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施工行业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1篇

建筑施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于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而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的前提是舞弊不能缺少良好的环境的保障,把风险尤其是对财务风险有合成作用的因素降低到最小,因此我国各界也不断的关注行业财务风险的把控,源于其必要性和重大作用。

首先是其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化环境下加强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合规反映,是规范而制度化的约束对于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把控必不可少。加强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是经过研究验证过的符合时展的规范手段,进一步转变和促进建筑施工行业模式升级有着重要推动力,是建筑施工行业长期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保证。

其次,强化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有利于提升其自身的建筑施工服务水平和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节约各利益相关方的各项费用的支出,其原理推到在于良好的财务风险把控将有利于财务资金的正常运转,资金的合理性将为建筑施工行业的服务水平的提升奠定物质基础,进而一定程度上可以准确的为其企业集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合适的建议。比较详实及时的记录和反馈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情形,为医院基业长青?e实基础。

最后,从建筑施工行业长久发展来作为思考着眼点,加强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引导中小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方向的准确性,引导社会良好风气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当前房产炒作过热等非理性行为。建筑施工行业由于自身发展的属性,决定了其发有必要国家和企业双重进行管理,强化财务风险的有效管控。因此,极其有必要和有价值对新经济形势下其财务风险管理的相关的各方面进行梳理和研究。

二、关于当前建筑施工行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现状

我国学者对新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的财务风险乃至整体的管理风险都非常的关注,因此当前关于本文主题的研究方面也是五花八门,各种模型和切入视角较多,但是经过对以往文献的梳理和总结不难发现,建筑施工行业也是大多数行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一致,两大方面:行?I内部风险和行业外部财务风险,并且得出加强其财务风险管理的急迫性,本文对其财务风险作用因素总结如下。

首先是建筑施工行业的外部财务风险,这一点大多数与战略管理里面的PEST分析法所分析的因素点有关。在这一方面着重阐述一下市场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当前受房地产市场的窘境,国家政策不断的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把控,这也波及到了建筑施工行业,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成本开支过大,产能过剩,现状是急需降成本、去库存、去产能,也就是现在的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关的企业的内部财务风险因素的发力,主要是成本管理风险,很难实现低成本的管理效益,导致加大了财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再者是财务预算缺失或者不合理,主要归结为这一方面财务预算没有响应的规章制度的配套,相关预算管理策略和流程在财务预算中存在严重的不科学严谨性,整个过程漏洞百出,连接和融通性较差,整个体系的财务预算过程尚未建立或者更新完善,投资方面和项目合同等方面也是体系匮乏。除此之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财务风险把控的信息化水平滞后,导致财务风险管控的联网管理久久不能实现,这直接拉低了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导致一切财务风险把控不力,各种作业因素存在的源头在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和监督的缺位,这一定程度上孵化了财务风险管理因素的催生,因此增强内控体系的重塑和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相当重要。

三、完善和提升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和实施路径

(一)提高和加强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断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一方面一个组织的制度决定了组织的规范性,同时俗话说思想是行动的路灯,要想达到把控财务风险,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的目的,保障其高速运转。首先是要求员工对当前新经济环境下相关的知识和现状有所了解,让员工能够理解并且明白财务风险把控的要点,力求财务风险管理的最新的观念和思想渗入日常工作中,然后不断的通过实践和项目等提示其感悟力。另一方面让不断的完善制度的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涉入点:一是不断的甄别和筛选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的知识点,取其精华留作参考。二是着重协调各个部门机构间的运转,确保制度能够在各部门机构协调执行,建立财务风险管理信息共享模式。使其强化财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形成固化状态。

(二)完善和变革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使其财务风险管理能够强有力的执行

完善其财务风险管理的手段其大前提是对其相应的风险有绝对的了解和把控。其相关治理层必须把新经济常态下

财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中心点,在紧紧围绕着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标的前提下,分清楚那些是主要的财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因素,明晰内外部的财务风险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财务风险因素,综合设计针对不同财务风险因素把控的策略。

在对外部宏观经济因素导致的财务风险上,建筑施工行业主要是加大对行业外部的掌握。及时的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PEST理论,积极的进行调整和规制。针对内部环境因素,企业需要不断的打磨和重塑自身的框架,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内部控制规范和体系和建设。那么首先需要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执行情况和既有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下,积极的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主导下的财务预算、投资决策、项目合同管控等实际管理体系,实现管理体系的完美重塑。其次要进一步财务风险管理的这一特面,在杜绝主观色彩的借进的前提下,以此通过新的手段融化财务风险。

(三)加大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力度,杜绝监督形式化和书面化现状

为实现建筑施工行业财务风险管理无论是意识还是实践上最大限度的效果,保障其健康可持续的长久发展,必须增强对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实践的监督和约束,这是最终的一个环节,是预防和管理的两项任务。首先,建筑施工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思行一致的去尽力做好财务风险管控,使其形成良好的例行机制项目。其次对必须使其监督机制有法条的约束,强化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其形成良好的遵守监督机制的现状,务必依靠监督制度和规则彻查,做到无死角。

(四)借助当前“互联网+”平台,全面提升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度

当前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平台,信息化水平的建设是所有的单位尤其是建筑施工行业等大型行业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行业尤其是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的财务风险把控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现象,因此对于建筑施工行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因此需要加大资金等科研投入,积极果断的抓住目前的外在推动力,实现其财务风险把控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消除信息的不均匀分享弊病。这是一个发展的趋

势方向。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2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 体制 质量 安全 创新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的改造活动也已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刚性需求继续增长的背景下,注定了我国建筑业在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平静下来。建筑施工行业作为建筑业的主要行业之一,是一个将图纸上的东西在具体环境中实现的一个过程,包括很多阶段,作为在建筑施工现代化方面的后起国家,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中体制、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健全,体制中存在很多漏洞

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劳务分包之是很常见的行业用工形式,继2001年建设部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将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确立为建筑行业的三个结构层次后,各地也相继制定出相应政策来鼓励和规范劳务分包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特定的国情,该形式在实际中存在许多漏洞。

⑴在对于劳务分包公司的选择上,对其相关资质证书的审核不够严格,致使很多劳务分包公司能够通过使用其它单位的相关资质证书来包揽工程;

⑵由于我国经济存在着明显的“二元”特征,所以在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会有很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相对于其它行业,建筑施工业吸纳的剩余劳动力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因为招工容易,并且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农民来说容易上手,所以工程承包队伍很容易组建,这就造成了我国劳务分包队伍很多,但规模小的局面。很多劳务分包队伍的注册资本很少,缺少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财务上的一点小问题都可能将其彻底击垮;

⑶对于工程的预算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控制体系,虽然很多公司都在体制中制定了建筑施工预算这一阶段,但因其尚未成熟,在施工过程中总会因为某些突况打破原来的预算,打乱原有的计划。

(4)资质挂靠.违法转包分包相当严重,造成‘豆腐渣’工程,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

施工质量不高,对工程缺乏精品意识

每个建筑从设计到施工完成都会耗费社会很多的人力物力,建筑能够拥有较长的寿命,并且整个期间都可以正常使用,是对一项工程质量的最好的检验。建筑业中,建筑施工是将图纸上的东西在现实中实现的过程,具有可变因素多,较难控制的特点,所以对于质量的控制就显得尤为困难。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存在的问题最为繁多。

⑴在材料的选择上,对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提供的价格的影响,忽视材料的质量,对于材料的品牌、规格等因素审查不够严格,工程中出现使用不合格材料的现象;

⑵在很多隐性工程中,由于很难轻易被业主发现,施工不严谨,例如在施工中某些预留孔洞的设置不规范,导致后来业主进行装修是出现各种问题;

⑶工人缺乏精品意识,对于自己所做的工作缺少责任感,更有甚者在施工中进行违规操作,偷工减料,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

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较为频繁

建筑施工中,使用的重型机械较多,且多高处作业,安全一直是建筑施工行业特别重视的问题。在国家推出一系列规范施工的法律法规后,事故发生率有了很大的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⑴在成本费用中,不断缩减安全费用的比例。建设部曾经推出专门的法规来规范施工行业中对于安全费用的分配问题,但是在企业竞标过程中经常以压价作为中标的条件,造成工程造价的一路直降,造成在安全器材的购置上经费不足的现象;

⑵忽视施工人员在安全意识上的培养。建筑施工行业的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工,工作前通常无法接受正规的关于施工安全知识的培训,在工程中进行违规操作,造成各种安全事故。

施工行业中技术创新明显不足,科研与实践相互脱离

在每个行业中,创新永远是行业发展不竭的动力,但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由于行业利润较低,并且人们意识中,建筑施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该行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欠缺甚大。

⑴行业中的专业人员所占比例太低。由于行业的利润太低,导致很多与施工相关的工作人员转行到房地产、销售等行业,导致比较严重的人才外流现象,使建筑施工行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更小;

⑵行业中缺乏技术创新。原因首先是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不足,错误地将低成本和大工程量作为衡量自身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却没有看到创新这一最根本性的原因,无论是管理体制上的创新,还是施工技术上的创新,都是推动企业获得更大效益的动力,在市场中,高效益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缺乏重视,导致即使有创新,也因为缺少有效的保护,而使创新者的积极性被极大地挫伤;

⑶科研人员与一线的工作人员之间严重脱离,产生了一个交流上的真空区,使很多该行业的新技术研发人员无法了解实践中最需要的技术,并且不便于工人很好地将新技术应用到实践中。

除了以上问题外,在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中还存:在施工中不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工人的流动性太大,使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很不方便等等。

对于以上问题的对策

完善与建筑施工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不适合行业发展的体制果断地进行改革,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认证进行严格考核,发现有借用其它公司资质证书的施工公司,要进行严厉的处罚。建立平等、公开的市场机制,为防范风险给工程双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完善风险担保体制;

在施工质量的控制上,做到人员、技术与管理同步跟上。在施工人员中培养精品意识,使在施工中做到精益求精;及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建立责任制,使每部分工程都可以与施工小组对应起来;

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上,加强对施工单位安全经费的监督,确保安全经费能够按照要求支出;建立层层相关的管理体制,以项目经理作为第一责任者,其下安排班长或组长,最后是施工人员,定时对工程安全进行巡查;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前,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危险系数高的工作必须由在培训中合格的工人来做;

在行业中鼓励创新,首先加大对于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心音更多的技术人才的加入,其次,在企业中普及创新专利权的保护知识,能够对技术创新进行及时的挖掘和保护。

结语

建筑施工行业作为我国的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对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它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所以,需要不断完善建筑施工行业相关体制,促进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 2007年中国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报告[R]2008

[2]岳鹏威, 建筑企业对项目部的和谐管理模式研究[D], 中南大学, 2010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3篇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行业的影响

(一)营改增的基本内容

营改增由营业税改变为营业增值税,那么其中增值税就是以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既不重复征税,又逐环节征收,逐环节扣税,最终消费者是全部税款的承担者。由于这一政策的实施,企业结构的产业链就会得到调整,还有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营改增实施后得到巨大的发展,因为在这之前,出口的货物不进行退税的政策,同时还会大大地降低建筑施工行业的税收负担。

(二)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管理影响

从理论上来看,实施营改增后建筑施工行业的税负会降低,但对目前各个施工企业来说,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营改增初期,由于建筑施工业囤货量大,前期未索取增值税发票,那么建筑施工企业不再抵扣进项税额,企业税负较之先前的营业税就会大了许多,这会导致部分劳务企业将其税负向施工单位转嫁。那么由此来看,在税制改革大背景下,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企业管理体制、发展规模、经营方式等多方面改革动力和改革压力。并不是表面看来税负会降低。

(三)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行业的资金财务影响

在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将受到一定影响,一些财务概念将会得到调整,例如主营业务收入、营业税费、营业税金和主营业务成本等。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前,营业税的缴纳是按照固定税率收取,而在实施营改增之后,税款是进项税额减销项税额后确定,其中的销项税额则是由原材料等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来确定的。通过这一系列程序之后,就会使得财务会计核算变得十分困难,那么对资金财务的管理就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的增值税发票又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仅保持了税收的连续性,还体现了增值税对于企业的影响,所以对于发票的管理也是资金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建筑施工行业面对营改增的应对

(一)财务税收的监管措施加强

营改增政策实施不久,一些建筑施工行业还没有适应这种税收模式,因为营业税的征收已经进行很多年了,为了适应营改增这种新制度,建筑施工行业的财务管理需要进行改变,而且整个公司的预决算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都需要进行改变。只有这样,建筑施工企业才能抓住机遇,在营改增政策下得到更大的发展。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建筑施工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常常会出现拖欠工程款项的问题,所以在对财务税收方面一定要加强监管。在财务税收的很多方面都需要加强监管,其中对企业所有采购业务进行监管;签订采购合同后,对发票的开具问题进行监管;认真核对税收规定中可抵扣的物品和服务。这样财务税收的监管措施加强,在税收问题方面就会得到解决。

(二)提高对资金使用的效率

原来营业税在代开发票时纳税,营改增后根据增值税进项抵扣时限以及纳税时间义务的要求,在完成工程量时要申报纳税,可此时工程款尚未收到,建筑企业需要垫资纳税,势必对建筑企业资金流产生影响。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建筑施工行业就必须更加科学合理地运用资金。做好对资金的调控,迎接税负方面的挑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营改增为企业在税收筹划上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因为营改增就是为了调控市场的资本运作机制,帮助建筑施工行业内部进行全面的改革。那么就需要企业针对自身情况,抓住机遇,加强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最大限度降低税负。还有要改进一些阻碍企业发展的战略,加强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扩展自身的行业链长度。

(三)企业内部的核算管理加强

在营改增实行后,税收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得到修改,那么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就变得更加困难。企业就需要细化和规范会计核算系统,培训和招聘具有相应业务水平的财务和会计人员。而且要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提高企业内部的核算能力,从自身的水平得到提升。在财务流程方面,财务部门要对以会计核算为中心的财务环境进行全局把控和对微观事项的细节研究。财会人员在工作时要十分细心,及时发现财务变化中的问题,对于出现的财务核算问题更要及时地处理,对于外部人员的询问,要做好咨询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部门要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科学决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增值税明细账,做好税收筹划,降低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多纳税或少纳税的风险。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093-02

合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法律表现形式。企业的经济往来,主要是通过合同形式进行的。所以,一个企业的经营成败和合同与合同管理有密切关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方和承包方为实现建设工程目标,明确相互责任、利益和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控制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等,进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手段。加强合同管理,对承包方和发包方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规模建筑市场秩序整顿,表明了在我国实施合同管理的迫切性。从承包商的角度来看,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利润减少,合同的风险加大,条件更加苛刻。只有重视合同、重视合同管理,才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增加企业利润。

合同管理包括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全过程就是由洽谈、草拟、签订、生效开始,直至合同失效为止。我们不仅要重视签订前的管理,更要重视签订后的管理。系统性就是凡涉及合同条款内容的各部门都要一起来管理。动态性就是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特别要掌握对我方不利的变化,及时对合同进行修改、变更、补充或中止和终止。由于建筑市场的竞争激烈,建筑队伍和建设规模失衡,致使业主在建设工程中占主导地位,提出一些苛刻和不平等条件,将自身的风险转嫁到承包方身上,承包方为了获得工程,只好接受。而这些行为不同程度的都给工程建设带来隐患;如果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在合同里没有加以约束,很容易带来矛盾和纠纷。同时由于建设项目施工周期长,合同金额大,参建单位众多和项目之间接口复杂等特点,如果合同不能严格履行,就容易使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而要调节这些争执和纠纷,就必须依据发包方与承包方双方在合同中事先做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如合同价款变更条款、合同的索赔与反索赔条款、顺延工期条款,因此严格合同管理是规范建设施工行业行为的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现象,比如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者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限监督和控制。当出现合同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现象时,就不利于施工合同的公平、公正履行。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或违约合同规定。如业主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在工程建设中业主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进度款;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发包人不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甚至部分业主以使用工程多年仍以种种理由拒付工程款,形成建设市场严重拖欠工程款的顽症;承包商不按期依法组织施工,不按规范施工,形成延期工程、劣质工程,严重影响建筑市场的正常秩序。

如何做好合同管理工作,首先要重视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如果不重视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制度不执行,会对合同工作带来很多弊端。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首先要从完善制度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合同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合同的归口管理,合同资信调查、签订、审批、会签、审查、登记、备案,法人授权委托办法,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合同专用章管理,合同履行与纠纷处理,合同定期统计与考核检查,合同管理人员培训,合同管理奖惩与挂钩考核等。建立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必须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的法规,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合同法》是建国以来,特别是开放改革以来,合同管理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合同理论的实际运用。分则对合同作出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更有利于我们企业规范自己的合同管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入企业合同管理制度之中。企业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其次是加强合同管理人员、合同承办人员的培训教育。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合同管理的质量。通过学习培训,使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掌握合同法律知识和签约技巧,坚持持证上岗和年检考核制度,这不但增强了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的责任感,也提高了合同法律意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如果将合同管理视为简单的事务性工作,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甚至将合同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比如合同索赔就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要求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合同的相关规定、条款,而且要熟悉工程图纸、施工工艺、建筑技术、建筑材料、还要会工程预结算。提高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素质建议做好以下几点:⑴ 选好人员。企业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企业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选拔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把优秀人才放在这个岗位上。⑵ 组织好在职学习。可根据企业与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布置学习任务,定期检查;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电视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考试。同时必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努力,使其在岗位成才。⑶ 选送有关院校深造。每个企业都应培养较出类拔萃的合同管理人员,所以应选择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出色、有发展前途的骨干进有关院校深造。企业要舍得花钱进行智力投资。⑷ 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合同管理人员、承办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对有贡献的企业领域和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通过以上途径,全面提升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他们的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

再次是重视合同后评估。合同后评估是合同管理的总结阶段,往往不为人所重视,其实合同后评估工作是件很重要工作,它是对合同好坏、管理得失的评估,它可为下一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合同后评估工作主要是总结合同执行情况,对合同管理好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对过时、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以及不严谨、容易被对方索赔的条款要加以改正。影响工程造价的不确定因素可分为可预见和不可预见因素,可预见不确定因素应作为普遍性问题,不可预见不确定因素作为可追溯事件加以标识,通过合同后评估加以鉴别,并在以后工程合同中加以明示或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四是合同索赔研究程序化。我国工程承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推行工程索赔所需的意识和动力。因此,提高索赔意识是合同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则是合同管理的延续因为工程合同一经签订,确定了合同价款和结算方式之后,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便是工程设计变更或签证,以及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深入理解合同的每一个条款,切实加强日常管理,使管理行为正规化、规范化,作好处理合同纠纷的各种准备,特别是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索赔与反索赔是合同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合同双方攻与守的关系,是矛与盾的关系。工程发承包的实践经验证明,没有一个承包商不要求索赔,即要求调增合同价款,因此,要搞好工程造价控制,就必须进行索赔与反索赔的研究。

合同管理涉及到政府、企业和一些专业机构,它是一项既复杂又不容忽视的工作,希望建筑行业能够严格合同管理,规范建设行为,使建筑市场的发展能够健康而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建筑企业订立合同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9): 77.

建筑施工行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164-01

建筑行业作为高风险行业,事故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行业,不仅给施工单位带来了严重损失,也给施工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不利于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尤其重要。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是以建筑物和构筑物为对象的多工种交叉、轮替、顺序进行的生产活动,大部分是露天作业,且经常处于高空或地下,如不妥加防护,容易发生坠落、磕碰、触电等伤害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为了保护建筑安装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受职业病与伤残的威胁,国家先后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了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有效降低了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是,还有不少建筑企业对施工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到位,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安全教育考核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实际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等现象屡见不鲜。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仍然威胁着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血的教训应足以引起建筑施企业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提高认识,防患于未然。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建筑工程氖┕た始直到工程施工结束,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施工中的每一种方法、施工条件、作业状况及作业人员都处于时刻变化当中,从而导致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也要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2.2 建筑施工项目种类繁多,多工种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内容各异

建筑工程的复杂性不仅涉及到施工技术方法的不同,同时不同的工程中其施工技术、工艺、周期、设备、材料等都会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所以与其相互联系的安全技术、知识、特点及人员素质等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2.3 每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环境有其独特性,安全管理要因地制宜

每一项工程都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因素也各不相同,所以其无论在结构上还是施工工艺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之处,每一项工程的独特性决定了其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不同,安全管理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因势利导的进行。

2.4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因素复杂而且多变,使得安全管理也存在安全隐患

建筑工程施工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大部分工程都处于高空作业当中,气候条件对其影响较大,同时建筑施工设备其能耗较大,强度较高,所以对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诸多复杂多变的因素导致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增加,安全事故发生机率较高。

3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安全风险

3.1 经营者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在建筑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是一个企业只有投入,却不见收获的项目,建筑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节省成本,对建筑安全这个项目减少投资,使得在建筑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

3.2 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和水平亟待提高

在建筑过程中,建筑企业的有些技术人员以及监管人员对安全的认识相当缺乏,不了解怎样进行安全建筑,因此违反安全规章的事情常有发生。

3.3 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或缺乏针对性

在建筑过程中,有些项目缺少对安全这方面的规划,缺少必要的施工方案,因此常常会造成施工现场非常混乱,缺少技术性操作,事故频发,给安全带来非常大的隐患。

3.4 安全教育培训相对滞后

在施工项目开始之后,许多施工人员都是临时工,并不是只固定在一个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去另外一个工地,因此在安全培训上就存在了难度,造成施工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上的培训。另外,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安全意识方面也比较差,缺乏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一些施工现场虽然有培训计划,也实施了培训计划,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4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4.1 建筑施工单位要能够从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高度出发,在保证在企业经济效益稳步发展的同时,以保证建筑工人的安全为原则,建立一套健全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将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对施工人员的安全负责。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安全管理资料库,提高各单位、人员的重视程度,将安全施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在施工过程中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运行。

4.2建筑施工安全与人民生活、社会稳定、企业效益密切相关,建筑施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离不开安全管理工作。建筑施工单位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施工理念,在施工过程中,始终把施工人员的安全放在首位。要明确安全施工的职责,加强管理、做好安全工作,要真正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施工技术,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4.3在影响施工安全的一系列因素中,环境因素是较为重要的一项。良好的施工环境必然会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而恶劣的施工环境则会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给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程度高的施工环境。

4.4建筑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建筑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能够建立一套健全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并统一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标准,使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规范化,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监管力度。其次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单位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宣传安全施工知识的活动,普及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知识;要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安全教育课程结束后要进行考核,确保施工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对于一些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要做好专门培训工作,严格规范持证上岗制度。

4.5建筑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要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施工单位的安全事例,以此来提高警惕,针对发现的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避免同样事故的再次发生。要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生产条例,严格规范持证上岗制度,同时提高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技术、资金投入,运用先进可靠的施工装备来进行安全操作,淘汰一些落后过时的生产设备。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以制度为基础、科技为保障,可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4.6做好安全生产监督工作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措施之一,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要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安全监督人员要对施工人员的操作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确保每名施工人员都遵循技术操作的标准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每个施工工序都安全规范。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违规操作、违法操作的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单位,安全监督人员要能够及时中断施工程序、限令其做出更改,并记录在案,安全监督人员要做好监管工作,消除一切因施工技术问题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隐患。

综上所述,安全系于责任,责任则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头等大事,更是关系到企业的根本利益。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做到人人绷紧安全弦,才能让安全生产的目标得以实现,让企业处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志芳.综述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J].广东科技,2007(S1):397-398.

[2] 刘明地.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科技与生活,2010(12):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