工业品
1我国工业品市场的特征
我国工业品市场正处在转型过程中,具有典型的转轨市场的特点。市场规模巨大;发展变化较快;相关的经济政策具有多变性;市场秩序比较混乱;市场发展具有短期导向,存在过度竞争问题;存在地区差异,体制差异,行业差异和营销水平差异。
另外,工业品本身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需求特征。具有派生性、弱弹性、连续性、连带性、服务性和波动性。第二,购买特征。用户户数较少、地理分布集中、购买者主要是企业或组织;多属专业性购买,理性色彩较浓厚;参与决策人较多,集体决定购买;购买过程较长,有时空质量要求;购买程序复杂;第三,交易特征。购买数量多,交易额度大;交易谈判次数少,每次谈判时间长;直接购买。第四,决策特征。购买决策复杂;购买过程比较规范;重视契约功能,希望建立长期关系。
以上特征决定了工业品市场营销的特点:产品的复杂性;职能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买卖双方的相互依赖性;购买程序的复杂性。考虑到目前工业品及其市场营销的特点,在此时期内,必须运用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模式。
2传统市场营销模式的局限性
(1)传统营销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市场导向,在传统营销模式下,企业通过进行市场调查来确定目标市场和营销策略组合,然后再集中可利用的资源,满足顾客需求。但是它忽略了顾客的不成熟性和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对市场营销的不利影响。
(2)传统营销模式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成本过高。传统营销强调选准目标市场,试图以有限的市场网络建设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销售收入,但在实践中却事与愿违,并在营销中受到极大地挑战。通常情况下,企业降低成本关键是增加产品的销售量,而企业增加销售量的必然选择是差异化营销,但是差异营销又导致经营成本的提升。所以,这种片面追求和满足市场个性化产品的传统营销模式也是行不通的。
(3)传统营销模式满足市场需求的时间长、速度慢,而现代市场竞争恰恰是时间与速度的竞争,即与信息网络营销观念紧密联系。传统的营销过程是先开发概念产品,然后制造样品,再试制产品,最后才是产品营销,导致市场需求时间长、速度慢。
3工业品市场营销模式创新
(1)关系营销。工业品不仅指产品实体本身,而且还包括与之相伴随的服务以及买卖双方的一系列经济的、技术和人员的关系。关系营销是针对工业品营销在实践的基础提出来的一种有效的营销模式,以“顾客忠诚”为中心。工业品营销的权威格默森把工业品营销的任务描述为开展关系管理。建立、发展和维持公司得以兴旺发达的客户网络。从技术角度上讲,各公司的产品之间几乎已没有差异。因此。关系营销将处于中心位置。其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关系营销更有效。效率更高。关系营销的导入,有助于协调企业与其供应商的关系;企业与其各个顾客之间越来越多地存在各种关系。首先要与关键企业和关键人物建立关系,启动市场。然后广泛建立关系,树立企业品牌。关系营销中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推荐渠道;一个是影响因素市场。在工业品营销中,市场的启动不是凭借广告,而是靠推荐渠道。一般来说工业品市场内的用户彼此比较熟悉,因此口头传播的力量在行业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推荐渠道不仅在于用户之间的相互推荐。也与影响因素市场中的人相关。
(2)技术营销。由于工业产品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使得买卖双方的相互依赖性很大。工业品市场营销过程中,消费引导的作用要比消费品更重要、更突出。人员推销作为工业品最重要的促销方式,销售人员素质对企业的市场营销影响很大。作为卖方,其销售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熟练使用或操作产品的技术,有时要为买方解决技术问题帮助客户。降低对技术型产品的认知壁垒,提高客户内部不同对象对我方产品的一致认同。这不仅仅是促销的手段,而要从营销战略的高度看待派员销售,要把销售人员的才能看作产品的一部分,这涉及到企业整体形象和持续发展。
(3)文化营销。文化营销创新在于营销过程中,努力构造一个主题鲜明的活动,形成与营销相适应的文化,积极主动地采用新的文化策略营销。
①产品文化营销。主要体现在建立于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各个环节上,产品是价值观的实体化。顾客的满意程度是检验产品文化营销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当今,各类产品的功能、形式几乎相似,因此必须以产品差别来达到竞争优势,通过产品中蕴藏的文化理念加以差别化是扩大市场营销份额的有效途径。
②品牌文化营销。品牌是指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品牌不仅仅是便于识别,还成为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品牌是产品的一种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4)服务营销。工业品的顾客不仅购买了工业品本身,对其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是产品的整体价值,这其中就包括产品的服务。在工业品营销中,特别是复杂的仪器设备的销售,用户对企业依赖性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