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服装专业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职教育 服装与设计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传统服装产业由改革开放初期以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做出自己的品牌和质量是现在服装产业竞争的最重要环节。服装产业的新变化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无疑会增加,给承载着培养初等、中等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带来较为有利的发展机遇,特别服装专业的教学与发展。下面笔者就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中的状况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教学现状
为了真正尊重学生的实际和切实有效地改变因为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家鼓励学生在中考后实现第一步分流,鼓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中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方面能使那些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存在困难和对继续读高中兴趣不大的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选择,另一方面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本身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初、中级专业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以满足当前制造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但是,从现实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使其发展不乐观。
1.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
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等职业教育虽然越来越被重视,但从实际来看,选择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在初中阶段学习中学习能力弱和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为中考中文化课成绩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分数线而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并不是发自内心喜欢而选择,意味着他们学习积极性不够。从服装专业来看,女孩子居多,按道理来讲她们应该是喜欢的,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也没有努力方向,甚至个别学生认为前途渺茫,从上学伊始就进入“混日子”状态。学生没有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果。
2.教学理念滞后
当今社会被称为信息时代,社会发展速度很快,每一项事物的更新速度都很快,服装产业也是如此。服装产业的发展就与社会潮流和发展趋势联系密切,而且带有季节性,新技术的应用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这就意味着学校教学过程中必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学校教学缺乏和市场发展的联系,没有主动关注的意识,教师缺乏主动求知动力,所以教师教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技巧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学习实效性下降。
3.实践环节不够重视
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在新的工作岗位上能很快上手。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多采用课程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当前综合性人才需求是差距较大的,特别是热门的服装管理和服装营销方面涉及的内容不多,无疑影响教学的实效性。
二、现代服装专业教学发展方向
衣食住行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也是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服装业更是如此。特别电商产业的兴起给服装业的生产带来更残酷的竞争现实,给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挑战。中职服装专业作为给社会培养一定专业型技能人才的基地,必须立足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调整学校教学,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1.更新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
现在教学理论强调既要关注教材,更要关注学生。中职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因此,服装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思想,教学要结合服装行业和市场发展趋势,使服装教学内容更贴近市场、行业的需求。结合需求对教学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同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或者综合交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社会生活的同时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特别各种现代化教学设施开始大量应用到教学中,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呈现所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能使单一的知识变得丰富,使复杂、烦琐的知识变得简单。这样使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培养学生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加深对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育是一项育人工程,其对象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体差异性,所以学校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产品的流水线,而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培养进而成为育人成才基地,这才是最好的职业教育。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学生分层次学习和实践,给他们制定不同目标,逐步引导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我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教学活动没有走向社会、企业一线,闭门造车,纸上谈兵,市场应变能力差,毕业生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如何找出服装初级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存在的差距,探讨服装专业教学新思路,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是关系到未来服装专业发展与进步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改进:
一、明确教学理念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理念就是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知识价值、学生本性的最根本的理性的认识和看法。课堂教学必须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1.必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本素养。
2.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必须结合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制高点。
4.必须把教改实验和教育科研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5.必须强化情感体验,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二、改变传统教学形式,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
马克・吐温有句格言:“不要让学校妨碍教育。”我认为,教育者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学生有效学习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成为具有批判能力的思想者,有效问题解决者。
在一体化教学课堂中,教师介绍了设计案例的应用环境、注意事项,讲解了预备知识后,给出了解决该案例的思路,再由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构思,最后教师才给出能成功实现该设计案例的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让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每听教师介绍完一个案例,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对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反思,这样他们的学习热情就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这样的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教学目标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
三、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
服装专业教学改变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注意培养以下能力:一是培养视觉反应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二是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即创新能力;三是培养分析、思维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四、以引导型代替说教型的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的手段应以引导型教学为首选,例如,在讲解民族服装时,以往用说教型方法讲述民族服装概念,教师的提问是“民族元素有哪些?”以及“它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而引导型教学关心的则是“民族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该是怎样的?”前者重“知”,是学生对民族服装的感受和理解;后者重“悟”,是学生对服装的作用和改变。引导型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于学生的学习,要“教服从于学”,改变那种“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的那种习惯,以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二是教学不但是“授业、解惑”,而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
五、积极营造轻松、平等的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师生相互交流离不开课堂教学。职高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表现自己但缺乏韧性,承受能力较差。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方法上,我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提出问题,阐述思路,讲解方法,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穿插了生生交流。以领子的制作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一个领子的基本型特点或示范制作小立领,学生在领悟这个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能独立思考分析各种款式领型之间的变化,并且尝试各种领子纸样的制作到最终熟练完成各款领子的实物制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很自然地遇到许多问题、难题。教师此时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中去,指导学生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甚至要和学生共同思考,一起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持着教鞭发号施令的夫子,而是一个引路者、同行者,是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的扶持者,做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
六、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服装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服装综合知识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设计的服装款式雷同,或风格相同,则是创作的大忌,教师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设计风格,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不同的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思维操作,或给学生增加立体裁剪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立体的、全方位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七、加强学校与服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校园建立模拟工厂,实行开放式管理,提供可随时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场地。如,服装设计CAD室、板房、工艺车间、服装成品陈列室等。但更好的是在服装企业的工厂落实好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在服装工厂生产管理第一线进行产学结合开放式的实践教学,进行服装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服装纸样的制作及服装工艺流程等操作,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习期间,学生参与考核,通过考核评定学生所学的服装课程是否合格或者优秀。同时也给企业录用人才、学生竞争上岗就业增添机会。
参考文献:
[1]戴汝潜,张.实用教学新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张万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综观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高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高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对此,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专题教学;中职服装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国内服装行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全球服装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各大院校为了满足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相继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为国内的服装市场和服装品牌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生产工艺和设计、服装营销、品牌创建和服装管理等等方面的原因,服装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当前国际知名品牌缺乏竞争力。为了有效解决目前的困难和问题,服装专业应该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出具有高端技术的服装专业人才。
二、工作室模式在专题设计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
“工作室”一词,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并随着工作室的广泛运用,逐步变成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进行创意生产和工作的空间。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或者大师的指导,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进行产品设计和创新的一种自助式教育模式,其核心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主导、以科研为方向、以实践为核心,并且强调创新与创造意识、具备前卫的理念和思维。工作室是学校为了应对社会人才需求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实践性,也是对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服装设计与工艺是一门时尚的专业,特别是学习基础课程之后的专题设计,更是力求学生以服装专业所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服装工艺、服装潮流及风格,通过发表各自的观点,集众人智慧,设计出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新产品,把服装的实用和美有机结合起来。服装设计与工艺,既需要以技能为基础,也需要以艺术为支撑。技能是可以通过传授而获得,而艺术则是无法传授的。不过,艺术的法则及表现手段和技能,是可以通过传授而习得的。因此,服装专业设计艺术的教与学,则可以通过工作室的专题设计教学来进行,实现形式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
三、工作室的专题设计教学基本原则
第一,综合性原则。工作室的专题设计是以项目为中心,运用多学科、多知识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而进行训练的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不同的专题设计,需要中职服装专业学生以具体设计、制图、加工等等的技能为基础,对结构制图、服装CAD、美术设计基础、Photoshop、推板、缝制工艺、手工艺制作等学科单独、分割的知识点加以综合运用,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第二,层级性原则。由于专题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训练,涉及到学生的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不同学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能力不一样,在专题设计教学中应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关系,选择不同的专题设计项目,从收集流行资讯、市场调研、制定设计计划、设计服装草图、样衣制作等环节,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现实性原则。专题设计的教学项目来源于行业、企业现实生产或未来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真实性生产任务,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专题设计项目教学实施中,应该按照行业、企业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流程进行,并力求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四、工作室的专题设计教学实施
中职专题设计教学的实施,应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现结合学校合作企业运作模式、工作要求及工艺流程,将企业设计部引入工作室,以毕业班级的学生完成成衣设计制作为例,分析工作室专题设计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第一,确定专题设计任务。首先根据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实训条件、学生实力,以及校企双方多次交流结果,确定整体的专题设计项目任务,即秋冬季男装成衣设计制作。然后,教师或企业设计总监从销售的对象和区域、服装的价格、面料、辅料、造型款式、色彩、工艺要求等方面出发,介绍成衣设计制作项目的服务对象的品牌定位、风格以及设计细节等。接着,对当年秋冬男装流行进行趋势分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设计出商务、休闲、时尚等类型的秋冬季节6大款式,确定小组的专题设计任务,并制定相关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和最后的审核评估形式等。第二,进行专题设计的调研和分析。市场调研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根据专题设计项目任务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当地服装市场进行秋冬季男装品牌调研。重点是对与合作企业品牌男装相类似的2-4个男装品牌,从服装的价格、面料、辅料、造型款式、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调研,找出这些相类似品牌男装的优缺点,进而在产品设计时,发挥各种品牌的优点,避免各自产品存在的不足,优化自身产品设计。二是通过面谈、电话访谈等形式,向行业、企业专家,以及与品牌目标人群相一致的顾客进行交流,了解顾客的偏好和追求。三是学生通过网络、杂志、媒体资讯等途径,收集男装流行资讯,为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思路。不同小组的学生,对市场调研获取的信息或数据,进行不同需求的深入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为设计策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第三,制定专题设计的策划方案。根据品牌自身的定位,结合市场调研的分析结果,为品牌秋冬男装产品开发,制定详细的设计策划方案。在制定设计策划方案过程中,学生在工作室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市场调研的分析结果,根据目前合作企业的品牌、风格定位,通过头脑风暴法,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来共同拟定秋冬男装的设计方向、思路和风格。同时,就实施这一策划,进行任务同学及设计总监和教师阐述本组的设计策划。而设计总监和教师对各小组的设计策划进行评价及提出修改意见。第四,专题设计的产品开发。根据已经确定的策划主题,各小组成员可以从款式设计、面料挑选和整体配搭等方面先分开设计和构思,然后再集中一起进行评价、商讨,明确各自设计的产品存在的长处和不足,取长补短,形成最终的产品设计。工作室指导教师把握并控制好每个小组的设计进度,并对他们的产品设计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产品设计不断完善,并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五,专题设计的样衣制作完成设计任务后,工作室指导教师为每组挑选最具代表的秋冬款服装,并在工艺教师指导下,严格按照合作企业的男装成衣品质标准进行制作。样衣制作是专题设计项目的重要环节,学生大部分的技巧技能在这里得以实践、检验、整合和重新学习。在这一的过程中,根据小组中各位成员的能力,分别负责材料验收、样衣生产、样衣整理及移交等环节的工作,并按照合作企业的要求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赵恺,卞颖星.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项目教学改革浅探[J].山东纺织经济,2010(01):94-95.
[2]曾敏.项目教学模式在中职服装设计专业的应用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服装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67-01
随着中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能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能尽快地由学习状态向工作状态转变,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是当前中职服装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将尝试从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三个方面提出改进中职服装教学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 改革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一,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相结合,教师的口头讲解与学生的动手练习同步进行,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生产实践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服装设计、结构设计与工艺制作等课程教学方面加强与实际生产和工作的联系,在向学生传播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
第二,实施项目教学,提高教学的仿真性,模拟实际的产品开发、跟单,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顶岗实习训练。校方可以根据服装专业学生当前所处的学习阶段,安排学生进行阶段性的项目训练,以检查学生对专业性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为下一阶段的专业教学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具备较为完整的专业基础时,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跟单练习和顶岗实习工作,使学生对服装生产和经营流程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独立创业的能力,促进学生尽快与服装行业相适应。
第三,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开展服装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与服装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近距离的观察和体验现代企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更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二 改革教学方法,围绕主题开展教学
主题教学首先要求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要把学生放在职业者的位置来进行教学,学生不再是以学生的身份来进行学习,而是作为一个职业人的身份来进入学习,因此主题教学是基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学生是教学的核心,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跟踪和分析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与以往的目标教学有较大的差别,它给出了既定的成长路径和发展条件,虽然同样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标,主题教学使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整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对职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逐渐成为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必备品,告别了传统的“板书”时代,使实践应用技术变得更直观,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网络技术,结合中等职业教学的教育特点,围绕主题展开教学。此外,中职学校可依托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建立校园网进行远程教学,使服装专业的教学变得更加便捷,与其他学校形成高度的教学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
三 改革教学内容,与时展接轨
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运用主要来自于教师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知程度和理解程度,因此要想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入服装企业学习,了解企业文化,熟悉服装生产和经营的工业流程,学习技术和工艺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予以总结和综合,将其内化、升华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传授给学生。通过这样的做法不断更新服装专业的教学内容,使之与时俱进充满时代色彩,以此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消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既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也要注重教学内容难度的递增性。在实际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以就业为目的,扩大实践教学比例,有层次地安排实践教学的难度,为学生的后期发展打好基础。
四 结束语
众所周知,就业是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点,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中更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为中心,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内容,促进学生尽快转变角色,以适应职业人的身份,从而更好地与现代企业和社会接轨。
参考文献
[1]张晓芹、李文仙.关于在“服装材料学”课程中开展有限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