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学试卷质量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经典测量理论 信度 难度 区分度
一、引言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科教学活动中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并多次强调与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相关的内容[1]。显然,在当前教育制度下,各种笔试仍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质量定量评价方式。试卷质量自然影响对教育质量的正确评价,因此,针对笔试试卷的质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试卷质量的分析一般是利用经典教育测量理论(CTT: Classical Test Theory)和项目反应理论(IRT:Item Response Theory)进行分析。
经典测量理论又称为真分数理论,假定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线性相关,即CTT的数学模型为X=T+E,其中,随机误差E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该理论最重要的四个指标正是反应试卷是否真实可靠、准确有效、难易适中、鉴别力强的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等测验质量指标[2]。当然,由于其比较依赖样本、信度估计精度不高、难度和被试水平没有定义在同一参照系上,同时,无法回答总分相同的考生的真实能力有无差异等问题,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
项目反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该理论的前提假设非常严格,主要包括单维性假设和局部独立性假设[4]。主要方法是在利用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项目特征曲线、试题信息函数进行探讨,同时利用EM算法,用边际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寻找项目参数的一致估计[5]。
本文主要利用南宁市某中学2013年秋季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在经典测量理论(CTT)范畴下探讨该次期末考试数学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和成绩分布情况。通过试卷“四度一分布”了解试卷质量,并反馈教学效果情况。
二、基于CTT的试卷质量情况分析
1.成绩分布情况
一般而言,一份好的试卷考试的成绩都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因此,考试成绩的正态性是考察试卷质量的一个首要指标。检验正态性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是利用直方图和卡方检验、K-S检验。从参加本次考试的872人中随机抽取387人的成绩进行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成绩的直方图
正态分布的K-S统计量显著性概率P值为0.095>0.05,因此,这次考试学生成绩服从正态分布。
2.信度
中学试卷中,选择题分数可简化为0,1得分情况来解释,解答题和填空题可以看成非0,1记分的项目。因此,选择题信度主要采用折半信度[斯皮尔曼-布朗(Spearman-Brown)公式、卢隆(Rulon)公式、弗拉纳根(Flanagan)公式]和库德-理查逊(Kuder-Richardson)信度(K-R20、K-R21公式)进行分析[7]。填空题和解答题为非0、1记分的项目,采用克龙巴赫系数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试卷信度分析结果
结果表明,每种方法计算的选择题信度都接近0.7,信度系数处于尚可使用范围之内。研究表明,对于标准化的大型测试题目信度要求一般要在0.9以上,而学校期末考试的信度在0.6以上即可接受[1]。选择题、解答题的克龙巴赫系数为0.905,可以认为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信度非常好,综合考虑,试卷整体信度是可信的。
3.效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验结果的有效性或准确性,即通过测验能够正确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的程度[5]。测量的效度的种类很多,其中基于专家和教师对试题与所涉及的范围进行符合性判断的逻辑判断法的内容效度使用较多。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内容对所要测验的全部内容的代表性程度。但一次考试很难包含学生所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因此只能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题进行考核,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8]。
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经过该校7位一线数学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位,中教一级2位,中教二级1位)不记名反馈信息来看,本次考试所设计的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查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4.难度
试题难度是反映考题难易程度的指标,一般而言是按照答对人数的百分比确定的,是衡量试卷质量的最主要的数量性指标,简单来说可以利用测验分数的分布情况和特征进行观测,例如考察测验分数的全距、零分、满分、众数、平均分数等相关指标进行定性的判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有关公示进行精确计算。
一般而言,难度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取值越大,难度越小。难度在0.7以上的为比较容易的题,在0.4-0.7为中等难度的题,在0.4以下的则为较难的题或是难题。在实际教学中试卷难度水平的选择,应取决于测验的目的和试题的形式。如果测验是用于区分学生水平,那么应该将试题或试卷的难度系数控制在0.5左右,各试题难度值在0.2-0.8,同时各题平均难度值在0.5左右是比较适宜的[5]。
对于采用0,1记分的选择题,用通过率P、平衡猜测的校正公式CP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试题的难度。
表2 选择题的难度
对于非0,1记分的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难度系数和极端分组法计算各个项目的难度。
表3 填空题、解答题的难度
结果显示,就选择题而言,三种计算方法的计算的难度差异不大,整体趋势较一致,从三种公式的难度均值看,第1、2、5、6、7、8、9属于难度较小的题目,3、4、10、11、12属于难度中等偏上的题目,其中第4题难度最大,10,11,12三题难度也较大,选择题总体难度为0.767,属于比较容易,从试题编排上看,除个别题目外,整体趋势是容易的题型放在前面,中等难度试题放在题型中间,较难试题放在题型后面,较合理。
对填空题和解答题而言,题目难度显然大于选择题,填空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99,难度中等,解答题总体难度均值为0,472,属于中等偏难程度,8道解答题的难易程度也和题目顺序基本一致,越难的题目越在后面,符合数学试卷的一般规律。
从考试成绩来看,难度系数为0.548,综合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类型的难度均值,整张试卷难度均值为0.579,和总分难度系数接近,因此,可以判定该份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5.区分度
区分度是反映试题效用的一个主要参数,同时也是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将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来的统计量。若试题的测试结果是水平高的学生答对或者得高分,水平低的学生答错或者得低分,则认为试题的区分能力强。一般而言,区分度在0.4以上为最佳效果,在0.3~0.39为合格,修改会更好,在0.2~0.29为勉强,仍需耍修改,区分度在0.19以下为差,必须淘汰[6]。
对于0,1记分的选择题,利用极端分组法、点二列相关计算各个试题的区分度。
表4 选择题的区分度
对于连续记分的主观性试题填空题、解答题和总分,用极端分组法和相关法计算各个项目的区分度。
表5 填空题、解答题以及试卷的区分度
注:试卷区分度是将各题区分度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
结果显示,对于选择题而言,总体看来,整个选择题中大部分题目的区分度都在0.4以上。通过极端分组法和点二列相关系数计算的区分度在大部分题目中相差不大。极个别题目有明显差异,主要在于两种方法考虑的视角不一致,就第1题而言,极端分组法的区分度指标0.093,是利用高分组和低分组之间差异进行计算的,两者差异很小,说明该题无论是高分组还是低分组都能完成,就区分能力而言属于应该淘汰的题目,但正是由于该题目在高低分组中完成率都较高,和总分的相关性自然就大,因此,点二列相关法计算出来该题的区分度较高。两种方法计算的试卷区分度均在0.6以上,说明该试卷区分能力强,区分效果佳。
三、有关结论
事实上,该次试卷为全市统一考试题目,从一定程度上说属于“较大的标准化”考试题目。从上述分析可知,本次考试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并未凸显畸形特征,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单峰,稍微右偏。就四度而言,填空题、解答题的信度很好,但选择题的信度适中。常见的提高测验信度主要有以下方式:一是适当增加试题量;二是提高质量,试题难度要适中,区分度大;三是调整试题编排顺序,尽量做到先易后难。
测验的效度采用学科专家通过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的,根据测量的目标与内容的双向细分表,了解到试题覆盖了所要测内容的主要方面,考目标清晰明确,题型和分数结构合理恰当,总体符合考试大纲和教学要求。
试题的难度较合理,大部分选择题难度偏低,其中第4、10两题难度最大。而最后一道解答题的难度系数则过大。这和数学试卷利用最后一题作为压轴题有密切关系。
试题的区分度方面反应较好,但选择题第1、2题和解答题最后一道题在两种计算方法中差异很大。可能的原因在于第1、2题属于难度很低的送分题,因此区分度也不高,最后一道压轴题属于难度最大,很多学生放弃作答,因此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四、结语
考试是衡量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随着统计学及经济计量学边缘的不断扩张,对于教学结果的评价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教育评价技术方法中教育测量理论就是应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实现的,成为测评学生能力、考核教育效果的重要措施。利用SPSS测度考试的难易度、区分度、信度、效度等指标,不仅可以直观、便捷分析考试结果,发现考试中的重要信息和规律,还可以为教学效果评估提供重要的考核指标和模式。目前在教育教学及科研领域,人们采用科学的测评方法测度试卷科学性的尝试并不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的考试,这不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亦不利于考试学研究者开启新的研究视域。应该加强对试卷科学化测度的研究及实践,使考试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日益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通过试卷质量分析,不仅可以了解试卷情况,更可以利用试卷科学性测评的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试题库、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等方式,提高试卷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注教育质量监测[N].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信息简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10,1.
[2]郭熙汉,何穗,赵东方.教学评价与测量[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杜洪飞.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6(6):15-17.
[4]Christine DeMars.Item Response Theory[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5]何穗,吴慧萍.基于教育测量理论的中学数学试卷质量评价研究[J].考试与招生,2012(08):49-53.
[6]Robert L.Ebel.Measur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M].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1965.
我班共有46位学生参加考试,总分4277分,平均分93分,及格率100%,优秀率76.1%。
二、试题分析:
一年级数学期中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如下特点:本卷注重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七个大题。试题整体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本试卷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况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源于孩子身边的事和物,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尽管平时教学中讲、练比较全面,但通过这次检测仍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会读题或读不懂题意,理解题意能力方面差,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失分原因最多的一项的,这些现象应该提醒我们低年级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例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说的训练,是我们今后的一个教学思想。
2、由于粗心造成的丢分。像加看成减,丢、漏题等。本来学生会做,但由于粗心而丢分,比如今后计算题我们可以这样要求学生:第一,抄一个数、一个符号就要养成回头看一眼的习惯,这样为后面结果的正确提供了保障,第二,要求学生每计算一步要进行简单的验算。第三,做完后要看一下最终的结果是否写在了符号的后面。这样的要求在习惯形成的开始比较费时间,但学生的习惯一旦养成学习效率就会事半功倍。
三、典型错题分析:
1、第一题:看图写数,无人丢分。
2、第二题:比一比。(1)比高矮,无人丢分。(2)比轻重。多部分学生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间接地比较不理解或粗心造成错误。从卷面上看学生看图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较差。
3、第三题:填空题。共5小题。其中第(1)看图比多少(2)填> < = 号(3)填写序数(5)考核数的组成和分解。只有个别学生丢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时不够灵活,学生没有有效地学习方法,或因为粗心,导致个别学生丢分。第(4)小题,看图填空,考核基数、序数和方位,此题丢分较多。有凤英等5位学生掌握知识不好;学逸、陈蕾两位学生不会读题;紫仪等8位学生不注意辨别方位(前后、左右);两位学生漏题不做;14位学生弄错三只和第三只(这是我上课时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但因考试前一天刚自行测试了同图形的题,并进行了讲评,导致这十几位学生因粗心而丢分。
4、第四题:统计图形个数。考查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大部分同学掌握不错,能够准确认出图形,填出数字,并进行合计。但也有不少同学出现了错误,其原因是个别同学对图形的认识不清或是粗心丢漏,而数错个数。
5、第五题:分类。丢分的学生不少。原因同第三大题的第(4)小题。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不透或根本不理解。
6、第六题:计算。个别学生因粗心丢分(算错或漏题)。
7、第七题:看图列式计算。这道题考查出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的能力。4位学生错了一道题,出现错误原因:是学生不理解图意,分析、推理能力比较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从而导致错误。还有两位学生计算的结果出错。在课堂上,缺乏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今后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够,过分关注对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得还不够。
2、课堂教学不够扎实,个别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当时应对其加以辅导。
3、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灵活性的思维有待于提高。
4、对学的知识缺乏广度的关注,同时忽略质量,导致有的同学,学一道忘一道,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对个别学生关注不够多。
五、自我反思与改进措施:
1、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备好课,,每一课都要做到“有备而来”。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双基。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的扎实。
4、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书写规范、勤于思考、乐学善问等等。
5、关注生活,培养实践能力加强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适当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改变数学教学过于追求“精确”、“答案”和“化”的状况,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情感发展空间,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镜子,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现就我校七年级在2019--2020-2学期七升八期末考试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是由县教研室组织人员统一命题,试题难度适中,纵观各学科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地检测学生对本学期所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成绩分析
学生成绩:全年级总分最高分694.5分,最低分65.5分,差距很大。语文最高分107分,最低分4分;数学最高分115分,最低分6分;英语最高分119分,最低分10分;生物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分;历史最高分97分,最低分6 分;地理最高分98分,最低分6 分;政治最高分93分,最低分4分;各样统计最高与最低差距较大。
年级成绩:语文平均分84.07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85.26,排名全县第4名;数学平均分75.07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56.67,排名全县第3名;英语平均分72.71分,排名全县第5名,三率和153.77,排名全县第5名;政治平均分66.16分,排名全县第6名,三率和155.81,排名全县第6名;历史平均分59.73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33.1,排名全县第4名;地理平均分60.52分,排名全县第9名,三率和131.53,排名全县第9名;生物平均分68.32分,排名全县第4名,三率和169.81,排名全县第5名;总合格率32.84,排名全县第3名;总均率和1085.95分,排名全县第3名。
前2000名成绩:总分212人,所占率62.72,排名全县第4名;语文227人,所占率67.16,排名全县第2名;数学228人,所占率67.66,排名全县第2名;英语191人,所占率56.51,排名全县第6名;道法216人,所占率63.91,排名全县第5名;历史197人,所占率58.28,排名全县第4名;地理202人,所占率59.76,排名全县第8名;生物218人,所占率64.69,排名全县第4名;
上一级七年级成绩:
年级成绩:语文平均分86.6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202.2,排名全县第3名;数学平均分77分,排名全县第3名,三率和168,排名全县第3名;英语平均分72.2分,排名全县第6名,三率和146.1,排名全县第6名;政治平均分73.7分,排名全县第4名,三率和200.3,排名全县第4名;历史平均分58.5分,排名全县第12名,三率和120.1,排名全县第18名;地理平均分62.4分,排名全县第9名,三率和139.9,排名全县第11名;生物平均分64分,排名全县第5名,三率和152.7,排名全县第5名;总合格率35.6,排名全县第5名;总均率和1129.3分,排名全县第7名。
前2000名成绩:总分218人,所占率59.7,排名全县第6名;语文245人,所占率67.1,排名全县第2名;数学241人,所占率66,排名全县第1名;英语192人,所占率52.6,排名全县第6名;道法250人,所占率68.5,排名全县第5名;历史193人,所占率52.9,排名全县第12名;地理205人,所占率56.2,排名全县第11名;生物245人,所占率67.1,排名全县第4名。
同期比较,语数英学科与上一级七年级比较略有落后,政史地生有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
1、急功近利,轻视习惯培养。
语文教师对一些很重要基本功训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缺少长期的、反复的、坚持不懈的训练,使学生基本功较差。试卷中无论是作文还是阅读理解都出现较多的错别字,老师们应持之以恒的坚持多读、多写、多听、多练、多记、多问,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的成绩,提高语文素养,必将指日可待。
2、计算不细心,没有检查的习惯。学生在做数学试卷时,遇到计算或者求解的问题,计算能力不过关,细节上不注意,缺乏检查的习惯,导致计算题有很多失分。
3、学生审题不严谨。部分学生缺乏认真仔细的审题习惯,拿到题目后往往想当然,凭主观意愿来解题。学生没仔细观察,分析题目要求,错误较多,这种情况反映出学习学生思维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
4、教师本身教学要求不严格。具体表现有:做图方面,学生画图不用做图工具,画完后不标相关数据;卷面方面,学生书写不规范,卷面任意涂改,字迹潦草;答题方面,内容颠三倒四,杂乱无序,不写单位名称,不写答语等,这些细节还需要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逐步规范。
5、记忆性的内容及学科掌握不熟练,记忆不牢靠,回答问题答不到得分点上。
四、改进措施及奋斗目标:
八年级是初中阶段最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时候,学生偏科现象会加剧,所以遇到这些问题,年级组要高度重视,认真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在新的学期里做好以下工作:
1、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教师育人能力的培养,切实做好育人氛围的营造。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关注每一次考试的平均分、合格率,全体教师将分学科、分层次将学生包抓到人、包抓到底,使每一位学生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3、抓严抓实各项常规工作。
(1)严抓各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开学后,我们要严抓各类计划的制订,要求各学科教师在第一周内制订好本学期的各项工作计划,要保证教学工作具有科学性、计划性、可行性,做到每项工作开展时有目标、有方案、有规划、有管理。同时制定各类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和加强可操作性,保证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管理到位。
(2)进一步完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在新的学期,要求教师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负担要“轻”,质量要“高”,促使各学科教师进一步把握好教材,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3)抓实各个环节,保证教学质量逐步提高。
一抓备课。教师如何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各课质量的关键。年级组将对全体教师要求做到:环节齐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板书规范、习题适当、反思及时。每一节课都力求做到,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挖掘到位、知识准确。同时年级组也将加大教师备课的检查。
二抓课堂。如何上好一节课,需要授课教师课前不断修改自己的备课,了解学情,钻研教法,力求课堂环环相扣,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年级组将不定时走进课堂,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改进,课后询问学生掌握情况,并做好记载,提出建设性意见,敦促整改,使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从而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抓落实。对于教师,每月大规模的检查一次教师备课,查看是否按照计划及年级组要求备课;检查学生作业批阅情况,查看教师是否详细批阅,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对于学生,要求全体教师抓好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该做的习题、该背的内容必须按照要求落实到位,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要做好跟踪督促。
4、继续组织开展好每一次考试质量分析活动,在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再下功夫。
学校组织的每一次考试,年级组将组织全体教师及时分析所带学科的教学成绩,并做好分析记载。同时将组织各班及时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寻找差距,树立目标,及时调整后期奋斗的方向。年级组将组织全体同学进行表彰大会,表彰优秀,树立榜样,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潜力。
5、继续发挥团队作用,各备课组加强交流研讨,步调一致;年级组做好工作的检查与督促,力争全年完成以下目标:
(1)所有学科的平均分、三率和均能位居全县前5名;语数英三科争3保4;
(2)前2000人所占比率位居全县前4名;
(3)合格率位居全县第3名。
一、营造良好教风和学风
我校地处河西地区,校舍小,专业教师少,活动场地有限。硬件落后制约了优质生源的进入,学生来自普通平民家庭,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教育滞后,一定程度上给学校教育带来难度。学校确立了“向内涵发展、打造精品课堂、创一流教学成绩”的目标,通过师德演讲、学校论坛、集会宣讲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认清学校现状,树立“校荣我荣、优胜劣汰”的观念,增强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努力倡导“踏实、朴实、扎实、厚实”的教风,从而形成“勤学、善学、乐学、会学”的学风。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将简单的工作做“实”、做“细”就不简单,将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为此严格抓好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从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检测,到课下辅导、班队活动等我们都实施精细化管理,严格落实,始终追求高质量,教学工作做得实实在在。
在借鉴兄弟学校成功经验基础上,经反复商讨提出以“过教材关”为首要目的“独立-集体-独立”相结合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个人特色,发挥集体智慧,对于理解教材不深不透的教师或年轻教师效果更为显著。
初次独立备课阶段。教师需通读教材,完成书上所有习题、单元检测试题(拿不准的重点标注),明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
集体备课阶段。同年级或同学科老师针对某一单元教学内容,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指定一个人主讲,然后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在资源共享和思维碰撞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梳理、完善本册教材的知识网络,确定单元重难点、训练点、拓展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框架式教学思路的讨论,如:如何导入新课、知识点间如何过渡、解决重点的措施、突破难点的方法、知识、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学法指导等,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
二次独立备课阶段。在集体备课基础上,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及各班学生实际扬长避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编写、修改课时教案,最后完成符合集体研讨思路的个性化教案。
同时,根据实际修订了《长七小复备课要求》,对不同情况的老师有不同要求。
三年内教过同一版本、同一年级教材的老师不用重新备课,在原有教案的基础上进行复备调整:①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②增--增加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注释练习等。③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学法。④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⑤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和顺序。避免了教师重复性的打印,减轻了备课负担,促使老师创新备课内容,对教材的钻研理解更深了一步。
对初次使用本册教材的老师,要手写备课,假期完成一半的备课任务,开学后的复备也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教学干部为教师提供大量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供教师阅读学习、借鉴和使用,倡导老师将优秀的经验融入自己的备课之中。
对于刚刚入职的新老师,要求手写备课,先说课再上课。
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密度、教学效率,是我校教学成绩的重要保证。
同时,以“问题”引领改变教研方式,通过质量分析找准教研专题。每学期末进行全校性的教学质量分析,找准问题,将解决问题与教研专题的制定与实施相结合,真正实现“教研促教学”。教学干部与老师们共同搜集相关资料学习研讨,每学期围绕教研专题个人或小组上一节专题研讨课,定期召开专题研讨分析会,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研活动贴近自身教育教学实际,老师们就彼此熟悉而困惑的问题进行交流,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探讨,进而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践,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培养良好习惯,开展丰富活动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校始终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心,在教师群体中树立“德育无小事,齐抓共管促品行”,从小事抓起,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针对学生现状,学校制定并修改了《学生一日常规细则》,包括上下学、课间活动、餐饮、等礼仪行为常规,还包括课前预习、上课、复习与作业、考试等方面的学习常规,利用校会、班会进行集中宣讲,学校大队部严格教育、检查、反馈等各项评比激励制度。班主任每月重点培养学生1个学习好习惯,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落实。
针对部分教师班级管理促教学的意识不强、管理无章法等问题,学校每月有定期的班主任工作培训研讨活动,大家就各项班级管理工作各抒己见,共同交流;观看相关录像、搜集班级管理优秀经验供教师阅读;还请退休教师回校传授班级管理之道,多种方式的班主任培训,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教学工作。翻阅学生的考试试卷,我校学生的书写整齐规范,数学试卷各年级计算的失分率基本控制在3%以下,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踏实、沉稳、认真、细致深得外校监考老师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