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颅脑损伤护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者单位:402260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143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78例,女65例;年龄8~67岁;急危重症者89例,在抢救室死亡11例,入院后死亡28例,轻型25例。
1.2 临床表现 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如脑挫裂、颅骨骨折等来诊时大多数处于昏迷,有意识障碍、血压低、脉细弱、烦躁、失血性休克,也有头痛、呕吐等症状,具有突变、多变、易变的特点。此病来势危急,死亡率高,因而如何做好急救工作,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1.3 观察病情 做好急救工作:①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有呼吸困难或呼吸不规律,出现潮式呼吸或呼吸停止,有时可出现呼气大于吸气,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是病情恶变的重要标志。此时应积极采取急救措施,就地抢救,即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迅速给氧:氧流量4~6 L/min,因为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为改善缺血缺氧情况,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采用持续有效的吸氧,以维持呼吸功能。重者可立即作气管插管,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术。②观察血压变化:血压升高、脉慢而强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多由颅内血肿或颅内水肿所致。颅内压增高,脑组织受压,当血压升高到一定程度而不能保证脑部血液供给时,可迅速下降,此时脉搏快而弱,应警惕有失血性休克或颅内血肿已形成,应配合医生采取急救措施,迅速处理。③观察瞳孔变化:瞳孔变化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为此,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意识障碍的各期临床表现,如患者有剧烈头痛、呕吐频繁、躁动不安、双侧瞳孔不等大,说明颅内继续出血,颅内压增高,应警惕出现脑疝,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手术处理。如患者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颈项强直,多为原发性脑干损伤,为临终先兆,应配合医生积极进行抢救。④观察意识状态:意识障碍标志着有颅脑损伤,其程度是颅脑损伤病情的轻、重、缓解等情况的表现。为此,在观察意识障碍的同时,也能迅速掌握病情变化。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之不应,说明病情很重;如患者由浅昏迷进入深昏迷状态,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提示颅内病变加重。如患者意识逐渐恢复,由昏迷至嗜睡、至朦胧状态,呼之能应,说明病情好转。在抢救的同时,要观察有无其他脏器损伤,如腹腔内脏器及四肢等复合伤。
2 护理体会
2.1 在抢救颅脑损伤的急、危、重症时既要争分夺秒,又要忙而不乱;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共同合作。为此,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口头医嘱、重复医嘱、给药途径等均应两人核对后方可使用。如输血、输液、给药等,一定要做到及时、迅速、准确。将抢救中用过的安瓿、血袋等应统一存放,以备事后查对,做到万无一失。
1.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变化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瞳孔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反映病情的轻重,密切观察患者意识障碍有无好转、是否进行性加深,观察双侧瞳孔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射的强弱,呼吸的深浅、快慢,脉搏的强弱、节律改变,血压波动情况等,15~30min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为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2警惕颅内血肿的发生
在询问病情及观察中,发现患者有如下情况,提示为颅内血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伤后由清醒转入昏迷,有中间清醒期或伤后昏迷逐渐加深者;伤后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病理反射阳性,头颅片上,显示骨折,尤其是骨折线通过脑膜中动脉沟者。对伤后早期CT检查无血肿者,不能单纯依靠CT报告而放松警惕。
2非手术治疗护理
根据病情无手术指征者,嘱其卧床休息,至少1~2周,给予吸氧。按医嘱给予脱水剂,静脉点滴,20~30min输完。密切观察病情,每1~2h巡视1次。给予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宣教,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解决他们在治疗过程中的问题。
3术后护理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患者中男84例,女22例,年龄15~75岁,入院时GCS评分3~8分,其中原发性脑干损伤18例,多发性脑挫伤39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36例,脑挫裂伤合并其他部位损伤13例。本组患者有42例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1例去骨瓣减压术,其余患者根据病情行保守治疗,包括脱水、止血、预防感染、营养脑神经药物等。其中气管切开28例。结果106例患者中痊愈97例,死亡9例。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脑疝是病情发展最危险的阶段,出现两慢一高即: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血压升高的表现,多提示颅内压升高。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说明已形成脑疝,对手术来说已为时较晚。所以要求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病情要有预见性,15~30min观察一次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通畅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的关键。由于呕吐,口鼻腔分泌物,无法吸痰,舌根后坠等均是造成呼吸不通畅的原因,易加重脑水肿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腔的呕吐物、分泌物,解除舌根后坠。对深昏迷或昏迷时间较长,呼吸道不畅以及痰液粘稠不易吸出的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应做好以下护理:(1)气管切开48h内要注意呼吸情况及气管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有无皮下气肿及皮下血肿,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2)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采用一次性硅胶气管套管,每日更换气管切开敷料2次,敷料被痰液或血液渗湿时及时更换,防止切口感染,套管口覆盖双层用生理盐水渗湿的纱布,以保持吸入的空气有一定的湿度,并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3)随时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时操作应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s,连续吸痰不超过3min,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以防交叉感染,并准确记录痰的颜色、性质和量,吸痰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4)每日雾化吸入2~4次,定时予气管内滴入湿化液。(5)病室要清洁、安静、舒适,定时开窗和空气消毒,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60%~70%。
2.3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有头部引流管的患者回病房后应首先了解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引流目的及注意事项。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牵拉、扭曲、受压,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患者外出做检查时应夹闭引流管,以防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性感染。对烦躁的患者要予约束带适当约束(禁止强行约束,避免颅内压增高),以防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
2.4 饮食护理 在伤后2~3天可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保证营养,促进损伤的修复。必要时予鼻饲流质,鼻饲者一般每次注入流质200~300ml,2~4h 1次,鼻饲食物的温度为38℃~40℃,灌注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食管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注食时应抬高床头30°,注食前后分别予30ml温开水冲洗鼻饲管,注意每次喂食前应抽出少许胃液,无异常时方能注食,若出现咖啡色样液,则暂停进食,及时报告医师;若抽出物为未消化食物,则应根据抽出量来调整鼻饲量及间隔时间。
2.5 口腔护理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龙掌口含液棉球口腔护理2次,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是否完整,舌苔情况以及有无口臭。
2.6 预防泌尿系感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尿潴溜和尿失禁,应留置导尿管。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应每日用0.05%碘伏会阴消毒2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必要时每日行膀胱冲洗2次,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2.7 皮肤护理 给予气垫床使用,每2h翻身1次,每日擦浴1次。大小便失禁或汗多的患者,要及时更换浸湿衣被,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用约束带的患者要注意:约束带松紧应适宜,以防勒伤皮肤,并班班交接,记录皮肤情况。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变化迅速,死亡率高,护士除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外,还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总结经验,提高义务素质,充分认识到观察病情的重要性,同时对病情的变化要有预见性,抓住护理要点,在实施治疗护理方案时如细心、周到、全面、准确。尽可能的降低病亡率,减少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治愈率。
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不能进食,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早期足够的营养支持对抑制能量储备的丧失,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十分有利[1],因此,临床上常在患者病情较稳定情况下,给予留置胃管鼻饲饮食,以提供足够的热量,避免消耗体内蛋白质和脂肪,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脑组织的恢复。现将护理体会终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收住的脑出血昏迷患者45例为对象,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1.5岁。鼻伺饮食最短7 d,最长90 d,30例行气管切开术,鼻饲饮食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15例,腹泄16例,该16例腹泄患者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2 护理
昏迷患者应尽量减少误吸的可能,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应将床头抬高30°~40°,并至少保持鼻饲后1 h,并尽量减少其他护理操作。
2.1 置管留置胃管是管饲饮食的前提,但本组患者意识不清,已行气管切开术,无吞咽运或吞咽运动减弱,胃管不易进入食管内,而容易误入气管或盘曲于口腔,食管上段,导致置管失败。因此,要成功置管,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插管技术,充分导管,患者取仰卧位头后仰,当胃管插入15 cm时,用手托起患者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使管道沿后壁滑行插入至预定的长度,确认胃管在胃内后固定管道。
2.2 鼻饲要素饮食 要素饮食不能用高温蒸或煮、烧、可适当加温35°~40°,如天气冷,可用60°热水袋保温,使用时用蒸馏水冷却后稀释所需要的浓度,还可适当加入果汁或菜汁做调味。鼻饲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防止要素食物初次进入胃肠道出现不良反应。已经打开的要素饮食在保鲜的冰箱内,24 h内用完,否则细菌极易在要素饮食内繁殖而使其变质。
2.3 鼻饲量 应从小剂量开始,第一天每2小时给500 ml电解质溶液,第二天用稀释后的要素饮食(加入等比例的水),2小时1次,第三天可(2~3)h给要素饮食200~250 ml, 鼻饲量和浓度均应以循序渐近的原则进行,使患者胃肠道逐步适应由普食到流食的过程。由氨基酸水解蛋白组成的要素饮食均含有氨基酸的特殊怪味,适合性差,故鼻饲饮食可添加菜汁、果汁作为调味剂。
鼻饲饮食的护理原则有7点:①鼻饲饮食可用导管或硅胶管,分数次灌入;②鼻饲饮食的量开始宜少,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③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量,可采用新鲜果汁,如橘子、西红柿汁等,并注意与奶液分别灌入,以防凝块;④如患者消化不良时,可在奶液中加适量的酵母粉和乳酸;⑤鼻饲饮食的成分可根据病情及需要量随时调整;⑥采用无菌操作,保证饮食清洁,导管应煮沸消毒,饮食宜新鲜配制;⑦一次灌入的饮食温度为38°~40°。
2.4 注入前后胃管的处理 灌注前必须抽吸胃管观察胃液的颜色,检查胃管的位置是否正确,见有胃液抽出后注入少量温开水,然后注入食物,防止胃管移位注入的水或食物进入气管而致患者窒息。灌注结束应注入少量温开水清洁管腔,避免食物积存在管腔内变质引起胃肠炎或堵塞管腔。
2.5 用后物品的处理 盛装食物的容器每次用后必须清洁消毒。注射器清洁消毒后备用,需每天更换。
2.6 确保食物的质量,掌握恰当的鼻饲量 注入的食物要新鲜配制,鼻饲饮食开始时,注入量宜少,灌注速度不宜过快,食物要求易消化,待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做到定时定量,避免因一次注入量太多或间隔时间太短而引起消化不良。本组16例腹泄患者均发生管饲饮食后(2~5)d,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因此,认为与患者伤后胃肠功能紊乱有关。经给予止泻药及调整胃肠功能药物后症状缓解。
2.7 加强基础护理 每天用朵贝氏液清洁口腔2次,合理安排各项操作时间,尽量避免在管饲饮食治疗后进行翻身拍背及吸痰等操作,同时提高床头30°~45°,防止胃内食物返流,预防口腔感染和吸入性肺炎及其他并发症。长期留置胃管者要每2周更换导管一次,并从另一侧鼻孔插入,以减小对鼻黏膜的刺激。
2.8 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 颅脑损伤的患者因丘脑下部及脑干受损后引起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须在注入流质后方可注入,每次灌注前抽吸胃管,观察胃液的颜色及性质,发现有咖啡色或血性胃液,必须及时报告医生,暂时停止管饲饮食,进行持续有效地胃肠减压,遵医嘱给予冰盐水洗胃并注入云南白药或凝血酶,配合全身止血药物的应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博、呼吸以及呕吐及排便情况,必须迅速补充血容量,本组15例出血患者经上述处理,消化道出血得到及时控制。
2.9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颅脑损伤的患者,因脱水治疗而多有电解质紊乱,因此,在管饲饮食间必须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尿量变化,尿量每天维持1500~2000 ml。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情况,定时检查血液生化及电解质情况,根据经验结果及时调整膳食结构,在两餐鼻饲之间注入100~150 ml温开水或果汁,以补充水分。本组3例高氯高钠血症患者,经及时调整膳食结构,以及遵医嘱每2小时注入温开水150 ml等,改善了高渗状态,2例低钾患者经胃管注入10%氯化钾口服液,使水电解质得到及时纠正。
2.10 预防感染 昏迷患者长时间不由口进食,加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肠道内的菌群可能发生改变,容易导致真菌感染、腮腺炎等并发症。应加强口腔护理3次/d或及朵贝氏液擦洗口腔,必要时做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对症给药。昏迷患者不能自动翻身,应给予气垫按摩床,增加按摩骨突部位次数,预防压疮的发生[2]。气管切开者,应加强无菌观念,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溢粘稠者,应随时吸痰,每次吸痰需要更换吸痰管。注意观察尿液颜色、量,如有尿液混浊,用1∶5000呋喃西林冲洗膀胱。
3 小结
胃肠内营养支持目前仍然是颅脑损伤重症患者营养供给的首选途径,因胃肠营养支持可改善和维持黏膜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符合人体消化功能的特点。另外,胃肠内营养最经济。因此,护士在鼻饲饮食治疗中必须熟练掌握技术及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动态变化,检测水、电解质状态,严格执行鼻饲饮食的原则及操作规程,确保食物的质量,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各种颅脑外伤71例,男性49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年龄2岁,平均年龄30岁,受伤原因分别为高处坠落10例,车祸伤50例,打击伤11例,其中死亡5例,死亡率为百分之七。
随着交通事故、意外事件的发生造成了众多的颅脑外伤病人。尤其极严重的损伤,病理变化复杂,症状多种多样,病情变化快。因此,护士必须细心观察,全面考虑,迅速及时地掌握病情变化,不失时机地报告医生,给予处理抢救。
1 护理观察要点
1.1 意识的观察 病人的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之~。昏迷是意识障碍最常见的症状,昏迷逐渐加深,提示颅内病变加重,昏迷稳定并逐渐恢复;提示病情逐渐好转,我院一例30岁男性病人,因颅底骨折,颅内血肿入院,入院时病人烦燥不安,以后逐渐进入昏迷状态,双例瞳孔不等大,且时大时小,对光反射迟钝,及时报告医师,经查体考虑颅内血肿,立即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手术后两个月痊愈出院,另一例22岁的男性病人,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病人稳定昏迷十天,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其它止血,脱水等对症处理后逐渐恢复,神志清醒一个半月后痊愈出院。
1.2 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对颅脑损伤有定侧意义,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受伤部位在瞳孔散大同侧如果先是一侧瞳孔散大,以后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甚至眼球固定,病人处于深昏迷状态,侧说明病情严重,例如我院一个8岁男孩从31米多高处坠伤一小时后入院,当时患儿处于深昏迷状态,左侧瞳孔散大,左:右=5:2mm,且对光反射迟钝,医师考虑左侧颅内血18中,立即行颅内血肿清除,并放置引流管,作侧脑室引流术后患儿昏迷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第三天神志转为清醒,二十天后痊愈出院。另一例20岁男青年,因饮酒后跌伤,枕部着地,入院时处于浅昏迷状态,右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减弱医生考虑有颅内血肿,建议家属做手术治疗,但家属拒绝手术,十五小时后病人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双眼球固定,病人深昏迷,脉搏细数而微弱,血压下降,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1.3 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观察 有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变慢而有力,呼吸变慢而深,甚至出现鼾声,提示颅内压升高,体温持续性高热不降,提示有脑干损伤或者有颅内感染。
1.4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内损伤病人,口腔中常有血性分泌物或呕吐物,均能因误吸造成呼吸道阻塞,我院一例脑脊液漏的昏迷病人,漏从口腔进入呼吸道,病人呕吐后呼吸暂停,因发现及时,迅速组织人员抢救,从而使病人幸免一死。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脑外伤昏迷病人护理的关键,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有漏液,痰液和分泌物时应及时吸出。
2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1 肺部感染 颅脑外伤的昏迷病人,常无咳嗽及吞咽反射,除要注意吸痰,漏液等分泌物外,还应给病人翻身,拍背,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2 预防褥疮的发生 应经常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定时翻身,骨突出及易受压部位垫气圈或海棉垫,经常检查受压部位或局部按摩。
2.3 大小便的护理 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给予止泻剂、止血药或静脉点滴甲氰咪胍等辅助治疗,同时为预防周围皮肤发生溃烂,应保持每次便后的清洁,便秘者,应给予缓泻剂,不能作大量液体灌肠,以免弓I起颅内压增高及水份被吸收而促进脑水肿,有尿失禁或尿潴留者,留置尿管导尿,间断放出尿液,每4小时一次,保持会清洁,每日用新洁尔灭棉球擦洗2次,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发生尿路感染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液加抗菌素冲洗膀胱,使膀胱底部的沉渣尽量排空,能自行排尿的男性病人,可留置假性尿管,更换尿管时应注意的清洁,避免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