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政道路工程设计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城市居民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生活和生产提供服务的基础工程,因此,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经济建设。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事关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畅通的道路,快捷的交通,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人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索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本文就如何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提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在材料检查中所采取的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与使用的材料密切相关,材料的性能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的使用和寿命。原材料、管构件的质量对道路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第一道关口。道路及其附属结构的养护和畅通,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对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创建优质工程打好基础。构造物不仅要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常年暴露在大气环境下,经受各种环境复杂变化的影响,对其使用的原材料,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项目质量监管部门对工程材料的监管,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工程材料来源渠道往往变化较大,种类复杂,特别是砂、石的来源变化频繁。所有材料在工程验收之前,监管工程师都有权进行检查、抽样测试和复试,对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工程材料(水泥、砂、石集料、钢筋等),必须提供“三证”并按有关标准规定抽样检验,执行见证取样制度,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应给予清退。在工程材料检查验收工作中,监管工程师要严格控制材料的供应来源,加强对材料的抽检工作,以保证进场材料的质量,把好原材料、管构件质量关。
二、在现场施工中所采取的措施
在经济社会,质量管理理所当然地要和经济挂钩,但这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有一种现象值得重视,那就是好像敲掉多少片梁、砸掉多少个结构物、路基路面返工多少次,就证明质量工作抓得严,质量工作做到家了,这种风气好像还很流行。但如果不分轻重缓急,敲砸成风,那就应该好好深思了。所以,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敲、砸和返工证明你质量管理没有做好或做过头了。质量管理措施过左不好,过右也不行,我们一定要把保证质量、提高质量、对质量精益求精,措施一定要合理得当、让人心服口服。
质量管理措施要有可操作性,过高过低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现在指挥部对项目经理、项目经理部对施工队都有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状,光有这些大目标还不够,还要具体细化,并确定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质量管理小目标。质量管理措施要强硬有力,不能讲人情,不能拖泥带水,该一票否决就一票否决,没有什么通融的余地,质量管理搞不下去的原因,往往就是已形成的指令被浩瀚的人情海洋所溶解了。 平时严格要求项目中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对质量问题该说到的必须说到,说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记录在案,形成一种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的良好工作习惯,以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达到建设优质工程的目标。质量管理不得力的人该换的要换,不得力的施工队该清退的要清退,决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会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现在的质量管理体制有一个弊病,就是管理质量的人没有真正的否决权,技术和行政相对来讲还是分家的。
三、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也是建设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工程建设项目控制的中心目标。施工是形成工程建设项目实体的阶段,也是形成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阶段。所以,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也是施工阶段要合理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工程建设必须依据国家和政府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规定,以及工程建设的有关合同文件,对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各个阶段,如可行研究、项目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五个阶段中的各环节影响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预防、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才能满足使用单位对整个建设工程质量的要求,才能增加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特别是在工期紧迫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牵涉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工程项目质量好,就会使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也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质量不好,就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损失。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应明确各自的质量责任,规范业主的某些行为,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加强监理单位的科学监理,通过科学管理,使建设项目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共同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2004,30(8)
关键词:人性化;市政道路;设计;人文情怀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市政道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是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在遵循最基本的道路设计原则的同时,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思想。
1.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意义
市政道路是一个城市的交通骨架,是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市政道路,不仅要能满足人们基本的交通运输和出行的需要,还要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享受。因此,在市政道路的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角度下的市政道路设计才能真正做到人、车、环境三者的有机结合,使道路交通不仅安全、快速、实用,而且便利、舒适和美观,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市政道路环境。
2.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2.1 遵守自然法则
市政道路建设属于城市建设的范畴,自然环境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市政道路建设必须要遵守自然法则。以人为本角度下的市政道路建设,不仅要考虑到道路的基础运输和交通功能,而且要考虑到舒适、美观和实用的功能。但这并不表示,就可以破坏城市的自然环境为代价。在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在符合技术要求和规范的前提下,应当尽量避免有对城市自然环境过大填挖的情况出现。如果为了改善交通环境,却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那是得不偿失的。所谓遵守自然法则,就是要建立和自然环境统一协调的关系。例如,在风景区的道路设计中,我们就应该根据其景点的分布、游览路线和交通的情况进行设计。使道路尽量连接每个景点,沿着景点穿过,使得施工的时候不会破坏到景点的环境。这样,游客在游览的时候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兼顾到每个风景区的景点。如果是在沿河沿海的道路设计中,应该使道路的设计路线尽量与河道保持一致,这样不仅能发挥了道路的基本功能,而且将河道的风景和道路融为一体,形成了不错的视觉享受。
2.2市政道路的线形设计
良好的线形设计,不仅能为市政道路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使用效果,而且能给城市带来良好的交通运输状态。一般来说,直线和短线的设计,当然是最经济最快捷的。但是在实际的行驶过程中,直线和短线的设计不仅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而且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般来讲,曲线的道路设计,比直线的道路设计,更能符合行驶力学和视觉心理上的要求。如果在环境和地形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曲线形的道路设计,更符合“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需求。市政道路空间是一系列变化着的构图,设计的着眼点是道路景观的总体效果。所以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规划出发。道路的线形设计分为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和两者的组合设计。但是要注意的是,线形组合设计要注意驾驶员视觉上的连续性,避免骤变,还要尽量避免交角小的曲线。还要注意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另外,线性组合设计除了要保持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间的协调外,还应该注意与市政外部的自然风貌和地质条件的适应和配合。
2.3公平设计
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都是交通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我们实际的生活和实践中,不自觉的就会将行人和非机动车忽略,将机动车视为交通的主体。这种情况,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也是显而易见。例如,在设计红绿的时候,机动车通行的绿灯时间远远大于行人通行的绿灯时间;机动车道的路面宽度远远大于非机动车道的路面宽度;将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划分到一条道路等等。这就无法体现市政道路设计的公平原则,也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有车一族越来越多。市政道路的增长速度远远比不上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许多城市,为了拓宽机动车道,只得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虽然这种方法有效的利用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却增加了很多不安全因素。不管是行人还是非机动车,作为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都应该享有和机动车相同的权利。因此,在市政道路的设计中,应该合理布局,本着和谐共处公平使用的原则进行设计。
2.4以人为本——行人
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专指行人。所谓行人,是作为城市交通中的最弱者,他的权力更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市政道路设计,更应该考虑到行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
2.4.1人行横道线和红绿灯的设计
人行横道线是行人过街的必经通道之一,也是提醒机动车让行的主要标志。人行横道线的设计也可以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现在道路上的人行横道线大多为白色的长条,颜色单一。如果将人行横道线设计成七彩的长条或是白色和黄色相间的长条,那么不仅可以改善单调的交通环境,还能更大程度的提醒机动车司机注意避让行人。另外,还可以通过拓宽现行的人行横道线宽度,增加行人过街的流量,加快行人的过街速度。 在红绿灯的设计方面,我们就可以考虑将行人过街的绿灯时间延长,特别是对于老人或者是儿童,是非常人性化的一项措施。另外,还可以在红绿灯上加上智能装置,使红绿灯自动提醒行人过街或是等待,不仅大大方便了患有色盲症的弱势人群,对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来说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4.2无障碍设计
如果说行人属于交通中的弱势群体,那么残疾人就属于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而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道路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无障碍设计就是针对残疾人的专门设计。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不仅要能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而且要合理规范,尤其是在工程质量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例如,新闻曾经报道过,在某城市的火车站广场前的盲道,就出现了偷工减料的情况。该盲道不是用带有凸起的砖块铺成的,而是用钉子将带有凸起的橡胶皮垫钉在地上,咋一看和普通的盲道没有区别,但是在触感和质量上却有天壤之别。对于盲人来说,过马路的时候,盲道对他们来说就是我们正常人的眼睛。还有很多地方在铺设盲道的时候,经常会在遇到障碍的时候就会出现不连续,断开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人性化设计不达标的体现。
2.5市政道路设计应体现城市特色和人文情怀
一个城市的市政道路建设,还应体现一个城市的特色和人文情怀。不论哪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历史特点,在道路设计中,我们应该体现出这种不同的文化底蕴和不同的历史轨迹。市政道路的建设也承载着传承和弘扬其城市文化和经济风貌的责任。例如南京的游1路公交,从南京的中山陵,途径下马坊、中山门、明故宫、总统府、鸡鸣寺、玄武湖公园及红山森林动物园等各个景点,这是一条汇集了旅游、交通、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公交线路。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的体现。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政道路在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基本的功能和科学合理外,还应该加入“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充分理解人的需要,满足人的需要,并增加对人的需要的重视。市政道路的人性化发展是市政道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今后的市政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和提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提倡人文精神,共建一个美好和谐的交通路况格局,创造更加和谐、文明和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和生活。
参考文献:
[1]任永生,谢红.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26)
[2]韩鹰飞,李杰.浅谈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5)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交通;基地;空间;基准期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city traffic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o improve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we must first solve the trip problem. City road design should not only consider the road itself, but also should take the road on both sides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road following pipeline project are included in the road traffic system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first elaborated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city road design, then analyzes several important factors need to be considered outside of city road design.
Keywords: city road; design; traffic; base; space; reference period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道路对于城市就像血管对于人体,城市道路的通畅有否,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关系到居民生活的高低。以此,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不仅要遵守到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而且必须考虑到与之相关的一些工程。下面分别加以探讨。
一、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交通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和施工过程中,都应该以人为本,把人作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人性化的理念,道路设计时必须遵守的原则包括安全、通畅、宜人、舒适等。为了实现城市道路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性,城市道路设计应该基于以下要求。
用地要求。
城市道路的设计不能仅仅把目光放在道路这一个因素上,道路必须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所以,在城市道路设计时,要考虑到所设计道路周围的建筑类型、城市用地、功能区等。设计前要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然后根据周围用地类型和功能区的要求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类型。
空间要求。
除了地面因素之外,城市道路的参考条件还要包括空间因素,空间因素涵盖面很广,主要包括地面、地下、高架立体空间的综合运用等。因为道路的功能主要是为行人提供综合服务。传统意义上,道路的主要功能是的交通功用,现代意义上的道路功能还应承担生活功能、管线载体功能、景观观赏功能。总之,要综合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承载的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道路周围空间划分的合理性和系统功能的综合性紧密结合起来。
路权分配要求。
路权主要是指道路的服务对象的优先权。城市道路在设计时就应该改变过去的以机动车的交通运行为中心,转变为综合考虑机动车、自行车、行人、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经过预先的调查,分析出给路段的道路的使用优先权,然后根据道路的等级和服务对象的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各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保障各种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路权资源分配公平、公正、合理。
交通设计要求。
交通功能是城市道路最基本的功能,必须在设计中予以充分的体现。交通道路的设计和交通工程设计并不相同,这应在道路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重视。传统上,道路设计过于强调某一种设施的功能,不能够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详细的、量化的分析。这种道路设计方案的缺陷在于设计的重点不能够充分凸显出来。只有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的合理量化分析,综合考虑各交通设施的供应能力的大小,才能提出合理的、科学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是之后的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依据和前提。
风貌控制要求。
道路的设计在考虑使用的基础上,还必须照顾到美观功能,即道路的设计应该符合城市整体烦人风貌。城市道路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必须到市政规划的相关部门参考整个城市的设计规划,使得道路的设计和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相衔接。
道路设计应该充分地结合该城市自身的独特特点,根据整体规划提出综合目标(包括长期的控制目标和近期的实施指导性目标)的要求,针对建筑特色、道路宽度、空间组合、景观风貌等因素来进行综合的设计规划。使得道路路面结构、主题色彩、空间轮廓、比例、线条、色彩等相互协调配合,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整体环境美观度的目的。
人性化的要求。
城市的道路是为人服务的,城市道路设计也就应该首先考虑的是城市的活动主体——人的需求,以人为本,以人为先,道路设计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要求。例如,行人和车辆的关系、行人无障碍设施、二次过街、功能和美观等要求。只有把注意力放在人的身上,满足人在使用道路时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才能带给人们舒适、便捷、生态、和谐的感受。此外,道路实施的设计应该力求精致化,充满人文气息和生态气息。
二、道路设计影响的外在因素。
1、道路设计不能只考虑道路本身。
目前,我们城市越来越发达,城市群越来越多,但是,交通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城市交通道路拥挤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的城市要数香港。香港的人口密度和车流、人流密度都是非常高的,可是香港发生道路拥挤、堵车等情况却非常少,相对于内陆很多城市来说,香港的交通非常通畅。经过有关部门研究发现,香港交通通畅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道路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周围的建筑物和环境,利用了沿街建筑物的特点和地上、地下的空间。这一点很值得内陆城市思考和借鉴。
所以,城市交通的畅通不仅仅和城市道路相关,应该进一步涉及到道路两旁的各种建筑物、道路上的过街通道、路面下的空间场所等等。在设计时要把各种因素充分考虑在道路交通系统工程内。
2、主要车型转变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小汽车。这就改变了以往城市道路上交通工具以公共交通为主的格局,现在的道路上的主要车型为小型车、私车等。在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是上个世界80年代末制定的,时间上里现在已经非常远,与现在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当时道路上的车辆以大卡车、公共汽车,这种大型车的行车车道宽度、转弯面积大。而现在的小型车车身小巧,运行方便,转弯需要的面积非常小。如果按照以前的这种标准在城市的中心地段进行道路的设计是很浪费土地资源的。
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应该考虑到交叉口转弯半径、设计车速等数据都应该有一定的调整。城市道路,特别是黄金地段的道路一定要对行驶汽车的类型和大小加以限制。因此城市道路的设计标准除了要参考车速以外,还要根据行驶车型的大小。
3、设计基准期等参数的调整
道路设计时应该预留出道路两旁的用地。因为,我国设计规范上对道路使用寿命要求的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至少使用20到30年,沥青混凝土路面至少使用15年。可是现实中,情况却相差很大。很多路面使用的年限在10年以下,情况非常差的仅仅使用三四年就出现质量问题,对道路造成破坏。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超载破坏等。在这种情况下,道路的拆迁重建非常常见,加上本来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预留用地,这就增加了道路扩展的代价和费用。
4、停车问题。
狭义上的道路设计并不包括停车问题,在广义上来说,包含在内。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城市停车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令人棘手的问题。我国过去很多城市道路的设计标准主要参考公路设计标准,但是这两者有很多的区别:公路两旁没有太多的商业服务区,而城市道路两边都有很多商业区、办公区、居住区。这些服务区的存在,使得在设计道路是必须考虑到停车的因素。如果设计没有照顾到停车位置,会对交通的正常运行和商业经营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不影响通行的情况下,必须合理修建停车场所。虽然,停车问题不是城市道路建设需要主要考虑的问题,但是确实道路设计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城市道路设计不仅仅是道路工程的问题,而一个涉及到市政工程、交通工程、景观、绿化设计、城市设计等许多工程的结合,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几何设计。我们在设计时必须改变过去“以车为本”的模式,形成“以人为本”的模式。我们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设计模式时,应该考虑到我国人口密度大的国情。所以,道路设计人员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反思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共同研究新时期市政道路设计的合理科学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CJJ37—90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