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者协会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读书活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誓言。读好书是人类进步、社会昌明的体现。大学生是沿着书籍筑起的阶梯,不断攀登知识高峰的社会新人。除课堂学习外,课外阅读是大学生业余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构建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如何帮助大学生读好书,学有所得,健康成长,图书馆在这方面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大学生有所作为。
高职院校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不仅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图书馆资源,还要积极开发利用读者资源。读者活动作为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履行教育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有效载体。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工作有的正处于初步摸索阶段,有甚至完全没有开展。因此,研究读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建立和完善读者参与机制,努力争取读者广泛的合作和参与,是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读者活动的现状
1、对读者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的人认识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性,并对此也作出了深入研究。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地认识到读者活动的重要性,对它的特点和规律展开深入研究。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是为读者服务,读者工作是图书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未来的图书馆除了信息服务之外,另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将是读者活动。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虽然也逐步开展了一些读者活动,但是总体上还是不够重视,有的甚至只是为了充数而被动的“完成式”。很多图书馆根本都没有把读者活动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安排,写入工作计划内。
2、从业人员素质问题。图书馆的工作重心从文献的收藏转移到读者服务第一线,这是时展的必然,它给图书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基本没有设立专门的读者服务部门。从事读者活动的图书工作人员,大多数是指定人员兼带,有的馆长临时抽调,缺乏读者活动工作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的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从事读者活动的图书馆员必须要具备足够的文化水准和鉴赏能力。
3、活动形式单调、内容枯燥。读者活动的主题单调,形式老套、内容枯燥,活动策划不够周全,往往出现不讲究、氛围不浓、秩序混乱等现象,如“草台班子”唱戏。有时还存在应付凑数之感,只满足于做过了、完成了,至于做得如何,效果怎样却不去过问。活动的效果不明显。
4、影响不够。读者活动的影响面小,还不能真正深入到广大读者当中。读者活动的受众对象往往还是固守于部分的群体。读者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还是依赖传统的广播宣传、板报、海报宣传,宣传的力度不够。
5、缺乏吸引力。读者活动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缺乏创新和包装,长此以往,在读者当中形成了图书馆只会搞搞讲座培训、读书知识竞赛、座谈会之类的活动印象,从而丧失了参与的兴趣。读书活动不能契合社会发展潮流,不能激发读者兴奋点,互动性、参与性不强,造成大家对读者活动的乏味和冷淡。
二、开展读者活动的主要做法及思考
1、成立“读者协会”。通过“读者协会”这种读书组织将相当一部分同学聚集起来,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示范,起到在校园里学生阅读活动的龙头作用,引领校园文化主流,浓厚校园内的读书氛围。成立“读者协会”的积极意义与积极作用还在于:
(1)有利于增进图书馆与读者的交流,起到双向沟通的作用。“读者协会”成员来自学院各个系、各个专业、各个班级,代表了学生各个层面的阅读需求、阅读心理、阅读规律。一方面协会成员可将同学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以便图书馆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更好的为读者服务;另一方面协会成员又能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及时传递给其他读者,最大限度发挥信息资源的效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2)有利于树立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锻炼大学生的学习、工作技能,积累人生经验。“读者协会”成立后,在图书馆的领导下参与图书馆的一些事务管理与服务性工作。协会成员不仅是图书馆的读者,更是图书馆的主人。通过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会员们将学习到许多图书管理知识,熟悉图书资料的分类和馆藏分布;将学会如何快速借阅图书、查阅资料;将分享数字资源的搜索技巧,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为读者服务的实践,大学生还可以从中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是个人知识结构和人生经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受益终生。
(3)有利于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读者协会”成立,为各种读书活动开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好的活动组织载体。例如:“开展大学生读书月”、“班级图书角”等活动,“读者协会”组织都是这些活动的中坚力量。
2、开设“读者书屋”。 “读者书屋”是图书馆领导下的读者协会为读者服务的又一个窗口,也是图书馆联系广大读者的又一座桥梁。开设“读者书屋”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图书馆进书渠道的便利与优惠,用图书馆靠近人流量最大的一间房屋优惠为广大爱好读书的师生出售各种所需图书。读者需要什么书都可以联系“读者书屋”,“读者书屋”通过图书馆竭诚为读者服务,尽量满足每一位读书爱好者的需求。“读者书屋” 售书所得可以用来支持“读者协会”开展的各项活动。“读者书屋”的经营,也锻炼了一部分同学从事市场经济的才能。
3、利用校内师资优势进行阅读指导。针对当前高职学生读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院要进行专题教育。图书馆在这方面也可以把握时机,配合学院的中心工作,利用校内及图书馆师资、场地环境等优势对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指导。利用图书馆便利条件,请校内和图书馆相关老师通过讲座的形式为协会会员及自愿听讲座的同学进行阅读主题辅导。辅导老师关于课外阅读对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处在不同年级层次同学阅读应注意的问题的建议等阐述,都收到很好的很好的反馈效果,为了纠正一部分同学读书认识中的糊涂观点,我们图书馆与相关部门联系,请毕业学生回校谈一谈自己在求职和工作中学习的感想经验体会。相信这些师兄学姐的人生经历体验,对那些误会学习、误会阅读的学弟学妹们会有所启发和帮助,从而促使他们奋发读书,完善自己的学习人生。
三、开展读者活动的原则
1、传播先进文化的原则。实施素质教育是图书馆服务的目的之一。图书馆通过举办各种读者活动,扩大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影响力,是一种比较直观、比较有效的教育方式。图书馆活动只有与时俱进,传播先进文化,才能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要阵地的作用。
2、“三贴近”的原则。读者活动只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才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坚持“三贴近”原则,就是要充分的挖掘读者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递知识和信息。读者活动只有坚持了“三贴近”的原则,才使得读者活动富有生命力。读者活动坚持“三贴近”原则,还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从读者出发,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读者都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有所收获。
3、创新的原则。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如此,一个民族如此,图书馆的读书活动更加如此。图书馆的活动如果一直沿用以前的模式,没有创新,图书馆事业就会停止不前。所以要研究讲座的特点和规律,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手段抓好每一次读者活动,使读者活动充满活力,吸引更多的读者,发挥更大的作用。
4、塑造品牌的原则。活动品牌的实质是活动形成的特色,是一种无形资产,能体现图书馆的形象。塑造品牌就是建立图书馆形象。图书馆应重视每一次读者活动的开展,从活动方案的制定到每个活动环节都要认真地考虑斟酌,以保证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切忌没有计划,匆匆行事,给读者留下不良影响,从而影响活动的效果和今后活动的开展。
图书馆的读者活动可谓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广大图书馆工作者不但要深入研究读者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还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读者工作极富生命力,从而达到推动图书馆各项工作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图书馆 规划 运行 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9.256;G25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253-02
1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和新图书馆概况
自治区政府2006年8月决定在西夏区建设宁夏职业技术教育园区,我校经过五年的建设,终于建成占地1583亩,一期投资规模6亿元,建筑面积17.5万m2规模的新校区。新馆建筑面积2万m2,2012年4月建成使用。新馆共使用四层楼,一层设置有自主学习区,400座位、书吧、自然书库、基本书库、采编部、图书修补室、读者协会活动室;二层设置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230座位、服务器机房、网络技术部;三楼设置为自习区,座位400个;四层设置为办公区,会议室、多媒体报告厅。图书馆硬件设施大为改善。现有馆藏文献:学校图书馆现馆藏图书78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2万册;纸质期刊285种;报纸38种。VCD教学光盘等音像资料3587盘;数字图书32400种。已建成书目数据库和公共查询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书目数据库、数字图书和中国知网—— CNKI数据库与学校千兆的校园网链接,并以百兆光纤接入教育科研网,45兆光纤接入宁夏电信公网,校内师生均可登陆本院(校)图书馆主页使用馆藏信息资源。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示范基地、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 结合学校规划做好新图书馆规划,指导图书馆更好发展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教高[2002]3号)文件精神,以及我院(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社科情报事业及学科发展给我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要以知识、服务、创新为动力,以“读者第一,服务育人”为宗旨,不断改善办馆条件,加强和改进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队伍建设和读者服务工作,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步伐,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要,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是以职业技术教育、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并举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既要为普通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又要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服务。为了适应学院(校)办学特点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快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科学管理提供支持服务。
3 新馆运行具体创新措施
读者主动服务工作。实施“主动服务”策略,创新服务[1]模式,新馆内部要人性化结构布局规划与设计,优化阅览环境。积极开展面向教学科研服务,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等多层次服务体系的开拓,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坚持效益性、公益性,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等原则,加强服务理论与用户研究,通过实地参观和联系区内外各高校图书馆,获取先进的思想理念和服务方式,建立和健全服务评价体系,促进服务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实现优质服务的目标。具体措施如下。
3.1 编印新的图书馆读者导航手册
我馆在2007年5月,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由任玉林担任主编、付宁康任编辑,特编印了《读者导航》小册子,发给教职工和入学新生使用,对读者了解图书馆、检索和借阅起到了很好促进作用。现新图书馆运行,将编印新的图书馆《读者导航手册》,结合新生入馆实地引导讲解,更快的让学生了解、熟悉亲近图书馆。
3.2 开通图书馆微博服务
现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在当今及以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增长最快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广阔应用。微博作为新兴事物已成为信息传递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进行消息传播、互动交流。我馆已开通了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服务,充分利用微博方便快捷地为读者互动交流服务,亲近读者。
3.3 图书馆开设公共选修《信息检索》课
自2008年起我馆就开设了信息检索课,现新馆建成后更要主动与教务处联系,积极开展《信息检索》课教学工作。增加《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社科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的教学;具有副研究馆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都要积极参与新生入馆教育和数据库使用专题讲座以及学生素质拓展课教学工作,并与各系部积极互动,参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和答辩工作。深化文献检索课和素质拓展课的针对性,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
3.4 增设文献咨询专职研究员,为教师及学校重点专业进行文献检索服务
负责图书馆读者信息咨询、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同时开展学科馆员服务。对每年新生进行图书馆入馆教育;负责日常参考咨询工作,包括直接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负责实际读者和系统意见箱反馈服务;网上馆际合作和文献传递服务;网上协同信息咨询等网络服务;负责学院重点专业及学科带头人专题类定题服务;包括将读者委托的定额服务定期发送给读者,以及主动和校内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联系,为他们开展专题文献服务。
3.5 建立读者服务考核监督保障体系,督促检查各业务工作小组有效开展工作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任务。要改变坐等读者上门,你需我借,你问我答的被动服务状态,必须建立一整套读者服务保障和评价体系,形成严格的考核监督和奖惩机制,从制度和程序上严肃保证读者服务的高效开展,以确保文献利用率逐年提高,真正达到评估标准。从新馆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成立业务工作小组2010年上半年已成立了信息工作、读者咨询、科技查新、文献推送、新书通报、馆际互借工作小组,建立各业务小组所开展工作情况的定期汇报制度,做好督促检查和落实工作。
3.6 建立读者协会 拉近读者扩大图书馆影响力
这是图书馆与读者交流服务的延伸和拓展。成立图书馆读者协会,要认真做好新生入会的宣传动员和新会员发展登记工作,读者协会会员要经常保持在300人以上。定期做好协会换届。每年召开1次会员大会,总结当年协会工作并提出来年工作计划。配合做好每年一次的世界读书日和图书馆宣传周活动以及中央电大组织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继续办好图书馆简报,每月编发1期。主动配合图书馆做好其他宣传报道工作和文献推送工作。
3.7 创建富有宁夏区情特色的书画艺术展览室
我校开设有工艺美术系,要与他们联系成立书画艺术展览室,系统收集宁夏史志(含各市县地方志)和西夏文化、回族文化研究成果;综合收集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和统计资料;主动收藏宁夏文物古迹资料、宁夏区情资料以及宁夏旅游景观图片、文字解说资料和名人字画等。力求系统展示和反映宁夏历史、宁夏多元文化和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为师生了解宁夏,研究宁夏,认识宁夏,从而更好的建设宁夏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并作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3.8 建好书吧阵地和多功能厅,开展特色服务
充分利用新馆条件,建设好书吧阵地和多功能厅,实施特色化服务。书吧布置(如家具、设备配置),向杭州市图书馆、宁夏图书馆学习,尽量体现人性化,为读者提供比较温馨的文化休闲场所。购置一些畅销书和特价书,为师生提供买书、现场阅览一体化服务。同时提供饮料、咖啡、面点、果品等一系列特色有偿服务,使师生有到馆如到家的感觉。
3.9 新建益智室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要求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其动手和动脑能力要强,为加强这方面能力,广泛收集各种益智玩具、寓教于乐。如摩方、九连环、华容道等。新增建成益智室[2]。
参考文献
据悉,美国化学文摘社相关人士告知《中国当代医药》编辑部,按照美国化学文摘社的工作计划,《中国当代医药》已经被列入美国化学文摘社中国文献处理中心中国期刊的加工目录;同时该刊编辑部收到的《收录通知》还要求,“从2012年第1期开始每期需要2本,并由美国化学文摘社中国文献处理中心负责加工”。这意味着从2012年第1期之后出版的《中国当代医药》的各期内容,都将纳入CA中国文献处理中心的工作范围。相信不久之后,广大读者即可从CA中检索到该刊所发表的文献资料。
据记者了解,CA创刊于1907年,被公认为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多年来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最为重要的6大检索工具之一。其学科范围包括化学化工、生物、医学、药学、轻工、冶金、天体、物理等80个类目,与生物医学相关的约30个,约占1/3,不仅收藏信息量大、收录范围广、索引完备、检索途径多,而且对文献的报道十分迅速,同时还是世界公认的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化学文献数据库。CA的文摘报道量大而全面,它共收录了56种语言、18000多种期刊,收集的文献占全世界化学文献总量的98%,资料覆盖面广,内容齐全,且有多种索引,因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另据了解,CA涵盖的医药领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化合物(各种来源的原料药)的制备、分析、制剂、生理活性研究,乃至设备仪器的信息,无不包含其中。
《中国当代医药》杂志社负责人认为,该刊进入CA检索系统,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所引用,这对提高该刊和该刊作者的知名度及论文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医药卫生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提供了又一个便捷的通道和平台,同时也说明《中国当代医药》的学术影响开始辐射到全世界,标志着这本刊物迈出了国际化步伐。
关键词:高校校报;新闻本位;新闻旨趣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109-02
百年历史,总逾千家,发行达3000万份,占全国报纸发行的三分之一。这一系列让人欢欣鼓舞的数字似乎丝毫不能掩盖其质的不如人意,威猛排头兵的强悍不能改变参差不齐和普遍嬴弱的现实,高校校报仍似“鸡肋”,欲追赶各类公开发行的报刊尚待时日。
如同成功的“三级跳”也依赖于助跑、右脚踏板、右脚踏道、左脚踏道、落地这一系列动作的完美协调和表现,高校校报要想在质量上实现“三级跳”,回归新闻本位,改革报道方式将是最合适且最具操作性的突破口。
一、助跑:回归新闻本位,化“鸡肋”为“鱼翅”
我们常在某些校报上看到这样不合理的现象: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业调研报告等出现在版面,文学副刊占据整版,再不行就用图片凑版,各类小花小草的图案穿插于文字间,不知其义。笔者认为,校报应回归新闻本位,这是其实现超越的前提。理由如下:
1.当下,整个社会媒体大环境的特点是:社会群体的多样化导致了新闻传播“小众化”,传媒市场细分。一项覆盖中国60个主要城市的报纸读者调查显示,在各城市日报平均阅读率排名前3位的报纸几乎都是当地报纸。[1]校报面对的是最细分和最精准的市场,即学院师生、家长、主管部门领导、兄弟院校等,一般直接发送或邮寄至读者手中。它是最具有“地方性”的报纸,新闻的接近性在校报中得到最鲜明的体现,这一点将成为其获取注意力的最有力保证,有利于高校的媒体诉求和舆论引导。
2.为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各院校均有专门的文学报刊杂志,占用校报版面发表文学作品纯属重复投入。即使是副刊,也应尽量淡化其文学色彩。
3.工作指导性的通知、报告、计划、总结等公文完全可用高校内部网络或办公系统统一,刊于校报缺乏可读性。而且,校报一般为每期4版,这么珍贵的版面资源,用来刊载无人问津的内容纯属浪费。
高校校报只有回归新闻本位,以采带编,给读者提供实实在在的新闻,关注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帮助其消除不确定性,展现高校校园内的变动,贯彻实施2010年9月1日起施行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方可使校报实现由“鸡肋”到“鱼翅”的飞跃。
二、踏板:改变新闻旨趣,化“旧闻”为“新闻”
据中国高校校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1000余家高校校报中,周刊占5.1%,旬报占12.6%,半月报接近50%,双旬报和月报占31%,季报和不定期出版的占2%。即使做到了新闻本位,打开高校校报,看到的却普遍是“旧闻”的堆积,篮球赛、运动会、颁奖晚会,或是这个领导出席会议、那个领导检查工作,许多内容是早已周知、参与的活动或校园网络新闻的翻版,读者大多已在校园网上浏览过,时效性的缺失使因接近性优势而集聚的注意力消耗怠尽。高校校报亟待改变的是对新闻报道内容和方式的认识与取舍,以深度报道提高受众关注度,缓解时效性缺失的困局。
“深度报道所体现的是一种新闻旨趣(Intrests),它揭示了新闻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联,从深度(深刻性)和广度(广延性)两方面指出了新闻文本以受众认知效用为主导的动作方向。”[2]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深度报道的高速发展是新闻界的主体意识使然,那么高校校报在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残酷挤压下,在读者对信息深度和广度的需求变化中,更应拾起这一助力剂。
高校校报主要面对高校师生及相关人士,这一群体具有较高智识,对事实不仅满足于知道“what”,还要求知道“why”和“how”,深度报道正好能满足受众需求,同时避免与网络新闻、广播电视新闻的同质化。尽管活动主题一致,细节总有差异,深度报道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资源,化“旧闻”为“新闻”,弥补其不足。
三、踏道:甄别新闻线索,化“废”为“宝”
甄别新闻线索是跳跃的第一步。“新闻采访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3]甄别有鉴别、区别、选择淘汰之意,与发现、寻找有本质区别,它应该是“发现、寻找”后应完成的工作环节。甄别新闻线索需要在以各种途径获取的新闻线索中确定其新闻价值的高低,从而确定其报道方式,哪些可用简讯,哪些用消息,哪些用通讯,哪些用评论,哪些用深度等,应明确区分。
高校校报有其自身特点和独特的媒体环境,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社区报”。高校校园是人群高密度聚集地,配套完善且自成体系,师生日常社交生活、教学活动均以校园为主要场域进行。共同的地缘基础和生活环境,带来共同利益关注点,也形成了共享的文化价值观。高校校报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其能全方位服务于特定受众,坚持校本原则,塑造师生归属认同感,增加师生依赖感。
全方位服务于特定受众就意味着不能光在政策、会议中找新闻线索,更应靠两条腿去“跑”、到人多的地方去找、到师生常去的BBS或Q群去发现线索,甄别线索。高校校园的场域集中也给记者的采写带来了便利,一是免去长途奔波之累,二是各部门间相互熟悉,便于沟通。
如笔者某次与营销专业教师聊天时得知其正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训,主要以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关注大学生消费情况,凭借新闻敏感性笔者意识到“好料”到了口边。于是,笔者跟踪调查过程,结束后,刊发《谁在为学生生活费买单?》为题的校园调查于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0年第2期第3版,引起师生广泛关注。之后,《南方日报》、《清远日报》分别全文转载。
四、再踏道:强调新闻策划,化“新闻”为“欣闻”
目前,高校校报多为对开4版,版面资源非常有限,加上出版周期长,若想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其有别于当下日报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借鉴日报经验的同时,也必须根据自身特点,找到最适合校报的新闻策划方式。根据笔者编辑校报的经验,高校校报的新闻策划可遵循下列原则:
1.大文章做大,小文章做小,兼顾广度与深度。高校校报应将普遍关注的、与最广大受众的利益相关的新闻信息做大,以通讯、深度等方式进行报道;将部分关注、具有一定新闻价值的内容做小,以简讯、一句话新闻等方式进行报道。切忌打开报纸,满眼的“豆腐块”,或均是“鸿篇巨制”。
2.校报深度报道宜用组合文体。为避免整版被某大篇幅稿件占据,策划校报深度报道时宜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形成消息、评论、访谈、记者手记、图片、表格等文体组合,丰富版面内容,避免单调。
3.多层面挖掘事件或活动的细节,多故事,少综述。高校校报对各类事件或活动的报道多以综述的形式进行,大场景的描绘多,细节的捕捉少,而读者感兴趣的恰恰是事件或活动中的小故事、小插曲、小感动。这需要在策划环节引以重视,并最终落实在新闻采写中。以校运会为例,这是各高校每年的常规项目,如只是对其进行概述或全景扫描,读者会看不到感兴趣的信息点,而以精神瞬间或片断管窥全貌,反而能引起读者认同和共鸣。
4.强化报道创新,巧用主题策划。常规化的报道方式已经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平庸的校报内容只会遭到读者的冷遇,某些高校校报曾遇到过创办一段时间后部分师生从不曾阅读的尴尬。报道创新要求相关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并随时吸取各级各类媒体的精华,为我所用。如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0年策划的贯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访谈、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策划的的人才培养与就业系列报道均是以某项工作的开展为核心,发散式挖掘校内新闻资源,选择合适且优秀的样本,形成的系列报道;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10年第7期第2版的成果报道《校园功勋薄》,某校报的新生报道《“将爱进行到底”》等,则是主题策划后的独立报道。
五、落地:丰富版面语言,化“阅读”为“悦读”
所有的策划或报道最终均是以版面内容体现出来,“落地”为版面语言。一份版式糟糕的报纸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更别提阅读了。然而,纵观当下各高校校报的版面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丰富版式语言,提高版面质量:
1.重视稿件组合。一份报纸本身就是一种稿件组合,好的稿件组合既能方便读者阅读,又能提供审美愉悦。以54cm×34cm尺寸的“瘦报”为例,大约能容纳纯文字稿件6500字左右,或是5000字加两到三张图片,稿件组合宜遵循“4+2”或“5+2”结构,使版面保持着更高的机动性与活力。
2.遵循视觉规律,营造视觉中心。各版面应以字体、字号等形成版面层次感,为读者巧设视觉层级,同时,在各视觉层级中营造视觉中心,以视觉中心文字或图片引领整个版面的内容。作为高校校报,担负着育人职能,风格应定位于严肃端庄、简洁大方,应字体简单,线条流畅。
3.色调和谐。色彩丰富并不一代表和谐,现在诸多高校校报在色彩运用上存在较多失误,整个版面没有形成主色调,过于杂乱,让读者无所适从,甚至视觉紧张。高校校报版面色彩的使用在无特殊情况的时候,不宜过于灰暗或过于艳丽,以整洁节制为宜,这是其区别于大众化报纸及专业类报刊的特征之一。
4.文图配合,两者均衡。在当下的读图时代,浅阅读是普遍趋势,高校校报也应考虑到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以图片满足“观看欲望”,以文字实现逻辑叙事,达到两者的均衡,既避免泛视觉化,也丰富版面语言。
各高校校报均有自己版式语言的风格,这与报道的文字风格一起构成了校报风格的个性化与差异化。更具体地讲,从报头、报眉、报眼到标题、头条、倒头条的设计,从字体、字号到分隔线的使用,都是从形式上确保了校报的视觉传达效果,是实现从“阅读”到“悦读”这一跨越的关键,如同经过一系列动作后终于完美地“落地”,顺利完成“三级跳”。
参考文献:
[1] 地区性报纸占中国报业市场主导地位[J].新闻与成才,1999(6).
一、信息的含义
在当今社会,信息、物质、能源一起构成三大支柱资源,而其中的信息资源,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越显得重要,信息是一种财富,对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信息呢?对信息的含义,人们有着各种看法。在系统论中,信息被认为是系统内部联系的特殊形式;在控制论中,信息被理解为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调节为外界所接受时与外界相互作用所获取的东西;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信息泛指一般对象,它能为实现目标排除意外性、增加有效性。大千世界,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作为图书情报部门,要对信息进行组织,实现无序信息向有序信息的转换,便于用户查找和利用信息。
二、当前信息资源的现状
(一)互联网技术,大大降低了信息的获取和传递难度,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拓宽了信息渠道
现在有些出版商在发行传统的书刊文献时,此前早已将其同样内容的文献以网络数字版形式面市。据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2004年联机版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近15000种学术期刊中有12000种期刊能够通过电子方式获得。据美国一个出版通信组织2004年春的一份调查显示,在回收的问卷调查表中,84%的图书馆表示,只要能订购到电子版的学术期刊,他们就不再购进相应的印刷版。更为重要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成果已不再通过传统版途径进行传播。
(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低廉的信息获取成本使得用户更倾向于数字文献信息
与持续上涨的传统书刊价格相比,商业化的数字文献价格在下降,图书馆可以用相对较少的费用获得比传统印刷书刊大得多的数字文献,据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2003年用于文献的支出费用为660万元,其中纸质文献占72.3%,电子类图书占27.7%,从而可使用馆的文献数量上,电子类文献占大约2.5万册,占当年采购文献量的41%。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系统引进的数字文献为例。近年来,每年用大约100万经费引进的50多种社会科学类的中外数据库,比起每年用700万元购书经费购买的传统印刷书刊所涵盖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各种学术期刊数据库就包含了中外权威性的学术期刊索引或全文艺工作者达上万种之多,有些数据库收集的文献书刊历史悠久,有些过刊可以回溯至1665年;不但如此,JS-TOR的所有文章都可进行全文查寻;此外Worldcat图书资料数据库为全面调查前人成果提供了可靠途径,它是全球覆盖面最广、信息收集最全图书资料目录数据库,覆盖了从公元前1000年一直至今用400多种语言记载的资料馆,基本反映了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料,可以查询到世界各国9000家主要图书馆馆藏的近6000万条书目记录,适用于有关学者寻找各时代以及各语言种图书资料,是了解某课题世界范围研究成果概况的最佳工具。再有,数据库中还包括了电子图书上万种,中外各种统计年鉴、统计资料和包含上百万人物传记的参考工具类文献。与传统书刊过长的出版周期相比,数字资源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传达的最新科研成果要及时得多,有些报刊文献甚至是每日更新。
三、当前利用信息存在的问题
然而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使信息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从而影响了信息的利用率,影响了人们的学习文化生活。
(一)用户的信息素质存在差异
什么叫信息素质呢?1974年,美国信息工业协会首先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其关于IL的权威报告中指出:“作为具有IL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从根本上讲,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如何学习,因为他们知道知识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去发现和使用信息。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他们总是能够为任何任务和决策找到所需信息。”
近年来,在对不同人群信息素质调查时表明:不同层次的人,即使是同一层次的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从而信息素质也不一样,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存在差异。年龄差异也会影响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就社会科学院来说,具调查,40岁以下的人主动利用网络数字文献的意识相对较强,而40岁以上的中老年群体在这方面则较弱,这部分人中仍习惯于通过印刷书刊作为获取信息的渠道,对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意识滞后,尽管办公室配备的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并且,他们有些还具有在自己家里访问网上专用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权限,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没有去有效利用这一便利条件,他们中虽然偶有上网行为,也仅限于进行一般信息的浏览或简单的事实查询,在满足自身深层次的文献需求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另外,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水平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统计显示,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能力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的信息能力应当成为当今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任务,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二)技术力量薄弱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技术上的问题仍需要技术人员去解决,比如设备的采购、系统的维护、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但图书馆技术人员素质不够理想,正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学历毕业的很少。此外,人才流失严重,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外单位,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捉襟见肘。
(三)信息资源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网络资源
网上资源每日都在更新,面对海量般信息,许多图书馆网站建设信息量小,缺乏有效的信息组织,一些数据库的质量不高,客观上大大增加了读者有效查询、利用文献信息的难度,当打开一个网页,往往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些用户检索到中途就离开从而影响到读者对信息的利用率。以上是造成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的原因,那么应采取怎样的途径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从而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四、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因特网的发展是信息采集传播和利用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信息用户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信息服务内容,即得到关于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资源利用率。事实说明,要提高资源利用率,仅靠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网络、增加信息资源的数量和品种是不够的,提高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获取能力,是当今信息用户必须具备的信息能力。因此,除了用户的自身努力外,还要依赖于图书馆的帮助。图书馆作为图书情报部门,其核心价值就是“服务”,故“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义务和责任来帮助和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
(一)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21世纪的社会将是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和主导因素,生活质量、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于信息及其开发利用的社会,人类生活的标准、工作和休闲方式、教育系统和市场都明显地被信息和知识的进步所影响,在这样的社会中,信息素质将成为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作为图书馆的信息工作人员来说,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制订信息制度,可以约束他们的信息行为,培养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增强他们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1.加强培训。大家知道,个体的学习对于组织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组织必须投资既经济又实效的教育和培训方法来实现他们员工的学习过程,以此来增加组织成功的机会。这些方法不仅应该给员工获得新知识的机会,而且应该能加强他们现有的知识。通过对他们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等软件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软件的相关理论、操作方法、以及软件的管理与维护的方法,有利于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充分调动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新的知识、技术的学习在无形中会增加信息人员的负担。为了使他们都投入到软件、技术学习中,必须真正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靠压力和硬性规定,如果不能使他们自愿地投入实施工作,很有可能导致“出工不出力”,实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良好培训;让他们参与实施过程,并给予充分的发言权,激发工作热情;制定适当的激励制度。员工的信息素养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信息用户服务。
(二)加强用户信息素养教育,提高用户信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不同层次的读者进行信息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信息能力的人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师生进行外语水平的教育,而且更要加强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的力度,培养他们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从而使他们能通过图书馆主动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而改变那种遇到问题就向老师或父母请教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还要加强他们的文献检索教育,这项工作,应该从小学开始,因为文献检索教育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另外信息能力的培养,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参与实践。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应当作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把对用户的教育、培训纳入工作计划中,并要真正落到实处,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一个指标。同时要做好图书馆的网页制作,广泛深入地向读者宣传、介绍如何利用图书馆,举办不同层次的图书馆的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尤其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读者培训教育,教育读者如何以最有效的手段获取最有价值的知识信息,教育读者利用网络媒体使用多媒体教材进行远程学习。另外要做好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和读者咨询工作等。只有真正让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让读者熟知,才能真正起到图书馆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查找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信息资源、信息人员、信息设施、信息用户的需求一起构成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作为信息资源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资源的建立、维护、发展与开发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信息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读者检索信息的质量,从而影响读者有效利用信息的程度。现代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载体越来越多样化,除传统的纸质文献,还有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和各种数据库,面对如此丰富的信息,图书馆应冲破传统的藏书体系,针对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精心筛选各文种、各类型、各专业、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满足读者对各类知识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总之,要想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兼顾人力、物力、财力,掌握信息技术,培养读者的信息素质,加强馆藏建设的力度,真正实现为读者服务,为有效利用信息打下坚实的基础。