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华南理工大学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庆典晚会 音乐舞蹈创作 艺术教育 岭南文化
花开花落,几度寒暑;月盈月亏,几番春秋。雄处岭南之麓的知名学府——华南理工大学,迎来了自己第60个生日。踏入21世纪,在“建设以工科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大学”方针指引下,艺术学院、法学院等文、法院系在风光秀丽的广州大学城校区建成。华南理工大学正式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12年11月17日晚8点整,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华南理工大学60周年校庆庆典晚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体育馆隆重上演。整场晚会气势恢宏,精彩不断,不仅给学生、老师及校友们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还集中地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文科教育,特别是艺术教育的成果和水准。为母校建立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战略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笔者作为整场晚会导演组、创作组成员及音响总监,亲历了晚会从启动到演出的整个过程,其中艰难、困惑、喜悦、收获的点滴都历历在目。
一、启动:勇挑大梁
2012年4月,艺术学院荣幸地接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庆典晚会”全场节目的策划、导演及排演任务。在第一次庆典晚会策划会议中,总监制张振刚副书记便提出“绿色庆典”的概念。不请明星大腕,不铺张浪费,不搞大排场,整场庆典晚会的所有节目必须由华南理工大学师生来完成。但不请明星并不代表允许不精彩,低成本支出并不等同于非专业。“绿色庆典”的提法并不能成为降低节目质量和降低艺术水准的理由。总导演何平教授更提出:“力争每个节目都是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创产品”。如此之高的要求意味着一切有关晚会大小的工作全部都由艺术学院来协调和完成。
二、执行:迎难而上
对于庆典晚会节目高水准、高质量的艺术要求,总导演何平院长提出:艺术学院作为庆典晚会的执行团队,具有三个优势,其一,拥有全编制的青年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其二,拥有强大的音乐创作力量;其三,拥有舞蹈编演一体的青年舞蹈团。晚会要充分体现华南理工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实力和特色就要将这三个优势极尽全力地发挥出来。在2012年6月召开的创作策划会上,确定了庆典晚会以交响音乐为基础、大型舞蹈为主导、歌唱节目为亮点、语言节目为点缀的主导构思。成立了以张晓峰老师为组长的音乐创作组;以陶琳老师为组长的舞蹈创作组;响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全力配合表演。整场节目遵循总导演把关,各节目导演责任制的执行办法。7月,全院师生进入跨专业、跨领域的创作、训练阶段。
摆在艺术学院面前的难题首先是如何处理日常教学任务和节目排练时间冲突的问题。由于演出几乎动用了艺术学院全体师生,为使学院能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排练和演出任务,院领导及各系主任专门讨论晚会排演与教学工作安排。并积极向学校教务部门协调在保证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下,高质高效地完成庆典晚会演出任务。
众所周知,庆典晚会不同于单纯的演唱、演奏音乐会,也区别于通俗、娱乐的联欢会。高等学府的校庆庆典晚会更应以高雅之格调、艺术之表达、专业之表演立足、立意。规格之高,难度之巨,时间之紧迫,是艺术学院建院以来前所未有得,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以来从未遇到。即便是专业的文艺团体也要经过长时间的策划、训练、排演以及舞台各部门的配合才能完成。
舞台方面,由于交响乐团的演奏担任了整场庆典晚会的开场和压轴,成为了演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给舞台设计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首先,体育馆内没有交响乐团专用的乐池,这给70人的乐队上场下场带来了极大地困难。其次,庆典晚会的开场,乐队是在主舞台进行演奏,三个节目之后,主舞台要立刻让给舞蹈类的节目,在最后的两个节目乐队再次出现,但这时乐队不能出现在主舞台,因为这两个节目都有舞蹈的表演及歌手演唱。如果不能处理好乐队上下场、转场的问题,那么不仅极大地影响观众的观赏效果,还大大降低了整台节目的演出效果和艺术水准。经过反复商讨和勘查,终于确定了一套很好的方案:即在主舞台正下方开辟一个区域作为乐池,然后适当提高主舞台的高度,使得乐池中的乐队既不遮挡主舞台的表演,也不影响坐在前排的观众观看演出,这样便很好地解决了乐队转场的难题。
舞台音响是晚会的生命,音响出现任何问题,则可以直接导致全场晚会停止或失败。总导演一再强调整场庆典晚会所有演唱和演奏都必须是真唱和真奏,这种高标准正是华南理工大学所崇尚和追求的,同时也体现了所有演职人员对观众的尊重。当然,这也给现场拾音与扩音带来了极大地挑战,更由于乐队的转场,使得拾音和扩音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控制。经过音响总监马波老师与相关人员的反复论证,最终确定实施两套并行的扩音方案,即主舞台和乐池同时设置同样型号和指向性的话筒,音响经过排练不断地比对和修正,终于在正式演出时达到了台上、台下、观众区统一的音响效果。
为突出晚会的时代风格与艺术气质,明炫的灯光及LED大屏幕的渲染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舞台工具。为此,学员专门召开专项策划会,汇集所有节目导演和舞蹈编导进行专门讨论,最终由舞蹈编导提交灯光及LED大屏幕的设计方案,通过在彩排时与灯光师、LED师的反复沟通和演练,最终向大家呈现了一个个虚实相映、光影相交的庆典舞台。
庆典晚会中的困难当然不仅于此,就乐队进入乐池的路线、顺序、时间都经过反复实验,仅时间就要严格控制在20秒内。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总导演何平院长常常比喻说:“艺术演出实践和理工科科学实验的本质是高度一致的!演出实践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闪失和错位都将导致整场晚会的失败,这和科学实验是同一个道理”舞台上一分的精彩,是舞台下百分的努力。
三、回报:精彩背后
(一)大学节日序曲
晚会的首个闪光点无疑是开场序曲——《大学节日序曲》。其作者是世界著名美籍华裔作曲家、普利策奖获奖者、现任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城校区音乐舞蹈学院作曲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周龙。这首作品便是周龙应华南理工大学委约而为华南理工大学建校60周年专门创作的一首混声合唱与管弦乐队的交响序曲。全曲以号角声开始,以颂歌式的交响合唱结束。各乐器组层次分明、紧密衔接,呈阶梯状清晰呈现。赞美诗般的四部混声合唱时而清澈空灵,时而雄健有力。它清晰地反映了青年学生奋发进取的思想意志与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演出前夕,周龙更亲自指导乐团,给乐团讲解如何更好地表达乐曲的含义。
(二)一个甲子的追寻
配乐诗朗诵《一个甲子的追寻》由谭元亨教授创作诗稿,华南理工大学青年交响乐团伴奏,艺术学院声乐系青年教师陈刚毅、黎丹诵读。诗歌真情之至、款款情深。从华南理工大学建校之初开始,一路艰辛、坎坷,历数成长岁月中的骄人成绩,站在新的高度与起点,展望母校无限前程。值得一提的是配乐诗朗诵中的音乐使用了艺术学院青年教师刘丁所创作的钢琴曲《摇曳的歌》,此曲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作品银奖。
(三)鼓动年华
舞蹈《鼓动年华》采用安塞腰鼓为创作素材,通过艺术化的处理,以简单的肢体动作生动翔实地呈现出刚劲激昂,坚忍不拔的华南理工精神。舞蹈中不仅有排山倒海的鼓舞场面,还有精心设计、鲜活生动的斗鼓情节。在舞蹈的部分,音乐采用唢呐作为色彩渲染的主要工具,并采用两条并行的唢呐声部,而且是对比复调的写法,两个唢呐声部“互斗”的复调写法,在创作中还是比较少见的。这既是舞蹈中‘斗鼓’情节的需要,又充分体现出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华南理工精神。
(四)回母校
合唱《回母校》是由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周文林作曲,退休教工杨和文填词的合唱歌曲。歌曲情深款款、词曲融融。百步梯、金银岛、古红楼,它以一颗虔诚的赤子之心,唱出了每个华南理工人温馨的回忆。晚会排练中,老教师们从不迟到早退,每次都严谨的坐在台下等待排演,虽然节目形式相对简单,但老师们认真对待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辞藻的专业态度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在场的人,这不正是华南理工人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吗!
(五)禾楼印象
舞蹈《禾楼印象》由艺术学院青年教师马波担任作曲,王娜担任编导的节目,是整场晚会中艺术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较高的舞台作品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前党委书记刘树道在观看排练后指出:艺术学院师生能够扎根岭南,以传统的岭南文化为根基进行创作,这也是华南理工人治学于岭南大地,发扬于岭南大地的集中体现。禾楼舞是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也是广东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禾楼印象》以传统禾楼舞为素材,通过夸张的舞蹈动作与缜密的音乐处理,对传统禾楼舞通过祭祀祈求丰收的表现目的进行了新的诠释,体现了人类从一开始祈求神灵的保佑,进而改为依靠自身力量,最终实现丰收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六)人在华园
《人在华园》是华南理工学子白烨同学创作,学生艺术团话剧社演出的情景剧,是整台晚会唯一一个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的语言类节目。节目经过多次删减和精炼,最后着眼于学生日常的生活点滴,以小见大,由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表现巧妙抒发了华南理工学子对大学生活及母校深深的热爱。
(七)同桌的你
《同桌的你》是以高晓松同名作品为蓝本进行大胆改编而成。在编曲与服装设计方面,创作者也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眼保健操”作为歌曲前奏的创意标新立异,给人以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立刻展现出生动的教室情景。全曲通过三个对比迥异的段落:圆舞曲风格的美声对唱配以白裙子、绿裤子、绿书包的华尔兹舞蹈;现代说唱配以当代街舞;流行男女声对唱配以休闲T恤及“扳手腕”的生活化场景,再现了不同时代的同学场面。作品在充分尊重原作和还原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华南理工人崇古尚今、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
(八)金银岛之约
金银岛,是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西湖美景之一,正如清华荷塘、北大博雅之盛名。金银岛见证着一代又一代华南理工人的追求与希望。舞蹈《金银岛之约》,正是以五山美景“金银岛”为创作题材,它赞誉金银岛之美,也赞誉几代华南理工人艰苦创业的不屈之精神。梁军老师创作的舞蹈音乐清淡时不乏柔美、浓烈中饱含深情。舞蹈编导邓晨霞老师和霍蕾老师更几易其稿,直到演出前一天还在精心的修改舞蹈动作。
(九)校园记忆
歌曲联唱《校园记忆》是由华南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各学院学生以及附属小学学生共同演出。选曲以时间为主线,演绎了不同年代耳熟能详的经典校园歌曲。虽然是非原创性舞台作品。但是,全新的演绎和表现形式依然具有浓郁的舞台创新性。特别是《龙的传人》,将现场年过中年校友们的心,带回了那幸福而又青涩的校园时代。
(十)夙愿
艺术学院陶琳老师编排的舞蹈《夙愿》,其灵感来源于艺术学院张晓峰老师创作的同名交响幻想曲中浓郁的西域曲调风格和节奏特征。舞蹈语言以敦煌舞为基础素材,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与原生态生活于其中。在祥瑞、和谐的肢体语言中体现了华南理工大学博纳四海学子的宽厚胸襟与兼容并包的文化情怀。作品立意独特,舞台画面精美,还寓以全国各少数民族团结和睦之意。
(十一)祖国
《祖国》由王玉婷作词,艺术学院白翎教授作曲,是一首抒情的领唱与合唱歌曲。全曲前后呼应,荡气回肠。歌曲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澎湃的胸襟抒发了几代华南理工人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四、展望:任重道远
当热烈的掌声伴着熟悉的《华工之歌》响起,当全场观众随着青年交响乐团的伴奏引吭高歌时,我们感到了些许欣慰、些许自豪,但更多的是责任。艺术学院作为学校大家庭的一份子应以更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更高远的目标激励自己;以锐利的目光洞察世界文化之瞬息万变,以独特的视角审视华夏文化之传统艺术;立足岭南,面向世界,富有创造性的发掘和开创岭南独特艺术文化。为将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而竭尽全力。
绽岭南文明之花蕊,结华园艺术之硕果,任重道远。
作者简介:
教育背景
2004.09-2008.07 华南理工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传播学学士 排名:9/51
主修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 85/100、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88/100
实习经历
2007.04-2007.06 广东电视台移动频道 编导助理
n 撰写节目文稿,使用SONY-PD190录制节目,平均每周完成20期
n 提出统一图片、稿件格式,使后期制作效率提高30%
n 接待报料热线,联系采访对象,促进导演和编导之间的沟通
n 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实习鉴定优
2006.07-2006.08 韶关市新丰县广播电视局新闻部 实习记者
n 调查新闻事件背景和相关信息,制定采访提纲
n 联系采访单位和个人,能独立完成新闻稿件写作和镜头素材的拍摄
n 培养了敏锐的新闻视角,锻炼了信息收集分析的能力
课外活动
2007.08-2007.11 拍摄校园情景喜剧 导演
n 华工新闻传播学院与香农网站合作项目,获资金和设备支持
n 被优酷网评为最佳原创短片,首日播放次数近2万次
n 编写剧本和分镜头脚本,组织演员表演、摄像、后期包装等工作,剧组达25人
n 增强规划工作及人际交往能力
2005.12-2006.01 SRP科研项目:当代大学生思想价值取向 主要成员
n 设计问卷,对广州十所高校188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n 采访著名专家教授,论坛发帖,QQ采访
n 统计数据,分析资料,完成1万余字的研究报告
其他媒体实践
n 制作南方高峰论坛宣传片,策划和报道优秀党员先进事迹专题
n 负责华南师范大学绽放晚会、音乐学院毕业晚会的现场拍摄和后期制作
奖励情况
2004-2006 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学金(奖励全校前15%) 2次
2004-2006 华南理工大学 三好学生(奖励全校前15%) 2次
20052007 新闻与传播学院运动会男子1500米第一名 2次
2004.11 华南理工大学羽毛球协会第一届比赛男单第三名 1次
语言与技能
n 熟练使用专业单反数码相机和广播级摄像机
n 掌握Premere、Photoshop、After Effects、Pinnacle Liquid等图像和视频编辑软件
n 四级464分,普通话流利,粤语熟练
个人评价
培养综合素质强、行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毕业生就业初期一般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体力强度大、待遇低下,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择业态度及就业对口率,也造成了该行业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现象。以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践为例,探讨了构建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其他高校旅游专业办学的启示。
关键词:
职业规划;定向培养;高级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02-02
国内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但其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特别是职业观念和实践能力不强,学生毕业后在旅游业内工作就业比例一直较低,造成了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现象。国内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结构性失衡,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是问题的关键。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1 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基于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历史使命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使高校形成“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普遍追求“大而全”、“综合化”,欠缺个性化、特色化办学理念,这已成为制约高水平大学发展的理念瓶颈。“985工程”的实施,赋予了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教兴国”和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二是教育要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适应和引领的关系,是高水平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表现和集中概况,是高水平大学固有精神、历史传统、时代使命的统一。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生源素质方面优于普通高校,其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方面,理应与普通高校形成梯度差距,培育出自身特色。
1.2 基于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除在国内或者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读研究生的部分学生外,目前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签约主要集中于银行、航空、地产等行业及政府部门。旅游行业普遍入职起薪低且通常要求有较长的基层实习经历,不少学生因升职预期不明朗而产生择业犹豫,不少学生家长也有担心孩子高分入学低门槛就业的抱怨情绪。因此,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本科在读期间辅修了金融、国际贸易、经济等专业的双专业学位,毕业时直接选择起薪待遇较好的其他行业。笔者与其他“985”高校旅游专业负责人交流,也都存在相似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问题。虽然旅游专业跨学科、多领域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但是长期专业对口率低会影响社会对一个学科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认可度。
2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专业精英培育与发展计划的案例
2.1 项目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学科成立以来10年期间,凭借“985”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和学科方面的优势,先后与广东省及地方政府、众多旅游及酒店业集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就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先后与广东省旅游局、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或产学研合作协议;先后与广东粤海酒店集团、长隆旅游集团、中山旅游集团、广之旅、南湖国旅、广州酒家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并与香格里拉酒店、威斯汀酒店、万豪酒店和国际精选酒店集团等进行了联合培训合作及精英培育计划项目。
2.2 项目目标与流程
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针对企业需求推出大学生精英培育及发展计划,为极具潜力的学生提供将理论教学与岗位培训有机结合的机会(为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二线部门中层管理者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大学生提供结构性的实训计划以帮助其拓宽视野、熟悉旅游企业核心业务部门的实际运作流程),使他们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有能力达到企业主要二线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的职位要求和具备在未来旅游业的管理部门担任骨干所需要的优秀素质,并通过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鼓励大学生在培训结束后继续留在本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管理部门的核心和骨干。本计划也为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储备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渠道。
2.3 项目培训内容
该计划为期16个月,采取三阶段的联合培养方式。
阶段一:基层轮岗实训阶段(4个月)。本阶段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实习企业联合制定实训计划,进行基层员工工作职能和业务的培训,让学生熟悉企业核心业务部门运作流程。学生需要在工作完成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
阶段二:定岗职业发展规划与专门人才培养(6个月)。本阶段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决定学生适合其发展的专业领域(可选择IT部门、营销、宴会及会议统筹、收益管理、财务或人力资源),并定岗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专门的人才培养。学生在此期间需要熟悉并完成所选专业的部门领导所安排的基层任务,并积极主动参与该部门管理工作职能的学习。
阶段三:见习经理工作培养(6个月)。本阶段学生在部门担任见习经理,承担IT部门、营销、宴会及会议统筹、收益管理、财务或人力资源部门中层管理者所应该承担的职责,适应并勇于面对压力、接受挑战,追求工作业绩,使自身拥有能够胜任中层管理职位的信心与素质。
2.4 项目实施与评估
该方案采用“3+1+0.5”方式实施,即学生将在大学完成3年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从大三下学期末联合企业展开学生选拔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合作完成学生大四在企业10个月的实训合作培养计划以及毕业后6个月的见习培养。受训者必须完成每一次的任务和计划并通过评估。学校和企业将全程跟踪并评估学生实训情况、工作业绩、专业倾向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并以是否达到部门经理的职位要求并进行定向培养,最终为学生成为旅游行业专业高级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一个人才培养期满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估。华南理工大学自2008年与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签署合作协议后,目前已经累计为本酒店及集团其他酒店培养了十多名素质过硬的部门经理。
3 旅游专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的启示
3.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信心
旅游行业对管理人员的基层工作经历有特定的要求。高水平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虽然有知识迁移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优势,但对于工作初期长时间偏向于体力劳动、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相对比较大、待遇较低的工作普遍有抵触情绪,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术型旅游人才在入职初期工作态度踏实。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的模式可以为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指导和培训,并为其提供科学的评估和发展计划,极大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信心和本专业就业意愿。
3.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搭建了“产学研”合作桥梁和纽带
传统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机制方面的固化、单一和同质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推动的“产学研”合作有助于解决教育经济“两张皮”、学生在知识更新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在人才定向培养的合作中,产学研合作基地平台可以为实习实践、咨询策划、技术开发、项目研究、培训讲座等搭建桥梁,有助于深入进行智力成果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引进学生创业、人才孵化等,可以为高水平大学带来新的办学空间、办学资源、办学潜能、办学机遇。
3.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了课程结构改造和内容更新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是为旅游行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上必然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迎合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水平大学聘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课程教学,提供本行业中真实的案例情境与问题情境,并把本行业所需能力及如何获取这种能力吸纳到教材建设当中,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真实情境性的教材,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为不同岗位和不同企业去向的学生进行定制化的课程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模块化选修课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起到了良好的因材施教效果。
3.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师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以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特色。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推动师资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增加了职业导师制的新理念。即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和学生的职业导师,与学生分享职业成长心得,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供职业咨询和发展规划、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使实践教学具有更强针对性。大学辅导员也被邀请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监督受训者完成培训项目并提供有效帮助。师资结构的充实和优化,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得了业界与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同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通过高水平大学与著名旅游企业联合实施“教学–实训–职业发展”结构性教育培养计划和为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全程参与的有针对性的督导式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构建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训课程、岗位工作一体化教学与教学管理体系,解决旅游管理特别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问题,建立了学位教育、企业培训、行业发展研究、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该模式改变了高水平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业就业意愿差低的现象,为著名旅游企业储备中高层管理人才提供机会,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认同。
参考文献
[1]侯晓明.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访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树道[N].中国教育报,2007-01-08.
近20年来,我国高校旅游专业的课程结构基本上是以学科或知识的逻辑来组织的,在纵向上实行的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体系,在横向上又以必修课、选修课进行划分。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秉承了这一设计理念,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领域课构成(如表1),理论教学总学分为141分,比例分别为44%、36.9%、19.1%。这种结构化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对学问的逻辑关系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但这套课程体系专业课少,教学时数仅占总学时的19.7%,而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则分别为43.7%和36.6%。在课程设计上,我国的高等院校可借鉴美国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课程结构,该校的课程设计为:能力培养(CompetencyRequirements,60学分)-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s,60学分)-选修课(Elec-tives,10学分),共130学分,比例分别为46.2%,46.2%,7.6%。这一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的数量与能力培养课的数量相当。另外,普渡大学设有一个专门负责与学生沟通并对其选修课程进行指导的机构,帮助学生有计划的学习。
2专业课程设置
将华工旅游管理专业与普渡大学的酒店与旅游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理论、商业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和旅游管理四类(如表2所示),进行横向比较后发现:华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总量多,以学科基础、旅游和商业管理三类课程为主。其中,学科基础课的数量最多,真正体现了培养目标中追求的“厚基础”;商业管理类课程中,财会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等可以说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通识课程,与旅游管理专业关联度不大,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行业发展对旅游教育的要求。另外,华工的专业课程存在较为明显的“重理论、轻应用”现象,专业理论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很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普渡大学的专业课程总量少,主要集中在酒店、餐饮和商业管理三个领域。商业管理类课程中将服务业的实际与财会学、市场营销学、法律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开设了诸如服务业财务会计、酒店和旅游业法律等多门此类课程,与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紧密联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行业指导性。与华南理工大学相比,普渡大学的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日常课程实施中强调“能力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接待业领域中集合了技能、理论与职业精神的全面发展人才。
3实践教学环节
美国旅游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渡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专业除了130学分的理论教学外,还有至少32学分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①校内实习:学院的餐厅既能为学校师生提供服务,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学生每学期可以有两次在这一真实的餐厅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机会。②社会实践:普渡大学职业中心负责安排学生到行业内著名企业带薪实习和就业。在实习过程中,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完成酒店业内至少包括从采购到市场营销再到服务管理三个运营领域的实习,以全面了解酒店的整体业务,应对今后在管理职位中面临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共25学分,课程均为必修课,包括校内的前厅与客房、餐饮、西餐与酒水等服务实训,每门课程为期两周,均集中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校外实践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专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使学生的职业意识、择业目标更加清晰,为学生就业打开了绿色通道。
4结论与讨论
[关键词] 创业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92-03
0 引言
随着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1]及其随后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使得创业教育深受关注。《创业管理》课程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2],其目标是促使学生掌握创业基本知识,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锻造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手段[3]。我国的《创业管理》课程教育处于初步发展阶段[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能以知识教育为主,缺乏进行实践教学的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创业实践体验的机会或者创业与个人关联性不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是以结课获取学分为目的,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业管理》课程“教”和“学”环节与实际脱离的状况存在,实践环节和实践环节创新举措不足[5],直接导致学生在经过课程学习之后,依旧缺乏作为一名潜在创业者所应具备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缺乏抵御创业过程中的风险的能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制约了大学生创业的发展,有违设置课程的目的。鉴于创业活动的活跃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广泛需求,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进行了《创业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希望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促进创业管理及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新型的理性创业人才。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1 专业教师培养
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配备创业方面专业教师,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学生学习成长的源泉。基于课程的实践性,专业教师不仅应该具备创业的基本知识储备,还应具备创业的实际本领,《创业管理》课程教师首先应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才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模拟实践以及实际实践,更好地完成课程的教育教学。从教师培养角度出发,应该让专业教师边教学边学习边实践,从教学中找出薄弱点,在学习和实践中将知识体系补充完善,以教学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方式:(1)结合《创业管理》课程教学举行教师内部教学内容的培训与教学方法的交流,在交流中找问题、促进步;(2)依托学院及学校的合作企业资源,组织企业与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知名企业家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创业实践案例讨论与实际技能培训;选派《创业管理》课程教师以到企业挂职或观摩实践活动等形式参与到企业创业与管理中,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理论性问题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锻造并完善自己的实践能力。学院每年固定向每位教师发放调研费,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调研考察。再者,为鼓励教师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学院积极鼓励教师申请企业横向项目,并将横向课题纳入人才考核中,依托科研项目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加大对创业教学的深化,用教学指导创业实践,从实践中提炼创业理论。以具有商业潜力的创业项目为依托积极进行创业以及创业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加创业实践经验,为课程教学提供新鲜的案例资源,补充教学内容;同时这些创业项目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条件。
1.2 校外导师选聘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配备专业教师的同时,加大企业人士“走进来”的合作模式,精心挑选聘请热心的创业者、企业家、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作为校外导师,补充《创业管理》课程的师资力量。目前学院已经成立了由创业方面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家、风险投资专家共同组成的创业导师组,导师组通过举办讲座、案例讨论、参加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创业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创业实践。学院在2008~2012年期间,共聘请了13名兼职教授,分别来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国资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广州美东百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院所。同时还聘请了4名客座教授,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的副教授许德祺、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吕源、意大利费拉拉大学教授Marcco DI TOMMASO、美国德州TCU大学商学院教授Garry D.Bruton。
2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改革与实践
2.1 保持课程内容建设先进性
为使《创业管理》课程适应时代要求,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教学团队对国内外《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改革方向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不断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创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料,组织编写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努力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以机会导向为教学内容核心,围绕如何识别机会、评价机会、利用机会和创造机会,对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和编排,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引入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深化教材理论。以教材为纸介,以创业创新和新企业运行为主线,以创业管理的“四基”,即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骨架,按主次因素合理安排各章节内容。
2.2 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
课堂讲授将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每章节内容都有案例分析,部分案例由教师提供,其余案例由学生分组负责。授课教师重点介绍案例分析的思路与方法,并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为了鼓励案例教学,学院设有华南管理案例研究中心,该中心是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立足华南、面向国内外,为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研究、教学、培训与学术交流提供支持与服务的公共平台。学院设有丰富的案例库,案例库以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尤其是珠江三角洲企业)为主,含教学案例、研究案例以及现代化创新成果。学院每学期期末开展案例开发立项,并对获奖或入库案例进行奖励。
安排非实物创业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寻找各章节相应的典型创业实例,导入创业案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还原创业情境,思考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创业案例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展示分组进行,每组按照所选择的创业案例进行创业情境下的模拟演练,学生设计人物和情节,并分角色进行实战演练,通过这种非实物的创业实践仿真,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吸收和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以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更好地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学院设有企业竞争模拟实验室,配备有SAP、沙盘、商道等软件,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平台可以模拟企业运营。
2.3 课程资源共享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
以教师和学生搜集的案例为原始材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案例资源,逐步建立案例库,同时将学生创业实践的实例扩充到教学内容中,不断进行案例库的建设与更新。结合课程内容与案例库,制作多媒体学习资源库,进行资源共享与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建设。资源共享与学习平台内容包括课件、案例、习题、参考资料、教学录像与互动交流等模块,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模块通过学习交流、问题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进行创新思考、表达自己想法、提出不同意见和方法的平台,使之成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频道。所有资源采用网络信息技术以二维码形式嵌入教材中,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立体化学习,所链接的学习资源库随时更新。学习资源共享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业实践和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到“有理可依、有法可循、有例可援”,在毕业后能够独立解决复杂的创业问题。
3 课外学习与实践平台建设
3.1 第二课堂探索
除聘请校外导师参与课堂教学外,充分利用华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以及创业教育学院的资源,积极邀请成功创业者或知名企业家举办讲座或者座谈,让学生与创业者零距离交流,真实感受来自创业实践一线的心得和体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的创业意向,挖掘学生潜在的创业能力。聘请专家学者开设理论前沿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创业管理的前沿发展以及国内外企业管理及运行状况。
组织学生去参观企业,对企业实际实地考察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创业过程有切身体会和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管理知识。
3.2 多元实践平台建设
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搭建了省市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和校友各种创业基金支持的合作平台,例如创业教育学院项目基金和华工科技创业基金等,对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进行资助。依托该平台,学院鼓励学生组成创业团队进行创业项目立项,专业教师与校外导师在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
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创业教育学院建立创业中心,创业中心主要是通过大量的企业创业管理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训练在创业之后的经营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创业及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团队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实践实训的平台:联系并安排学生到创业实践基地实践;学院多次举办创业训练营,训练学生的创业技能;举办创业策划方案大赛和创业微计划大赛;开展创业计划书大赛,对创业计划书进行评估、优选;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指导学生编制创业计划书、模拟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以及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院积极寻求校外企业对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华大智库企业服务联盟和互动娱乐创业项目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
4 结束语
《创业管理》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创业素质为出发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业管理》课程重要性逐渐凸显,课程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实时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华平.试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4,(2):70-71.
[2]张莉,张晓璐,王少红.对世界著名商学院创业管理课程的研究及启示――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及百森商学院为例[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5):162-163.
[3]张玉利.创业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